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8306U - 一种铆钉组件及按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铆钉组件及按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8306U
CN216478306U CN202120763564.6U CN202120763564U CN216478306U CN 216478306 U CN216478306 U CN 216478306U CN 202120763564 U CN202120763564 U CN 202120763564U CN 216478306 U CN216478306 U CN 216478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
hole
installation space
cap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635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良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gh Top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gh Top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gh Top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gh Top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635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8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8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8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铆钉组件及按摩装置,包括:帽部,所述帽部设有通孔;扣片部,具有一片以上,沿所述通孔周向设置于所述帽部的内侧或者底面,所述扣片部与所述帽部围成安装空间;卡钩部,具有一定弹性,设于所述扣片部背向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铆钉,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与杆部,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即铆钉组件通过分体式设计,只需先将铆钉主体进行安装,再将铆钉安装于铆钉主体内即可,不仅安装简单便捷,还能减小铆钉形变量,极大提升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铆钉组件及按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钉组件及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铆钉大多为一体式,由头部和杆部组成,呈T字型,常用的有半圆头.平头.实心铆钉等,利用自身的变形,连接两个带孔的零件,但此种铆钉在变形时容易使连接件产生变形,从而破坏连接件。也有部分铆钉分体式,但存在设计复杂,安装繁琐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铆钉组件,铆钉采用分体式设计,安装简单便捷,极大提升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一种铆钉组件,包括:铆钉主体和铆钉;所述铆钉主体包括:帽部,所述帽部设有通孔;扣片部,具有一片以上,沿所述通孔周向设置于所述帽部的内侧或者底面,所述扣片部与所述帽部围成安装空间;卡钩部,设于所述扣片部背向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且为弹性件;铆钉,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与杆部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
优选的,所述扣片部沿所述帽部的底部延伸,所述扣片部之间围成第一安装空间。
优选的,当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所述杆部将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填满。
优选的,所述扣片部一端延伸至所述通孔的内壁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围成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相通。
优选的,当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所述头部完全沉入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并与所述扣片部延伸至所述通孔的内壁的一端抵接配合。
优选的,当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所述头部背离所述杆部的端面与所述帽部顶端通孔的安装面齐平。
优选的,所述头部的径向尺寸与所述通孔的直径相等,所述杆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扣片部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扣片部为沿所述通孔的径向间隔设置的两片。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按摩装置,包括外罩,所述外罩包覆于所述按摩装置的外表面,还包括上述铆钉组件,所述铆钉组件将所述外罩固定于所述按摩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安装于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外罩之间,所述卡钩部直接扣接于所述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钉组件包括:帽部,所述帽部设有通孔;扣片部,具有一片以上,沿所述通孔周向设置于所述帽部的内侧或者底面,所述扣片部与所述帽部围成安装空间;卡钩部,具有一定弹性,设于所述扣片部背向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铆钉,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与杆部,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即铆钉组件通过分体式设计,只需先将铆钉主体进行安装,再将铆钉安装于铆钉主体内即可,不仅安装简单便捷,还能减小铆钉形变量,极大提升使用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钉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安装于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外罩之间,所述卡钩部直接扣接于所述垫片。使用垫片可避免卡钩部直接扣接于外罩从而造成外罩的损坏,此外,垫片也能增大卡钩部与外罩扣接的稳固性。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钉组件,所述头部的径向尺寸与所述通孔的直径相等,当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所述头部背离所述杆部的端面与所述帽部顶端通孔的安装面齐平,所述杆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扣片部的长度,以上设计均可防止铆钉端部露出铆钉主体从而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提升铆钉组件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钉组件的铆钉与铆钉主体完全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钉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钉组件的铆钉与铆钉主体未完全装配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钉组件的铆钉与铆钉主体未完全装配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有铆钉组件的按摩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铆钉组件安装于按摩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铆钉主体;11.帽部;111.通孔;12.扣片部;121.卡钩部;122.第一侧面;123.第二侧面;13.第一安装空间;14.第二安装空间;20.铆钉;21. 头部;22.杆部;30.按摩装置;40.外罩;5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 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铆钉组件,包括:铆钉主体10和铆钉 20。所述铆钉主体10包括帽部11和扣片部12。所述帽部11设有通孔111,具体的,通孔111位于帽部11的中心位置。
所述扣片部12具有一片以上,并沿所述通孔111周向设置于所述帽部 11。本实施例中,所述扣片部12与帽部11一体成型且为沿所述通孔111的径向间隔设置的两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两片以上。如图2所示,所述两片扣片部12沿帽部11的底部延伸,由此所述扣片部12之间围成第一安装空间13(结合参考图4,图4中,杆部22还未进入第一安装空间 13)当所述铆钉20安装于所述通孔111,所述杆部22将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13填满(结合参考图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扣片部12也可以设在帽部11的内侧。
所述卡钩部121设于所述扣片部12背向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3的一侧且向外进行延伸由此形成倒钩部,具体的,卡钩部121设于所述扣片部12远离帽部11的端面,并且所述卡钩部121为弹性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扣片部12一端延伸至所述通孔111的内壁并与所述通孔111的内壁围成第二安装空间14(结合参考图3,图3中,头部21还未完全安装于第二安装空间14),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4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3 相通,可以理解的,所述扣片部12与所述帽部11围成的安装空间即为第一安装空间13与第二安装空间14。
铆钉20,包括头部21与杆部22,所述头部21与杆部22依次连接。当所述铆钉20安装于所述通孔111,所述头部21完全沉入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14并与所述扣片部12延伸至所述通孔111的内壁的一端抵接配合。具体的,扣片部12的一端延伸至通孔111的中段位置,并预留了头部21的安装位置,头部21的底面与所述扣片部12延伸至所述通孔111的内壁的一端的端面抵接,同时对头部21进行限位以避免铆钉20安装过头穿出通孔111(结合参考图1中铆钉20与铆钉主体10的装配)。同时,当所述杆部22将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3填满,所述杆部22与所述扣片部12形成柱体(参考图1)。具体的,所述扣片部12朝向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3的第一侧面122为平面,所述扣片部12背离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3的第二侧面123为弧面,对应的,所述杆部22与所述第一侧面122配合的一面为平面,且,所述杆部22的其他侧面为弧面并与所述第二侧面123围成连贯的圆弧面。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铆钉20安装于所述通孔111,所述头部21背离所述杆部22的端面与所述帽部11顶端通孔111的安装面齐平。更进一步的,所述头部21的径向尺寸与所述通孔111的直径相等,所述杆部22的长度等于所述扣片部12的长度,由此扣片部12下端部与杆部22下端部齐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杆部22的长度也可以小于所述扣片部12的长度以防止杆部22露出铆钉组件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该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按摩装置30,包括外罩40,所述外罩40包覆于所述按摩装置30的外表面,所述铆钉组件将所述外罩40固定于所述按摩装置30。外罩40可以为防尘布料等。可以理解的,上述铆钉组件不限于用于按摩装置30,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用铆钉固定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按摩装置30设有安装孔(未图示),所述帽部1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直径;所述卡钩部121通过安装孔时发生弹性形变,通过后弹性复位,当所述铆钉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后,所述帽部11抵接于所述安装孔一侧,所述卡钩部121扣接于所述安装孔另一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垫片50(结合参见图6),所述垫片50安装于所述卡钩部121与所述外罩40之间,所述卡钩部121直接扣接于所述垫片50。使用垫片50可避免卡钩部121直接扣接于外罩40,尤其当外罩40是布料时,可以防止布料发生撕裂。此外,垫片50也能增大卡钩部121与外罩40扣接的稳固性。优选的,垫片50可缝制或粘于外罩4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垫片50也可以和外罩40分开设置。
本方案中,所述铆钉组件通过分体设计成铆钉主体10和铆钉20,安装时,先捏住具有弹性的卡钩部121,将铆钉主体10穿过需要铆钉进行固定的装置(如按摩装置)的安装孔,此时所述帽部11抵接于所述安装孔一侧,所述卡钩部121扣接于所述安装孔另一侧;随后将铆钉20安装于铆钉主体10 的通孔111,即可瞬间锁固,不但安装简单便捷,还能减小铆钉20形变量,极大提升使用性能。
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铆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铆钉主体和铆钉;
所述铆钉主体包括:帽部,所述帽部设有通孔;扣片部,具有一片以上,沿所述通孔周向设置于所述帽部的内侧或者底面,所述扣片部与所述帽部围成安装空间;卡钩部,设于所述扣片部背向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且为弹性件;
铆钉,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与杆部,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片部沿所述帽部的底部延伸,所述扣片部之间围成第一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钉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所述杆部将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填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片部一端延伸至所述通孔的内壁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围成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钉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所述头部完全沉入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并与所述扣片部延伸至所述通孔的内壁的一端抵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铆钉安装于所述通孔,所述头部背离所述杆部的端面与所述帽部顶端通孔的安装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径向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径向尺寸相等,所述杆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扣片部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片部为沿所述通孔的径向间隔设置的两片。
9.一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罩,所述外罩包覆于所述按摩装置的外表面,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铆钉组件,所述铆钉组件将所述外罩固定于所述按摩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安装于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外罩之间,所述卡钩部直接扣接于所述垫片。
CN202120763564.6U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铆钉组件及按摩装置 Active CN216478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3564.6U CN216478306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铆钉组件及按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3564.6U CN216478306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铆钉组件及按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8306U true CN216478306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394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63564.6U Active CN216478306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铆钉组件及按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8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16486B2 (ja) 振動遮断燃料ポンプアッセンブリ
JPH0529537Y2 (zh)
KR20180094222A (ko) 브레이크 캘리퍼 어셈블리
CN216478306U (zh) 一种铆钉组件及按摩装置
US20130147126A1 (en) Seal member
KR200406010Y1 (ko) 와이어 하네스 고정용 방수클립
JPH0567168U (ja) モータのケーシング構造
US7008242B2 (en) Conductive clip
JPH11141535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KR950030910A (ko) 끈고정구
CN106585978B (zh) 一种固定桨组件
TW423196B (en) Housing for electric motor
US20030189352A1 (en) Fixing structure of protector
KR200311970Y1 (ko) 밀폐형스프링마운트
JPS6329620Y2 (zh)
JP2007139047A (ja)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ブーツリテーナ
CN217361901U (zh) 天线结构及机动车
KR0122647Y1 (ko) 자동차의 서머스타트 하우징용 클립
JP4399182B2 (ja) 2輪車用ランプ
JP2005093270A (ja) 自己調芯型コネクタ
CN221120595U (zh) 一种柱销结构、制动卡钳及汽车
KR200465843Y1 (ko) 볼 조인트
CN215632333U (zh) 拉索组件及车辆
KR200264495Y1 (ko) 전자제품의파워코드스토퍼설치구조
JPH0119578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rivet assembly and massage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0

Pledgee: Xiamen SME Financing Guarantee Co.,Ltd.

Pledgor: XIAMEN HIGH TOP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450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