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2480U -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管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管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82480U CN216482480U CN202123045459.8U CN202123045459U CN216482480U CN 216482480 U CN216482480 U CN 216482480U CN 202123045459 U CN202123045459 U CN 202123045459U CN 216482480 U CN216482480 U CN 2164824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tube
- plate
- heat exchanger
- tube bu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属于换热器领域,包括换热管、换热铜片、管板和间隔板;所述管板固定在换热管的两端;每个管板上设有均匀排列的通孔,换热管固定在通孔内;所述换热管为光滑管;所述换热铜片上设有和所述管板上一致的通孔,若干换热铜片间隔均匀地套装在换热管上;所述换热管上每隔一段距离套装一个间隔板。解决了传统的空气换热器是翅片管管束,在使用的过程中气体在换热管外流动,气流冲击下换热管之间相互振动,长时间的振动会损伤换热管的翅片的问题,由于换热面积大,大大提高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管束。
背景技术
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锅炉暖通领域,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管壳式(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如图1所示,传统的换热器管束的管板1上设置均匀排列的通孔,将换热管的端头穿过通孔后焊接在管板上,换热管为翅片管2。在使用的过程中气体在换热管外流动,气流冲击下换热管之间相互振动,长时间的振动会损伤换热管的翅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传统的换热器管束为翅片管换热管,气流冲击下会导致翅片管相互振动,长时间的振动损伤翅片管。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包括换热管、换热铜片、管板和间隔板;所述管板固定在换热管的两端;每个管板上设有均匀排列的通孔,换热管固定在通孔内;所述换热管为光滑管;所述换热铜片上设有和所述管板上一致的通孔,若干换热铜片间隔均匀地套装在换热管上;所述换热管上每隔一段距离套装一个间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换热铜片的距离小于5mm;所述换热铜片的厚度为 1-3mm。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板包括两端的钢板和中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通孔孔径小于换热管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为氟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板的钢板面积大于换热铜片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板的间隔距离在40-60cm。
进一步地,所述管板包括两端的第二钢板和中间的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为氟橡胶;第二缓冲层的通孔孔径小于换热管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钢板的面积等于第一钢板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和管板的第二钢板为焊接和贴胀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的换热管不同于传统的翅片管和螺纹管,其将整张铜片穿孔后套装在若干整齐排列的光滑换热管上,密集的换热铜片和换热管组合形成一个换热管束整体,和密集排列的翅片管管束或螺纹管管束相比,在气流的冲击下不会出现翅片或螺纹片那样的碰撞损伤,克服了传统的翅片管或螺纹管的缺陷。由于铜片是一片式,使得换热管之间空隙很小,密集排列的散热铜片比翅片管管束和螺纹管管束的散热面积更大,换热效果更好。
(2)本申请的间隔板包括两端钢板和中间的氟橡胶层。氟橡胶更耐高温、耐腐蚀,孔径小于换热管直径,可缓冲气流冲击造成的换热管振动力,减少换热铜片承载的振动力。间隔板的双层钢板面积大于换热铜片,对换热铜片和换热管整体起到良好的加固和支撑作用。整个间隔板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减振缓冲作用,并且有效支撑换热管。使得管束整体更加稳固。
(3)本申请的管板和间隔板一样采用双层钢板和氟橡胶组合,起到良好的减振作用,由于管板和壳体连接,所以管板的氟橡胶还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换热器管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散热铜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部分间隔板的截面剖视图;
图5是部分管板的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2和3所示,本申请的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包括换热管3、换热铜片6、管板4和间隔板5;管板4分为前管板和后管板,分别固定在换热管3的两端。每个管板4上设有均匀排列的通孔,若干换热管3固定在通孔内;换热管3为光滑管,换热铜片6上设有和管板4上一致的若干通孔,若干换热铜片6间隔均匀地套装在换热管3上;换热管3上每隔一段距离套装一个间隔板5用于支撑换热管3。
不同于传统的翅片管和螺纹管,本实用新型将整张铜片穿孔后套装在若干整齐排列的光滑换热管3上,换热铜片6排列密集,作用相当于传统的翅片。相邻换热铜片6的距离小于5mm,每张换热铜片6很薄,厚度为1-3mm,若干换热铜片6和换热管3组合形成一个换热管束整体,和密集排列的翅片管管束或螺纹管管束相比,在气流的冲击下不会发生翅片或螺纹片之间的碰撞导致的损伤,克服了传统的翅片管或螺纹管的缺陷。由于铜片是一片式,使得换热管之间没有空隙,密集排列的散热铜片比翅片管管束和螺纹管管束的散热面积更大,换热效果更好。
由于换热铜片6易折断,为增加管束整体的稳固性,减少气流冲击造成的振动影响。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间隔板5包括两端的钢板51和中间的缓冲层52,中间的缓冲层52为比铜质地更软的材料,可采用橡胶,优选采用氟橡胶,氟橡胶更耐高温、耐腐蚀。缓冲层52的通孔孔径小于换热管3直径,可缓冲气流冲击造成的换热管3振动力,减少换热铜片6承载的振动力。
间隔板5的钢板51面积大于换热铜片6,对换热铜片6和换热管3整体起到良好的加固和支撑作用。
间隔板5的间隔距离在40-60cm。根据管束的整体长度确定间隔板数量。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板4同样包括两端的第二钢板41和中间的第二缓冲层42,第二缓冲层42选择氟橡胶。第二缓冲层42的孔径小于换热管3 直径。第二钢板41的面积等于第一钢板51。使得整个管板对换热管起到支撑作用。管板的氟橡胶和间隔板的氟橡胶一样起到减振作用,由于管板和壳体连接,所以管板的氟橡胶还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换热管3和管板4的第二钢板41采用加强焊和贴胀连接。连接更加牢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3)、换热铜片(6)、管板(4)和间隔板(5);所述管板(4)固定在换热管(3)的两端;每个管板(4)上设有均匀排列的通孔,换热管(3)固定在通孔内;所述换热管(3)为光滑管;所述换热铜片(6)上设有和所述管板(4)上一致的通孔,若干换热铜片(6)间隔均匀地套装在换热管(3)上;所述换热管(3)上每隔一段距离套装一个间隔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换热铜片(6)的距离小于5mm;所述换热铜片(6)的厚度为1-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5)包括两端的钢板(51)和中间的缓冲层(52);所述缓冲层(52)的通孔孔径小于换热管(3)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52)为氟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5)的钢板(51)面积大于换热铜片(6)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5)的间隔距离在40-6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4)包括两端的第二钢板(41)和中间的第二缓冲层(42);所述第二缓冲层(42)为氟橡胶;第二缓冲层(42)的通孔孔径小于换热管(3)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41)的面积等于第一钢板(51)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的换热器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和管板(4)的第二钢板(41)为焊接和贴胀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45459.8U CN216482480U (zh) | 2021-12-06 | 2021-12-06 |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管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45459.8U CN216482480U (zh) | 2021-12-06 | 2021-12-06 |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管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82480U true CN216482480U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1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45459.8U Active CN216482480U (zh) | 2021-12-06 | 2021-12-06 |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管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82480U (zh) |
-
2021
- 2021-12-06 CN CN202123045459.8U patent/CN2164824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040667B1 (en) | Heat exchanger | |
CN203231587U (zh) |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 |
US20210310752A1 (en) | Compact gas-gas heat exchange tube and manufacturing and use methods therefor | |
CN201059903Y (zh) | 一种不同片型组合的管翅式换热器 | |
CN201145499Y (zh) | 壳管换热器 | |
CN105987540A (zh) | 管片式平行流换热器 | |
CN216482480U (zh) | 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管束 | |
WO2021253973A1 (zh) | 换热器 | |
US6854511B2 (en) | Heat exchanger | |
CN212692603U (zh) | 一种换热器及其内部结构 | |
CN202803972U (zh) | 用于冷凝管与翅片装配连接的胀管装置 | |
CN106288909B (zh) | 一种平面回折型弹性强化换热管束及换热器 | |
CN110749212A (zh) | 一种新型的折流杆换热器装置 | |
CN215984073U (zh) | 一种双面蜂窝式翅片换热器 | |
CN205352150U (zh) | 一种换热器钎焊芯体 | |
CN216592952U (zh) | 一种换热器管束的复合管板及换热器管束 | |
CN210832630U (zh) | 一种空调弯折冷凝器及空调 | |
CN104132482A (zh) | 平行流式换热器 | |
CN214173026U (zh) | 一种具有较高换热效率的翅片式换热器 | |
CN107560242A (zh) | 使用蜂窝状翅片的管壳式冷凝器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8344210B (zh) |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 |
CN102135388A (zh) | 三角形曲面涡产生器式圆管管翅换热器 | |
CN211084404U (zh) | 一种管翅式热交换器 | |
CN212340018U (zh) | 一种间接空冷散热器管束 | |
CN201993020U (zh) | 空气喷流换热器的锥柱形内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