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6815U - 车顶拉手支架、拉手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顶拉手支架、拉手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6815U
CN216476815U CN202120641091.2U CN202120641091U CN216476815U CN 216476815 U CN216476815 U CN 216476815U CN 202120641091 U CN202120641091 U CN 202120641091U CN 216476815 U CN216476815 U CN 216476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handle
roof
roof handle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10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沛
吴海明
陈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10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6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6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68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拉手总成及汽车,车顶拉手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一端具有用于安装拉手的安装部,另一端具有与汽车的钣金件连接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包括翻边,翻边从支架本体的另一端的外边缘沿与车顶拉手支架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外伸出,且翻边远离安装部的一侧面为平面结构,支架本体通过翻边的侧面与汽车的钣金件焊接。该车顶拉手支架的设置保证了拉手和汽车钣金件连接地稳固性,并且安装车顶拉手支架时是在一个工位实施焊接的,可避免安装螺钉和螺母,降低了安装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车顶拉手支架的拉手总成以及一种包括该拉手总成的汽车。

Description

车顶拉手支架、拉手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顶拉手支架、拉手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诸多汽车上,除了有的车型在主驾驶侧可能没有车顶拉手,大部分车型在前排和后排的两侧都有车顶拉手。汽车在转弯时有较大的离心力,加速和减速时也会有比较大的惯性,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惯性和离心力更加明显,会导致乘客明显的不适。座椅靠背可以在车辆加速时给乘客的背部提供一定的支撑,安全带可以在突然刹车时提供一定的束紧力,但无论是座椅靠背还是安全带都难以完全防止乘客在向心力作用下的身体侧倾。在汽车上乘客头顶侧设置的车顶拉手对该问题就会有比较大的作用,转弯的时候人可以抓住车顶拉手,同时依靠臀部和脚部的协调配合就可以保持平衡。
车顶拉手的高度基本位于车顶内饰和柱内饰的分缝高度附近,该位置在车顶内饰后一般会有安全气帘,那么钣金件和车顶内饰之间就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在车顶拉手和钣金件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就很难把车顶拉手直接固定在钣金件上,因此就需要车顶拉手支架来一端固定钣金件,另一端来固定车顶拉手。
由于车顶拉手的特殊位置和特殊功能,就要求车顶拉手支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车顶拉手支架需要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足以在高速转弯时,人用比较大的力拉车顶拉手的时候,支架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2.车顶拉手支架需要和钣金件固定牢靠,和车顶拉手匹配的两个卡接孔要保持精确的尺寸和高的直线度;3.由于钣金件的棱边比较尖锐,需要去掉棱边的毛刺,防止在气囊点爆时棱边的毛刺割破气囊。现有车顶拉手支架是在白车身电泳涂装完成之后的总装工段进行安装的。如图1所示,侧面气帘20在车顶拉手支架正下方,气帘爆破时有较大的冲击力冲击在现有车顶拉手支架的棱边10上,现有车顶拉手支架的棱边10是冲压出来的,会存在粗糙的断裂带,在高速冲击下会割破侧面气帘20,影响到整车的安全。
目前汽车上采用的车顶拉手支架有很多种类型。按照和钣金件的固定方式分,有卡接式,螺钉固定式,焊接式;按照组件分,有一体式和两体式。由于汽车在前排拉手到钣金件的距离和后排拉手到钣金件的距离不一致,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车顶拉手支架多为前排左右侧同一件,后排左右侧同一件。对于车顶拉手支架来说通常出现的问题有,两体式的车顶拉手支架成本高,且组件之间易产生错位或者异响问题。螺钉固定式的车顶拉手支架如图2所示,通过螺钉30固定到钣金件上,卡接孔40是供车顶拉手卡接的孔,为了保证车顶拉手支架的强度,整个零件尺寸做的很大,约320g,材料成本高。安装时工人需要提前在钣金件上焊接两颗螺母,在总装工段安装车顶拉手支架时需要再打两颗螺母,安装成本高,另外螺母在长时间的行车过程中会因为震动而产生松动,进而会使得车顶拉手支架不够牢固。卡接式的车顶拉手支架安装后也不够牢固。
因此,现有的车顶拉手支架存在安装不够牢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顶拉手支架存在安装不够牢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一端具有用于安装拉手的安装部,另一端具有与汽车的钣金件连接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包括翻边,翻边从支架本体的另一端的外边缘沿与车顶拉手支架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外伸出,且翻边远离安装部的一侧面为平面结构,支架本体通过翻边的侧面与汽车的钣金件焊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部是用于安装拉手的,连接部是用于连接支架本体和汽车钣金件的,并且,连接部是通过其翻边上的平面结构使得支架本体焊接于汽车的钣金件上的。该车顶拉手支架的设置保证了拉手和汽车钣金件连接地稳固性,并且安装该车顶拉手支架时是在一个工位实施焊接的,可避免安装螺钉和螺母,降低了安装成本。另外,该车顶拉手支架是在整车电泳之前安装的,安装完成后棱边附着电泳漆,比较光滑,可以防止侧面气帘被割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翻边,至少两个翻边的其中至少一个翻边从支架本体的另一端的外边缘沿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其它翻边的至少一个翻边从支架本体的另一端的外边缘沿车顶拉手支架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本体至少通过沿其两个不同侧面上的不同方向的外边缘向外延伸的翻边来固定支架本体和钣金件的,进一步地保证了车顶拉手支架与汽车钣金件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支架本体的另一端的外边缘具有两个第一侧边和两端分别相接于两个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且两个第一侧边在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相对间隔设置,并均沿车顶拉手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侧边沿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部包括三个翻边,三个翻边的其中两个翻边分别从支架本体的两个第一侧边沿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另外一个翻边从支架本体的第二侧边沿车顶拉手支架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并且三个翻边的平面结构位于同一平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本体是通过沿其三个不同侧面上的外边缘向外延伸的翻边来固定支架本体和钣金件的,进一步地保证了车顶拉手支架与汽车钣金件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另外,由于三个翻边的平面结构位于同一平面上,在保证支架本体与汽车钣金件的平行度的同时,更加便于支架本体与汽车钣金件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支架本体呈盒状结构,盒状结构包括两个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端部,端部形成于支架本体的一端,且支架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开口。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设置为盒状结构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位于开口一侧的棱边,翻边分别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外边缘向外伸出,并且翻边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垂直。安装部设置于盒状结构的端部上。并且,支架本体靠近翻边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放置气帘的空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本体设置为盒状结构可以在不必要的地方减少材料的使用,实现了材料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时盒状结构内部呈空腔,该空腔可以用于放置气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车顶拉手支架包括两个支架本体,两个支架本体沿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支架本体的其中一个翻边在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车顶拉手支架还包括定位部件,定位部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本体上相对的翻边相接,使得两个支架本体的安装部位于与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一直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车顶拉手支架受到拉力后,是由两个支架本体共同分担车顶拉手支架受到拉力的,提高了该车顶拉手支架的强度,进一步保证了车顶拉手支架与汽车钣金件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定位部件的设置保证了两个支架本体的安装部是位于与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一直线上的,避免因为两个支架本体之间产生错位而导致的不易安装或者产生异响的问题,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安装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车顶拉手支架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顶拉手支架设置为一体成型可以避免在车顶拉手支架上产生焊点、螺接点或者其他应力集中点等,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该车顶拉手支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拉手总成,包括拉手,还包括上述车顶拉手支架,拉手上设置有被安装部,车顶拉手支架与拉手通过安装部与被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拉手总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该拉手总成的车顶拉手支架能够在不必要的地方减少材料的使用,实现了材料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材料成本。该拉手总成的车顶拉手支架在整车电泳之前安装,安装完成后棱边附着电泳漆,比较光滑,可以防止侧面气帘被割破。同时,安装该车顶拉手支架时是在一个工位实施焊接的,避免了安装螺钉和螺母,安装成本较低。由于该车顶拉手支架的结构,拉手可以快速准确地安装于车顶拉手支架上,保证了拉手安装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钣金件和内饰件,还包括上述拉手总成,拉手总成的车顶拉手支架设置于钣金件和内饰件之间,并且翻边的平面结构上和钣金件上与平面结构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焊点。内饰件上与安装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孔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顶拉手支架是通过其翻边的平面结构上和钣金件上与平面结构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的焊点焊接于汽车钣金件上的。拉手的被安装部穿过内饰件上的孔部与车顶拉手支架上的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在保证拉手与车顶拉手支架连接的稳固性的同时,也使得汽车内部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钣金件上设置有安装平面,安装平面与汽车的长度方向平行,翻边的平面结构通过焊点焊接于安装平面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顶拉手支架的翻边的平面结构是焊接于汽车钣金件的安装平面上的,安装平面的设置可以保证不同翻边的平面结构与汽车钣金件焊接的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前排和后排,前排和后排两侧的车顶上均设有拉手总成,并且前排和后排上的拉手总成的尺寸和结构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上所用的车顶拉手支架都是同一件,制作车顶拉手支架时只需一种模具即可,降低了模具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拉手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部和连接部。安装部是用于安装拉手的,连接部是用于连接支架本体和汽车钣金件的,并且,连接部是通过其翻边上的平面结构使得支架本体焊接于汽车的钣金件上的。该车顶拉手支架的设置保证了拉手和汽车钣金件连接地稳固性,并且安装车顶拉手支架时是在一个工位实施焊接的,可避免安装螺钉和螺母,降低了安装成本。另外,该车顶拉手支架是在整车电泳之前安装的,安装完成后棱边附着电泳漆,比较光滑,可以防止侧面气帘被割破。该车顶拉手支架还包括定位部件,定位部件能够保证两个支架本体的安装部是位于与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一直线上的,避免因为两个支架本体之间产生错位而导致的不易安装或者产生异响的问题,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安装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该车顶拉手支架的拉手总成,该拉手总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该拉手总成的车顶拉手支架能够在不必要的地方减少材料的使用,实现了材料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材料成本。另外,由于该车顶拉手支架的结构,拉手可以快速准确地安装于车顶拉手支架上,保证了拉手安装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该拉手总成的汽车,该汽车的车顶拉手支架是通过其翻边的平面结构和安装平面之间的焊点焊接至钣金件上的,进而保证了不同的翻边的平面结构与汽车钣金件焊接的平整度。另外,该汽车的车顶拉手支架的尺寸比较小,因而能够尽可能的避开其他焊点焊接所需要的焊接空间,保证了钣金件的刚度。该汽车上所用的车顶拉手支架都是同一件,制作车顶拉手支架时只需一种模具即可,模具费用比较低。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车顶拉手支架与侧面气帘的位置关系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车顶拉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车顶拉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车顶拉手支架与汽车钣金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拉手总成的车顶拉手支架、拉手以及侧面气帘的位置关系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汽车钣金件上的其他焊点的焊接空间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现有车顶拉手支架的棱边;
20:侧面气帘;
30:螺钉;
40:卡接孔;
50:车顶拉手支架;
510:支架本体;
511:安装部;
512:连接部;5120:翻边;5120a:平面结构;
513:盒状结构;5131:端部;5132:第一侧壁;5133:第二侧壁;
520:定位部件;
60:拉手;610:被安装部;
70:钣金件;710:安装平面;
80:内饰件;810:孔部;
90:其他焊点的焊接空间;
A: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
B:车顶拉手支架的宽度方向;
C:车顶拉手支架的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50,如图3、图4以及实施例2中的图5所示,包括支架本体510,支架本体510的一端具有用于安装拉手60的安装部511,另一端具有与汽车的钣金件70连接的连接部512。其中,连接部512包括翻边5120,翻边5120从支架本体510的另一端的外边缘沿与车顶拉手支架50的高度方向C垂直的方向向外伸出,且翻边5120远离安装部511的一侧面为平面结构5120a,支架本体510通过翻边5120的侧面与汽车的钣金件70焊接。
具体地,支架本体510可以设置为块状、盒状或者其他结构,优选地,为使得该车顶拉手支架50实现材料利用的最大化,本实施例选用盒状的支架本体510。
更为具体地,车顶拉手支架50可以包括一个支架本体510、两个支架本体510、三个支架本体510或者多个支架本体510,车顶拉手支架50的具体结构随着支架本体510的数量变化,相应地,拉手60的具体结构也随着车顶拉手支架50的具体结构变化。例如,车顶拉手支架50包括一个支架本体510时,拉手60上设有一个被安装部610,拉手60通过一个被安装部610连接于一个支架本体510的安装部511上。车顶拉手支架50包括两个支架本体510时,拉手60上设有两个被安装部610,拉手60通过两个被安装部610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架本体510的安装部511上。
更为具体地,安装部511可以设置为凹槽结构、螺母或者其他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当安装部511设置为凹槽结构时,其内部可以设置弹性卡扣。
更为具体地,翻边5120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其他形状,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511是用于安装拉手60的,连接部512是用于连接支架本体510和汽车钣金件70的,并且,连接部512是通过其翻边5120上的平面结构5120a使得支架本体510焊接于汽车的钣金件70上的。该车顶拉手支架50的设置保证了拉手60和汽车的钣金件70连接地稳固性,并且安装车顶拉手支架50时是在一个工位实施焊接的,可避免安装螺钉和螺母,降低了安装成本。另外,该车顶拉手支架50是在整车电泳之前安装的,安装完成后棱边附着电泳漆,比较光滑,可以防止侧面气帘被割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50,如图3、图4以及实施例2中的图5所示,连接部512包括至少两个翻边5120,至少两个翻边5120的其中至少一个翻边5120从支架本体510的另一端的外边缘沿车顶拉手支架50的长度方向A向外延伸,其它翻边5120的至少一个翻边5120从支架本体510的另一端的外边缘沿车顶拉手支架50的宽度方向B向外延伸。
具体地,连接部512可以包括两个翻边5120、三个翻边5120或者四个翻边5120等。优选地,为保证车顶拉手支架50与汽车钣金件70连接的稳固性且车顶拉手支架50的结构尽可能的简单,本实施例选用三个翻边5120。
更为具体地,不同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可以不在同一平面上。当不同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位于不同平面上时,钣金件70要与不同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相互匹配。优选地,为便于支架本体510与汽车钣金件70的安装以及节省更多的空间,本实施例将不同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设置于同一平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本体510至少通过沿其两个不同侧面上的不同方向的外边缘向外延伸的翻边5120来固定支架本体510和钣金件70的,进一步地保证了车顶拉手支架50与汽车钣金件7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50,如图3、图4以及实施例2中的图5所示,支架本体510的另一端的外边缘具有两个第一侧边和两端分别相接于两个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且两个第一侧边在车顶拉手支架50的长度方向A上相对间隔设置,并均沿车顶拉手支架50的宽度方向B延伸,第二侧边沿车顶拉手支架50的长度方向A延伸。连接部512包括三个翻边5120,三个翻边5120的其中两个翻边5120分别从支架本体510的两个第一侧边沿车顶拉手支架50的长度方向A向外延伸,另外一个翻边5120从支架本体510的第二侧边沿车顶拉手支架50的宽度方向B向外延伸。并且三个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位于同一平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本体510是通过沿其三个不同侧面上的外边缘向外延伸的翻边5120来固定支架本体510和钣金件70的,进一步地保证了车顶拉手支架50与汽车钣金件7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另外,由于三个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位于同一平面上,在保证支架本体510与汽车钣金件70的平行度的同时,更加便于支架本体510与汽车钣金件70的安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50,如图3-图4所示,支架本体510呈盒状结构513,盒状结构513包括两个第一侧壁5132、第二侧壁5133和端部5131,端部5131形成于支架本体510的一端,且支架本体510的另一端设有开口,盒状结构513中与第二侧壁5133相对的另一侧为镂空结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设置为盒状结构513的第一侧壁5132和第二侧壁5133上位于开口一侧的棱边,翻边5120分别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外边缘向外伸出,并且翻边5120分别与第一侧壁5132和第二侧壁5133垂直。安装部511设置于盒状结构513的端部5131上。并且,支架本体510靠近翻边5120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放置气帘的空腔。
具体地,盒状结构513可以设置为正方体状、长方体状或者其他形状,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本体510设置为盒状结构513可以在不必要的地方减少材料的使用,实现了材料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时盒状结构513内部呈空腔,该空腔可以用于放置气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50,如图3、图4以及实施例2中的图5所示,车顶拉手支架50包括两个支架本体510,两个支架本体510沿车顶拉手支架50的长度方向A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支架本体510的其中一个翻边5120在车顶拉手支架50的长度方向A上相对设置。车顶拉手支架50还包括定位部件520,定位部件5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本体510上相对的翻边5120相接,使得两个支架本体510的安装部511位于与车顶拉手支架50的长度方向A平行的一直线上。
具体地,定位部件520可以设置为杆状结构、条状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车顶拉手支架50受到拉力后,是由两个支架本体510共同分担车顶拉手支架50受到的拉力的,提高了该车顶拉手支架50的强度,进一步保证了车顶拉手支架50与汽车钣金件7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定位部件520的设置保证了两个支架本体510的安装部511是位于与车顶拉手支架50的长度方向A平行的一直线上的,避免因为两个支架本体510之间产生错位而导致的不易安装或者产生异响的问题,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安装准确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顶拉手支架50,如图3所示,车顶拉手支架50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车顶拉手支架50设置为一体成型可以避免在车顶拉手支架50上产生焊点、螺接点或者其他应力集中点等,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该车顶拉手支架50的强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手总成,如图5所示,包括拉手60,还包括实施例1中的车顶拉手支架50,拉手60上设置有被安装部610,车顶拉手支架50与拉手60通过安装部511与被安装部610可拆卸地连接。
具体地,被安装部610可以设置为凸起结构,螺栓或者其他结构。当安装部511设置为凸起结构时,该凸起结构可以是倒刺,卡台或者其他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拉手总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拉手总成的车顶拉手支架50能够在不必要的地方减少材料的使用,实现了材料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材料成本。该拉手总成的车顶拉手支架50在整车电泳之前安装,安装完成后棱边附着电泳漆,比较光滑,可以防止侧面气帘被割破。同时,安装该车顶拉手支架50时是在一个工位实施焊接的,避免了安装螺钉和螺母,安装成本较低。由于该车顶拉手支架50的结构,拉手60可以快速准确地安装于车顶拉手支架50上,保证了拉手60安装的便捷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如实施例1中的图4和实施例2中的图5所示,包括钣金件70和内饰件80,还包括实施例2中的拉手总成,拉手总成的车顶拉手支架50设置于钣金件70和内饰件80之间,并且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上和钣金件70上与平面结构5120a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焊点。内饰件80上与安装部51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孔部810。
具体地,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上和钣金件70上与平面结构5120a对应的位置处可以设置一个焊点、两个焊点或者三个焊点,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车顶拉手支架50是通过其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上和钣金件70上与平面结构5120a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的焊点焊接于汽车钣金件70上的。拉手60的被安装部610穿过内饰件80上的孔部810与车顶拉手支架50上的安装部511可拆卸地连接,在保证拉手60与车顶拉手支架50连接的稳固性的同时,也使得汽车内部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如实施例1中的图4所示,钣金件70上设置有安装平面710,安装平面710与汽车的长度方向平行,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通过焊点焊接于安装平面710上。
具体地,如图6所示,当车顶拉手支架50焊接到钣金件70上以后,因为车顶拉手支架50的尺寸做的足够小,安装车顶拉手支架50的钣金件70上还有其他焊点的焊接空间90,不会影响到钣金件70的焊接强度,保证了整车的刚度和安全性。其他焊点的焊接空间90为图6中的圆柱状框线,车顶拉手支架50能够避开其他焊点的焊接空间90,保证了钣金件70的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车顶拉手支架50的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是焊接于汽车钣金件70的安装平面710上的,安装平面710的设置可以保证不同翻边5120的平面结构5120a与汽车钣金件70焊接的平整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前排和后排(图中未示出),前排和后排两侧的车顶上均设有拉手总成,并且前排和后排上的拉手总成的尺寸和结构相同。
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满足钣金件70成型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选取汽车前排和后排拉手总成的中间值来选取模具。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上所用的车顶拉手支架50都是同一件,制作车顶拉手支架50时只需一种模具即可,降低了模具费用。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顶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具有用于安装拉手的安装部,另一端具有与汽车的钣金件连接的连接部;其中,
所述连接部包括翻边,所述翻边从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的外边缘沿与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外伸出,且所述翻边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侧面为平面结构,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翻边的所述侧面与所述汽车的所述钣金件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翻边,至少两个所述翻边的其中至少一个翻边从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的外边缘沿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其它所述翻边的至少一个所述翻边从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的外边缘沿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的外边缘具有两个第一侧边和两端分别相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且两个所述第一侧边在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相对间隔设置,并均沿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边沿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连接部包括三个所述翻边,三个所述翻边的其中两个所述翻边分别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个所述第一侧边沿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另外一个所述翻边从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第二侧边沿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并且三个所述翻边的所述平面结构位于同一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呈盒状结构,所述盒状结构包括两个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端部,所述端部形成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一端,且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分别设置为所述盒状结构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位于所述开口一侧的棱边,所述翻边分别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的外边缘向外伸出,并且所述翻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垂直;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盒状结构的所述端部上;并且,所述支架本体靠近所述翻边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放置气帘的空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拉手支架包括两个所述支架本体,两个所述支架本体沿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所述支架本体的其中一个所述翻边在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车顶拉手支架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本体上相对的所述翻边相接,使得两个所述支架本体的所述安装部位于与所述车顶拉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一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拉手支架一体成型。
7.一种拉手总成,包括拉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顶拉手支架,所述拉手上设置有被安装部,所述车顶拉手支架与所述拉手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被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
8.一种汽车,包括钣金件和内饰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手总成,所述拉手总成的所述车顶拉手支架设置于所述钣金件和所述内饰件之间,并且所述翻边的所述平面结构上和所述钣金件上与所述平面结构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焊点;所述内饰件上与所述安装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孔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件上设置有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与所述汽车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翻边的所述平面结构通过所述焊点焊接于所述安装平面上。
10.如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前排和后排,所述前排和所述后排两侧的车顶上均设有所述拉手总成,并且所述前排和所述后排上的所述拉手总成的尺寸和结构相同。
CN202120641091.2U 2021-03-30 2021-03-30 车顶拉手支架、拉手总成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476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1091.2U CN216476815U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顶拉手支架、拉手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1091.2U CN216476815U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顶拉手支架、拉手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6815U true CN216476815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39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109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476815U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顶拉手支架、拉手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68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0468A (zh) * 2022-09-22 2022-11-11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拉手安装支架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0468A (zh) * 2022-09-22 2022-11-11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拉手安装支架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9293B2 (en) Header beam of a vehicle fram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080111397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998307B1 (en) Header beam of a vehicle fram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7661704B2 (en) Combination grab handle and airbag bracket
CN216476815U (zh) 车顶拉手支架、拉手总成及汽车
JP5525562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KR20190078936A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케이스
CN217575368U (zh) 一种a柱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US11511808B2 (en) Vehicle body apparatus and system including a rocker insert
CN106005028A (zh) 车身侧围a柱总成
US11453440B2 (en)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216153909U (zh) 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
CN211107203U (zh) 汽车车顶行李架组件和车体
US11325653B2 (en) Reinforced pillar for a vehicle
CN211543688U (zh) 机舱横梁及汽车
CN216185465U (zh) 一种车架结构及车辆
CN111532128A (zh) 一种仪表安装支架结构及车辆
CN217435666U (zh) 汽车前保险杠支架结构
CN215474429U (zh) 电池支架、电池支架总成和汽车
CN205097912U (zh) 一种集成化驱动电机支架
CN219191972U (zh)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CN220199419U (zh) 支撑梁装配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CN216861164U (zh) 客车用电池箱的安装结构
CN220130210U (zh) 一种铝合金车身城市客车前后围骨架合装结构
CN219467604U (zh) 用于车辆的扶手安装支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