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67348U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67348U CN216467348U CN202122390543.7U CN202122390543U CN216467348U CN 216467348 U CN216467348 U CN 216467348U CN 202122390543 U CN202122390543 U CN 202122390543U CN 216467348 U CN216467348 U CN 2164673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gear
- transmission
- terrain vehicle
- gear sh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安装于所述车架上,并形成有舱体;变速器,安装于所述车架上;变速操纵机构,连接所述变速器;脚踏板,安装于所述车架,并包括安装孔;所述变速操纵机构包括:承载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旋转轴,安装于承载件上;换挡杆,所述换挡杆的一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换挡杆的另一端穿设所述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舱体内,以作为驾驶员换挡操作的部分;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换挡杆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换挡杆的换挡指令传递至所述变速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成本低且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全地形车可以用于道路越野、竞技和货运。全地形车包括发动机、车架以及换挡结构等结构。发动机安装在车架上,换挡结构安装于车架并与发动机连接,以改变发动机的档位。目前换挡结构在安装时,需要在车架上提供单独的安装座;同时,换挡结构本身具有一个安装座。这样提高了生产成本,并且组装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且便于换挡结构安装的全地形车。
为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安装于所述车架上,并形成有舱体;变速器,安装于所述车架上;变速操纵机构,连接所述变速器;脚踏板,安装于所述车架,并包括安装孔;所述变速操纵机构包括:承载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旋转轴,安装于承载件上;换挡杆,所述换挡杆的一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换挡杆的另一端穿设所述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舱体内,以作为驾驶员换挡操作的部分;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换挡杆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换挡杆的换挡指令传递至所述变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操纵机构包括倒车挡以及前进挡,所述换挡杆相对所述承载件转动,以在所述倒车挡、所述前进挡之间进行档位切换;沿着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所述倒车挡布设于所述前进挡的前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操纵机构还包括驻车档,所述驻车档位于所述倒车挡和所述前进挡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舱体内设有座椅,所述前进挡布设于所述座椅的靠背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件包括: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车架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护罩,罩设于所述安装孔处,并与所述脚踏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件包括:拉索,与所述变速器连接;调节器,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换挡杆,另一端连接所述拉索远离所述变速器的一端,所述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拉索的松紧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脚踏板上开设有检修口,所述传动件包括调节器,通过所述检修口能够检修所述调节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检修口处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脚踏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与所述脚踏板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或者螺纹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支架,所述调节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承载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并且旋转轴安装于承载件上。如此,可以减少变速操纵机构中本身的安装座,不仅结构简单且成本至少下降百分之三十以上。同时,由于承载件、换挡杆独立部件,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预先将连接板固定在车架上。以此在安装换挡杆时,直接将换挡杆安装于承载件上即可,不再需要提供额外的钣金件或者支座,连接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也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全地形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车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车架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变速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变速操纵机构安装于车架上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变速操纵机构与脚踏板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脚踏板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脚踏板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图8中A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地形车100。全地形车100作为通用性工具,其可以在沙滩、山坡、沙漠诸多等地带正常行驶。为清楚阐述全地形车100的结构,本申请在图1中定义了全地形车100的前端、后端、上侧、下侧、左侧以及右侧。
如图1及图2所示,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组件11、动力组件12、操纵组件13、前悬架组件15、后悬架组件16、前车轮组17、后车轮组18。车架组件11作为骨架,用于承载和连接全地形车100上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至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动力组件12安装于车架组件11上,并其作为动力来源为全地形车100的运动提供相应动力。操纵组件13安装于车架组件11上,用于操纵全地形车100的转向、制动以及行驶速度。前悬架组件15靠近全地形车100的前端设置,其安装于车架组件11上,并连接前车轮组17,以传递作用在前车轮组17和车架组件11之间的作用力。并且,前悬架组件15能够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组件11等的冲击力,以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保证全地形车100能平顺、稳定地行驶。后悬架组件16靠近全地形车100的后端设置,其安装于车架组件11上,并连接后车轮组18,用以传递作用在后车轮组18和车架组件11之间的作用力。并且,后悬架组件16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组件11等的冲击力,以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保证全地形车100能平顺、稳定地行驶。
如图2和图3所示,车架组件11包括车架111以及车身112,车架111采用框架式结构并作为基体,以承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前悬架组件15和后悬架组件16分别安装于车架111的前端和后端。当然,前悬架组件15、后悬架组件16在车架111上的布局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对应布置,在此不作展开。车身112安装于车架111上并且将车架111的至少部分包裹,从而对车架111上的零、部件进行防护。同时,车身112也是作为驾驶员的驾驶场所、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如图3所示,车架111包括前架1111、中架1112和后架1113。前架1111位于全地形车100的前端,以承载或布置相应位于前端的零部件,如前悬架组件15、前大灯、水箱等。后架1113位于全地形车100的后端,以承载或布置相应位于后端后悬架组件16等零部件。中架1112作为连接以及承载部件,前架1111和后架1113分别连接在中架1112。并且前架1111、中架1112以及后架1113围绕形成一个容置空间111a。车身112覆盖车架111,并且车身112上设置有舱体1121。舱体1121用作驾驶舱和/或乘客舱,以供驾驶员或者乘客使用。舱体1121可以部分嵌设于容置空间111a,并安装在车架111上,从而在全地形车100高度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可以使舱体1121获得更大使用空间。
如图4及图5所示,动力组件12包括发动机121、变速器122。发动机121安装于后架1113上,用于动力的输出,变速器122安装于发动机121的一侧,用以改变来发动机121的转速及转矩。操纵组件13包括变速操纵机构131。变速操纵机构131安装于车架111上,且变速操纵机构131的一端与变速器122连接,变速操纵机构131的另一端位于舱体1121内,以供驾驶员操作并进行换挡。
如图4所示,变速操纵机构131包括承载件1311、传动件1314以及换挡杆1317。承载件1311安装在车架111上,换挡杆1317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承载件1311内,换挡杆1317的另一端延伸至舱体1121内,以作为驾驶员换挡操作的部分。传动件1314的一端与换挡杆1317连接,传动件1314的另一端朝向全地形车100的后端延伸,并与变速器122连接,用于将换挡杆1317的换挡指令传递至变速器122。当需要换挡时,驾驶员操作换挡杆1317,并通过传动件1314将换挡的信号传递给变速器122,以使变速器122改变转速或者方向,进而控制发动机121的动力输出。
承载件1311包括连接板1312以及护罩1313,脚踏板1122c上包括安装孔1122ce。连接板1312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钉连接安装于车架111上。连接板1312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1122ce处,以与换挡杆1317连接。护罩1313罩设于安装孔1122ce处,并与脚踏板1122c连接,从而使得脚踏板1122c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和美观。可以理解的是,将连接板1312直接安装于车架111上,而换挡杆1317又直接与连接板1312连接,如此省略了现有换挡安装底座等部件,不仅结构简单且成本至少下降百分之三十以上。同时,由于连接板1312、换挡杆1317是独立部件,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预先将连接板1312固定在车架111上。以此在安装换挡杆1317时,直接将换挡杆1317安装于连接板1312即可,不再需要提供额外的钣金件或者支座,连接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也底。
传动件1314包括拉索1315以及调节器1316。拉索1315的一端与变速器122连接,拉索1315的另一端连接换挡杆1317,调节器1316安装于拉索1315上,用于调节拉索1315的松紧,以弥补换挡杆1317的安装误差以及磨损后的拉索1315松动等问题。操作换挡杆1317,通过拉索1315拉带动变速器122的摇臂运动,以改变变速器122传输比,进而实现发动机121动力输出的变化,即实现档位的切换。
请参考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车架111上设有支架1112n,支架1112n与车架111之间的连接为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可拆卸方式连接。如此,拉索1315以及调节器1316固定于车架111上的位置,可以进行选择和调整,通用性强。支架1112n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111上,另一端具有卡口1112o,调节器1316卡于卡口1112o内,从而实现调节器1316的安装。
如图5至图8所示,脚踏板1122c上还开设有检修口1122cf,检修口1122cf的位置与调节器1316的位置对应,即通过检修口1122cf,检修人员可以通过检修口1122cf对调节器1316进行检修和调节。如此,可以实现调节器1316的快速检修和调节,并且能够避免拆装大量零部件,检修也方便。当然,检修口1122cf不仅限于对调节器1316的检修,其还可以对位于此区域的所有零部件的检修。
请参考图6,脚踏板1122c朝向地面的一面设置有向舱体1121内部凸起的隆起部1122cg,隆起部1122cg上开设有上述安装孔1122ce。护罩1313与隆起部1122cg连接,并将安装孔1122ce覆盖。检修口1122cf位于隆起部1122cg的侧面以及脚踏板1122c的底面上,如此构成一个“L”形状的检修口1122cf,使得检修口1122cf的面积最大化,进而更加便于调节器1316的维修。在不需要检修时,检修口1122cf通过盖板1122cj封堵,以使脚踏板1122c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为一体整体。
如图6至图10所示,盖板1122cj与脚踏板1122c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螺纹件结构等可拆卸结构连接,以此便于盖板1122cj的拆装。在一实施方式中,脚踏板1122c在检修口1122cf处设有插接口1122ch以及卡接口1122ci,插接口1122ch与卡接口1122ci相对设置,即插接口1122ch与卡接口1122ci位于检修口1122cf的相对两侧。对应的盖板1122cj上设有第二插接部1122ck以及卡接部1122cl,第二插接部1122ck插接于插接口1122ch内,并且卡接部1122cl卡于卡接口1122ci内,以实现脚踏板1122c与盖板1122cj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然,插接口1122ch与第二插接部1122ck的位置可以进行互换,卡接口1122ci与卡接部1122cl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如图9所示,为实现盖板1122cj与脚踏板1122c的整体性,脚踏板1122c上设置有沉槽1122cm,检修口1122cf位于沉槽1122cm的底部。在盖板1122cj覆盖检修口1122cf后,盖板1122cj位于沉槽1122cm内,并且盖板1122cj的表面与脚踏板1122c的表面基本齐平,从而使得盖板1122cj与脚踏板1122c形成整体结构,提高整体性以及美观性。
请结合图10,盖板1122cj与脚踏板1122c之间还设有导向结构1122cn,导向结构1122cn用于导向盖板1122cj安装,以使卡接部1122cl能够快速的卡于卡接口1122ci内。在一实施方式中,导向结构1122cn包括导向部1122co,脚踏板1122c上设有导向槽1122cp,当盖板1122cj覆盖于脚踏板1122c上后,导向部1122co插入导向槽1122cp内,从而引导卡接部1122cl卡入卡接口1122ci内。当然,导向部1122co和导向槽1122cp的位置可以进行互换。同时,导向结构1122cn也不限于所阐述的导向部1122co与导向槽1122cp的配合,其还可以是斜面引导等。
在一实施方式中,导向槽1122cp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两个导向槽1122cp相对位置,并且导向槽1122cp位于插接口1122ch和卡接口1122ci之间。同时,导向槽1122cp、插接口1122ch以及卡接口1122ci均位于沉槽的底部,并且围设在检修口1122cf的周向。
如图4及图11所示,变速操纵机构131设置在靠近驾驶员的座位一侧位置,以便于驾驶员切换档位。变速操纵机构131包括倒车挡1319以及前进挡131a。换挡杆1317相对承载件1311转动,以在倒车挡1319以及前进挡131a之间进行档位切换,从而实现全地形车100的前进和倒车。其中,沿着全地形车100的前后方向,倒车挡1319布设于前进挡131a的前方。如此设置档位布局,可以使得前进挡131a相对靠后设置,从而避免在全地形车100在正常前进行驶过程中,换挡杆1317不易与驾驶员身体发生碰撞,导致换挡杆1317的位置发生变换,影响行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进挡131a靠近全地形车100的后端设置,并布设于座椅1122f的靠背1122fb处。在这里,座椅1122f通常包括坐垫1122fa和靠背1122fb。靠背是供驾乘人员的背部倚靠,坐垫是与驾乘人员的臀部接触。如此更改后,可以进一步减少行驶过中换挡杆1317与驾驶员身体之间的接触,进而避免换挡杆1317的位置发生变换,影响行驶。
在本实施例中,变速操纵机构131包括驻车挡1318、倒车挡1319、前进挡131a。换挡杆1317相对承载件1311转动,从而在驻车挡1318、倒车挡1319、前进挡131a之间切换,进而对应实现全地形车100的前进、后退以及驻车。沿着全地形车100的前端至后端,驻车挡1318、倒车挡1319靠近全地形车100的前端设置,前进挡131a靠近全地形车100的后端设置,并布设于座位的靠背处。驻车挡1318相对倒车挡1319更加靠近全地形车100的前端设置。即倒车挡1319位于驻车挡1318的前进挡131a之间。前进挡131a包括高速挡和低速挡,高速挡相对低速挡远离驻车挡1318设置,即低速挡位于驻车挡1318和高速挡之间。在一实施方式中,驻车挡1318、倒车挡1319、低速挡以及高速挡沿着全地形车100的前端至后端依次布设。如此,使得档位且切换逻辑清晰,且换挡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
车身,安装于所述车架上,并形成有舱体;
变速器,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变速操纵机构,连接所述变速器;
脚踏板,安装于所述车架,并包括安装孔;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纵机构包括:
承载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
旋转轴,安装于承载件上;
换挡杆,所述换挡杆的一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换挡杆的另一端穿设所述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舱体内,以作为驾驶员换挡操作的部分;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换挡杆连接,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速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换挡杆的换挡指令传递至所述变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操纵机构包括倒车挡以及前进挡,所述换挡杆相对所述承载件转动,以在所述倒车挡、所述前进挡之间进行档位切换;
沿着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所述倒车挡布设于所述前进挡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操纵机构还包括驻车档,所述驻车档位于所述倒车挡和所述前进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设有座椅,所述前进挡布设于所述座椅的靠背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
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车架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护罩,罩设于所述安装孔处,并与所述脚踏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
拉索,与所述变速器连接;
调节器,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换挡杆,另一端连接所述拉索远离所述变速器的一端,所述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拉索的松紧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上开设有检修口,所述传动件包括调节器,通过所述检修口能够检修所述调节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口处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脚踏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脚踏板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或者螺纹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支架,所述调节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90543.7U CN216467348U (zh) | 2021-09-29 | 2021-09-29 | 全地形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90543.7U CN216467348U (zh) | 2021-09-29 | 2021-09-29 | 全地形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67348U true CN216467348U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38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90543.7U Active CN216467348U (zh) | 2021-09-29 | 2021-09-29 | 全地形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67348U (zh) |
-
2021
- 2021-09-29 CN CN202122390543.7U patent/CN2164673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07555B2 (en) | Off-road wheeled side-by-side vehicle | |
US8177008B2 (en) | All-terrain vehicle with improved power steering unit | |
US20170029036A1 (en) | Off-road wheeled side-by-side vehicle | |
US7931106B1 (en) | All terrain vehicle | |
CA2937734A1 (en) | Off-road wheeled side-by-side vehicle | |
CA2937735A1 (en) | Off-road wheeled side-by-side vehicle | |
US20110094816A1 (en) | All terrain vehicle | |
CN111204395B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216467348U (zh) | 全地形车 | |
US10336389B2 (en) | Windscreen wipe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
CN113581348B (zh) | 多连杆悬架机构及摩托车 | |
CN116039373A (zh) | 车辆 | |
CN211442031U (zh) | 全地形车及其座椅装置 | |
CN201484517U (zh) | 正三轮摩托车驾驶室 | |
CN215205183U (zh) | 保险杆支撑结构 | |
CN211417403U (zh) | 一种油电混合式太阳能越野车 | |
JP2009101924A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4202462B2 (ja) | 小型乗用作業機 | |
CN216467725U (zh) | 全地形车 | |
CN216580822U (zh) | 摩托车 | |
KR100605011B1 (ko) | 지게차용 제어모듈 | |
CN220332852U (zh) | 电动摩托车的惯性感测器装置 | |
CN217515303U (zh) | 全地形车 | |
CN215706246U (zh) | 制动踏板连接支架支撑结构 | |
CN218703711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