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1279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1279U
CN216481279U CN202123440269.6U CN202123440269U CN216481279U CN 216481279 U CN216481279 U CN 216481279U CN 202123440269 U CN202123440269 U CN 202123440269U CN 216481279 U CN216481279 U CN 216481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indoor unit
air
air inle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02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明
王昌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02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1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1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1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属于空调技术领域。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具有新风口;接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接头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接头具有进新风端和出新风端,所述出新风端与所述新风口相连接,所述出新风端的内壁环设有止挡框,所述止挡框在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上其径向截面逐渐减小;新风管,其外壁环绕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新风管由所述进新风端旋转卡接至所述止挡框与所述接头的内壁之间。本空调室内机的接头内壁的止挡框具有斜度,使得新风管在旋进的过程中与止挡框发生挤压,从而夹紧新风管,防止新风管的轴向脱落。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电行业目前处于竞争激烈的局面,各大竞品在功能、外观等方面独具创新,然而产品细节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力的重要因素。相关技术中,新风空调通常可以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室内,以达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然而,由于新风管设置在室外,室外存在恶劣天气和情况多变,因此如何提高新风管的连接强度,增强其稳定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便于增强新风管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新风管的轴向脱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具有新风口;接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接头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接头具有进新风端和出新风端,所述出新风端与所述新风口相连接,所述出新风端的内壁环设有止挡框,所述止挡框在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上其径向截面逐渐减小;新风管,其外壁环绕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新风管由所述进新风端旋转卡接至所述止挡框与所述接头的内壁之间。
本空调室内机的接头内壁的止挡框具有斜度,使得新风管在旋进的过程中与止挡框发生挤压,从而夹紧新风管,防止新风管与新风口连接时轴向脱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框由环形壁合围而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壁为镂空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接头的轴线方向的截面上,所述环形壁的截面与所述出新风端的内壁的截面具有夹角β。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β满足:8°≥β≥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新风护板部,所述新风口设置在所述新风护板部上,所述新风护板部呈梯形台状设置,沿新风的进风方向,所述新风护板部的空间宽度逐渐增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护板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接头的外围围设有固定部,紧固件穿设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定位柱。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固定部的中部开设有装配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口上环设有多个卡勾,所述接头的出新风端设有环形凸台,所述卡勾卡接入所述环形凸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的进新风端连接有挡雨帽,所述挡雨帽具有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的朝向为竖直向下。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整机拆分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拆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省略前面板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一;
图5是图4中E-E向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图二;
图8是图7中A-A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管、接头和挡雨帽的拆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面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进风面板;11、新风口;12、进风口;13、新风护板部;14、定位柱;15、卡勾;2、前面板;21、出风口;3、新风组件;31、电机;32、蜗壳;321、排风口;322、吸风口;33、离心叶轮;4、新风腔体;41、新风腔;5、混风腔;6、净化面板;61、滤网装配口;7、滤网框架;71、把手;8、换热风扇;9、接头;91、止挡框;92、出新风端;93、进新风端;94、固定部;95、环形凸台;96、接头的内壁;10、新风管;101、挡雨帽;102、新风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申请中,空调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可以是落地式柜机,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
参照图1至图14,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接头和新风管10。
壳体可形成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在当前示例中,空调室内机大体呈立体柱状,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可以是圆柱状、不规格圆柱状等形式。
壳体可包括进风面板1和前面板2,进风面板1连接在前面板2的后侧,两者合围成空调室内机的外观。
进风面板1上设置有新风口11,新风口11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壳体内。接头设置在进风面板1的外侧,用于连接新风管10。接头内设置有内螺纹,新风管10的外壁环绕有与接头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新风管10和接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接头具有进新风端93和出新风端92,接头的出新风端92的内部环绕设置有止挡框91,止挡框91由环形壁合围而成。出新风端92与新风口11相连接,而新风管10由进新风端93通过螺纹配合旋入接头中,随着旋入深度的不断增加,新风管10逐渐卡入止挡框91与接头的内壁96之间。同时,在远离壳体的方向上,止挡框91的径向截面逐渐减小,使得新风管10更容易卡入止挡框91与接头的内壁96之间。随着新风管10旋入深度的不断增加,新风管10逐渐被止挡框91和接头的内壁96压紧,从而使得新风管10被夹紧,可有效防止新风管10装配后在轴向放上上的连接不牢和脱落。
在沿接头的轴线方向的截面上,环形壁的截面与出新风端92的内壁的截面具有夹角β。夹角β为锐角,具体的,夹角β满足:8°≥β≥5°。夹角β角度较缓有利于更好的夹紧新风管10,防止新风管10滑出,加强紧固性。
止挡框91的环形壁采用镂空设置,可降低止挡框91的结构成本,减小新风气流阻力,有利于增强新风气流的流动。
壳体上设置有新风护板部13,新风口11设置在新风护板部13上。新风护板部13呈梯形台状向壳体的内部扩张,即沿新风的进风方向,新风护板部13的空间宽度逐渐增大。使得在新风流入壳体内时,梯形台状的新风护板部13将新风管10的进风呈扩散状进入柜机内部,室外的新风空气一般较冷,减小了新风气体与壳体的内壁的接触,可有利于减少凝露的产生;同时,新风护板部13扩大了壳体内的腔体体积,可利于增大新风的进风量,进而提高新风的进风效率和新风出风效率。
新风口11上环设有多个卡勾15,接头的出新风端92设有环形凸台95,卡勾15卡接入环形凸台95从而在轴向上固定限制接头的自由度。卡勾15的顶端做倒角处理以便于接头更容易装配,更容易被卡勾15卡住。
新风护板部13设置有定位柱14,接头的外围围设有固定部94,定位柱14和固定部94的中部开设有装配孔,通过紧固件穿设固定部94和定位柱14中部的装配孔将接头固定连接在壳体上,从而在接头的径向和轴向上进一步限制了接头的转动。
定位柱14与固定部94的配合连接以及卡勾15与环形凸台95的卡接共同实现了对装配后接头自由度的固定,有效防止了新风管10的脱离。
本实施例在装配新风管10时,先将新风管10旋转旋入带有止挡框91的接头内,使得新风管10与接头的内壁96和止挡框91干涉,新风管10被接头的内部和止挡框91挤压固定。而后将接头旋转卡入新风口11处的卡勾15内,实现对接头轴向方向上的固定,避免接头脱落;同时采用螺钉穿设固定部94和定位柱14,使得接头与新风口11紧密连接,减少缝隙,避免凝露水的滴出。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管10的进新风端93还连接有挡雨帽101,挡雨帽101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为竖直向下的新风进口102。新风口11的朝向为竖直向下设置有利于防止室外的液体以及固定杂质通过延伸到室外的新风管10进入到新风管10内。
进风面板1上还设有进风口12,前面板2上设有出风口21。进风口12可以是格栅孔形式,出风口21可以是长条矩形或圆形。出风口21可设置在前面板2的侧面或正面,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壳体内,由出风口21吹出。
热交换器(图中未示出)可设置在壳体内,并且设置在从进风口12到出风口21的空气移动路径上。热交换器用于从引入到进风口12中的空气吸收热量或者向空气传输热量。
换热风扇8可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吹出空气,使得室内空气可从进风口12流动到出风口21。
在换热风扇8的强制对流作用下,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壳体、与热交换器换热后,沿着出风口21吹出。
新风组件3设置在壳体内,新风组件3与新风口11间设置有新风腔体4,新风腔体4内形成有新风腔41,新风腔41形成供室外新风从新风口11流动到新风组件3的吸风口322的流动路径,
新风腔体4通过新风腔41将新风口11和新风组件3的吸风口322相连通。新风组件3用于将新风从室外经新风口11流经新风腔41和新风组件3后,再流至室内。
新风腔体4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密封件设置在新风口11的外围。密封件用于密封新风腔体4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缝隙,提高密封效果,实现新风进风的密封功能,保证新风顺利进入新风机构,减少了风量的损失,增大了空调室内机的新风量。
新风组件3包括电机31、蜗壳32和离心叶轮33。蜗壳32为单向吸风蜗壳32,即蜗壳32上只设置有一个吸风口322和一个排风口321,该吸风口322和排风口321即为新风组件3的吸风口322和排风口321。
离心叶轮33对应吸风口322设置在蜗壳32的内部,用于促进新风流动。离心叶轮33的径向方向与蜗壳32的吸风口322所在的平面相平行设置,有利于新风的稳定进风,提高新风进风效率。
电机31固定连接在蜗壳32的上,设置在蜗壳32的外侧,减少了电机31支架的使用,提高了电机31与蜗壳32装配间的结构整体性,节省了成本;同时,电机31支架的节省使得蜗壳32整体的密封性更好,进而提高了新风进风效率和新风出风效率。电机31的输出轴与离心叶轮33的中心固定连接,通过电机31的转动带动离心叶轮33转动。
吸风口322设置在蜗壳32的靠近新风口11的一侧,排风口321设于蜗壳32的上端。吸风口322对应设置在新风口11的进风方向上。蜗壳32的吸风口322所在的平面与新风口11的进风方向间的夹角为α,满足90°>α>0°,即蜗壳32的吸风口322相对于新风口11的进风方向为非垂直非平行的倾斜设置,通过将新风组件3的吸风口322所在的平面与新风口11的新风方向间设置有夹角α,可增大新风进风的新风腔41空间,从而增大新风进风量;同时,由于此时的新风组件3为倾斜设置,使得新风口11至新风组件3的吸风口322间的距离更短,进而提高了新风组件3的吸风效率和送风效率。
新风组件3的排风口321即蜗壳32的排风口321连通有混风腔5,吸风口322与新风腔41相连通,新风组件3将新风由新风腔41引向混风腔5内再排放至室内。在空调换热功能和新风功能同时运行时,新风腔41流向混风腔5的新风与室内风在混风腔5的内部混合后由出风口21吹出,这样,新风可借助室内风的出风气流快速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加快了室内空气改善的速度。同时,新风与室内风相混合,通过室内风可中和新风的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新风直吹造成用户温感的不适。
净化滤网对应吸风口322设在新风腔41处,用于过滤新风。新风腔41内的新风通过净化滤网后进入吸风口322内。
在离心叶轮33的强制对流作用下,室外新风沿新风管10路、经过净化滤网过滤后,从吸风口322进入风机壳内,并由排风口321排出。
净化滤网限定在滤网框架7内,滤网框架7上设置有把手71以便于用户通过推拉将净化滤网安装或拆卸,本实施例中净化滤网采用HEPA网。
为便于更换净化滤网,新风组件3的前侧设置有净化面板6,净化面板6上设置有滤网装配口61,滤网框架7穿设所述滤网装配口61来安装或拆卸。净化面板6设置在壳体的内侧,通过壳体的遮蔽作用遮挡住净化面板6和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使空调室内机更加美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新风组件3的吸风口322所在的平面与新风口11的新风方向间设置有夹角α,可增大新风进风的新风腔41空间,从而增大新风进风量;同时,由于此时的新风组件3为倾斜设置,使得新风口11至新风组件3的吸风口322间的距离更短,进而提高了新风组件3的吸风效率和送风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新风口;
接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接头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接头具有进新风端和出新风端,所述出新风端与所述新风口相连接,所述出新风端的内壁环设有止挡框,所述止挡框在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上其径向截面逐渐减小;
新风管,其外壁环绕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新风管由所述进新风端旋转卡接至所述止挡框与所述接头的内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框由环形壁合围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壁为镂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接头的轴线方向的截面上,所述环形壁的截面与所述出新风端的内壁的截面具有夹角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β满足:8°≥β≥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新风护板部,所述新风口设置在所述新风护板部上,所述新风护板部呈梯形台状设置,沿新风的进风方向,所述新风护板部的空间宽度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护板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接头的外围围设有固定部,紧固件穿设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定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固定部的中部开设有装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上环绕设有多个卡勾,所述接头的所述出新风端设有环形凸台,所述卡勾卡接入所述环形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的进新风端连接有挡雨帽,所述挡雨帽具有新风进口,所述新风进口的朝向为竖直向下。
CN202123440269.6U 2021-12-31 2021-12-31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6481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0269.6U CN216481279U (zh) 2021-12-31 2021-12-31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0269.6U CN216481279U (zh) 2021-12-31 2021-12-31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1279U true CN216481279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0269.6U Active CN216481279U (zh) 2021-12-31 2021-12-31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1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648127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86997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27282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64812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86996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5220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9494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83204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79524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57083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06191753U (zh) 移动式空调器
CN2126187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3796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5447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8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3796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20020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815448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26010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03598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74648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0827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5199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73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