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1932U - 一种杯圈成型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杯圈成型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01932U
CN216501932U CN202123157583.3U CN202123157583U CN216501932U CN 216501932 U CN216501932 U CN 216501932U CN 202123157583 U CN202123157583 U CN 202123157583U CN 216501932 U CN216501932 U CN 216501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sliding
block
groove
ter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575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征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bl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bl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bl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bl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575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01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01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01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模具成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杯圈成型模,其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成型块、凹模、和弹性组件,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向设置,上模板上设有凹模,下模板具有凸模,凸模滑移连接于下模板上,凹模靠近凸模的一侧设有半圆槽,凸模具有与半圆槽相适配的优弧面,凸模的两侧还具有与优弧面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成型面,成型块的个数为两个,两成型块设滑移连接于下模板上,两成型块分别设于凸模的两侧且可相互靠近,成型块靠近凸模的一侧具有第二成型面和劣弧面,弹性组件设于下模板远离上模板的一侧用于使得凸模保持靠近凹模的趋势。本申请具有通过凸模与半圆槽以及成型块的配合以将工件压紧于凸模的外侧壁上以形成所需形状杯圈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杯圈成型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成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杯圈成型模。
背景技术
在浴室中通常设计有用于放置洗漱杯子的放置架,而有的浴室设计中为了提高空间利用,在架子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供洗漱杯子插入并悬挂的杯圈,如图1所示,杯圈包括弧形部a和两个插接部b,弧形部a呈优弧状设置,插接部b固定连接于优弧的两端,插接部b用于固定连接于架子上,杯圈用于供杯子插入放置。
目前缺乏一种成型模用于生产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杯圈,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生产上述形状的杯圈成型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杯圈的加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杯圈成型模。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杯圈成型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杯圈成型模,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成型块、凹模、凸模和弹性组件,所述上模板用于连接压力机的冲压头,所述凹模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下模板设于所述凹模远离所述上模板的一侧,所述凸模设于所述下模板与凹模之间,且工件抵接于所述凹模靠近所述凸模的一侧,所述凸模滑移连接于所述下模板上,所述弹性组件设于所述下模板远离所述上模板的一侧,所述弹性组件使得所述凸模保持靠近所述凹模的趋势,所述凹模靠近所述凸模的一侧设有半圆槽,所述凸模具有与所述半圆槽相适配的优弧面,所述凸模的两侧还具有与所述优弧面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成型面,所述成型块的个数为两个,两所述成型块设滑移连接于所述下模板上,两所述成型块分别设于所述凸模的两侧且可相互靠近,所述成型块靠近所述凸模的一侧具有第二成型面和劣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冲压头驱动上模板朝向下模板运动,使得工件在凸模的挤压下贴合于半圆槽的内壁上,工件的两端均朝向劣弧面弯曲,当成型块朝向凸模移动时,将工件两端压紧于第二成型面上,成型时,工件完全贴合于凸模的优弧面以及第一成型面上,以形成所需形状的工件。
可选的,所述下模板朝向所述凹模的一侧设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与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滑移块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成型块朝向所述滑移块的一侧设有滑轨,所述滑移槽供所述滑轨插入并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轨插入并滑移于滑移槽内时,成型块滑移连接于下模板上,以将工件的两端压紧于凸模的第二成型面以及优弧侧壁上,同时,工件成型之后,成型块朝向远离凸模的方向滑移让位,以便于将工件从凸模上取出过程中不受到限位,取出方便。
可选的,所述凹模的两侧均设有导向块,两所述成型块远离所述凸模的一侧均开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供所述导向块抵接,两所述导向块相向的侧壁上设有平行面,所述平行面与导向面呈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向块挤压于所述导向面上时,所述成型块具有朝向所述凸模移动的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模朝向凹模移动时,导向块压紧在导向面上驱使成型块沿平行面的长度方向逐渐朝向凸模移动,进而将工件的两端压紧于第二成型面上,不需要通过人工或者其他驱动件驱动成型块对工件进行压紧,提高了工件成型的加工效率。
可选的,两所述成型块侧壁上均设有复位拉簧,所述下模板上还设有两个抵接块,两所述抵接块与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且两所述抵接块分别固定于所述滑移块远离凸模的一侧,所述复位拉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块上,所述复位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成型块固定连接,所述成型块在所述复位拉簧的拉力作用下具有保持远离所述凸模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拉簧的设置使得成型块在工件挤压成型后,在复位拉簧的拉力作用下自动朝向抵接块移动,进而不需要人工调节成型块复位,进一步提高工件加工效率。
可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滑移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缓冲弹簧,所述滑移杆穿设并滑移连接于所述下模板上,且所述滑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凸模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所述滑移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支撑块上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板远离所述上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呈间隔设置,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块相向的一侧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组件的设置使得凸模与凹模配合将工件压紧成型后,能够从与下模板贴合的状态恢复至位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状态,便于进行下一次工件的成型加工。
可选的,所述凹模朝向所述凸模的一侧设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远离所述下模板的一侧具有嵌设槽,所述嵌设槽供工件嵌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件嵌设于夹持块上的嵌设槽内,使得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易从凹模上脱离,提高工件的与凹模的连接牢固性。
可选的,所述凹模朝向所述凸模的一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夹持块滑移连接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收纳槽内嵌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底,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夹持块靠近所述收纳槽槽底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具有驱使所述夹持块保持朝向远离所述收纳槽移动的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块可收纳与收纳槽内,以便于凹模与凸模合模时,夹持块收纳于收纳槽内不易受到下模板的碰撞,降低因夹持块受到碰撞而产生磨损的概率,压缩弹簧的设置使得夹持块远离槽底的一端具有始终伸出收纳槽槽口的趋势,进而夹持块在收缩于收纳槽后能自动伸出收纳槽的槽口。
可选的,所述夹持块位于所述收纳槽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球头弹簧柱塞,所述收纳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球头弹簧柱塞的球头插入并滑移的抵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头插入并抵接于抵接槽内时,球头与抵接槽的内壁相互抵接并限位,使得夹持块不易从收纳槽内滑出。
可选的,所述下模板上还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凸模朝向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设有导向滑轨,所述导向滑槽供所述导向滑轨插入并滑移,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配合将工件挤压成型时,所述上模板与所述限位板相向的侧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滑轨滑移于导向滑槽内时,使得凸模在滑移过程中沿滑移槽的开设方向进行滑移,从而不易与凹模发生相对偏移,提高了凸模的滑移稳定性,便于工件成型。
可选的,所述上模板上设有滑移筒,所述滑移筒与所述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上设有滑移柱,所述滑移柱与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滑移筒与所述滑移柱相向设置,且所述滑移筒供所述滑移柱插入并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柱插入并滑移于滑移筒内时,使得上模板和下模板在进行相对滑移时不易发生相对偏移,提高了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滑移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冲压头驱动上模板朝向下模板运动,使得工件在凸模的挤压下贴合于半圆槽的内壁上,工件的两端均朝向劣弧面弯曲,当车成型块朝向凸模移动时,将工件两端压紧于第二成型面上,成型时,工件完全贴合于凸模的优弧面以及第一成型面上,以形成所需形状的工件;
2.凸模朝向凹模移动时,导向块抵接在导向面上驱使成型块朝向凸模移动,以将工件的两端压紧于第二成型面上,进而不需要通过人工或者其他驱动件驱动成型块对工件进行压紧,提高了工件成型的加工效率;
3.压缩弹簧的设置使得夹持块远离槽底的一端具有始终伸出收纳槽槽口的趋势,进而夹持块在收缩于收纳槽后能自动伸出收纳槽的槽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杯圈成型后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申请中一种杯圈成型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下模板和弹性组件、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限位块与下模板、上模板、凸模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夹持块与压缩弹簧、凹模、上模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A-A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中上模板与下模板、成型块、凹模、导向块、抵接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中抵接块与下模板、滑移块、复位拉簧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板;11、滑移筒;2、下模板;21、抵接块;22、复位拉簧;23、第一连接柱;24、滑移块;241、滑移槽;25、滑移柱;3、成型块;31、劣弧面;32、第二成型面;33、导向面;34、第二连接柱;35、滑轨;4、凹模;41、半圆槽;42、夹持块;421、嵌设槽;43、收纳槽;431、抵接槽;44、压缩弹簧;45、球头弹簧柱塞;451、球头;46、导向块;461、平行面;5、凸模;51、优弧面;52、第一成型面;53、导向滑轨;531、卡接槽;6、弹性组件;61、滑移杆;62、第一支撑块;621、螺纹杆;63、第二支撑块;631、压紧螺母;64、缓冲弹簧;7、限位板;71、导向滑槽;72、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以坐标系中x轴所指的方向为左方,以与x轴指示相反的方向为右方,以y轴所指的方向为前方,以与y轴指示相反的方向后方,以z轴所指的方向为上方,与z轴指示相反的方向为下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杯圈成型模。参照图2,杯圈成型模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成型块3、凹模4、凸模5和弹性组件6。凹模4固定连接于上模板1的后侧,凸模5与下模板2滑移连接,且凸模5沿前后方向滑移于上模板1与下模板2之间。弹性组件6用于保持凸模5始终保持在初始状态的位置,位于初始状态时,凸模5将工件抵压于凹模4的后侧侧壁上。上模板1与压力机的冲压头连接,在冲压头的驱动下,上模板1朝向下模板2移动,凹模4和成型块3将工件压紧并贴合于凸模5的外侧壁上,以形成所需形状的工件。
参照图2,具体地,凹模4朝向后侧的侧壁上设有半圆槽41,凸模5具有一优弧面51,优弧面51的优弧形状与半圆槽41相适配,凸模5的两侧还具有与优弧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成型面52,两个第一成型面52呈相互平行设置。
成型块3个数为两个,两个成型块3均滑移连接于下模板2上,两个成型块3分别位于滑移连接于凸模5的左右两侧,成型块3朝向凸模5的一侧均开设有劣弧面31,成型块3朝向凸模的另一侧还设有第二成型面32,第二成型面32与第一成型面52呈相互平行设置。当两个成形块3朝向凸模5移动时,劣弧面31与优弧面51逐渐贴合,第一成型面52与第二成型面32逐渐贴合,以将工件压紧于凸模5上。
参照图2和图3,弹性组件6包括滑移杆61、第一支撑块62、第二支撑块63和缓冲弹簧64。滑移杆61穿设并滑移连接于下模板2的前后侧壁上,滑移杆61的前端与凸模5的后侧固定连接,滑移杆61的后端与第一支撑块62固定连接。滑移杆61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多于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滑移杆61的个数以两个为例进行介绍,两个滑移杆61均穿设并滑移于下模板2的前后侧,且前端与凸模5后侧固定,后端与第一支撑块62的前侧固定。第一支撑块62上滑移穿设有螺纹杆621,螺纹杆62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下模板2的后侧,第二支撑块63套设于螺纹杆621上,第二支撑块63的前后侧上均设有压紧螺母631,压紧螺母631螺纹连接于螺纹杆621上,且两压紧螺母631压紧于第二支撑块63的前后侧壁上。第一支撑块62与第二支撑块63之间呈间隔设置,调节弹簧套设于螺纹杆621上,缓冲弹簧64的一端压紧于第一支撑块62的后侧,缓冲弹簧64的另一端压紧于第二支撑块63的前侧。在缓冲弹簧64的作用下,第一支撑块62具有远离第二支撑块63移动的趋势,通过调节第一支撑块62与第二支撑块63之间的距离即可调节凸模5位于上模板1与下模板2之间的距离,即凸模5的初始状态位置。
参照图4,下模板2上还设有限位板7,限位板7固定连接于下模板2的前侧侧壁上,且限位板7与凸模5的下侧呈相互平行设置,凸模5滑移连接于限位板7上。具体地,限位板7的上侧开设有导向滑槽71,凸模5的下侧设有导向滑轨53,导向滑槽71供导向滑轨53插入并滑移,且导向滑轨53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卡接槽531,导向滑槽71的左右内壁上设有卡接块72,卡接块72插入并滑移于卡接槽531内,卡接块72的外壁与卡接槽531的内壁相贴合并限位,使得凸块与限位块之间不易发生相对脱离。
参照图4,上模板1的后侧壁上设有滑移筒11,滑移筒11的个数为两个,下模板2的前侧壁上设有滑移柱25,滑移柱25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滑移筒11与滑移柱25呈同轴设置,滑移筒11供滑移柱25插入并滑移。
参照图5,为了使得工件在加工前具有更好的夹持稳定性,凹模4的后侧侧壁上还设有夹持块42。具体地,凹模4的后侧侧壁上开设有收纳槽43,收纳槽43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收纳槽43分别位于半圆槽41的左右侧,且两个收纳槽43与半圆槽41之间呈间隔设置,收纳槽43内滑移连接有夹持块42,夹持块42的后端伸出收纳槽43的槽口,夹持块42的后端开设有嵌设槽421,嵌设槽421供工件嵌设。
参照图6和图7,为了使得滑移块24具有自动弹出收纳槽43槽口的趋势,收纳槽43内均嵌设有压缩弹簧44,压缩弹簧44的一端抵接于收纳槽43的槽底,压缩弹簧44的另一端压紧于夹持块42的前侧。夹持块42的左侧侧上还设有球头弹簧柱塞45,球头弹簧柱塞45的球头451高出夹持块42的左侧壁所在平面,收纳槽43与球头弹簧柱塞45对应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抵接槽431,抵接槽431供球头451抵接并滑移。当压缩弹簧44处于原长时,夹持块42的前侧与压缩弹簧44相近的一端抵接,当夹持块42受压而收缩于收纳槽43内时,在压缩弹簧44的弹力作用下后端恢复伸出收纳槽43的槽口,球头451与抵接槽431的内壁相互抵接限位,夹持块42不易从收纳槽43内脱离。
参照图8,凹模4的左右两侧均一体设有导向块46,导向块46朝向后侧延伸,两个成型块3上均开设有导向面33,导向面33呈倾斜设置,导向面33供导向块46的后端挤压。具体的,两个导向块46相向的一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平行面461,平行面461可以是与导向面33呈相互平行设置,也可以是平行面461与导向面33具有不同的水平倾斜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以平行面461与导向面33呈相互平行设置为例进行介绍。两个平行面461分别与对应一侧的成型块3上的导向面33相互平行。当导向块46一一对应抵接于导向面33上时,两个成型块3均朝向凸块移动。
参照图8,为了使得成型块3在朝向凸模5移动后能够自动回恢复原位,下模板2上还设有抵接块21,抵接块21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抵接块21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成型块3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成型块3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复位拉簧22,复位拉簧22可以只设于两个成型块3的一侧侧壁上,也可以是成型块3的前后侧壁上均设有复位拉簧22。在本实施例中,以成型块3的前后侧均设有复位拉簧22为例进行介绍,两个成型块3上设有穿设成型块3前后侧壁的第一连接柱23,复位拉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柱23上,两个成型块3上均对应设有第二连接柱34,第二连接柱34贯穿成型块3的前后侧壁,复位拉簧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柱34上。复位拉簧22使得成型块3具有保持始终朝向抵接块21移动的趋势。
参照图9,两个成型块3的后侧均设有滑轨35,下模板2的前侧设有滑移块24,滑移块24的个数与成型块3的个数相对应,滑移块24上开设有滑移槽241,滑移槽241的槽口朝向前侧开设,滑移槽241供滑轨35插入并滑移。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滑移块24上开设有滑轨35,成型块3上开设有滑移槽241,以起到滑移块24滑移连接于下模板2上的相同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杯圈成型模的实施原理为:工件先夹持于夹持块42上,通过压力机驱动上模板1朝向下模板2移动,移动过程中凸模5先将工件压凹于半圆槽41内,工件的两端朝向劣弧面31弯曲,当工件两端抵接于劣弧面31上时,导向块46抵接于导向面33上驱使两成型块3相向移动,进而工件的两端被压紧于凸模5的优弧面51以及第二成型面32上,最终得到形成与凸模5侧壁形状相似的工件。成型后,压力机驱使凸模5远离下凹模4,凸模5在弹性组件6的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成型块3在复位拉簧22的作用下抵接于抵接块21相向一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杯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成型块(3)、凹模(4)、凸模(5)和弹性组件(6),所述上模板(1)用于连接压力机的冲压头,所述凹模(4)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模板(1)上,所述下模板(2)设于所述凹模(4)远离所述上模板(1)的一侧,所述凸模(5)设于所述下模板(2)与凹模(4)之间,且工件抵接于所述凹模(4)靠近所述凸模(5)的一侧,所述凸模(5)滑移连接于所述下模板(2)上,所述弹性组件(6)设于所述下模板(2)远离所述上模板(1)的一侧,所述弹性组件(6)使得所述凸模(5)保持靠近所述凹模(4)的趋势,所述凹模(4)靠近所述凸模(5)的一侧设有半圆槽(41),所述凸模(5)具有与所述半圆槽(41)相适配的优弧面(51),所述凸模(5)的两侧还具有与所述优弧面(51)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成型面(52),所述成型块(3)的个数为两个,两所述成型块(3)滑移连接于所述下模板(2)上,两所述成型块(3)分别设于所述凸模(5)的两侧且可相互靠近,所述成型块(3)靠近所述凸模(5)的一侧具有第二成型面(32)和劣弧面(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杯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朝向所述凹模(4)的一侧设有滑移块(24),所述滑移块(24)与所述下模板(2)固定连接,所述滑移块(24)上开设有滑移槽(241),所述成型块(3)朝向所述滑移块(24)的一侧设有滑轨(35),所述滑移槽(241)供所述滑轨(35)插入并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杯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4)的两侧均设有导向块(46),两所述成型块(3)远离所述凸模(5)的一侧均开设有导向面(33),所述导向面(33)供所述导向块(46)抵接,两所述导向块(46)相向的侧壁上设有平行面(461),所述平行面(461)与导向面(33)呈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向块(46)挤压于所述导向面(33)上时,所述成型块(3)具有朝向所述凸模(5)移动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杯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成型块(3)侧壁上均设有复位拉簧(22),所述下模板(2)上还设有两个抵接块(21),两所述抵接块(21)与所述下模板(2)固定连接,且两所述抵接块(21)分别固定于所述滑移块(24)远离凸模(5)的一侧,所述复位拉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块(21)上,所述复位拉簧(22)的另一端与所述成型块(3)固定连接,所述成型块(3)在所述复位拉簧(22)的拉力作用下具有保持远离所述凸模(5)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杯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6)包括滑移杆(61)、第一支撑块(62)、第二支撑块(63)和缓冲弹簧(64),所述滑移杆(61)穿设并滑移连接于所述下模板(2)上,且所述滑移杆(6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凸模(5)朝向所述下模板(2)的一侧,所述滑移杆(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6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支撑块(62)上穿设有螺纹杆(621),所述螺纹杆(6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板(2)远离所述上模板(1)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块(63)与所述螺纹杆(62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块(63)与所述第一支撑块(62)呈间隔设置,所述缓冲弹簧(64)套设于所述螺纹杆(621)上,所述缓冲弹簧(64)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块(62)和所述第二支撑块(63)相向的一侧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杯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4)朝向所述凸模(5)的一侧设有夹持块(42),所述夹持块(42)远离所述下模板(2)的一侧具有嵌设槽(421),所述嵌设槽(421)供工件嵌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杯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4)朝向所述凸模(5)的一侧开设有收纳槽(43),所述夹持块(42)滑移连接于所述收纳槽(43)内,所述收纳槽(43)内嵌设有压缩弹簧(44),所述压缩弹簧(44)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收纳槽(43)的槽底,所述压缩弹簧(44)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夹持块(42)靠近所述收纳槽(43)槽底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44)具有驱使所述夹持块(42)保持朝向远离所述收纳槽(43)移动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杯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42)位于所述收纳槽(43)的一侧侧壁上设有球头弹簧柱塞(45),所述收纳槽(43)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球头弹簧柱塞(45)的球头(451)插入并滑移的抵接槽(4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杯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上还设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板(2)靠近所述上模板(1)的一侧,所述限位板(7)上开设有导向滑槽(71),所述凸模(5)靠近所述限位板(7)的一侧设有导向滑轨(53),所述导向滑槽(71)供所述导向滑轨(53)插入并滑移,所述凸模(5)与所述凹模(4)配合将工件挤压成型时,所述上模板(1)与所述限位板(7)相向的侧壁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杯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上设有滑移筒(11),所述滑移筒(11)与所述上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2)上设有滑移柱(25),所述滑移柱(25)与所述下模板(2)固定连接,所述滑移筒(11)供所述滑移柱(25)插入并滑移。
CN202123157583.3U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杯圈成型模 Active CN216501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7583.3U CN216501932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杯圈成型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7583.3U CN216501932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杯圈成型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01932U true CN216501932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57583.3U Active CN216501932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杯圈成型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01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44154U (zh) 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CN216501932U (zh) 一种杯圈成型模
CN202291001U (zh) 薄壁铜管校直模具
CN103418688A (zh) 一种棒料弯曲模具
CN111468573A (zh) 小间距双侧摆动式复位折弯结构
CN217370192U (zh) 一种电热丝折弯模具
CN212494724U (zh) 小间距双侧摆动式复位折弯结构
CN211866357U (zh) 一种模具冲压机构
CN114030122A (zh) 石墨烯零包边挤压模具及其工艺
CN207222694U (zh) 一种松芝边板侧冲模具
CN209869184U (zh) 一种行位延迟顶出结构
CN203076419U (zh) 一种真空助力器上推杆组件的冲孔模具
CN218252462U (zh) 一种便于更换冲压模具头的冲压模具
CN211757896U (zh) 56式145链接体连续模
CN110883221A (zh) 一种手机外壳成型冲压模具
CN217144560U (zh) 一种塑胶模具上盖
CN217412144U (zh) 折弯冲压模具
CN205705018U (zh) 节能型接线盒生产模组
CN211757978U (zh) 发射机座整型模
CN218744237U (zh) 一种薄板拉伸液压机
CN109692919A (zh) 一种冲压模具用工件夹取装置
CN220992655U (zh) 一种高效髓内钉折弯模具
CN112317585B (zh) 一种金属板材加工用冲压成型模具
CN209007874U (zh) 一种用于成型汽车连接器外壳的注塑模具
CN212397836U (zh) 一种不锈钢拉伸成型模的整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