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7979U - 一种固废脱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废脱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57979U CN216557979U CN202123045629.2U CN202123045629U CN216557979U CN 216557979 U CN216557979 U CN 216557979U CN 202123045629 U CN202123045629 U CN 202123045629U CN 216557979 U CN216557979 U CN 2165579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rod
- fixedly arranged
- solid waste
- cylinder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包括底板和脱水筒,所述脱水筒通过多个支撑架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侧,所述脱水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杆壁固定设置有螺旋叶,所述第一转杆的两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一密封轴承与脱水筒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脱水筒的一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贯穿脱水筒并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机带动转杆和螺旋叶转动,并且在螺旋叶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从进料斗进入脱水筒的内部的废渣向右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对固废的挤压脱水,并且废水通过过滤网过滤后排出,在脱水后,电机通过第一转杆带动螺旋叶反转,进而能够将废渣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固废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集市贸易与商业垃圾、公共场所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及企事业单位垃圾等。
现有的固废脱水装置大多采用挤压式脱水,以便于将固废中的水分排出,但是挤压式脱水装置在使用后不便于将脱水后的废渣取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在对固废脱水后不便于将废渣取出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固废脱水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包括底板和脱水筒,所述脱水筒通过多个支撑架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侧,所述脱水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杆壁固定设置有螺旋叶,所述第一转杆的两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一密封轴承与脱水筒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脱水筒的一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贯穿脱水筒并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脱水筒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出水机构,所述第二开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一转杆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出水机构包括出水管、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所述出水管活动套设于第一开口的内部,所述第一环形板固定设置于出水管的内部,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第二环形板固定套设于出水管的外壁,所述第二环形板通过两个紧固螺栓与脱水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管、横板、第二转杆和两组刀片,所述出料管固定设置于第二开口的内部,所述横板固定设置于出料管的内部,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杆壁通过第二密封轴承与横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位于脱水筒内部的一端杆壁与两组刀片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一端杆壁通过第三密封轴承与出料管的管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贯穿脱水筒并与第二皮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三转杆的一端贯穿至出料管的内部且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贯穿横板并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形板设置为弧形且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脱水筒的外壁贴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脱水筒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进料斗。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利用电机带动转杆和螺旋叶转动,并且在螺旋叶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从进料斗进入脱水筒的内部的废渣向右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对固废的挤压脱水,并且废水通过过滤网过滤后排出,在脱水后,电机通过第一转杆带动螺旋叶反转,进而能够将废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固废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第一环形板和出水管之间的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脱水筒、3支撑架、4第一转杆、5螺旋叶、6电机、7出水管、8第一环形板、9第二环形板、10过滤网、11出料管、 12横板、13第二转杆、14刀片、15第一皮带轮、16第二皮带轮、17 第三转杆、18皮带、19第一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1密封圈、22进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端”、“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套设有”、“套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包括底板1和脱水筒2,脱水筒2通过多个支撑架3固定设置于底板1 的上侧,脱水筒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4,第一转杆4的杆壁固定设置有螺旋叶5,第一转杆4的两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一密封轴承与脱水筒2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脱水筒2的一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电机6,第一转杆4的一端贯穿脱水筒2并与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利用电机6 的工作能够带动螺旋叶5对固废进行挤压脱水,脱水筒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进料斗22,便于通过进料斗22将固废导入脱水筒2的内部进行脱水处理。
请参阅图1-3,脱水筒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出水机构,过滤出水机构包括出水管7、第一环形板8 和第二环形板9,出水管7活动套设于第一开口的内部,第一环形板8 固定设置于出水管7的内部,第一环形板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10,第二环形板9固定套设于出水管7的外壁,第二环形板9通过两个紧固螺栓与脱水筒2固定连接,利用过滤网10对废水进行过滤,尽量避免废渣从出水管7排出,第二环形板9设置为弧形且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与脱水筒2的外壁贴合设置,利用密封圈21能够保证第二环形板9与脱水筒2之间的密封效果,尽量避免出现漏水的情况。
请参阅图1-2,脱水筒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出料管11、横板12、第二转杆13 和两组刀片14,出料管11固定设置于第二开口的内部,横板12固定设置于出料管11的内部,第二转杆13的一端杆壁通过第二密封轴承与横板12转动连接,第二转杆13位于脱水筒2内部的一端杆壁与两组刀片 14固定连接,便于利用第二转杆13的转动带动两组刀片14将废渣打散,以便于出料。
请参阅图1-2,出料机构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一转杆4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15、第二皮带轮16和第三转杆17,第三转杆17的一端杆壁通过第三密封轴承与出料管11的管壁转动连接,第三转杆17的另一端与第一皮带轮15固定连接,第一转杆4的一端贯穿脱水筒2并与第二皮带轮16固定连接,第一皮带轮 15和第二皮带轮16之间通过皮带18传动连接,利用第一皮带轮15和第二皮带轮16之间的传动连接能够在第一转杆4转动时带动第三转杆17转动,第一皮带轮15的直径小于第二皮带轮16的直径,在第一转杆 4带动第二皮带轮16转动的同时能够提高第一皮带轮15的转速;
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19和第二锥齿轮20,第三转杆17的一端贯穿至出料管11的内部且与第一锥齿轮19固定连接,第二转杆13 的一端贯穿横板12并与第二锥齿轮20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9与第二锥齿轮20啮合连接,利用第一锥齿轮19和第二锥齿轮20之间的啮合连接,能够在第三转杆17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转杆13转动,从而能够通过两组刀片14将脱水后的废渣打散,便于出料。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在本实施方案中:
工作时,将固废通过进料斗22导入脱水筒2的内部,启动电机6,带动第一转杆4转动,第一转杆4带动螺旋叶5转动,螺旋叶5带动固废向右运动并挤压脱水,废水通过过滤网10过滤后从出水管7排出,在脱水后,启动电机6反转,电机6通过第一转杆4带动螺旋叶5反转,螺旋叶5带动固废向左运动,第一转杆4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皮带轮15 和第二皮带轮16之间的传动连接带动第三转杆17转动,第三转杆17 通过第一锥齿轮19和第二锥齿轮20之间的传动连接带动第二转杆13 转动,第二转杆13带动两组片14转动,以便于将压缩后的固废打散,进而便于出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包括底板(1)和脱水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筒(2)通过多个支撑架(3)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上侧,所述脱水筒(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4),所述第一转杆(4)的杆壁固定设置有螺旋叶(5),所述第一转杆(4)的两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一密封轴承与脱水筒(2)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脱水筒(2)的一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电机(6),所述第一转杆(4)的一端贯穿脱水筒(2)并与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脱水筒(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出水机构,所述第二开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一转杆(4)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出水机构包括出水管(7)、第一环形板(8)和第二环形板(9),所述出水管(7)活动套设于第一开口的内部,所述第一环形板(8)固定设置于出水管(7)的内部,所述第一环形板(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10),所述第二环形板(9)固定套设于出水管(7)的外壁,所述第二环形板(9)通过两个紧固螺栓与脱水筒(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管(11)、横板(12)、第二转杆(13)和两组刀片(14),所述出料管(11)固定设置于第二开口的内部,所述横板(12)固定设置于出料管(11)的内部,所述第二转杆(13)的一端杆壁通过第二密封轴承与横板(1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13)位于脱水筒(2)内部的一端杆壁与两组刀片(1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15)、第二皮带轮(16)和第三转杆(17),所述第三转杆(17)的一端杆壁通过第三密封轴承与出料管(11)的管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17)的另一端与第一皮带轮(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4)的一端贯穿脱水筒(2)并与第二皮带轮(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15)和第二皮带轮(16)之间通过皮带(18)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19)和第二锥齿轮(20),所述第三转杆(17)的一端贯穿至出料管(11)的内部且与第一锥齿轮(1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13)的一端贯穿横板(12)并与第二锥齿轮(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9)与第二锥齿轮(20)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板(9)设置为弧形且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圈(21),所述密封圈(21)与脱水筒(2)的外壁贴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废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筒(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进料斗(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45629.2U CN216557979U (zh) | 2021-12-06 | 2021-12-06 | 一种固废脱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45629.2U CN216557979U (zh) | 2021-12-06 | 2021-12-06 | 一种固废脱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57979U true CN216557979U (zh) | 2022-05-17 |
Family
ID=81539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45629.2U Active CN216557979U (zh) | 2021-12-06 | 2021-12-06 | 一种固废脱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57979U (zh) |
-
2021
- 2021-12-06 CN CN202123045629.2U patent/CN2165579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504600B (zh) | 一种智能型污水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2559740U (zh) |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3674976U (zh) | 一种塑料加工回收再利用装置 | |
CN216557979U (zh) | 一种固废脱水装置 | |
CN109179956A (zh) | 一种污泥脱水装置 | |
CN212198773U (zh) | 一种高效的水污染处理装置 | |
CN211302304U (zh) | 一种化工固液垃圾分离装置 | |
CN219292371U (zh) | 一种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 | |
CN219309649U (zh) | 一种垃圾处理用固液分离装置 | |
CN111905887A (zh) | 一种智能有机垃圾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16540142U (zh) |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 |
CN108525406B (zh) | 一种生产人工牛黄用除尘装置 | |
CN212864425U (zh) | 一种生活污水消毒杀菌装置 | |
CN214637369U (zh) | 一种卧式离心机 | |
CN213113122U (zh) | 厨余有机垃圾干式厌氧堆肥处理装置 | |
CN210186545U (zh) | 一种绿色建筑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0543571U (zh) | 絮凝剂生产用物料反应前置过滤装置 | |
CN210065223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0180024U (zh) | 一种垃圾处理用挤压烘干装置 | |
CN113082793A (zh) | 一种带有自动加药的废水净化除污装置 | |
CN207959308U (zh) | 一种水电站用滚筒式河道清污装置 | |
CN216320320U (zh) | 一种生活污水杂质分离处理装置 | |
CN211393907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悬浮物去除装置 | |
CN213260184U (zh) | 新型垃圾焚烧炉渣砖原料搅拌装置 | |
CN214158632U (zh) | 一种沉淀速率快的污泥处理用沉淀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