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3216U - 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3216U
CN216553216U CN202122835634.7U CN202122835634U CN216553216U CN 216553216 U CN216553216 U CN 216553216U CN 202122835634 U CN202122835634 U CN 202122835634U CN 216553216 U CN216553216 U CN 216553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wedge
reverberation
anechoic chamber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356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一
孙强
汤晏宁
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356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3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3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3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涉及声学测试技术领域。该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包括上混响室、下混响室和全消声室;全消声室的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吸声尖劈;上混响室与全消声室相邻,且上混响室与全消声室均设置在地表;竖直测试窗口结构设置在上混响室与全消声室上;下混响室设置在全消声室的下方,且下混响室设置在地下;水平测试窗口结构设置在全消声室与下混响室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下测试的被测样件需要采用举升登高危险作业而造成的安全风险,以及接收室吸声效果较差、声场测试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
背景技术
综合隔声试验室,主要用于产品声学技术的研究,以支撑新产品的开发、试验验证、整机系统及材料的研究。例如,综合隔声试验室用于轨道客车声学技术的研究,以支撑轨道客车新产品的开发、试验验证、整机系统及材料的声学特性试验研究。
现有的综合隔声试验室一般位于地上,上下测试的被测样件需要采用举升登高等危险作业,例如上下测试的被测样件举升登高作业高于2.0m,由于部分被测样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对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一定的危险。此外,现有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接收室吸声效果较差,声场测试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下测试的被测样件需要采用举升登高危险作业而造成的安全风险,以及接收室吸声效果较差、声场测试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包括上混响室、下混响室、全消声室、竖直测试窗口结构和水平测试窗口结构;
所述全消声室的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用于吸声的吸声尖劈;
所述上混响室与所述全消声室相邻,且所述上混响室与所述全消声室均设置在地表;所述竖直测试窗口结构设置在所述上混响室与所述全消声室相邻的墙面上;
所述下混响室设置在所述全消声室的下方,且所述下混响室设置在地下;所述水平测试窗口结构设置在所述全消声室的底板与所述下混响室的顶板上;
当隔声试验时,所述上混响室或所述下混响室为声源室,所述全消声室为接收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全消声室内设置有用于测试被测样件的声强扫描仪;
所述上混响室和所述下混响室内均设置有混响场麦克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声强扫描仪为手持式声强扫描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吸声尖劈为单尖顶结构;
和/或,所述吸声尖劈的外表面设置有金属穿孔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吸声尖劈包括尖劈基部和尖劈部;所述尖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尖劈基部的顶部;所述尖劈基部的底部与所述全消声室的内表面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尖劈基部与所述全消声室之间形成空气层;
从所述尖劈基部的顶部到所述尖劈部的尖端,所述尖劈部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尖劈基部的底部通过尖劈固定架与所述全消声室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尖劈固定架位于所述空气层内;
所述尖劈基部为矩形柱;
所述尖劈部为三边形柱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从所述尖劈部的尖端到所述尖劈基部方向,所述尖劈部的高度尺寸为500mm,所述尖劈基部的高度尺寸为100mm,所述空气层的高度尺寸为200mm;
所述尖劈基部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均为600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全消声室的形状为矩形体;
所述上混响室和所述下混响室的墙壁均涂设有大理石磁漆层;
所述上混响室和所述下混响室的地面均设置有环氧树脂层,且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垂直吸声系数不大于0.06。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竖直测试窗口结构和/或所述水平测试窗口结构为可调节窗口结构;
所述可调节窗口结构包括多个窗口单件;
多个所述窗口单件沿着所述可调节窗口结构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依次连接,或者多个所述窗口单件呈网格状设置;
相邻两个所述窗口单件的形状相同或者不同;
相邻两个所述窗口单件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所述密封件为油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下混响室的顶板上设置有防护结构;
所述防护结构位于所述水平测试窗口结构的下方;
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通过采用全消声室作为接收室,可有效提高接收室的吸声效果,进而有效提高声场测试精度;通过在全消声室的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吸声尖劈,以使吸声尖劈可以有效地吸收入射在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上的声波,以进一步提高接收室的吸声效果,进而进一步有效提高声场测试精度;通过将下混响室设置在全消声室的下方且位于地下,上混响室与全消声室均设置在地表,以在上下侧隔声试验时被测样件不需要举升登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隔声室的安全性能。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声尖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声尖劈的主视图。
图标:100-上混响室;200-下混响室;300-全消声室;400-竖直测试窗口结构;500-水平测试窗口结构;600-吸声尖劈;610-尖劈基部;620-尖劈部;630-尖劈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请参照图1-图3,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混响室与全消声室均设置在地表,下混响室设置在地下;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声尖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声尖劈的主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可用于产品声学技术的研究,尤其用于轨道客车等大型产品的声学技术的研究。
参见图1-图3所示,所述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包括上混响室100、下混响室200、全消声室300、竖直测试窗口结构400和水平测试窗口结构500;其中,水平测试窗口结构500可用于测试轨道车辆的地板结构、车顶结构等被测样件,竖直测试窗口结构400可用于测试轨道车辆的侧墙结构、车门结构、车窗结构等被测样件。
全消声室300的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用于吸声的吸声尖劈600;通过吸声尖劈600,可与空气特性阻抗匹配,从而达到入射声波几乎毫无反射地全被吸收。
上混响室100与全消声室300相邻,且上混响室100与全消声室300均设置在地表;竖直测试窗口结构400设置在上混响室100与全消声室300相邻的墙面上。
下混响室200设置在全消声室300的下方,且下混响室200设置在地下;水平测试窗口结构500设置在全消声室300的底板与下混响室200的顶板上;可选地,水平测试窗口结构500与地面齐平,下混响室200为地面以下、下挖的室。
当隔声试验时,上混响室100或下混响室200为声源室,全消声室300为接收室。也即,左右侧隔声试验时,全消声室300为接收室,上混响室100为声源室;上下侧隔声试验时,全消声室300为接收室,下混响室200为声源室。其中,声源室在测试过程中发出白噪声,在接收室测试声源发出的声音特性,通过接受室和声源室噪声特性的差异计算被测样件的隔声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通过采用全消声室300作为接收室,可有效提高接收室的吸声效果,进而有效提高声场测试精度;通过在全消声室300的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吸声尖劈600,以使吸声尖劈600可以有效地吸收入射在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上的声波,以进一步提高接收室的吸声效果,进而进一步有效提高声场测试精度;通过将下混响室200设置在全消声室300的下方且位于地下,上混响室100与全消声室300均设置在地表,以在上下侧隔声试验时被测样件不需要举升登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隔声室的安全性能。
现有的隔声试验室由两个混响室构成,可实现左右侧隔声试验或者上下侧隔声试验,其测试窗口大小固定,不能同时实现上下和左右的隔声试验。在测试时,其中一个混响室作为声源室,另一个混响室作为接受室。
本实施例所述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包括两个混响室和一个全消声室且分为上下两层,即上层包括依次紧邻的上混响室100与全消声室300,下层设置有下混响室200,可实现上下和左右的隔声试验。例如,本实施例所述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可进行轨道车辆部件级隔声性能试验,如高速列车、城际动车、地铁车、轻轨车等地板、侧墙、顶板、门及贯通道等结构的隔声特性试验研究,可对结构的隔声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分频段考虑其隔声效果对整车声学性能的影响,为研究不同结构的隔声性能优化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提升整车的声学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全消声室300内设置有用于测试被测样件的声强扫描仪;通过声强扫描仪以识别被测样件的隔声性能。
可选地,上混响室100和下混响室200内均设置有混响场麦克风。通过混响场麦克风,有效提高被测样件的声场测试精度。
可选地,声强扫描仪为手持式声强扫描仪。通过手持式声强扫描仪手动测试被测样件的上下左右等各个部分的声学性能,不仅能够识别被测样件的整体隔声性能,还能够识别被测样件局部结构是否有声学设计问题。在检测被测样件局部结构的声学设计问题时,可以对被测样件隔声量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吸声尖劈600为单尖顶结构;通过吸声尖劈600采用单尖顶结构,以使吸声尖劈600可以有效地吸收入射在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上的声波,以有效提高吸声尖劈600的吸声效果,进而有效提高声场测试精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吸声尖劈600的外表面设置有金属穿孔板。通过金属穿孔板,以使吸声尖劈600可以有效地吸收入射在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上的声波,以有效提高吸声尖劈600的吸声效果,进而有效提高声场测试精度。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吸声尖劈600包括尖劈基部610和尖劈部620;尖劈部620固定连接在尖劈基部610的顶部;尖劈基部610的底部与全消声室300的内表面间隔设置,以使尖劈基部610与全消声室300之间形成空气层;全消声室300的内表面也即全消声室300的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的内表面,空气层位于全消声室300的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的内表面分别与尖劈基部610之间。
从尖劈基部610的顶部到尖劈部620的尖端,尖劈部620的截面积逐渐减小。通过尖劈部620的截面积从尖劈基部610的顶部到尖劈部620的尖端逐渐减小,以使吸声尖劈600与空气特性阻抗匹配,从而达到入射声波几乎毫无反射地全被吸收。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尖劈基部610的底部通过尖劈固定架630与全消声室30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尖劈固定架630位于空气层内;通过尖劈固定架630,以使尖劈基部610与全消声室300的内表面之间更好地形成空气层,同时还便于吸声尖劈600固定安装在全消声室300的内表面。
可选地,尖劈基部610为矩形柱,或者其它形状柱体。
可选地,尖劈部620为三边形柱体,或者其他形状柱体。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从尖劈部620的尖端到尖劈基部610方向,尖劈部620的高度尺寸为400mm-600mm,尖劈基部610的高度尺寸为80mm-130mm,空气层的高度尺寸为150mm-260mm。
可选地,从尖劈部620的尖端到尖劈基部610方向,尖劈部620的高度尺寸为500mm,尖劈基部610的高度尺寸为100mm,空气层的高度尺寸为200mm;也即吸声尖劈600的高度尺寸为600mm。
可选地,尖劈基部610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相等;可选地,尖劈基部610的长度尺寸为500mm-700mm。
可选地,尖劈基部610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均为600mm。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全消声室300的形状为矩形体;也即全消声室300的四个墙壁之间的角度均为90°。
可选地,上混响室100和下混响室200的墙壁均涂设有大理石磁漆层。
可选地,上混响室100和下混响室200的地面均设置有环氧树脂层,且环氧树脂层的垂直吸声系数不大于0.06。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竖直测试窗口结构400和/或水平测试窗口结构500为可调节窗口结构;也即竖直测试窗口结构400为可调节窗口结构,或者水平测试窗口结构500为可调节窗口结构,或者竖直测试窗口结构400和水平测试窗口结构500均为可调节窗口结构。通过可调节窗口结构,以能够根据测试轨道车辆的客室车门、车窗结构、贯通道结构、完整地板等被测样件的结构尺寸进行调节窗口的尺寸,以使综合隔声试验室能够测量更多尺寸的被测样件、适用范围更加宽广的被测样件。
具体而言,可调节窗口结构包括多个窗口单件。
多个窗口单件沿着可调节窗口结构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依次连接,或者多个窗口单件呈网格状设置。
相邻两个窗口单件的形状相同或者不同。
相邻两个窗口单件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通过密封件,以提高隔声试验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可选地,密封件为油泥或者其他密封材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下混响室200的顶板上设置有防护结构。
防护结构位于水平测试窗口结构500的下方;通过防护结构,可以在特殊条件下承载掉落的水平测试窗口结构500,进而提高综合隔声试验室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网,或者其他防护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混响室、下混响室、全消声室、竖直测试窗口结构和水平测试窗口结构;
所述全消声室的顶板、底板和四个墙壁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用于吸声的吸声尖劈;
所述上混响室与所述全消声室相邻,且所述上混响室与所述全消声室均设置在地表;所述竖直测试窗口结构设置在所述上混响室与所述全消声室相邻的墙面上;
所述下混响室设置在所述全消声室的下方,且所述下混响室设置在地下;所述水平测试窗口结构设置在所述全消声室的底板与所述下混响室的顶板上;
当隔声试验时,所述上混响室或所述下混响室为声源室,所述全消声室为接收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消声室内设置有用于测试被测样件的声强扫描仪;
所述上混响室和所述下混响室内均设置有混响场麦克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强扫描仪为手持式声强扫描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尖劈为单尖顶结构;
和/或,所述吸声尖劈的外表面设置有金属穿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尖劈包括尖劈基部和尖劈部;所述尖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尖劈基部的顶部;所述尖劈基部的底部与所述全消声室的内表面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尖劈基部与所述全消声室之间形成空气层;
从所述尖劈基部的顶部到所述尖劈部的尖端,所述尖劈部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劈基部的底部通过尖劈固定架与所述全消声室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尖劈固定架位于所述空气层内;
所述尖劈基部为矩形柱;
所述尖劈部为三边形柱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尖劈部的尖端到所述尖劈基部方向,所述尖劈部的高度尺寸为500mm,所述尖劈基部的高度尺寸为100mm,所述空气层的高度尺寸为200mm;
所述尖劈基部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均为6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消声室的形状为矩形体;
所述上混响室和所述下混响室的墙壁均涂设有大理石磁漆层;
所述上混响室和所述下混响室的地面均设置有环氧树脂层,且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垂直吸声系数不大于0.0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测试窗口结构和/或所述水平测试窗口结构为可调节窗口结构;
所述可调节窗口结构包括多个窗口单件;
多个所述窗口单件沿着所述可调节窗口结构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依次连接,或者多个所述窗口单件呈网格状设置;
相邻两个所述窗口单件的形状相同或者不同;
相邻两个所述窗口单件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所述密封件为油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混响室的顶板上设置有防护结构;
所述防护结构位于所述水平测试窗口结构的下方;
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网。
CN202122835634.7U 2021-11-18 2021-11-18 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 Active CN216553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5634.7U CN216553216U (zh) 2021-11-18 2021-11-18 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5634.7U CN216553216U (zh) 2021-11-18 2021-11-18 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3216U true CN216553216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3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35634.7U Active CN216553216U (zh) 2021-11-18 2021-11-18 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32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04322C2 (ru) Звукоизол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5803965B (zh) 一种宽频带吸声单元板
Garai et al. European methodology for testing the airborne sound ins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ise barriers in situ: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laboratory data
Triepaischajonsak et al. Ground vibration from trains: experimental parameter characteriz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numerical model
CN103630232A (zh) 一种高速动车组噪声源识别测试方法
CN109541034A (zh) 基于整车半消声室环境的列车车体壁板隔声性能测试方法
JP2006101515A (ja) テスト物体の遮音性または挿入損失を判定するためのテストスタンド
CN207689438U (zh) 用于钢轨探伤的超声导波斜探头
CN216553216U (zh) 基于全消声室的综合隔声试验室
KR100550835B1 (ko) 권입형 방음벽
Hothersall et al. Scale modelling of railway noise barriers
Eitzenberger Train-induced vibrations in tunnels: a review
JP2008002981A (ja) 無響室
CN111781272A (zh) 基于混响平面声波激励的复合材料减振降噪测试仪及方法
JP2794329B2 (ja) 防音装置
JP2020020137A (ja) 騒音低減装置
Peterson et al. Acoustic testing facilities at the Office of Mine Safety and Health Research
CN206158304U (zh) 减震消声室
CN212506840U (zh) 一种半消声室的减震隔音装置
KR200380479Y1 (ko) 방음터널
Tsui et al. The design of small reverberation chambers for transmission loss measurement
JPH07502088A (ja) ノイズ・バリア
JP3914395B2 (ja) 騒音低減装置とそれを取り付けた遮音壁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Jeric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damping materials for reducing structural noise and vibrations
CN216560414U (zh) 综合隔声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