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3073U - 多片式吸盘 - Google Patents

多片式吸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3073U
CN216613073U CN202122800481.2U CN202122800481U CN216613073U CN 216613073 U CN216613073 U CN 216613073U CN 202122800481 U CN202122800481 U CN 202122800481U CN 216613073 U CN216613073 U CN 216613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uction
ventilation
buffer area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004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松
姚祖龙
李泽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ongbi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ongbi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ongbi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ongbi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004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3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3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3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片式吸盘,涉及分拣包装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吸盘内腔分隔为真空腔和吸取腔,真空腔向上连接空气通道,真空腔向下与吸取腔连通,所述吸取腔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缓存区、通气区和吸取区,所述缓存区包括顶板和侧板围拢形成的底部开口的半封闭区域,所述通气区为真空腔与吸取腔连通的通气口区域;所述吸取区为吸取腔底部侧壁围拢形成的区域。本实用新型的吸取区位于吸盘前端,使得作用在物料上方的负压尽可能大,达到小一点的饼干也能吸取的效果,通气区位于吸盘中部,为吸取腔提供负压吸力,可直接作用在吸取区,为吸取区提供负压吸力,缓存区为半封闭区域,向上的浮力会减小,降低一部分的物料冲击力,防止碎料。

Description

多片式吸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拣包装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片式吸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空吸取装置通常包括吸盘、吸盘连接器、架体、真空发生器组件,真空发生器组件控制吸盘连接器进而实现吸盘动作。此类夹具可应用于需要机器人或其他搬运设备的高速拾取分拣的工况,抓取的产品是诸如袋装药品、饼干和袋装洗发液一样的具有标准外部轮廓的物品。
此类夹具技术主要是采用一个或多个真空吸盘,每个真空吸盘每次吸取一个产品。相对于每个真空结构可以吸取多个物品而言,此类夹具存在抓取效率低的问题。此外,在真空结构吸取多个物品的情况下,存在已经被真空结构吸取的物品阻挡其与下一个要被吸取的物品之间的气体通路,由此导致下一物品无法被抓取的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年9月23日,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4925305A,名称为“真空抓头装置”的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包括:抓头本体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空气通道和真空腔,空气通道能与真空发生器相连接,真空腔位于空气通道的下方,固定连接在抓头本体底部的抓头套筒与真空腔之间设置有带有若干隔板通孔的隔板,真空腔通过隔板通孔与抓头套筒的内腔相连通,所有隔板通孔的面积之和大于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抓头套筒的内壁与隔板之间设置有与真空腔相连通的二次空气通道;真空发生器向空气通道内抽真空使得隔板的底部吸附住一片片状食品后,由二次空气通道内产生的负压能使抓头套筒内继续吸附住片状食品。
上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一次能抓取多片片状食品,从而大大提高片状食品的包装效率的真空抓头装置。经过对该真空抓头装置的实验验证,该真空抓头装置在抓取5片以上片状物料之后,易出现丢料的情况,且吸附效果不好,将上述真空抓头装置安装在delta机器人上后,delta机器人产生抖动时,也会造成真空抓头装置内吸附的片状物料掉落出来。
经研究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抓头装置易出现碎料的情况,且抓取速度提升到70包/分钟以上之后,会出现无法成功吸起片状物料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片式吸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易碎料及提升抓取速度后,出现无法成功吸起片状物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吸盘内腔分隔为真空腔和吸取腔,真空腔向上连接空气通道,真空腔向下与吸取腔连通,所述吸取腔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缓存区、通气区和吸取区,所述缓存区包括顶板和侧板围拢形成的底部开口的半封闭区域,所述通气区为真空腔与吸取腔连通的通气口区域;所述吸取区为吸取腔底部侧壁围拢形成的区域。本实用新型的吸取区位于吸盘前端,使得作用在物料上方的负压尽可能大,达到小一点的饼干也能吸取的效果,通气区位于吸盘中部,为吸取腔提供负压吸力,可直接作用在吸取区,为吸取区提供负压吸力,缓存区为半封闭区域,向上的浮力会减小,降低一部分的物料冲击力,防止碎料。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多片式吸盘,包括吸盘本体,吸盘本体内设置由相互连通的空气通道和真空腔,真空腔位于空气通道下方,吸盘本体底部连接有吸取套筒,所述吸取套筒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存区、通气区和吸取区,所述缓存区为上端封闭、侧面封闭及底部开口的半封闭区域,所述通气区位于缓存区下端,缓存区侧壁与吸取套筒内壁之间设置有通气间隙,该通气间隙上端与真空腔连通,通气间隙下端与吸取套筒内腔连通,连通区域形成所述通气区;所述吸取区为吸取套筒底部侧壁围拢的区域;通气区的面积大于空气通道的面积。
吸取套筒内壁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轴向设置的隔条,隔条将通气区分隔为若干通气口。
所述隔条将缓存区侧壁与吸取套筒内壁之间形成的通气间隙分隔成若干通气通道,通气通道与所述通气口一一对应。
若干隔条围拢形成的物料通道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物料通道。
所述吸取区顶部向通气区内圆弧过渡,形成一弧形导气面。
所述缓存区的纵截面呈梯形。
缓存区开口直径大于吸取区内径。
所述缓存区是由隔板和若干弧形侧板围拢形成的。
隔板上安装有硅胶缓存垫。
所述吸取套筒底部开口处的圆周上设置由若干进气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通气区设置在吸盘吸取套筒中部位置,降低了通气区与吸取套筒底部的距离,换句话而言,减小了通气口与物料之间的距离,使得通气区的负压吸力可以更大程度作用在物料上,使得小一点儿的物料也可以吸取。与现有技术中通气区设置在吸取套筒顶部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施加到物料上的吸力更强,可有效避免物料无法吸起的问题出现。本实用新型还在吸取套筒顶部设置缓存区,缓存区为半封闭区域,在缓存区内,物料所受吸力较少,依靠起在吸取区和通气区获得的惯性即可进入到缓存区中,同时在缓存区受到的吸力变小,物料的速度得到下降,减小了物料进入缓存区的冲力,可以有效避免物料因快速进入吸取套筒而与吸取套筒顶部的隔板发生碰撞而导致碎料的情况出现。
2、本实用新型中,通气区的面积大于空气通道的面积,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气压差,有利于通气区对物料的吸取。
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隔条将通气区分隔呈若干通气口,隔条的作用一方面是将通气区进行分隔,使得负压气体均匀由通气口进入,作用在物料四周的吸力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可以对物料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防止物料偏斜后封堵通气区,造成通气区吸力不均匀,从而引起物料碎料,影响后续连续吸取。
4、本实用新型中,隔条还可向上延伸至缓存区,可对缓存区内的物料进行导向,避免物料偏移,同时还形成了若干通气通道,使得各通气口形成与真空腔的单一通道,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
5、隔条围拢形成的物料通道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物料通道,有利于物料的堆叠,即使后续物料发生微量的偏斜也不影响片状物料的堆叠拾取。
6、本实用新型在吸取区底部设置呈弧形导气面,引导负压气体的走向,使得负压气体在通气区形成斜向上的力,会有一部分分量作用在缓存区内的物料,防止缓存区内的物料掉落。
7、缓存区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缓存区,即其纵截面呈梯形,有利于物料的堆叠,即使后续物料发生微量的偏斜也不影响片状物料的堆叠拾取。
8、缓存区开口直径大于吸取区内径,便于物料顺利进入缓存区,若缓存区开口直径与吸取区内径一致,当物料大小刚刚合适吸取区内径时,若在通气区发生微小偏移则影响其进入缓存区;若缓存区开口直径小于吸取区内径,则仍会影响物料顺利进入缓存区,这一设置,适用于直径与吸取区内径类似的物料。
9、本实用新型在吸取套筒底部开设若干进气缺口,便于进气,同时也可防止吸盘吸在输送带上,将输送带吸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片式吸盘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C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D-D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1、吸盘本体,2、空气通道,3、真空腔,4、吸取套筒,5、缓存区,6、通气区,7、吸取区,8、缓存区侧壁,9、通气间隙,10、吸取套筒底部侧壁,11、隔条,12、通气口,13、通气通道,14、隔板,15、弧形侧板,16、弧形导风面,17、进气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进一步详细地阐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多片式吸盘,包括吸盘本体1,吸盘本体1内设置由相互连通的空气通道2和真空腔3,真空腔3位于空气通道2下方,吸盘本体1底部连接有吸取套筒4。吸盘本体1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如图1所示,吸盘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机械手的连接法兰。吸盘本体1和吸取套筒4可为一体式结构,均可通过3D打印进行制作。
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吸取套筒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存区5、通气区6和吸取区7,所述缓存区5为上端封闭、侧面封闭及底部开口的半封闭区域,所述通气区6位于缓存区5下端,缓存区侧壁8与吸取套筒4内壁之间设置有通气间隙9,该通气间隙9上端与真空腔3连通,通气间隙9下端与吸取套筒4内腔连通,连通区域形成所述通气区6;所述吸取区7为吸取套筒底部侧壁10围拢的区域;通气区6的面积大于空气通道2的面积。通气区6的面积大于空气通道2的面积,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气压差,有利于通气区6对物料的吸取。
本实施例将通气区6设置在吸盘吸取套筒4中部位置,降低了通气区6与吸取套筒4底部的距离,换句话而言,减小了通气口12与物料之间的距离,使得通气区6的负压吸力可以更大程度作用在物料上,使得小一点儿的物料也可以吸取。与现有技术中通气区6设置在吸取套筒4顶部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施加到物料上的吸力更强,可有效避免物料无法吸起的问题出现。本实用新型还在吸取套筒4顶部设置缓存区5,缓存区5为半封闭区域,在缓存区5内,物料所受吸力较少,依靠起在吸取区7和通气区6获得的惯性即可进入到缓存区5中,同时在缓存区5受到的吸力变小,物料的速度得到下降,减小了物料进入缓存区5的冲力,可以有效避免物料因快速进入吸取套筒4而与吸取套筒4顶部的隔板14发生碰撞而导致碎料的情况出现。
为了进一步减缓物料与吸取套筒4顶部隔板14的碰撞,可在隔板14上设置硅胶缓冲垫,对物料做最后一次缓冲,同时起到稳定物料,减少物料倾斜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缓存区5可通过3D打印,打印出一顶端封闭、侧面封闭、底部具有开口的缓存件结构,其形状应与吸取套筒4外型一致,可设置呈圆柱状,或方柱状。所述缓存区5是由隔板14和若干弧形侧板15围拢形成的。可以将缓存件通过3D打印的方式打印出来,通过螺钉装配在吸盘本体1内侧。
更进一步的,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吸取套筒4内壁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轴向设置的隔条11,隔条11将通气区6分隔为若干通气口12。设置隔条11将通气区6分隔呈若干通气口12,隔条11的作用一方面是将通气区6进行分隔,使得负压气体均匀由通气口12进入,作用在物料四周的吸力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可以对物料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防止物料偏斜后封堵通气区6,造成通气区6吸力不均匀,从而引起物料碎料,影响后续连续吸取。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条11将缓存区侧壁8与吸取套筒4内壁之间形成的通气间隙9分隔成若干通气通道13,通气通道13与所述通气口12一一对应。可对缓存区5内的物料进行导向,避免物料偏移,同时还形成了若干通气通道13,使得各通气口12形成与真空腔3的单一通道,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
如图4所示,隔条11部分突出于缓存区侧壁8的内壁,又如图2和图3所示,若干隔条11围拢形成的物料通道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物料通道。有利于物料的堆叠,即使后续物料发生微量的偏斜也不影响片状物料的堆叠拾取。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吸取区7顶部向通气区6内圆弧过渡,形成一弧形导气面。引导负压气体的走向,使得负压气体在通气区6形成斜向上的力,会有一部分分量作用在缓存区5内的物料,防止缓存区5内的物料掉落。
更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缓存区5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缓存区5,即其纵截面呈梯形,有利于物料的堆叠,即使后续物料发生微量的偏斜也不影响片状物料的堆叠拾取。
缓存区5开口直径大于吸取区7内径,便于物料顺利进入缓存区5,若缓存区5开口直径与吸取区7内径一致,当物料大小刚刚合适吸取区7内径时,若在通气区6发生微小偏移则影响其进入缓存区5;若缓存区5开口直径小于吸取区7内径,则仍会影响物料顺利进入缓存区5,这一设置,适用于直径与吸取区7内径类似的物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吸取套筒4底部开口处的圆周上设置由若干进气缺口。便于进气,同时也可防止吸盘吸在输送带上,将输送带吸起。

Claims (10)

1.多片式吸盘,包括吸盘本体(1),吸盘本体(1)内设置由相互连通的空气通道(2)和真空腔(3),真空腔(3)位于空气通道(2)下方,吸盘本体(1)底部连接有吸取套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套筒(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缓存区(5)、通气区(6)和吸取区(7),所述缓存区(5)为上端封闭、侧面封闭及底部开口的半封闭区域,所述通气区(6)位于缓存区(5)下端,缓存区侧壁(8)与吸取套筒(4)内壁之间设置有通气间隙(9),该通气间隙(9)上端与真空腔(3)连通,通气间隙(9)下端与吸取套筒(4)内腔连通,连通区域形成所述通气区(6);所述吸取区(7)为吸取套筒底部侧壁(10)围拢的区域;通气区(6)的面积大于空气通道(2)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片式吸盘,其特征在于:吸取套筒(4)内壁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轴向设置的隔条(11),隔条(11)将通气区(6)分隔为若干通气口(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片式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条(11)将缓存区侧壁(8)与吸取套筒(4)内壁之间形成的通气间隙(9)分隔成若干通气通道(13),通气通道(13)与所述通气口(12)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片式吸盘,其特征在于:若干隔条(11)围拢形成的物料通道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物料通道。
5.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片式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区(7)顶部向通气区(6)内圆弧过渡,形成一弧形导气面。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片式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区(5)的纵截面呈梯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片式吸盘,其特征在于:缓存区(5)开口直径大于吸取区(7)内径。
8.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片式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区(5)是由隔板(14)和若干弧形侧板(15)围拢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片式吸盘,其特征在于:隔板(14)上安装有硅胶缓存垫。
10.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多片式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套筒(4)底部开口处的圆周上设置由若干进气缺口。
CN202122800481.2U 2021-11-16 2021-11-16 多片式吸盘 Active CN216613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0481.2U CN216613073U (zh) 2021-11-16 2021-11-16 多片式吸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0481.2U CN216613073U (zh) 2021-11-16 2021-11-16 多片式吸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3073U true CN216613073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00481.2U Active CN216613073U (zh) 2021-11-16 2021-11-16 多片式吸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3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6167B (zh) 自动上下料系统
AU687949B2 (en) Station for piling, separating and ejecting batches of plate-like workpieces piled at the outlet of a machine that processes such workpieces
CN216613073U (zh) 多片式吸盘
CN105858243A (zh) 一种塑料制品高速取料堆叠机组
CN209396118U (zh) 一种卫生用品的包装袋输送设备
CN109403157B (zh) 一种纸浆模塑制品生产系统
US3907161A (en) Apparatus for denesting stacked packaging trays
CN113772169B (zh) 一种真空吸盘的设计方法
CN210762964U (zh) 培养瓶滚动传输堆垛装置
CN216612760U (zh) 瓶盖整理分道装置
CN216186452U (zh) 共用单机械手的易开盖自动包装生产线
CN211338053U (zh) 一种紫菜分页供料机
CN215904805U (zh) 一种真空吸盘结构
CN212653966U (zh) 袋子输送机构
CN215323724U (zh) 一次性手套包装机
CN113753309B (zh) 一种真空吸盘
CN210191889U (zh) 热压包装设备
CN112027192A (zh) 瓶盖排盖机构及瓶盖自动码箱机
CN219619489U (zh) 一种吹气辅助式防擦伤烟包进料输送装置
CN111645926A (zh) 一种软袋装箱机用工位板及输送机构
CN217754175U (zh) 一种包装盒震动智能压平设备
CN111717638A (zh) 一种带清洁功能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9729936U (zh) 一种适合薄纸的给纸装置
CN215904807U (zh) 一种笼式吸盘结构
CN217023945U (zh) 一种汽车顶棚干法生产用上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