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4611U - 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4611U
CN216554611U CN202123039523.1U CN202123039523U CN216554611U CN 216554611 U CN216554611 U CN 216554611U CN 202123039523 U CN202123039523 U CN 202123039523U CN 216554611 U CN216554611 U CN 216554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mining machine
ore mining
frame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395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小权
王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engxi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engxi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engxi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engxi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395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4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4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4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包括:风扇框架,风扇框架内部中空形成有一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贯穿风扇框架并于该风扇框架的两侧具有一进风口以及一出风口;安装支架,安装支架设置于进风口的一侧,安装支架的外周边缘向风扇框架的内壁延伸有多个导流片;以及风扇叶轮,风扇叶轮装配在安装支架上,风扇叶轮的外周缘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风扇叶片,多个风扇叶片的倾斜方向与多个导流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其中,风扇框架位于出风口的一侧分别向四周扩展形成多个弧形外扩部,以使得出风口的截面积大于进风口的截面积。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挖矿机内部降温的作用,挖矿机的热量排放稳定,能有效的提高挖矿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挖矿机就是用于赚取比特币的计算机。这类计算机一般有专业的挖矿芯片,多采用安装大量显卡的方式工作,耗电量较大。计算机下载挖矿软件然后运行特定算法,与远方服务器通讯后可得到相应比特币,是获取比特币的方式之一。
目前,用于挖矿的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由于功耗大而产生大量热量,需对热量进行排放。现有的挖矿机有水冷散热的方式,其通过多个水冷板的连接包裹运算主板进行降温排热,但水冷板之间连接复杂,结构不易装配,容易出现漏水现象,造成挖矿机的热量排放不稳定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冷散热的方式对挖矿机进行降温排热,造成挖矿机的热量排放不稳定且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包括:
风扇框架,所述风扇框架内部中空形成有一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贯穿所述风扇框架并于该风扇框架的两侧具有一进风口以及一出风口;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周边缘向所述风扇框架的内壁延伸有倾斜并呈曲弧状样态的多个导流片,各所述导流片的中部通过一加强环相连接为一体;
以及风扇叶轮,所述风扇叶轮装配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风扇叶轮的外周缘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风扇叶片,多个所述风扇叶片的倾斜方向与多个所述导流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风扇框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分别向四周扩展形成多个弧形外扩部,以使得所述出风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的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风扇叶片在旋转方向和轴向方向上均存在弯曲变化,在旋转方向上所述风扇叶片的叶片前缘和叶片后缘由叶根至叶尖沿着旋转方向弯曲延伸。
可选地,所述风扇叶片由根部向外沿弧线水平延伸成型以使该风扇叶片的正面及背面均呈弧形平面状。
可选地,所述风扇框架包括上框面板、下框面板和环形框壁;所述上框面板内部中空形成有所述出风口,所述下框面板内部中空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环形框壁内部中空形成有所述导流通道;所述环形框壁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框面板和所述下框面板而形成一个整体,多个所述弧形外扩部自所述环形框壁向所述上框面板延伸。
可选地,所述环形框壁的外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加强支撑板,所述加强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框面板和所述下框面板而形成一个整体。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的中心向上凸起形成有一枢接部,所述风扇叶轮的中心向下凸起形成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结合于所述枢接部。
可选地,所述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还包括马达线圈绕组和磁环;所述马达线圈绕组套设在所述枢接部上并与所述安装支架相结合;所述磁环结合于所述风扇叶轮上并与所述马达线圈绕组相对设置;所述马达线圈绕组通电后产生磁场并促使所述磁环带动所述风扇叶轮旋转。
可选地,所述风扇叶轮的外侧设置有包围边,所述磁环结合于所述包围边的内周面,所述包围边为一个环圈,该环圈围绕形成一个容室,所述枢接部位于该容室内。
可选地,所述马达线圈绕组的磁力中心线与所述磁环的磁力中心线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采用风冷散热的方式对挖矿机进行降温排热,通过对挖矿机进行全面吹风散热,使挖矿机内空气流动加快,该散热风扇在工作时,风扇叶轮及多个风扇叶片旋转,会同时产生一轴向前进的主要风流及一离心方向前进的次要风流,离心方向前进的次要风流会受到多个导流片的导引,而由离心方向前进改变为轴向前进,而不会直接撞击导流通道的壁面而回流于进风口及出风口之间形成扰流,进而造成散热风扇的风量及风压的损失,再者,通过被改变为轴向前进的次要风流还能够来增强轴向前进的主要风流的风量及风压,进而达到有效增加散热风扇的风量与风压的目的。除此之外,通过在风扇框架在位于出风口的一侧分别向四周扩展形成多个弧形外扩部,以使得出风口的截面积大于进风口的截面积,进而提高了出风量,从而提高了外界冷空气将挖矿机的热量带出至外界的速度,进而提高了与挖矿机间的换热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和使用成本,值得推广。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挖矿机内部降温的作用,挖矿机的热量排放稳定,能有效的提高挖矿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并且整体设备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具有较大的经济收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在第一视觉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在第二视觉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中的风扇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风扇框架; 110、导流通道; 111、进风口;
112、出风口; 120、弧形外扩部; 130、上框面板;
140、下框面板; 150、环形框壁; 151、加强支撑板;
200、安装支架; 210、导流片; 220、加强环;
230、枢接部; 300、风扇叶轮; 310、风扇叶片;
320、转轴; 330、包围边; 400、马达线圈绕组;
500、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包括:
风扇框架100,所述风扇框架100内部中空形成有一导流通道110,所述导流通道110贯穿所述风扇框架100并于该风扇框架100的两侧具有一进风口111以及一出风口112;
安装支架200,所述安装支架200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11的一侧,所述安装支架200的外周边缘向所述风扇框架100的内壁延伸有倾斜并呈曲弧状样态的多个导流片210,各所述导流片210的中部通过一加强环220相连接为一体;
以及风扇叶轮300,所述风扇叶轮300装配在所述安装支架200上,所述风扇叶轮300的外周缘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风扇叶片310,多个所述风扇叶片310的倾斜方向与多个所述导流片210的倾斜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风扇框架100位于所述出风口112的一侧分别向四周扩展形成多个弧形外扩部120,以使得所述出风口112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111的截面积。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采用风冷散热的方式对挖矿机进行降温排热,通过对挖矿机进行全面吹风散热,使挖矿机内空气流动加快,该散热风扇在工作时,所述风扇叶轮300及多个所述风扇叶片310旋转,会同时产生一轴向前进的主要风流及一离心方向前进的次要风流,离心方向前进的次要风流会受到多个所述导流片210的导引,而由离心方向前进改变为轴向前进,而不会直接撞击所述导流通道110的壁面而回流于所述进风口111及所述出风口112之间形成扰流,进而造成散热风扇的风量及风压的损失,再者,通过被改变为轴向前进的次要风流还能够来增强轴向前进的主要风流的风量及风压,进而达到有效增加散热风扇的风量与风压的目的。
除此之外,通过在所述风扇框架100在位于所述出风口112的一侧分别向四周扩展形成多个所述弧形外扩部120,以使得所述出风口112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111的截面积,进而提高了出风量,从而提高了外界冷空气将挖矿机的热量带出至外界的速度,进而提高了与挖矿机间的换热效率,同时降低了能耗和使用成本,值得推广。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挖矿机内部降温的作用,挖矿机的热量排放稳定,能有效的提高挖矿机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并且整体设备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具有较大的经济收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风扇叶片310在旋转方向和轴向方向上均存在弯曲变化,在旋转方向上所述风扇叶片310的叶片前缘和叶片后缘由叶根至叶尖沿着旋转方向弯曲延伸。具体地,一方面,所述风扇叶片310在旋转方向和轴向方向两个方向上的弯曲设计可以确保气流经过所述风扇叶片310表面后,在所述风扇叶片310的后缘位置进行均匀的气流分离,进而使得该散热风扇出风更加均匀,并能有效地提高风轮能效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所述风扇叶片310的叶片前缘和叶片后缘向轴向延伸,使所述风扇叶片310表面压力分布更加均匀,达到减少流动损失,进一步提高风轮能效比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风扇叶片310由根部向外沿弧线水平延伸成型以使该风扇叶片310的正面及背面均呈弧形平面状。即,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风扇叶片310的根部及端部均为弧形边缘。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风扇叶片310的弧形水平延伸的角度为23°至88°之间逐渐顺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风扇框架100包括上框面板130、下框面板140和环形框壁150;所述上框面板130内部中空形成有所述出风口112,所述下框面板140内部中空形成有所述进风口111,所述环形框壁150内部中空形成有所述导流通道110;所述环形框壁150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框面板130和所述下框面板140而形成一个整体,多个所述弧形外扩部120自所述环形框壁150向所述上框面板130延伸。具体地,所述风扇框架100通过所述上框面板130、所述环形框壁150和所述下框面板140三个基本结构结合而成,增加了所述风扇框架100的整体强度以及安装强度,保证其功能的稳定性,有效防止了异响的产生,减缓了所述风扇框架100的老化程度,提高了所述风扇框架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环形框壁150的外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加强支撑板151,所述加强支撑板15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框面板130和所述下框面板140而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风扇框架100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支架200的中心向上凸起形成有一枢接部230,所述风扇叶轮300的中心向下凸起形成有一转轴320,所述转轴320结合于所述枢接部230。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还包括马达线圈绕组400和磁环500;所述马达线圈绕组400套设在所述枢接部230上并与所述安装支架200相结合;所述磁环500结合于所述风扇叶轮300上并与所述马达线圈绕组400相对设置;所述马达线圈绕组400通电后产生磁场并促使所述磁环500带动所述风扇叶轮300旋转。
更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叶轮300的外侧设置有包围边330,所述磁环500结合于所述包围边330的内周面,所述包围边330为一个环圈,该环圈围绕形成一个容室,所述枢接部230位于该容室内。
其中,所述马达线圈绕组400的磁力中心线与所述马达线圈绕组400的磁力中心线错位设置。
具体地,该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结构设计合理,在将所述磁环500结合于所述风扇叶轮300的内周面并与所述马达线圈绕组400相对设置的基础上,将所述马达线圈绕组400的磁力中心线与所述马达线圈绕组400的磁力中心线错位设置,以防止所述风扇叶轮300及多个所述风扇叶片310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不存在因使用过久而造成窜动过大的情况,既可以稳定所述风扇叶轮300及多个所述风扇叶片310的运转,又可以避免所述风扇叶轮300及多个所述风扇叶片310在运转时产生的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框架,所述风扇框架内部中空形成有一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贯穿所述风扇框架并于该风扇框架的两侧具有一进风口以及一出风口;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周边缘向所述风扇框架的内壁延伸有倾斜并呈曲弧状样态的多个导流片,各所述导流片的中部通过一加强环相连接为一体;
以及风扇叶轮,所述风扇叶轮装配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风扇叶轮的外周缘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风扇叶片,多个所述风扇叶片的倾斜方向与多个所述导流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风扇框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分别向四周扩展形成多个弧形外扩部,以使得所述出风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在旋转方向和轴向方向上均存在弯曲变化,在旋转方向上所述风扇叶片的叶片前缘和叶片后缘由叶根至叶尖沿着旋转方向弯曲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由根部向外沿弧线水平延伸成型以使该风扇叶片的正面及背面均呈弧形平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框架包括上框面板、下框面板和环形框壁;所述上框面板内部中空形成有所述出风口,所述下框面板内部中空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环形框壁内部中空形成有所述导流通道;所述环形框壁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框面板和所述下框面板而形成一个整体,多个所述弧形外扩部自所述环形框壁向所述上框面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框壁的外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加强支撑板,所述加强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框面板和所述下框面板而形成一个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中心向上凸起形成有一枢接部,所述风扇叶轮的中心向下凸起形成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结合于所述枢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还包括马达线圈绕组和磁环;所述马达线圈绕组套设在所述枢接部上并与所述安装支架相结合;所述磁环结合于所述风扇叶轮上并与所述马达线圈绕组相对设置;所述马达线圈绕组通电后产生磁场并促使所述磁环带动所述风扇叶轮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轮的外侧设置有包围边,所述磁环结合于所述包围边的内周面,所述包围边为一个环圈,该环圈围绕形成一个容室,所述枢接部位于该容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线圈绕组的磁力中心线与所述磁环的磁力中心线错位设置。
CN202123039523.1U 2021-11-29 2021-11-29 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 Active CN216554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9523.1U CN216554611U (zh) 2021-11-29 2021-11-29 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9523.1U CN216554611U (zh) 2021-11-29 2021-11-29 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4611U true CN216554611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38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39523.1U Active CN216554611U (zh) 2021-11-29 2021-11-29 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4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83447B2 (ja) 送風装置
JP4662608B2 (ja) 軸流ファンとモーターが一体化したファンモーター
EP1933039A1 (en)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JP2015031164A (ja) インペラ、および、送風機
CN216554611U (zh) 应用于挖矿机上的散热风扇
CN201576969U (zh) 一种电机转子结构
CN103486083A (zh) 风机的风叶轮
CN210371327U (zh) 叶轮、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110159597B (zh) 一种用于钢厂高速线材风冷线的冷却装置和轴流风机
CN216447178U (zh) 一种后向离心风机
CN217558634U (zh) 一种导风圈、风机及电器设备
CN21727087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离心泵
CN212045272U (zh) 一种散热结构和养护窑
CN214850855U (zh) 一种带散热结构的电机
CN213392780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2096655B (zh) 一种散热轮毂结构及其所构成的散热风扇
CN211901079U (zh) 贯流风机、风扇及空调器
CN114893443A (zh) 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CN220956157U (zh) 一种高效前向多翼离心叶轮
CN215927818U (zh) 风机和电器设备
CN2783612Y (zh) 电机散热风叶
CN215486799U (zh) 一种风扇及应用其的自通风型电机
CN217849157U (zh) 一种串激电机
CN221023307U (zh) 一种充电桩复合型风道
CN113586471B (zh) 一种多用途新型贯流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