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2140U - 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2140U
CN216512140U CN202123055571.XU CN202123055571U CN216512140U CN 216512140 U CN216512140 U CN 216512140U CN 202123055571 U CN202123055571 U CN 202123055571U CN 216512140 U CN216512140 U CN 216512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heel
steel wire
material tray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555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强
孙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Sunli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Sunli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Sunli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Sunli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555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12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2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2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包括立柱和积退丝轮,当积退丝轮上绕设有钢丝时,第一轮部上绕设有n圈钢丝,第二轮部上亦绕设有n圈钢丝,n>0,绕经第一轮部的钢丝通过穿丝部后、绕经第二轮部,第一轮部上钢丝的绕设方向与第二轮部上钢丝的绕设方向相反,由此,使得穿丝部中的钢丝脱离穿丝部,或者,使得穿丝部中的钢丝逆钢丝缠紧方向运动,即可释放积退丝轮上的钢丝,进而调控换卷过程中钢丝的张力。

Description

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丝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钢丝自动换卷装置,是在立柱的顶端设置有两个被动轮、分别对应工作料盘和备用料盘;通过与工作料盘相对的一个被动轮连接工作料盘上的钢丝末端和备用料盘上的钢丝首端;换卷时,钢丝受到牵引,反向拉动被动轮,使得被动轮向下滑动、靠近工作料盘,进一步通过牵引装置取下被动轮上的钢丝。
由于牵引装置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取下工作料盘上的钢丝,因此,这类钢丝自动换卷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被动轮上卡丝或者脱丝的问题,导致换卷失败,还会影响钢丝正常行进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包括:立柱,立柱上设有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用于装载钢丝;积退丝轮,设于立柱一侧,积退丝轮包括第一轮部、第二轮部和穿丝部;其中,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中的一者为工作料盘时、另一者为备用料盘,使得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的首端绕经积退丝轮、并与工作料盘上的钢丝的末端相连;当积退丝轮上绕设钢丝时,第一轮部上绕设有n圈钢丝,第二轮部上亦绕设有n圈钢丝,n>0,绕经第一轮部的钢丝通过穿丝部后、绕经第二轮部,第一轮部上钢丝的绕设方向与第二轮部上钢丝的绕设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积退丝轮可转动地设置在立柱一侧;积退丝轮上的钢丝受到牵引时,积退丝轮旋转,以便于绕设在积退丝轮上的钢丝行进。
进一步地,积退丝轮还包括连接部,设于第一轮部和第二轮部之间;穿丝部设置在连接部上,穿丝部上设置有开口;积退丝轮上的钢丝受到牵引时,积退丝轮旋转,穿丝部旋转至开口朝下时,穿丝部内的钢丝能够通过开口脱离穿丝部。
进一步地,穿丝部可绕第一料盘或者第二料盘旋转;使得穿丝部沿第二料盘上钢丝的绕设方向转动,能够释放积退丝轮上的钢丝。
进一步地,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夹丝机构,用于固定备用料盘与积退丝轮之间的钢丝;和/或,第二夹丝机构,用于固定工作料盘与积退丝轮之间的钢丝。
进一步地,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立柱旋转,以便于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交替到达工作工位。
进一步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底座,立柱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可摆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连杆,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二连杆,连接立柱和第一连杆;其中,底座和安装架固定设置,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做直线运动时,通过第二连杆的转动和驱动气缸的摆动,能够实现立柱的旋转。
进一步地,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积退丝轮上的钢丝是否放完,以便于确认换卷是否完成。
进一步地,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牵引装置,用于牵引钢丝行进。
进一步地,牵引装置包括:摆臂,摆臂上设置有导向轮,钢丝绕经导向轮;配重块,与摆臂相对设置在转盘两侧;转动安装座,转盘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安装座上;钢丝行进时,受到钢丝张力的影响,摆臂绕工作料盘做圆周运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包括立柱和积退丝轮,立柱上设有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积退丝轮包括第一轮部、第二轮部和穿丝部,第一料盘和第二料盘中的一者为工作料盘时、另一者为备用料盘,备用料盘上钢丝的首端绕经积退丝轮、并与工作料盘上钢丝的末端相连,当积退丝轮上绕设有钢丝时,第一轮部上绕设有n圈钢丝,第二轮部上亦绕设有n圈钢丝,n>0,绕经第一轮部的钢丝通过穿丝部后、绕经第二轮部,第一轮部上钢丝的绕设方向与第二轮部上钢丝的绕设方向相反,由此,使得穿丝部中的钢丝脱离穿丝部,或者,使得穿丝部中的钢丝逆钢丝缠紧方向运动,即可释放积退丝轮上的钢丝,进而调控换卷过程中钢丝的张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积退丝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积退丝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积退丝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包括:立柱1,立柱1上设有第一料盘2和第二料盘3,第一料盘2和第二料盘3用于装载钢丝;
积退丝轮20,设于立柱1一侧,积退丝轮20包括第一轮部21、第二轮部22和穿丝部23。
其中,第一料盘2和第二料盘3中的一者为工作料盘时、另一者为备用料盘。需要解释的是,工作料盘上的钢丝处于使用状态,钢丝受到牵引、不断从工作料盘上释放、并向前行进,使得工作料盘上的钢丝越来越少。而备用料盘上的钢丝处于待使用状态。当工作料盘上的钢丝被放完,备用料盘会替代工作料盘进行放丝。
容易理解地,若不通过自动转化装置进行钢丝的自动换卷,一个工作料盘上的钢丝被用完时,需要先将设备停机,待人工换入新料盘、并将新料盘上钢丝的首端接在被用完的钢丝的末端,再启动设备,才能实现钢丝的持续行进。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还会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工作料盘上的钢丝被放完后,备用料盘能够自动接替工作料盘,由此,钢丝能够连续不断地进行,以便于钢丝生产线持续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当备用料盘接替工作料盘、进行钢丝的释放后,该备用料盘成为新的工作料盘。同理,当工作料盘上的钢丝释放完全后,该料盘空置,便不再是“工作料盘”,通过在空料盘上装载新的钢丝,或者,取下空料盘,换入新的、装载有钢丝的料盘,即可获得新的备用料盘。
为方便下文叙述,将工作料盘上的钢丝称为工作钢丝,而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称为备用钢丝。
具体地,使得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的首端绕经积退丝轮20、并与工作料盘上的钢丝的末端相连。如此,备用钢丝与处于工作钢丝首尾相连,随着工作钢丝不断被放出,工作钢丝的末端受到牵引后,备用钢丝能够随之被牵引。
可选地,工作钢丝的末端、与备用钢丝的首端焊接在一起。通过焊接连接两盘钢丝,既能够保证钢丝首尾连接的稳定性,又不会影响钢丝的正常走带。
可选地,料盘(第一料盘2或者第二料盘3)为工字轮,包括圆柱状的安装部、以及设置在安装部两端的阻挡部。钢丝缠绕在安装部上,阻挡部能够对钢丝进行限位、避免钢丝从端部脱离安装部。
当钢丝一层一层、盘绕在料盘上时,钢丝的末端通常被压在下方,当处于上方的钢丝未被放出时,钢丝的末端难以被拉出。因此,一实施例中,仅使得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绕经积退丝轮20,待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的首端绕过积退丝轮20后、再与工作料盘上的钢丝的末端相连。
其他实施例中,若工作料盘上钢丝的末端能够被拉出,也可以使得工作料盘上钢丝的末端绕过积退丝轮20后、与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的首端相连。或者,使得部分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绕经积退丝轮20、部分工作料盘上钢丝亦绕经积退丝轮20后,再使得两盘钢丝的首尾在积退丝轮20中相连。本申请并不限定积退丝轮20中钢丝的来源。
进一步地,当积退丝轮20上绕设有钢丝时,第一轮部21上绕设有n圈钢丝,第二轮部22上亦绕设有n圈钢丝,n>0,绕经第一轮部21的钢丝通过穿丝部23后、绕经第二轮部22,第一轮部21上钢丝的绕设方向与第二轮部22上钢丝的绕设方向相反。
如此,积退丝轮20中,第一轮部21和第二轮部22上绕有同等圈数的钢丝,并且穿丝部23中的钢丝与第一轮部21相连的一端、以及与第二轮部22相连的一端处于积退丝轮20的同一侧。同时,第一轮部21和第二轮部22上钢丝的绕设方向相反,也就使得穿丝部23中的钢丝既不与第一轮部21中的钢丝连续、同向卷绕,也不与第二轮部22中的钢丝连续、同向卷绕。
由此,使得穿丝部23中的钢丝脱离穿丝部23,即可释放积退丝轮20中的钢丝。或者,使得穿丝部23中的钢丝逆钢丝缠紧方向运动,亦可逐步释放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仅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绕经积退丝轮20。可参照图2至图4,该实施例中,先于备用料盘上放出一定长度的钢丝,再使得被放出的钢丝于第一轮部21上顺时针缠绕n圈,接着,使得钢丝穿过穿丝部23,利用穿丝部23支持钢丝后,再使得钢丝于第二轮部22上逆时针缠绕n圈。此时,将穿丝部23中钢丝与第一轮部21相连的一端作为钢丝缠绕的起始端、看向第一轮部21,缠绕于第一轮部21的钢丝为逆时针走带;将穿丝部23中钢丝与第二轮部22相连的一端作为钢丝缠绕的起始端、看向第二轮部22,缠绕于第二轮部22的钢丝亦为逆时针走带。当工作料盘上的钢丝放出至工作钢丝的末端受到牵引时,备用料盘上钢丝的首端随之受到牵引。
第一个实施例中,备用钢丝的首端受到牵引后,使得穿丝部23上的钢丝脱离穿丝部23,缠绕在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失去支持。由此,随着备用料盘上钢丝不断向前行进,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逐渐被拉出。
第二个实施例中,备用钢丝的首端受到牵引后,使得穿丝部23逆钢丝缠紧方向、也就是图2至图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穿丝部23能够逐渐释放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放出的钢丝随着首端的牵引逐渐被拉出。
可知,由于第一轮部21和第二轮部22上的钢丝圈数相同,积退丝轮20上缠绕的钢丝能够被完全释放,完成换卷后,积退丝轮20上无钢丝。
通过设置积退丝轮20缠绕备用钢丝的首端和工作钢丝的末端,换卷过程中,积退丝轮20能够通过支持备用钢丝的首端、配合钢丝的行进对钢丝进行张力控制。尤其是当备用料盘向工作工位转移时,积退丝轮20能够放出钢丝,以补偿备用料盘尚未到位时的钢丝供应断层,从而避免下游设备无法持续牵引钢丝。
针对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为方便钢丝脱离穿丝部23,一实施方式中,穿丝部23可移动或者可变形。由此,换卷时,使得穿丝部23移动,或者,使得穿丝部23变形,以便于穿丝部23上的钢丝脱离穿丝部23、进而实现积退丝轮20上钢丝的释放。
例如,参照图3,穿丝部23为圆杆,圆杆的左端连接驱动件(如气缸、电缸等)、右端为自由端。正常状态下,圆杆处于第一轮部21和第二轮部22的上方;钢丝顺时针绕设n圈于第一轮部21上后,再顺时针绕经穿丝部23,最后逆时针绕设n圈于第二轮部22上。换卷时,驱动件驱使穿丝部23自右向左运动,使得穿丝部23上的钢丝从右端脱离穿丝部23。
本申请并不限定钢丝脱离穿丝部23的方式。
可选地,n=1。使得积退丝轮20上钢丝缠绕的圈数较少,有利于控制钢丝走带的张力,避免钢丝脱离穿丝部23后,由于大量钢丝不再受到积退丝轮20的张紧而张力失控。
可选地,积退丝轮20可转动地设置在立柱1一侧;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受到牵引时,积退丝轮20旋转,以便于绕设在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行进。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积退丝轮20设于立柱1的顶部、并处于第一轮部21和第二轮部22的上方。其他实施例中,积退丝轮20也可以设置在立柱1的任一侧面或者设置在立柱1外侧,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轮部21和第二轮部22的下方或者侧方,只要不会妨碍钢丝的正常行进即可。
使得积退丝轮20可转动,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受到牵引时,积退丝轮20能够通过自转减小与钢丝之间的摩擦力,并能够引导钢丝向前行进。
为避免积退丝轮20受到钢丝的反向牵引力时,受自身惯性等因素的影响过度旋转,进而影响钢丝的走带张力,可选地,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转轴4,积退丝轮2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4上;阻尼弹片,设置在转轴4上,能够为积退丝轮20提供摩擦阻尼,有利于积退丝轮20的转动平衡。
另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2,积退丝轮20还包括连接部24,设于第一轮部21和第二轮部22之间;穿丝部23设置在连接部24上,穿丝部23上设置有开口;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受到牵引时,积退丝轮20旋转,穿丝部23旋转至开口朝下时,穿丝部23内的钢丝能够通过开口脱离穿丝部23。
图示实施方式中,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绕经第二轮部22后、与工作料盘上的钢丝末端相连。因此,连接部24优选与第二轮部22固定连接。备用钢丝受到牵引时,第二轮部22受到钢丝的反向作用力、绕转轴4旋转,带动连接部24和穿丝部23随之旋转。当穿丝部23旋转至开口朝下时,受到钢丝自重、以及向下的牵引力,穿丝部23内的钢丝能够通过开口脱离穿丝部23,进而释放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
可选地,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轮部21与第二轮部22固定连接,此时,备用钢丝的首端受到牵引后,整个积退丝轮20同步旋转。
可选地,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轮部21与第二轮部22独立地实现转动,此时,备用钢丝的首端受到牵引后,第二轮部22带动连接部24和穿丝部23同步旋转,但不会影响第一轮部21,直至穿丝部23内的钢丝受到牵引、进一步带动第一轮部21上的钢丝行进时,第一轮部21才独立转动。
针对上述第二个实施例,为方便穿丝部23旋转放丝,一实施方式中,穿丝部23可绕第一料盘2或者第二料盘3旋转;使得穿丝部23沿第二料盘3上钢丝的绕设方向转动,能够释放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
该实施方式中,穿丝部23可设置在第一料盘2或者第二料盘3外侧;或者,参照图4,图示实施例中,积退丝轮20还包括转盘25,设于第一轮部21和第二轮部22之间;穿丝部23设置在转盘25上。转盘25与旋转驱动件(如旋转气缸、电机等)相连,备用钢丝的首端受到牵引时,转盘25逆钢丝的缠紧方向旋转、带动穿丝部23绕转盘25的轴心做公转运动,进而逐渐释放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
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备用钢丝绕经第二轮部22后与工作钢丝的末端相连;备用钢丝先顺时针绕设在第一轮部21上、穿过转盘25上的穿丝部23后、再逆时针绕设在第二轮部22上。积退丝轮20放丝时,转盘25逆时针旋转,穿丝部23带动其中的钢丝绕转盘25的轴心逆时针公转,穿丝部23中的钢丝进一步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一轮部21和第二轮部22中的钢丝逆时针运动,最终致使第一轮部21与第二轮部22中的钢丝脱离对应的轮部。
进一步地,为避免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被完全释放后,穿丝部23中会滞留钢丝,穿丝部23可设置为勾状,或者,穿丝部23上设置有开口,以便于钢丝最终脱离穿丝部23。又或者,穿丝部23设置为夹爪,夹爪闭合时,内部具有通道,钢丝受到牵引时、能够通过通道正常行进,夹爪张开后,钢丝能够脱离穿丝部23。本申请并不限定穿丝部23的具体构型,只要能够引导钢丝放卷,并能够最终致使钢丝脱离即可。
可选地,第一轮部21和/或第二轮部22可转动地设置在穿丝部23一侧。穿丝部23的主动旋转不会干涉第一轮部21和第二轮部22,但第一轮部21或者第二轮部22上的钢丝受到牵引时,第一轮部21或者第二轮部22能够通过自转以便于钢丝行进。
需要解释的是,钢丝的牵引速度、以及积退丝轮20上钢丝的释放速度不仅受到设备运行参数的影响,还会受到设备实际运行时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钢丝的张力需要实时控制。
可选地,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一夹丝机构30,用于固定备用料盘与积退丝轮20之间的钢丝;和/或,第二夹丝机构40,用于固定工作料盘与积退丝轮20之间的钢丝。
在工作料盘正常放丝的过程中,工作钢丝的末端和备用钢丝的首端需要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如此,既能够避免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影响工作钢丝的正常行进,又能够保证换卷时、备用料盘上未被拉出的钢丝影响积退丝轮20上钢丝的放出。
通过设置第一夹丝机构30,能够固定积退丝轮20内的钢丝与备用料盘相连的一端,从而保证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状态稳定、不会因为首端被拉出而致使整盘钢丝松散。
具体地,从备用料盘中拉出一定长度的钢丝后,先将钢丝缠绕在第一轮部21上,随后,即可通过第一夹丝机构30固定第一轮部21与备用料盘之间的钢丝,由此避免备用料盘中钢丝的进一步被拉出或者出现脱线的情况。当然,从备用料盘中拉出一定长度的钢丝后,即可通过第一夹丝机构30固定该段钢丝与备用料盘之间的部分。或者,也可以在备用钢丝绕经积退丝轮20后,再通过第一夹丝机构30固定积退丝轮20和备用料盘之间的钢丝。
可选地,为避免换卷过程中,积退丝轮20内的钢丝受到牵引时、带动备用料盘内的钢丝,第一夹丝机构30夹住钢丝后,直至完成换卷,钢丝完全脱离积退丝轮20,备用料盘到达工位工位,第一夹丝机构30再释放钢丝,以便于备用料盘转化为新的工作料盘、开始正常放丝。
通过设置第二夹丝机构40,能够固定积退丝轮20内的钢丝与工作料盘相连的一端,从而保证工作料盘上的钢丝状态稳定。
具体地,使得备用钢丝的首端绕经积退丝轮20、与工作钢丝的末端相连,随后,通过第二夹丝机构40夹紧积退丝轮20与工作料盘之间的钢丝,由此避免工作料盘在放丝过程中影响积退丝轮20中的钢丝,或者,避免积退丝轮20错误放丝、影响工作料盘的正常放丝或者影响钢丝的走带张力。
区别于第一夹丝机构30,当工作钢丝的末端受到或者即将受到牵引时,第二夹丝机构4需要即时放开钢丝,以便于积退丝轮20配合放丝、实现换卷。
可选地,第一夹丝机构30和/或第二夹丝机构40采用夹爪,包括两个夹片和一个夹持驱动件(如气爪、气缸等),夹持驱动件能够驱动两个夹片相互靠近、以夹紧固定钢丝,或者,夹持驱动件能够驱动两个夹片相互远离、以释放钢丝。
可选地,第一夹丝机构30和/或第二夹丝机构40采用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能够吸引钢丝、进而固定钢丝,断电后,钢丝被释放。
可选地,第一夹丝机构30和/或第二夹丝机构40采用手动夹,操作人员作用于手动夹,能够打开手动夹,以便于放入或者取出钢丝,操作人员释放手动夹后,手动夹能够夹紧钢丝。
本申请并不限定第一夹丝机构30和第二夹丝机构40的具体构型。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10,用于驱动立柱1旋转,以便于第一料盘2和第二料盘3交替到达工作工位。
此时,处于工作工位的料盘即工作料盘。使得料盘到达统一的工作工位后再进行放丝,以便于放出的钢丝具有统一的走丝路径,进一步便于下游设备的正常运行。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立柱1上仅设有第一料盘2和第二料盘3,两个料盘相对设置。换卷时,旋转驱动机构10驱动立柱1旋转180°,以便于备用料盘到达工作工位、转化为新的工作料盘。此时,原先的工作料盘旋转至上下料工位,重新缠绕钢丝,或者,将空料盘替换为新的、装满钢丝的料盘,使得上下料工位重新配置有备用料盘。待新的工作料盘完成放丝后,旋转驱动机构10驱动立柱1继续旋转180°,或者,旋转驱动机构10驱动立柱1反向旋转180°,即可再次交替两个料盘的工位,使得其中一个料盘处于工作工位、进行放丝,其中另一个料盘处于上下料工位、进行备用料盘的重新配置。
其他实施例中,立柱1上设有三个甚至以上的料盘,多个料盘沿圆周等间隔设置。当立柱1上设有三个料盘时,旋转驱动机构10驱动立柱1每次旋转120°。当立柱1上设有四料盘时,旋转驱动机构10驱动立柱1每次旋转90°……以此类推。
其中,旋转驱动机构10可选用旋转气缸或者电机等旋转驱动构件。
一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旋转驱动机构10包括:底座11,立柱1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1上;驱动气缸12,驱动气缸12可摆动地设置在安装架13上;第一连杆14,与驱动气缸12的活塞杆相连;第二连杆15,连接立柱1和第一连杆14;其中,底座11和安装架13固定设置,第一连杆14与第二连杆15转动连接,驱动气缸12的活塞杆做直线运动时,通过第二连杆15的转动和驱动气缸12的摆动,能够实现立柱1的旋转。
可选地,底座11上设置有支撑杆,立柱1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杆外;底座11和安装架13固定设置在同一工作平台上。
容易理解的,驱动气缸12的活塞杆仅能做直线运动,而立柱1做旋转运动,二者的运动方向不统一,需要进行补偿。因此,通过第一连杆14与第二连杆15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4做直线运动时,能够供给第二连杆15一个向左或者向右的力,第二连杆15进一步对立柱1施力;由于立柱1仅能自转,因此,第二连杆15向左或者向右运动的同时,还会绕立柱1的轴心公转;第二连杆15公转时,反向带动第一连杆14随之转动,使得驱动气缸12相对于安装架13摆动。通过二连杆15的转动和驱动气缸12的摆动,双向补偿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的方向差,以便于实现立柱1的稳定旋转。
可选地,为确保料盘准确停留在工作工位或者上下料工位,工作工位和/或上下料工位处设置有第一挡块,立柱1上设有第二挡块,立柱1旋转至第一挡块接触第二挡块时,第一挡块能够阻止第二挡块继续运动,进而保证立柱1到达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检测机构50,用于检测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是否放完,以便于确认换卷是否完成。
其中,检测机构50可以是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积退丝轮20中钢丝的走带路径上,当积退丝轮20中的钢丝完全释放后,走带路径上不再有钢丝,光电传感器即可检测到积退丝轮20中无钢丝。或者,光电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积退丝轮20中,用于检测积退丝轮20上是否具有钢丝。
或者,检测机构50可以是CCD相机(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能够直接通过照相获知积退丝轮20上是否具有钢丝。
以下详述一种具体工作流程,参照图1,处于工作工位的工作料盘(图示实施例中,设置在右的第一料盘2为工作料盘)放丝至其上钢丝的末端受到牵引,第二夹丝机构40松开积退丝轮20与工作料盘之间的钢丝,积退丝轮20中的钢丝受到牵引,积退丝轮20 旋转、带动穿丝部23旋转,同时,旋转驱动机构10驱动立柱1旋转;穿丝部23的开口朝下后,钢丝从开口脱离穿丝部23,积退丝轮20 上的钢丝逐渐被拉出,积退丝轮20 放丝,以调控备用料盘(图示实施例中,设置在左的第二料盘3为备用料盘)向工作工位移动过程中钢丝的张力;检测机构50检测不到钢丝时,备用料盘到达工作工位、成为新的工作料盘;第一夹丝机构30松开备用料盘与积退丝轮20 之间的钢丝,以便于备用料盘上的的钢丝正常释放。手动调整积退丝轮20复位,使得穿丝部23的开口朝上。空料盘到达上下料工位,换入新的备用料盘后,拉出一定长度的钢丝、绕经积退丝轮20后,使得备用钢丝的首端与工作钢丝的末端相连。
本申请提供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还包括牵引装置60,用于牵引的钢丝行进。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使得钢丝的换卷可以自动进行,因此,牵引装置60能够持续地进行牵引工作,以便于设备持续运行。
具体地,当工作料盘上的钢丝放完后,工作钢丝的末端受到牵引装置60的牵引,进一步牵动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随着积退丝轮20逐步放丝,钢丝能够稳定地走带,直至备用料盘运动至工作工位、转化为新的工作料盘。
其中,牵引装置60可采用夹爪,能够夹住前端的钢丝,进而牵引钢丝不断向前行进、到达下游的处理工位。
由于料盘的质量较大,难以使得料盘旋转、主动释放钢丝,为此,一实施方式中,牵引装置60包括:摆臂61,摆臂61上设置有导向轮62,钢丝绕经导向轮62;配重块63,与摆臂61相对设置在转盘64两侧;转动安装座65,转盘64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安装座65上;钢丝行进时,摆臂61绕工作料盘做圆周运动。
具体可参照图1,摆臂61上设置有两个导向轮62,钢丝顺序绕经导向轮62后、通向下游,导向轮62能够支撑和张紧钢丝,确保钢丝放卷的稳定性,导向轮62还能够引导钢丝的走带方向,以便于钢丝按照预设路线行进。
可选地,摆臂61上还设置有导向块66,导向块66中设置有导向通道,钢丝穿过导向通道后、通向下游,导向块66能够进一步调整钢丝的走带方向,还具有抚平和矫直的作用。
钢丝通过摆臂61走带时,摆臂61会受到钢丝的反向作用力,因此,在转盘64上设置与摆臂61相对的配重块63,有利于摆臂61的转动和平衡。
由于转盘64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安装座65上,钢丝行进时,钢丝上的张力反向作用于摆臂61,使得摆臂61具有运动的趋势,摆臂61带动转盘64运动,转盘64受到自身与转动安装座65的连接限制,只能做旋转运动,同时,配重块63能够平衡转盘64的受力,避免摆臂61始终停留在转盘64的下方。
可选地,摆臂61设置在转盘64边缘、远离转盘64的旋转轴心。由此,摆臂61能够绕旋转轴心做公转运动,从而绕工作料盘做圆周运动、进而一圈一圈地从工作料盘上取出钢丝。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柱(1),所述立柱(1)上设有第一料盘(2)和第二料盘(3),所述第一料盘(2)和所述第二料盘(3)用于装载钢丝;
积退丝轮(20),设于所述立柱(1)一侧,所述积退丝轮(20)包括第一轮部(21)、第二轮部(22)和穿丝部(23);
其中,所述第一料盘(2)和所述第二料盘(3)中的一者为工作料盘时、另一者为备用料盘,使得所述备用料盘上的钢丝的首端绕经所述积退丝轮(20)、并与所述工作料盘上的钢丝的末端相连;
当所述积退丝轮(20)上绕设钢丝时,所述第一轮部(21)上绕设有n圈钢丝,所述第二轮部(22)上亦绕设有n圈钢丝,n>0,绕经所述第一轮部(21)的钢丝通过穿丝部(23)后、绕经所述第二轮部(22),所述第一轮部(21)上钢丝的绕设方向与所述第二轮部(22)上钢丝的绕设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退丝轮(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立柱(1)一侧;
所述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受到牵引时,所述积退丝轮(20)旋转,以便于绕设在所述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行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退丝轮(20)还包括连接部(24),设于所述第一轮部(21)和所述第二轮部(22)之间;
所述穿丝部(23)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4)上,所述穿丝部(23)上设置有开口;
所述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受到牵引时,所述积退丝轮(20)旋转,所述穿丝部(23)旋转至所述开口朝下时,所述穿丝部(23)内的钢丝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脱离所述穿丝部(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丝部(23)可绕所述第一料盘(2)或者所述第二料盘(3)旋转;
使得所述穿丝部(23)沿所述第二料盘(3)上钢丝的绕设方向转动,能够释放所述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夹丝机构(30),用于固定所述备用料盘与所述积退丝轮(20)之间的钢丝;
和/或,第二夹丝机构(40),用于固定所述工作料盘与所述积退丝轮(20)之间的钢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10),用于驱动所述立柱(1)旋转,以便于所述第一料盘(2)和所述第二料盘(3)交替到达工作工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10)包括:
底座(11),所述立柱(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
驱动气缸(12),所述驱动气缸(12)可摆动地设置在安装架(13)上;
第一连杆(14),与所述驱动气缸(12)的活塞杆相连;
第二连杆(15),连接所述立柱(1)和所述第一连杆(14);
其中,所述底座(11)和所述安装架(13)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4)与所述第二连杆(15)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12)的活塞杆做直线运动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15)的转动和所述驱动气缸(12)的摆动,能够实现所述立柱(1)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机构(50),用于检测所述积退丝轮(20)上的钢丝是否放完,以便于确认换卷是否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装置(60),用于牵引钢丝行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60)包括:
摆臂(61),所述摆臂(61)上设置有导向轮(62),钢丝绕经所述导向轮(62);
配重块(63),与所述摆臂(61)相对设置在转盘(64)两侧;
转动安装座(65),所述转盘(6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安装座(65)上;
钢丝行进时,受到钢丝张力的影响,所述摆臂(61)绕所述工作料盘做圆周运动。
CN202123055571.XU 2021-12-07 2021-12-07 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Active CN216512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5571.XU CN216512140U (zh) 2021-12-07 2021-12-07 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5571.XU CN216512140U (zh) 2021-12-07 2021-12-07 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2140U true CN216512140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67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55571.XU Active CN216512140U (zh) 2021-12-07 2021-12-07 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12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45082B2 (ja) ウェブの巻取り方法及び装置
JP5221561B2 (ja) 包装装置用シャットル交換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538437B2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部
EP2157039B1 (en) Textile machine
TW300259B (zh)
CN111847106A (zh) 一种线缆收线系统
CN103863890A (zh) 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卷绕装置
CN114057032A (zh) 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JPH04319017A (ja) インラインワイヤー絞り加工機
CN102574655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216512140U (zh) 积退丝放线自动转换装置
CN102658997B (zh) 用于交叉卷绕筒子换筒装置的筒管夹头
CN102992100B (zh) 摇架、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EP0919505B1 (en) Winding unit particularly for winding yarns
JP2016079038A (ja) 紡績コップのための方向付け装置を備えた巻取りユニット
JP2637169B2 (ja) 予備系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4979687A (en) Reeling apparatus
FI78048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att foerbinda en foersta, till en bearbetningsmaskin avgaoende materialbana med boerjan av en andra materialbana.
JP5832322B2 (ja) 自動綾巻きワインダの作業部
JPH0244747B2 (zh)
CA2314291C (en) Unwinding apparatus
CN210001351U (zh) 一种单层电缆卷筒自动收放线导向机构
JPH02144376A (ja) 綾巻ボビン対を組合わ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JPH11322189A (ja) 搭載式ワイヤコイルを備える省スペ―ス伸線機
US5906332A (en)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of a thread running on a low pressure air stream to a rotating sp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