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4523U - 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54523U CN214254523U CN202022790166.1U CN202022790166U CN214254523U CN 214254523 U CN214254523 U CN 214254523U CN 202022790166 U CN202022790166 U CN 202022790166U CN 214254523 U CN214254523 U CN 2142545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heat pipe
- battery
- heat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622 cold dr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63 flame retard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973497 Siphonognathus argyrophan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5 ai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液冷部分、热管部分、固定架和电池四部分;液冷部分包括主冷板和底部冷板;热管部分包括热管、散热翅片、高导热绝缘硅胶垫、风扇叶片和风扇盖;固定架卡在主冷板上,与电池极耳限定在固定的位置上;高导热绝缘硅胶垫放置于热管和电池极耳中间;热管放置在固定架的限位槽中,与高导热绝缘硅胶垫紧密贴合;热管与散热翅片接触一端成一定角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采用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方式,尤其是利用热管对电池极耳处进行散热,能有效满足动力电池的散热要求,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大气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以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开始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在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噪音小等优点成为新能源汽车中的主导。而电动汽车上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工作状况及其性能直接影响并制约了该电动汽车的经济型、可靠性和安全性。动力电池在工作和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内部的化学反应以及电池本身的内阻会产生大量的热,尤其是极耳处,发热最严重,在电池包中有限的空间内会造成巨大的温升和单个电池之间的温差,从而影响电池的工作能力和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导致热失控甚至发生爆炸,威胁车辆驾驶人员和乘客的安全。
为了对电池进行散热,目前大部分电动汽车散热系统采用风冷或者液冷的散热方式。风冷散热方式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小,对流换热系数也小,导致散热效率低,散热所需时间较长,而且所需要的空间较大;传统的液冷散热方式冷板布置不合理,将冷板只布置在电池的底部或者两侧,无法充分利用换热表面,而且传统水冷很难对极耳进行合理的散热。
因此,设计一种散热效率高,电池换热面利用率高,又能对电池极耳进行合理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液冷部分、热管部分、固定架和电池四部分;液冷部分包括主冷板和底部冷板,主冷板上开设有用来放置电池的独立的空间,液冷部分两侧开设有供冷却液进出的管道口,冷板内部设置有独立的流道,可供冷却液在内流动;热管部分包括热管、散热翅片、高导热绝缘硅胶垫、风扇叶片和风扇盖。
优选的,所述主冷板由两块独立的冷板和若干导热铝板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主冷板上每一个开设的放置电池的独立的空间之间用导热铝板隔开,每个导热铝板与电池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液冷部分中主冷板的每块独立的冷板单侧设置有四个冷却液管道口,底部冷板单侧设置有两个冷却管道口,单侧冷却液进出口相邻分布,使得冷板内部冷却液流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卡在主冷板上,与电池极耳限定在固定的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高导热绝缘硅胶垫放置于热管和电池极耳中间,与热管底部和极耳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热管放置在固定架的限位槽中,与高导热绝缘硅胶垫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热管与散热翅片接触一端成一定角度,此设计的好处是能使内部冷凝过后的液体快速回流至发热端。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采用极薄的高导热金属片组成,与热管紧密贴合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的中间散热部分的高导热金属片加工成波浪形状,此设计的好处是能使风扇吹来的冷却风与散热翅片充分接触,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风扇置于散热翅片之上,为散热翅片提供源源不断的冷却风。
优选的,所述电池安置于液冷部分中的独立的空间内,除电池顶部极耳处,其余五面与液冷部分紧密贴合。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电池散热系统,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更佳。
2、本实用新型的液冷部分中主冷板的每块独立的冷板单侧设置有四个冷却液管道口,底部冷板单侧设置有两个冷却管道口,单侧冷却液进出口相邻分布,使得冷板内部冷却液流向相反,由于流道内冷却液在冷却完前部电池后冷却液温度升高,此设计的好处为大大降低各个电池之间的温差,避免靠近冷却液入口处的电池散热效果好,远离冷却液入口处的电池散热效果差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并且兼顾阻燃、隔热、耐电解液、绝缘等优良性能,满足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的绝缘、隔热、阻燃等要求,固定架在这里对电池极耳和热管起到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4、本实用新型的高导热绝缘硅胶垫放置于热管和电池极耳中间,与热管底部和极耳表面紧密贴合,此设计的好处是,一方面能提高热管和极耳之间的导热效率,另一方面高导热绝缘硅胶垫属于非金属材料,在这里隔开热管和极耳,起到绝缘作用,保证本散热系统的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的热管与散热翅片接触一端成一定角度,这样做能使内部冷凝过后的液体快速回流至发热端,热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6、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翅片采用极薄的高导热金属片组成,与热管紧密贴合在一起,这样做使得热管和散热翅片充分接触,换热效率得到提高。
7、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翅片的中间散热部分的高导热金属片加工成波浪形状,这样做能使风扇吹来的冷却风与散热翅片充分接触,散热效率更高。
8、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除电池顶部极耳处,其余五面与液冷部分紧密贴合,充分利用电池的换热表面,使电池得到充分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散热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散热系统的冷却液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散热系统的液冷板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散热系统的热管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散热系统的散热翅片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散热系统的散热翅片俯视图。
其中:1-风扇盖,2-风扇叶片,3-散热翅片,4-电池,5-主冷板,6-底部冷板,7-固定架,8-高导热绝缘硅胶垫,9-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液冷部分、热管部分、固定架7和电池4四部分;液冷部分包括主冷板5和底部冷板6,主冷板上开设有用来放置电池4的独立的空间,液冷部分两侧开设有供冷却液进出的管道口,冷板内部设置有独立的流道,可供冷却液在内流动;热管部分包括热管9、散热翅片3、高导热绝缘硅胶垫8、风扇叶片2和风扇盖1。
如图2所示,冷却部分包括十个相互独立的放置电池的独立空间,冷却模块两侧设置有冷却液进出口,液冷部分中主冷板5的每块独立的冷板单侧设置有四个冷却液管道口,底部冷板6单侧设置有两个冷却管道口,冷却液在冷板中从各个入口流入,对电池进行冷却后,从出口流出;单侧冷却液进出口相邻分布,使得冷板内部冷却液流向相反,由于流道内冷却液在冷却完前部电池后冷却液温度升高,此设计的好处为大大降低各个电池之间的温差,避免靠近冷却液入口处的电池散热效果好,远离冷却液入口处的电池散热效果差的现象。
各个单体电池4除电池顶部极耳处,其余五面与液冷部分紧密贴合,充分利用电池的换热表面,使电池得到充分的散热。
固定架7卡在主冷板5上,与电池极耳限定在固定的位置上;固定架7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小,并且兼顾阻燃、隔热、耐电解液、绝缘等优良性能,满足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的绝缘、隔热、阻燃等要求,固定架7在这里对电池极耳和热管起到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高导热绝缘硅胶垫8放置于热管9和电池极耳中间,与热管底部和极耳表面紧密贴合,此设计的好处是,一方面能提高热管和极耳之间的导热效率,另一方面高导热绝缘硅胶垫属于非金属材料,在这里隔开热管和极耳,起到绝缘作用,保证本散热系统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热管9与散热翅片3接触一端成一定角度,这样做能使内部冷凝过后的液体快速回流至发热端,热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如图5、6所示,散热翅片3采用极薄的高导热金属片组成,与热管9紧密贴合在一起,这样做使得热管9和散热翅片3充分接触,换热效率得到提高;散热翅片3的中间散热部分的高导热金属片加工成波浪形状,这样做能使风扇吹来的冷却风与散热翅片3充分接触,散热效率更高。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方便人们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理念,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某一特殊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非本质上的扩展延伸,例如增加电池的数量、增加电池的排数、增加热管的数量等。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实质进行的变换或者修饰,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部分、热管部分、固定架和电池四部分;液冷部分包括主冷板和底部冷板,主冷板上开设有用来放置电池的独立的空间,液冷部分两侧开设有供冷却液进出的管道口,冷板内部设置有独立的流道,可供冷却液在内流动;热管部分包括热管、散热翅片、高导热绝缘硅胶垫、风扇叶片和风扇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散热系统采用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部分中主冷板的每块独立的冷板单侧设置有四个冷却液管道口,底部冷板单侧设置有两个冷却管道口,单侧冷却液进出口相邻分布,使得冷板内部冷却液流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与散热翅片接触一端成一定角度,能使内部冷凝过后的液体快速回流至发热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的中间散热部分的高导热金属片加工成波浪形状,能使风扇吹来的冷却风与散热翅片充分接触,提高散热效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安置于液冷部分中的独立的空间内,除电池顶部极耳处,其余五面与液冷部分紧密贴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绝缘硅胶垫放置于热管和电池极耳中间,与热管底部和极耳表面紧密贴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含有安置电池极耳和热管的卡槽,对电池极耳和热管起到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90166.1U CN214254523U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90166.1U CN214254523U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54523U true CN214254523U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734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9016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254523U (zh) | 2020-11-26 | 2020-11-26 | 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5452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04278A1 (zh) * | 2022-11-15 | 2024-05-23 | 双澳储能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组及储能设备 |
-
2020
- 2020-11-26 CN CN202022790166.1U patent/CN21425452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04278A1 (zh) * | 2022-11-15 | 2024-05-23 | 双澳储能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组及储能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00788B (zh) | 基于极耳散热的电动汽车软包动力电池包及其热管理系统 | |
CN107146923B (zh) | 由冷板阵列组成的动力电池组均温散热装置及加工方法 | |
WO2023103880A1 (zh) | 电池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3026251U (zh) | 一种液冷板及动力电池包 | |
CN209496981U (zh) | 一种电池模组的冷却结构 | |
CN110518309B (zh) | 一种多冷却方式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 |
CN214378603U (zh)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装置 | |
EP4273996A1 (en) |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 |
CN214254523U (zh) | 一种新型基于热管和液冷联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 |
CN112510285A (zh) | 一种车用电池模组的散热方法及装置 | |
CN211828961U (zh) |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液冷散热装置 | |
CN210926234U (zh) | 方形锂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 | |
CN219086074U (zh) | 一种电池冷却装置 | |
CN219066956U (zh) | 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 |
CN106410322A (zh) | 一种电池液冷散热装置 | |
CN216015495U (zh) | 一种散热板、散热装置及电池包 | |
CN217655950U (zh) |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车辆 | |
CN115911652A (zh) | 一种刀片铝壳电池模组 | |
CN214254524U (zh) | 一种新型基于极耳散热的软包锂电池散热系统 | |
CN210110999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 | |
CN109037833B (zh) | 一种节能电动汽车电池散热器 | |
CN113067054A (zh) |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耦合翅片的电池及其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11192988A (zh) |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用内含热管理系统的电池箱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9979649U (zh) | 一种快速导热的结构 | |
CN221427845U (zh) | 电池包壳体及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