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7739U - 一种石墨烯液冷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液冷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7739U
CN216597739U CN202123293326.2U CN202123293326U CN216597739U CN 216597739 U CN216597739 U CN 216597739U CN 202123293326 U CN202123293326 U CN 202123293326U CN 216597739 U CN216597739 U CN 216597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plate
liquid cooling
graphen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33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善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Shengshi Kang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Shengshi Kang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Shengshi Kang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Shengshi Kangh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33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7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7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7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属于液冷板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液冷板多为一条冷却液通道,冷却液通道过长时后段冷却效果不佳,散热性能低的问题。石墨烯液冷板包括轧制连接的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下液冷板设置有进液口、进液管道、出液口、出液管道和多个流道单元,流道单元沿进液管道周向设置,流道单元内设有多个分隔块。分隔块的设置可增加冷却面积,相对于现有液冷板仅设置有一条冷却液通道来说,相邻两个流道单元内的冷却液可降低热交换,每个流道单元内的冷却液初始温度均相同,不会发生由于流道过长而导致的靠近出液口部分流道内的冷却液冷却效果较低或完全没有冷却效果,本方案可显著提高散热效果,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烯液冷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石墨烯液冷板。
背景技术
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其中,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工作电流大,产热量高,同时电池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容易导致电池的温度上升。电池材料的工作温度一般都不得高于60℃,如果室外温度已接近 40℃,而电池本身产热量大,将导致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上升。温度过高时,轻者造成电池包模组一致性差、寿命缩短,电机和电控寿命也会缩短;重者导致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汽车燃烧爆炸。因此,如何给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是非常重要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问题。
这其中,液冷板作为动力电池散热的核心,其地位不言而喻,液冷板具有显著的散热、降温、冷却的功效,还可以用于通信基站等高温环境下的设备散热。现有液冷板多为一条冷却液通道,若液冷板内的冷却液过长,当冷却液流经全部通道时,后段冷却效果明显降低,冷却效果不佳,电池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解决现有液冷板多为一条冷却液通道,冷却液通道过长时后段冷却效果不佳,散热性能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包括轧制连接的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所述下液冷板设置有进液口、进液管道、出液口、出液管道和若干个流道单元,所述进液管道一端在下液冷板的端部开口为进液口,进液管道的另一端与若干个流道单元连通设置,所述流道单元的一端均与进液管道连通,流道单元的另一端均与出液管道连通,所述流道单元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隔块,所述下液冷板除进液管道、出液管道和若干个流道单元均与上液冷板紧密连接,所述分隔块与上液冷板紧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单元为三角形或扇形结构,所述流道单元沿进液管道远离进液口的一端周向布设且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单元的数量为4-6个。
进一步地,所述上液冷板为铝合金上液冷板,所述下液冷板为铝合金下液冷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石墨烯层。
进一步地,所述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的厚度均为0.1mm-3mm。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块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分隔块的直径为1cm-2cm,冷却液可在流道单元内分散。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道、出液口、出液管道和若干个流道单元的高度均为0.5mm-1.5mm。
进一步地,每个流道单元分别与出液管道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流道单元的出液部分汇合后与出液管道连通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包括上液冷板和下液冷板,下液冷板上设置有进液口、进液管道、出液口、出液管道和若干个流道单元,流道单元沿进液管道远离进液口的一端周向布设,每个流道单元内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隔块;
通过冷却液流入至进液管道内,再分散至各个流道单元内,由于分隔块的设置可增加冷却面积,相对于现有液冷板仅设置有一条冷却液通道来说,相邻两个流道单元内的冷却液可降低热交换,每个流道单元内的冷却液初始温度均相同,不会发生由于流道过长而导致的靠近出液口部分流道内的冷却液冷却效果较低或完全没有冷却效果,本方案可显著提高散热效果,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液冷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液冷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液冷板的主视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液冷板的主视图二。
图中箭头方向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附图标记
1-下液冷板,2-出液口,3-进液口,4-流道单元,5-分隔块,6-上液冷板,7-出液管道, 8-进液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案一: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包括轧制连接的上液冷板6和下液冷板1,所述下液冷板1设置有进液口3、进液管道8、出液口2、出液管道7和若干个流道单元4,所述进液管道8一端在下液冷板1的端部开口为进液口3,进液管道8的另一端与若干个流道单元4连通设置,所述流道单元4的一端均与进液管道8 连通,流道单元4的另一端均与出液管道7连通,所述流道单元4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隔块 5,所述下液冷板2除进液管道8、出液管道7和若干个流道单元4均与上液冷板6紧密连接,所述分隔块5与上液冷板6紧密连接。
通过冷却液流入至进液管道8内,再分散至各个流道单元4内,由于分隔块5的设置可增加冷却面积,相对于现有液冷板仅设置有一条冷却液通道来说,设置有多个不相通的流道单元4,相邻两个流道单元4内的冷却液可降低热交换,每个流道单元4内的冷却液初始温度均相同,不会发生由于流道过长而导致的靠近出液口2部分流道内的冷却液冷却效果较低或完全没有冷却效果,本方案可显著提高散热效果,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具体实施方案二: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流道单元4为三角形或扇形结构,所述流道单元4沿进液管道8远离进液口3的一端周向布设且连通设置,所述流道单元4的数量为4-6个。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三: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上液冷板6为铝合金上液冷板,所述下液冷板1为铝合金下液冷板,铝合金上液冷板和铝合金下液冷板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且成本较低,具有实用性。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四: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上液冷板6和下液冷板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石墨烯层,石墨烯层可进一步提高液冷板的耐腐蚀性。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五: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上液冷板6和下液冷板1的厚度均为0.1mm-3mm,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上液冷板6和下液冷板1的厚度。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六: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分隔块5为柱体结构,所述分隔块5的直径为1cm-2cm,冷却液遇到分隔块5后分流,可在流道单元4内分散。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五相同。
优选地,所属分隔块5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结构具有光滑的侧壁,冷却液遇到分隔块 5后可沿分隔块5的曲线流过,降低冲击力,降低对分隔块5的破坏,提高液冷板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案七: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进液口3、进液管道8、出液口2、出液管道7和若干个流道单元4的高度均为0.5mm-1.5mm。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八:结合图1至图4所示,每个流道单元4分别与出液管道7连通设置。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九:结合图1至图4所示,多个流道单元4的出液部分汇合后与出液管道 7连通设置。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七相同。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轧制连接的上液冷板(6)和下液冷板(1),所述下液冷板(1)设置有进液口(3)、进液管道(8)、出液口(2)、出液管道(7)和若干个流道单元(4),所述进液管道(8)一端在下液冷板(1)的端部开口为进液口(3),进液管道(8)的另一端与若干个流道单元(4)连通设置,所述流道单元(4)的一端均与进液管道(8)连通,流道单元(4)的另一端均与出液管道(7)连通,所述流道单元(4)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隔块(5),所述下液冷板(1)除进液管道(8)、出液管道(7)和若干个流道单元(4)均与上液冷板(6)紧密连接,所述分隔块(5)与上液冷板(6)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单元(4)为三角形或扇形结构,所述流道单元(4)沿进液管道(8)远离进液口(3)的一端周向布设且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单元(4)的数量为4-6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冷板(6)为铝合金上液冷板,所述下液冷板(1)为铝合金下液冷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冷板(6)和下液冷板(1)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石墨烯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冷板(6)和下液冷板(1)的厚度均为0.1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块(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分隔块(5)的直径为1cm-2cm,冷却液可在流道单元(4)内分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道(8)、出液口(2)、出液管道(7)和若干个流道单元(4)的高度均为0.5mm-1.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流道单元(4)分别与出液管道(7)连通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流道单元(4)的出液部分汇合后与出液管道(7)连通设置。
CN202123293326.2U 2021-12-26 2021-12-26 一种石墨烯液冷板 Active CN216597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3326.2U CN216597739U (zh) 2021-12-26 2021-12-26 一种石墨烯液冷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3326.2U CN216597739U (zh) 2021-12-26 2021-12-26 一种石墨烯液冷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7739U true CN216597739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8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3326.2U Active CN216597739U (zh) 2021-12-26 2021-12-26 一种石墨烯液冷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7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43341U (zh) 一种针对电池包进行热管理的陶瓷系统
CN20473249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可扩展式液冷电池模组
CN110600788A (zh) 基于极耳散热的电动汽车软包动力电池包及其热管理系统
CN203721841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系统的风冷散热结构
CN102544567A (zh) 带有液冷系统的动力电池模块
CN10930111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CN20988068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封装
CN209496981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冷却结构
CN114497832A (zh) 一种带散热流道的圆柱电池及其散热模组
CN111490312B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的基于扩散焊技术的一体式散热器
CN216597739U (zh) 一种石墨烯液冷板
CN211828961U (zh)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液冷散热装置
CN210926234U (zh) 方形锂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
CN211182447U (zh) 液冷板
CN219066956U (zh) 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208000946U (zh) 一种集成冷却流道的电池包壳体
CN217522115U (zh) 一种刀片动力电池液冷相变复合式冷却装置
EP4273996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216015495U (zh) 一种散热板、散热装置及电池包
CN206180046U (zh) 一种电池液冷散热装置
CN214254523U (zh) 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CN108232361A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散热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的散热系统
CN20982283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113871746A (zh)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105375085A (zh) 用于电池的高效率水冷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