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9007U - 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9007U
CN216519007U CN202123040885.2U CN202123040885U CN216519007U CN 216519007 U CN216519007 U CN 216519007U CN 202123040885 U CN202123040885 U CN 202123040885U CN 216519007 U CN216519007 U CN 216519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catch
shell
buckle mechanism
accommodating cavity
contac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08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re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re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re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re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08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19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9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9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拉扣领域,提供了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包括:母扣机构,母扣机构包括外壳和锁扣组件,外壳设置有容纳腔,外壳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锁扣组件位于容纳腔中,锁扣组件包括锁扣和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于锁扣和外壳的内壁之间;公扣机构,公扣机构包括插入部,插入部上设置有卡槽,插入部经开口可转动的插设于容纳腔中,当插入部在容纳腔内转动至第一角度时,锁扣组件的锁扣与插入部的卡槽插接,以使母扣机构和公扣机构发生自锁;当插入部在容纳腔内转动至第二角度时,锁扣组件的锁扣与插入部的卡槽相脱离,以使母扣机构和公扣机构发生解锁。本实用新型可简单、方便的分离锁扣与卡槽,实现了锁扣的自动解锁。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
背景技术
卡扣作为连接两个物品的物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卡扣一般由母扣和公扣组成。公扣插入母扣中时,母扣内的锁扣与公扣连接,将两个物品固定在一起。需要拆分两个物品时,通过外力将锁扣与公扣分离,再将公扣从母扣中拔出即可。现有的卡扣的锁紧结构复杂,分离锁扣和公扣的过程繁琐,使用者不能迅速的分离,用户体验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卡扣的锁紧结构复杂,分离锁扣和公扣的过程繁琐,用户体验感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包括:母扣机构,所述母扣机构包括外壳和锁扣组件,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锁扣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锁扣组件包括锁扣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扣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公扣机构,所述公扣机构包括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插入部经所述开口可转动的插设于所述容纳腔中,当所述插入部在所述容纳腔内转动至第一角度时,所述锁扣组件的锁扣与所述插入部的卡槽插接,以使所述母扣机构和所述公扣机构发生自锁;当所述插入部在所述容纳腔内转动至第二角度时,所述锁扣组件的锁扣与所述插入部的卡槽相脱离,以使所述母扣机构和所述公扣机构发生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抵接时,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形成所述第一角度,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面抵接时,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形成所述第二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拼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扣和所述上壳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包括凸起部和与所述插入部的卡槽插接的楔形部,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抵接的抵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包括框体和连接于所述框体的盖板,所述框体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框体与所述下壳体拼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弹性件穿设于所述框体,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盖板和所述锁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母扣机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压块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所述压块与所述插入部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卡槽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对称设置于所述压块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公扣机构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插入部共面设置,所述连接部抵持于所述外壳外。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用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入部可转动的插设于容纳腔中,通过改变插入部与外壳的相对位置,实现锁扣与卡槽的连接和分离。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实现了锁扣的自动解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的解锁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100-自动解锁锁扣装置、
1-母扣机构、
11-外壳、111-容纳腔、112-开口、113-上壳体、1131-框体、1132-盖板、1133-抵接部、1134-通孔、114-下壳体、1141-第一接触面、1142-第二接触面、
12-锁扣组件、121-锁扣、1211-楔形部、1212-凸起部、122-第一弹性件、13-固定组件、131-压块、132-第二弹性件、
2-公扣机构、
21-插入部、211-卡槽、
22-连接部、2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附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100,包括:母扣机构1和公扣机构2。母扣机构1固定于第一物件上,公扣机构2固定于第二物件上。当公扣机构2与母扣机构1扣合时,两个物件锁紧固定在一起。
如附图2-4所示,母扣机构1包括外壳11和锁扣组件12。
外壳11设置有容纳腔111,容纳腔111应具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部分公扣机构2可在容纳腔111内转动。外壳11上开设有与容纳腔111连通的开口112。开口112开设于靠近公扣机构2的一侧。公扣机构2的部分可经开口112插入容纳腔111中。为方便安装锁扣组件12,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1包括上壳体113和下壳体114,上壳体113和下壳体114拼合形成容纳腔111。上壳体113和下壳体114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粘结、卡接等多种方式固定。上壳体113还可包括框体1131和连接于框体1131的盖板1132。框体1131位于盖板1132和下壳体114之间,盖板1132设置于框体1131远离下壳体114的一侧,盖板1132与框体1131固定连接。盖板1132和框体1131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粘结、卡接等多种方式固定。框体1131中开设有供至少部分锁扣组件12穿过的通孔1134。通孔1134连通于容纳腔111。框体1131与下壳体114拼合形成容纳腔111。框体1131和下壳体114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粘结、卡接等多种方式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1的内壁包括第一接触面1141和第二接触面1142。具体的,第一接触面1141和第二接触面1142均设置在下壳体114靠近容纳腔111一侧的表面。第二接触面1142水平设置,第一接触面1141相对于第二接触面1142斜向下设置。当上壳体113和下壳体114拼合时,第一接触面1141与上壳体113围合形成腔体,开口112为该腔体的端口,该端口为公扣机构2插入母扣机构1的入口。
锁扣组件12位于容纳腔111中。锁扣组件12包括锁扣121和第一弹性件122,第一弹性件122设置于锁扣121和外壳11的内壁之间。具体的,第一弹性件122设置于锁扣121和上壳体113之间。第一弹性件122设置于框体1131的通孔1134中。第一弹性件122抵接于盖板1132和锁扣121之间。锁扣121中设置有容纳第一弹性件122的安装孔,第一弹性件122插入安装孔中与锁扣121抵接。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122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22也可为其他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元件。锁扣121一端穿设于框体1131的通孔1134。为了限制锁扣121沿第一弹性件122的轴向运动的行程,在一实施例中,锁扣121包括凸起部1212。具体的,凸起部1212沿锁扣121的主体向外延伸。上壳体113上设置有与凸起部1212抵接的抵接部1133。具体的,框体1131的内壁沿通孔1134的径向设置有向内延伸的抵接部1133。锁扣121在第一弹性件122的作用下沿第一弹性件122的轴向向靠近下壳体114的方向运动时,凸起部1212与抵接部1133抵接。为了便于至少部分公扣机构2更顺畅的插入母扣机构1中,在一实施例中,锁扣121还包括楔形部1211。楔形部1211与公扣机构2接触的表面为斜面。斜面向远离开口112的方向及靠近下壳体114的方向倾斜。
为了更好地固定公扣机构2,在一实施例中,母扣机构1还包括固定组件13。固定组件包括压块131和第二弹性件132,第二弹性件132设置于压块131和外壳11的内壁之间。具体的,第二弹性件132设置于压块131和上壳体113之间。第二弹性件132穿设于框体1131。第二弹性件132抵接于压块131和盖板1132盖板。压块131中设置有容纳第二弹性件132的安装孔,第二弹性件132插入安装孔中与压块131抵接。第一弹性件122与第二弹性件132的轴线平行,压块131靠近开口112处设置,锁扣121设置于压块131远离开口112的一侧。当第二弹性件132处于为压缩状态时,压块131延伸到的最低点与下壳体114之间应具有足够的间隙,保证公扣机构2可顺利插入。第二弹性件132可根据使用需求设置多个,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3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弹性件对称设置于压块131的两端。本实施例的第二弹性件132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32也可为其他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元件。
如附图2所示,公扣机构2包括插入部21。插入部21上设置有卡槽211,插入部21经开口112可转动的插设于容纳腔111中。当插入部21在容纳腔111内转动至第一角度时,锁扣组件12的锁扣121与插入部21的卡槽211插接,以使母扣机构1和公扣机构2发生自锁。当插入部21在容纳腔111内转动至第二角度时,锁扣组件12的锁扣121与插入部21的卡槽211相脱离,以使母扣机构1和公扣机构2发生解锁。
如附图4所示,插入部21与第一接触面1141抵接时,插入部21与第二接触面1142形成第一角度。插入部21以第一角度插设于容纳腔111中时,插入部21与锁扣121的轴向垂直,在第一弹性件122的作用下,锁扣121的楔形部1211插入卡槽211中,楔形部1211与插入部21的卡槽211插接。在第二弹性件132的作用下,压块131与插入部21抵接。
如附图5所示,插入部21与第二接触面1142抵接时,插入部21与第一接触面1141形成第二角度。插入部21在容纳腔111中转动至第二角度时,锁扣121与卡槽211分离。压块131与插入部21抵接。为了避免在抽离插入部21的过程中,压块131插入卡槽211中,限制插入部21抽出,在一实施例中,压块131的截面面积大于卡槽211截面的面积。
如附图2所示,为了方便公扣机构2与物件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公扣机构2还包括连接部22。连接部22上设置有连接用的通孔221,通孔221可用于捆绑绳带。具体的,通孔221与卡槽211平行设置。连接部22与插入部21共面设置,连接部22抵持于外壳11外。本实施例的连接部22的宽度大于开口112处的宽度。当插入部31插入外壳11时,连接部22与外壳11抵接。
如附图4所示,为了压缩母扣机构1中容纳腔111的占用空间,以减少自动解锁锁扣装置100的体积,在一实施例中,公扣机构2为板状结构,卡槽211贯穿于插入部21。
如附图4所示,当需要连接母扣机构1和公扣机构2时,将插入部21沿母扣机构1的开口112插入容纳腔111中。插入过程中,插入部21与第一接触面1141抵接。插入部21以第一角度插设于容纳腔111中。插入部21向内移动过程中,插入部21首先与压块131接触,并沿第二弹性件132的轴向方向向上抬起压块131,第二弹性件132被压缩。接着,插入部21与锁扣121的楔形部1211接触,继续移动过程中,锁扣121插入插入部21的卡槽211中。此时,锁扣121限制插入部21继续向内移动。压块131在第二弹性件132的作用下,与插入部21抵接,使插入部21始终维持第一角度的姿态。母扣机构1与公扣机构2固定连接。
如附图5所示,第一弹性件122、抵接部1133与凸起部1212相互配合,将锁扣121固定于沿第一弹性件122的轴向向下运动的最低点。当需要分离母扣机构1和公扣机构2时,将插入部21在容纳腔111中向下转动至第二角度,即插入部21与第二接触面1142抵接。当插入部21处于第二角度时,锁扣121与卡槽211分离,向外抽出插入部21,即可实现母扣机构1和公扣机构2分离。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实现了锁扣121的自动解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扣机构,所述母扣机构包括外壳和锁扣组件,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锁扣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锁扣组件包括锁扣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扣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
公扣机构,所述公扣机构包括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插入部经所述开口可转动的插设于所述容纳腔中,当所述插入部在所述容纳腔内转动至第一角度时,所述锁扣组件的锁扣与所述插入部的卡槽插接,以使所述母扣机构和所述公扣机构发生自锁;当所述插入部在所述容纳腔内转动至第二角度时,所述锁扣组件的锁扣与所述插入部的卡槽相脱离,以使所述母扣机构和所述公扣机构发生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抵接时,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面形成所述第一角度,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面抵接时,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面形成所述第二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拼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扣和所述上壳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包括凸起部和与所述插入部的卡槽插接的楔形部,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抵接的抵接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框体和连接于所述框体的盖板,所述框体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框体与所述下壳体拼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弹性件穿设于所述框体,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盖板和所述锁扣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机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压块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所述压块与所述插入部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卡槽的截面面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对称设置于所述压块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机构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插入部共面设置,所述连接部抵持于所述外壳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解锁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用的通孔。
CN202123040885.2U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 Active CN216519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0885.2U CN216519007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0885.2U CN216519007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9007U true CN216519007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66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0885.2U Active CN216519007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19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3927B2 (en) Back cover for a mobile phone
CN108669712B (zh) 一种自动插合分离锁扣
CN113302788A (zh) 壳体结构、电池、电子设备和可移动平台
US20100024304A1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216519007U (zh) 一种自动解锁锁扣装置
CN212625929U (zh) 壳体结构、电池、电子设备和可移动平台
CN100541934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210018171U (zh) 无线耳机收纳盒
CN211828889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4335869A (zh) 一种自锁弹出式电池盒机构
GB2376356A (en) Retaining contact in connector
CN109938459B (zh) 插扣连接装置
JP2002075532A (ja) ロック解除と離脱が簡易なコネクタ構造
CN220043837U (zh) 外壳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9068714U (zh) 滑轨组件及弹出机构
CN219451749U (zh) 一种手柄机构及门锁
CN216563837U (zh) 一种带双锁扣的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7823134U (zh) 卡扣机构、电源模组及电器设备
JP4081992B2 (ja) コネクタ
CN219749580U (zh) 卡扣及儿童座椅
CN210988539U (zh) 防惯性开启机构及带扣组件
CN218303709U (zh) 一种磁吸锁扣
CN220934528U (zh) 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6720186U (zh) 一种自锁弹出式电池盒机构
CN215125114U (zh) 一种母扣及带磁性的扣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