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0970U - 耳帽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帽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0970U
CN216490970U CN202122673855.9U CN202122673855U CN216490970U CN 216490970 U CN216490970 U CN 216490970U CN 202122673855 U CN202122673855 U CN 202122673855U CN 216490970 U CN216490970 U CN 216490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uckle
earcap
base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738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738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0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0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0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帽及耳机,耳机包括该耳帽及耳机壳。耳帽包括用于入耳的胶套,胶套设有连接孔。耳帽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基座、凸台及卡扣。基座设于连接孔内。凸台设于基座的一端。凸台设有通孔,通孔贯穿凸台及基座。卡扣设于凸台远离基座的一端的侧边。卡扣与基座之间形成有卡槽,卡槽用于卡合耳机壳。上述耳帽及耳机通过凸台使卡扣与基座之间存在间隙,再通过卡扣与基座能够卡合耳机壳,进而使得耳帽能够通过旋转即可轻松实现与耳机壳的固定或拆卸,从而提升了耳帽的拆装便捷性及用户体验,并减少了耳帽的变形,延长了耳帽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耳帽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耳帽及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的耳帽经常存在更换及拆装的需求,例如耳帽的出音孔因耳垢堵塞导致声音变小需要清理,或需要更换不同类别的耳帽,如半入耳式及全入耳式耳帽等。但传统的耳帽在安装时大多采用强行按压扣位的方式,而拆卸时也需要采用强行拉拔的方式,导致耳帽拆装难度高,不便于用户自行更换耳帽,同时增大了耳帽的变形,减少了耳帽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拆装便捷性的耳帽及具有该耳帽的耳机。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耳帽,包括用于入耳的胶套,胶套设有连接孔。耳帽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基座、凸台及卡扣。基座设于连接孔内。凸台设于基座的一端。凸台设有通孔,通孔贯穿凸台及基座。卡扣设于凸台远离基座的一端的侧边。卡扣与基座之间形成有卡槽,卡槽用于卡合耳机壳。
上述耳帽通过凸台使卡扣与基座之间存在卡槽,再通过卡扣与基座能够卡合耳机壳,进而使得耳帽能够通过旋转即可轻松实现与耳机壳的固定或拆卸,从而提升了耳帽的拆装便捷性及用户体验,并减少了耳帽的变形,延长了耳帽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及设于基座本体周侧的凸块,胶套的凹陷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包括相连通的主槽及附槽,主槽用于安装基座本体,附槽与凸块相对应以收容凸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朝向基座的一面的端部设有倒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卡扣均匀围绕分布于凸台的周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台的横截面尺寸小于基座的横截面尺寸。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壳及上述的耳帽,耳机壳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包括相连通的主孔及附孔,主孔用于收容凸台,附孔与卡扣相对应以收容卡扣,凸台及卡扣伸入安装孔后,旋转耳帽带动卡扣与附孔错位,以使安装孔周围部分的耳机壳卡入卡槽中。
上述耳机通过耳帽的卡扣与耳机壳的安装孔相配合,使得耳帽能够通过旋转即可轻松实现与耳机壳的固定或拆卸,同样实现了提升耳帽的拆装便捷性,减少了耳帽的变形并延长了耳帽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壳的内壁设有第一止挡部,第一止挡部设于主孔的边缘处,用于止挡卡扣,以限制卡扣的旋转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壳的内壁设有第二止挡部,第二止挡部设于附孔的端部处,用于止挡卡扣,以限制卡扣的旋转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壳设有收容槽,安装孔设于收容槽的槽底面,收容槽用于收容部分基座及胶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边缘处设有斜槽,斜槽连通附孔,斜槽具有斜面,斜面靠近附孔的一端向耳机壳外部倾斜,另一端衔接耳机壳内壁,以使耳机壳在斜面处的厚度逐渐变大,进而使耳机壳卡入卡槽后,能够将耳帽逐渐旋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帽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耳帽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耳帽的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5为图2中耳机的耳机壳的立体图。
图6为图4中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7为图2中耳机的剖视图。
图8为图2中耳机的俯视图。
图9为图2中耳机内侧的安装孔处与耳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耳机内侧的安装孔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耳帽 100
胶套 10
连接孔 10a
安装槽 11
主槽 11a
附槽 11b
连接部 20
卡槽 20a
通孔 20b
基座 21
基座本体 21a
凸块 21b
凸台 22
卡扣 23
倒角 23a
安装孔 30
主孔 31
附孔 32
第一止挡部 40
第二止挡部 50
收容槽 60
槽壁 61
斜槽 70
斜面 71
滤网 80
耳机 200
耳机壳 200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耳帽100及耳机200。耳机200包括耳机壳200a及耳帽100。耳帽100安装于耳机壳200a上并用于佩戴于耳蜗中。耳帽100包括相连接的胶套10及连接部20。胶套10用于伸入耳蜗中。胶套10的一端设有连接孔10a,连接孔10a用于提供音道。连接部20一端设于连接孔10a内。连接部20用于连接胶套10及耳机壳200a。
请参阅图3及图4,连接部20包括基座21、凸台22及卡扣23。基座21一端固定于胶套10的连接孔10a内。凸台22设于基座21的一端,且凸台22的截面小于基座21的截面。卡扣23设于凸台22远离基座21的一端的侧边,并向凸台22的径向延伸出凸台22的截面。
请参阅图5,耳机壳200a设有安装孔30。安装孔30包括相连通的主孔31及附孔32。主孔31用于收容凸台22。附孔32与卡扣23的位置相对应,以收容卡扣23。
请参阅图6及图7,凸台22的高度大于卡扣23的厚度,使得卡扣23与基座21之间能够存在一定距离的卡槽20a。卡槽20a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耳机壳200a的厚度。当凸台22及卡扣23分别伸入主孔31及附孔32后,耳机壳200a能够位于卡槽20a之间。此时,扭动耳帽100旋转,带动卡扣23转动并远离附孔32。转动后,卡槽20a能够恰好收容耳机壳200a,即卡扣23与基座21能够夹持安装孔30(主孔31)周围边缘部分的耳机壳200a,进而固定耳帽100与耳机壳200a之间的连接。
耳帽100能够通过旋转即可轻松实现与耳机壳200a的固定或拆卸,从而提升了耳帽100的拆装便捷性,同时避免了强行按压或拉拔耳帽100的操作,减少了耳帽100的变形,延长了耳帽100的使用寿命。另外,若无需更换或拆卸耳帽100时,可以在耳帽100与耳机壳200a相连接后进行点胶作业,使耳帽100与耳机壳200a呈不可拆卸状态,或将卡槽20a的宽度调小,使卡槽20a与耳机壳200a过盈配合,加紧耳帽100与耳机壳200a之间的连接,使耳帽100不易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稳固耳帽100与耳机壳200a的连接,卡扣23的数量应该至少有两个,则附孔32的数量与卡扣23的数量相同,且多个附孔32的位置分布与多个卡扣23位置分布需要一一对应,以使多个卡扣23能够同步伸入多个附孔32内。另外,多个卡扣23的分布不能完全覆盖凸台22的截面轮廓,否则对应地,附孔32会完全覆盖主孔31的轮廓导致主孔31消失,即附孔32本身就能使卡扣23及凸台22自由随意进出,故此时卡槽20a无法收容主孔31边缘的耳机壳200a,进而导致耳帽100与耳机壳200a无法固定连接。作为示范性举例,凸台22大致呈圆柱体以便于旋转。
优选地,卡扣23及附孔32分别对应具有两个。两个卡扣相隔180度设于凸台22周侧。两个附孔32相隔180度设于主孔31边缘处。当凸台22及卡扣23分别伸入主孔31及附孔32后,只需要扭动耳帽0-180之间任一角度,而避免耳帽100转动180度,即可实现耳帽100与耳机壳200a的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23及附孔32也可以分别对应具有其他数量,如三个卡扣23相隔120度分布等,只要满足多个卡扣23的分布不能完全覆盖凸台22的截面轮廓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套10大致呈碗状,内表面为凹陷侧,外表面为凸出侧以伸入耳蜗。连接部20设于胶套10的凹陷侧。胶套10为软胶材质,以改善人体佩戴舒适度。连接部20为硬胶材质,以提升耳帽100与耳机壳的连接稳定性。其中,为了提升生产效率,耳帽100采用软硬胶一体成型工艺制成,并使得胶套10及连接部20之间的连接足够牢固,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或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设有通孔20b。通孔20b贯穿凸台22及基座21相背离的两端,并连通连接孔10a。通孔20b和连接孔10a用于共同形成通道以使耳机内的音频能够传播至耳帽100外,同时可以进一步减轻耳帽100的重量并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21包括基座本体21a及设于基座本体21a周侧的凸块21b。胶套10在连接孔10a周围形成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与连接孔10a相连通。安装槽11包括相连通的主槽11a及附槽11b。附槽11b位于主槽11a的边缘处。主槽11a用于安装基座本体21a,附槽11b与凸块21b位置相对应用以收容凸块21b。凸块21b与附槽11b的配合起到了定位基座21至胶套10上的作用,防止基座21相对胶套10产生转动。作为示范性举例,基座本体21a大致呈圆柱体;凸块21b及附槽11b均具有四个,分别间隔90度围绕基座本体21a及主槽11a设置;安装槽11的截面形状与基座21的截面形状相同,以高效定位基座21至胶套10。
请参阅图4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卡扣23朝向基座21的一面的同一端部均设有倒角23a。其中,倒角23a设于卡扣23在安装时需要旋转的方向端,即,若卡扣23在安装时需要顺时针旋转,则倒角23a设于卡扣23朝顺时针的一端;反之倒角23a则设于卡扣23朝逆时针的一端。倒角23a能够在耳帽100扭动时起到便于卡扣23卡住耳机壳200a的作用,防止卡扣23的端部与安装孔30的孔壁发生干涉,进而避免导致耳帽100无法扭动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卡扣23的两端也可以均设有倒角23a,使得卡扣23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扭动。
请参阅图8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壳200a的内壁对应安装孔30的位置设有第一止挡部40及第二止挡部50。第一止挡部40及第二止挡部50的数量与附孔32(或卡扣23)的数量相同,即每个附孔32对应配有一个第一止挡部40及一个第二止挡部50。第一止挡部40设于主孔31的边缘处,并位于相邻两附孔32之间的位置。第二止挡部50设于附孔32的同一端。第一止挡部40及第二止挡部50均用于止挡卡扣23,以限制卡扣23的旋转角度。其中,第一止挡部40用于在耳帽100安装时止挡卡扣23,防止卡扣23过度旋转至另一附孔32导致耳帽100安装失败;而第二止挡部50用于在耳帽100拆卸时止挡卡扣23,使得卡扣23拆卸时能够刚好旋转至对应的附孔32处,提升卡扣23与附孔32对齐的成功率,以便耳帽100的拆卸,避免耳帽100拆卸失败。
优选地,卡扣23及附孔32分别对应具有两个。两个卡扣相隔180度设于凸台22周侧。两个附孔32相隔180度设于主孔31边缘处。第一止挡部40及第二止挡部50分别设有两个。安装时,两个第一止挡部40能够限制对应的卡扣23旋转至90度,以防止卡扣23过于靠近一个附孔32而导致耳帽100脱落的风险。拆卸时,两个第二止挡部50能够限制对应的卡扣23反向旋转至90度,以使卡扣23恰好对齐附孔32,以便耳帽100的拆卸。
请参阅图5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壳200a设有收容槽60。安装孔30设于收容槽60的槽底面。收容槽60用于收容部分基座21及胶套10。在胶套10呈碗状的实施例中,由于胶套10的凹陷侧会形成一中空腔,收容槽60的槽壁61能够部分填充胶套10的中空腔,以使耳机壳200a的外表面更加贴近胶套10的内表面,起到了进一步稳固耳帽100的作用。
请参阅图9及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壳200a的内壁围绕安装孔30(主孔31)边缘处设有斜槽70。斜槽70的数量与附孔32(或卡扣23)的数量相同。每个斜槽70连通一个附孔32的同一端。斜槽70具有斜面71。斜面71靠近附孔32的一端向耳机壳200a外部倾斜,而另一端平滑衔接耳机壳200a的内壁,以使耳机壳200a在斜面71处的厚度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逐渐变大(顺时针或逆时针取决于耳帽100的旋入方向)。斜面71用于引导卡扣23逐渐滑入耳机壳200a内,使耳机壳200a卡入卡槽20a后,在扭动的过程中能够将耳帽100逐渐旋紧。同时,在耳帽100扭动时,斜面71还起到辅助卡扣23滑入耳机壳200a内的作用,防止卡扣23的端部与安装孔30的孔壁发生干涉,进而避免导致耳帽100无法扭动的情况。斜槽70与倒角23a能够相配合,进一步提升耳帽100的安装便捷性。作为示范性举例,由于主孔31为圆形孔,故斜槽70的斜面71围绕主孔31的边缘呈螺旋状结构。
请参阅图2或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帽100还包括滤网80,滤网80置于连接孔10a内,滤网80用于防止杂物进入耳帽100及耳机壳200a内,进而保证音效质量。
综上所述,耳帽100及耳机200通过凸台22使卡扣23与基座21之间存在间隙20a,再通过凸台22的截面小于基座21的截面使得卡扣23与基座21能够卡合耳机壳200a,进而使得耳帽100能够通过旋转即可轻松实现与耳机壳200a的固定或拆卸,从而提升了耳帽100的拆装便捷性及用户体验,并减少了耳帽100的变形,延长了耳帽100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帽,包括用于入耳的胶套,所述胶套设有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帽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
基座,设于所述连接孔内;
凸台,设于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凸台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凸台及所述基座;和
卡扣,设于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的侧边,所述卡扣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合耳机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的周围间隔设有凸块,所述胶套在所述连接孔周围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相连通的主槽及附槽,所述主槽用于安装所述基座本体,所述附槽与所述凸块相对应以收容所述凸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朝向所述基座的一面的端部设有倒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帽,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扣均匀围绕分布于所述凸台的周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基座的横截面尺寸。
6.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耳帽,所述耳机壳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相连通的主孔及附孔,所述主孔用于收容所述凸台,所述附孔与所述卡扣相对应以收容所述卡扣,所述凸台及所述卡扣伸入所述安装孔后,旋转所述耳帽带动所述卡扣与所述附孔错位,以使所述安装孔周围部分的所述耳机壳卡入所述卡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的内壁设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设于所述主孔的边缘处,用于止挡所述卡扣,以限制所述卡扣的旋转角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的内壁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设于所述附孔的端部处,用于止挡所述卡扣,以限制所述卡扣的旋转角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设有收容槽,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底面,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部分所述基座及所述胶套。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边缘处设有斜槽,所述斜槽连通所述附孔,所述斜槽具有斜面,所述斜面靠近所述附孔的一端向所述耳机壳外部倾斜,另一端衔接所述耳机壳内壁,以使所述耳机壳在所述斜面处的厚度逐渐变大,进而使所述耳机壳卡入所述卡槽后,能够将所述耳帽逐渐旋紧。
CN202122673855.9U 2021-11-03 2021-11-03 耳帽及耳机 Active CN216490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3855.9U CN216490970U (zh) 2021-11-03 2021-11-03 耳帽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3855.9U CN216490970U (zh) 2021-11-03 2021-11-03 耳帽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0970U true CN216490970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47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73855.9U Active CN216490970U (zh) 2021-11-03 2021-11-03 耳帽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0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82098U (zh) 耳机充电盒
WO2022267400A1 (zh) 一种耳挂式耳机
CN216490970U (zh) 耳帽及耳机
JP2003078983A (ja) ヘッドホン
JP2023535852A (ja) ホルダー装置
CN212878015U (zh) 一种腕戴设备
WO2022100254A1 (zh) 鼻托组件及头戴式设备
EP3563715B1 (en) Swivel snaphook
CN215424038U (zh) 一种新型万向分体式挂钩
CN207053712U (zh) 一种用于入耳式耳机的耳挂
CN212344029U (zh) 耳挂式耳机及出音组件
CN212572912U (zh) 一种耳挂式耳机、耳挂机构及壳体
WO2017152388A1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0274479U (zh) 头戴式耳机抽拉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CN110536192B (zh) 一种头戴耳机及其麦秆调节装置
CN210219249U (zh) 一种新型摄像机支架
CN220554097U (zh) 一种挂耳式耳机
CN216313389U (zh) 一种半入耳转换入耳耳机
CN220985825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US20230388691A1 (en) Headphone that can easily replace multiple components without the need for professional tools
CN217849639U (zh) 一种可旋转调节的定向声学耳机壳
CN213000642U (zh) 出水模组及出水装置
CN216092382U (zh) 一种滤芯
CN214270243U (zh) 防尘结构及净水器
CN217935897U (zh) 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5

Address after: 518131 c1215, block C, Zhantao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c1215, block C, Zhantao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ANHE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