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7833U - 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 Google Patents

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07833U
CN216507833U CN202122894835.4U CN202122894835U CN216507833U CN 216507833 U CN216507833 U CN 216507833U CN 202122894835 U CN202122894835 U CN 202122894835U CN 216507833 U CN216507833 U CN 216507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hicle door
reinforcing
inner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948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宁
顾小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itek Yuyao Precisio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itek Yuyao Precisio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itek Yuyao Precisio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itek Yuyao Precisio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948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07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07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07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包括后右车门框,所述后右车门框的底部设有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上开设有冲孔,此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通过设置加强部中的过渡板与内板加强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其在产生撞击振动时,过渡板可将产生的力分流至延伸板上,并且在延伸板上将产生撞击振动的能量消耗掉,且扣手槽相比传统的长度大大缩短,可进一步增加的内板加强板、过渡板和的延伸板的面积,从而增加对撞击能量的分担,并且为了减少整体质量,在其两端均设有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可以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尽可能有效排除车门内部的积水,使得内部的气流循环,便于水分的蒸发,使车门内部就不容易生锈。

Description

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内板分为下方的主部分和上方的窗框部分,汽车车门内板通常采用车门内板加强板进行加强,车门内板上加强板焊接在车门内板的外侧,沿着车门内板窗框的底框延伸,将车门内板窗框的底框附近的车门内板主体部分覆盖住,右后门内板加强板指的汽车有后排的右车门上的内板加强板。
但是,单一的内板加强板的强度弱,没有充分考虑车门内板加强板件的强度,以至于在与车门柱碰的时候,单一的内板加强板件很容易被撞溃,导致车门内板侵入,造成人肩部伤害,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为此,我们提出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包括后右车门框,所述后右车门框的底部设有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上开设有冲孔,所述内板加强板的两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后右车门框连接,且所述内板加强板上设有对后车门耐撞击的加强部;
所述内板加强板上设有减轻车门重量的减重部,所述减重部配合所述的加强部对右后车门进行减轻重量的同时,对其起到加强的作用;
通过设置的加强部可提高对内板的支撑作用,在进行撞击后,产生的震动可沿着加强部被进行消耗,并且设置的减重部可对整体的内板加强板进行的质量的减轻。
优选的,所述加强部包括衔接在所述内板加强板一侧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一侧设有延伸板,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延伸板之间设有扣手槽;
且所述扣手槽的长度为内板加强板总长度的五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减重部包括开设在内板加强板一侧的第一减重孔,所述内板加强板上远离第一减重孔的一侧设有第二减重孔,且所述第二减重孔大于所述第一减重孔。
优选的,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延伸板之间设有多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延伸板的材质为高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部中的过渡板与内板加强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其在产生撞击振动时,过渡板可将产生的力分流至延伸板上,并且在延伸板上将产生撞击振动的能量消耗掉,且扣手槽相比传统的长度大大缩短,可进一步增加的内板加强板、过渡板和的延伸板的面积,从而增加对撞击能量的分担,并且为了减少整体质量,在其两端均设有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可以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尽可能有效排除车门内部的积水,使得内部的气流循环,便于水分的蒸发,使车门内部就不容易生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板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板加强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右车门框;2-内板加强板;3-冲孔;4-连接部;5-加强部;6-减重部;61-第一减重孔;62-第二减重孔;51-过渡板;52-延伸板;53-扣手槽;5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包括后右车门框1,后右车门框1的底部设有内板加强板2,内板加强板2上开设有冲孔3,内板加强板2的两侧设有连接部4,连接部4与后右车门框1连接,且内板加强板2上设有对后车门耐撞击的加强部5;
内板加强板2上设有减轻车门重量的减重部6,减重部6配合的加强部5对右后车门进行减轻重量的同时,对其起到加强的作用;
通过设置的加强部5可提高对内板的支撑作用,在进行撞击后,产生的震动可沿着加强部5被进行消耗,并且设置的减重部6可对整体的内板加强板2进行的质量的减轻。
加强部5包括衔接在内板加强板2一侧的过渡板51,过渡板51的一侧设有延伸板52,过渡板51与延伸板52之间设有扣手槽53;
且扣手槽53的长度为内板加强板2总长度的五分之一;
由于设置的过渡板51与内板加强板2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的空腔,在受到撞击后,可先有空腔蔓延至过渡板51,过渡板51的一侧设有的延伸板52均可将产生的撞击力进行消能,从而减少对内板加强板2的损坏。
减重部6包括开设在内板加强板2一侧的第一减重孔61,内板加强板2上远离第一减重孔61的一侧设有第二减重孔62,且第二减重孔62大于第一减重孔61,可以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尽可能有效排除车门内部的积水,使得内部的气流循环,便于水分的蒸发,使车门内部就不容易生锈,并且第二减重孔62大于第一减重孔61的好处是因为,增加减少整体的重量的同时,第二减重孔62靠近车门打开的方向,相较于第一减重孔61与外界的接触空间更大,能够起到更好的气流循环和水分蒸发的效果。
过渡板51与延伸板52之间设有多组加强筋54,加强筋54可进一步增强内板加强板2的整个抗撞击性能,将其撞击产生的能量分担,从而整体增强其内部性能。
过渡板51与延伸板52的材质为高强板340,高强板具有良好的减重性能、抗碰撞性能、耐腐蚀性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同时,高强板在减轻汽车自重,提高汽车性能等各方面均具有显著的进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包括后右车门框(1),所述后右车门框(1)的底部设有内板加强板(2),所述内板加强板(2)上开设有冲孔(3);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加强板(2)的两侧设有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与所述后右车门框(1)连接,且所述内板加强板(2)上设有对后车门耐撞击的加强部(5);
所述内板加强板(2)上设有减轻车门重量的减重部(6),所述减重部(6)配合所述的加强部(5)对右后车门进行减轻重量的同时,对其起到加强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5)包括衔接在所述内板加强板(2)一侧的过渡板(51),所述过渡板(51)的一侧设有延伸板(52),所述过渡板(51)与所述延伸板(52)之间设有扣手槽(53);
且所述扣手槽(53)的长度为内板加强板(2)总长度的五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部(6)包括开设在内板加强板(2)一侧的第一减重孔(61),所述内板加强板(2)上远离第一减重孔(61)的一侧设有第二减重孔(62),且所述第二减重孔(62)大于所述第一减重孔(6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51)与所述延伸板(52)之间设有多组加强筋(5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51)与所述延伸板(52)的材质为高强板(340)。
CN202122894835.4U 2021-11-24 2021-11-24 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Active CN216507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4835.4U CN216507833U (zh) 2021-11-24 2021-11-24 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4835.4U CN216507833U (zh) 2021-11-24 2021-11-24 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07833U true CN216507833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32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94835.4U Active CN216507833U (zh) 2021-11-24 2021-11-24 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07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5542B2 (en) Stepped honeycomb rocker insert
US7354101B2 (en) Hood structure with crush initiators
CN20507589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轻量化车身结构
US7427090B2 (en) Bumper reinforcement for vehicle
CN205203123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碰撞吸能结构
US20210094626A1 (en) Body of electric vehicle
CN110949535A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09757261U (zh) 一种铝合金车体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CN211642361U (zh) 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16507833U (zh) 右后车门内板加强板
CN215622298U (zh) 一种整体式汽车前地板结构
CN208576602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驾驶舱总成结构
CN213057233U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与地板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4179919B (zh) 门槛及门槛组件
CN112441133A (zh) 一种车辆门槛梁及其设计方法
CN216070205U (zh) 车辆的侧围结构和车辆
CN211809854U (zh) 一种强度呈梯度变化的铝合金纵梁
CN209600635U (zh) 一种前罩锁销加强件总成
CN209492605U (zh) 一种汽车a柱的加强结构
CN209553315U (zh) 一种汽车侧围总成
CN209290512U (zh) 汽车后围总成
CN206493912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CN208963181U (zh) 电动汽车车身底板结构
CN214776304U (zh) 强化版电动车后轮挡泥板
CN111376992A (zh) 前轮罩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