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5509U - 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5509U
CN216555509U CN202122197812.8U CN202122197812U CN216555509U CN 216555509 U CN216555509 U CN 216555509U CN 202122197812 U CN202122197812 U CN 202122197812U CN 216555509 U CN216555509 U CN 216555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alve
hole
water outlet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978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石良坚
刘启乔
邓小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978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5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5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5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其中阀门包括:第一阀体,其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按压切换阀芯,其转动地装设于第一阀体,其上设有第二进水孔、第三出水孔和第四出水孔,且其被配置为适于通过按压使第二进水孔切换连通至第三出水孔或第四出水孔;动片,其与按压切换阀芯止转配合,其上设有与第二进水孔连通的第一过水孔和用于连通第二出水孔和第四出水孔的第二过水孔,且其被配置为适于随按压切换阀芯相对第一阀体转动以调整第一进水孔进入第一过水孔的水流流量;第三出水孔与第一出水孔连通;该阀门和采用该阀门的出水装置具有可同时实现流量、温度调节和按压切换水路的功能,整体结构简单,制造和装配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按压切换阀芯一般包括阀体、阀轴和自动笔式切换机构,利用自动笔式切换机构可以驱动阀轴上下移动,进而切换封堵阀体上处于不同位置的过水孔,达到通过按压实现水路切换的目的。但这种按压切换阀芯仅具有水路切换功能,当用户需要对出水温度或出水流量进行调整时,还需要在水路上另行设置温度调节阀芯或流量调节阀芯,造成整个水路装置结构趋于复杂,增加了制造和装配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该阀门中的按压切换阀芯不仅可以通过转动调整该阀门整体的出水流量,还可通过按压切换该阀门的出水水路,并且该按压切换阀芯还可在拆下后直接作为水路中的按压切换机构使用,其制造也可利用现有的生产线,整体阀门的结构简单,制造和装配成本得到降低。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门,包括:第一阀体,其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按压切换阀芯,其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阀体,其上设有第二进水孔、第三出水孔和第四出水孔,且其被配置为适于通过按压使所述第二进水孔切换连通至所述第三出水孔或第四出水孔;动片,其与所述按压切换阀芯止转配合,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的第一过水孔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和第四出水孔的第二过水孔,且其被配置为适于随所述按压切换阀芯相对所述第一阀体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进水孔进入所述第一过水孔的水流流量;所述第三出水孔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孔设有多个,并被配置为适于接入不同温度的进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体包括固接的第一阀壳、第一底座和静片;所述第一阀壳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所述第一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静片设有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对应连通的第三过水孔和第四过水孔,所述第三过水孔和第四过水孔分别用于与所述动片上的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切换阀芯包括第二阀体、阀杆和按压切换组件;所述第二阀体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阀体,并与所述动片止转配合,其上设有所述第二进水孔、第三出水孔和第四出水孔,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四出水孔连通的过水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过水腔和所述第三出水孔的通水孔;所述按压切换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二阀体,并用于驱动所述阀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以分别封堵所述通水孔和所述第四出水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止转套;所述第二阀体包括固接的第二阀壳、第二底座、内座;所述第二阀壳用于装设所述按压切换组件;所述第二底座设有所述第二进水孔、第三出水孔和第四出水孔;所述内座与所述第二底座配合形成所述过水腔,其上设有所述通水孔;所述止转套止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并与所述动片止转配合以驱使所述动片相对所述第一阀体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阀杆包括杆体和固接于所述杆体的封堵件;所述杆体插接于所述内座并受所述按压切换组件驱动沿所述按压切换阀芯的转动轴向移动;所述封堵件位于所述过水腔中并在所述封堵件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分别封堵所述通水孔和所述第四出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切换阀芯还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装设于所述按压切换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阀杆之间,并用于接收所述按压切换组件的施力推动所述阀杆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弹簧装设于所述阀杆和所述内座之间,并用于推动所述阀杆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切换组件包括按压件、棘轮和按压弹簧;所述第二阀壳设有若干组处于不同轴向位置的第一停靠面和第二停靠面,和沿轴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按压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并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棘轮斜面配合以推动所述棘轮沿轴向运动并沿周向转动;所述棘轮抵接于所述第一弹簧,并被配置为适于受所述按压件驱动抵接于所述第一停靠面或第二停靠面以驱动所述阀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按压弹簧装设于所述阀杆与所述按压件之间以推动所述按压件在未受按压时保持远离所述阀杆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止转套外壁设有垂直于所述按压切换阀芯转动方向的限位壁;所述第一阀体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壁抵接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阀体转动范围的限位凸起。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包括设有过水通道的出水本体,所述出水本体装设有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阀门以控制所述过水通道。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在第一阀体中装设一按压切换阀芯,该按压切换阀芯本身具有按压切换出水的功能,再将该按压切换阀芯作为转动结构,将该按压切换阀芯与动片配合,通过转动按压切换阀芯驱使动片转动,进而调整第一阀体上的第一进水孔进入到按压切换阀芯的水的流量,该动片除可以做调整流量的用途外,当动片转动使得按压切换阀芯的进水流量为0时,还可起到控制整体阀门启闭的作用,而按压切换阀芯除了作按压切换出水的作用外,由于在该阀门中采用了完整结构的按压切换阀芯,该按压切换阀芯可以形成子母式结构,当该按压切换阀芯从该阀门中被拆下时,可以直接作为水路中的按压切换机构使用,且该阀门的制造还可利用原本的按压切换阀芯的生产线,达到降低生产和装配成本的目的。
2、第一阀体上的第一进水孔可以设置多个,并且可以分别接入不同温度的进水,通过动片调整不同温度的进水的流量,可以使该阀门起到调整出水温度的作用。
3、第一阀体由第一阀壳、第一底座和静片组成,可以便于按压切换阀芯的装配,静片可以与动片配合,通过第三过水孔与第一过水孔之间的重合面积的改变,可以调整进入按压切换阀芯的水流流量。
4、按压切换阀芯包括第二阀体、阀杆和按压切换组件,按压切换组件用于实现阀杆的轴向移动,阀杆可以运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并在第一位置封堵通水孔,在第二位置封堵第四出水孔,从而令该阀门的出水在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之间进行切换。
5、第二阀体包括第二阀壳、第二底座、内座和止转套,可以便于阀杆和按压切换组件的安装,内座用于与第二底座配合形成过水腔,过水腔可以起到混合不同温度进水的作用,止转套用于与动片实现止转配合。
6、阀杆包括杆体和封堵件,杆体受按压切换组件驱动轴向移动,并带动位于过水腔中的封堵件移动以封堵通水孔或第四出水孔,从而实现按压切换阀芯的出水水路的切换。
7、还设置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可以传递按压切换组件的施力使阀杆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移动并封堵第四出水孔,第二弹簧用于使阀杆可以复位至封堵通水孔的位置,利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缓冲作用,可以避免封堵件与第二阀体之间的挤压力度过大,提高阀杆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供较好的按压手感。
8、按压切换组件包括按压件、棘轮和按压弹簧,按下按压件后,按压件会驱动棘轮移动并转动,从而使棘轮在不同的轴向位置间切换,并进而驱动阀杆随之在不同的轴向位置间切换,按压弹簧可以避免按压件松动。
9、止转套设有限位壁,第一阀体设有限位凸起,当按压切换阀芯相对第一阀体转动的时候,限位凸起会在按压切换阀芯的某一转动位置抵接到限位壁,从而阻止按压切换阀芯继续转动,进而限定按压切换阀芯的转动范围。
10、提供一种出水装置,该出水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阀门,因此其具有按压切换出水水路的功能,以及通过转动调整出水水温或流量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阀门的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的按压切换阀芯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的阀门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按压切换阀芯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按压切换组件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6为图1中的阀门的按压切换阀芯、止转套、动片和静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阀门的按压切换阀芯、第一阀壳和止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阀门在按压切换阀芯中的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阀门在按压切换阀芯中的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阀壳10;第一出水孔101;限位凸起102;
按压切换阀芯20;
按压件201;棘轮202;按压弹簧203;
第二阀壳21;第一弹簧221;第二弹簧222;
杆件23;抵接板231;水压平衡部232;封堵件24;
内座25;通水孔251;过水腔27;
第二底座26;第三出水孔261;第二进水孔262;第四出水孔263;止转凸起264;
止转套30;止转凹槽301;限位壁302;
动片41;第一过水孔411;第二过水孔412;
静片42;第三过水孔421;第四过水孔422;静片密封圈43;
第一底座50;热水进水孔501;冷水进水孔502;第二出水孔5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阀门的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该阀门主要包括第一阀体、按压切换阀芯20、动片41和止转套30。
其中,第一阀体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101和第二出水孔503,具体的,第一阀体包括第一阀壳10、静片42和第一底座50。
参照图3和图7,第一阀壳10可视作一圆筒状构件,其内部具有一空腔,该空腔的两端均设有开口,其中,第一阀壳10上端的开口较小,而下端的开口较大。此处的上下端以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为准,以下有类似说明的部分均与之相同。
在第一阀壳10的侧壁上设置有贯通第一阀壳10内外两侧的通孔,该通孔形成上述的第一出水孔101,在第一阀壳10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102,限位凸起102为沿着该阀门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筋条。
参照图3,第一底座50通过卡接配合的方式固定装设在第一阀壳10的下端开口处,并将第一阀壳10的下端开口封闭,在第一底座5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进水孔,分别为热水进水孔501和冷水进水孔502,二者分别用于引入不同温度的进水,在第一底座50上还设置有一贯通其上下两侧的通孔,该通孔形成上述的第二出水孔503。
第一出水孔101和第二出水孔503用于向该阀门所装设的出水装置中的不同水路进行供水,二者的切换可以通过该阀门中的按压切换阀芯20实现。
参照图6,静片42被按压切换阀芯20按压固定在第一底座50上侧位置,并通过静片密封圈43与第一底座50形成密封配合,在静片42上设置有第三过水孔421和第四过水孔422,其中第三过水孔421设有两个,并且两个第三过水孔421与第一底座50上的热水进水孔501和冷水进水孔502分别对应连通,同时第四过水孔422与第一底座50上的第二出水孔503对应连通。静片42优选为陶瓷材质制成,其上的第三过水孔421为弧线状,并且两个第三过水孔42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过水孔421的本身长度。
参照图6,动片41与按压切换阀芯20止转配合,其可以随按压切换阀芯20相对第一阀体进行转动,在动片41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411和第二过水孔412,二者的数量均为一个,其中第一过水孔411的位置与静片42上的第三过水孔421的位置对应,且其尺寸与第三过水孔421的尺寸相当,而第二过水孔412与静片42上的第四过水孔422始终保持连通。当动片41相对第一阀体转动的时候,第一过水孔411会从静片42上的第三过水孔421上方经过,并调整二者之间的过水面积,例如,当第一过水孔411仅连通与热水进水孔501或冷水进水孔502连通的第三过水孔421时,此时该阀门出热水或冷水,而当第一过水孔411同时连通两个第三过水孔421时,此时该阀门出温水。而当第一过水孔411与两个第三过水孔421均不连通时,该阀门关闭出水。
参照图2,按压切换阀芯20转动地装设于第一阀体,其上设有第二进水孔262、第三出水孔261和第四出水孔263,且其被配置为适于通过按压使第二进水孔262切换连通至第三出水孔261或第四出水孔263,其具体包括第二阀体、阀杆、按压切换组件、第一弹簧221和第二弹簧222。应当注意的是,按压切换阀芯20的转动轴向即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
其中,第二阀体转动地装设于第一阀体,并与动片41止转配合,其上设有上述的第二进水孔262、第三出水孔261和第四出水孔263,并设有用于与第四出水孔263连通的过水腔27,以及用于连通过水腔27和第三出水孔261的通水孔251。
具体的,第二阀体包括固接的第二阀壳21、第二底座26和内座25。
参照图5,第二阀壳21上下两端贯通,并在内壁处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滑动槽,并设有若干组处于不同轴向位置的第一停靠面和第二停靠面,该第二阀壳21主要用于与按压切换组件进行配合,使得该按压切换组件得以工作。
参照图4,第二底座26与第二阀壳21通过卡接配合的方式实现固接,其可视为一圆筒状构件,且其上端开口,其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孔262、第三出水孔261和第四出水孔263,其中第三出水孔261位于第二底座26的侧壁位置,第四出水孔263位于第二底座26的底端位置。当第二阀体装设到第一阀体中的时候,其上的第三出水孔261位置与第一阀体上的第一出水孔101的位置对应,其上的第四出水孔263与动片41上的第二过水孔412始终保持连通,而第三出水孔261在第二底座26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其也可以实现与动片41上的第一过水孔411始终保持连通的状态。
内座25被第二阀壳21抵压固定在第二底座26上,其底部端面与第二底座26的内腔配合形成过水腔27,当热水和冷水从动片41上的第一过水孔411进入第二底座26时,热水和冷水可以在过水腔27中进行混合。在内座25上设置有一通水孔251,该通水孔251用于将过水腔27与第三出水孔261连通。在内座25上对应通水孔251的位置还设置有一轴向通孔,该轴向通孔用于供阀杆穿过。
参照图2,阀杆可以受按压切换组件的驱动在轴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分别封堵通水孔251和第四出水孔263,其包括杆件23和封堵件24,杆件23穿过内座25上的轴向通孔以与内座25实现插接配合,并受按压切换组件的驱动沿按压切换阀芯20的轴向移动。封堵件24固接在杆件23上,并位于过水腔27之中。
参照图9,当阀杆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件24封堵通水孔251,水流经过过水腔27后由第四出水孔263处流出。
参照图8,当阀杆位于第二位置时,封堵件24封堵第四出水孔263,水流经过过水腔27后由第三出水孔261处流出。
此外,在杆件23上还设置有抵接板231,抵接板231为沿着杆件23的径向向外凸出形成的凸缘,其位于内座25之上。
杆件23在内座25之中的部分沿轴向布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的承压面,这两个承压面之间形成水压平衡部232,当阀杆位于第二位置时,水流经过过水腔27后会同时对这两个承压面施压,从而使得这两个承压面受到方向相反的水压,这两个水压压力相互抵消,从而使得阀杆的轴向移动不会受到水压的影响,进而提高该按压切换阀芯20的按压手感。
参照图5、图8和图9,按压切换组件包括按压件201、棘轮202和按压弹簧203,其中按压件201插接于第二阀壳21,并滑动连接于第二阀壳21内壁上的滑动槽,这使得按压件201可以沿着轴向进行滑动,同时在按压件201的底部断面设置有若干斜齿,该些斜齿可以与棘轮202上的棘齿实现斜面配合,从而在按压件201推抵到棘轮202上的时候,既使得棘轮202在轴向上下移,又可使其沿着周向转动一个预设的角度位置,而棘轮202通过轴向和周向的运动,可以在第一停靠面和第二停靠面之间切换抵接,并且当棘轮202抵接到第一停靠面或第二停靠面时,棘轮202就无法再向上运动复位,只有通过按压件201的驱动才能够实现第一停靠面和第二停靠面的切换。按压弹簧203穿过棘轮202,且其两端分别抵接至按压件201和阀杆,从而使得按压件201可以在未受到按压时保持远离阀杆的状态,从而防止按压件201在按下后由于棘轮202不与其抵接而变得松垮。
第一弹簧221装设在按压切换组件的输出端和阀杆之间,并用于接收按压切换组件的施力推动阀杆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具体的,第一弹簧221的一端抵接在杆件23的抵接板231的上侧表面,另一端抵接在棘轮202的内侧底壁,其可以对棘轮202施加向上的力,使棘轮202保持抵接在第一停靠面或第二停靠面,同时也可以接收棘轮202所施加的力,当棘轮202位于较低的位置时,第一弹簧221可以推动阀杆向下移动,以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第二弹簧222装设在阀杆与内座25之间,并用于推动阀杆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具体的,第二弹簧222的一端抵接在杆件23的抵接板231的下侧表面,另一端抵接在内座25上侧表面,由于内座25的位置固定,因此第二弹簧222主要用于对阀杆施加向上的力,且当阀杆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后,第二弹簧222对阀杆的施力要小于第一弹簧221对阀杆的施力。当棘轮202处于较低的位置时,第一弹簧221克服第二弹簧222的弹簧力驱使阀杆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而当棘轮202回到较高的位置时,第一弹簧221的施力减小,第二弹簧222驱动阀杆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
参照图6和图7,止转套30为一圆环状构件,其内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止转凹槽301,其外壁设有垂直于按压切换阀芯20转动方向的限位壁302。同时,在第二底座26的外侧壁设有止转凸起264,止转套30套设在按压切换阀芯20外侧是,止转凸起264可以与止转套30上的止转凹槽301实现止转配合,从而使得止转套30随着按压切换阀芯20的转动而转动,同时止转套30又与动片41止转配合,因此当按压切换阀芯20转动时,动片41可通过止转套30的作用随之进行转动。
此外,当止转套30装设在第一阀体内部时,第一阀壳10内壁上的限位凸起102会在止转套30转动的过程当中与止转套30上的限位壁302产生干涉,当限位凸起102抵接到限位壁302上时,止转套30无法再继续转动,因此按压切换阀芯20也就无法再继续转动,通过设置两个限位壁302,可以限定按压切换阀芯20的转动范围。
装配时,先将按压切换阀芯20装配妥当,具体先将按压件201装入第二阀壳21,在将棘轮202装入第二阀壳21,之后将按压弹簧203装入按压件201,之后将内座25装入第二底座26,并在内座25上套设第二弹簧222,再将杆件23装入内座25,再在杆件23上安装封堵件24,之后在杆件23上套设第一弹簧221,之后将杆件23对准棘轮202并将第二阀壳21和第二底座26卡接为一体,从而完成按压切换阀芯20的装配;之后按压切换阀芯20装入第一阀壳10,再在第一阀壳10内依次安装动片41和静片42,之后再将第一底座50与第一阀壳10卡接为一体,即可完成该阀门的装配。
使用时,可首先转动按压切换阀芯20,使得动片41上的第一过水孔411转动至静片42上的第三过水孔421的范围,并继续转动以调整出水水温,之后可以按动按压切换阀芯20上的按压切换组件,使得出水在第一出水孔101和第二出水孔503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该出水装置包括设有过水通道的出水本体,且该出水本体内装设有上述的阀门以控制该过水通道,具体的,该出水本体内的过水通道包括热水进水路、冷水进水路、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其中热水进水路和冷水进水路分别与该阀门的热水进水孔501和冷水进水孔502连通,第一出水路和第二出水路分别与该阀门的第一出水孔101和第二出水孔503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在第一阀体中装设一按压切换阀芯20,该按压切换阀芯20本身具有按压切换出水的功能,再将该按压切换阀芯20作为转动结构,将该按压切换阀芯20与动片41配合,通过转动按压切换阀芯20驱使动片41转动,进而调整第一阀体上的第一进水孔进入到按压切换阀芯20的水的流量,该动片41除可以做调整流量的用途外,当动片41转动使得按压切换阀芯20的进水流量为0时,还可起到控制整体阀门启闭的作用,而按压切换阀芯20除了作按压切换出水的作用外,由于在该阀门中采用了完整结构的按压切换阀芯20,该按压切换阀芯20可以形成子母式结构,当该按压切换阀芯20从该阀门中被拆下时,可以直接作为水路中的按压切换机构使用,且该阀门的制造还可利用原本的按压切换阀芯20的生产线,达到降低生产和装配成本的目的。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阀门,其特征是,包括:
第一阀体,其设有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
按压切换阀芯,其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阀体,其上设有第二进水孔、第三出水孔和第四出水孔,且其被配置为适于通过按压使所述第二进水孔切换连通至所述第三出水孔或第四出水孔;
动片,其与所述按压切换阀芯止转配合,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的第一过水孔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和第四出水孔的第二过水孔,且其被配置为适于随所述按压切换阀芯相对所述第一阀体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进水孔进入所述第一过水孔的水流流量;
所述第三出水孔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进水孔设有多个,并被配置为适于接入不同温度的进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阀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阀体包括固接的第一阀壳、第一底座和静片;所述第一阀壳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底座设有所述第一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静片设有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分别对应连通的第三过水孔和第四过水孔,所述第三过水孔和第四过水孔分别用于与所述动片上的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其特征是,所述按压切换阀芯包括第二阀体、阀杆和按压切换组件;所述第二阀体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第一阀体内,并与所述动片止转配合,其上设有所述第二进水孔、第三出水孔和第四出水孔,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四出水孔连通的过水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过水腔和所述第三出水孔的通水孔;所述按压切换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二阀体,并用于驱动所述阀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以分别封堵所述通水孔和所述第四出水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阀门,其特征是,还包括止转套;所述第二阀体包括固接的第二阀壳、第二底座、内座;所述第二阀壳用于装设所述按压切换组件;所述第二底座设有所述第二进水孔、第三出水孔和第四出水孔;所述内座与所述第二底座配合形成所述过水腔,其上设有所述通水孔;所述止转套止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座,并与所述动片止转配合以驱使所述动片相对所述第一阀体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阀门,其特征是,所述阀杆包括杆体和固接于所述杆体的封堵件;所述杆体插接于所述内座并受所述按压切换组件驱动沿所述按压切换阀芯的转动轴向移动;所述封堵件位于所述过水腔中并在所述封堵件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分别封堵所述通水孔和所述第四出水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阀门,其特征是,所述按压切换阀芯还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装设于所述按压切换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阀杆之间,并用于接收所述按压切换组件的施力推动所述阀杆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弹簧装设于所述阀杆和所述内座之间,并用于推动所述阀杆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阀门,其特征是,所述按压切换组件包括按压件、棘轮和按压弹簧;所述第二阀壳设有若干组处于不同轴向位置的第一停靠面和第二停靠面,和沿轴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按压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并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棘轮斜面配合以推动所述棘轮沿轴向运动并沿周向转动;所述棘轮抵接于所述第一弹簧,并被配置为适于受所述按压件驱动抵接于所述第一停靠面或第二停靠面以驱动所述阀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所述按压弹簧装设于所述阀杆与所述按压件之间以推动所述按压件在未受按压时保持远离所述阀杆的状态。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阀门,其特征是,所述止转套外壁设有垂直于所述按压切换阀芯转动方向的限位壁;所述第一阀体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壁抵接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阀体转动范围的限位凸起。
10.一种出水装置,包括设有过水通道的出水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出水本体内装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阀门以控制所述过水通道。
CN202122197812.8U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 Active CN216555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7812.8U CN216555509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7812.8U CN216555509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5509U true CN216555509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97812.8U Active CN216555509U (zh) 2021-09-10 2021-09-10 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55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03349B1 (en) Fluid control valves
CN110529624B (zh) 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和组合淋浴器的出水切换装置
CN216555509U (zh) 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
MXPA04007290A (es) Montaje de valvula derivadora de orificios multiples con reten integral.
CN113738915B (zh) 致动件及换向阀
CN111904308A (zh) 一种双水路淋浴器
CN213711981U (zh) 一种阀芯
CN114160327B (zh) 切换机构
CN212407614U (zh) 一种阀芯及其淋浴器
CN212480229U (zh) 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调温压力平衡阀及出水装置
CN211875170U (zh) 一种平面转动带挡位切换功能的压力平衡阀芯
CN214274571U (zh) 一种进水流量调节按压阀
CN212338277U (zh) 一种淋浴器
CN212203237U (zh) 一种独立控制淋浴器
JP2779793B2 (ja) シングルレバーにおけるクリック機構
JP2779792B2 (ja) シングルレバークリック機構
CN114076217A (zh) 具有开关功能的调温压力平衡阀及出水装置
CN111677911A (zh) 一种混水分水一体式水龙头阀芯
CN214274572U (zh) 一种调节阀
CN212718173U (zh) 一种分水阀芯及淋浴器
CN114294446B (zh) 一种龙头按压开关旋转调温恒温阀
CN215541880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215980895U (zh) 一种调节阀
CN214404746U (zh) 一种可微调流量的废水调节阀
CN216555495U (zh) 一种带调温按压启闭阀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