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8634U - 缆线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缆线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8634U
CN216488634U CN202122400511.0U CN202122400511U CN216488634U CN 216488634 U CN216488634 U CN 216488634U CN 202122400511 U CN202122400511 U CN 202122400511U CN 216488634 U CN216488634 U CN 216488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cable
mating
housing
elastic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05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8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8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缆线电连接器,适于对接配合电连接器。缆线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组件与缆线。壳体具有沟槽。端子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端子组件具有弹臂,穿过沟槽而突出于壳体之外,以在缆线电连接器与配合电连接器对接时,弹臂与配合电连接器的另一弹臂互在彼此的移动路径上而相互抵接。缆线连接端子组件。

Description

缆线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缆线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电连接器,例如车用的电连接器,其设置于车体内而用以连接电子设备。连接器厂商提出多种模组化的结合方式,其虽然解决了习知的问题,但是组装者在组装过程中,为了能够让连接器连接需要耗费许多气力与时间进行组装,且随着组装的数量变化,容易发生拉力或张力变形的现象,导致连接器受到压迫,甚至有可能影响后续的连接与电气特性的改变。
中国专利CN103390824A揭露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外部壳体与端子组件,其中端子组件在其侧表面具有突出部,呈现细长的矩形形状并向外突出,并位于外部壳体的通孔中,以在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对接而处于配合状态时,配合连接器的接触部分会与所述突出部相互抵接,以让二者相互电性导通而取得屏蔽效果。
然而,前述中国专利并未考量的是,对于连接器而言,所示突出部仍位于通孔之内而无法突出于通孔外,因此配合连接器的接触部分势必使其延伸至通孔内,方能确保两者在配合时能顺利接触。也就是说,依据目前突出部与接触部分的对应关系,其仍存在两者无法顺利接触的风险。同时,此举也使突出部与接触部分各自的结构设计已被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缆线电连接器,其端子组件具有延伸出壳体的弹臂,以确保与配合电连接器的另一弹臂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缆线电连接器,适于对接配合电连接器。缆线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组件与缆线。壳体具有沟槽。端子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端子组件具有弹臂,穿过沟槽而突出于壳体之外,以在缆线电连接器与配合电连接器对接时,弹臂与配合电连接器的另一弹臂互在彼此的移动路径上而相互抵接。缆线连接端子组件。
优选地,上述的端子组件包括绝缘本体与包覆绝缘本体的外壳,弹臂是外壳的局部且背离绝缘本体延伸。
优选地,上述的外壳是导电金属,弹臂是导电金属的冲压结构,缆线电连接器的弹臂与配合电连接器的另一弹臂相互抵接而电性导通,并形成电屏蔽。
优选地,上述沟槽的延伸方向与弹臂的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上述的端子组件经由壳体的后缘组装入壳体,沟槽位于壳体的前缘。
优选地,上述的沟槽具有导引开口,配合电连接器的另一弹臂经由导引开口移入沟槽而与缆线电连接器的弹臂相互抵接。
优选地,上述的缆线电连接器的弹臂与配合电连接器的另一弹臂彼此轮廓呈镜像配置。
优选地,上述的缆线电连接器沿一方向对接配合电连接器,且缆线电连接器的弹臂与配合电连接器的另一弹臂相互抵接而沿一轴向位移变形,所述方向正交于所述轴向。
基于上述,缆线电连接器藉由其端子组件的弹臂能够穿过并伸出壳体的沟槽之外,以确保在缆线电连接器与配合电连接器对接时,缆线电连接器的弹臂会与配合电连接器的弹臂顺利抵接在一起,进而让二者电性导通而达到电屏蔽的效果。此举明显克服前述中国专利所存在可能无法顺利接触的风险,且对于缆线电连接器与配合电连接器的弹臂而言,其也能不被连接器的外形轮廓所限制,同时也因两弹臂互在彼此的移动路径上,除能增加可接触面积之外,实质上也是增加了可接触范围,进而提高电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缆线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缆线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2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2A的缆线电连接器。
图3A是用以与缆线电连接器对接的配合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B是图1的缆线电连接器与图3A的配合电连接器于对接时的局部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缆线电连接器
110:壳体
111:沟槽
111a:导引开口
112:通道开口
120:端子组件
121:弹臂
130:缆线
200:配合电连接器
210:弹臂
A1:绝缘本体
A2:外壳
T1:方向
T2:轴向
w1、w2、w3、w4: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缆线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A是图1的缆线电连接器的爆炸图。图2B以另一视角绘示图2A的缆线电连接器。请同时参考图1、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缆线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10、端子组件120与缆线130。壳体110具有沟槽111。端子组件120设置于壳体110内。缆线130连接至端子组件120。端子组件120具有弹臂121,穿过沟槽111而突出于壳体110之外。
进一步地说,端子组件120包括绝缘本体A1与包覆绝缘本体A1的外壳A2,弹臂121是外壳A2的局部且背离绝缘本体A1延伸。外壳A2是导电金属,弹臂121是导电金属A2的冲压结构,其中沟槽111的延伸方向与弹臂121的延伸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端子组件120经由壳体110的后缘组装入壳体110,而前述沟槽111则位于壳体110的前缘。
请再参考图2A与图2B,详细而言,绝缘本体A1例如是以塑胶射出成型而制成,并将多个端子(未绘示)包覆其内,且缆线130即电性连接至所述多个端子。外壳A2例如是将金属板件予以冲压、弯折成型,并环绕且包覆在绝缘本体A1的四个侧面,其中弹臂121位于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w3、w4上。
壳体110例如是以塑胶射出成型而制成,其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侧面w1、w2,而前述沟槽111位于所述两个侧面w1、w2。端子组件120从位于壳体110后缘的通道开口112插入壳体110,在插入过程中,弹臂121先被壳体110的侧壁抵压且弹性变形,直至弹臂121移至沟槽111,方恢复原状而穿出沟槽111,而呈现如图1所示。在此,沟槽111的导引开口111a与通道开口112位于壳体110的相对两侧且开口朝向彼此背对。
图3A是用以与缆线电连接器对接的配合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B是图1的缆线电连接器与图3A的配合电连接器于对接时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在本实施例中,缆线电连接器100适于对接配合电连接器200,其中配合电连接器200具有弹臂210,其朝向配合电连接器200的内部空间延伸。当缆线电连接器100沿方向T1对接于配合电连接器200的过程中,彼此对应的弹臂121、210是在彼此的移动路径上,而确保彼此能顺利地抵接在一起。
再者,弹臂121、210实质上具有相似的延伸方向(同朝图3B的左方)但却彼此呈镜像配置。在此,沟槽111的导引开口111a实质上朝向弹臂210,以导引弹臂210顺利地移入沟槽111而与弹臂121相互抵接,由图3B能清楚得知,在所述沿方向T1的对接过程中,缆线电连接器100的弹臂121与配合电连接器200的弹臂210相互抵接而沿轴向T2位移变形,其中所述方向T1正交于所述轴向T2。基于上述对接后,缆线电连接器100能通过弹臂121、210而与配合电连接器200电性导通,并形成电屏蔽。
在此需说明的是,正因缆线电连接器200具备延伸出壳体110的弹臂121,因此无论是缆线电连接器100或是配合电连接器200都不会被结构限制,主因即在于弹臂121、210互在彼此的移动路径上,其能进一步地产生提高接触面积的效果,也就是不用局限在特定接触位置,以对缆线电连接器100或配合电连接器200的设计能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缆线电连接器藉由其端子组件的弹臂能够穿过并伸出壳体的沟槽之外,以确保在缆线电连接器与配合电连接器对接时,缆线电连接器的弹臂会与配合电连接器的弹臂顺利抵接在一起,进而让二者电性导通而达到电屏蔽的效果。此举明显克服前述中国专利所存在可能无法顺利接触的风险,且对于缆线电连接器与配合电连接器的弹臂而言,其也能不被连接器的外形轮廓所限制,同时也因两弹臂互在彼此的移动路径上,除能增加可接触面积之外,实质上也是增加了可接触范围,进而提高电连接器相互对接的准确性,也使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缆线电连接器或配合电连接器的前期设计时,能不再被特定接触点或接触位置所局限,而能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

Claims (8)

1.一种缆线电连接器,适于对接一配合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壳体,具有一沟槽;
一端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端子组件具有一弹臂,穿过所述沟槽而突出于所述壳体之外,以在所述缆线电连接器与所述配合电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弹臂与所述配合电连接器的另一弹臂互在彼此的移动路径上而相互抵接;以及
一缆线,连接所述端子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一绝缘本体与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外壳,所述弹臂是所述外壳的局部且背离所述绝缘本体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是导电金属,所述弹臂是所述导电金属的冲压结构,所述缆线电连接器的所述弹臂与所述配合电连接器的所述另一弹臂相互抵接而电性导通,并形成电屏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弹臂的延伸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经由所述壳体的后缘组装入所述壳体,所述沟槽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具有一导引开口,所述配合电连接器的所述另一弹臂经由所述导引开口移入所述沟槽而与所述缆线电连接器的所述弹臂相互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电连接器的所述弹臂与所述配合电连接器的所述另一弹臂彼此轮廓呈镜像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电连接器沿一方向对接所述配合电连接器,且所述缆线电连接器的所述弹臂与所述配合电连接器的所述另一弹臂相互抵接而沿一轴向位移变形,所述方向正交于所述轴向。
CN202122400511.0U 2020-10-07 2021-10-01 缆线电连接器 Active CN21648863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3153U TWM608471U (zh) 2020-10-07 2020-10-07 纜線電連接器
TW109213153 2020-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8634U true CN216488634U (zh) 2022-05-10

Family

ID=7603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0511.0U Active CN216488634U (zh) 2020-10-07 2021-10-01 缆线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8634U (zh)
TW (1) TWM60847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8471U (zh)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87579B2 (ja) ロック式電気コネ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771094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7032978B2 (ja) L形同軸端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22568A (zh) 連接器及包括該連接器的性能板、母板、半導體測試裝置
KR20030044875A (ko) 결속 부분을 구비한 차폐 외피를 가지는 커넥터
JP3881969B2 (ja) シールド型コネクタ
WO2011077264A2 (en) Floating connector and system
CN216488634U (zh) 缆线电连接器
US11799249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outer conductor connected to circuit board
JP4652890B2 (ja) リセプタクル
WO2021145194A1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5377756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4944573A (zh) 屏蔽型连接器
JP6847016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4230418B2 (ja) コネクタ
KR101378702B1 (ko) 전기 커넥터
JP7381541B2 (ja) コネクタ
CN216488722U (zh) 电连接器
US12003054B2 (en) Terminal system of a connector system
JP724386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の実装された回路基板
CN214100121U (zh) 电连接器
US20230012270A1 (en) Terminal System Of A Connector System
KR20220019483A (ko) 데이터 전송용 커넥터
JP3326592B2 (ja) コネクタ
KR20220033113A (ko) 터미널 및 이를 사용한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