CN216616227U - 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6227U
CN216616227U CN202122795723.3U CN202122795723U CN216616227U CN 216616227 U CN216616227 U CN 216616227U CN 202122795723 U CN202122795723 U CN 202122795723U CN 216616227 U CN216616227 U CN 216616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column
steel
end plate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57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学凡
许欢
张晓波
郑良伟
廉大鹏
吴长华
赵百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57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6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6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6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该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钢柱、钢梁以及第一支撑结构,钢梁通过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钢柱,所述钢梁包括下翼缘,所述端板沿所述钢柱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至突出于所述下翼缘。沿所述钢柱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具有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连接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端板突出所述下翼缘的部分,所述第二侧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翼缘。该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能够控制梁端的转动刚度,使得钢梁的弯矩处于较佳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连接节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钢梁和钢柱的连接节点是目前最常见的建筑结构节点,而出于抗震性能的考虑,梁柱连接常采用螺栓连接,即通过螺栓将钢梁固定在钢柱上,以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然而仅靠螺栓连接,难以控制梁端的转角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能够控制梁端的转角刚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
钢柱;
钢梁,所述钢梁通过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钢柱,所述钢梁包括下翼缘,所述端板沿所述钢柱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至突出于所述下翼缘;以及
第一支撑结构,沿所述钢柱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具有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连接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端板突出所述下翼缘的部分,所述第二侧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翼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为三角肋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具有直角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具有斜边的第三面,所述第一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端板突出所述下翼缘的部分,所述第二面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翼缘;
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三面,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端板突出所述下翼缘的部分以及所述下翼缘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为条形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三面时,所述第三面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钢梁包括还包括上翼缘和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腹板连接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下翼缘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下翼缘的连接位置对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板厚大于所述下翼缘的板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钢柱包括第一翼缘、第二腹板以及第二翼缘,所述第二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翼缘和所述第二翼缘之间;
所述钢梁通过所述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翼缘,所述钢梁还包括第一腹板以及上翼缘,所述第一腹板连接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之间;
所述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劲肋和第二加劲肋,所述第一加劲肋设置于所述第二腹板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翼缘、所述第二翼缘连接,所述第一加劲肋在所述第一翼缘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端板的连接位置对应;
所述第二加劲肋设置于所述第一腹板并延伸至与所述上翼缘、所述下翼缘连接,所述第二加劲肋在所述下翼缘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下翼缘的连接位置对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端板沿所述钢柱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至突出于所述钢梁的上翼缘,所述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劲肋,所述第三加劲肋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端板突出于所述上翼缘的部分,另一端延伸至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翼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多个第四加劲肋,所述第四加劲肋设置于第二腹板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翼缘、所述第二翼缘连接,各所述第四加劲肋在所述第一翼缘的连接位置分别对应上翼缘与端板的连接位置,以及下翼缘与端板的连接位置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端板通过所述连接螺栓连接至所述钢柱。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螺栓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螺栓相对所述钢梁的第一腹板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结构,通过设置一位于端板与钢梁之间的第一支撑结构,且第一支撑结构填充在下翼缘与突出于下翼缘的端板之间,从而当钢梁负重产生弯矩时,第一支撑结构整体受力支撑钢梁,以限制钢梁转动的角度,从而控制梁端的转动刚度,并传递一定的弯矩至钢柱,使得钢梁的弯矩在较佳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图2中省略第二加劲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该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钢柱1、钢梁2以及第一支撑结构4。钢梁2通过端板3固定连接于钢柱1,钢梁2包括下翼缘21,端板3沿钢柱1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至突出于下翼缘21。沿钢柱1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支撑结构4具有第一侧以及与第一侧连接的第二侧,第一侧固定连接于端板3突出下翼缘21的部分,第二侧固定连接于下翼缘21。
可以理解的是,在钢梁2与钢柱1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4,第一支撑结构4位于梁端,且位于钢梁2的下方。第一支撑结构4的相邻两侧分别连接于端板3突出下翼缘21的部分以及钢梁2的下翼缘21,即,第一支撑结构4填充于下翼缘21于端板3突出下翼缘21的部分之间,从而当钢梁2负重产生弯矩时,第一支撑结构4能够整体受力以支撑钢梁2,从而能够从梁端限制钢梁2转动的角度,进而能够控制梁端的转动刚度,同时,第一支撑结构4能够传递一定的弯矩至钢柱1,使得钢梁2的弯矩能够处在较佳的范围内。
示例性地,钢梁2可为箱型钢梁2或工字钢梁2,钢柱1也可为箱型钢柱1或工字型钢柱1。
以下将以钢梁2为工字型钢梁2,钢柱1为工字型钢柱1对本实施例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具体地,钢梁2包括上翼缘22、下翼缘21以及第一腹板23,钢柱1包括第一翼缘11、第二腹板13以及第二翼缘12,其中,第一腹板23连接于上翼缘22和下翼缘21之间,第二腹板13连接于第一翼缘11和第二翼缘12之间。
请参阅图3,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4包括第一支撑板41和与第一支撑板41连接的第二支撑板42。其中,第一支撑板41为三角肋板,第一支撑板41包括具有直角边的第一面411和第二面412,以及具有斜边的第三面。第一面411固定连接于端板3突出下翼缘21的部分,第二面412固定连接于下翼缘21。第二支撑板42垂直于第一支撑板41设置,且第二支撑板42抵接于第一支撑板41的第三面,并延伸至与所述端板3突出下翼缘21的部分以及下翼缘21连接。即,第二支撑板42、下翼缘21以及端板3突出下翼缘21的部分围合在第一支撑板41的周围,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共同支撑钢梁2的同时,第二支撑板42与第一支撑板41两者相互支撑,防止第一支撑结构4发生屈曲和破坏。此外,采用由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构成的第一支撑结构4,第一支撑板41与第二支撑板42相互配合,能够减小第一支撑板41的部分的厚度,进而能够减少自身材料的使用。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42为条形板,第二支撑板42设置于第三面时,第三面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即,第一支撑板41垂直于第二支撑板42,且第一支撑板41位于第二支撑板42的中部,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板42的受力更加平衡。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41和下翼缘21的连接位置与第一腹板23和下翼缘21的连接位置对应。即,第一腹板23可沿竖直方向上投影于第一支撑板41,第一支撑板41位于第一腹板23的正下方,从而传力更加直接,同时避免钢梁2下翼缘21受力形变的情况。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的板厚d1、d2大于下翼缘21的板厚d3,示例性地,第一支撑板41的板厚d1、第二支撑板42的板厚d2与钢梁2的下翼缘21的板厚d3可至少相差2mm,从而确保第一支撑结构4的结构可靠性,避免钢梁2负重产生弯矩时,第一支撑结构4先于钢梁2发生屈曲和破坏的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撑结构4包括上述的第一支撑板41与第二支撑板42时,钢梁2通过端板3固定连接于第一翼缘11,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劲肋5和第二加劲肋6,第一加劲肋5设置于第二腹板13并延伸至与第一翼缘11、第二翼缘12连接,第一加劲肋5在第一翼缘11上的连接位置与第二支撑板42和端板3的连接位置对应。第二加劲肋6设置于第一腹板23并延伸至与上翼缘22、下翼缘21连接,第二加劲肋6在下翼缘21上的连接位置与第二支撑板42和下翼缘21的连接位置对应。由于第一支撑结构4的设置,可能会导致第一支撑板41与下翼缘21连接处的应力较大,因此对应第一支撑板41与下翼缘21的连接位置设置第二加劲肋6,以确保钢梁2的下翼缘21不会发生屈曲。此外,由于第一支撑结构4可传递部分弯矩至钢柱1,因此,对应第一支撑板41与第一翼缘11的连接位置设置第一加劲肋5,从而保证钢柱1对应第一支撑板41与端板3的连接位置不会发生屈曲。
一些实施例中,端板3沿钢柱1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至突出于钢梁2的上翼缘22,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劲肋7,第三加劲肋7位于钢梁2的上方,第三加劲肋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端板3突出于上翼缘22的部分,另一端延伸至固定连接于上翼缘22。具体地,第三加劲肋7可为三角形板、异形板等等。通过在钢梁2上翼缘22与端板3突出上翼缘22的部分设置第三加劲肋7,可进一步提高上翼缘22与端板3的连接强度。
如前文所述,钢柱1包括第一翼缘11、第二腹板13、以及第二翼缘12,且第二腹板13连接于第一翼缘11和第二翼缘12之间。而钢梁2通过端板3固定连接于第一翼缘11。而一些实施例中,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多个第四加劲肋8,第四加劲肋8设置于第二腹板13并延伸至与第一翼缘11、第二翼缘12连接,各第四加劲肋8在第一翼缘11的连接位置分别对应上翼缘22与端板3的连接位置,以及下翼缘21与端板3的连接位置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四加劲肋8设置于钢梁2上翼缘22、下翼缘21的延长线上。由于钢柱1与钢梁2通过端板3连接,而钢柱1对应端板3与钢梁2的上翼缘22和下翼缘21的连接位置,可能会受力发生形变,因此,在钢柱1的第一翼缘11与第二翼缘12之间连接多个第四加劲肋8,以抵抗钢柱1受到的来自钢梁2的力。
一些实施例中,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连接螺栓9,端板3通过连接螺栓9连接至钢柱1。钢柱1的第一翼缘11可预留合适尺寸的螺栓孔洞,施工时仅需将端板3与钢柱1通过连接螺栓9连接即可,从而降低了现场施工的难度,同时也缩短了施工周期。
进一步地,连接螺栓9为多个,多个连接螺栓9相对钢梁2的第一腹板23对称设置,从而保证钢梁2的梁端受力均匀。可以理解的是,沿钢柱1的高度方向上,相邻连接螺栓9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具体地,如前文所述,端板3可沿钢柱1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至突出于钢梁2的上翼缘22,则端板3突出上翼缘22的部分,包括至少两个相对钢梁2的第一腹板23对称设置的连接螺栓9。由于梁端受弯矩影响,可能会导致端板3突出上翼缘22的部分受力脱离钢柱1,因此端板3突出上翼缘22的部分,至少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螺栓9,提高端板3与钢柱1的连接强度。同时,连接螺栓9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端板3与第一翼缘11,且端板3突出上翼缘22的部分。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柱;
钢梁,所述钢梁通过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钢柱,所述钢梁包括下翼缘,所述端板沿所述钢柱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至突出于所述下翼缘;以及
第一支撑结构,沿所述钢柱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具有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连接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端板突出所述下翼缘的部分,所述第二侧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翼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为三角肋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具有直角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具有斜边的第三面,所述第一面固定连接于所述端板突出所述下翼缘的部分,所述第二面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翼缘;
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三面,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端板突出所述下翼缘的部分以及所述下翼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为条形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三面时,所述第三面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包括还包括上翼缘和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腹板连接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下翼缘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下翼缘的连接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板厚大于所述下翼缘的板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包括第一翼缘、第二腹板以及第二翼缘,所述第二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翼缘和所述第二翼缘之间;
所述钢梁通过所述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翼缘,所述钢梁还包括第一腹板以及上翼缘,所述第一腹板连接于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之间;
所述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劲肋和第二加劲肋,所述第一加劲肋设置于所述第二腹板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翼缘、所述第二翼缘连接,所述第一加劲肋在所述第一翼缘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端板的连接位置对应;
所述第二加劲肋设置于所述第一腹板并延伸至与所述上翼缘、所述下翼缘连接,所述第二加劲肋在所述下翼缘上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下翼缘的连接位置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沿所述钢柱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至突出于所述钢梁的上翼缘,所述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劲肋,所述第三加劲肋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端板突出于所述上翼缘的部分,另一端延伸至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翼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多个第四加劲肋,所述第四加劲肋设置于第二腹板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翼缘、所述第二翼缘连接,各所述第四加劲肋在所述第一翼缘的连接位置分别对应上翼缘与端板的连接位置,以及下翼缘与端板的连接位置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端板通过所述连接螺栓连接至所述钢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螺栓相对所述钢梁的第一腹板对称设置。
CN202122795723.3U 2021-11-15 2021-11-15 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Active CN216616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5723.3U CN216616227U (zh) 2021-11-15 2021-11-15 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5723.3U CN216616227U (zh) 2021-11-15 2021-11-15 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6227U true CN216616227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8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5723.3U Active CN216616227U (zh) 2021-11-15 2021-11-15 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6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0420A (zh) 一种基于波纹板抗侧异形柱的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
CN112160419A (zh) 一种基于波纹板抗侧异形柱的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
CN210947142U (zh)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柱梁连接钢节点
CN216616227U (zh) 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CN112796411B (zh) 箱板装配式钢结构地下梁式转换构造
CN212836043U (zh) 钢管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与钢梁连接节点构造
CN108412042B (zh) 一种大变形耗能可复位易修复伸臂桁架体系
CN112160418A (zh) 一种装配式波纹板抗侧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
CN210947266U (zh) 一种组合的斜向波纹钢板剪力墙
CN209457146U (zh) 一种钢-混部分组合扁柱梁结构
CN112302167A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
CN214833397U (zh) 箱板装配式组合结构
CN208329499U (zh) 一种板式装配螺栓连接的电梯井道
CN215670516U (zh) 一种新型削弱型钢连梁
CN210086504U (zh) 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CN213477286U (zh) 一种l形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墙
CN211442729U (zh) 一种飞机机翼下壁板加强筋
CN211257292U (zh) 装配式墙体的t型转角节点
CN211817402U (zh) 一种防屈曲约束钢连梁
CN211774544U (zh) 一种h型钢柱双向端板连接梁柱节点构造
CN102425249A (zh) 钢板剪力墙的洞口构造
CN207892026U (zh) 一种采用部分组合柱的交错桁架结构体系
CN113136950A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17537303U (zh) 梁柱连接结构
CN114197722B (zh) 一种拱形壳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