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1320U -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61320U
CN216561320U CN202220023515.3U CN202220023515U CN216561320U CN 216561320 U CN216561320 U CN 216561320U CN 202220023515 U CN202220023515 U CN 202220023515U CN 216561320 U CN216561320 U CN 216561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wall
mounting surfac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235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235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61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61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61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背板、反射片和第一光源,背板包括底板和围壁,底板包括反光面,围壁包括在其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底板相连,反光面和围壁的内壁面限定出背光腔,反光面的至少部分的法线与围壁的轴向的夹角为锐角,围壁的内壁面设有安装面,安装面的至少部分的法线以钝角与反光面的至少部分的法线相交;反射片位于背光腔内,且反射片设在反光面上;第一光源位于背光腔内,且第一光源设在安装面的至少部分上。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组件发光均匀,且厚度较小。

Description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主要应用于显示领域,通常被用于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是显示器的重要组件之一。如何在提高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同时使得背光模组尽可能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发光均匀,且厚度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围壁,所述底板包括反光面,所述围壁包括在其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反光面和所述围壁的内壁面限定出背光腔,所述反光面的至少部分的法线与所述围壁的轴向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围壁的内壁面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至少部分的法线以钝角与所述反光面的所述至少部分的法线相交;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光腔内,且所述反射片设在所述反光面上;以及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背光腔内,且所述第一光源设在所述安装面的所述至少部分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的第一光源发出的光入射到反射片上,入射光通过反射片均匀的向出光侧出射,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发光更加均匀,并且第一光源设置在围壁上,使背光腔的边缘区域的光强不低于其它区域的光强,避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出现暗角缺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面为斜面,所述安装面包括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法线以钝角与所述反光面的法线相交,所述第一光源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二光源,所述安装面还包括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光源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包括多个灯珠,所述第一光源的多个所述灯珠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光源包括多个灯珠,所述第二光源的多个所述灯珠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围壁的轴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一散光件和第二散光件,所述第一散光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第一散光件和所述第一安装面之间形成第一光源腔,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光源腔内,所述第二散光件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所述第二散光件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形成第二光源腔,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光源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扩散片,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背光腔内,且所述扩散片设在所述反射片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板和光学膜片,所述扩散板设在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所述光学膜片设在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壁包括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围壁的内壁面,且所述承载面与所述围壁的内壁面相交形成棱边,所述扩散板设在所述承载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板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光源或第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光源或第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发光组件100;背板110;围壁111;第一端1111;第二端1112;承载面11121;安装面1113;第一安装面11131;第二安装面11132;第一壁面1114;第二壁面1115;环形凸起1116;底板112;反光面1121;背光腔113;第一光源120;反射片130;第二光源140;第一散光件150;第一光源腔151;第一散光部152;第一连接部153;第二散光件160;第二光源腔161;扩散片170;灯珠101;
扩散板200;光学膜片300;中框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具有背板和光源,背板包括底板,光源间隔设置在底板上,为了提高显示效果,背光模组边缘的位置处未设置光源,使背光模组边缘处的亮度较低出现暗角缺陷,并且光源间隔设置,从背光模组出光侧的出射的光的亮度不均匀。
此外,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组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包括背板110、反射片130和第一光源120。
如图1和图3所示,背板110包括底板112和围壁111,底板112包括反光面1121,围壁111包括在其轴向上(如图1中的上下方向)相对的第一端1111(如图1中围壁111的下端)和第二端1112(如图1中围壁111的上端)。
第一端1111与底板112相连,反光面1121和围壁111的内壁面限定出背光腔113。换言之,背光腔113形成在围壁111的内壁面以及反光面1121之间。反光面1121的至少部分的法线与围壁111的轴向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光面1121的至少部分可以为斜面,或者,反光面1121的至少部分可以为向上凸弧面。
如图2所示,围壁111的内壁面设有安装面1113,安装面1113的至少部分的法线以钝角与反光面1121的至少部分的法线相交。换言之,安装面1113与反光面1121相交后具有第一交线,安装面1113在第一交线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与反光面1121在第一交线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所呈夹角为锐角。
反射片130位于背光腔113内,且反射片130设在反光面1121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反光面1121上设置反射片130,使反射片130安装面1113的至少部分的法线以钝角与反光面1121的至少部分的法线相交。
第一光源120位于背光腔113内,且第一光源120设在安装面1113的至少部分上,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面1113的法线方向改变,设置在安装面1113的第一光源120发出的光线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面1113在第一交线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与反光面1121在第一交线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所呈夹角为锐角,一方面,使第一光源120发出的部分光可以完全覆盖反射片,使反射片130将入射光均匀的向出光侧(如图1中发光组件100的上侧)反射,进而使反射片130形成发光均匀面光源,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发光更加均匀。另一方面,第一光源120发出的部分光线经过反射片130反射后在出射到背光腔113,增加了光线在背光腔113的传播路径,当背光腔113在围壁111的轴向上的尺寸较小时,光线也有充足的混光距离,因此减小了发光组件100的厚度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的第一光源120发出的光入射到反射片130上,入射光通过反射片130均匀的向出光侧出射,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发光更加均匀,并且第一光源120设置在围壁111上,使背光腔113的边缘区域的光强不低于其它区域的光强,避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出现暗角缺陷。
此外,传统的侧入式发光组件采用导光板发散光线,进而实现发光均匀的目的,但是光线通过导光板会有较大的能量损耗,与侧入式发光组件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的第一光源120发出的光被反射片均匀地反射向出光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相比传统的侧入式发光组件对光的能量损耗少,更加节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反光面1121为斜面,安装面1113包括第一安装面11131,第一安装面11131的法线以钝角与反光面1121的法线相交,第一光源120设在第一安装面11131上。
具体地,如图2所示,围壁111包括第一壁面1114、第二壁面1115、第三壁面(图中未示出)和第四壁面(图中未示出),第一壁面1114、第二壁面1115、第三壁面和第四壁面形成围壁111的内壁面,其中,第一壁面1114为后壁面,第二壁面1115为左壁面,第三壁面为前壁面,第三壁面为右壁面,第一壁面1114的至少部分形成第一安装面1113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面11131的法线以钝角与反光面1121的法线相交,使第一光源120发出的部分光可以完全覆盖反射片,使反射片130将入射光均匀的向出光侧反射,进而使反射片130形成发光均匀面光源,因此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发光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光源140,安装面1113还包括第二安装面11132,第二安装面11132垂直于第一安装面11131,第二光源140设在第二安装面11132上,具体地,第一壁面1114与第二壁面1115之间相互垂直,第二壁面1115的至少部分形成第二安装面11132。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安装面11132上设置第二光源140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的发出的光的光强,换言之,第二光源140具有补光的作用,第二光源140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的发出的光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20包括多个灯珠101,第一光源120的多个灯珠101沿第一方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二光源140包括多个灯珠101,第二光源140的多个灯珠101沿第二方向(如图1中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于围壁111的轴向。
可以理解的是,灯珠101是一种点光源,多个灯珠101沿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在左右方向的发光区域发出光的亮度一致,多个灯珠101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不仅起到了补光效果,而且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在前后方向的发光区域发出光的亮度均匀。
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以及前后方向上均匀设置多个灯珠101,发光组件100可以通过控制左右方向上的灯珠101以及前后方向上的灯珠101,进而实现发光组件100对局部区域发光的控制,例如,当需要增大发光组件100的第一局部区域内的亮度时,增大的第一局部区域在左右方向上对应的灯珠101亮度,且增大第一局部区域在前后方向上对应的灯珠101亮度,就可以实现增大发光组件100的第一局部区域内的亮度的目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发光均匀,进而当调节第一局部区域内的亮度后,第一局部区域内与其他区域之间光的亮度过渡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珠101的横截面外轮廓可以为半圆形;或者,灯珠101的横截面外轮廓可以为矩形;或者,灯珠101的横截面外轮廓可以为其他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散光件150和第二散光件160,第一散光件150设在第一安装面11131上,第一散光件150和第一安装面11131之间形成第一光源腔151,第一光源120位于第一光源腔151内。
具体地,第一散光件150包括第一散光部152和第一连接部153,第一光源120包括多个灯珠101,其中第一散光件150通过第一连接部153设置在第一安装面11131上,第一光源腔151形成在第一散光件150与第一安装面11131之间,多个灯珠101间隔设置在第一光源腔151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散光件150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灯珠101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第一散光件150的折射充分发散,进而使第一光源120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照射在反射片130上,使反射片130反射出的出射光更加均匀。
第二散光件160设在第二安装面11132上,第二散光件160和第二安装面11132之间形成第二光源腔161,第二光源140位于第二光源腔161内。
具体地,第二散光件160包括第二散光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光源140包括多个灯珠101,其中第二散光件160通过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安装面11132上,第二光源腔161形成在第二散光件160与第二安装面11132之间,多个灯珠101间隔设置在第二光源腔161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散光件160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灯珠101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第二散光件160的折射充分发散,进而使第一光源120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地照射在反射片130上,使反射片130反射出的出射光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还包括扩散片170,扩散片170位于背光腔113内,且扩散片170设在反射片130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反射片130上设置扩散片170,使出射光通过扩散片170折射充分发散,进而使反射片130反射出的光线发散均匀,因此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发光更加均匀。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板200和光学膜片300,扩散板200设在发光组件100的出光侧,光学膜片300设在扩散板200远离发光组件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发光组件100的出光侧设置扩散板200,扩散板200可以使通过的光线进一步的发散,进而使从发光组件100的出光侧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300可以为漫射膜,可以理解的是,光线再透过漫射膜后,漫射膜可以使光线更均匀地出射,进而使从发光组件100的出光侧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300可以为偏光膜,可以理解的是,偏光膜可以提高光线的透过率,降低光的能量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围壁111包括承载面11121,承载面11121垂直于围壁111的内壁面,且承载面11121与围壁111的内壁面相交形成棱边,扩散板200设在承载面111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1112设有环形凸起1116,环形凸起1116的上端面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高于第二端1112的端面,环形凸起1116环绕承载面11121设置,即承载面11121位于环形凸起1116内侧,承载面11121形成在第二端1112的端面上,第二端1112的端面与承载面1112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大于等于扩散板200的厚度尺寸以及光学膜片300的厚度尺寸的总和。
可以理解的是,扩散板200设在承载面11121上,也就是说,扩散板200可以将发光组件100的出光侧完全覆盖,进而保证从出光侧出射的光线都能透过扩散板200,使光线更均匀的出射。
此外,第二端1112的端面与承载面1112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大于等于扩散板200的厚度尺寸以及光学膜片300的厚度尺寸的总和,进而保证扩散板200和光学膜片300均设置在背光腔113内,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中框400和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中框400设在背板110上,扩散板200和光学膜片300位于中框400和背板110之间,中框400能够压合扩散板200和光学膜片300,也就是说,中框400用于将扩散板200和光学膜片300封装在中框400与背板110之间。中框400的至少部分设在环形凸起1116内侧。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设在中框4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围壁,所述底板包括反光面,所述围壁包括在其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反光面和所述围壁的内壁面限定出背光腔,所述反光面的至少部分的法线与所述围壁的轴向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围壁的内壁面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的至少部分的法线以钝角与所述反光面的所述至少部分的法线相交;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光腔内,且所述反射片设在所述反光面上;以及
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背光腔内,且所述第一光源设在所述安装面的所述至少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为斜面,所述安装面包括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法线以钝角与所述反光面的法线相交,所述第一光源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源,所述安装面还包括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光源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包括多个灯珠,所述第一光源的多个所述灯珠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光源包括多个灯珠,所述第二光源的多个所述灯珠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围壁的轴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光件和第二散光件,所述第一散光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第一散光件和所述第一安装面之间形成第一光源腔,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光源腔内,
所述第二散光件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所述第二散光件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形成第二光源腔,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光源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片,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背光腔内,且所述扩散片设在所述反射片上。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板和光学膜片,所述扩散板设在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所述光学膜片设在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包括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围壁的内壁面,且所述承载面与所述围壁的内壁面相交形成棱边,所述扩散板设在所述承载面上。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220023515.3U 2022-01-05 2022-01-05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561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3515.3U CN216561320U (zh) 2022-01-05 2022-01-05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3515.3U CN216561320U (zh) 2022-01-05 2022-01-05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61320U true CN216561320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0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23515.3U Active CN216561320U (zh) 2022-01-05 2022-01-05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61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7462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inclined light emmitting elements
CN104930399B (zh) 面发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JP5127851B2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H08152625A (ja) 照明装置
KR20040070016A (ko) 확산판 및 직하형 백 라이트
KR20060126577A (ko) 면상 조명 장치
US7815359B2 (en)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JP4274239B2 (ja) 面状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面状照明方法
JP2012174371A (ja)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MX2011003302A (es) Dispositivo de fuente de luz y dispositivo de iluminacion que utiliza el mismo.
JP2012174372A (ja)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87479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76512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03001028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059593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니트
CN216561320U (zh)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4848511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216013890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4067688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照明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機器
JP3098297U (ja) 直下式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21754405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H1172624A (ja) バックライト
JP3981836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照明装置
KR10078221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9016749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