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1889U - 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01889U CN216501889U CN202122880562.8U CN202122880562U CN216501889U CN 216501889 U CN216501889 U CN 216501889U CN 202122880562 U CN202122880562 U CN 202122880562U CN 216501889 U CN216501889 U CN 2165018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groove
- mold
- deep drawing
- 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凹模板(3)的底表面上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模板(3)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中间导向孔(9)和两个侧导向孔(10),中间导向孔(9)和两个侧导向孔(10)均与凹槽(8)连通,且中间导向孔(9)设置于两个侧导向孔(10)之间,所述下垫板(2)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凹槽(8)的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2),滑块(12)的右侧壁与滑槽(11)的右侧壁之间固设有水平弹簧(13),滑块(12)左端部和右端部的顶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左斜面(14)和右斜面(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成品引深零件生产效率、缩短交货周期、提高成型质量、减轻工人工作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小筒体底端面平面宽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
背景技术
某级进模加工出的引深零件的结构如图1~2所示,该引深零件包括板体(35)和与其一体成型的筒体(36),筒体(36)内的通孔(37)贯穿板体(35)设置,其中筒体(36)底端面的平面宽度为H,而H的数值过大,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将由级进模加工出的引深零件进行二次加工,即人工对通孔(37)内壁的底部进行倒圆角,以得到底端面平面宽度为h的成品引深零件,其中h的数值小于H的数值,成品引深零件的结构如图3所示。这种成型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增加了多余的倒圆角工序,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时间,进而耽误交货时间,存在生产效率低的技术缺陷。此外,引深零件的尺寸较小,人工倒角无疑是增加了工人工作强度。因此,亟需一种提高成品引深零件生产效率、缩短交货周期、提高成型质量、减轻工人工作强度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提高成品引深零件生产效率、缩短交货周期、提高成型质量、减轻工人工作强度的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由下往上顺次固设于一体的底座、下垫板和凹模板,所述上模包括由上往下顺次固设于一体的上托、上垫板和固定板,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顺次固设于一体的限位板和卸料板,固定板与限位板之间留有间隙,且固定板与限位板之间连接有多个拉伸弹簧,所述凹模板的底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模板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中间导向孔和两个侧导向孔,中间导向孔和两个侧导向孔均与凹槽连通,且中间导向孔设置于两个侧导向孔之间,所述下垫板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凹槽的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右侧壁与滑槽的右侧壁之间固设有水平弹簧,滑块左端部和右端部的顶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左斜面和右斜面,所述凹模板上设置有抽插槽,抽插槽设置于右斜面的正上方,左斜面上开设有贯穿滑块底表面设置的U形槽,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下弹簧,下弹簧的顶部固设有下传力柱,下传力柱向上贯穿U形槽且延伸于凹槽内,且延伸端上固设有活动块,活动块的底表面上设置有与左斜面相配合的楔形面I,活动块的顶部固设有滑动安装于凹槽内的顶板,顶板的顶部固设有滑动安装于中间导向孔内的下凸模,下凸模延伸于凹模板的上方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圆凸台,圆凸台与下凸模之间形成有环形弧形面;
所述卸料板内设置有固设于限位板上的上凸模,上凸模向下延伸于卸料板的下方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导正柱,导正柱设置于圆凸台的正上方,所述上托内设置有两个上弹簧,两个上弹簧的底部均固设有上传力柱,两个上传力柱均顺次贯穿上垫板、固定板、限位板和卸料板设置,两个上传力柱的延伸端均位于导正柱的下方,且分别设置于两个侧导向孔的正上方,所述上垫板上固设有楔形杆,楔形杆顺次贯穿固定板、限位板和卸料板且延伸于抽插槽内,楔形杆的底部设置有与右斜面相配合的楔形面II。
所述下垫板与底座之间通过螺钉螺纹连接。
所述卸料板内固设有压料镶件,所述上凸模设置于压料镶件内。
所述导正柱的直径与筒体的通孔直径相等。
所述圆凸台的直径小于筒体的通孔直径。
所述中间导向孔的直径与筒体的外径相等。
所述上垫板经螺钉固定于上托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提高成品引深零件生产效率、缩短交货周期、提高成型质量、减轻工人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进模加工出的引深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仰视图;
图3 为成品引深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图4的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 为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图6的俯视图;
图8 为下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 为上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 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闭模状态的示意图;
图11 为图10的I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 为图11的II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下垫板,3-凹模板,4-上托,5-上垫板,6-固定板,7-拉伸弹簧,8-凹槽,9-中间导向孔,10-侧导向孔,11-滑槽,12-滑块,13-水平弹簧,14-左斜面,15-右斜面,16-抽插槽,17-U形槽,18-下弹簧,19-下传力柱,20-楔形面I,21-顶板,22-下凸模,23-圆凸台,24-环形弧形面,25-上凸模,26-导正柱,27-上弹簧,28-上传力柱,29-楔形杆,30-楔形面II,31-压料镶件,32-限位板,33-卸料板,34-活动块,35-板体,36-筒体,3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4~9所示,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由下往上顺次固设于一体的底座1、下垫板2和凹模板3,所述上模包括由上往下顺次固设于一体的上托4、上垫板5和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下方设置有顺次固设于一体的限位板32和卸料板33,固定板6与限位板32之间留有间隙,且固定板6与限位板32之间连接有多个拉伸弹簧7,所述凹模板3的底表面上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模板3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中间导向孔9和两个侧导向孔10,中间导向孔9和两个侧导向孔10均与凹槽8连通,且中间导向孔9设置于两个侧导向孔10之间,所述下垫板2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凹槽8的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2,滑块12的右侧壁与滑槽11的右侧壁之间固设有水平弹簧13,滑块12左端部和右端部的顶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左斜面14和右斜面15,所述凹模板3上设置有抽插槽16,抽插槽16设置于右斜面15的正上方,左斜面14上开设有贯穿滑块12底表面设置的U形槽17,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下弹簧18,下弹簧18的顶部固设有下传力柱19,下传力柱19向上贯穿U形槽17且延伸于凹槽8内,且延伸端上固设有活动块34,活动块34的底表面上设置有与左斜面14相配合的楔形面I20,活动块34的顶部固设有滑动安装于凹槽8内的顶板21,顶板21的顶部固设有滑动安装于中间导向孔9内的下凸模22,下凸模22延伸于凹模板3的上方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圆凸台23,圆凸台23的直径小于筒体的通孔直径,圆凸台23与下凸模22之间形成有环形弧形面24。
所述卸料板33内设置有固设于限位板32上的上凸模25,上凸模25向下延伸于卸料板33的下方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导正柱26,导正柱26的直径与筒体的通孔直径相等,导正柱26设置于圆凸台23的正上方,所述上托4内设置有两个上弹簧27,两个上弹簧27的底部均固设有上传力柱28,两个上传力柱28均顺次贯穿上垫板5、固定板6、限位板32和卸料板33设置,两个上传力柱28的延伸端均位于导正柱26的下方,且分别设置于两个侧导向孔10的正上方,所述上垫板5上固设有楔形杆29,楔形杆29顺次贯穿固定板6、限位板32和卸料板33且延伸于抽插槽16内,楔形杆29的底部设置有与右斜面15相配合的楔形面II30。
所述下垫板2与底座1之间通过螺钉螺纹连接。所述卸料板33内固设有压料镶件31,所述上凸模25设置于压料镶件31内。所述中间导向孔9的直径与筒体36的外径相等,所述上垫板5经螺钉固定于上托4上。
所述模具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工人将上托4固定连接于冲压模具的冲压头上;
S2、工人将由级进模加工出的半成品引深零件的筒体36套在圆凸台23上,且确保半成品引深零件的板体35处于筒体36的上方;
S3、工人控制冲压模具的冲压头向下运动,冲压头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两个上传力柱28向下穿过侧导向孔10而抵压在顶板21上,上传力柱28将顶板21向下压,顶板21受压后带动下凸模22、圆凸台23和活动块34同步向下运动,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半成品引深零件的筒体36进入到中间导向孔9内,当处于临界闭模状态时,半成品引深零件的板体35抵压于卸料板33和压料镶件31之间,且活动块34的楔形面I20与左斜面14相接触,楔形杆29的楔形面II30与右斜面15相接触;
S4、随着冲压头的继续向下运动,上托4、上垫板5和固定板6相对于静止的卸料板33向下运动,上垫板5带动楔形杆29相对于静止的卸料板33向下运动,楔形杆29的楔形面II30抵靠在右斜面15后,推动滑块12沿着滑槽11向左运动,由于滑块12的左斜面14与活动块34的楔形面I20相配合,滑块12带动活动块34向上运动,活动块34带动顶板21向上运动,顶板21带动下凸模22和圆凸台23同步向上运动,当圆凸台23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环形弧形面24将筒体36的通孔37的底壁沿径向向外挤压,当处于闭模状态时如图10~12所示,即固定板6压在限位板32时,即可成型出底端面平面宽度为h的成品引深零件;
S5、控制冲压头向上运动,冲压头带动上模向上运动,当上模在复位过程中,受压的下弹簧18将下传力柱19向上顶起,下传力柱19将活动块34向上顶起,活动块34将顶板21向上顶起,顶板21将下凸模22和圆凸台23向上顶起,从而将成品引深零件顶到凹模板3的上方,此时工人即可将成品零件取走。
因此,在整个成型过程中,无需人工对筒体36的通孔37内壁的底部进行倒圆角,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成型效率。此外,本模具实现了一次性对通孔37的底壁倒角,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成型效率,进而提高了交货周期,同时还极大提高了产品的成型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由下往上顺次固设于一体的底座(1)、下垫板(2)和凹模板(3),所述上模包括由上往下顺次固设于一体的上托(4)、上垫板(5)和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下方设置有顺次固设于一体的限位板(32)和卸料板(33),固定板(6)与限位板(32)之间留有间隙,且固定板(6)与限位板(32)之间连接有多个拉伸弹簧(7),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板(3)的底表面上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模板(3)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中间导向孔(9)和两个侧导向孔(10),中间导向孔(9)和两个侧导向孔(10)均与凹槽(8)连通,且中间导向孔(9)设置于两个侧导向孔(10)之间,所述下垫板(2)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凹槽(8)的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2),滑块(12)的右侧壁与滑槽(11)的右侧壁之间固设有水平弹簧(13),滑块(12)左端部和右端部的顶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左斜面(14)和右斜面(15),所述凹模板(3)上设置有抽插槽(16),抽插槽(16)设置于右斜面(15)的正上方,左斜面(14)上开设有贯穿滑块(12)底表面设置的U形槽(17),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下弹簧(18),下弹簧(18)的顶部固设有下传力柱(19),下传力柱(19)向上贯穿U形槽(17)且延伸于凹槽(8)内,且延伸端上固设有活动块(34),活动块(34)的底表面上设置有与左斜面(14)相配合的楔形面I(20),活动块(34)的顶部固设有滑动安装于凹槽(8)内的顶板(21),顶板(21)的顶部固设有滑动安装于中间导向孔(9)内的下凸模(22),下凸模(22)延伸于凹模板(3)的上方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圆凸台(23),圆凸台(23)与下凸模(22)之间形成有环形弧形面(24);
所述卸料板(33)内设置有固设于限位板(32)上的上凸模(25),上凸模(25)向下延伸于卸料板(33)的下方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导正柱(26),导正柱(26)设置于圆凸台(23)的正上方,所述上托(4)内设置有两个上弹簧(27),两个上弹簧(27)的底部均固设有上传力柱(28),两个上传力柱(28)均顺次贯穿上垫板(5)、固定板(6)、限位板(32)和卸料板(33)设置,两个上传力柱(28)的延伸端均位于导正柱(26)的下方,且分别设置于两个侧导向孔(10)的正上方,所述上垫板(5)上固设有楔形杆(29),楔形杆(29)顺次贯穿固定板(6)、限位板(32)和卸料板(33)且延伸于抽插槽(16)内,楔形杆(29)的底部设置有与右斜面(15)相配合的楔形面II(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板(2)与底座(1)之间通过螺钉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33)内固设有压料镶件(31),所述上凸模(25)设置于压料镶件(3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柱(26)的直径与筒体的通孔直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凸台(23)的直径小于筒体的通孔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向孔(9)的直径与筒体(36)的外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5)经螺钉固定于上托(4)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80562.8U CN216501889U (zh) | 2021-11-23 | 2021-11-23 | 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80562.8U CN216501889U (zh) | 2021-11-23 | 2021-11-23 | 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01889U true CN216501889U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532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880562.8U Active CN216501889U (zh) | 2021-11-23 | 2021-11-23 | 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01889U (zh) |
-
2021
- 2021-11-23 CN CN202122880562.8U patent/CN2165018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69906A (zh) | 金属圆管整形装置 | |
CN104668416A (zh) | 螺栓头部深孔的冷镦成形方法 | |
CN114082848A (zh) | 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及其方法 | |
CN216501889U (zh) | 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 | |
CN102218485A (zh) | 一种电梯用绳头锥套生产工艺 | |
CN213944548U (zh) | 外覆盖件修边、侧修边模具 | |
CN104971993B (zh) | 一种导柱移出式上下模组合变换一模三用起伏模具 | |
CN212144210U (zh) |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下板冲压模具 | |
CN202174164U (zh) | 具有多种功能的一次成型模具 | |
CN219093516U (zh) | 一种双柱带孔零件的浮动冷挤孔成形模具 | |
CN216501784U (zh) | 一种在丝网上高精密成型多凸包的模具 | |
CN216441509U (zh) | 一种斜楔结构式模具 | |
CN110538922A (zh) | 一种多次变薄拉深及反拉深级进模 | |
CN112605271B (zh) | 一种在带长凸包产品上引深多圆形凸包的模具 | |
CN211638169U (zh) | 一种球窝金具内腔一次锻造成型模具 | |
CN203764756U (zh) | 一种导柱移出式上下模组合变换一模三用起伏模具 | |
CN212976536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前支脚的成型模具 | |
CN115722586A (zh) | 一种高精密成型极柱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 |
CN222001585U (zh) | 一种汽车模具压边结构 | |
CN110369583B (zh) | 一种镶块式热冲压成型模具 | |
CN109013907B (zh) | 一种厚板体成型的反挤压工艺及模具 | |
CN221983806U (zh) | 一种法兰环件锻压模具 | |
CN112605274A (zh) | 一种高精密模内铆钉端面校平模具 | |
CN112024713A (zh) | 一种钢塑家具制备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7413957B (zh) | 一种普通压力机热冲压成形通用模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