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1399U -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1399U
CN216551399U CN202122877389.6U CN202122877389U CN216551399U CN 216551399 U CN216551399 U CN 216551399U CN 202122877389 U CN202122877389 U CN 202122877389U CN 216551399 U CN216551399 U CN 216551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ricks
water
permeable
br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73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坤
崔秀华
闫璋帅
袁斌
徐婷
刘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e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73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1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1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1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透水砖,所述透水砖上方一体化设置有导水槽,所述透水砖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围固定连接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下方固定连接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下方固定铺设有引水层,所述引水层两侧固定连接有边砖,所述边砖内部固定开设有流水孔,所述边砖一侧固定连接有路砖。该透水路面结构,通过设置的连接块,利用连接块与连接槽固定连接,这也就使得整个透水砖下方不用铺设砂石,且利用连接槽将连接块夹住,从而也就保证透水砖被固定,防止松动,同时直接在透水砖下方设置沥青层,使得水更容易漏下,从而防止雨水的积蓄,也就不会出现积水飞溅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辐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便随着环保观念的加深,现在的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偏向生态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路面将雨水吸收,从而起到蓄水储水的作用,降低热岛效应,而海绵城市的设置,最重要的便是能够对水快速吸收的道路,以将雨水吸收储存起来,为了实现快速吸收雨水,就需铺设透水路面,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透水路面还是存在以下的问题:
1.现有的透水路面,一般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为了能够保证透水砖的透水效率,一般在下方直接在用细纱进行铺设,而细纱铺设却不能够很好的固定透水砖,在长时间使用后,砖块容易松动,导致下方蓄水,在踩在砖块上容易使得水溅出;
2.现有的透水路面为了保证能够有足够的强度,一般在上方铺设沥青,而在下方铺设混凝土,从而支撑整个路面,而混凝土的透水率低,不容使得雨水渗透下去,这也就使得整个路面容易出现积水。
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透水路面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的透水路面,一般使用透水砖进行铺设,为了能够保证透水砖的透水效率,一般在下方直接在用细纱进行铺设,而细纱铺设却不能够很好的固定透水砖,在长时间使用后,砖块容易松动,导致下方蓄水,在踩在砖块上容易使得水溅出,现有的透水路面为了保证能够有足够的强度,一般在上方铺设沥青,而在下方铺设混凝土,从而支撑整个路面,而混凝土的透水率低,不容使得雨水渗透下去,这也就使得整个路面容易出现积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透水砖,所述透水砖上方一体化设置有导水槽,所述透水砖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围固定连接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下方固定连接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下方固定铺设有引水层,所述引水层两侧固定连接有边砖,所述边砖内部固定开设有流水孔,所述所述边砖一侧固定连接有路砖,所述引水层下方固定铺设有细纱层,所述细纱层下方固定铺设有石块层,所述所述石块层下方固定设置有泥土地面。
优选的,所述透水砖上方的导水槽等间距开设,且透水砖上方为弧形设置,并且透水砖铺设间隔为2-3MM,所述连接块关于透水砖竖直中线对称设置,且连接块的宽度与连接槽槽宽相等,并且连接槽在沥青层上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沥青层铺设厚度为20-30MM,且沥青层与路砖固定连接,并且路砖关于沥青层竖直中线对称设置,所述引水层上表面为弧形设置,且引水层采用混凝土铺设,并且引水层宽度小于沥青层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边砖在细纱层上等间距设置,且边砖关于引水层竖直中线对称设置,所述流水孔贯穿边砖,且流水孔在边砖内矩阵设置,并且边砖之间采用水泥连接。
优选的,所述细纱层铺设厚度为30-35MM,且细纱层使用的砂石为过筛的细纱,所述石块层铺设厚度为20-30MM,且石块层石块大小控制在30MM以下。
优选的,所述泥土地面内部固定设置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和分隔网,所述分隔网为滤网结构,且分隔网与排水道固定连接,并且排水道关于泥土地面竖直中线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透水路面结构,
1.通过设置的连接块,利用连接块与连接槽固定连接,这也就使得整个透水砖下方不用铺设砂石,且利用连接槽将连接块夹住,从而也就保证透水砖被固定,防止松动,同时直接在透水砖下方设置沥青层,使得水更容易漏下,从而防止雨水的积蓄,也就不会出现积水飞溅的问题;
2.将混凝土制成引水层,并将引水层上方设置成弧形,能够有效的将雨水引导到两侧,从而通过边砖上的流水孔流走,从而防止在雨水较大时出现积水,同时设置的排水道能够将过多的来不及渗入地下的雨水排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整体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透水砖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水砖;2、导水槽;3、连接块;4、连接槽;5、沥青层;6、路砖;7、引水层;8、边砖;9、流水孔;10、细纱层;11、石块层;12、泥土地面;13、排水道;14、分隔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例一: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透水砖1,为了防止透水砖1松动,导致雨水飞溅,在透水砖1上方一体化设置有导水槽2,透水砖1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连接块3外围固定连接有连接槽4,连接槽4下方固定连接有沥青层5,沥青层5下方固定铺设有引水层7,引水层7两侧固定连接有边砖8,边砖8内部固定开设有流水孔9,边砖8一侧固定连接有路砖6,引水层7下方固定铺设有细纱层10,细纱层10下方固定铺设有石块层11,石块层11下方固定设置有泥土地面12,透水砖1上方的导水槽2等间距开设,且透水砖1上方为弧形设置,并且透水砖1铺设间隔为2-3MM,连接块3关于透水砖1竖直中线对称设置,且连接块3的宽度与连接槽4槽宽相等,并且连接槽4在沥青层5上等间距设置,沥青层5铺设厚度为20-30MM,且沥青层5与路砖6固定连接,并且路砖6关于沥青层5竖直中线对称设置,引水层7上表面为弧形设置,且引水层7采用混凝土铺设,并且引水层7宽度小于沥青层5的宽度,边砖8在细纱层10上等间距设置,且边砖8关于引水层7竖直中线对称设置,流水孔9贯穿边砖8,且流水孔9在边砖8内矩阵设置,并且边砖8之间采用水泥连接,细纱层10铺设厚度为30-35MM,且细纱层10使用的砂石为过筛的细纱,石块层11铺设厚度为20-30MM,且石块层11石块大小控制在30MM以下,通过设置的连接槽4与连接块3,使得透水砖1连接牢固,防止松动,同时设置的沥青层5结构,能够更快的透水,防止雨水堆积。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在上一实施上进行改进,为了让雨水较多时,能够将雨水排出,在泥土地面12内部固定设置有排水结构,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13和分隔网14,分隔网14为滤网结构,且分隔网14与排水道13固定连接,并且排水道13关于泥土地面12竖直中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的排水道13,使得过多的雨水直接排入市政管道内,防止积水。
在实施例二中连接块3与连接槽4和实例一中连接块3与连接槽4达到的效果一致,且在实例二中,设置的设置的排水道13能够加快排水速度,防止积水。
工作原理:实例一:根据图1、图2和图4,在铺设路面时,先将石块层11铺设到泥土地面12上方,之后再在石块层11上方铺设细纱层10,然后将边砖8铺设在道路两侧,当边砖8铺设之后,将混凝土铺设到路面中心处,并使得混凝土上方设置成弧形,从而形成引水层7,之后再在边砖8两侧设置路砖6,然后将引水层7上铺设沥青层5,并利用连接槽4将连接块3连接上,此时透水砖1便铺设在最上方,当下雨时,此时雨水通过导水槽2流下,并通过沥青层5向下流动,雨水接触引水层7时,会流下两侧,并通过边砖8上的流水孔9流下,同时设置的路砖6能够保证水不会到处流动,雨水经过细纱层10与石块层11过滤后,便会进入泥土地面12中进入地下水内部,由于连接块3与连接槽4的连接,就使得透水砖1不会松动,防止将积水飞溅;
实例二:根据图3,在实例二连接块3与连接槽4达到的效果相同,同上述,当雨水较大时,此时水来不及渗入泥土地面12中,此时水便会通过分隔网14流入排水道13中,从而将水排入到城市的下水系统中去,防止雨水过大导致雨水的堆积,从而防止积水的产生,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包括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上方一体化设置有导水槽,所述透水砖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围固定连接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下方固定连接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下方固定铺设有引水层,所述引水层两侧固定连接有边砖,所述边砖内部固定开设有流水孔,所述边砖一侧固定连接有路砖,所述引水层下方固定铺设有细纱层,所述细纱层下方固定铺设有石块层,所述石块层下方固定设置有泥土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上方的导水槽等间距开设,且透水砖上方为弧形设置,并且透水砖铺设间隔为2-3mm,所述连接块关于透水砖竖直中线对称设置,且连接块的宽度与连接槽槽宽相等,并且连接槽在沥青层上等间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层铺设厚度为20-30mm,且沥青层与路砖固定连接,并且路砖关于沥青层竖直中线对称设置,所述引水层上表面为弧形设置,且引水层采用混凝土铺设,并且引水层宽度小于沥青层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砖在细纱层上等间距设置,且边砖关于引水层竖直中线对称设置,所述流水孔贯穿边砖,且流水孔在边砖内矩阵设置,并且边砖之间采用水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层铺设厚度为30-35mm,且细纱层使用的砂石为过筛的细纱,所述石块层铺设厚度为20-30mm,且石块层石块大小控制在3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土地面内部固定设置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道和分隔网,所述分隔网为滤网结构,且分隔网与排水道固定连接,并且排水道关于泥土地面竖直中线对称设置。
CN202122877389.6U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Active CN216551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7389.6U CN216551399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7389.6U CN216551399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1399U true CN216551399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6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7389.6U Active CN216551399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1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87246U (zh) 一种路基边坡防护结构
CN209039905U (zh) 一种便于施工的透水沥青路面
CN110219357A (zh) 多功能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用生物净化滞留带及其施工工艺
CN207176440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
CN213571359U (zh) 一种海绵城市天然透水采石铺装结构
CN216551399U (zh)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CN210507029U (zh) 一种道路排水结构
CN215405398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
CN213358201U (zh) 一种城市道路分隔带排水结构
CN211689725U (zh) 一种园林景观排水路面
CN214656073U (zh) 一种海绵城市天然透水采石铺装结构
CN210288015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人行道
CN108411728A (zh) 路面排水系统
CN212153625U (zh) 一种城市建设雨水花园
CN210797147U (zh) 海绵城市天然透水采石铺装结构
CN211815262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透水砖
CN208250846U (zh) 路面排水系统
CN209482082U (zh) 一种新型带雨水收集系统的装配式缝隙透水路面
CN218643105U (zh) 一种薄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CN113136765B (zh) 一种可滞水净化的排水人行道
CN110565578A (zh) 一种适用于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双层生态河道结构
CN216378982U (zh) 一种全断面封闭型海绵道路结构
CN216378973U (zh) 一种新型透水路面
CN218621638U (zh) 市政透水道路
CN212426586U (zh) 一种道路雨水综合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