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8723U - 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8723U
CN216588723U CN202123117105.XU CN202123117105U CN216588723U CN 216588723 U CN216588723 U CN 216588723U CN 202123117105 U CN202123117105 U CN 202123117105U CN 216588723 U CN216588723 U CN 216588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ing bolt
steel pipe
supporting
support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171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贺
周波
汪恒
唐梦响
古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No 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171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8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8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8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包括防上浮装置,防上浮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行道;第一行道内通过第一弹性件设有抵杆,抵杆的杆身部分设有第一斜面;支撑柱上设有连接孔;支撑柱外设有固定栓,固定栓一端的端部设有第二斜面;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栓和抵杆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对钢管进行挤压;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设置,能够较佳地驱动抵杆朝向钢管进行移动;通过第一弹性件的设置,在工作结束后,在将固定栓移出第一行道时,抵杆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较佳地朝向第一行道内移动。

Description

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盾构空间内的压力钢管,在浇筑其外包混凝土时容易出现上浮情况,且对于大口径钢管和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情况尤其明显,这对钢管准确定位非常不利,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会出现钢管不均匀上浮情况,造成钢管间接头焊缝受力不均,可能会产生新的裂纹。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钢管与管片之间通过千斤顶和小型钢管的共同作用来对钢管进行抵紧,从而防止钢管上浮;
然而通过千斤顶和小型钢管来配合对钢管进行抵紧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较为不便,且存在不稳定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操作不便且不稳定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能够在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的同时提高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包括放置于钢管顶部和管片之间的防上浮装置;防上浮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与管片相挤压,支撑柱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行道;第一行道内通过第一弹性件设有可在第一行道内移动的抵杆,抵杆位于第一行道内端的杆身部分设有呈角度的第一斜面,抵杆位于第一行道外端的端部用于与钢管相挤压,第一弹性件用于保持抵杆朝向第一行道内端移动的趋势;支撑柱上设有与第一行道相连通的连接孔,连接孔的位置与斜面相对应;支撑柱外设有一端可通过连接孔伸入至第一行道内的固定栓,固定栓一端的端部设有与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用于与第一斜面相挤压以实现驱动抵杆朝向第一行道外移动。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栓和抵杆的设置,使得通过固定栓对抵杆进行挤压,能够较佳地对钢管进行挤压;
其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设置,使得通过第二斜面对第一斜面进行挤压,能够较佳地驱动抵杆朝向钢管进行移动;
其中,第一弹性件的设置,在工作结束后,在将固定栓移出第一行道时,抵杆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较佳地朝向第一行道内移动。
作为优选,第一行道的内侧壁上沿第一行道的轴向设有第一安装槽,抵杆的外侧壁上设有可伸入第一安装槽内的压块,压块与第一安装槽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
作为优选,支撑柱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固定槽,固定槽沿第一行道的周向设置且与第一行道和第一安装槽相连通;固定槽内设有挡板,挡板处贯穿挡板设有与第一行道相连通且供抵杆活动的通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用于与压块相配合,另一端用于与挡板的上端面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挡板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实现对抵杆和第一弹性件在支撑柱内的拆装。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供固定栓伸入的收纳槽。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收纳槽的设置,一方面,便于携带固定栓,另一方面,由于支撑柱和固定栓为分体设计,从而在收纳槽的作用下,能够较佳地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固定栓的丢失。
作为优选,挡板与固定槽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栓与连接孔和收纳槽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斜面沿固定栓的周向呈环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斜面沿固定栓的周向呈环形设置,使得在固定栓旋转的同时,第二斜面能够始终与第一斜面相挤压。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栓的另一端设有握把。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握把的设置,一方面,将固定栓放置在收纳槽中,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握把对防上浮装置进行移动,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将固定栓通过握把旋进第一行道内时,在节省工作人员体力的同时便于操作。
作为优选,支撑柱的外侧壁上沿支撑柱的轴向设有与第一行道相连通的条形槽;抵杆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抵杆相连接,另一端贯穿条形槽并伸出支撑柱外,支撑杆可在条形槽内移动;支撑柱外设有与支撑杆的另一端相连接的辅助机构,辅助机构用于在抵杆之前与钢管进行挤压以实现防上浮装置在钢管上的初步稳定。
作为优选,辅助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柱外且一端与支撑杆相连接的第一辅助杆,第一辅助杆沿支撑柱的轴向设置;第一辅助杆的另一端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行道,第二行道内可活动地设有第二辅助杆,第二辅助杆的一端处于第二行道内,另一端伸出第二行道并与支撑柱的下端面相平齐;第二辅助杆的一端与第二行道的内端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保持第二辅助杆朝向第一行道外移动的趋势;第二辅助杆的另一端面上设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用于与钢管相挤压。
作为优选,第二行道的开口处向内延伸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二辅助杆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限位环相配合的第二限位环;第一限位环用于与第二限位环相挤压以实现对第二辅助杆的行程的限定。
作为优选,第三弹性件为橡胶垫;第二弹性件的最大压缩距离小于第一弹性件的最大压缩距离。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的设置,使得第二辅助杆不会移出第二行道,提高安全性;通过第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防上浮装置在钢管和管片之间得到初步的稳定;通过橡胶垫的设置,使得防上浮装置在钢管和管片之间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防上浮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抵杆、支撑杆和第一辅助杆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固定栓和握把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挡板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支撑柱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第二辅助杆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支撑柱的第一种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1中支撑柱的第二种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1中抵杆的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防上浮装置的第一种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1中防上浮装置的第二种剖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00、防上浮装置;110、支撑柱;111、连接孔;120、握把;130、第一辅助杆;131、第二辅助杆;132、第三弹性件;210、抵杆;211、第一斜面;212、压块;220、支撑杆;310、固定栓;311、第二斜面;410、挡板;411、通孔; 510、收纳槽;520、条形槽;610、第二限位环;710、第一行道;720、固定槽; 730、第一安装槽;910、第二行道;920、第一限位环;1010、第一弹性件;111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包括放置于钢管顶部和管片之间的防上浮装置100;防上浮装置100包括支撑柱 110,支撑柱110的上端与管片相挤压,支撑柱110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行道710;第一行道710内通过第一弹性件1010设有可在第一行道710内移动的抵杆210,抵杆210位于第一行道710内端的杆身部分设有呈角度的第一斜面 211,抵杆210位于第一行道710外端的端部用于与钢管相挤压,第一弹性件1010 用于保持抵杆210朝向第一行道710内端移动的趋势;支撑柱110上设有与第一行道710相连通的连接孔111,连接孔111的位置与斜面相对应;支撑柱110 外设有一端可通过连接孔111伸入至第一行道710内的固定栓310,固定栓310 一端的端部设有与第一斜面21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311,第二斜面311用于与第一斜面211相挤压以实现驱动抵杆210朝向第一行道710外移动;第一行道710 的内侧壁上沿第一行道710的轴向设有第一安装槽730,抵杆210的外侧壁上设有可伸入第一安装槽730内的压块212,压块212与第一安装槽730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010;支撑柱110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固定槽720,固定槽720沿第一行道710的周向设置且与第一行道710和第一安装槽730相连通;固定槽 720内设有挡板410,挡板410处贯穿挡板410设有与第一行道710相连通且供抵杆210活动的通孔411;第一弹性件1010的一端用于与压块212相配合,另一端用于与挡板410的上端面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工作时,首先将支撑柱110的上端与管片相抵,然后通过驱动固定栓310,使得固定栓310通过连接孔111进入到第一行道710内,当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311相接触后,继续驱动固定栓310向第一行道710内移动,此时第二斜面311对第一斜面211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抵杆210通过压缩第一弹性件1010朝向第一行道710外移动,从而在固定栓310逐步向第一行道 710内移动的同时,抵杆210慢慢与钢管靠近直至最终与钢管相抵,从而实现在注入水泥浆液时,钢管在防上浮装置100的作用下能够稳稳地保持位置不动,便于操作;
工作结束后,通过反向驱动固定栓310,使得固定栓310移出第一行道710,从而使得抵杆210在第一弹性件1010的作用下移向第一行道710内,从而解除对钢管的抵紧,便于操作;
通过本实施例中挡板410的设置,能够较佳地实现对抵杆210和第一弹性件1010在支撑柱110内的拆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110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供固定栓310伸入的收纳槽510;挡板410与固定槽72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栓310与连接孔 111和收纳槽5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斜面311沿固定栓310的周向呈环形设置;所述固定栓310的另一端设有握把120。
通过本实施例中收纳槽510的设置,在不使用防上浮装置100时,能够将固定栓310伸入至收纳槽510内;一方面,便于携带固定栓310,另一方面,由于支撑柱110和固定栓310为分体设计,从而在收纳槽510的作用下,能够较佳地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固定栓310的丢失;
本实施例中,挡板410与固定槽72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能够较佳地实现挡板410在固定槽720中的拆装;固定栓310与连接孔111和收纳槽5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斜面311沿固定栓310的周向呈环形设置;在使用中,由于第二斜面311沿固定栓310的周向呈环形设置,因此在固定栓310旋转的同时,第二斜面311能够始终与第一斜面211相挤压;将固定栓310通过螺纹旋进连接孔111中,使得在抵杆210与钢管相接触后,通过螺纹进行平缓地进一步旋进,使得第二斜面311能够进一步对第一斜面211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抵杆210能够进一步与钢管相挤压,从而保证了对钢管挤压的力度,从而能够较佳地对钢管进行抵紧,避免钢管上浮;
通过本实施例中握把120的设置,一方面,将固定栓310放置在收纳槽510 中,此时,握把120处于收纳槽510外,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握把120 对防上浮装置100进行移动,便于携带;另一方面,将固定栓310通过连接孔 111旋进第一行道710内时,工作人员通过对握把120进行旋转能够较佳地驱动固定栓310,在节省工作人员体力的同时便于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支撑柱110的外侧壁上沿支撑柱110的轴向设有与第一行道 710相连通的条形槽520;抵杆210上设有支撑杆220,支撑杆220的一端与抵杆210相连接,另一端贯穿条形槽520并伸出支撑柱110外,支撑杆220可在条形槽520内移动;支撑柱110外设有与支撑杆220的另一端相连接的辅助机构,辅助机构用于在抵杆210之前与钢管进行挤压以实现防上浮装置100在钢管上的初步稳定;辅助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柱110外且一端与支撑杆220相连接的第一辅助杆130,第一辅助杆130沿支撑柱110的轴向设置;第一辅助杆 130的另一端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行道910,第二行道910内可活动地设有第二辅助杆131,第二辅助杆131的一端处于第二行道910内,另一端伸出第二行道910并与支撑柱110的下端面相平齐;第二辅助杆131的一端与第二行道910 的内端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110,第二弹性件1110用于保持第二辅助杆131朝向第一行道710外移动的趋势;第二辅助杆131的另一端面上设有第三弹性件 132,第三弹性件132用于与钢管相挤压;第二行道910的开口处向内延伸设有第一限位环920;所述第二辅助杆131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限位环920相配合的第二限位环610;第一限位环920用于与第二限位环610相挤压以实现对第二辅助杆131的行程的限定;第三弹性件132为橡胶垫;第二弹性件1110的最大压缩距离小于第一弹性件1010的最大压缩距离。
本实施例中,在抵杆210朝向钢管移动时,此时抵杆210会带动支撑杆220 在条形槽520中移动,支撑杆220则会带动第一辅助杆130和第二辅助杆131 朝向钢管移动;当橡胶垫与钢管相接触时,由于抵杆210还未与钢管接触,从而第二斜面311能够继续挤压第一斜面211,从而使得抵杆210继续朝向钢管进行移动;此时,第二辅助杆131通过压缩第二弹性件1110朝向第二行道910内移动,在第二弹性件1110的作用下使得橡胶垫也对钢管进行挤压,从而使得防上浮装置100在钢管和管片之间得到初步的稳定;在抵杆210继续朝向钢管移动的同时,第二辅助杆131同时继续压缩第二弹性件1110,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件1110的反作用力也逐步变大,从而使得橡胶垫对钢管的作用力也逐步变大,从而使得防上浮装置100在钢管和管片之间更加稳定;由于第二弹性件1110的最大压缩距离小于第一弹性件1010的最大压缩距离,从而当第二辅助杆131无法继续朝向第二行道910内移动时,抵杆210继续向下移动,此时,橡胶垫继续被挤压,从而进一步对钢管进行抵紧,直至抵杆210完全与钢管相接触并完全抵紧;一方面在抵杆210的作用下,使得钢管被完全抵紧,从而能够较佳地避免钢管发生上浮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橡胶垫的作用下,使得防上浮装置100 在钢管和管片之间更加稳定,能够保证防止钢管上浮作业的顺利进行;
在抵杆210朝向第一行道710内移动时,支撑杆220同时带动第一辅助杆 130和第二辅助杆131远离钢管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件1110和橡胶垫进行伸展,从而解除对钢管的挤压,便于将防上浮装置100取下,便于操作;
通过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环920和第二限位环610的设置,使得第二辅助杆131不会移出第二行道910,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工作时,首先将支撑柱110的上端与管片相抵,然后通过驱动固定栓310,使得固定栓 310通过连接孔111进入到第一行道710内,当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311相接触后,继续驱动固定栓310向第一行道710内移动,此时第二斜面311对第一斜面211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抵杆210通过压缩第一弹性件1010朝向第一行道710外移动,从而在固定栓310逐步向第一行道710内移动的同时,抵杆210 慢慢与钢管靠近直至最终与钢管相抵,从而实现在注入水泥浆液时,钢管在防上浮装置100的作用下能够稳稳地保持位置不动,便于操作;
工作结束后,通过反向驱动固定栓310,使得固定栓310移出第一行道710,从而使得抵杆210在第一弹性件1010的作用下移向第一行道710内,从而解除对钢管的抵紧,便于操作。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于钢管顶部和管片之间的防上浮装置(100);防上浮装置(100)包括支撑柱(110),支撑柱(110)的上端与管片相挤压,支撑柱(110)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行道(710);第一行道(710)内通过第一弹性件(1010)设有可在第一行道(710)内移动的抵杆(210),抵杆(210)位于第一行道(710)内端的杆身部分设有呈角度的第一斜面(211),抵杆(210)位于第一行道(710)外端的端部用于与钢管相挤压,第一弹性件(1010)用于保持抵杆(210)朝向第一行道(710)内端移动的趋势;支撑柱(110)上设有与第一行道(710)相连通的连接孔(111),连接孔(111)的位置与第一斜面(211)相对应;支撑柱(110)外设有一端可通过连接孔(111)伸入至第一行道(710)内的固定栓(310),固定栓(310)一端的端部设有与第一斜面(21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311),第二斜面(311)用于与第一斜面(211)相挤压以实现驱动抵杆(210)朝向第一行道(710)外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行道(710)的内侧壁上沿第一行道(710)的轴向设有第一安装槽(730),抵杆(210)的外侧壁上设有可伸入第一安装槽(730)内的压块(212),压块(212)与第一安装槽(730)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0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柱(110)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固定槽(720),固定槽(720)沿第一行道(710)的周向设置且与第一行道(710)和第一安装槽(730)相连通;固定槽(720)内设有挡板(410),挡板(410)处贯穿挡板(410)设有与第一行道(710)相连通且供抵杆(210)活动的通孔(411);第一弹性件(1010)的一端用于与压块(212)相配合,另一端用于与挡板(410)的上端面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10)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供固定栓(310)伸入的收纳槽(5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板(410)与固定槽(72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栓(310)与连接孔(111)和收纳槽(5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斜面(311)沿固定栓(310)的周向呈环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栓(310)的另一端设有握把(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柱(110)的外侧壁上沿支撑柱(110)的轴向设有与第一行道(710)相连通的条形槽(520);抵杆(210)上设有支撑杆(220),支撑杆(220)的一端与抵杆(210)相连接,另一端贯穿条形槽(520)并伸出支撑柱(110)外,支撑杆(220)可在条形槽(520)内移动;支撑柱(110)外设有与支撑杆(220)的另一端相连接的辅助机构,辅助机构用于在抵杆(210)之前与钢管进行挤压以实现防上浮装置(100)在钢管上的初步稳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柱(110)外且一端与支撑杆(220)相连接的第一辅助杆(130),第一辅助杆(130)沿支撑柱(110)的轴向设置;第一辅助杆(130)的另一端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行道(910),第二行道(910)内可活动地设有第二辅助杆(131),第二辅助杆(131)的一端处于第二行道(910)内,另一端伸出第二行道(910)并与支撑柱(110)的下端面相平齐;第二辅助杆(131)的一端与第二行道(910)的内端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110),第二弹性件(1110)用于保持第二辅助杆(131)朝向第一行道(710)外移动的趋势;第二辅助杆(131)的另一端面上设有第三弹性件(132),第三弹性件(132)用于与钢管相挤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行道(910)的开口处向内延伸设有第一限位环(920);所述第二辅助杆(131)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限位环(920)相配合的第二限位环(610);第一限位环(920)用于与第二限位环(610)相挤压以实现对第二辅助杆(131)的行程的限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弹性件(132)为橡胶垫;第二弹性件(1110)的最大压缩距离小于第一弹性件(1010)的最大压缩距离。
CN202123117105.XU 2021-12-13 2021-12-13 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 Active CN216588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17105.XU CN216588723U (zh) 2021-12-13 2021-12-13 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17105.XU CN216588723U (zh) 2021-12-13 2021-12-13 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8723U true CN216588723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2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17105.XU Active CN216588723U (zh) 2021-12-13 2021-12-13 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8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88723U (zh) 长距离输水管道混凝土基座施工装置
CN213573053U (zh) 一种具有防漏浆结构的钢管混凝土顶升装置
CN111561159A (zh) 一种新型灌浆套筒及其使用方法
CN201704954U (zh) 用于浇筑防水墙体的模板对拉装置
CN201095769Y (zh) 用于高压灌浆的旋转式孔口封闭器
WO2018086509A1 (zh) 一种机械式恒阻单体支柱安装方法及支设方法
CN216112612U (zh) 一种自锚式球墨铸管
CN211228921U (zh) 预埋槽道扣式安装结构
CN205167560U (zh) 管接头扣压装置
CN213449165U (zh) 自动工具锚
CN212317321U (zh) 一种机加工全灌浆套筒多功能辅件
CN108612313B (zh) 一种预应力智能张拉自动控制方法
CN210484330U (zh) 一种具有防卡死功能的螺母
CN20877775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水泥砂浆填缝装置
CN2893057Y (zh) 建筑管道预留洞套管
CN217782824U (zh) 一种可拆卸的花篮拉杆式悬挑脚手架预埋件
CN219909403U (zh) 一种根植于叠合板的铝模根部塞缝装置
CN218758568U (zh) 建筑施工勾缝装置
CN21619602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定位装置
CN116766245B (zh) 一种用于夹持螺栓球节点自动组装的机械手
CN21215337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的锚杆施工装置
CN219657372U (zh) 一种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用后锚固检测仪
CN210977513U (zh)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防脱空纵向带模注浆管
CN214248978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造价的现场测量装置
CN2244090Y (zh) 剪切式耐高温耐腐蚀泄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