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47213U - 一种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47213U
CN216547213U CN202122983160.0U CN202122983160U CN216547213U CN 216547213 U CN216547213 U CN 216547213U CN 202122983160 U CN202122983160 U CN 202122983160U CN 216547213 U CN216547213 U CN 216547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opening
package according
lining plate
inner l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831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亚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831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47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47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47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可打开的外包装盒;以及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内的内衬板,所述内衬板的边缘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支撑于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以使所述内衬板与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分离,所述内衬板上设有供被包装物品嵌入的开口,且环绕开口设有多个向下延伸设置的抵持板,各所述抵持板约束被包装物品侧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现对被包装物品有效约束,使被包装物品稳定固定于内衬上,防止被包装物品因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晃动而损坏,同时在包装盒跌落时避免被包装物品受到挤压,减少挤压对被包装物品带来的损伤,相较于现有技术提高了包装盒对被包装产品的防护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开关面板、控制器、智能设备等电子产品都具有自己的独立包装盒,包装盒起着修饰及简单防护的功能,同时为了便于被包装产品售前的展示,一般将包装盒设计为外包装盒和容置于外包装盒内部的内衬的形式。目前,大多数包装盒中的内衬是直接放在包装盒内的,被包装物品直接摆放在内衬上,内衬无法对被包装物品形成约束使得放在内衬中的产品不够稳固。在运输的过程中被包装产品会上下或左右晃动,从而容易造成产品损坏。同时被包装物品不慎跌落时也容易造成产品损坏,现有的包装盒难以满足这类包装物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包装盒的内衬无法对被包装物品形成约束容易导致被包装物品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
可打开的外包装盒;
以及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内的内衬板,所述内衬板的边缘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支撑于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以使所述内衬板与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分离,所述内衬板上设有供被包装物品嵌入的开口,且环绕开口设有多个向下延伸设置的抵持板,各所述抵持板约束被包装物品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板倾斜设置以抵持所述被包装物品的侧面,以在所述被包装物品的侧面形成缓冲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与所述外包装盒内侧面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支撑板位置与各所述外包装盒内侧面的位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由内衬板边缘折弯形成,且所述支撑板可绕其与所述内衬板的折缝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装盒的相对两内侧面均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由所述外包装盒的侧面上部向内折弯形成,所述托板可绕其与所述外包装盒的折缝线转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托板贴合。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撑板两两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各所述抵持板两两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板的形状为梯形和/或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多边形、矩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相对所述内衬板的中分线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抠槽;所述抠槽的形状为矩形和/或半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板为双层结构,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内衬板之间形成两个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板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衬板和下衬板,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上衬板上,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下衬板之间形成下容置空间,在所述下衬板与所述上衬板之间形成中容置空间,在所述上衬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上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下衬板上设有贯穿的约束口,所述约束口的形状与被包装物品的部分部位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中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上容置空间贯通,通过所述约束口与所述下容置空间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口的形状与所述开口的形状相同或相异。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与所述约束口上下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约束口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由上方覆盖所述约束口。
进一步地,所述下衬板边缘设有多个向下弯折的折弯板,各所述折弯板分别与各所述支撑板的内侧面贴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板由单张纸板压折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装盒形状为长方体,其包括平行的前板与后板,平行的顶板与底板,平行的两侧板;其中所述顶板与所述后板连接且可转动,以使所述顶板打开与盖合。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前部延伸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两端均延伸设置有可转动的插舌,所述延伸板与所述前板贴合、两所述插舌分别插入两所述侧板内侧的插缝,以使所述顶板盖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包装盒的表面设有贴签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贴签标记设置于所述顶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贴签标记为L形,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贴签标记相对所述顶板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贴签标记为压痕或裁切缝。
进一步地,所述贴签标记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为直线形状;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长度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内衬板通过设置支撑板以与外包装盒的底部分离,内衬板上设置的开口供被包装物品,并通过抵持板对对被包装物品下部进行抵持及托架,实现对被包装物品有效约束,使被包装物品稳定固定于内衬上,防止被包装物品因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晃动而损坏,同时在包装盒跌落时避免被包装物品受到挤压,减少挤压对被包装物品带来的损伤,相较于现有技术提高了包装盒对被包装产品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外包装盒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外包装盒10的展开平面图;
图5是图1中内衬板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内衬板20的展开平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盒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9是图7中内衬板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内衬板20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内衬板20的展开平面图。
图中:10-外包装盒、101-顶板、101a-延伸板、101b-插舌、102-底板、1021-卡口、103-后板、104-前板、105-侧板、105a-托板、105a1-卡舌、20-内衬板、201-支撑板、202-开口、203-抵持板、204-抠槽、205-上衬板、206-下衬板、207-连接板、208-折弯板、209-约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优选的描述。下面介绍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较优的部分,旨在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了解,但并不旨在确认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的是,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可以根据包装盒使用、放置的不同方式而相应地变化,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部”、“下部”、“上端”、“下端”、“下表面”、“上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的实施例1,主要适用于带外接插头的电子产品,如信号接收器、控制器等。该包装盒包括可打开的外包装盒10、以及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10内的内衬板20;所述内衬板20的边缘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支撑板201,各所述支撑板201支撑于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以使所述内衬板20与所述外包装盒10的底部分离,进而在所述外包装盒10的底部与所述内衬板20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内衬板20上设有供被包装物品嵌入的开口,且环绕开口设有多个向下延伸设置的抵持板203,各所述抵持板203约束被包装物品侧面,使得被包装物品能够所述抵持板203限位的同时,还能够在侧面形成一圈由所述抵持板203组成的缓冲屏障,进而,在产品运输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被包装物品剧烈晃动或者跌落所造成的损坏。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外包装盒10包括顶板101、底板102、后板103、前板104和两侧板105。其中所述底板102位于所述外包装盒10底部,所述顶板101与所述底板102相对设置。所述前板104和后板103前后相对设置,所述前板104和所述后板103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板102连接,两所述侧板105位于所述前板104和所述后板103之间,所述侧板105底部与所述底板102连接、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前板104和所述后板103。
继续如图3和4所示,所述底板102、所述前板104、所述后板103和两所述侧板105围成一槽口朝上设置的槽体,所述顶板101后边沿与所述后板103上边沿连接,并且所述顶板101可打开以放入或取出所述内衬板20以及被包装物品。具体的所述顶板101的后边沿与后板103的上边沿重合且为一折缝线,所述顶板101可绕该折缝线转动。
所述顶板101前部延伸设置有延伸板101a,且所述延伸板101a相对所述顶板101折弯,且所述延伸板101a卡绕其与所述顶板101的之间的折缝线转动。并且所述延伸板101a的两端均延伸设置有可转动的插舌101b,所述插舌101b相对所述延伸板101a折弯,且可绕其与所述延伸板101a之间的折缝线转动。将所述顶板101与所述外包装盒10盒口盖合、所述延伸板101a与所述前板104贴合,然后将两所述插舌101b分别插入两所述侧板105内侧的插缝,这样使所述顶板101盖合,使所述外包装盒10稳定封闭。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使用场景中,所述包装盒用于包装近似为长方体的信号接收器,因此所述外包装盒10形状设计为长方体,所述前板104与所述后板103平行,所述顶板101与所述底板102平行,两所述侧板105平行。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外包装盒10在包装时的形状以及尺寸不受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限制,其可以根据其所容纳的被包装物品的形状以及尺寸而调整。
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衬板20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10内时所述内衬板20之上形成容置被包装物品的容置空间,所述内衬板20的边缘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支撑板201,各所述支撑板201支撑于所述外包装盒10的底部以使所述内衬板20与所述外包装盒10的底部分离,进而在所述内衬板20与所述底板102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内衬板20上方的容置空间可用于放置被包装物品的主体部分,所述内衬板20下方的容置空间可用于容置所述被包装物品的配件,例如连接线等零件,如此一来,在打开所述顶板101的时候,用户将只会看到容置在内衬板20上方容置空间中的被包装物品的主体部分,并不会看到下方容置空间中的插头和零配件,使得整体的观感更加的简洁,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由于所述内衬板20下方的容置空间的存在,在所述包装盒跌落时,若所述外包装盒10底部与地面接触受到挤压,所述内衬板20下方的容置空间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以避免被包装物品受到挤压,减少挤压对被包装物品带来的损伤。
如图2和5所示,所述内衬板20与所述外包装盒10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使其可卡入并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10内,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板20为矩形。进一步地,所述内衬板20和所述外包装盒10的开口均可以做成正方形,以使得所述内衬板20可以位姿的放入所述外包装盒10,而不必调整至一个特定的位姿;当然,所述内衬板20和所述外包装盒10的开口形状也可以被设置为其他具备防呆功能的形状,使得所述内衬板20在预设的位姿时才能被放入所述外包装盒10,而其他位姿放不进去,以起到利用开口形状进行防呆的目的,以防止在装配的过程中装反或者错位;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内衬板20的形状及尺寸可根据所述外包装盒10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整。
所述支撑板201上边沿与所述内衬板20的边沿重合,底部支撑于所述外包装盒10的底部,对所述内衬板20及所述内衬板20之上的被包装物品起重支撑作用。所述支撑板201可相对所述内衬板20垂直设置,也可以相对所述内衬板20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1相对所述内衬板20的边缘折弯,且所述支撑板201可绕其与所述内衬板20之间的折缝线转动,这样使所述内衬板20具有一定调节空间,方便所述内衬板20装入所述外包装盒10内。
所述支撑板201的数量可以根据所述内衬板20的形状进行设置,一般的所述支撑板201的数量与所述外包装盒10内侧面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支撑板201位置与各所述外包装盒10内侧面的位置一一对应。各所述支撑板201两两相对设置,以达到更稳定支撑的效果。如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1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与所述外包装盒10的侧面数量相同。其中两所述支撑板201前后相对设置,另两所述支撑板201左右相对设置。同时所述支撑板201的形状可以根据所述外包装盒10内部的形状灵活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1的形状为梯形,且所述梯形的上底边朝向所述底板101,以在所述内衬板20放入所述外包装盒10的过程中起到导入作用,以便于所述内衬板20更容易地放入所述外包装盒10;当然,在实际应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对所述支撑板201的形状进行任意合理的调整,均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3和4所示,所述外包装盒10的相对两内侧面均设有托板105a,所述支撑板201的相对两个侧面贴合于两所述托板105a,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内衬板20的缓冲能力。所述托板105a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托板105a位于所述外包装盒10的两侧板105的内侧。
具体的,如图5和6所示,所述托板105a由所述外包装盒10的侧面上述向内折弯形成。这里由两所述侧板105上部向内折弯形成,所述托板105a可绕其与所述外包装盒10的折缝线转动,每一所述托板105a的远离所述折缝线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卡舌105a1,所述底板10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卡舌105a1适配的卡口1021,所述托板105a绕着所述外包装盒的折缝线转动而贴合在侧板105的内侧面,并通过所述卡舌105a1插入所述卡口1021进行固定,以加强所述外包装盒10的侧面结构强度。所述内衬板20安装于所述外包装盒10内时,两相对的所述支撑板201与所述托板105a贴合,以使所述内衬板20托起,进而加强对所述内衬板20起到支撑作用。
接着如图5所示,所述内衬板20上设有开口202,所述开口202的作用是与被包装物品配合,使被包装物品稳固固定于所述内衬板20上。所述开口202的形状及位置根据被包装物品下部的形状设置。具体而言,所述开口202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多边形,如矩形;也可以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与常见的电子产品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开口202一般设置于所述内衬板20中部,所述开口202可以相对所述内衬板20的中分线对称,这样被包装物品嵌入所述开口202后,受力均匀,更容易保持稳固状态。
同时如图5所示,环绕所述开口202设有多道向下折弯的抵持板203,所述抵持板203环绕所述开口202设置。所述抵持板203由所述开口202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所述抵持板203可绕其与所述开口202的折缝线(图6中虚线)转动,以更好的对被包装物表面接触抵持,并在所述被包装物品侧面形成缓冲限位作用,进而能够在侧面形成一圈由所述抵持板203组成的缓冲屏障,使得在产品运输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被包装物品剧烈晃动或者跌落所造成的损坏。优选的所述抵持板203两两相对设置,这样通过相对的所述抵持板203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被包装物品具有较好的抵持效果。所述抵持板203的数量及形状均可根据被包装物品。为了避免各所述抵持板203之间产生干涉,可将所述抵持板203的形状设置为梯形或三角形。如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持板203设置为四道,形状为三角形,其中所述抵持板203两两平行相对设置。
另外,为了便于所述内衬板20及其内的被包装物品的取放,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口202的边缘设有相对设置的两抠槽204。两手指分别卡入两所述抠槽204可以轻松将所述内衬板20及其内的被包装物品抠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抠槽204形状为矩形,以与人体手指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抠槽204还可以设置为半圆形等其他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包装盒10可由如图4所示的单张纸板压折一体成型,所述内衬板20可由如图6所示的单张纸板压折一体成型,以节省制作过程中的工序流程,降低制作成本。
请参考图7和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盒的另一实施例2,适用于包装门铃发射器、门铃接收器等两件成套使用的电子产品。该包装盒包括可打开的外包装盒10以及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10内的内衬板20。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包装盒10结构及作用与实施例1中的外包装盒10并无实质区别,这里就不在做重复解释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内衬板20的结构,具体如下:
如图9和10所示,所述内衬板20为双层结构,近似为长方体状的中空盒体。所述内衬板20具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衬板205和下衬板206。所述上衬板205与所述下衬板206通过连接板207连接,所述连接板207的上边沿连接所述上衬板205的一边,所述连接板207的下边缘连接所述下衬板206的一边。装配好时,所述连接板207垂直于所述上衬板205和所述下衬板206设置,所述上衬板205和所述下衬板206平行设置,进而,在所述内衬板20放入所述外包装盒10中时,在所述外包装盒10的底部与所述内衬板20之间形成两个容置空间,具体为:在所述底板102与所述下衬板206之间形成下容置空间,在所述下衬板206与所述上衬板205之间形成中容置空间,另外,在所述上衬板205与所述顶板101之间还形成上容置空间;所述下容置空间、所述中容置空间和所述下容置空间均可以用于包装物品,一种举例中,所述下容置空间用于包装零配件,所述中容置空间用于包装门铃接收器,所述上容置空间用于包装门铃发射器,使得所述零配件被设置于最底层,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的掉落,且底层的下容置空间由于包装零配件,所以一般不会被填满,这样在所述包装盒跌落时,若所述外包装盒10底部与地面接触受到挤压,所述内衬板20下方的下容置空间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以避免被包装物品受到挤压,减少挤压对被包装物品带来的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202设置于所述上衬板205上,所述下衬板206上设有贯穿的约束口209,所述开口202与被包装物品上部的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约束口209的形状与被包装物品下部的部分部位的形状相适配。被包装物品同时嵌入所述开口202和所述约束口209。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容置空间贯穿所述开口202和所述约束口209,通过所述开口202和所述约束口209对门铃接收器起到更好限位作用。具体的举例中,所述约束口209的形状适配于所述门铃接收器的金属插头形状,所述中容置空间的尺寸与所述门铃接收器的主体尺寸相适配;包装时,所述门铃接收器的金属插头插设在所述约束口209中进行限位,进而使得所述门铃接收器的主体部位刚好嵌入所述中容置空间中进一步对所述门铃接收器进行进一步限位,且由于所述门铃接收器的主体部位均嵌入了所述中容置空间,使得所述上容置空间几乎没有被占用,从而,可以将所述门铃发射器放置于所述上容置空间,以从上方对所述门铃接收器进行进一步限位;通过这种包装方式,可以非常稳固的对类似于门铃接收器和发射器这种成套使用的电器产品进行包装。一种举例中,所述约束口209的形状被设置为半跑道形(如图所示),使得所述约束口209能够适配于大多数的插头(例如两脚插头或者三角插头),进而,在被包装物品的插头类型发生改变时,不用修改所述约束口209的形状,也就不用重新制作包装盒模具,提高了所述包装盒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所述约束口209的形状与所述开口20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具体由被包装物品的形状决定。所述开口202与所述约束口209上下相对设置,便于被包装的门铃接收器背部的暗盒(中容置空间)放入。进一步的,使所述开口202的面积大于所述约束口209的面积,使所述开口202由上方覆盖所述约束口209,更是方便被包装的门铃接收器取放。
如图9和10所示,所述下衬板206边缘设有多个向下弯折的折弯板208,各所述折弯板208分别与各所述支撑板201的内侧面贴合,所述折弯板208提高所述支撑板201的强度保证对所述内衬板20的稳定支撑,同时还可以提高所述内衬板20的缓冲能力。
如图3所示,针对所述外包装盒10的贴签问题,所述外包装盒10的表面设有贴签标记1011,所述贴签标记1011可以设置于所述外包装盒10表面的任意一面。本实施例中所述贴签标记1011设置于所述顶板101上,且本实施例中所述贴签标记1011被设置为L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贴签标记1011为L形所要表征的意思是:所述贴签标记1011的形状为类似于大写字母L的形状,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贴签标记1011包括第一定位部10111和第二定位部10112;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011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0112均被设置为直线形的压痕或者裁切缝,且所述第一定位部10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0112的一端相连且垂直设置,另外,所述第一定位部1011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0112的长度不相同,如本实施例图示举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0111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定位部10112的长度,使得所述贴签标记1011整体上行程一个类似于“L”的形状,在贴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该特征进行防呆,以防止贴签时标签贴反,进而,所述贴签标记1011可利用所述第一定位部10111和所述第二定位10112部所述形成的类似于“L”形状的直角特征进行定位,利用L形的两条边长度不同的特征实现防呆;本实施例中,所述贴签标记1011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贴签标记1011相对所述顶板101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在被包装物品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10内后,利用贴签机通过两所述贴签标记1011进行定位贴签,从而将被包装产品相关的文字图案等信息内容正面直观地呈现在消费者眼前。一般的,所述贴签标记1011为压痕或裁切缝。以上技术方案中,通过贴签标记1011的设置,使得包装盒在贴标签的过程中更容易对标签进行定位校准,防止标签贴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贴签标记1011的形状、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针对所述贴签标记1011的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其他具备定位效果的形状;针对所述贴签标记1011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例如另一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贴签标记,在贴签时,将该贴签标记作为中心点进行定位即可;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设置有3个贴签标记,其中一个贴签标记设置在顶板101的中心位置,另外两个贴签标记相对所述顶板101的中分线对称设置,且三个贴签标记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在贴签时,将中间的贴签标记作为中心点进行主要定位,将两边的贴签标记作为辅助定位,使得定位更加准确。当然,以上的三种贴签标记的形状、数量和设置位置的实施方式仅为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内衬板20可由如图11所示的单张纸板压折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包装盒可以用于包装各种各样的产品,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列举的开关面板、门铃产品,可以被包装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码产品、塑料、陶瓷、生物化工产品、食品医药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一种举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打开的外包装盒;
以及容置于所述外包装盒内的内衬板,所述内衬板的边缘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支撑于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以使所述内衬板与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分离,进而在所述外包装盒的底部与所述内衬板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内衬板上设有供被包装物品嵌入的开口,且环绕开口设有多个向下延伸设置的抵持板,各所述抵持板约束被包装物品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板倾斜设置以抵持所述被包装物品的侧面,以在所述被包装物品的侧面形成缓冲限位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与所述外包装盒内侧面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支撑板位置与各所述外包装盒内侧面的位置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由内衬板边缘折弯形成,且所述支撑板可绕其与所述内衬板的折缝线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盒的相对两内侧面均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由所述外包装盒的侧面上部向内折弯形成,所述托板可绕其与所述外包装盒的折缝线转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托板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板两两相对设置;各所述抵持板两两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抵持板的形状为梯形和/或三角形;所述开口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相对所述内衬板的中分线对称;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抠槽;所述抠槽的形状为矩形和/或半圆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盒形状为长方体,其包括平行的前板与后板,平行的顶板与底板,平行的两侧板;其中所述顶板与所述后板连接且可转动,以使所述顶板打开与盖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为双层结构,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内衬板之间形成两个容置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衬板和下衬板,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上衬板上,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下衬板之间形成下容置空间,在所述下衬板与所述上衬板之间形成中容置空间,在所述上衬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形成上容置空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衬板上设有贯穿的约束口,所述约束口的形状与被包装物品的部分部位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中容置空间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上容置空间贯通,通过所述约束口与所述下容置空间贯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口的形状与所述开口的形状相同或相异;所述开口与所述约束口上下相对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约束口的面积。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由上方覆盖所述约束口。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衬板边缘设有多个向下弯折的折弯板,各所述折弯板分别与各所述支撑板的内侧面贴合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由单张纸板压折一体成型。
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前部延伸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两端均延伸设置有可转动的插舌,所述延伸板与所述前板贴合、两所述插舌分别插入两所述侧板内侧的插缝,以使所述顶板盖合。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盒的表面设有贴签标记。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签标记设置于所述顶板上。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签标记为L形,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贴签标记相对所述顶板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21.如权利要求18~20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签标记为压痕或裁切缝。
22.如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签标记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为直线形状;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长度不相同。
CN202122983160.0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包装盒 Active CN216547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3160.0U CN216547213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3160.0U CN216547213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47213U true CN216547213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8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83160.0U Active CN216547213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472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0812A (zh) * 2022-10-28 2023-01-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内包装结构和包装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0812A (zh) * 2022-10-28 2023-01-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内包装结构和包装盒
CN115610812B (zh) * 2022-10-28 2024-04-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内包装结构和包装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44449B2 (en) Thermally insulated package
US6675970B1 (en) Cushioning support member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EP2883812B1 (en) Thermally insulated package
US6968954B2 (en) Packing device for providing cushion feature
JPH02501380A (ja) 表面実装電子デバイス用容器
CN216547213U (zh) 一种包装盒
EP2883811B1 (en) Thermally insulated package
CN211309263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0116745U (zh) 一种包装缓冲结构及包装盒
CN216547215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6547212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6547216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6637177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6612004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6469093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6469092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1642928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6709956U (zh) 一种包装盒
CN111017362A (zh) 一种包装盒
JP4442856B2 (ja) 乾電池収容体
KR100779218B1 (ko) 커버박스를 채용한 포장용 박스
CN217228466U (zh) 包装盒
CN220333256U (zh) 一种多连集束包装产品承载器
JP3164316U (ja) 緩衝材、包装物及び包装体
CN211919306U (zh) 一种包装展示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