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8078U - 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8078U
CN216488078U CN202121647669.1U CN202121647669U CN216488078U CN 216488078 U CN216488078 U CN 216488078U CN 202121647669 U CN202121647669 U CN 202121647669U CN 216488078 U CN216488078 U CN 216488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grids
fine
area
solar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476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冰峰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Aiko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Fushan Aix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Aiko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Aiko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476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8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8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8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包括主栅和细栅,所述主栅和细栅相连接,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主栅之间设有一级细栅,位于第二区域内的主栅之间设有二级细栅,所述一级细栅和二级细栅共同构成所述细栅;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数量。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扩散后方阻不均匀性的变化趋势,提高印刷后电池片的转化效率,减低银浆的使用,节约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设计中,一般包括有主栅和细栅两部分,细栅与主栅相互垂直。细栅主要负责收集电流,主栅将细栅收集的电流汇集,并通过汇流条导出。现有技术中,主栅与主栅之间的距离相等,主栅间的设有细栅,各细栅间的间距也相等,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电池片中。
在扩散过程中,由于携带磷源的气流分布不均匀,导致扩散后硅片的中间位置方阻高于外侧边缘位置。现有的正面电极设计未考虑到硅片方阻的差异性,没有根据方阻的大小对电极结构设计进行调整,从而造成电学损失和光学损失,最终导致电池片的转换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能够适应扩散后方阻不均匀性的变化趋势,提高印刷后电池片的转化效率,减低银浆的使用,节约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包括主栅和细栅,所述主栅和细栅相连接,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主栅之间设有一级细栅,位于第二区域内的主栅之间设有二级细栅,所述一级细栅和二级细栅共同构成所述细栅;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占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总面积的1/5~1/2。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占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总面积的1/4~1/2。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为a,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为b,a=(1/5~4/5)*b。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为a,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为b,a=(1/5~1/2)*b。
优选地,所述主栅的数量为9-12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主栅的数量为2-5根,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主栅的数量为4-7根;
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数量为170~180根,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数量为130~140根;
优选地,所述主栅的间距为16~18mm;
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为1.2~1.3mm,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为1.5-1.6mm;
优选地,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中间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另一侧的第三区域,
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主栅之间设有三级细栅;
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三级细栅的间距>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
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三级细栅的数量<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数量<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的面积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三级细栅的间距为1.9-2.0mm,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三级细栅的数量为105~115根。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主栅之间设有一级细栅,位于第二区域内的主栅之间设有二级细栅,所述一级细栅和二级细栅共同构成所述细栅。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将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的中间区域,即高方阻区域增多细栅线数量、降低细栅间距,从而降低高方阻的发射区横向电阻,进而降低功率损失,提高电池片的转换效率。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降低印刷湿重,减少了银浆的使用,节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现有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设计中,主栅与主栅之间的距离相等,主栅间的各细栅间的间距也相等。在扩散过程中,由于携带磷源的气流分布不均匀,导致扩散后硅片的中间位置方阻高于外侧边缘位置,会造成电学损失和光学损失,导致电池片的转换效率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栅1和细栅2,所述主栅1和细栅2相连接,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3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3两侧的第二区域4,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主栅1之间设有一级细栅21,位于第二区域4内的主栅1之间设有二级细栅22,所述一级细栅21和二级细栅22共同构成所述细栅;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根据电极优化原则,为解决高方阻的发射区横向串联电阻较大导致功率损失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在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的中间区域,即高方阻区域,增多细栅数量、降低细栅间距,形成“中间密、边缘疏”的细栅结构,从而降低高方阻的发射区横向电阻,进而降低功率损失,提高电池片的转换效率。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降低印刷湿重,减少了银浆的使用,节约制造成本。
具体地,所述第一区域3位于太阳能电池的中间位置,即太阳能电池的高方阻区域。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在所述第一区域3内增多细栅数量、降低细栅间距,可降低高方阻的发射区横向电阻,从而降低功率损失,提高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因此,所述第一区域3的占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总面积的面积将会影响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3的面积占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总面积的1/5~1/2。更优地,所述第一区域3的面积占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总面积的1/4~1/2。
为了实现“中间密、边缘疏”的细栅结构,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具体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为a,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为b,a小于b。优选地a=(1/5~4/5)*b。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为a,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为b,a=(1/5~1/2)*b。
所述一级细栅21和二级细栅22共同构成所述细栅,所述一级细栅21和二级细栅22的间距会影响细栅数量。具体地,所述主栅1的数量为9-12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主栅1的数量为2-5根,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主栅1的数量为4-7根。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数量为170~180根,更佳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数量为174根。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数量为130~140,更佳地,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数量为138根。
优选地,所述主栅1的间距为16~18mm,更佳地,所述主栅1的间距为17mm。相应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优选间距为1.2~1.3mm,更佳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为1.2058mm。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优选间距为1.5-1.6mm,更佳地,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为1.5226mm。
经测试,按照上述太阳能电池正面正极结构制备得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的短路电流提高8-10mA,转换效率提升0.01~0.03%,有效地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另外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湿重降低了3~5%,有效地降低了银浆的使用,节约制造成本。
除此之外,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中间的第一区域3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3两侧的第二区域4,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区域4另一侧的第三区域5,位于所述第三区域5内的主栅1之间设有三级细栅23;所述第三区域5内的三级细栅23的间距>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
所述第三区域5内的三级细栅23的数量<所述第二区域内4的二级细栅22的数量<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数量。
通过在PERC太阳能电池上设置所述第一区域3、第二区域4、第三区域5,更加精准地降低高方阻的发射区横向电阻,从而降低功率损失,提高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3、第二区域4、第三区域5的面积相等。
为了实现“中间密、边缘疏”的细栅结构,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具体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为a,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为b,所述第二区域5内的二级细栅23的间距为c,a<b<c。优选地a=(1/5~4/5)*b,b=(1/5~4/5)*c。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为a,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为b,所述第二区域5内的二级细栅23的间距为c,a=(1/5~1/2)*b,b=(1/5~1/2)*c。
所述一级细栅21和二级细栅22共同构成所述细栅,所述一级细栅21和二级细栅22的间距会影响细栅数量。具体地,所述主栅1的数量为9-12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主栅1的数量为3-5根,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主栅1的数量为3-5根。所述第三区域5内的主栅1的数量为2-3根。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数量为170~180根,更佳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数量为174根。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数量为130~140,更佳地,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数量为138根。优选地,所述第三区域5内的三级细栅23的数量为105~115根,更佳地,所述第三区域5内的三级细栅23的数量为110根。
优选地,所述主栅1的间距为16~18mm,更佳地,所述主栅1的间距为17mm。相应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优选间距为1.2~1.3mm,更佳地,所述第一区域3内的一级细栅21的间距为1.2058mm。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优选间距为1.5-1.6mm,更佳地,所述第二区域4内的二级细栅22的间距为1.5226mm。优选地,所述第三区域5内的三级细栅23的间距为1.9-2.0mm,更佳地,所述第三区域5内的三级细栅23的间距为1.9138mm。
经测试,按照上述太阳能电池正面正极结构制备得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的短路电流提高8-10mA,转换效率提升0.01~0.03%,有效地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另外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湿重降低了3~5%,有效地降低了银浆的使用,节约制造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包括主栅和细栅,所述主栅和细栅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主栅之间设有一级细栅,位于第二区域内的主栅之间设有二级细栅,所述一级细栅和二级细栅共同构成所述细栅;
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
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占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总面积的1/5~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占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总面积的1/4~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为a,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为b,a=(1/5~4/5)*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为a,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为b,a=(1/5~1/2)*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的数量为9-12根,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主栅的数量为2-5根,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主栅的数量为4-7根;
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数量为170~180根,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数量为130~140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的间距为16~18mm;
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为1.2~1.3mm,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为1.5-1.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中间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另一侧的第三区域,
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主栅之间设有三级细栅;
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三级细栅的间距>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间距>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间距;
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三级细栅的数量<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二级细栅的数量<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一级细栅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的面积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三级细栅的间距为1.9-2.0mm,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三级细栅的数量为105~115根。
CN202121647669.1U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Active CN216488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7669.1U CN216488078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47669.1U CN216488078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8078U true CN216488078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2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47669.1U Active CN216488078U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8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1245A (zh) 太阳电池正面栅线及印刷该正面栅线的太阳能电池片
CN110783415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6213479U (zh) 一种ibc太阳能电池及其电极结构、电池组件
CN214313221U (zh) 一种多主栅ibc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
CN216488078U (zh) 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CN211700295U (zh) 一种组件背面电极结构及组件
CN20325075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正面正电极
CN203055923U (zh) 太阳电池正面栅线及印刷该正面栅线的太阳能电池片
CN210467856U (zh) 一种用于无遮挡组件封装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片
CN21162912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
CN212934626U (zh) 一种ibc电池主栅结构
CN210390448U (zh) 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栅线网版
CN111775550A (zh) 一种适用于晶硅电池的12bb多主栅网版
CN209880625U (zh) 一种mwt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电极
CN108336163B (zh) 一种p型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3459751U (zh) 一种双面电池背面印刷结构
CN215496738U (zh) 一种无汇流条的光伏组件
CN213692075U (zh) 一种超小片间距的电池组件
CN213242563U (zh) 一种电池片
CN214123890U (zh) 一种适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电极图形结构
CN217361607U (zh) 一种小间距的双玻光伏组件
CN217983356U (zh) 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
CN215451437U (zh) 一种ab结构型涂锡铜带
CN219800866U (zh) 一种新型晶硅电池用背面栅线图形结构
CN21412388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电极图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6

Address after: 322009 no.655, Haopai Road, Suxi Town, Yiwu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aixu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Tianjin Aix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uhai Fushan aix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2009 no.655, Haopai Road, Suxi Town, Yiwu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AIKO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aixu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Aixu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