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7214U - 一种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7214U
CN216557214U CN202122812325.8U CN202122812325U CN216557214U CN 216557214 U CN216557214 U CN 216557214U CN 202122812325 U CN202122812325 U CN 202122812325U CN 216557214 U CN216557214 U CN 216557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air inlet
cabinet
ho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123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浩
郑德华
杨均
诸永定
茅忠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123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7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7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7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shing And Drying Of Tablewa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而灶具包括灶壳,所述灶具的灶壳与烹饪装置的内胆之间上下设置有暖碟柜和烘干柜,且该暖碟柜与烘干柜之间上下留有安装间隙,该安装间隙中设置有热风风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热风风道传递至暖碟柜与烘干柜之间的热量、内胆工作时传递至内胆顶壁的余热以及灶具工作时传递至灶壳底壁的余热能分别传递至暖碟柜和烘干柜中,从而能对暖碟柜中的碗碟进行加热、保温,或者对暂存在暖碟柜中的已烹饪的食物进行保温,实现暖碟功能,同时能对烘干柜中存放的物品进行烘干,实现烘干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化是未来烹饪设备的发展方向,集成化的烹饪设备具有占用厨房空间小,使用方便等优点。现有的集成灶一般将灶具和蒸箱或烤箱或洗碗机或消毒柜等集成在一起。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0362193.8(公开号为CN11185387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集成灶结构。
暖碟是一种对碗碟进行加热、保温的功能,如专利号为ZL201210248262.0(授权公告号为CN102793524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家用暖碟机;专利号为ZL201410856214.9(授权公告号为CN104545762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热暖碟机。现有的集成灶一般不带有暖碟功能,这样当用户需要对碗碟进行保温加热时需要另外购置暖碟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暖碟和烘干功能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暖碟和烘干功能且内部结构简单、紧凑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暖碟和烘干功能并能充分利用内部余热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暖碟和烘干功能且暖碟和烘干效率高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而灶具包括灶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的灶壳与烹饪装置的内胆之间上下设置有暖碟柜和烘干柜,且该暖碟柜与烘干柜之间上下留有安装间隙,该安装间隙中设置有热风风道。
进一步,所述热风风道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第一热风通道,而上述烘干柜具有烘干出风口和烘干进风口,该烘干进风口与上述第一热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相流体连通,而烘干出风口与上述第一热风通道的第一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这样能使热风通道中的热量能高效地传递至烘干柜中,提高烘干效率。
进一步,所述热风风道还包括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第二热风通道,而上述暖碟柜具有暖碟出风口和暖碟进风口,该暖碟进风口与上述第二热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相流体连通,而暖碟出风口与上述第二热风通道的第二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这样能使热风通道中的热量能高效地传递至暖碟柜中,提高暖碟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热风通道和第二热风通道中分别安装有加热装置。通过设置加热装置能提高第一热风通道和第二热风通道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第一热风通道与烘干柜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和第二热风通道与暖碟柜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
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管,且该加热装置分别安装在第一热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端和第二热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端。加热管结构简单,方便设置,而将加热装置分别设置在各热风通道的出风口端能分别提高各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减少各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随空气流动而造成的损失。
进一步,所述第一热风通道和第二热风通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热风循环风机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通过在各热风通道中设置热风循环风机能加快气流的流速,从而提高热量在暖碟柜中和烘干柜中的传递效率,提高暖碟效率和烘干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热风通道包括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其中,第一进风通道的一端为第一热风通道的第一进风口,而第一出风通道的一端为第一热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且第一进风通道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第一出风通道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的出风口相流体连通。这样能使气流快速地在第一热风通道中流动,进一步提高烘干柜的烘干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二热风通道包括第二进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其中,第二进风通道的一端为第二热风通道的第二进风口,而第二出风通道的一端为第二热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而第二进风通道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热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第二出风通道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热风循环风机的出风口相流体连通。这样能使气流快速地在第二热风通道中流动,进一步提高暖碟柜的暖碟效率。
进一步,内胆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大于灶具工作时产生的余热,优选地,所述暖碟柜位于烘干柜之上,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内胆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同时也能避免暖碟柜内部温度过高;各热风循环风机均包括沿左右方向横向设置的圆柱状的机壳和设置在该机壳中的贯流叶轮,
所述烘干出风口开设在烘干柜的后壁上而烘干进风口开设在烘干柜的顶壁上,上述第一出风通道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安装间隙中,且该第一出风通道的前端口为上述第一热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上述第一进风通道竖向设置在烘干柜的后侧且该第一进风通道的下端口为第一热风通道的第一进风口,这样能分别提高烘干柜的出风效率和进风效率,从而提高烘干柜的内循环效率,进而提高烘干柜的烘干效率;所述暖碟出风口开设在暖碟柜的后壁上而暖碟进风口开设在暖碟柜的底壁上,上述第二出风通道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安装间隙中,且该第二出风通道的前端口为上述第二热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上述第二进风通道竖向设置在暖碟柜的后侧且该第二进风通道的上端口为第二热风通道的第二进风口,这样能分别提高暖碟柜的出风效率和进风效率,从而提高暖碟柜的内循环效率,进而提高暖碟柜的暖碟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左右并列设置,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左右并列设置并均位于暖碟柜的后侧,且各热风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分别沿对应机壳底壁的长度方向开设并分别与对应出风通道的后端口相连通,而各热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分别开设在对应机壳的外端面上,其中,第一热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与上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上端口相连通,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与上述第二进风通道的下端口相连通。从而能使热风风道在暖碟柜与烘干柜之间的设置位置更加合理,并能更加顺利地分别在烘干柜与第一热风通道之间以及暖碟柜与第二热风通道之间形成内循环。
进一步,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进风罩,该进风罩的内腔构成上述第二进风通道,该进风罩的上端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上述第二进风口,且该进风罩的下端的左侧朝下延伸有圆盘状的第一导风罩,该第一导风罩内侧开口并与第二热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且该进风罩的下端的前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朝后凹陷而形成罩设在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的外表面上的定位凹槽。从而能使气流更加顺畅地在第二热风通道中流动,并能使热风风道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还包括竖向延伸的进风管,该进风管的内腔构成上述第一进风通道,且该进风管的上端延伸有圆盘状的第二导风罩,该第二导风罩内侧开口并与第一热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相连通。从而能使气流更加顺畅地在第一热风通道中流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的贯流叶轮与第二热风循环风机的贯流叶轮同轴设置。这样通过一个电机能同时驱动第一热风循环风机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的转动,并且通过第一热风循环风机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的同步转动能提高各热风通道中热量的利用。
进一步,还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安装间隙中并前后开口的出风罩,该出风罩中竖向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隔板,该隔板将出风罩的内腔分隔为上述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从而能使第一热风通道和第二热风通道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以及组装。
进一步,所述暖碟柜的顶面与灶壳的底面上下接触,而烘干柜的底面与内胆的顶面上下接触。从而能使灶具工作时产生的余热更加高效地传递至暖碟柜,同时能使内胆工作时产生的余热更加高效地传递至烘干柜。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内顶面上安装有上加热管。这样上加热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传递至烘干柜中,进一步提高烘干柜的烘干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灶具的灶壳与烹饪装置的内胆之间分别上下设置有暖碟柜和烘干柜,并且,暖碟柜和烘干柜之间设置有热风风道,这样热风风道传递至暖碟柜与烘干柜之间的热量、内胆工作时传递至内胆顶壁的余热以及灶具工作时传递至灶壳底壁的余热能分别传递至暖碟柜和烘干柜中,从而能对暖碟柜中的碗碟进行加热、保温,或者对暂存在暖碟柜中的已烹饪的食物进行保温,实现暖碟功能,同时能对烘干柜中存放的物品进行烘干,实现烘干功能。此外,暖碟柜和烘干柜上下设置在灶壳和内胆之间能充分利用集成灶的内部空间,使得集成灶的内部结构紧凑、简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暖碟柜、烘干柜以及热风风道);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局部结构的结构分解图(暖碟柜、烘干柜以及热风风道);
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风风道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10为图9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0所示,一种集成灶,该集成灶除了具有烹饪功能外,还具有暖碟功能和烘干功能。具体地,上述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1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1之上的灶具2,上述烹饪装置1包括内胆10,而灶具2包括灶壳20。上述烹饪装置1的内胆10的内顶面上安装有上加热管100,上述灶具2的灶壳20与烹饪装置1的内胆10之间分别上下设置有暖碟柜3和烘干柜4,暖碟柜3与烘干柜4之间上下留有安装间隙,该安装间隙中设置有热风风道50。这样热风风道50传递至暖碟柜3与烘干柜4之间的热量、内胆10工作时传递至内胆10顶壁的余热(尤其是上加热管100)以及灶具2工作时传递至灶壳20底壁的余热能分别传递至暖碟柜3和烘干柜4中,从而能对暖碟柜3中的碗碟进行加热、保温,或者对暂存在暖碟柜3中的已烹饪的食物进行保温,实现暖碟功能,同时能对烘干柜4中存放的物品进行烘干,实现烘干功能。此外,暖碟柜3和烘干柜4上下设置在灶壳20和内胆10之间能充分利用集成灶的内部空间,使得集成灶的内部结构紧凑、简洁。由于上述内胆10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大于灶具2工作时产生的余热,优选地,上述暖碟柜3位于烘干柜4之上,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内胆10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同时也能避免暖碟柜3内部温度过高。此外,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暖碟柜3的顶面与灶壳20的底面上下接触,而烘干柜4的底面与内胆10的顶面上下接触,从而能使灶具2工作时产生的余热更加高效地传递至暖碟柜3,同时能使内胆10工作时产生的余热更加高效地传递至烘干柜4。
进一步,上述热风风道50包括第一热风通道5和第二热风通道6,其中,第一热风通道5具有第一进风口51和第一出风口52,而上述烘干柜4具有烘干出风口41和烘干进风口42,该烘干进风口42与上述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出风口52相流体连通,而烘干出风口41与上述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进风口51相流体连通。这样能使热风通道中的热量能高效地传递至烘干柜4中,提高烘干效率。第二热风通道6具有第二进风口61和第二出风口62,而上述暖碟柜3具有暖碟出风口31和暖碟进风口32,该暖碟进风口32与上述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出风口62相流体连通,而暖碟出风口31与上述第二热风通道的第二进风口61相流体连通。这样能使热风风道50中的热量能高效地传递至暖碟柜3中,提高暖碟效率。
进一步,上述第一热风通道5和第二热风通道6中分别安装有加热装置7。通过设置加热装置7能提高第一热风通道5和第二热风通道6的加热效率,进而提高第一热风通道5与烘干柜4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和第二热风通道6与暖碟柜3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优选地,上述加热装置7为加热管,且该加热装置7分别安装在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出风口52端和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出风口62端。加热管结构简单,方便设置,而将加热装置7分别设置在各热风通道的出风口端能分别提高各加热装置7的加热效率,减少各加热装置7产生的热量随空气流动而造成的损失。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第一热风通道5和第二热风通道6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通过在各热风通道中设置热风循环风机能加快气流的流速,从而提高热量在暖碟柜3中和烘干柜4中的传递效率,提高暖碟效率和烘干效率。进一步,上述第一热风通道5包括第一进风通道5a和第一出风通道5b,其中,第一进风通道5a的一端为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进风口51,而第一出风通道5b的一端为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出风口52,且第一进风通道5a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第一出风通道5b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的出风口相流体连通。这样能使气流快速地在第一热风通道5中流动,进一步提高烘干柜4的烘干效率。上述第二热风通道6包括第二进风通道6a和第二出风通道6b,其中,第二进风通道6a的一端为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进风口61,而第二出风通道6b的一端为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出风口62,而第二进风通道6a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第二出风通道6b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出风口相流体连通,这样能使气流快速地在第二热风通道6中流动,进一步提高暖碟柜3的暖碟效率。
具体地,各热风循环风机均包括沿左右方向横向设置的圆柱状的机壳12和设置在该机壳12中的贯流叶轮13。上述烘干出风口41开设在烘干柜4的后壁上而烘干进风口42开设在烘干柜4的顶壁上,上述第一出风通道5b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安装间隙中,且该第一出风通道5b的前端口为上述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出风口52,上述第一进风通道5a竖向设置在烘干柜4的后侧且该第一进风通道5a的下端口为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进风口51,这样能分别提高烘干柜4的出风效率和进风效率,从而提高烘干柜4的内循环效率,进而提高烘干柜4的烘干效率;上述暖碟出风口31开设在暖碟柜3的后壁上而暖碟进风口32开设在暖碟柜3的底壁上,上述第二出风通道6b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安装间隙中,且该第二出风通道6b的前端口为上述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出风口62,上述第二进风通道6a竖向设置在暖碟柜3的后侧且该第二进风通道6a的上端口为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进风口61,这样能分别提高暖碟柜3的出风效率和进风效率,从而提高暖碟柜3的内循环效率,进而提高暖碟柜3的暖碟效率。
优选地,上述第一出风通道5b和第二出风通道6b左右并列设置,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左右并列设置并均位于暖碟柜3的后侧,且各热风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分别沿对应机壳12底壁的长度方向开设并分别与对应出风通道的后端口相连通,而各热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分别开设在对应机壳12的外端面上,其中,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的进风口与上述第一进风通道5a的上端口相连通,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进风口与上述第二进风通道6a的下端口相连通,从而能使热风风道50在暖碟柜3与烘干柜4之间的设置位置更加合理,并能更加顺利地分别在烘干柜4与第一热风通道5之间以及暖碟柜3与第二热风通道6之间形成内循环。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集成灶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进风罩8、竖向延伸的进风管9以及出风罩11,其中,上述进风罩8的内腔构成上述第二进风通道6a,该进风罩8的上端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上述第二进风口61,且该进风罩8的下端的左侧朝下延伸有圆盘状的第一导风罩81,该第一导风罩81内侧开口并与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进风口相连通,且该进风罩8的下端的前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朝后凹陷而形成罩设在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外表面上的定位凹槽82,从而能使气流更加顺畅地在第二热风通道6中流动,并能使热风风道50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上述进风管9的内腔构成上述第一进风通道5a,且该进风管9的上端延伸有圆盘状的第二导风罩91,该第二导风罩91内侧开口并与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的进风口相连通,从而能使气流更加顺畅地在第一热风通道5中流动。上述出风罩11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安装间隙中并前后开口,该出风罩11中竖向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隔板111,该隔板111将出风罩11的内腔分隔为上述第一出风通道5b和第二出风通道6b,从而能使第一热风通道5和第二热风通道6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以及组装。
优选地,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的贯流叶轮13与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贯流叶轮13同轴设置。这样通过一个电机能同时驱动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转动,并且通过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同步转动能提高各热风通道中热量的利用。
本实施例中,暖碟柜3的密封性较好,从而能有效避免暖碟柜3中的食物的水份流失以及异味逸出,而烘干柜4的密封性相对较差,从而有利于烘干柜4中的湿热空气外排,并且,暖碟柜3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暖碟柜3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4,而烘干柜4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烘干柜4内部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5。本实施例中的暖碟柜3和烘干柜4主要利用各加热装置7产生的热量,其次利用上加热管100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和灶具2工作时产生的余热。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上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16)

1.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1)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1)之上的灶具(2),上述烹饪装置(1)包括内胆(10),而灶具(2)包括灶壳(20),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2)的灶壳(20)与烹饪装置(1)的内胆(10)之间上下设置有暖碟柜(3)和烘干柜(4),且该暖碟柜(3)与烘干柜(4)之间上下留有安装间隙,该安装间隙中设置有热风风道(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风道(50)包括具有第一进风口(51)和第一出风口(52)的第一热风通道(5),而上述烘干柜(4)具有烘干出风口(41)和烘干进风口(42),该烘干进风口(42)与上述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出风口(52)相流体连通,而烘干出风口(41)与上述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进风口(51)相流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风道(50)还包括具有第二进风口(61)和第二出风口(62)的第二热风通道(6),而上述暖碟柜(3)具有暖碟出风口(31)和暖碟进风口(32),该暖碟进风口(32)与上述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出风口(62)相流体连通,而暖碟出风口(31)与上述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进风口(61)相流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通道(5)和第二热风通道(6)中分别安装有加热装置(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7)为加热管,且该加热装置(7)分别安装在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出风口(52)端和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出风口(62)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通道(5)和第二热风通道(6)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通道(5)包括第一进风通道(5a)和第一出风通道(5b),其中,第一进风通道(5a)的一端为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进风口(51),而第一出风通道(5b)的一端为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出风口(52),且第一进风通道(5a)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第一出风通道(5b)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的出风口相流体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通道(6)包括第二进风通道(6a)和第二出风通道(6b),其中,第二进风通道(6a)的一端为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进风口(61),而第二出风通道(6b)的一端为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出风口(62),而第二进风通道(6a)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第二出风通道(6b)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出风口相流体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暖碟柜(3)位于烘干柜(4)之上,各热风循环风机均包括沿左右方向横向设置的圆柱状的机壳(12)和设置在该机壳(12)中的贯流叶轮(13),
所述烘干出风口(41)开设在烘干柜(4)的后壁上而烘干进风口(42)开设在烘干柜(4)的顶壁上,上述第一出风通道(5b)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安装间隙中,且该第一出风通道(5b)的前端口为上述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出风口(52),上述第一进风通道(5a)竖向设置在烘干柜(4)的后侧且该第一进风通道(5a)的下端口为第一热风通道(5)的第一进风口(51),
所述暖碟出风口(31)开设在暖碟柜(3)的后壁上而暖碟进风口(32)开设在暖碟柜(3)的底壁上,上述第二出风通道(6b)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安装间隙中,且该第二出风通道(6b)的前端口为上述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出风口(62),上述第二进风通道(6a)竖向设置在暖碟柜(3)的后侧且该第二进风通道(6a)的上端口为第二热风通道(6)的第二进风口(6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5b)和第二出风通道(6b)左右并列设置,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左右并列设置并均位于暖碟柜(3)的后侧,且各热风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分别沿对应机壳(12)底壁的长度方向开设并分别与对应出风通道的后端口相连通,而各热风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分别开设在对应机壳(12)的外端面上,其中,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的进风口与上述第一进风通道(5a)的上端口相连通,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进风口与上述第二进风通道(6a)的下端口相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进风罩(8),该进风罩(8)的内腔构成上述第二进风通道(6a),该进风罩(8)的上端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上述第二进风口(61),且该进风罩(8)的下端的左侧朝下延伸有圆盘状的第一导风罩(81),该第一导风罩(81)内侧开口并与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进风口相连通,且该进风罩(8)的下端的前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朝后凹陷而形成罩设在上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和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外表面上的定位凹槽(82)。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延伸的进风管(9),该进风管(9)的内腔构成上述第一进风通道(5a),且该进风管(9)的上端延伸有圆盘状的第二导风罩(91),该第二导风罩(91)内侧开口并与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的进风口相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循环风机(53)的贯流叶轮(13)与第二热风循环风机(63)的贯流叶轮(13)同轴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述安装间隙中并前后开口的出风罩(11),该出风罩(11)中竖向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隔板(111),该隔板(111)将出风罩(11)的内腔分隔为上述第一出风通道(5b)和第二出风通道(6b)。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暖碟柜(3)的顶面与灶壳(20)的底面上下接触,而烘干柜(4)的底面与内胆(10)的顶面上下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0)的内顶面上安装有上加热管(100)。
CN202122812325.8U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集成灶 Active CN216557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12325.8U CN216557214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12325.8U CN216557214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7214U true CN216557214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3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12325.8U Active CN216557214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72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20573A1 (en) Heating cooker
CN201042379Y (zh) 一种多功能蒸汽烤箱
WO2022062410A1 (zh) 一种新型的空气烤箱
CN110762568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集热罩及具有该集热罩的灶具和橱柜
CN216557214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1748785U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16557212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6557213U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灶
CN216079989U (zh) 一种具有双排气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1795977U (zh) 一种烤箱
CN214791268U (zh) 一种嵌入式集成灶
CN215502551U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功能的集成灶
CN215533715U (zh) 一种空气炸锅及加热设备
CN215570618U (zh) 一种具有烹饪设备的集成灶
CN221172333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08158391B (zh) 一种电蒸箱
CN217039667U (zh) 蒸汽加热装置
CN217635764U (zh) 双腔集成灶
CN216790242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4198720U (zh) 一种带烘干功能的燃气热水器
CN220024790U (zh) 一种具有烤功能的烹饪内胆结构及烹饪设备
CN213066210U (zh) 微波炉送风系统
CN217959653U (zh) 一种家用蒸制炊具
CN220038574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21153773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具有该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