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5803U - 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75803U CN216475803U CN202122102070.6U CN202122102070U CN216475803U CN 216475803 U CN216475803 U CN 216475803U CN 202122102070 U CN202122102070 U CN 202122102070U CN 216475803 U CN216475803 U CN 2164758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fabricated
- shear wall
- layer
- splicing
- steel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11178 precas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210000000614 Rib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7 pre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205 Muscle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一、包括预制的平面模块;二、还包括拼接层:由若干预制的平面模块拼接构成,每块平面模块通过两边缘跨接在房间的两个剪力墙之间,相邻平面模块之间紧密排布,在房间平面内形成拼接层;大则房间通过添加预制混凝土梁,使平面模块跨接在房间的“剪力墙、预制混凝土梁”组合传力体之上;三、还包括现浇的叠合层:在拼接层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层,从而使得底部的拼接层、上部的叠合层形成楼板,以及实现楼板与剪力墙之间、楼板与混凝土梁之间都凝结成一体;四、还包括平面模块边缘与剪力墙之间的拼接节点;五、还包括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叠合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预制楼板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带桁架筋预制板如图1、图2、图3所示,一般为60mm,作为一个单元模块,预制单元模块四面一般有钢筋伸出,单元模块搬往现场后,楼板下设置满堂支撑,将众多的单元模块铺设在模板上,四面出筋的单元模块间连接是通过伸出的钢筋交错,如图4、图5所示,再在上部浇叠合层,从而水平方向将所有预制单元模块注浇拼接,在纵向形成叠合层,并与剪力墙结构之间也形成浇筑固结,形成较好的连接,但是四面钢筋的存在也带来运输上的不便。预制板上部设有桁架筋,以及侧面钢筋的存在,在现场叠合安装时,施工作业必须谨慎,避免钢筋与原有结构碰撞弯折,或与梁箍筋交错碰撞。
另外,现有上、下两部分预制剪力墙与预制板连接拼装结构示意,如图6所示,在水平向预制单元模块钢筋(图中预制板钢筋)伸出插入到剪力墙内,同时浇筑后叠层与剪力墙处形成拼接节点,浇筑成一体。由于剪力墙中通过现有套筒的竖向钢筋连通,预制楼板安放在墙边缘,楼板就位前须在楼板下设置满堂支撑,然后才能浇筑上部混凝土叠合层,现场操作难度大。
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一般为剪力墙为半现浇、叠合楼板的实施方式,连梁采用现浇段与预制剪力墙连接,预制楼板外须露出钢筋,用于与预制剪力墙及预制连梁连接,施工时须整体支模,才能保证叠合板浇筑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采用四面不出筋的预制板,预制新型平面模块通过其两边缘搭接在竖向构件剪力墙上,如此在房间内免支模,避免加设施工支撑或少设施工支撑,预制板四面不出筋,在拼接层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层即得楼板,平面模块边缘与剪力墙之间的拼接节点,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叠合结构,以上安装和施工皆很方便,预制率高,成本低。
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一、包括预制的平面模块21:
所述预制平面模块21,为四面不出筋的预制板,其底部为实心底板21-1,实心底板上设置混凝土肋,实心底板内部配受力筋101,交叉分布于预制模块中;
二、还包括拼接层:
由若干预制的平面模块21拼接构成,每块平面模块21通过两边缘跨接在房间的两个剪力墙之间,相邻平面模块21之间紧密排布,在房间平面内形成拼接层;如果两个剪力墙之间的距离超出4米,则房间通过添加预制混凝土梁,使平面模块21跨接在房间的“剪力墙、预制混凝土梁”组合传力体之上;
三、还包括现浇的叠合层22:
在拼接层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层22,从而使得底部的拼接层、上部的叠合层形成楼板,以及实现楼板与剪力墙之间、楼板与混凝土梁之间都凝结成一体;
四、还包括平面模块21边缘与剪力墙26之间的拼接节点
在上述预制拼接层,其两侧边缘分别搭接在剪力墙上,其上部现浇叠合层22,如此上下形成叠合结构并与剪力墙结构之间也形成浇筑固结;浇注后相互结合的下层的预制拼接层、上层的现浇浇叠合层,两者结合形成楼板,楼板与剪力墙通过浇筑形成拼接连接节点;
平面模块21边缘与剪力墙之间的拼接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预制剪力墙26、平面模块 21、现浇叠合层22、套筒(1)、座浆层(5),所述预制剪力墙包括预制剪力墙上半部分(3)、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套筒(1)构造上包括第一U型钢筋(11)、第二U型钢筋(12)、套筒壳体(13)、细石混凝土(14),所述第一U型钢筋(11)、第二U型钢筋(12)均为“U”型结构;第一U型钢筋(11)、第二U型钢筋(12)的U型段均安装在套筒壳体(13)内;所述第一U型钢筋(11)点焊在套筒壳体(13)内壁上,第一U型钢筋(11)的U型段靠近套筒壳体(13)下方,第一U型钢筋(11)的开口段沿套筒壳体(13)内壁向上伸出;所述第二U型钢筋(12)的U型段靠近套筒壳体(13)上方,第二U型钢筋(12)的开口段沿套筒壳体(13)内壁向下伸出,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座浆层(5)、现浇叠合层(22)后固定在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中;套筒壳体(13)横断面上,第一U型钢筋(11)和第二U型钢筋(12)平行布置;所述套筒壳体(13)包括上开口面和下开口面;在工厂预制化过程中所述第一U型钢筋(11)浇筑于预制剪力墙上半部分(3)中;同时,在工厂预制化过程中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中浇筑有第二U型钢筋(12),其中所述第二U型钢筋(12)的水平段(27)外露于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顶部;套筒壳体(13)灌入细石混凝土(14),形成连接接头;所述平面模块(21)利用其两侧边缘分别搭设在位于房间两处的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上,在该节点处先浇叠合层(22)、再浇座浆层(5),将预制剪力墙上半部分(3) 吊装并与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对准拼接,同时完成两半剪力墙内套筒(1)的组装;再向套筒(1)内灌注细石混凝土(14)使节点固结;
五、还包括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叠合结构:
所述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叠合结构,应用于大房间,受力上在平面模块21下增设预制混凝土梁给平面模块21提供支点以减小在两个大间距剪力墙之间的跨度,再由预制混凝土梁将上部荷载通过竖向的剪力墙传给基础;
在上述预制拼接层,其两侧边缘分别搭接在剪力墙和预制混凝土梁24上,其上部浇叠合层22,在纵向形成叠合层并分别与剪力墙结构、预制混凝土梁24之间也形成浇筑固结;相互浇注结合的下层的预制拼接层、上层的浇叠合层,两者结合形成楼板,楼板与剪力墙通过浇筑形成连接节点;
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24通过浇筑形成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梁24、位于预制混凝土梁两侧的两块不出筋平面模块21、预制混凝土梁中的箍筋105、现场放置的位于梁顶面的两个架立钢筋104、预制混凝土梁内的另两个架立钢筋104、交叉分布于浇筑层中的受力钢筋102,其中:新型平面模块利用边缘置于近侧处的预制混凝土梁24之上,以获得混凝土梁24对其提供的一侧支点;在四个架立钢筋104外部由混凝土梁中的箍筋105箍紧;现场放置的各类钢筋一起构成了拼接连接处的钢筋网络,相邻两新型平面模块21中的凸起间构造连接钢筋103横跨于架立钢筋104和箍筋105组成的结构中,以加强拼接连接处的钢筋网络强度;在两块新型平面模块21之上以及与预制混凝土梁24的拼接结构处采用现浇混凝土形成楼板的叠合层22,从而固结并形成上述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24的连接节点。
上述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由于采用四面不出筋的预制板,运输和安装时安全方便,预制新型平面模块通过其两边缘搭接在竖向构件剪力墙上,如此在房间内免支模,避免加设施工支撑或少设施工支撑。由于预制板四面不出筋,在拼接层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层即得楼板,平面模块边缘与剪力墙之间的拼接节点,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叠合结构,以上结构都使得安装和施工过程方便,整体工程预制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现有带桁架筋的预制板;图2是图1在1-1处的剖视示意;图3是图1在2-2剖视示意;图4将图1预制板进行拼接后的平面布置示意。
图5是图4中相邻预制单元模块之间拼接示意;图6现有上、下两部分预制剪力墙与预制模块连接拼装结构示意
图7本申请中预制平面模块平面示意图;图8本申请预制楼板的平面模块配筋模板示意:为砼凸起的配筋图;图9本申请预制楼板的平面模块配筋模板示意:为实心底板配筋图;图10为图8在1-1处的混凝土凸起纵剖面;图11为图8在2-2处横剖面。
图12本申请平面模块预制底板间拼接:预制单元模块之间拼接示意;图13本申请平面模块预制底板间拼接:房间平面布置示例。
图14本申请平面模块边缘与剪力墙之间的拼接;图15双筋套筒接头结构示意图;图 16本申请预制梁与楼板的无出筋平面模块21之间的拼接结构D。
标记说明
预制剪力墙上半部分3、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
第一U型钢筋11、第二U型钢筋12;
交叉分布于预制模块中的受力钢筋101,露出受力钢筋101-1;交叉分布于浇筑层中的受力钢筋102,构造连接钢筋103,架立钢筋104,预制梁中的箍筋105;砼凸起内钢筋106,桁架筋108;
平面模块21、实心底板21-1、砼凸起21-2、带有咬合齿的粗糙面21-3、凸起间孔洞21-4、倒角21-5、吊环21-6、梯子筋21-7;
现浇叠合层22;预制混凝土梁24,支撑模板25,剪力墙2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的预制楼板构造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一、包括预制的平面模块21:
其中,如图7所示的预制新型平面模块,又可命名为“平面模块(21)”,为四面不出筋的预制板,预制新型平面模块通过其两边缘搭接在竖向构件剪力墙26上,如此在房间内免支模,避免加设施工支撑或少设施工支撑,预制板四面不出筋,施工安装方便。所述预制新型平面模块21,其底部为实心底板21-1,由于增加了板上混凝土肋,使板的刚度加大,板厚度减小为40mm,同时,板上混凝土肋代替桁架筋,肋内钢筋用量比桁架筋钢筋用量降低;内部配受力筋101,交叉分布于预制模块中,如图8、图9、图10、图11所示的配筋示意图。所述新型平面模块带有若干并列布置的混凝土肋,使用混凝土肋代替传统预制平面模块中的钢筋桁架;每个混凝土肋由众多的砼凸起21-2、凸起间孔洞21-4相邻间隔组成;混凝土肋上开孔洞,预制该孔洞用于装修时穿管道及电线。所述混凝土肋设有砼凸起,此砼肋结构的刚度大,该带肋的预制新型平面模块不易开裂,很好的规避了传统钢筋桁架叠合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的情况;砼肋结构的预制混凝土板刚度大,可以实现一定跨度内的免支撑,降低施工脚手措施费;相同的厚度,砼肋结构的预制混凝土底板比普通叠合板更薄,可以降低楼板的整体厚度,减轻结构自重。板上混凝土肋代替桁架筋,肋内钢筋用量比桁架筋钢筋用量降低。
二、还包括拼接层:
如图12、图13所示,由若干预制的平面模块21拼接构成,各个平面模块21根据房型特点预制好各自的外形和尺寸,每块平面模块21通过两边缘跨接在房间的两个剪力墙之间,相邻平面模块21之间紧密排布,在房间平面内形成拼接层;如果两个剪力墙之间的距离超出4米的情况(即适用于大房间,如图13所示),则平面模块21跨接在房间的“剪力墙、混凝土梁”组合传力体之上;如图12所示,相邻平面模块21之间紧密排布,在房间平面内形成拼接层。
所述预制拼接层是由若干预制混凝土平面模块21在水平向拼接而成,如图12所示,各个新型平面模块设计有边缘拼接斜坡,斜坡上混凝土带有咬合齿的粗糙面21-3,相邻模块间通过构造连接钢筋103形成连接,用于加强咬合拼接强度,众多新型平面模块铺设成预制拼接层如图13所示。
三、还包括现浇的叠合层22:
在图13的拼接层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层22,从而使得底部的拼接层、上部的叠合层形成楼板,以及实现楼板与剪力墙之间、楼板与混凝土梁之间都凝结成一体。
四、还包括平面模块21边缘与剪力墙26之间的拼接
在上述预制拼接层,其两侧边缘分别搭接在剪力墙上,其上部现浇浇叠合层22,如此上下形成叠合结构并与剪力墙结构之间也形成浇筑固结;浇注后相互结合的下层的预制拼接层、上层的现浇浇叠合层,两者结合形成楼板,楼板与剪力墙通过浇筑形成连接节点,如图 14所示,以上构成了本申请特有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
平面模块21边缘与剪力墙之间的拼接结构,包括预制剪力墙26、平面模块21、现浇叠合层22、套筒(1)、座浆层(5),所述预制剪力墙包括预制剪力墙上半部分(3)、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如图15所示,套筒(1)为一种灌浆钢筋U型互锁接头,其构造上包括第一U型钢筋(11)、第二U型钢筋(12)、套筒壳体(13)、细石混凝土(14)、盖板(15)、灌浆管(16),所述第一U型钢筋(11)、第二U型钢筋(12)均为“U”型结构;第一U型钢筋(11)、第二U型钢筋(12)的U型段均安装在套筒壳体(13)内;所述第一U型钢筋 (11)点焊在套筒壳体(13)内壁上,第一U型钢筋(11)的U型段靠近套筒壳体(13)下方,第一U型钢筋(11)的开口段沿套筒壳体(13)内壁向上伸出;所述第二U型钢筋(12) 的U型段靠近套筒壳体(13)上方,第二U型钢筋(12)的开口段沿套筒壳体(13)内壁向下伸出,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座浆层(5)、现浇叠合层(22)后固定在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 中;套筒壳体(13)横断面上,第一U型钢筋(11)和第二U型钢筋(12)平行布置;所述套筒壳体(13)为长方体钢结构,包括上开口面和下开口面;其上开口面安装有盖板(15);在工厂预制化过程中所述第一U型钢筋(11)浇筑于预制剪力墙上半部分(3)中;同时,在工厂预制化过程中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中浇筑有第二U型钢筋(12),其中所述第二 U型钢筋(12)的水平段(27)外露于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顶部;所述盖板(15)上安装有灌浆管(16),所述灌浆管(16)为弯管,用于在现场与灌浆设备连接,所述灌浆管 (16)用于向套筒壳体(13)灌入细石混凝土(14),形成连接接头;所述平面模块(21) 利用其两侧边缘分别搭设在位于房间两处的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上,在该节点处先浇叠合层(22)、再浇座浆层(5),将预制剪力墙上半部分(3)吊装并与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 (4)对准拼接,同时完成两半剪力墙内套筒(1)的组装;再向套筒(1)内灌注细石混凝土(14)使节点固结。
五、还包括楼板与混凝土梁之间的叠合结构,如图16所示:
所述楼板与混凝土梁之间的叠合结构,可应用于大房间,受力上在平面模块21下增设预制混凝土梁给平面模块21提供支点以减小在两个大间距剪力墙之间的跨度,再由预制混凝土梁将上部荷载通过竖向的剪力墙传给基础;
在上述预制拼接层,其两侧边缘分别搭接在剪力墙和预制混凝土梁24上,其上部浇叠合层22,在纵向形成叠合层并分别与剪力墙结构、预制混凝土梁24之间也形成浇筑固结;相互浇注结合的下层的预制拼接层、上层的浇叠合层,两者结合形成楼板,楼板与剪力墙通过浇筑形成连接节点,如图15所示,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24通过浇筑形成连接节点,如图 16所示,以上构成了本申请特有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
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24通过浇筑形成连接节点:由预制混凝土梁24与其两侧的新型平面模块21上下搭接,在搭接结构处通过现浇混凝土形成楼板的叠合层22,使得平面模块21、叠合层22、预制混凝土梁24三者凝结成一体;具体的,所述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24通过浇筑形成连接节点,该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梁24、位于预制混凝土梁两侧的两块不出筋平面模块21、预制混凝土梁中的箍筋105、现场放置的位于梁顶面的两个架立钢筋104、预制混凝土梁内的另两个架立钢筋104、交叉分布于浇筑层中的受力钢筋102,其中:新型平面模块利用边缘置于近侧处的预制混凝土梁24之上,以获得混凝土梁24对其提供的一侧支点(新型平面模块另一边缘置于另一侧处的预制混凝土梁24或者剪力墙之上,以获得第二个支点,图中未示);在四个架立钢筋104外部由混凝土梁中的箍筋105箍紧;现场放置的各类钢筋一起构成了拼接连接处的钢筋网络,相邻两新型平面模块21中的凸起间构造连接钢筋103横跨于架立钢筋104和箍筋105组成的结构中,以加强拼接连接处的钢筋网络强度;在两块新型平面模块21之上以及与预制混凝土梁24的拼接结构处采用现浇混凝土形成楼板的叠合层22,从而固结并形成上述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24的连接节点。
Claims (3)
1.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一、包括预制平面模块(21):
所述预制平面模块(21),为四面不出筋的预制板,其底部为实心底板(21-1),实心底板上设置混凝土肋,实心底板内部配受力筋(101),交叉分布于预制模块中;
二、还包括预制拼接层:
由若干预制的平面模块(21)拼接构成,每块平面模块(21)通过两边缘跨接在房间的两个剪力墙之间,相邻平面模块(21)之间紧密排布,在房间平面内形成拼接层;如果两个剪力墙之间的距离超出4米,则房间通过添加预制混凝土梁,使平面模块(21)跨接在房间的“剪力墙、预制混凝土梁”组合传力体之上;
三、还包括现浇的叠合层:
在拼接层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层(22),从而使得底部的拼接层、上部的叠合层形成楼板,以及实现楼板与剪力墙之间、楼板与混凝土梁之间都凝结成一体;
四、还包括平面模块(21)边缘与剪力墙(26)之间的拼接节点
在上述预制拼接层,其两侧边缘分别搭接在剪力墙上,其上部现浇叠合层(22),如此上下形成叠合结构并与剪力墙结构之间也形成浇筑固结;
五、还包括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叠合结构:
所述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之间的叠合结构,应用于大房间,受力上在平面模块(21)下增设预制混凝土梁给平面模块(21)提供支点以减小在两个大间距剪力墙之间的跨度,再由预制混凝土梁将上部荷载通过竖向的剪力墙传给基础;
在上述预制拼接层,其两侧边缘分别搭接在剪力墙和预制混凝土梁(24)上,其上部浇叠合层(22),在纵向形成叠合层并分别与剪力墙结构、预制混凝土梁(24)之间也形成浇筑固结;相互浇注结合的下层的预制拼接层、上层的浇叠合层,两者结合形成楼板,楼板与剪力墙通过浇筑形成连接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平面模块(21)边缘与剪力墙之间的拼接连接节点结构,包括预制剪力墙(26)、平面模块(21)、现浇叠合层(22)、套筒(1)、座浆层(5),所述预制剪力墙包括预制剪力墙上半部分(3)、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套筒(1)构造上包括第一U型钢筋(11)、第二U型钢筋(12)、套筒壳体(13)、细石混凝土(14),所述第一U型钢筋(11)、第二U型钢筋(12)均为“U”型结构;第一U型钢筋(11)、第二U型钢筋(12)的U型段均安装在套筒壳体(13)内;所述第一U型钢筋(11)点焊在套筒壳体(13)内壁上,第一U型钢筋(11)的U型段靠近套筒壳体(13)下方,第一U型钢筋(11)的开口段沿套筒壳体(13)内壁向上伸出;所述第二U型钢筋(12)的U型段靠近套筒壳体(13)上方,第二U型钢筋(12)的开口段沿套筒壳体(13)内壁向下伸出,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座浆层(5)、现浇叠合层(22)后固定在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中;套筒壳体(13)横断面上,第一U型钢筋(11)和第二U型钢筋(12)平行布置;所述套筒壳体(13)包括上开口面和下开口面;在工厂预制化过程中所述第一U型钢筋(11)浇筑于预制剪力墙上半部分(3)中;同时,在工厂预制化过程中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中浇筑有第二U型钢筋(12),其中所述第二U型钢筋(12)的水平段(27)外露于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顶部;套筒壳体(13)灌入细石混凝土(14),形成连接接头;所述平面模块(21)利用其两侧边缘分别搭设在位于房间两处的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上,在该节点处先浇叠合层(22)、再浇座浆层(5),将预制剪力墙上半部分(3)吊装并与预制剪力墙下半部分(4)对准拼接,同时完成两半剪力墙内套筒(1)的组装;再向套筒(1)内灌注细石混凝土(14)使节点固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24)通过浇筑形成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梁(24)、位于预制混凝土梁两侧的两块不出筋平面模块(21)、预制混凝土梁中的箍筋(105)、现场放置的位于梁顶面的两个架立钢筋(104)、预制混凝土梁内的另两个架立钢筋(104)、交叉分布于浇筑层中的受力钢筋(102),其中:新型平面模块利用边缘置于近侧处的预制混凝土梁(24)之上,以获得预制混凝土梁(24)对其提供的一侧支点;在四个架立钢筋(104)外部由混凝土梁中的箍筋(105)箍紧;现场放置的各类钢筋一起构成了拼接连接处的钢筋网络,相邻两新型平面模块(21)中的凸起间构造连接钢筋(103)横跨于架立钢筋(104)和箍筋(105)组成的结构中,以加强拼接连接处的钢筋网络强度;在两块新型平面模块(21)之上以及与预制混凝土梁(24)的拼接结构处采用现浇混凝土形成楼板的叠合层(22),从而固结并形成上述楼板与预制混凝土梁(24)的连接节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02070.6U CN216475803U (zh) | 2021-09-01 | 2021-09-01 | 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02070.6U CN216475803U (zh) | 2021-09-01 | 2021-09-01 | 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75803U true CN216475803U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36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02070.6U Active CN216475803U (zh) | 2021-09-01 | 2021-09-01 | 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75803U (zh) |
-
2021
- 2021-09-01 CN CN202122102070.6U patent/CN2164758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60340855A1 (en) |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 |
CN100416010C (zh) | 预制复合承重墙结构的节点构造施工方法 | |
US20090113820A1 (en) |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 system | |
CN105839823B (zh) | 一种桁架式密肋空心叠合楼盖 | |
WO2012096639A1 (en) |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 |
CN106836479B (zh) |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 |
CN105089204A (zh) | 一种冷弯薄壁带肋u型外包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 | |
CN113202219B (zh) | 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及设计计算方法 | |
CN102877646B (zh) | 灌芯叠合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 |
CN110644662A (zh) |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 |
CN106836632B (zh) | 一种梁、楼板和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 | |
CN216475803U (zh) | 一种应用于剪力墙体体系的新型预制楼板构造 | |
CN113374171B (zh) | 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301545A (zh) | 一种带立体桁架临时支撑的装配式大模块叠合梁板结构 | |
CN108951982A (zh) | 基于水泥纤维板复合钢筋骨架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楼盖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282164B (zh) | 一种轻质叠合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4804129U (zh) | 一种建筑用全预制砼楼板 | |
KR200178874Y1 (ko) | 조립식 pc콘크리트 벽체판넬 | |
CN210369316U (zh) | 一种钢结构加腋板组合梁模块 | |
CN207110214U (zh) | 一种预制内填充混凝土墙板 | |
CN107237448B (zh) | 一种预制内填充混凝土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1425008B1 (ko) | 건축용 슬래브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102242551B (zh) | 配筋砌块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隔震、减震体系 | |
CN216740879U (zh) | 一种地下预制拼装式立体停车库 | |
CN215167179U (zh) | 一种箱型梁层间防火分隔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