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9143U - 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9143U
CN216599143U CN202122778871.4U CN202122778871U CN216599143U CN 216599143 U CN216599143 U CN 216599143U CN 202122778871 U CN202122778871 U CN 202122778871U CN 216599143 U CN216599143 U CN 216599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ring
fixing device
copper bar
shell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788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可创
苏建宝
高桂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788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9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9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9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磁环固定装置包括外壳、滤波磁环和铜排组件。滤波磁环安装于外壳内部,滤波磁环由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上下拼接而成,第一磁环与外壳的顶壁之间垫设有第一缓冲垫,第二磁环与外壳的底壁之间垫设有第二缓冲垫;铜排组件包括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沿外壳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嵌设于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的拼接处。本实用新型磁环固定装置在固定滤波磁环时,只需要在滤波磁环的上、下表面分别垫设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即可,不需要在滤波磁环周围预留其它固定件的空间,有效减小了产品的体积结构紧凑,也不需要在滤波磁环外层喷涂或浸塑一层胶状物质,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环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中,电机控制器与电池使用高压直流正负极铜排连接。电池上输出的高压电存在杂散电感,会对其他电子元器件造成干扰,影响稳定性;因此,在电机控制器内部,铜排接口处会布置滤波电容及滤波磁环,消除电池上高压电带来的杂散电感。
现有磁环材料主要是铁氧体。它是以氧化铁和其他铁族或稀土族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氧化物,具有硬度高,易脆的特点,所以使用时需要进行特殊防护。目前的滤波磁环有两种固定方式,一种是采用硅胶等物质包覆,该方案需要在滤波磁环外层喷涂或浸塑一层胶状物质,制造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种方式是额外使用塑料件等固定件对滤波磁环四周进行限位固定及防护,这种方案需要在滤波磁环四周给塑料件预留空间,不利于减小产品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固定滤波磁环时会用到额外的塑料件或者硅胶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不利于减小产品体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磁环固定装置,所述磁环固定装置包括:外壳;
滤波磁环,所述滤波磁环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滤波磁环由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上下拼接而成,所述第一磁环与所述外壳的顶壁之间垫设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磁环与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垫设有第二缓冲垫;
铜排组件,所述铜排组件包括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所述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沿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嵌设于所述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的拼接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环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磁环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各所述第一凹槽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固定腔,所述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分别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腔中。
优选地,所述磁环固定装置还包括限位环,所述第一磁环上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磁环上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下拼接形成限位块,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限位块外。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均为泡棉垫片;和/或,所述第一缓冲垫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缓冲垫的厚度均为0.5mm-1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垫粘接于第一磁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缓冲垫粘接于所述第二磁环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的上端呈敞口设置,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敞口处并形成所述外壳的顶壁。
优选地,所述壳体和盖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磁环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滤波磁环,两个所述滤波磁环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磁环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磁环固定装置在装配过程中,将滤波磁环的第二磁环和第一磁环先后放入外壳内后,通过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之间的配合即可将滤波磁环固定,无需在滤波磁环周围预留其它固定件的空间,有效减小了产品的体积,结构紧凑。并且,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设置,能够对滤波磁环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可有效的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对滤波磁环造成损害。第二磁环和第一磁环拼接形成滤波磁环,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间隔地嵌设于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的拼接处,电机控制器与电池通过正极铜排、负极铜排连接,滤波磁环可消除电池上的高压电带来的杂散电感。
本实用新型磁环固定装置在固定滤波磁环时,只需要在滤波磁环的上、下表面分别垫设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即可,不需要在滤波磁环周围预留其它固定件的空间,有效减小了产品的体积结构紧凑,也不需要在滤波磁环外层喷涂或浸塑一层胶状物质,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即,本实用新型磁环固定装置不会用到额外的塑料件或者硅胶等物质,既保护环境,且利于减小产品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磁环固定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磁环固定装置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磁环固定装置中的滤波磁环和限位环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磁环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磁环固定装置中省略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外壳 221 第二凹槽
11 盖板 222 第二凸台
111 顶壁 24 固定腔
12 壳体 25 限位块
121 底壁 3 铜排组件
2 滤波磁环 31 正极铜排
21 第一磁环 32 负极铜排
211 第一凹槽 41 第一缓冲垫
212 第一凸台 42 第二缓冲垫
22 第二磁环 5 限位环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图2、图5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图2、图5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磁环固定装置。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磁环固定装置包括外壳1、滤波磁环2以及铜排组件3,其中,滤波磁环2安装于外壳1内部,滤波磁环2由第一磁环21和第二磁环22上下拼接而成,第一磁环21与外壳1的顶壁111之间垫设有第一缓冲垫41,第二磁环22与外壳1的底壁121之间垫设有第二缓冲垫42。铜排组件3包括正极铜排31和负极铜排32,正极铜排31和负极铜排32沿外壳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嵌设于第一磁环21和第二磁环22的拼接处。
本实施例的磁环固定装置可设置于车辆的电机控制器中,具体可设置于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中。该磁环固定装置在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二缓冲垫42垫设于外壳1的底壁121,并放入第二磁环22和第一磁环21,第一磁环21的上表面与外壳1的顶壁111之间垫设有第一缓冲垫41,由于第一缓冲垫41和第二缓冲垫42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在放置第一磁环21和第二磁环22时受到挤压,使得第一磁环21和第二磁环22可顺利放入外壳1内。将滤波磁环2的第二磁环22和第一磁环21先后放入外壳1内后,通过外壳1的顶壁111和底壁121之间的配合即可将滤波磁环2固定,无需在滤波磁环2周围预留其它固定件的空间,有效减小了产品的体积,结构紧凑。并且,第一缓冲垫41和第二缓冲垫42的设置,能够对滤波磁环2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可有效的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对滤波磁环2造成损害。第二磁环22和第一磁环21拼接形成滤波磁环2,正极铜排31和负极铜排32沿左右方向有间隔地嵌设于第一磁环21和第二磁环22的拼接处,电机控制器与电池通过正极铜排31、负极铜排32连接,滤波磁环2可消除电池上的高压电带来的杂散电感。
本实施例的磁环固定装置在固定滤波磁环2时,只需要在滤波磁环2的上、下表面分别垫设第一缓冲垫41和第二缓冲垫42即可,不需要在滤波磁环2周围预留其它固定件的空间,有效减小了产品的体积结构紧凑,也不需要在滤波磁环2外层喷涂或浸塑一层胶状物质,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即,本实施例磁环固定装置不会用到额外的塑料件或者硅胶等物质,既保护环境,且利于减小产品体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环21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211,第二磁环2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221,各第一凹槽211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凹槽221形成固定腔24,正极铜排31和负极铜排32分别放置于两个固定腔24中。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磁环21的下表面开设了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的槽口朝下设置;第二磁环22的上表面开设了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221,第二凹槽221的槽口朝上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磁环21和第二磁环22的形状及尺寸相同,且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的形状及尺寸也相同,便于零件的生产加工。上下分布的第一磁环21和第二磁环22拼接形成了滤波磁环2,此时左侧的第一凹槽211与左侧的第二凹槽221形成了左侧的固定腔24;右侧的第一凹槽211和右侧的第二凹槽221形成了右侧的固定腔24。正极铜排31放置于左侧的固定腔24中,负极铜排32放置右侧的固定腔24中,滤波磁环2消除电池上的高压电带来的杂散电感。
进一步地,磁环固定装置还包括限位环5,第一磁环21上两个第一凹槽211之间形成有第一凸台212,第二磁环22上两个第二凹槽221之间形成有第二凸台222,第一凸台212和第二凸台222上下拼接形成限位块25,限位环5套设于限位块25外。
在磁环固定装置装配过程中,第二磁环22放入外壳1内后,先将限位环5套设于第二凸台222上,再将第一磁环21放入外壳1内,第一凸台212插入限位环5中,并与第二凸台222拼接形成限位块25。限位环5套设于限位块25外,起到限位作用,可防止第一磁环21和第二磁环2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提高了本实施例磁环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垫41和第二缓冲垫42均为泡棉垫片,泡棉垫片的材料为HT-800硅胶泡棉,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可以有效隔绝控制器内部突发的炸机燃烧现象。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垫41的厚度和第二缓冲垫42的厚度均为0.5mm-13mm。
由于滤波磁环2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振动加速度为10倍重力加速度,并且还需加上滤波磁环2本身重量的影响,因此需要第一缓冲垫41和第二缓冲垫42具有足够的缓冲力,确保滤波磁环不受损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垫41和第二缓冲垫42均采用厚度为2.39mm的泡棉垫片,使其压缩率为40%,可承受39Kpa的压力,使得第一缓冲垫41和第二缓冲垫42压缩后回弹力大于11倍的滤波磁环2重力,可有效保护滤波磁环2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因受到振动而导致损坏,并提高滤波磁环2与外壳1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缓冲垫41粘接于第一磁环21的上表面,第二缓冲垫42粘接于第二磁环22的下表面。通过粘接方式将第一缓冲垫41和第二缓冲垫42分别装配在第一磁环21和第二磁环22上,简单方便,节省装配时间,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壳体12和盖板11,壳体12上端呈敞口设置,盖板11盖设于敞口处并形成外壳1的顶壁111。磁环固定装置在装配过程中,先打开盖板11,依次将分别粘接了第二缓冲垫42和第一缓冲垫41的第二磁环22和第一磁环21通过壳体12敞口放入壳体12内,闭合盖板11将敞口关闭,此时,第一缓冲垫41垫设于第一磁环21与盖板11之间,通过盖板11与壳体12的底壁121的配合将滤波磁环2固定于外壳1内。进一步地,壳体12和盖板11可拆卸连接,拆装方便,以在滤波磁环2发生故障时可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在一实施例中,磁环固定装置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第二缓冲垫42粘接于第二磁环22的下表面,第二磁环22放入壳体12内部,第二缓冲垫42垫设于壳体12底壁121上。其次,将正极铜排31放置于第二磁环22左侧的第二凹槽221中,负极铜排32放置于第二磁环22右侧的第二凹槽221中,限位环5套设于第二凸台222。然后将上表面粘接了第一缓冲垫41的第一磁环21放入壳体12内,以与第二磁环22上下拼接形成滤波磁环2,同时第一凸台212插入限位环5中,并与第二凸台222拼接形成限位块25,限位环5套设于限位块25外。最后,将盖板11安装到壳体12的上端敞口处,以将滤波磁环2固定于外壳1内。
在一实施例中,磁环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滤波磁环2,两个滤波磁环2沿外壳1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如图5所示,两个滤波磁环2沿图5的前后方向有间隔地设置,位于左侧的正极铜排31和右侧的负极铜排32同时嵌设于两个滤波磁环2的固定腔24中,增强了滤波磁环2消除杂散电感的作用,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本使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该电机控制器包括了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上述的磁环固定装置。该电机控制器中磁环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机控制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机控制器。车辆可为电动汽车,该车辆中电机控制器中的磁环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磁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固定装置包括:
外壳;
滤波磁环,所述滤波磁环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滤波磁环由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上下拼接而成,所述第一磁环与所述外壳的顶壁之间垫设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磁环与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垫设有第二缓冲垫;
铜排组件,所述铜排组件包括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所述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沿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嵌设于所述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的拼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环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磁环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各所述第一凹槽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固定腔,所述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分别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固定装置还包括限位环,所述第一磁环上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磁环上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下拼接形成限位块,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限位块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均为泡棉垫片;和/或,所述第一缓冲垫的厚度和第二缓冲垫的厚度均为0.5mm-13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垫粘接于所述第一磁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缓冲垫粘接于所述第二磁环的下表面。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的上端呈敞口设置,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敞口处并形成所述外壳的顶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盖板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环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滤波磁环,两个所述滤波磁环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9.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磁环固定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控制器。
CN202122778871.4U 2021-11-12 2021-11-12 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Active CN216599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8871.4U CN216599143U (zh) 2021-11-12 2021-11-12 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8871.4U CN216599143U (zh) 2021-11-12 2021-11-12 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9143U true CN216599143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4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78871.4U Active CN216599143U (zh) 2021-11-12 2021-11-12 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9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4709B (zh) 可反复充电的电池组
CN110021775A (zh) 极芯、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CN203914731U (zh) 洗脸器
CN216599143U (zh) 磁环固定装置、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CN215184114U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1490191B (zh)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CN207558869U (zh) 电池包以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13636152U (zh)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211982116U (zh) 可防震防摔的无线耳机收纳盒
CN211743260U (zh) 电池模组和汽车
CN216610848U (zh) 一种右悬置外壳体
CN209601125U (zh) 一种古文物运输用运输箱
CN214125508U (zh) 耳机
CN208674218U (zh) 一种抗震防撞电池壳
CN215184324U (zh) 一种具有抗冲击结构的锂离子蓄电池
CN212513542U (zh) 一种振动仪
CN210941566U (zh) 车辆内饰眼镜盒毛毡装配结构
CN111326682A (zh) 电池顶盖加强结构
CN218731455U (zh)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无人机智能电池
CN215816198U (zh) 电池箱和用电设备
CN213601947U (zh)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滑板车电池
CN213583354U (zh) 电梯控制柜用具有保护功能的变压器
CN219605915U (zh) 弹簧软垫及车辆
CN216120567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09881175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电力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