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7907U - 极柱装配组件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极柱装配组件和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97907U CN216597907U CN202220079556.4U CN202220079556U CN216597907U CN 216597907 U CN216597907 U CN 216597907U CN 202220079556 U CN202220079556 U CN 202220079556U CN 216597907 U CN216597907 U CN 2165979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housing
- assembling
- disposed
- utmost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柱装配组件和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极柱装配组件包括极柱本体、装配外壳和第一密封圈,装配外壳上开设有装配孔,极柱本体封堵设置于装配孔,并与装配外壳相卡持,第一密封圈设置在装配孔的孔口处,并压合在极柱本体和装配外壳之间,以使极柱本体和装配外壳密封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极柱本体卡持在装配孔内,并通过第一密封圈实现密封,能够利用自身结构实现极柱的固定和安装处的密封,避免了使用灌胶工艺,组装快速,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柱装配组件和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类产品正负极柱处,目前普遍采用灌胶工艺来实现此处的密封以及对极柱的限位固定。现有灌胶工艺,通常需要专用工具,操作不便,同时灌胶需要一定的固化时间,导致整个封装流程耗时仓,影响整个产品组装的街拍,并且胶水成本较高,保质期短,存贮要求高,这无疑导致了整个灌胶工艺综合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柱装配组件和电池,其能够利用自身结构实现极柱的固定和安装处的密封,避免了使用灌胶工艺,组装快速,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柱装配组件,包括极柱本体、装配外壳和第一密封圈,所述装配外壳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极柱本体封堵设置于所述装配孔,并与所述装配外壳相卡持,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装配孔的孔口处,并压合在所述极柱本体和所述装配外壳之间,以使所述极柱本体和所述装配外壳密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扣,所述极柱本体上设置有卡持凸台,所述卡持凸台抵持在所述限位卡扣上,以使所述极柱本体压合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柱本体上设置有止转结构,所述装配外壳上对应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止转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相配合,以防止所述极柱本体相对所述装配外壳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柱本体包括头部、压合部和抵持部,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一侧,所述抵持部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另一侧,所述抵持部装配在所述装配孔中,所述压合部盖设在所述装配孔的外侧,所述限位卡扣设置在所述装配外壳的内侧,所述卡持凸台设置在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圈压合设置在所述压合部和所述装配外壳之间,所述止转结构设置在所述压合部和/或所述抵持部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外壳的外侧还设置有装配凸环,所述装配凸环围绕所述装配孔设置,并形成以容置凹槽,所述压合部装配在所述容置凹槽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转结构包括第一止转面,所述第一止转面设置在所述抵持部的至少一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设置在所述装配孔的侧壁,所述第一止转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持,以防止所述抵持部相对所述装配外壳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转结构还包括第二止转面,所述第二止转面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至少一侧,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设置在所述装配凸环上,所述第二止转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抵持,以防止所述压合部相对所述装配凸环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柱本体包括头部和压合部,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另一侧,所述头部装配在所述装配孔中,所述压合部盖设在所述装配孔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圈压合设置在所述压合部和所述装配外壳之间,所述压合部上开设有限位环槽,所述卡持凸台设置在所述限位环槽靠近所述头部的一侧,所述限位卡扣设置在所述装配外壳的内侧,并伸入所述限位环槽,以抵持在所述卡持凸台上,所述止转结构设置在所述压合部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转结构包括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至少一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止挡台,所述止挡台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面,并位于所述装配孔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止挡面和所述第二止挡面相抵持,以防止所述压合部相对所述止挡台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外壳包括绝缘壳体和导电壳体,所述装配孔开设在所述绝缘壳体上,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绝缘壳体相卡持,所述第一密封圈压合在所述极柱本体和所述绝缘壳体之间,所述导电壳体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绝缘壳体盖设在所述让位孔上,并与所述导电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极柱本体穿出所述让位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容置环槽,所述容置环槽围绕所述装配孔设置,所述容置环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压合在所述导电壳体和所述绝缘壳体之间,以使所述导电壳体和所述绝缘壳体密封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主体和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所述装配外壳设置在所述电池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柱装配组件,通过在装配外壳上开设装配孔,将极柱本体封堵设置在装配孔内,并与装配外壳相卡持,同时将第一密封圈设置在装配孔的孔口处,并压合在极柱本体和装配外壳之间,使得极柱本体和装配外壳密封连接,从而完成了极柱的密封装配。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极柱本体卡持在装配孔内,并通过第一密封圈实现密封,能够利用自身结构实现极柱的固定和安装处的密封,避免了使用灌胶工艺,组装快速,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极柱装配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极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装配壳体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极柱装配组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极柱装配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极柱装配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装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极柱装配组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极柱装配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绝缘壳体与极柱本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极柱装配组件;110-极柱本体;111-头部;113-压合部;115-抵持部;117-限位环槽;130-装配外壳;131-装配孔;133-装配凸环;135-绝缘壳体;137-导电壳体;138-容置环槽;139-第二密封圈;150-第一密封圈;170-限位卡扣;171-卡持凸台;180-止转结构;181-第一止转面;183-第二止转面;185-第一止挡面;190-限位结构;191-第一限位面;193-第二限位面;195-止挡台;197-第二止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柱装配组件100,适用于电池,其能够利用自身结构实现极柱的固定和安装处的密封,避免了在极柱安装处使用灌胶工艺,组装快速,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提供的极柱装配组件100,包括极柱本体110、装配外壳130和第一密封圈150,装配外壳130上开设有装配孔131,极柱本体110封堵设置于装配孔131,并与装配外壳130相卡持,第一密封圈150设置在装配孔131的孔口处,并压合在极柱本体110和装配外壳130之间,以使极柱本体110和装配外壳130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极柱装配组件100可以适用于电池,例如动力电池,当然,也可以适用于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极柱装配组件100,其中电池本体的结构与常规的磷酸铁锂电池一致,装配外壳130盖设在电池本体上,极柱与电池电连接,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装配外壳130上可以开设有两个装配孔131,极柱本体110和第一密封圈150均为两个,两个极柱本体110分别作为正极接点和负极接点,并分别装配在两个装配孔131中,两个第一密封圈150分别实现两个极柱本体110的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极柱本体110卡持在装配孔131中,能够通过装配外壳130和装配孔131实现对极柱本体110的固定,同时通过第一密封圈150实现密封,避免了使用灌胶工艺,在组装时只需要将第一密封圈150安装上,并将极柱本体110卡入装配孔131即可,组装快速,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装配外壳130为绝缘材料,例如为塑胶外壳,从而极柱本体110可以直接与装配外壳130接触,保证了电性安全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外壳13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扣170,极柱本体110上设置有卡持凸台171,卡持凸台171抵持在限位卡扣170上,以使极柱本体110压合在第一密封圈150上。具体地,限位卡扣170一体设置在装配外壳130的内侧,能够实现对极柱本体110在轴向的限位,在实际安装时,可以将极柱本体110由外向内插入装配孔131,并通过卡持凸台171与限位卡扣170相抵持,实现了极柱本体110和装配外壳130之间的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限位卡扣170为分体结构,并分别位于装配孔131的两侧,且限位卡扣170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实际装配时,极柱本体110上的卡持凸台171能够挤压限位卡扣170,使得限位卡扣170扩张,并将卡持凸台171卡入后复位,从而保证卡持凸台171能够抵持在限位卡扣170上,从而保证极柱本体110牢牢地卡持在装配孔131中。
在本实施例中,极柱本体110上设置有止转结构180,装配外壳130上对应设置有限位结构190,止转结构180与限位结构190相配合,以防止极柱本体110相对装配外壳130转动。具体地,止转结构180和限位结构190之间可以是面面限位,也可以是凸块凹槽结构的限位,能够在水平方向上使得极柱本体110和装配外壳130之间保持相对固定。
极柱本体110包括头部111、压合部113和抵持部115,头部111设置在压合部113的一侧,抵持部115设置在压合部113的另一侧,抵持部115装配在装配孔131中,压合部113盖设在装配孔131的外侧,限位卡扣170设置在装配外壳130的内侧,卡持凸台171设置在抵持部115远离头部111的一端,第一密封圈150压合设置在压合部113和装配外壳130之间,止转结构180设置在压合部113和抵持部115上。具体地,头部111、压合部113和抵持部115为一体结构,且头部111的尺寸小于压合部113的尺寸,抵持部115的尺寸也小于压合部113的尺寸,并与装配孔131的尺寸相适配,压合部113盖合在装配孔131的外侧,从而实现对装配孔131的封堵。并且,由于采用了一体结构,止转结构180也可以只设置在压合部113或者只设置在抵持部115上,从而也能够实现止转功能。在实际装配时,可以将极柱本体110由外向内装入装配外壳130上的装配孔131,即先将抵持部115装入装配孔131,随即使得压合部113压合在装配孔131的外侧,并使得头部111向上凸起,实现电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外壳130的外侧还设置有装配凸环133,装配凸环133围绕装配孔131设置,并形成以容置凹槽,压合部113装配在容置凹槽内。具体地,容置凹槽的形状与压合部113的形状相适配,在实际装配时,可以先将抵持部115装入装配孔131,压合部113随即装入容置凹槽,并盖合在装配孔131的外侧,第一密封圈150可以提前装入容置凹槽,或者提前套设在抵持部115上,从而保证了第一密封圈150能够压合在容置凹槽内,实现压合部113与装配外壳130之间的密封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装配外壳130的外侧也可以不设置装配凸环133,而直接在装配外壳130的外侧表面开设容置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150采用常规的橡胶密封圈,在压合形变后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具体地,可以满足不超过IP66防护等级的防护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止转结构180包括第一止转面181和第二止转面183,第一止转面181设置在抵持部115的至少一侧,第二止转面183设置在压合部113的至少一侧。限位结构190包括第一限位面191和第二限位面193,第一限位面191设置在装配孔131的侧壁,第一止转面181与第一限位面191相抵持,以防止抵持部115相对装配外壳130转动,第二限位面193设置在装配凸环133上,第二止转面183与第二限位面193相抵持,以防止压合部113相对装配凸环133转动。具体地,第一止转面181和第二止转面183均为平面结构,且第一止转面181和第一限位面191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止转面181设置在抵持部115相对的两侧,且抵持部115的截面呈腰圆形,第一限位面191设置在装配孔13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从而使得装配孔131呈腰圆形,在抵持部115装入装配孔131中时,抵持部115两侧的第一止转面181能够分别抵持在两个第一限位面191上,从而防止了抵持部115在装配孔131内转动。同时,第二止转面183和第二限位面193也均为两个,两个第二止转面183设置在压合部113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二限位面193也分别位于容置凹槽相对的侧壁上,同样采用腰圆形装配结构,使得压合部113与装配凸环133之间保持水平相对固定,避免压合部113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是和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仅通过第一限位面191与第一止转面181之间的止转限位,或者仅仅通过第二限位面193与第二止转面183之间的止转限位来实现防止极柱本体110转动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止转面181和第二止转面183也可以曲面结构,或者第一止转面181和第二止转面183也可以均为一个或三个等,但凡是能够保证装配孔131呈现非回转圆形,同时抵持部115与装配孔131适配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柱装配组件100,通过在装配外壳130上开设装配孔131,将极柱本体110封堵设置在装配孔131内,并通过装配外壳130上的限位卡扣170锁住极柱本体110,避免极柱本体110松脱,同时将第一密封圈150设置在装配孔131的外侧孔口处,并压合在极柱本体110和装配外壳130之间,使得极柱本体110和装配外壳130密封连接,从而完成了极柱的密封装配,同时通过第一止转面181和第二止转面183避免使用过程中极柱本体110发生转动。本实施例将极柱本体110卡持在装配孔131内,并通过第一密封圈150实现密封,并能够利用限位卡扣170实现极柱本体110的固定,利用第一密封圈150实现安装处的密封,避免了使用灌胶工艺,组装快速,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5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柱装配组件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极柱本体110包括头部111和压合部113,头部111设置在压合部113的一侧,限位部设置在压合部113的另一侧,头部111装配在装配孔131中,压合部113盖设在装配孔131的内侧,第一密封圈150压合设置在压合部113和装配外壳130之间,压合部113上开设有限位环槽117,卡持凸台171设置在限位环槽117靠近头部111的一侧,限位卡扣170设置在装配外壳130的内侧,并伸入限位环槽117,以抵持在卡持凸台171上,止转结构180设置在压合部113上。具体地,头部111和压合部113一体设置,且头部111的尺寸小于压合部113的尺寸,并且头部111的此处与装配孔131的尺寸相适配,方便将头部111装入到装配孔131中。在实际装配时,可以将极柱本体110由内向外装入装配外壳130上的装配孔131,即先将头部111装入装配孔131,随即使得压合部113压合在装配孔131的外侧,其中第一密封圈150也位于装配孔131的内侧,并压合在装配外壳130与压合部11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卡扣170设置在装配外壳130的内侧,并卡入到限位环槽117中,实现对卡持凸台171的限位,从而在轴向实现对极柱本体110的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止转结构180包括第一止挡面185,第一止挡面185设置在压合部113的至少一侧,限位结构190包括止挡台195,第二止挡面197设置在止挡台195上,止挡台195位于装配孔131的至少一侧,且止挡台195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面197,第一止挡面185和第二止挡面197相抵持,以防止压合部113相对止挡台195转动。具体地,止挡台195相对装配外壳130的内侧表面的高度并未延伸至限位环槽117,第一止挡面185位于限位环槽117的上部,并通过设置在止挡台195上的第二止挡面197提供止挡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卡扣170也为分体结构,并分设在装配孔131相对的两侧,从而能够从两侧卡入到限位环槽117中,实现对卡持凸台171的抵持限位,同时第一止挡面185和第二止挡面197也为两个,两个第一止挡面185分别设置在压合部113相对的两侧,同时止挡台195也为两个,两个止挡台195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止挡面197,从而分别从两侧对压合部113实现回转限位,避免极柱本体11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
在实际装配时,可以将极柱本体110由内向外装入到装配孔131中,具体地,可以首先将第一密封圈150套设在头部111,然后将头部111装入到装配孔131中,在装入过程中,压合部113上的卡持凸台171会挤压限位卡扣170,使得限位卡扣170扩张,并将卡持凸台171卡入后复位,使得限位卡扣170落入限位环槽117中,从而保证卡持凸台171能够抵持在限位卡扣170上,从而保证极柱本体110牢牢地卡持在装配孔131中。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柱装配组件100,通过在装配外壳130上开设装配孔131,将极柱本体110封堵设置在装配孔131内,并通过装配外壳130上的限位卡扣170锁住极柱本体110,避免极柱本体110松脱,同时将第一密封圈150设置在装配孔131的内侧孔口处,并压合在极柱本体110和装配外壳130之间,使得极柱本体110和装配外壳130密封连接,从而完成了极柱的密封装配,同时通过第一止挡面185和第二止挡面197的限位,避免使用过程中极柱本体110发生转动。本实施例将极柱本体110卡持在装配孔131内,并通过第一密封圈150实现密封,并能够利用限位卡扣170实现极柱本体110的固定,利用第一密封圈150实现安装处的密封,避免了使用灌胶工艺,组装快速,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9至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柱装配组件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外壳130包括绝缘壳体135和导电壳体137,装配孔131开设在绝缘壳体135上,极柱本体110与绝缘壳体135相卡持,第一密封圈150压合在极柱本体110和绝缘壳体135之间,导电壳体137上开设有让位孔,绝缘壳体135盖设在让位孔上,并与导电壳体137可拆卸连接,极柱本体110穿出让位孔。具体地,导电壳体137可以是金属外壳,其构成了常规的电池外壳结构,在金属外壳的情况下,如钣金外壳,电池的正、负极柱都需要与该导电壳体137电气隔离,避免接触短路,故此处可以通过绝缘壳体135进行隔离,绝缘壳体135可以是塑胶壳体。
值得注意的颚是,此处让位孔的尺寸需要小于绝缘壳体135的尺寸,从而能够使得绝缘壳体135能够封堵在让位孔上。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35上开设有容置环槽138,容置环槽138围绕装配孔131设置,容置环槽138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9,第二密封圈139压合在导电壳体137和绝缘壳体135之间,以使导电壳体137和绝缘壳体135密封连接。具体地,第二密封圈139也可以是橡胶密封圈,绝缘壳体135上还开设有多个螺钉孔,绝缘壳体135可以贴合在导电壳体137的内侧,并通过螺钉实现固定,保证了绝缘壳体135和导电壳体137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也提供了对第二密封圈139的压合力,保证密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35和极柱可以构成单独的极柱模块,其能够适应性地安装在不同的导电壳体137上,从而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极柱装配组件100,通过设置绝缘壳体135,使得极柱能够间接装配在金属壳体上,提升了极柱装配组件100的适用性,并且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主体(图未示)和极柱装配组件100,其中极柱装配组件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主体和极柱装配组件100,极柱装配组件100,包括极柱本体110、装配外壳130和第一密封圈150,装配外壳130上开设有装配孔131,极柱本体110封堵设置于装配孔131,并与装配外壳130相卡持,第一密封圈150设置在装配孔131的孔口处,并压合在极柱本体110和装配外壳130之间,以使极柱本体110和装配外壳130密封连接。装配外壳130设置在电池主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可以是二次电池,且装配外壳130上设置有两个极柱本体110,从而分别实现正、负极端点连接,其中电池本体的结构与常规的电池一致,装配外壳130盖设在电池本体上,极柱与电池本体内电芯的极耳电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装配外壳130上可以开设有两个装配孔131,极柱本体110和第一密封圈150均为两个,两个极柱本体110分别作为正极接点和负极接点,并分别装配在两个装配孔131中,两个第一密封圈150分别实现两个极柱本体110的密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通过第一密封圈150实现密封接合,并能够实现极柱的固定,从而避免了使用灌胶工艺,组装快速,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本体、装配外壳和第一密封圈,所述装配外壳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极柱本体封堵设置于所述装配孔,并与所述装配外壳相卡持,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装配孔的孔口处,并压合在所述极柱本体和所述装配外壳之间,以使所述极柱本体和所述装配外壳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外壳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扣,所述极柱本体上设置有卡持凸台,所述卡持凸台抵持在所述限位卡扣上,以使所述极柱本体压合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本体上设置有止转结构,所述装配外壳上对应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止转结构与所述限位结构相配合,以防止所述极柱本体相对所述装配外壳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本体包括头部、压合部和抵持部,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一侧,所述抵持部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另一侧,所述抵持部装配在所述装配孔中,所述压合部盖设在所述装配孔的外侧,所述限位卡扣设置在所述装配外壳的内侧,所述卡持凸台设置在所述抵持部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圈压合设置在所述压合部和所述装配外壳之间,所述止转结构设置在所述压合部和/或所述抵持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外壳的外侧还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容置在所述容置凹槽内,且所述压合部装配在所述容置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结构包括第一止转面,所述第一止转面设置在所述抵持部的至少一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设置在所述装配孔的侧壁,所述第一止转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抵持,以防止所述抵持部相对所述装配外壳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结构还包括第二止转面,所述第二止转面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至少一侧,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设置在所述容置凹槽的一侧,所述第二止转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抵持,以防止所述压合部相对所述装配外壳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本体包括头部和压合部,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一侧,所述头部装配在所述装配孔中,所述压合部盖设在所述装配孔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圈压合设置在所述压合部和所述装配外壳之间,所述压合部上开设有限位环槽,所述卡持凸台设置在所述限位环槽靠近所述头部的一侧,所述限位卡扣设置在所述装配外壳的内侧,并伸入所述限位环槽,以抵持在所述卡持凸台上,所述止转结构设置在所述压合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结构包括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设置在所述压合部的至少一侧,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止挡台,所述止挡台上设置有第二止挡面,并位于所述装配孔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止挡面和所述第二止挡面相抵持,以防止所述压合部相对所述止挡台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外壳包括绝缘壳体和导电壳体,所述装配孔开设在所述绝缘壳体上,所述极柱本体与所述绝缘壳体相卡持,所述第一密封圈压合在所述极柱本体和所述绝缘壳体之间,所述导电壳体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绝缘壳体盖设在所述让位孔上,并与所述导电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极柱本体穿出所述让位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容置环槽,所述容置环槽围绕所述装配孔设置,所述容置环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压合在所述导电壳体和所述绝缘壳体之间,以使所述导电壳体和所述绝缘壳体密封连接。
1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极柱装配组件,所述装配外壳设置在所述电池主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79556.4U CN216597907U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极柱装配组件和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79556.4U CN216597907U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极柱装配组件和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97907U true CN216597907U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1633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79556.4U Active CN216597907U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极柱装配组件和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979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17727A (zh) * | 2022-09-27 | 2023-05-16 | 四川大学 | 一种利于快速拆装的紧固装置和方法 |
-
2022
- 2022-01-12 CN CN202220079556.4U patent/CN2165979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17727A (zh) * | 2022-09-27 | 2023-05-16 | 四川大学 | 一种利于快速拆装的紧固装置和方法 |
CN116117727B (zh) * | 2022-09-27 | 2023-10-13 | 四川大学 | 一种利于快速拆装的紧固装置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939611B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
CN216597907U (zh) | 极柱装配组件和电池 | |
WO2023036291A1 (zh) | 一种复合极柱、顶盖和电池 | |
CN115863863A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
GB2610954A (en) | Traction battery cover and traction battery | |
CN116014321A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
CN214542378U (zh) | 电池单元与馈通组件 | |
CN214706180U (zh) | 负极柱组件及其二次电池顶盖 | |
CN219350446U (zh) | 一种圆柱电池 | |
CN116365127B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 | |
CN116111245B (zh)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US20170338450A1 (en) | Secondary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sealing body with charging indicator | |
CN115425345B (zh) | 用于单体电池的端盖组件和单体电池 | |
CN114156575A (zh) | 纽扣电池、电池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2277316U (zh) | 一种带绝缘支撑件的纽扣电池 | |
CN114566767A (zh) | 一种圆柱电池 | |
CN108110201B (zh) | 一种极片固定机构及扣式电池 | |
CN113328199A (zh) | 电池及电子设备 | |
JPH11297289A (ja) | 電池収納装置 | |
CN221041318U (zh) | 一种电池 | |
CN221226400U (zh) | 电池盖板结构、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 |
CN217641680U (zh) | 一种模块化电池 | |
EP0769794A1 (en) | Electrical component protection device | |
CN112736338B (zh) | 盖板组件及应用所述盖板组件的电池 | |
CN219892440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