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1523U - 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1523U
CN216591523U CN202123276379.3U CN202123276379U CN216591523U CN 216591523 U CN216591523 U CN 216591523U CN 202123276379 U CN202123276379 U CN 202123276379U CN 216591523 U CN216591523 U CN 216591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optical system
light
lamp shade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63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超寅
魏天海
李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63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1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1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1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所述制动灯光学系统包括灯体和设于所述灯体的配光镜,所述灯体内设有支架和内灯罩,所述内灯罩与支架之间设有光源模组,所述内灯罩包括无色透明的第一内灯罩和红色透明的第二内灯罩,所述第一内灯罩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内灯罩的厚度,所述第二内灯罩覆盖于所述第一内灯罩的透光面。该制动灯光学系统使用功率较低的光源就能实现静态下为红色外观的效果,可有效降低灯具成本及内部散热设计的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汽车的制动灯光学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所述制动灯光学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制动灯(又叫刹车灯)一般安装在车辆尾部,主体颜色为红色,可增强光源的穿透性,以便后面行驶的车辆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也易于发现前方车辆刹车,起到防止追尾事故发生的目的。
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制动灯大致可分为气体刹车灯与LED刹车灯。LED刹车灯使用的材料是LED,具有无辐射、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被大量使用,在国内的发展也逐渐开始加快。
一般的制动灯其外观在静态时为白色,点亮时才会变为红色,而随着消费者审美的不断提升,造型往往希望制动灯在静态下也为红色。
对此,常规设计是采用红色内灯罩与LED直射相结合的光学形式,由于红色内灯罩是具有颜色且厚度较大的结构件,其光学透过率不到20%,因此,如要实现静态红色效果,需要亮度较亮的LED光源,通常为3W以上功率的 LED颗粒,这显然会极大的提高灯具成本及内部散热设计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该制动灯光学系统使用功率较低的光源就能实现静态下为红色外观的效果,可有效降低灯具成本及内部散热设计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所述制动灯光学系统的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包括灯体和设于所述灯体的配光镜,所述灯体内设有支架和内灯罩,所述内灯罩与支架之间设有光源模组,所述内灯罩包括无色透明的第一内灯罩和红色透明的第二内灯罩,所述第一内灯罩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内灯罩的厚度,所述第二内灯罩覆盖于所述第一内灯罩的透光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内灯罩的透光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内灯罩的透光面相一致或相仿的造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灯罩具有用于透光的第一凸起造型,所述第二内灯罩的正面具有第二凸起造型,所述第二内灯罩的背面具有相应的内凹造型;所述第二内灯罩通过内凹造型与第一凸起造型的嵌套配合覆盖于所述第一内灯罩的透光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内灯罩的透光部具有基本一致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内灯罩的透光部之厚度为2mm~3mm。
可选地,所述第二内灯罩的内凹造型与所述第一内灯罩的第一凸起造型之间留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灯罩的第一凸起造型顶部与所述第二内灯罩的内凹造型与之间的间隙L为2mm~6mm。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造型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一凸起造型的表面成形有凸点花纹。
可选地,各所述第一凸起造型以逐级抬高的形式排列并连为一体,各所述第一凸起造型下方的光源模组呈阶梯状分布,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相邻的光源模组具有逐级升高的高度差。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造型的宽度D沿排列方向依次变小,其下方的光源模组所设置的光源数量依次减少。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造型之透光厚度是所述第二凸起造型之透光厚度的8-18倍。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底盘、动力部件以及轮胎,所述车身的尾部设有制动灯,其中,所述制动灯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制动灯光学系统,将内灯罩设计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无色透明的第一内灯罩,另一部分是红色透明的第二内灯罩,并且,第一内灯罩的厚度大于第二内灯罩的厚度,第二内灯罩覆盖于第一内灯罩的透光面,从而形成了光源直射+无色透明内灯罩+红色透明内灯罩的光学形式,其中,所增加的红色透明内灯罩可以对灯光进行配色,使制动灯在静态下为红色外观的效果,虽然红色透明内灯罩的光学透过率较低,但是其厚度小于无色透明内灯罩,无色透明内灯罩的光学透过率在80%左右,加上红色透明内灯罩的光学透过率,总的光学透过率大约为60%左右,远高于单纯红色内灯罩不到20%的光学透过率,提升了光学利用效率,使得制动灯可以改用功率较低的光源,从而有效降低灯具成本及内部散热设计的难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设有所述制动灯光学系统,由于所述制动灯光学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设有该制动灯光学系统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制动灯光学系统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第一内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灯体2.支架3.光源模组4.内灯罩41.第一内灯罩42.第二内灯罩411.第一凸起造型412.罩扣部位413.凸点花纹421.第二凸起造型422.内凹造型423.第一凸台424.第二凸台425.第三凸台 5.配光镜6.螺钉孔7.螺钉8.LED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如图1、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制动灯光学系统,主要由灯体1、支架2、光源模组3、内灯罩4、以及配光镜5等部分组成。
配光镜5为处于制动灯光学系统最外面一层的部件,制动灯光学系统在安装于车体之后,配光镜5向外露出,并与车身比较协调、自然地过渡,光源模组3发出的光线最终从配光镜5向外射出,消费者透过配光镜5,可观察到内部的内灯罩4,配光镜5与灯体1连接后,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支架2、光源模组3以及内灯罩4的空间,支架2安装在灯体1内部,光源模组3位于内灯罩4与支架2之间,光源模组3发出的光线经过内灯罩4和配光镜5之后向外照射。
内灯罩4为分体组合式结构,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无色透明的第一内灯罩41,另一部分是红色透明的第二内灯罩42,并且第一内灯罩41的厚度大于第二内灯罩42的厚度,第二内灯罩42的透光面具有与第一内灯罩41 的透光面相一致或相仿的造型,第二内灯罩42覆盖于第一内灯罩41的透光面,第一内灯罩41上预留有螺钉孔6,第一内灯罩41通过螺钉7固定于第二内灯罩42。
具体地,第一内灯罩41具有用于透光的第一凸起造型411,第二内灯罩 42的正面具有第二凸起造型421,第二内灯罩42的背面具有相应的内凹造型 422,第二内灯罩42通过内凹造型422与第一凸起造型411的嵌套配合覆盖于第一内灯罩41的透光面。
第二内灯罩42的厚度相对较薄,其透光部具有基本一致的厚度,大约为2mm~3mm。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内灯罩42的厚度为2mm,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内灯罩42的厚度还可以是2.3mm、2.5mm或2.7mm等等。
第一凸起造型411的数量为三个,各第一凸起造型411以逐级抬高的形式排列并连为一体,各第一凸起造型411下方的光源模组3呈阶梯状分布,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相邻的光源模组3具有逐级升高的高度差,由于内部空间的不同,各光源模组3的电路板分别设计成不规则的异型形状。
第一凸起造型411的下端形成有位于光源上方的罩扣部位412,此罩扣部位412在图1所示的截面上呈中间为“M”形、两边为对称的“N”形的形状,通过该形状的罩扣部位412,可以使光源发出的光线按照所设计的方式向外照射,并获得较为独特的视觉效果。
第一凸起造型411的宽度D沿排列方向依次变小,其下方的光源模组3 所设置的光源数量依次减少,分别为四个LED颗粒8、三个LED颗粒8和两个LED颗粒8。
如图3所示,各第一凸起造型411的表面形成有类似玉米颗粒形状的凸点花纹413,以获得既具有一定亮度又比较柔和的灯光视觉效果,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造型421之间具有第一凸台423、第二凸台424和第三凸台425,以在第二凸起造型421之间形成光线较暗且具有一定纹理的过渡区域,使制动灯具有更加多样化的视觉效果。
第一凸起造型411的透光厚度是第二凸起造型421的透光厚度的8-18 倍,也就是说,在光源模组3各光源垂直于电路板的直射方向上,第一内灯罩41的透光厚度是第二内灯罩42的透光厚度的8-18倍。
此外,第一内灯罩41的第一凸起造型411顶部与第二内灯罩42的内凹造型422之间留有间隙L,此间隙L大约为2mm~6mm,通过设置合理的间隙,可以获得更加良好的光线照射效果,同时,由于第一凸起造型411的表面形成有凸点花纹413,间隙的存在可以避免凸点花纹413与内凹造型422 相接触,而刮花第二内灯罩42的内表面。
该制动灯光学系统既没有使用单纯的无色透明内灯罩,也没有使用单纯的红色透明内灯罩,而是采用了由不同厚度的无色透明内灯罩和红色透明内灯罩组合形成的内灯罩,其中,红色透明内灯罩可以使制动灯在静态下为红色外观的效果,无色透明内灯罩用途提高光学透过率,由于无色透明内灯罩的光学透过率较高且厚度较大,红色透明内灯罩的光学透过率较低却厚度较小,两者组合之后,总的光学透过率大约为60%左右,远高于单纯红色内灯罩不到20%的光学透过率,提升了光学利用效率,使得制动灯可以改用功率较低的光源,例如0.5W、1.0W、1.5W的LED颗粒8,从而有效降低灯具成本及内部散热设计的难度。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将第一内灯罩41和第二内灯罩42设计成其他造型,或者,第一内灯罩41 和第二内灯罩42上的凸起造型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或减少,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除了上述制动灯光学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具体可以是燃油车、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其具有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部件、以及底盘、车身和轮胎,动力部件可以是内燃机、电动机或内燃机与电动机的组合,其车身的尾部设有制动灯,其中,制动灯设有上文所描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有关汽车的其余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包括灯体和设于所述灯体的配光镜,所述灯体内设有支架和内灯罩,所述内灯罩与支架之间设有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灯罩包括无色透明的第一内灯罩和红色透明的第二内灯罩,所述第一内灯罩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内灯罩的厚度,所述第二内灯罩覆盖于所述第一内灯罩的透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灯罩的透光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内灯罩的透光面相一致的造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灯罩具有用于透光的第一凸起造型,所述第二内灯罩的正面具有第二凸起造型,所述第二内灯罩的背面具有相应的内凹造型;所述第二内灯罩通过内凹造型与第一凸起造型的嵌套配合覆盖于所述第一内灯罩的透光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灯罩的透光部具有一致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灯罩的透光部之厚度为2mm~3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灯罩的内凹造型与所述第一内灯罩的第一凸起造型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内灯罩的第一凸起造型顶部与所述第二内灯罩的内凹造型与之间的间隙L为2mm~6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造型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一凸起造型的表面成形有凸点花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凸起造型以逐级抬高的形式排列并连为一体,各所述第一凸起造型下方的光源模组呈阶梯状分布,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相邻的光源模组具有逐级升高的高度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造型的宽度D沿排列方向依次变小,其下方的光源模组所设置的光源数量依次减少;和/或,所述第一凸起造型之透光厚度是所述第二凸起造型之透光厚度的8-18倍。
10.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底盘、动力部件以及轮胎,所述车身的尾部设有制动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灯设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灯光学系统。
CN202123276379.3U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16591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6379.3U CN216591523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6379.3U CN216591523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1523U true CN216591523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6379.3U Active CN216591523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1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4138B1 (en) Vehicle led linear lighting module
CN103204199B (zh) 一种led摩托车尾灯
CN101846279A (zh) 车辆前照灯
US10578271B1 (en) Vehicle LED linear lighting module
CN212510967U (zh) 一种汽车尾灯以及汽车
US20120230046A1 (en) Vehicular illumination system
CN216591523U (zh) 一种制动灯光学系统及汽车
CN103256545A (zh) 一种车用昼间行车灯
CN215489509U (zh) 一种具有警示功能的汽车倒车灯
CN210035353U (zh) 利用乳白内透镜和led模组实现位置灯、侧标志灯功能的汽车尾灯
CN214306936U (zh) 一种汽车尾灯导光结构、汽车后尾灯及汽车
CN213656637U (zh) 位置灯、倒车灯共用结构
CN213237376U (zh) 具有昼行灯和前位置灯功能的组合车灯
CN212637315U (zh) 一种车用内饰灯
CN106764789A (zh) 一种汽车尾灯
CN209876785U (zh) 一种车辆尾灯及一种车辆
CN112902099A (zh) 一种具有弯道照明功能的车灯
KR100839701B1 (ko) 차량용 헤드램프
CN203363918U (zh) 一种车用昼间行车灯
CN202074386U (zh) 汽车用前大灯
CN212204394U (zh) 一种车辆的位置灯
CN216976694U (zh) 适用于摩托车及两轮电动车的车灯结构
CN220623774U (zh) 双功能发光系统及使用其的车用信号灯
CN215523150U (zh) 一种全功能组合灯
CN115164119B (zh) 分体式超长立体线形氛围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7

Address after: No. 203, Shanghai Songjiang Road, No. 201563,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after: SAIC Motor Corp.,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563 Songtao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3

Patentee before: SAIC Motor Corp.,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