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70045U - 一种微创牵引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创牵引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70045U CN216570045U CN202121442330.8U CN202121442330U CN216570045U CN 216570045 U CN216570045 U CN 216570045U CN 202121442330 U CN202121442330 U CN 202121442330U CN 216570045 U CN216570045 U CN 2165700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ssue
- hook
- minimally invasive
- clamp
- outer mag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牵引装置。提出一种微创牵引钩,包括:内吸引体(1):由磁性材料构成,放置在生物体内部;内吸引体保护壳(2):用于对内吸引体(1)进行保护或磁屏蔽;组织钩(3):用于牵拉组织或器官;外磁体(4):由永磁材料构成,放置在生物体外部;内吸引体(1)与相应外磁体(4)隔着生物体皮肤互相吸引进行锚定,通过组织钩(3)牵拉生物体组织暴露术野。本装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稳定性,可进行精细操作,可通过较小通道进入,可挂住现有微创器械进行组合牵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创治疗领域的磁牵引或磁锚定技术,更具体涉及一种微创牵引钩。
背景技术
微创外科技术是当今外科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给外科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标志着医学微创时代的开始。其原则是以微小侵袭的方法来达到手术治疗目的,因其创伤及疤痕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在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等手术中获得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单孔或减孔腹腔镜手术的发展,牵引暴露的难度却越来越高。以常规腹腔镜手术为例,术中一般需要4-5个戳孔,分别放置照明及摄像器械、牵引器械及主操作器械。多孔不仅增加了损伤风险,术后瘢痕明显。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配套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和进步,近年来出现的经脐部单孔腹腔镜手术,实现腹部开口最小化,达到最佳美容效果,减少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有逐渐取代多孔腹腔镜手术的趋势。
腹腔镜手术最重要原则就是“操作三角”,可以最大程度地暴露术野,为手术操作提供最佳辅助。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经脐部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大的操作难度,具体体现在:(1)在单孔条件下器械和光源近乎同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术者对深度和距离的判断;(2)腹腔镜和各种操作器械几乎平行进入腹腔,腹腔内的器械、腹腔外的器械手柄及穿刺戳卡均会限制操作空间,甚至相互冲突,造成操作的困难,增加手术难度;在视野暴露和操作准确度方面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并且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3)孔道单一,多个器械及镜头经同一单孔进入腹腔,互相冲突,造成“筷子效应”,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助手牵拉也无法有效解决“筷子效应”,无法提供有效的三角型牵拉暴露,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因此难以普及。但是,这种同轴操作模式已经促使多种新型手术器械、牵拉装置的诞生。这些装置可以暴露足够的术野,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与便捷性。随着交叉操作理念的发展,可弯曲式腹腔镜和操作器械的出现,目前经脐部单孔腹腔镜手术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在泌尿外科、妇科、儿外科和腹部外科领域应用迅速增加。
目前临床腹腔镜常用牵引暴露技术总结如下:
(1)腹腔镜胆囊牵引装置
1997年纳瓦拉(Navarra)等将缝线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牵引暴露,将缝线末端带活结的针或者直针通过戳卡置入腹腔,将胆囊底部套入活圈并拉紧线头,其后将缝针通过肋下腹壁穿出并固定,并可同时依次固定胆囊体部或壶腹部。胆囊体部和底部上方的缝线用于抬高胆囊,而壶腹部缝线牵拉胆囊并暴露胆囊三角。该方法具有简单、廉价的优点,成为目前临床常用方法。但是该技术仍存在一定缺陷,例如缝线牵开胆囊三角时,胆囊右侧可能难以分离。穿刺胆囊会导致胆漏。缝线向头侧牵拉时也受限制,因为穿刺点过高,会刺穿胸壁导致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无法达到良好的牵拉效果。用多条缝线分别向多个方向牵拉会明显提高腹壁血管损伤风险,造成出血或者周围脏器损伤。会导致胆汁渗漏、脓液渗出,具有潜在腹腔内感染风险。2010年罗林斯(Rawlings)等改进缝线牵拉技术,通过在缝线两端增加内镜夹,术者可在腹腔外以“提线木偶”的方式获得更多操控。具体方法是将带缝线的基斯(Keith)针穿过胆囊底部,然后通过锁骨中线位置穿出腹壁向头侧牵拉。第二根缝线以相同方式穿过胆囊壶腹部,在右侧腋中线水平穿出,然后将内镜夹固定在壶腹部缝线上,充分暴露胆囊三角。还有医生使用可吸收缝线改良缝线牵拉技术,避免缝线穿出腹壁的副损伤。
截至目前,美国FDA仅批准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牵拉装置,以色列的小拉钩(Endo-grab)装置是可以伸缩的牵拉装置,尤其适用于单孔腹腔镜(Less) 手术。该装置包括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手柄,加载弹簧的成对抓钳及金属丝。手柄通过5mm戳卡孔置入,而小拉钩(Endo-grab)在置入后展开。一个抓钳固定胆囊底部,另一个抓钳固定于肋缘处腹膜,并可用另一对抓钳固定胆囊颈部附近,充分牵拉暴露胆囊三角。虽然小拉钩(Endo-grab)非常实用,但是抓钳固定于组织时,仍然存在组织撕裂或者出血风险;固定胆囊的抓钳也有可能导致胆汁溢出。而且该装置费用高昂,可重复使用的手柄为700美元,一次性头部约为150美元,每次手术使用2-3个。
(2)腹腔镜术中肝脏牵拉装置
复杂的单孔腹腔镜(Less)手术需要进行肝脏暴露及牵拉,传统方法使用扇叶装置经戳卡置入后张开暴露。目前多使用内视镜手术缝合器(Endo-stich)装置结合经皮缝线技术,进行肝脏牵拉暴露,形成V型或W型支撑结构。经皮方法同样存在腹壁损伤、出血风险等缺陷。相对经皮方法,腔内缝合牵拉肝脏方式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需要抓钳抬高并暴露,始终保持较高张力,实施困难。2015 年加尔瓦尼(Galvani)等利用盘状拉钩(Lonestar)与哈巴狗结合进行肝脏暴露的方法,但是暴露效果欠佳。
内视镜手术牵拉器(Endo-lift)是唯一经FDA批准的肝脏牵拉装置。它由金属棒及其两端连接的弹簧抓钳构成,与小拉钩(Endo-grab)近似,利用抓钳固定,用金属棒暴露肝脏。虽然其暴露效果良好,但是费用高昂,超过1000美元。
(3)其他腹腔镜术中牵拉装置
由于减肥手术、食管、胃和结直肠Less手术的发展应用,新型牵拉装置不断出现。利用可调节胃束带进行牵拉,还可以利用小拉钩(Endo-grab)进行胃牵拉,这些装置还处在试验阶段,其效果过有待证实。
(4)国外的新型磁锚定牵拉装置
2001年(Caddedu)等磁锚定牵引系统(Magnetic Anchoring and GuidanceSystem,MAGS),该装置包括2个钕铁硼磁体,内磁体通过12mm戳卡孔道进入,体外大磁体与体内磁体隔着腹壁,依靠磁力锚定。但是由于该装置使用经自然腔道内镜的器械,胆囊牵拉效果不佳,而且容易脱落,需要缝合辅助。
2008年,磁性牵拉装置(IMANLAP)进行了40例胆囊切除的临床实验,患者平均年龄48岁,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为28。既往上腹部手术史,BMI 大于40,急性胆囊炎、佩戴起搏器,孕妇均被剔除。内磁体直径10-11mm,由医用不锈钢包裹磁性材料,通过柔性带与鳄鱼夹相连接。操控器械采用托马斯 (Thomas)钳,由奥氏体不锈钢制成,不被磁体吸引。内磁体可以在腹腔自由移动。2009年亮(Ryou)等改良磁锚定牵引系统,将抓钳与内磁体连接,用于牵拉肝脏。但是大部分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除了价格昂贵,需要学习掌握等缺陷之外,磁锚定牵引的明显缺陷是磁力随距离增加迅速衰减,当腹壁厚度超过 1.5cm,内外磁体锚定吸引力将明显受损,因此目前仅限于较瘦或患者或者儿童患者。
2013年多明格斯(Dominguez)等发明鳄鱼夹和内磁体连在一起的磁力钳,两个牵引钳分别牵拉胆囊底部和壶腹部,并与体外大磁体隔腹壁吸引锚定,用于 Less术中胆囊的无创暴露。该技术经多中心临床使用,效果良好,提供很好的暴露方式。2009年9月到2011年1月他们在44例儿童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此装置,其中包括23例阑尾切除术、8例胆囊切除术、3例尼森(Nissen)胃底折叠术、2 例胃旁路手术、2例脾切除术、3例卵巢肿瘤等。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证明磁牵引技术是安全有效的。2018年奥梅罗·里瓦斯(Homero Rivas)等将磁锚定与自动机械臂结合,实现自动牵引定位及暴露。但是这种技术需要空心轴,导致磁力损耗过大,导致装置整体过长6.5cm,而且不可弯曲。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创牵引钩,包括:内吸引体:由磁性材料构成,放置在生物体内部;内吸引体保护壳:用于对内吸引体进行保护或磁屏蔽;组织钩:用于牵拉组织;外磁体:由永磁材料构成,放置在生物体外部;内吸引体保护壳与组织钩相连接,内吸引体与外磁体隔着生物体皮肤互相吸引进行锚定,通过组织钩牵拉生物体组织暴露术野。
可选地,外磁体具有外磁体保护壳,用于对外磁体进行保护或磁屏蔽。
可选地,内吸引体与内吸引体保护壳两者一体化,均由由高磁导率的软磁材料,或者半硬磁合金构成。
可选地,内吸引体保护壳或外磁体保护壳由高磁导率的软磁材料构成,用于对磁体进行磁屏蔽,朝向生物体方向开放,其余方向封闭。
可选地,内吸引体保护壳与组织钩连接形式为一体化成型或链式连接。
可选地,外磁体保护壳上具有固定柱,用于固定外磁体及外磁体保护壳。
可选地,组织钩为扁平形或圆柱形。
可选地,组织钩为封闭结构,防止挂住生物体组织上的缝线从组织钩滑脱。
可选地,所述的微创牵引钩还包括:牵引生物体组织的组织夹,组织夹与组织钩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微创牵引钩还包括:牵引生物体组织的牵引带,牵引带与组织钩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微创牵引钩还包括:手术线,手术线绑在组织钩上以便于解耦合脱落后寻回。
可选地,组织夹由对称的夹体通过尾部的弹簧体连接而成,尾部的弹簧体维持组织夹弹力,用于夹持组织;组织钩穿过弹簧体通孔与弹簧体及组织夹连接;组织夹主体部具有夹持孔,以防止组织夹滑脱以及控制组织夹开合,精确操控调节组织夹。
可选地,组织夹由对称的夹体通过尾部的铆接部分连接而成,依靠夹体自身弹性维持组织夹弹力,用于夹持组织;组织钩穿过组织夹尾部通孔与组织夹连接;组织夹体部具有夹持孔以防止组织夹滑脱以及控制组织夹开合,操控调节组织夹。
可选地,内吸引体为多个,外磁体与多个内吸引体互相吸引进行锚定以扩大术野。
本实用新型的组织钩与现有技术的组织夹相比,基本原理与应用方式根本不同,组织钩简化了结构不需要专门开合机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稳定性,可进行精细操作,可通过较小通道进入,组织钩不仅可以直接钩住组织进行牵引,而且可以挂住不同类型、适合不同组织的组织夹,还可以挂住现有微创器械进行组合牵引;组织钩还可以挂住缝线进行牵引,与组织夹夹持相比,牵引组织很少,更适合精细操作;组织钩还可以挂住牵引带进行牵引,明显减少组织损伤。本装置组织钩不仅可以其他装置灵活组合,而且节省医疗费用。
结构上的改进:简化结构,无需专门开合抓钳,快速变换牵引位置。更加稳定。成本降低,生产工艺简单,费用低。适合精细操作,可通过较小通道进入。
磁屏蔽增强安全性,避免互相吸引:内吸引体保护壳或外磁体保护壳由高磁导率的软磁材料构成,用于对磁体进行磁屏蔽,朝向生物体方向开放,其余方向封闭。尤其多个组合使用时;减少多个内吸引体间互相干扰。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微创手术暴露难题,减少创伤,广泛应用于手术机器人、腹腔镜、自然腔道手术、消化内镜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不应认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钩的基本结构斜视图。
图2为牵引钩的基本结构剖面图。
图3为牵引钩基本结构斜视图。
图4为牵引钩基本结构剖面图。
图5为牵引钩基本结构爆炸图。
图6为牵引钩基本结构剖面爆炸图。
图7为牵引钩的固定柱示意图。
图8为牵引钩的基本结构第二种形式—扁平形。
图9为基本结构第三种形式—组织钩链式连接。
图10为牵引钩的基本结构第四种形式—圆钩。
图11为牵引钩的基本结构第四种形式组合—圆钩和组织夹。
图12为牵引钩的基本结构第四种形式组合—圆钩和组织夹。
图13为牵引钩的第一种应用场景—组织钩挂缝线。
图14为牵引钩的第二种应用场景—组织钩挂缝线。
图15为牵引钩的第三种应用场景—组织钩挂悬吊带。
图16为牵引钩的第四种应用场景—组织钩直接钩住组织牵引。
图17为牵引钩的防止内吸引体解耦合后脱落遗失的措施—手术线。
附图标记
内吸引体1,内吸引体保护壳2,组织钩3,外磁体4,外磁体保护壳5,固定柱6,缝线7,手术线8,牵引带9,组织夹10,链式连接11,弹簧体12,夹体13,夹持孔14,铆接部分15,腹壁16,颈部皮肤及皮下结构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牵引钩的基本结构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内吸引体 1由磁性材料构成,放置在生物体内部。内吸引体1放置在内吸引体保护壳2内(从端面或侧面装入),内吸引体保护壳2用于对内吸引体1进行保护或磁屏蔽。组织钩3连接在内吸引体保护壳2下端,组织钩3用于牵拉组织或器官。外磁体 4由永磁材料构成,内吸引体1与相应外磁体4隔着生物体腹壁、胸壁或皮肤互相吸引进行锚定,通过组织钩3牵拉组织或器官,暴露术野。相应外磁体4可以放置在外磁体保护壳5内,外磁体保护壳5用于对外磁体4进行保护或磁屏蔽。
优选地,内吸引体保护壳2或外磁体保护壳5由高磁导率软磁材料构成,用于对磁体进行磁屏蔽,朝向生物体方向开放,其余方向封闭。
图3显示了牵引钩的体内部分基本结构斜视图,图4显示了牵引钩的体内部分基本结构剖面图,图5显示了牵引钩的基本结构爆炸图。图6显示了牵引钩的基本结构剖面爆炸图。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钩还包括固定柱6,图7显示了固定柱6的示意图,外磁体4具有外磁体保护壳5,用于对外磁体4进行保护或磁屏蔽。外磁体保护壳端部具有固定柱6,用于固定外磁体4及外磁体保护壳5。且固定柱6 还利于使用人员抓握。
图8显示了牵引钩的体内部分基本结构第二种形式,组织钩3为扁平弧形,与内吸引体保护壳2相连接,扁平形增大接触面积,减少对牵拉组织损伤;
图9显示了牵引钩的体内部分基本结构第三种形式,组织钩3与内吸引体保护壳2通过链式结构11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增加了组织钩3牵引的灵活性;
图10显示了牵引钩的体内部分基本结构第四种形式,组织钩3与内吸引体保护壳2固定连接,组织钩3呈圆形开放结构。
图11显示了牵引钩的体内部分基本结构第四种形式组合。组织钩3不直接夹持组织,而是通过组织夹10,组织夹10由对称的夹体13通过尾部的弹簧体 12连接而成,尾部的弹簧体12维持组织夹10弹力,用于夹持组织。组织钩3 穿过弹簧体12的通孔与弹簧体12及连接。组织夹10头部具有夹持孔14,夹持孔14不仅可以防止组织夹10滑脱,而且可以控制组织夹10开合,精确操控调节组织夹10。
图12显示了牵引钩的体内部分基本结构第四种形式组合。组织钩3不直接夹持组织,而是通过组织夹10,组织夹10由对称的夹体13通过尾部的铆接部分 15连接而成,依靠夹体13自身弹性维持组织夹10弹力,用于夹持组织。组织钩 3穿过组织夹10尾部的通孔与组织夹10连接。组织夹10体部具有夹持孔14不仅可以防止组织夹10滑脱,而且可以控制组织夹10开合,精确操控调节组织夹 10。
图13显示了牵引钩的第一种应用场景,微创胆囊切除术。内吸引体保护壳2 内的内吸引体1与相应外磁体保护壳5内的外磁体4隔着生物体腹壁16互相吸引进行锚定。缝线7固定胆囊,组织钩3挂住缝线7。通过移动外磁体保护壳5 及其内部的内磁体4,可以间接移动与之锚定的内吸引体保护壳2内的内吸引体 1,从而带动组织钩3及其钩住的缝线7,最终带动目标组织例如胆囊,进行灵活牵引。
图14显示了牵引钩的第二种应用场景,微创甲状腺切除术。内吸引体保护壳2内的内吸引体1与相应外磁体保护壳5内的外磁体4隔着颈部皮肤及皮下结构17互相吸引进行锚定。缝线7固定甲状腺,组织钩3挂住缝线7。通过移动外磁体保护壳5及其内部的内磁体4,可以间接移动与之锚定的内吸引体保护壳2 内的内吸引体1,从而带动组织钩3及其钩住的缝线7,最终带动目标组织例如甲状腺,从而进行灵活牵引。
图15显示了牵引钩的第三种应用场景,微创消化道手术。内吸引体保护壳2 内的内吸引体1与相应外磁体保护壳5内的外磁体4隔着生物体腹壁16互相吸引进行锚定。牵引带9固定肠管,组织钩3挂住牵引带9。通过移动外磁体保护壳5及其内部的内磁体4,可以间接移动与之锚定的内吸引体保护壳2内的内吸引体1,从而带动组织钩3及其钩住的牵引带9,最终带动目标组织例如肠管,从而进行灵活牵引。
如图16显示了牵引钩的第四种应用场景,微创消化道手术。内吸引体保护壳2内的内吸引体1与相应外磁体保护壳5内的外磁体4隔着生物体腹壁16互相吸引进行锚定。组织钩3直接挂住胆囊组织。通过移动外磁体保护壳5及其内部的内磁体4,可以间接移动与之锚定的内吸引体保护壳2内的内吸引体1,从而带动组织钩3及其钩住的组织,从而进行灵活牵引。
如图17显示了防止内吸引体解耦合后脱落遗失的措施—绑手术线8,内吸引体1放置在生物体内部;组织钩3用于牵拉组织或器官;内吸引体1与相应外磁体4隔着生物体腹壁或胸壁互相吸引进行锚定,通过组织钩3牵拉组织或器官,暴露术野。手术线8绑在组织钩上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吸引体(1):由磁性材料构成,放置在生物体内部;
内吸引体保护壳(2):用于对内吸引体(1)进行保护或磁屏蔽;
组织钩(3):用于牵拉组织或器官;
外磁体(4):由永磁材料构成,放置在生物体外部;
内吸引体保护壳(2)与组织钩(3)相连接,内吸引体(1)与外磁体(4)隔着生物体皮肤互相吸引进行锚定,通过组织钩(3)牵拉生物体组织暴露术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外磁体(4)具有外磁体保护壳(5),用于对外磁体(4)进行保护或磁屏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内吸引体(1)与内吸引体保护壳(2)两者一体化,均由由高磁导率的软磁材料,或者半硬磁合金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内吸引体保护壳(2)或外磁体保护壳(5)由高磁导率的软磁材料构成,用于对磁体进行磁屏蔽,朝向生物体方向开放,其余方向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内吸引体保护壳(2)与组织钩(3)连接形式为一体化成型或链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外磁体保护壳(5)上具有固定柱(6),用于固定外磁体(4)及外磁体保护壳(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组织钩(3)为扁平形或圆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组织钩(3)为封闭结构,防止挂住生物体组织上的缝线(7)从组织钩(3)滑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生物体组织的组织夹(10),组织夹(10)与组织钩(3)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生物体组织的牵引带(9),牵引带(9)与组织钩(3)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术线(8),手术线(8)绑在组织钩(3)上以便于解耦合脱落后寻回。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
组织夹(10)由对称的夹体(13)通过尾部的弹簧体(12)连接而成,尾部的弹簧体(12)维持组织夹(10)弹力,用于夹持组织;组织钩(3)穿过弹簧体(12)通孔与弹簧体(12)及组织夹(10)连接;组织夹(10)主体部具有夹持孔(14),以防止组织夹(10)滑脱以及控制组织夹(10)开合,操控调节组织夹(10)。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
组织夹(10)由对称的夹体(13)通过尾部的铆接部分(15)连接而成,依靠夹体(13)自身弹性维持组织夹(10)弹力,用于夹持组织;组织钩(3)穿过组织夹(10)尾部通孔与组织夹(10)连接;组织夹(10)体部具有夹持孔(14)以防止组织夹(10)滑脱以及控制组织夹(10)开合,操控调节组织夹(1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牵引钩,其特征在于,内吸引体(1)为多个,外磁体(4)与多个内吸引体(1)互相吸引进行锚定以扩大术野。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42330.8U CN216570045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微创牵引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42330.8U CN216570045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微创牵引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70045U true CN216570045U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1609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42330.8U Active CN216570045U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一种微创牵引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70045U (zh) |
-
2021
- 2021-06-28 CN CN202121442330.8U patent/CN2165700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449367A (en) | Pre-tied knot for surgical us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
US9480470B2 (en) | Suspension/retraction device for surgical manipulation | |
US8136888B2 (en) | Lifting method for lesion area, and anchoring device | |
JP5894930B2 (ja) | 組織を縫合するための医療器具及び方法 | |
JPH07506276A (ja) | 腹腔鏡を用いる外科結紮、修復および電気外科凝固および切断装置 | |
US20080171907A1 (en) | Magnetic Tissue Grasping | |
US20100204727A1 (en) | Magnetic Surgical Device to Manipulate Tissue in Laparoscopic Surgeries or via Natural Holes Performed with a Single Trocar | |
US20120089089A1 (en) | Methods of magnetically guiding and axially aligning distal ends of surgical devices | |
US20090192344A1 (en) | Surgical devices for manipulating tissue | |
EP3777650A1 (en) | Endoluminal surgery system | |
US9259214B2 (en) | Surgical retra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20060041274A1 (en) | Modified laparoscopic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use | |
CN216570045U (zh) | 一种微创牵引钩 | |
CN209789905U (zh) | 磁性辅助件及具有磁性辅助件的微创手术辅助装置 | |
CN115590565A (zh) | 一种微创牵引钩 | |
CN212234533U (zh) | 一种用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磁锚定装置 | |
JP2000023989A (ja) | ミニループレトラクタ | |
US20170325840A1 (en) | Percutaneous Gastrointestinal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 |
Moore et al. | Diagnostic laparoscopy | |
Gillitzer et al. | Robot-assisted ascending-descending 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prostatectomy. | |
JP3649459B2 (ja) | 体内臓器吊上げ用具 | |
KR20200024517A (ko) | 복강경 수술용 병변 마킹 시스템 | |
CN215605979U (zh) | 一种便于胃肠镜使用缝合装置 | |
CN212369006U (zh) | 一种腹腔镜下用内脏磁力牵引装置 | |
US8152835B2 (en) | Methods for the placement of sutures in tissu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