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2132U - 水平连接器翻转架 - Google Patents

水平连接器翻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2132U
CN216472132U CN202122964931.1U CN202122964931U CN216472132U CN 216472132 U CN216472132 U CN 216472132U CN 202122964931 U CN202122964931 U CN 202122964931U CN 216472132 U CN216472132 U CN 216472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connector
frame
support
stand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49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立志
石锦坤
周健伟
李国毅
徐晓斌
张云鹏
马庆林
刘耀江
张凯
邬智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ooc Shenzhen Oce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EC Subse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EC Subse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EC Subse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649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2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2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2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包括顶部开放的支撑框架、用于水平连接器水平放置并固定其上的翻转支架;所述翻转支架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转轴,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两侧对应所述转轴分别设有轴座;所述翻转支架以其两侧上的所述转轴配合在对应的所述轴座内,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轴座转动并带动所述翻转支架相对所述支撑框架翻转,竖立在所述支撑框架内。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用于将水平连接器从水平状态翻转到竖直状态,实现在陆上预先将水平连接器翻转到竖直状态,缩短海上施工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还可以降低水平连接器在吊装移动和安装作业中受损害的风险。

Description

水平连接器翻转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架,尤其涉及一种水平连接器翻转架。
背景技术
在深水海洋石油开发中,基于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海底油田的多口油井与管汇连接,软管与管汇连通对外输送石油。水平连接器是连接软管与管汇的对接结构。软管的铺设分为水平铺设和垂直铺设。在使用VLS设备的垂直铺设中,需要将水平连接器竖立起来与软管端部组件对接。然而厂家在交付水平连接器时,一般将水平连接器水平放置在木箱中。在海上施工时,于作业船甲板上进行水平连接器的翻转,操作复杂,占用海上作业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平连接器翻转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包括顶部开放的支撑框架、用于水平连接器水平放置并固定其上的翻转支架;
所述翻转支架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转轴,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两侧对应所述转轴分别设有轴座;所述翻转支架以其两侧上的所述转轴配合在对应的所述轴座内,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轴座转动并带动所述翻转支架相对所述支撑框架翻转,竖立在所述支撑框架内。
优选地,所述翻转支架包括支架主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并分别用于配合在水平连接器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并用于限制水平连接器轴向移动的第二限位件;
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凸出在所述支架主体一端的相对两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用于抵接水平连接器一端的第一限位板、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并用于卡接在水平连接器上的钩状夹。
优选地,在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间隔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用于抵接水平连接器另一端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用于吊装的吊环。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底座、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相对两个底边上的两个第一框体、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另一底边上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框体之间的第二框体;两个所述轴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部;
所述支撑框架上的与所述第二框体相对的一侧形成所述翻转支架翻转通过的开放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底座为多个底杆相接形成的框体结构;
至少一所述底杆可拆卸设置,使所述框体结构的至少一侧开放。
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的上端之间的第一横梁、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下方的斜撑梁;
所述轴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一竖梁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形成所述第二框体;
所述开放侧形成在两个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二竖梁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斜撑梁和所述第一竖梁之间的支撑梁;
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横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梁上方、用于竖立的所述翻转支架抵靠的限位梁。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可拆支架;所述可拆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竖梁之间,将竖立的所述翻转支架限位在所述支撑框架内。
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用于将水平连接器从水平状态翻转到竖直状态,实现在陆上预先将水平连接器翻转到竖直状态,缩短海上施工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还可以降低水平连接器在吊装移动和安装作业中受损害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水平连接器翻转架中翻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平连接器在水平连接器翻转架上处于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水平连接器在水平连接器翻转架上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水平连接器在水平连接器翻转架上处于竖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包括支撑框架10以及翻转支架20。翻转支架20用于水平连接器水平放置并固定其上,该翻转支架20可拆卸配合在支撑框架10上,并可相对支撑框架10翻转,从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竖立在支撑框架10内,从而带动水平连接器从水平状态转换为竖立状态。
为实现翻转支架20在支撑框架10上的定位翻转,翻转支架20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转轴30,支撑框架10的顶部两侧对应转轴30分别设有轴座40;翻转支架20以其两侧上的转轴30配合在对应的轴座40内,转轴30可相对轴座40转动并带动翻转支架20相对支撑框架10翻转,竖立在支撑框架10内。
其中,支撑框架10的顶部开放,可用于翻转支架20以水平状态放置其上后翻转进入支撑框架10,以竖直状态挂接在支撑框架10内。
在结构上,支撑框架10可包括支撑底座11、垂直连接在支撑底座11相对两个底边上的两个第一框体、垂直连接在支撑底座11的另一底边上并连接在两个第一框体之间的第二框体。由上述可知,两个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分别垂直连接在支撑底座11的三个底边上,也形成支撑框架10的三个侧面;支撑框架10上的与第二框体相对的一侧形成开放侧,可用于翻转支架20翻转通过。两个轴座40主要设置在两个第一框体的顶部。
支撑底座11可为板状结构或框体结构,相比于板状结构,框体结构的支撑底座11可具有更轻的重量,更加便于吊装。此外,对于框体结构的支撑底座11,其可由多个底杆110相接形成。按照支撑框架10的移动方向,支撑底座11的至少一底杆110设置为可拆卸,在拆下后将其所在侧形成开放,方便支撑框架10在月池盖等地面上移动就位时避开地面上的凸起。
每一第一框体进一步可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竖梁12和第二竖梁13、连接在第一竖梁12和第二竖梁13的上端之间的第一横梁14、连接在第一竖梁12和第二竖梁13之间并位于第一横梁14下方的斜撑梁15。第一横梁14和斜撑梁15在第一竖梁12和第二竖梁13之间的连接,提高第一框体的结构强度。
另外,第一横梁14在第一竖梁12和第二竖梁13的上端之间的连接,从而位于第一框体的上端或顶部。轴座40设置在第一横梁14上。
第一横梁14在第一框体中的高度优选等于或大于翻转支架20和水平连接器竖直状态时的高度,以使第一横梁14下方具有足够的高度空间满足水平连接器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
轴座40可包括两个相对间隔并凸出设置在第一横梁14上的支杆141,两个支杆141之间的间隔用于转轴30配合其中。此外,两个支杆141之间的间隔的开口可设置为喇叭状,对转轴30进入轴座40起到导向作用,方便转轴30就位。
在支撑框架10中,两个第一框体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因此,两个第一框体的第一竖梁12正对,两个第二竖梁13正对。
同理于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在结构上也通过竖梁、横梁等连接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框体和第一框体共用竖梁。具体地,两个第一框体的第一竖梁12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16,第二横梁16与第一横梁14相对垂直。两个第一竖梁12和第二横梁16在支撑底座11上形成第二框体。支撑框架10的开放侧形成在两个第一框体的第二竖梁13之间。
在支撑框架10的顶部,轴座40靠近第二框体设置,轴座40与开放侧的距离为翻转支架20以水平状态放置提供空间,并且从该空间翻转至竖直状态并进入支撑框架10内。
为了使竖直状态的翻转支架20及其上的水平连接器定位在支撑框架10内,支撑框架10还包括限位梁17,每一第一框体还包括支撑梁18;支撑梁18连接在斜撑梁15和第一竖梁12之间,限位梁17横跨连接在两个支撑梁18上方,用于竖立的翻转支架20抵靠,将翻转支架20限制在第二框体内侧。
另外,支撑框架10还包括可拆支架19;可拆支架19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第二竖梁13之间,从而将支撑框架10的开放侧隔断,进而能够将竖立的翻转支架20限位在支撑框架10内,不会从该开放侧转出。
对于可拆支架19的设置形式,其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杆体,也还可以是筋板或框体等结构,两端分别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两个第二竖梁13上。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10的顶部还设有吊耳101,用于吊装,实现整个翻转架的吊放。吊耳101优选设置在第一竖梁12和第二竖梁13的顶部。
又如图1、2所示,翻转支架20主要作为水平连接器的支撑及翻转载体,通过转轴30和轴座40的配合相对支撑框架10转动,实现翻转支架20及其上固定的水平连接器的翻转。
翻转支架20可包括支架主体21、设置在支架主体21上的第一限位件22和第二限位件23。当水平连接器放置在翻转支架20上时,水平连接器以其轴向平行支架主体21的长度方向放置其上。
支架主体21可以是若干梁体连接形成的框体,结构强度高且较于板状结构质轻。两个转轴30分别凸出在支架主体21一端的相对两侧上。
支架主体21上还设有用于吊装的吊环24。吊环24可分布在支架主体21的两端上并且避开水平连接器放置的位置,方便将翻转支架20及其上的水平连接器水平吊起和下放。或者,转轴30端部设置吊耳31,吊环24只设置在支架主体21远离转轴30的一端上,通过吊耳31和吊环24与吊装设备的连接,将翻转支架20及其上的水平连接器水平吊起和下放。
第一限位件22设有两个,主要设置在支架主体2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上,并且位于该端上的两侧;两个第一限位件22分别用于配合在水平连接器的相对两侧。第二限位件23设置在支架主体21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上,与第一限位件22间隔相对,用于抵接水平连接器,限制水平连接器在翻转支架20上轴向移动。
作为选择,第一限位件22可包括第一限位板221和钩状夹222,第一限位板221固定在支架主体21上,用于抵接水平连接器的一端,钩状夹222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限位板的一侧,用于卡接在水平连接器上。第二限位件23可包括用于抵接水平连接器另一端的挡板。钩状夹222和挡板的配合,进一步还可限制水平连接器在翻转支架20上在长度方向上来回移动和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
结合图1-5,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应用于水平连接器吊装时:
(1)、在陆地上,将翻转支架20平放在木质托架或其他柔性垫板上,将水平连接器100从包装中拆出,安装好吊装索具后吊至翻转支架20正上方,其轴向方向(长度方向)与翻转支架20的长度方向对齐平行。
(2)、将水平连接器100的背面的近软管连接HUB端(即尾端)靠近翻转支架20的第一限位件22,缓慢下放进行就位。下放时,先以背面尾端顶住第一限位板221,再使整个水平连接器100平稳坐落在翻转支架20的支架主体21上。将第二限位件23安装在支架主体21上,顶住水平连接器100的背面首端,对水平连接器100进行轴向方向的固定。将钩状夹222安装在第一限位板221上,卡在水平连接器100的正面尾端上,对水平连接器100进行高度方向的限位固定。
拆除用于吊装水平连接器100的索具。以安全起见,可将水平连接器100与翻转支架20绑扎两条或以上紧固带进行固定。
(3)、在翻转支架20的吊耳31和吊环24上安装吊装索具。将翻转支架20平稳吊起至支撑框架10的上方,以转轴30对准轴座40。缓慢下放翻转支架20,使转轴30平稳进入轴座40,完成就位。翻转支架20及水平连接器100在支撑框架10上就位后状态如图3所示,此时翻转支架20和水平连接器100均呈水平状态。
(4)、缓慢下放连接吊环24的索具,使翻转支架20绕着转轴30的轴线方向旋转,水平连接器100的首端平稳下放进入支撑框架10内,翻转过程如图4所示。
待翻转支架20成竖直状态并抵靠支撑框架10的限位梁17时,水平连接器100已完成翻转安放,由水平状态成为竖直状态,如图5所示。
放松所有吊装索具后拆除,使翻转支架20完全挂在支撑框架10上。
以安全起见,可将翻转支架20连带水平连接器100,用紧固带绑扎在支撑框架10上。完成后,将可拆支架19安装在支撑框架10的开放侧上。
(5)、在支撑框架10顶部的吊耳101上安装吊装索具,将整个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吊至船上月池处。将整个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及其上的水平连接器100移动至软管首端的正下方。
待水平连接器100与软管首端连接完成后,拆除紧固带和可拆支架19。拆除钩状夹222,张紧器提升软管,带动水平连接器100上升,使水平连接器100离开第二限位件23,不再着力于翻转支架20上。此时可朝一侧拉开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即可完成水平连接器翻转架的安装作业。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能够可靠、高效地完成水平连接器与软管端部组件的连接,待水平连接器与软管连接后,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可方便地拆除局部结构,快速地移出VLS(垂直铺设系统)软管铺设作业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放的支撑框架、用于水平连接器水平放置并固定其上的翻转支架;
所述翻转支架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转轴,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两侧对应所述转轴分别设有轴座;所述翻转支架以其两侧上的所述转轴配合在对应的所述轴座内,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轴座转动并带动所述翻转支架相对所述支撑框架翻转,竖立在所述支撑框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支架包括支架主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并分别用于配合在水平连接器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上并用于限制水平连接器轴向移动的第二限位件;
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凸出在所述支架主体一端的相对两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用于抵接水平连接器一端的第一限位板、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并用于卡接在水平连接器上的钩状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间隔相对;
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用于抵接水平连接器另一端的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用于吊装的吊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底座、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相对两个底边上的两个第一框体、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另一底边上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框体之间的第二框体;两个所述轴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部;
所述支撑框架上的与所述第二框体相对的一侧形成所述翻转支架翻转通过的开放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为多个底杆相接形成的框体结构;
至少一所述底杆可拆卸设置,使所述框体结构的至少一侧开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的上端之间的第一横梁、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梁和第二竖梁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下方的斜撑梁;
所述轴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一竖梁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形成所述第二框体;
所述开放侧形成在两个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二竖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斜撑梁和所述第一竖梁之间的支撑梁;
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横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梁上方、用于竖立的所述翻转支架抵靠的限位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平连接器翻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可拆支架;所述可拆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竖梁之间,将竖立的所述翻转支架限位在所述支撑框架内。
CN202122964931.1U 2021-11-29 2021-11-29 水平连接器翻转架 Active CN216472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4931.1U CN216472132U (zh) 2021-11-29 2021-11-29 水平连接器翻转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4931.1U CN216472132U (zh) 2021-11-29 2021-11-29 水平连接器翻转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2132U true CN216472132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01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4931.1U Active CN216472132U (zh) 2021-11-29 2021-11-29 水平连接器翻转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2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95862B2 (ja) 杭保持システム
US7112010B1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recting an offshore wind turbine assembly
CN112088234A (zh) 可调整桩柱保持系统、船及桩柱安装方法
US9243742B2 (en) Suspension connector system configured for use with suspended scaffolding,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9441735A (zh) 一种新型海上多功能施工船
CN216472132U (zh) 水平连接器翻转架
JP7434335B2 (ja) 風力タービンを海上の下部構造体の上に設置するための多機能クランプ、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6012861B (zh) 波形钢腹板的安装定位装置及该波形钢腹板的施工方法
JP2013504709A (ja) 保守が容易な液圧式のタービンエンジン
JP5328537B2 (ja) 鋼板ブロック反転装置および鋼板ブロック反転方法
CN210819340U (zh) 一种减速机行星轮甲板更换装置
CN110587530B (zh) 一种减速机行星轮甲板更换装置及更换方法
KR20150076067A (ko) 골리앗크레인의 제조방법 및 해체방법
CN113173501A (zh) 用于垂直连接器的翻转对中机构
CN112279097A (zh) 一种用于海洋石油钻机长轴立片吊装的方法
CN206955588U (zh) 半潜式平台采油树下放导向装置
CN205741935U (zh) 波形钢腹板的安装定位装置
KR101826166B1 (ko) 로프 수평 확장 유닛
US4026592A (en) Electromagnetic lifting and handling device
CN218538987U (zh) 一种海上作业投放设备的机械脱钩器
CN214780388U (zh) 一种建筑用物料提升装置
CN216405930U (zh) 一种简易便捷的墩柱钢筋定位架
CN214494581U (zh) 船只转运装置
CN112694010B (zh) 一种可单侧开合的平衡梁
CN115465180A (zh) 导管架支撑定位装置及海上风电施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B2903, CNOOC building, 3168 Houhaibin Road, Yulan Coast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NOOC Shenzhen Oce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2903, CNOOC building, 3168 Houhaibin Road, Yulan Coast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OOEC SUBSEA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