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75952U - 极耳焊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耳焊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75952U
CN216575952U CN202120765046.8U CN202120765046U CN216575952U CN 216575952 U CN216575952 U CN 216575952U CN 202120765046 U CN202120765046 U CN 202120765046U CN 216575952 U CN216575952 U CN 216575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welding
battery cell
assembly
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650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650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75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75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75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极耳焊接装置,极耳焊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具有能够绕轴线旋转的旋转部;多个夹持组件,设置于旋转部上,用于夹持电芯;焊接组件,位于旋转部的一侧,焊接组件具有用于将极耳焊接于夹持组件所夹持的电芯上的焊头;以及极耳检测组件,位于旋转部的一侧,极耳检测组件具有用于检测经焊头焊接后的电芯有无极耳的极耳检测端,焊头和极耳检测端沿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通过极耳检测端检测电芯有无极耳,以利于检测出无极耳的电芯,便于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无极耳的异常电芯继续流至下一工序加工而导致电芯报废率和成本升高。

Description

极耳焊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软包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需通过焊接装置将极耳与电芯相焊接(例如超声波焊接)。
但是,在极耳焊接工序中,易出现焊接不到位的情况,有的电芯焊接后无极耳,而有的电芯则多极耳,并出现粘焊头焊座、脱焊、虚焊等现象,导致产品异常。且出现异常的电芯易继续流至下道工序加工,不仅增加了成本,并导致电芯报废率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焊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未焊接有极耳即流至下一工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极耳焊接装置,极耳焊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具有能够绕轴线旋转的旋转部;多个夹持组件,夹持组件设置于旋转部上,用于夹持电芯;焊接组件,焊接组件位于旋转部的一侧,焊接组件具有用于将极耳焊接于夹持组件所夹持的电芯上的焊头;以及极耳检测组件,极耳检测组件位于旋转部的一侧,极耳检测组件具有用于检测经焊头焊接后的电芯有无极耳的极耳检测端,焊头和极耳检测端沿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焊接装置,通过设置具有旋转部的支撑组件、设于旋转部上的多个夹持组件、位于旋转部一侧的具有焊头的焊接组件,并于旋转部一侧设置具有极耳检测端的极耳检测组件,且焊头和极耳检测端沿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使得夹持组件夹持电芯并随旋转部旋转,将各电芯送至焊接组件的焊头处焊接极耳后,再将焊接后的电芯送至极耳检测端处,通过极耳检测端检测电芯有无极耳,以利于检测出无极耳的电芯,便于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无极耳的异常电芯继续流至下一工序加工而导致电芯报废率和成本升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检测组件包括:极耳检测支撑部,极耳检测支撑部位于旋转部的一侧;以及极耳检测端,极耳检测端设置于极耳检测支撑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耳检测支撑部可支撑极耳检测端,并可提供位置调节支持,以利于设置极耳检测端与夹持组件的高度和距离相适配,从而提高对电芯的极耳有无检测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检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极耳检测组件的极耳检测端朝向同一夹持组件,以用于检测同一电芯有无极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极耳检测组件的极耳检测端同时检测同一电芯有无极耳,可提高检测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极耳检测组件的极耳检测端朝向同一夹持组件的不同位置,用于分别检测于同一电芯的同侧焊接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两个极耳检测组件分别检测电芯有无正极极耳和有无负极极耳,提高检测全面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检测端为光纤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光纤传感器检测电芯有无极耳,不仅可实现自动检测,且检测准确度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经焊头焊接后的电芯是否短路的短路检测组件,短路检测组件位于旋转部的一侧,焊头和短路检测组件沿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芯焊接极耳后,夹持组件可将电芯送至短路检测组件进行短路检测,以利于检测出出现短路问题的电芯,便于及时处理,防止发生短路的电芯继续流至下一工序继续加工而浪费资源,导致成本和电芯报废率升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短路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位于旋转部的一侧;第一导体部,第一导体部设置于第一支撑部上,第一导体部具有用于电性接触电芯的正极极耳的第一接触端;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位于旋转部的一侧,且,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相邻或相连接;以及第二导体部,第二导体部设置于第二支撑部上,第二导体部具有用于电性接触电芯的负极极耳的第二接触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部可为第一导体部提供支撑和位置调节支持,第二支撑部可为第二导体部提供支撑和位置调节支持,以利于设置第一接触端与第二接触端的高度及距离与夹持组件夹持的电芯相适配,在电芯焊接极耳后,夹持组件可将电芯送至短路检测组件处,通过第一接触端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电性接触,第二接触端与电芯的负极极耳电性接触,从而利于通过测量电芯的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之间的电阻等参数而检测是否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短路检测组件还包括压设机构,压设机构具有能够伸缩移动的压设端,压设端的位置与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的位置相对应,用于将电芯的正极极耳抵压至与第一接触端电性接触、将电芯的负极极耳抵压至与第二接触端电性接触;或者,短路检测组件还包括伸缩移动机构,伸缩移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连接,或与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导体部移动至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电性接触、驱动第二导体部移动至与电芯的负极极耳电性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电芯的正极极耳与第一接触端之间的电性接触,以及利于电芯的负极极耳与第二接触端电性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经焊头焊接后的电芯是否出现多极耳的CCD检测组件,CCD检测组件位于旋转部的一侧,焊头和CCD检测组件沿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芯焊接极耳后,夹持组件可送至CCD检测组件处,利于通过CCD检测组件检测焊接极耳后的电芯是否出现多极耳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经焊头焊接后的电芯是否虚焊和/或脱焊的扫描仪,扫描仪位于旋转部的一侧,焊头和扫描仪沿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扫描仪的设置,利于检测电芯在极耳焊接处是否出现虚焊、脱焊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组件包括:安置部,安置部设置于旋转部上,安置部具有用于放置电芯的安置位;定位部,定位部设置于安置部上,用于定位电芯;以及压设部,压设部可相对于安置部移动地连接于安置部和/或旋转部,且,压设部与安置位之间形成用于限位电芯的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部的定位,电芯可快速准确地放置于安置部的安置位上,通过压设部的压设而将电芯限位于压设部与安置位之间,以保证电芯的稳定性,防止电芯随夹持组件旋转的过程中以及焊接的过程中发生偏摆。
在一个实施例中,焊接组件包括:极耳焊接机构,极耳焊接机构具有焊接位和靠近于焊接位的焊头;极耳上料机构,极耳上料机构用于存放待焊接的极耳;以及取放移栽机构,取放移栽机构具有用于将极耳上料机构上的极耳移动至焊接位的取放执行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极耳焊接机构、极耳上料机构和取放移栽机构的协同配合,利于自动、准确地将极耳焊接于电芯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3为图1中的极耳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短路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焊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极耳焊接装置;200、电芯;201、正极极耳;202、负极极耳;10、支撑组件;11、旋转部;20、夹持组件;30、焊接组件;311、焊头;40、极耳检测组件;41、极耳检测端;42、极耳检测支撑部;50、短路检测组件;51、第一支撑部;52、第一导体部;520、第一接触端;53、第二支撑部;54、第二导体部;540、第二接触端;60、CCD检测组件;70、扫描仪;21、安置部;210、安置位;22、定位部;23、压设部;231、压板;232、转动臂;31、极耳焊接机构;310、焊接位;311、焊头;32、极耳上料机构;33、取放移栽机构;331、取放执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方”、“下方”、“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焊接装置100,用于将极耳与电芯的极耳焊接端相焊接,电芯可以为软包电芯,当然也可以为需焊接极耳的其他类型的电芯。极耳焊接装置100包括支撑组件10、夹持组件20、焊接组件30以及极耳检测组件40,其中:
支撑组件10为夹持组件20提供支撑,支撑组件10具有能够绕轴线旋转的旋转部11,以利于带动设于其上的夹持组件20旋转而将夹持组件20所夹持的电芯200送至焊接组件30、极耳检测组件40等工位。支撑组件10还包括支撑底座和驱动电机,旋转部11可绕其轴线旋转地设置于支撑底座上,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旋转部11动力连接,以用于驱动旋转部11旋转。旋转部11可以是圆形转盘,当然也可以是多边形等其他形状。可以理解地,支撑组件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具有可旋转的旋转部的极耳焊接装置的支撑组件或对其进行变形后的支撑组件。
夹持组件20设置有多个,可以沿旋转部11周向外缘均匀分布设置,以利于分别夹持一电芯200而可使多个电芯200依次经过各工位,保证加工效率;夹持组件20设置于旋转部11上,用于夹持电芯200,以保证电芯200在转动过程中、焊接过程中以及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电芯位置的一致性。可以理解地,夹持组件2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极耳焊接装置的夹持组件或对其进行变形后的夹持组件。
焊接组件30位于旋转部11的一侧,作为焊接工位,焊接组件30具有用于将极耳焊接于夹持组件20所夹持的电芯上的焊头311。其中,焊接组件30和支撑组件10可以设置于同一支撑体例如支撑架上,当然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支撑体上。可以理解地,焊接组件3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极耳焊接装置的焊接组件或对其进行变形后的焊接组件。
极耳检测组件40位于旋转部11的一侧,作为检测电芯200有无极耳的极耳有无检测工位,极耳检测组件40具有用于检测经焊头311焊接后的电芯200有无极耳的极耳检测端41,焊头311和极耳检测端41沿旋转部11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例如焊头311和极耳检测端41可以沿旋转部11的外围并按照旋转部11的旋转方向顺序设置,便于使电芯200经过焊头311焊接后再随旋转部11转动至极耳有无检测工位并由极耳检测端41进行检测。其中,极耳检测组件40可以与焊接组件30及支撑组件10设置于同一支撑体例如支撑架上,当然,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支撑体上,极耳检测组件40还可以设置于焊接组件30或支撑组件10的支撑底座上。可以理解地,极耳检测端41可以是采用红外线检测原理、图像检测原理、红外检测原理、超声波检测原理等检测原理的传感器或检测装置。其中,极耳检测端41可以与控制面板、控制器、计算机等通过线缆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以利于在极耳检测端41检测到无极耳的电芯时输出相应信号,例如警报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焊接装置100,通过设置具有旋转部11的支撑组件10、设于旋转部11上的多个夹持组件20、位于旋转部11一侧的具有焊头311的焊接组件30,并于旋转部11一侧设置具有极耳检测端41的极耳检测组件40,且焊头311和极耳检测端41沿旋转部11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使得夹持组件20夹持电芯200并随旋转部11旋转,将各电芯200送至焊接组件30的焊头311处焊接极耳后,再将焊接后的电芯200送至极耳检测端41处,通过极耳检测端41检测电芯200有无极耳,以利于检测出无极耳的电芯,便于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例如可人工卸下或通过设置卸料装置自动卸下,以防止无极耳的异常电芯继续流至下一工序加工而额外占用加工位置和加工资源,即可在下一工序之前提前发现无极耳的电芯并可对其进行处理例如重新焊接极耳,可有效降低成本和电芯报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极耳检测组件40包括极耳检测支撑部42和极耳检测端41,极耳检测支撑部42位于旋转部11的一侧,极耳检测端41设置于极耳检测支撑部42上,例如,极耳检测组件40可拆卸地设置于极耳检测支撑部42上;其中,极耳检测支撑部42可以是支架,例如L型支架、I型支架、条状支架、板状支架等,但不限于此。如此设置,极耳检测支撑部42可支撑极耳检测端41,并可提供位置调节支持,以利于设置极耳检测端41与夹持组件20的高度和距离相适配,并可针对不同类型的极耳检测端41而针对性调整其位置,从而提高对电芯的极耳有无检测准确度。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极耳检测组件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极耳检测组件40的极耳检测端41朝向同一夹持组件20,以用于检测同一电芯有无极耳;可选地,两个极耳检测端41的检测朝向或检测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利于准确地分别检测电芯有无极耳,当然,两个极耳检测端41的检测朝向或检测方向也可以不具有夹角而相互平行,例如在夹持组件20所夹持的电芯200的正极极耳201和负极极耳202位于同一端时,两个极耳检测端41可以平行设置,当一电芯200随旋转部11旋转至极耳检测端41处时,两个极耳检测端41分别朝向电芯200的正极极耳201和负极极耳202。如此设置,通过两个极耳检测组件40的极耳检测端41同时检测同一电芯有无极耳,可提高检测精度,不仅可通过两个极耳检测端41同时检测同一电芯的同一极耳而提高检测精度,且利于其中一个极耳检测组件40检测电芯有无正极极耳,另一极耳检测组件40检测电芯有无负极极耳,从而提高检测全面度。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极耳检测组件40的极耳检测端41朝向同一夹持组件20的不同位置,用于分别检测于同一电芯200的同侧焊接的正极极耳201和负极极耳202。
需要说明的是,极耳检测组件40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可根据实际检测需求设置一个、三个或三个以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极耳检测端41为光纤传感器,可准确识别焊接后的电芯是否具有极耳,检测精度高。可以理解地,光纤传感器可以分别设定有极耳状态的阈点值的和无极耳状态的阈点值,以确定检测电芯有极耳时的范围值,在感应到处于设定范围值之内时说明有极耳,在设定范围值之外则说明无极耳,光纤传感器则可输出报警信号。其中,光纤传感器可以通过线缆与控制面板、控制器、计算机等控制装置连接,以利于在极耳检测端41检测到无极耳的电芯时输出相应信号,例如警报信号,以便于人工知晓或控制相应装置(例如将无极耳电芯卸下的自动卸料装置)作出下一步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极耳检测端41不限于此上述的光纤传感器,可选地,极耳检测端41还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是光纤传感器与上述一种或多种传感器的结合,但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极耳焊接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检测经焊头311焊接后的电芯是否短路的短路检测组件50,短路检测组件50位于旋转部11的一侧,作为短路检测工位,焊头311和短路检测组件50沿旋转部11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具体地,短路检测组件50可以位于焊头311和极耳检测端41之间,当然也可以是极耳检测端41位于焊头311和短路检测组件50之间。如此设置,在电芯焊接极耳后,夹持组件20可将电芯送至短路检测组件50进行短路检测,以利于检测出出现短路问题的电芯,便于及时处理,防止发生短路的电芯继续流至下一工序继续加工而浪费资源并导致成本和电芯报废率升高。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短路检测组件50包括第一支撑部51、第一导体部52、第二支撑部53以及第二导体部54,第一支撑部51位于旋转部11的一侧,第一导体部52设置于第一支撑部51上,第一导体部52具有用于电性接触电芯200的正极极耳201的第一接触端520,其中,第一导体部52可以是探针,当然还可以是柱状导体、片状导体、球状导体等,但不限于此;第二支撑部53位于旋转部11的一侧,且,第二支撑部53与第一支撑部51相邻或相连接,其中第二支撑部53与第一支撑部51可以相对独立设置,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第二导体部54设置于第二支撑部53上,第二导体部54具有用于电性接触电芯200的负极极耳202的第二接触端540,其中,第二导体部54可以是探针,当然还可以是柱状导体、片状导体、球状导体等,但不限于此;其中,第一导体部52和第二导体部54可以分别通过导线与短路测试仪电性连接,以利于通过短路测试仪进行测试。如此设置,第一支撑部51可为第一导体部52提供支撑和位置调节支持,以利于设置第一接触端520与夹持组件20夹持的电芯200的高度及距离相适配,第二支撑部53可为第二导体部54提供支撑和位置调节支持,以利于设置第二接触端540与夹持组件20夹持的电芯200的高度及距离相适配,从而保证检测准确性;在电芯200焊接极耳后,夹持组件20可将电芯200送至短路检测组件50处,通过第一接触端520与电芯200的正极极耳201电性接触,第二接触端540与电芯200的负极极耳202电性接触,从而利于通过测量电芯的正极极耳201与负极极耳202之间的电阻、电流、电压等参数而检测是否短路,例如通过短路测试仪测量电阻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超过预设范围则说明电芯出现短路情况。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导体部52和第二导体部54固定设置,第一导体部52和第二导体部54可以位于电芯200的正极极耳201和负极极耳202的下方或上方,在夹持组件20夹持的电芯随旋转部11转动至短路检测组件50处时,电芯200的正极极耳201即与第一接触端520电性接触,电芯200的负极极耳202即与第二接触端540电性接触。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体部52和第二导体部54固定设置,短路检测组件50还包括压设机构,例如可以是气缸、伸缩电机等,压设机构具有能够伸缩移动的压设端,压设端连接于压设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例如连接于气缸的推杆或伸缩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压设端的位置与第一接触端520和第二接触端540的位置相对应,压设端用于将电芯200的正极极耳201抵压至与第一接触端520电性接触、将电芯200的负极极耳202抵压至与第二接触端540电性接触;在夹持组件20夹持的电芯200随旋转部11转动至短路检测组件50处时,通过压设机构动作,压设端抵压电芯200的正极极耳201和负极极耳202,以使电芯200的正极极耳201被抵压至与第一接触端520电性接触、电芯200的负极极耳202被抵压至与第二接触端540电性接触。
可选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短路检测组件50还包括伸缩移动机构,例如气缸、伸缩电机、丝杆与电机配合形成的机构等,伸缩移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导体部52和第二导体部54连接,或伸缩移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支撑部51和第二支撑部53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导体部52移动至与电芯200的正极极耳201电性接触、驱动第二导体部54移动至与电芯200的负极极耳202电性接触;在夹持组件20夹持的电芯随旋转部11转动至短路检测组件50处时,通过伸缩移动机构动作,其动力输出端即驱动第一导体部52移动至其第一接触端520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电性连接、驱动第二导体部54移动至其第二接触端540与电芯的负极极耳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极耳焊接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检测经焊头311焊接后的电芯是否出现多极耳的CCD检测组件60,多极耳是指电芯的正极极耳为两个及两个以上,和/或负极极耳为两个及两个以上,CCD检测组件60位于旋转部11的一侧,焊头311和CCD检测组件60沿旋转部11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其中,CCD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Device),又称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光学器件,是在MOC集成电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半导体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可以用于采集图像,以实现定位及检测的目的;具体地,CCD检测组件60包括CCD相机,用以采集夹持组件20所夹持的电芯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以判断电芯是否具有多个极耳。如此设置,夹持组件20将焊接极耳后的电芯送至CCD检测组件60处后,通过CCD检测组件可检测焊接极耳后的电芯是否出现多极耳问题,以便于及时处理,防止存在多极耳的异常电芯继续流至下一工序加工而额外占用加工位置和加工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极耳焊接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检测经焊头311焊接后的电芯是否虚焊和/或脱焊的扫描仪70,扫描仪70位于旋转部11的一侧,焊头311和扫描仪70沿旋转部11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扫描仪70的设置,利于检测电芯在极耳焊接处是否出现虚焊、脱焊等问题。其中,扫描仪7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焊接扫描仪。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夹持组件20包括安置部21、定位部22以及压设部23,安置部21设置于旋转部11上,安置部21具有用于放置电芯的安置位210,定位部22设置于安置部21上,用于定位电芯,压设部23可相对于安置部21移动地连接于安置部21和/或旋转部11,且,压设部23与安置位210之间形成用于限位电芯的空间。如此设置,通过定位部22的定位,电芯可快速准确地放置于安置部21的安置位210上,通过压设部23的压设而将电芯限位于压设部23与安置位210之间,以保证电芯的稳定性,防止电芯随夹持组件20旋转的过程中以及焊接的过程中发生偏摆。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安置部21可以为板体、支架,当然也可以为旋转部11的一部分,安置位210可以为安置部21的一表面。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部22为凸设于安置部21或安置位210的凸板、凸条或凸起。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压设部23包括压板231和转动臂232,压板231与安置位210之间形成用于限位电芯的空间,转动臂232的一端铰接于安置部21和/或旋转部11,转动臂232的另一端连接于压板231,转动臂232相对于其与安置部21和/或旋转部11的铰接端转动而可带动压板231相对于安置位210开合,以利于放入电芯或取出电芯。
需要说明的是,压设部23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压设部23包括压设板和升降驱动部,压设板位于安置部21的上方,压设板与安置位210之间形成用于限位电芯的空间,升降驱动部可以是气缸、伸缩电机等,升降驱动部可以固定于安置部21或旋转部11,压设板连接于升降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升降驱动部动作以带动压设板相对于安置部21移动,从而可将电芯压设于安置位210与压设板之间或将电芯取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焊接组件30包括极耳焊接机构31、极耳上料机构32以及取放移栽机构33,极耳焊接机构31具有焊接位310和靠近于焊接位310的焊头311,焊接位310即设于极耳焊接机构31的焊座上,极耳上料机构32用于存放待焊接的极耳,取放移栽机构33具有用于将极耳上料机构32上的极耳移动至焊接位310的取放执行端331;具体地,极耳上料机构32包括用于安放极耳的料盒、用于顶升极耳的料盒顶升部、连接于料盒的旋转部以及用于规整和定位极耳的极耳检测组件,料盒顶升部的动力输出端延伸至料盒中,以将极耳向上顶升,便于取放移栽机构33的取放执行端331吸取极耳,而后可将极耳放至于极耳检测组件进行规整和定位,之后再由取放执行端331吸取并放置于焊接位310上,供焊头311在焊接位310处将极耳与电芯的极耳焊接端相焊接;具体地,取放移栽机构33可以具有导轨、滑动设置于导轨上的支撑架体、设于支撑架体上的取放执行端331、用于驱动支撑架体在导轨上滑动的驱动部件,通过驱动部件动作,可以驱动支撑架体在导轨上滑动,以便于取放执行端331移动以带动极耳移动;可以理解地,极耳焊接机构31、极耳上料机构32以及取放移栽机构33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极耳焊接装置的耳焊接机构、极耳上料机构及取放移栽机构。如此设置,通过极耳焊接机构、极耳上料机构和取放移栽机构的协同配合,利于自动、准确地将极耳焊接于电芯上。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焊接装置100还包括焊接吸尘组件,焊接吸尘组件具有吸尘罩,吸尘罩位于焊接位310处,以用于吸取焊头311焊接时产生的粉尘,进而改善粉尘问题导致的电芯质量问题,吸尘组件还可以具有抽吸部,例如风机,抽吸部与吸尘罩连通,以提供抽吸力。可以理解地,焊接吸尘组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极耳焊接装置的焊接吸尘组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焊接装置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具有能够绕轴线旋转的旋转部;
多个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上,用于夹持电芯;
焊接组件,所述焊接组件位于所述旋转部的一侧,所述焊接组件具有用于将极耳焊接于所述夹持组件所夹持的电芯上的焊头;以及
极耳检测组件,所述极耳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旋转部的一侧,所述极耳检测组件具有用于检测经所述焊头焊接后的电芯有无极耳的极耳检测端,所述焊头和所述极耳检测端沿所述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检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极耳检测组件的所述极耳检测端朝向同一所述夹持组件,以用于检测同一电芯有无极耳;两个所述极耳检测组件的所述极耳检测端朝向同一所述夹持组件的不同位置,用于分别检测于同一电芯的同侧焊接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检测端为光纤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经所述焊头焊接后的电芯是否短路的短路检测组件,所述短路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旋转部的一侧,所述焊头和所述短路检测组件沿所述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检测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旋转部的一侧;
第一导体部,所述第一导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一导体部具有用于电性接触电芯的正极极耳的第一接触端;
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旋转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邻或相连接;以及
第二导体部,所述第二导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所述第二导体部具有用于电性接触电芯的负极极耳的第二接触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检测组件还包括压设机构,所述压设机构具有能够伸缩移动的压设端,所述压设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接触端和所述第二接触端的位置相对应,用于将电芯的正极极耳抵压至与所述第一接触端电性接触、将电芯的负极极耳抵压至与所述第二接触端电性接触;
或者,所述短路检测组件还包括伸缩移动机构,所述伸缩移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连接,或与所述第一导体部和所述第二导体部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体部移动至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电性接触、驱动所述第二导体部移动至与电芯的负极极耳电性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经所述焊头焊接后的电芯是否出现多极耳的CCD检测组件,所述CCD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旋转部的一侧,所述焊头和所述CCD检测组件沿所述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焊接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经所述焊头焊接后的电芯是否虚焊和/或脱焊的扫描仪,所述扫描仪位于所述旋转部的一侧,所述焊头和所述扫描仪沿所述旋转部的旋转方向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安置部,所述安置部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上,所述安置部具有用于放置电芯的安置位;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安置部上,用于定位电芯;以及
压设部,所述压设部可相对于所述安置部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安置部和/或所述旋转部,且,所述压设部与所述安置位之间形成用于限位电芯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组件包括:
极耳焊接机构,所述极耳焊接机构具有焊接位和靠近于所述焊接位的所述焊头;
极耳上料机构,所述极耳上料机构用于存放待焊接的极耳;以及
取放移栽机构,所述取放移栽机构具有用于将所述极耳上料机构上的极耳移动至所述焊接位的取放执行端。
CN202120765046.8U 2021-04-14 2021-04-14 极耳焊接装置 Active CN216575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5046.8U CN216575952U (zh) 2021-04-14 2021-04-14 极耳焊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5046.8U CN216575952U (zh) 2021-04-14 2021-04-14 极耳焊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75952U true CN216575952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0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65046.8U Active CN216575952U (zh) 2021-04-14 2021-04-14 极耳焊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759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6959A (zh) * 2022-12-21 2023-03-28 徐州储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耳焊接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6959A (zh) * 2022-12-21 2023-03-28 徐州储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耳焊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4620B (zh) 软包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内阻测定设备
CN216575952U (zh) 极耳焊接装置
CN113414490B (zh) 电池自动安装设备
CN110133427B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短路检测装置
CN112676836A (zh) 一种储能电池自动化生产线
CN211320230U (zh) 一种电池自动装配机
CN112952305B (zh) 电芯的注液设备及方法
CN214703911U (zh) 一种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电芯检测机构
CN114388988A (zh) 动力电池电芯极耳预焊工艺及设备
CN116613392A (zh) 一种带集流盘焊接的激光卷绕一体机
CN220231945U (zh) 极片短路测试工装及极片生产系统
CN219443778U (zh) 一种焊接装置
CN210182501U (zh) 一种单电池联合处理机
CN218975479U (zh) 一种纽扣电池装配装置
CN217983440U (zh) 一种用于电芯极耳的高频振动成型装置
CN216398698U (zh) 一种负极焊接设备
CN116643185A (zh) 一种蓄电池用通电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7134610U (zh) 一种电芯极耳自动预焊装置
CN210958980U (zh) 一种折弯装置及生产线
CN221326724U (zh) 一种储能模组电芯供料检测设备
CN210209060U (zh) 一种自动焊接机
CN210119552U (zh) 短路检测机构
CN217719707U (zh) 一种电池加工综合设备
CN215787657U (zh) 锂电池负极自动焊接装置
CN112526344A (zh) 一种锂电池压扁测短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