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板平放车箱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板平放车箱结构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大多数三开门车箱由前板总成、左/右边板总成、后板总成、底板总成组成,无后板平放限位机构,无法实现底板加长功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箱承载方式的多样性需求增强。尤其尺寸偏长的板材等货物,市场需要可灵活使用的货箱结构,现有技术中没有后板总成打开可平放使用的车箱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后板平放车箱结构以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板平放车箱结构,其包括:底板、一对边板、后板以及一对连杆机构,一对所述边板对应与所述底板的两侧铰接,所述后板的底端与所述底板的后端铰接,一对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对应与一对边板的顶部铰接,一对所述连杆机构的另一端对应与所述后板的顶部两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带有底板、一对边板、后板以及一对连杆机构的后板平放车箱结构,使得车箱的后板打开可平放使用,后板平放后与底板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提高承载能力,降低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后板平放后等同于增加了车箱的底板面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后板平放过程中操作简单方便,连接牢固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边板的顶部外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板的顶部外侧壁铰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便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对伸展以及折叠,便于后板的平放以及折叠,提高连杆机构的载荷强度,提高车箱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后板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杆固定销轴,所述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的自由端安装有长条型的销帽,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长条孔,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长条孔转动套在第二连杆固定销轴上并位于销帽和后板之间,所述销帽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长条孔的长度尺寸;后板打开至极限位置以及后板翻转扣合到边板上时,销帽与长条孔垂直布置使第二连杆限位在后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随后板开合实现灵活伸展、闭合,且第二连杆另一端实现灵活安装拆卸,便于边板的打开。后板打开平放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随之伸展。此时第二连杆上的长条孔与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端部的销帽呈垂直状态,第二连杆与后板可靠连接,避免了后板与第二连杆脱开的隐患。第二连杆的上长条孔与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端部的销帽呈平行状态时,第二连杆便能与后板拆卸脱离,边板即可打开。
进一步地,一对所述边板的顶部外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杆连接销轴,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安装孔转动套在所述第一连杆连接销轴上且位于所述边板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套管的设置,便于第一连杆连接销轴的安装以及维护,防止边板磨损,提高边板的载荷强度,提高车箱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边板另一侧的第一连杆连接销轴上套设有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与边板抵接,所述第一连杆连接销轴上还插接有用于固定防脱所述第一垫圈的开口销。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垫圈以及开口销的设置,防止边板磨损,防止第一连杆连接销轴在边板上脱落,提高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销轴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销轴的设置,便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便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销轴上套设有一对第二垫圈,一对所述第二垫圈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两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对第二垫圈的设置,防止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磨损,提高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后板的底端安装有后板下边梁以及第一后板翻转铰链,所述后板下边梁位于所述后板的底端外侧,所述第一后板翻转铰链位于所述后板的底端内侧,后板下边梁为U型管状结构,所述底板的后端安装有第二后板翻转铰链,第一后板翻转铰链以及第二后板翻转铰链均为套筒结构,第一后板翻转铰链与第二后板翻转铰链通过第二销轴铰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放平后能减小与底板间隙,由于后板翻转铰链采用内置方案,保证了后板平放后后板内壁与地板内壁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实现后板与底板后端端面仅预留3mm翻转间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护链结构车箱后板平放后与底板后边框存在较大缝隙的弊端,实用性强,提高车箱结构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一对所述边板的顶部外侧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栓杆,所述后板的顶部两侧设置有与栓杆配合的卡槽,栓杆为L型结构,卡槽为U型卡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后板收起时,通过栓杆卡接在卡槽中,实现后板与边板的位置固定,提高车箱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后板平放车箱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带有底板、一对边板、后板以及一对连杆机构的后板平放车箱结构,使得车箱的后板打开可平放使用,后板平放后与底板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提高承载能力,降低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后板平放后等同于增加了车箱的底板面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后板平放过程中操作简单方便,连接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板平放车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杆连接销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杆连接销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板平放车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板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为图12所示结构沿剖面线A-A剖开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板平放车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板翻转铰链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的局部放大图之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边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板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板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板平放车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的局部放大图之二。
附图标号说明:1、底板;2、边板;3、后板;4、连杆机构;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第二连杆固定销轴;8、销帽;9、长条孔;10、支撑套管;11、第一连杆连接销轴;12、安装孔;13、第一垫圈;14、开口销;15、第一销轴;16、第二垫圈;17、后板下边梁;18、第一后板翻转铰链;19、第二后板翻转铰链;20、第二销轴;21、栓杆;2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板平放车箱结构,其包括:底板1、一对边板2、后板3以及一对连杆机构4,一对所述边板2对应与所述底板1的两侧铰接,所述后板3的底端与所述底板1的后端铰接,一对所述连杆机构4的一端对应与一对边板2的顶部铰接,一对所述连杆机构4的另一端对应与所述后板3的顶部两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带有底板、一对边板、后板以及一对连杆机构的后板平放车箱结构,使得车箱的后板打开可平放使用,后板平放后与底板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提高承载能力,降低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后板平放后等同于增加了车箱的底板面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后板平放过程中操作简单方便,连接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灵活方便、承载能力强、性能牢固可靠、行驶过程噪音小、外观更加美观的后板平放车箱结构。能实现后板平放后与底板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且放平后能减小与底板间隙。
后板平放结构包括:后板、边板、底板、连杆机构、第一连杆连接销轴、第二连杆固定销轴、后板翻转铰链等。边板的后立框打通孔并在通孔内焊有支撑套管,后板的左/右立框打通孔并焊接后板固定销轴。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连杆连接销轴与边板的后立框连接,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连杆固定销轴与后板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随后板开合实现灵活伸展、闭合,且第二连杆下端实现灵活安装拆卸,便于边板的打开。
边板的后立框打直径为
通孔,通孔内焊接内径为
的支撑套管。后板焊接直径为
的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端部与后板的立框预留7mm间隙,用于安装第二连杆。
后板闭合时采用栓杆结构进行固定,第一连杆与边板的立框通过第一连杆连接销轴、平垫、开口销进行固定,第二连杆则安装在第二连杆固定销轴上。此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呈闭合形式。
后板打开平放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随之伸展。此时第二连杆上的长条孔与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端部的销帽呈垂直状态,第二连杆与后板可靠连接,避免了后板与第二连杆脱开的隐患。且由于后板翻转铰链采用内置方案,不但保证了后板平放后后板内壁与地板内壁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实现后板与底板后端端面仅预留3mm翻转间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护链结构车箱后板平放后与底板后边框存在较大缝隙的弊端,实用性强。
第二连杆的上长条孔与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端部的销帽呈平行状态时,第二连杆便能与后板拆卸脱离,边板即可打开。后板平放后等同于加大了车箱的底板面积,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后板平放过程中操作简单方便,连接牢固可靠。
采用连杆限位、销轴固定、内置铰链等结构巧妙的解决了车箱后板平放问题,并保证了后板平放后后板芯与地板芯在同一水平面上,且连杆与后板装配及拆卸时操作简单灵活,性能牢固可靠,实用性强。
如图1至图2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5以及第二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边板2的顶部外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6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板3的顶部外侧壁铰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便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对伸展以及折叠,便于后板的平放以及折叠,提高连杆机构的载荷强度,提高车箱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降低成本。
如图1至图2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后板3的顶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杆固定销轴7,所述第二连杆固定销轴7的自由端安装有长条型的销帽8,所述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设置有长条孔9,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长条孔9转动套在第二连杆固定销轴7上并位于销帽8和后板3之间,所述销帽8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长条孔9的长度尺寸;后板打开至极限位置以及后板翻转扣合到边板上时,销帽与长条孔垂直布置使第二连杆限位在后板上。
后板打开状态且后板与底板平行状态时,销帽的轴线与长条孔的轴线垂直,防止第二连杆与后板脱离;后板翻转扣合到边板上时,销帽的轴线与长条孔的轴线垂直,防止第二连杆与后板脱离;后板打开以及扣合过程中,销帽的轴线在某一位置与长条孔轴线平行,便于销帽在长条孔中抽出,从而便于打开边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随后板开合实现灵活伸展、闭合,且第二连杆另一端实现灵活安装拆卸,便于边板的打开。后板打开平放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随之伸展。此时第二连杆上的长条孔与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端部的销帽呈垂直状态,第二连杆与后板可靠连接,避免了后板与第二连杆脱开的隐患。第二连杆的上长条孔与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端部的销帽呈平行状态时,第二连杆便能与后板拆卸脱离边板即可打开。
其中,第二连杆固定销轴与销帽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连杆固定销轴自由端为壁厚4mm直径
的圆盘沿轴根部两侧平行切割成形成长条形的销帽。销帽与长条孔垂直可以为,销帽与长条孔的轴线相对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或销帽与长条孔的轴线相对垂直。
长条孔可以为椭圆形通孔,销帽可以为椭圆形结构,销帽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杆固定销轴的直径。后板翻转扣合到边板上时,销帽的轴线与长条孔的轴线垂直,销帽卡接在长条孔的外侧,防止第二连杆与后板脱离,后板打开以及扣合过程中,在某一个位置时,销帽的轴线与长条孔轴线平行,便于销帽在长条孔中抽出,使得第二连杆与后板脱离连接状态,从而便于打开边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安装在边板以及后板的外侧。销帽的轴线与后板相对倾斜设置,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所述销帽8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长条孔9的长度尺寸,便于销帽与长条孔平行式,销帽能够在长条孔中抽出,便于边板的打开。在后板翻转过程中,销帽在长条孔中转动。后板打开至极限位置为后板与底板平行位置。
如图1至图24所示,进一步地,一对所述边板2的顶部外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套管10,所述支撑套管10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杆连接销轴11,第一连杆5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12,第一连杆5的一端通过安装孔12转动套在所述第一连杆连接销轴11上且位于所述边板2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套管的设置,便于第一连杆连接销轴的安装以及维护,防止边板磨损,提高边板的载荷强度,提高车箱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降低成本。
如图1至图24所示,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边板另一侧的第一连杆连接销轴11上套设有第一垫圈13,所述第一垫圈13与边板2抵接,所述第一连杆连接销轴11上还插接有用于固定防脱所述第一垫圈的开口销14。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垫圈以及开口销的设置,防止边板磨损,防止第一连杆连接销轴在边板上脱落,提高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如图1至图2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销轴15,所述第二连杆6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一销轴15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销轴的设置,便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便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相对运动。
如图1至图2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销轴15上套设有一对第二垫圈16,一对所述第二垫圈16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杆6的两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对第二垫圈的设置,防止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磨损,提高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2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后板3的底端安装有后板下边梁17以及第一后板翻转铰链18,所述后板下边梁17位于所述后板3的底端外侧,所述第一后板翻转铰链18位于所述后板3的底端内侧,后板下边梁17为U型管状结构,所述底板1的后端安装有第二后板翻转铰链19,第一后板翻转铰链18以及第二后板翻转铰链19均为套筒结构,第一后板翻转铰链18与第二后板翻转铰链19通过第二销轴20铰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放平后能减小与底板间隙,由于后板翻转铰链采用内置方案,保证了后板平放后后板内壁与地板内壁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实现后板与底板后端端面仅预留3mm翻转间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护链结构车箱后板平放后与底板后边框存在较大缝隙的弊端,实用性强,提高车箱结构的紧凑性。
如图1至图24所示,进一步地,一对所述边板2的顶部外侧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栓杆21,所述后板3的顶部两侧设置有与栓杆21配合的卡槽22,栓杆21为L型结构,卡槽22为U型卡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后板收起时,通过栓杆卡接在卡槽中,实现后板与边板的位置固定,提高车箱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后板平放车箱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带有底板、一对边板、后板以及一对连杆机构的后板平放车箱结构,使得车箱的后板打开可平放使用,后板平放后与底板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提高承载能力,降低行驶过程中的噪音,后板平放后等同于增加了车箱的底板面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后板平放过程中操作简单方便,连接牢固可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