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4783U - 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及手持式吸尘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及手持式吸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4783U
CN216454783U CN202120815524.1U CN202120815524U CN216454783U CN 216454783 U CN216454783 U CN 216454783U CN 202120815524 U CN202120815524 U CN 202120815524U CN 216454783 U CN216454783 U CN 216454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on
movable rod
movable
flexib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55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Troik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Troik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Troik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Troik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55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4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4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4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包括连接在吸尘主机上的可伸缩的柔性吸尘管和用位移以带动柔性吸尘管进行伸缩的牵引组件,牵引组件为至少两节可平行位移的活动杆组成的刚性的伸缩构造;伸缩构造与柔性吸尘管相互平行设置,伸缩构造的自由端与柔性吸尘管的自由端连接;活动杆之间相互联动并在驱动力作用下同时发生位移以实现同时收缩,活动杆位移以带动柔性吸尘管在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因此仅需驱动其中一根活动杆,就可实现柔性吸尘管在长度最大的伸长状态和长度最小的缩回状态之间切换,且伸缩效率也更高,让用户使用设备更加轻松省时。

Description

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及手持式吸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上用于吸尘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其基本包括吸尘器主体、例如地刷之类的吸尘头、以及将吸尘头与吸尘器主体相连通的吸尘管。为使手持式吸尘器得使用和收纳更为方便,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将吸尘管设计为可伸缩结构。
如公布号CN105534470A的专利文献公布的伸缩管包括相互套接的多个套管,每节套管单独滑动,每节套管长度方向设有位于在套管一侧的安装座,每相邻的两个安装座之间伸缩设置。安装座和套管壁之间设有用于将相对伸缩调节后的两个套管相对锁定的锁定机构。该专利中每个套筒独立,可单独实现与相邻套管之间的移动,伸缩管的伸缩幅度由每一个套管滑动后其安装座与相邻套管上的锁定机构配合控制。
如公布号CN 10641974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包括伸缩软管、伸缩机构和离合传动机构,伸缩机构包括三节可相对移动的铝管,离合传动机构包括靠电机控制传动的齿条,齿条的自由端连接第三铝管,电机驱动齿条运行从而通过拉动第三铝管带动伸缩软管拉长或缩回。该专利中通过电机实现吸尘管伸缩长度的档位控制。
如公布号CN110099597A的专利文献还公布了带动可伸缩管构件的引导构件包括多个相对于彼此可手动移动引导单元,引导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还可以相对于彼此手动定位和/或经由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手动锁定装置锁定就位,从而实现伸缩长度的档位控制。
上述文献中,各伸缩单元之间独立伸缩或按顺序依次伸缩,因此伸缩的效率低,完全伸出状态和完全缩回状态的切换所需的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伸缩效率更高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进一步提供了包括该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的手持式吸尘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吸尘主机上的可伸缩的柔性吸尘管和用位移以带动所述的柔性吸尘管进行伸缩的牵引组件,
所述的牵引组件为至少两节可平行位移的活动杆组成伸缩构造;所述的伸缩构造与所述的吸尘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伸缩构造的自由端与所述的柔性吸尘管的自由端连接;
所述的活动杆之间相互联动并在驱动力作用下同时发生位移以实现同时收缩,所述的活动杆位移以带动所述的柔性吸尘管在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活动杆的移动可通过电力驱动或手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至少一活动杆上设置有始终外露的伸缩操作部,用户对伸缩操作部施力而驱动该节活动杆,从而实现对柔性吸尘管的伸缩操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固定杆,缩回状态下,所述的活动杆相互靠近并位于所述的固定管一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所述的固定杆在内的任意相邻的两节杆之间设置有多档式定位构造,所述的多档式定位构造限制相邻两节杆的相对运动以阻止所述的牵引组件的伸缩,从而将可伸缩吸尘管调节至对应的伸缩幅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柔性吸尘管外套设有若干沿直线分布的导向套,所述的导向套引导所述的柔性吸尘管的沿直线伸缩。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固定杆、活动杆为管状部件,所述的活动杆数量为两节,所述的固定杆的内径大于首节活动杆的外径,首节活动杆的内径大于末节活动杆的外径,首节活动杆和末节活动杆依次可活动地套接在固定管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首节活动杆的后端固设有联动座,所述的固定杆上设有位于所述的联动座前方的第一连接点,所述的末节活动杆上设有位于所述的联动座前方的第二连接点;一带状的刚性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点,且所述的刚性连接件向后可活动地穿经所述的联动座,再所述的刚性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点上,以使所述的刚性连接件同时将固定杆、首节活动杆和末节活动杆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末节活动杆上设置有沿轴向并列的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的首节活动杆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孔匹配的定位件,所述的定位件插入所述的定位孔内以使所述的牵引组件的伸缩长度被锁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手持式吸尘设备,包括吸尘主机及所述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柔性吸尘管一旁设置有牵引组件,该牵引组件为活动杆组成的刚性的伸缩构造,伸缩构造的自由端与所述的柔性吸尘管的自由端连接,所有活动杆同步伸缩并带动所述的柔性吸尘管沿相同方向伸缩,因此仅需驱动其中一根活动杆,就可实现柔性吸尘管在长度最大的伸长状态和长度最小的缩回状态之间切换,且伸缩效率也更高,让用户使用设备更加轻松省时。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吸尘管缩回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吸尘管缩回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吸尘管缩回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图3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图3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图3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吸尘管缩回状态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吸尘管伸长状态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吸尘管伸长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手持式吸尘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吸尘管缩回状态的刚性连接件的状态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吸尘管伸长状态的刚性连接件的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牵引组件的伸缩活动时各杆位置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联接”、“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手持式吸尘设备,包括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和吸尘主机A。所述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包括连接在吸尘主机上的可伸缩的柔性吸尘管和用位移以带动所述的柔性吸尘管进行伸缩的牵引组件。吸尘主机包括同轴连接的尘盒组件300和风机400。
如图3、10所示,其中,牵引组件100为至少两节依次间隔且可相对前后平行移动的刚性的活动杆101所组成伸缩构造。伸缩构造与柔性吸尘管相互平行设置。伸缩构造的自由端与柔性吸尘管201的自由端连接,也就是牵引组件伸出状态时位于最前侧的活动杆的前端与可柔性吸尘管201的前端连接,因此牵引组件100伸缩运动牵引伸缩吸尘管的前后直线伸缩。
本实施例中,活动杆之间相互联动并在驱动力作用下同时发生位移以实现同时收缩,因此活动杆位移以带动所述的柔性吸尘管在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在传统的技术方案中,活动杆101之间相互独立,因此需要单独一根一根将其展开或缩回;或者活动杆101之间关联限位,按前后顺序逐个展开或缩回。可见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方式,都存在效率较低,操作不便的问题。而本实施例中各部件同时收缩的设置使得伸缩效率较高,使得用户延长和收缩吸尘单元200的操作变得更加轻松快捷。
应当被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牵引组件100的活动杆101的活动可以通过电力驱动或手动驱动。电力驱动将必然需要电机等设备,不仅进一步增加了设备的重量,使得用户清洁作业更加费力,而且还增加了吸尘器的生产成本,而采用手动驱动,可以免去额外的电机的配置。
在传统的技术中,用户需要手动对伸出状态时位于最前侧的活动杆进行伸缩操作,而伸出状态时位于最前侧的活动杆距离手持部吸尘主机较远,用户需要弯腰进行操作,非常费力不便。甚至存在伸出状态时位于最前侧的活动杆到吸尘主机的距离大于一个成年人的单臂的臂展的情况,使得用户无法一边手持吸尘设备,一边进行利用牵引组件100 对吸尘单元200的伸缩操作。
而本实施例中仅需驱动其中一根活动杆101,就可实现柔性吸尘管201在长度最大的伸长状态和长度最小的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让用户使用设备更加轻松省时。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杆101之间联动及同时伸缩可以依靠键槽、链轮等方式实现。这样的技术方案已经在机械领域的其他行业中被广泛使用。例如起重机的伸缩臂、机械臂,多级油缸等。
应当注意的是,牵引组件100的活动杆101为刚性部件,其在伸出状态时始终保持刚性,因此对柔性吸尘管起到支撑作用。被牵引组件100支撑的伸长的柔性吸尘管与吸尘主机A组合形成一种用于长距离吸尘的手持式吸尘设备;而当牵引组件100带动柔性吸尘管缩回时又可适用于短距离吸尘,而且也更方便携带和收纳。
优选地,如图1、3、7、9、10所示,牵引组件100包括还包括一固定杆102,缩回状态下,所有活动杆相互靠近并位于固定管一侧。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02设有前侧敞口的容置槽M,活动杆101回缩进入容置槽M中。
优选的,固定杆102上方固设有手持部500,手持部500包括握持段501和连接段502,握持段501与设备的延伸轴线呈一倾斜角度,握持段501的后端连接在固定杆102 的后段部,握持段501的前端连接于自固定杆102前段部延伸的连接段502上。连接段 502、握持段501和固定杆102三者围合形成一三角形结构。连接段502和握持段501 的截面呈一类椭圆形状,此形状更适宜用户长时间握持该设备。
如图2所示,手持部500的连接段502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控制按钮K。控制按钮K 可以为控制风机400的档位开关和启闭开关,也可以为电力驱动的牵引组件的控制开关。这样用户单手握持该手持式吸尘设备时,拇指可以按压到控制按钮K,实现边清洁边控制,使得操作更加方便轻松,体验感更好。
优选地,柔性吸尘管201可以是已知类型的柔性波纹管构件。为提高柔性吸尘管201 的延伸性能,本实施例中柔性吸尘管201包括一具有气密性的软管及螺旋状的刚性支撑件,因此两者配合使柔性吸尘管201可沿轴线更好收缩。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6、7、10所示,柔性吸尘管201的前侧设有吸嘴部7,优选地,牵引组件的前端连接在吸嘴部7上。吸嘴部7可直接用于接触待清洁物进行吸尘作业,也可以通过螺纹、卡扣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地刷或其他吸尘附件,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
使用时,地表的灰尘、杂质可随空气吸入到地刷内部,并被气流向上抽取从吸嘴部7进入吸尘单元200的直线气流通道T内。含尘空气经过出气口2和进风口3的对接处进入尘盒组件300除尘后形成干净的空气,然后被排回到大气中,灰尘、杂质被留存于尘盒组件300中。
因柔性吸尘管201在伸缩过程中容易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导致伸缩卡顿,使得吸尘单元200活动不顺畅。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牵引组件100的活动杆101上设有沿伸缩方向布设的若干个导向套8,导向套8安装于活动杆的前端。柔性吸尘管201被套在导向套8内,导向套8减小柔性吸尘管201弯曲,引导柔性吸尘管201直线延伸,使得柔性吸尘管201伸长或收缩更加灵活。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吸尘单元200的伸缩长度的控制,可在包括固定杆102在内的任一相邻的两节杆之间设置有多档式定位构造,多档式定位构造限制相邻两节杆的相对运动以阻止所述的牵引组件100的伸缩,从而将吸尘单元200调节至对应的伸缩幅度。
本实施例了一种手动驱动的活动杆同步伸缩的牵引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如图5、7、10所示,至少一活动杆上设置有始终外露的伸缩操作部13,用户对伸缩操作部13施力而驱动该节活动杆,从而实现对柔性吸尘管的伸缩操作。
作为牵引组件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5、9-12所示,牵引组件除固定杆102外还包括两根活动杆101:首节活动杆101a和末节活动杆101b,以及一可弯曲的刚性连接件103。
首节活动杆101a的后端固设有联动座11,固定杆102上设有位于联动座11前方的第一连接点C,末节活动杆101b上设有位于联动座11前方的第二连接点D。刚性连接件10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点C,且刚性连接件103向后可活动地穿经联动座11,再刚性连接件10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D上,以使刚性连接件103同时将固定杆 102、首节活动杆101a和末节活动杆101b相互连接。
图13对多级联动伸缩组件的伸缩活动进行演示,其中上部分的虚线框为三根杆原始位置,下部分实线框中为活动后三根杆的相对位置。可见当首节活动杆101a向前或向后移动长度为L1的距离时,刚性连接件103被首节活动杆101a上的联动座11带动,末节活动杆101b被刚性连接件103同步向前推动或向后拉动长度为L2的距离,并且移动的距离L2大于L1。
而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因为刚性连接件103同时将固定杆102、首节活动杆101a和末节活动杆101b相互关联,使首节活动杆101a和末节活动杆101b同步伸缩。所以当手动驱动首节活动杆101a向外伸出时,末节活动杆101b被刚性连接件103同步向前推动,且移动幅度大于首节活动杆101a,从而最终伸出首节活动杆101a外,首节活动杆101a和末节活动杆101b同时到达最大长度;相应的,在手动驱动首节活动杆101a 向内缩回时,末节活动杆101b随首节活动杆101a同时缩回。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对两根活动杆101的伸缩,显著提高了对吸尘单元200的伸缩操作的工作效率。而且因为首节活动杆101a距离手持部500较近,所以也使得牵引组件100的驱动更加省力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刚性连接件103为带状的金属件或塑料件,刚性连接件103在轴向方向上呈刚性以使其始终可以实现力传导,而其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挠性而可弯曲变形,因此可以绕着联动座11发生移动。
如图3、4、6所示,优选地,固定杆102、首节活动杆101a和末节活动杆101b为管状部件,固定杆102的内径大于首节活动杆101a的外径,首节活动杆101a的内径大于末节活动杆101b的外径。所述首节活动杆101a套接在固定杆102内,所述的末节活动杆101b套接在首节活动杆101a内。
优选地,固定杆102、首节活动杆101a和末节活动杆101b基本等长,且固定杆102、首节活动杆101a和末节活动杆101b的间隙小,大致为2-5毫米毫米,该间隙远小于固定杆102、首节活动杆101a和末节活动杆101b的单杆长度。
进一步地,刚性连接件103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杆102的前端,刚性连接件103的另一端连接末节活动杆101b的后端,从而使得L2大致为L1的两倍。
如图5、7、10所示,首节活动杆101a的前部设有始终外露的伸缩操作部13,伸缩操作部13为一手握的把手,用户对伸缩操作部13施力而移动首节活动杆101a,从而实现对吸尘单元200伸缩操作。
优选地,在固定杆和每一节活动杆的前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座,定位座上有两两配合的定位卡扣结构,从而在牵引组件缩回时,可以将其直接固定住。
如图4、11、12所示,联动座11可与首节活动杆101a一体成型或作为独立部件固定装配在末节活动杆101b的后端。联动座11包括一安装腔,为了使得刚性连接件103 的活动更加顺畅,联动座11内设有绕设刚性连接件103的导向结构11a和导向结构11a 旁的供刚性连接件103活动的带槽11c,刚性连接件103穿设在带槽中,且其侧面紧贴所述的导向结构11a。导向结构11a具有与刚性连接件103接触的圆弧面,刚性连接件 103绕着圆弧面转弯并顺滑地移动。
更为优选地,导向结构11a为一绕着固定轴转动的轮结构,通过轮结构的圆弧面受力摩擦力转动,而更加顺畅地实现刚性连接件103的来回移动。
如图4、10所示,优选地所述的末节活动杆101b的后端设有一用于固定所述的刚性连接件103的固定件14。固定件14可与末节活动杆101b一体成型或作为独立部件固定装配在末节活动杆101b的后端。
进一步地,联动座11的外径大于首节活动杆101a的外径且小于的固定杆102的内径。固定件14的外表面具有向外突出的凸起部14a,凸起部14a减小了首节活动杆101a 和末节活动杆101b之间的移动间隙。从而联动座11超出首节活动杆101a外径的部分和固定件14的凸起部14a对对应活动杆101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首节活动杆101a 和末节活动杆101b运动过程中发生倾斜而卡住。
如图10所示,末节活动杆101b上设置有沿轴向并列的至少两个定位孔15,首节活动杆101a管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孔15匹配的定位件(未标示),所述的定位件插入所述的定位孔15内以使所述的牵引组件100的伸缩长度被锁定。
优选地,首节活动杆101a的前端设有始终外露的控制定位件活动的操作按钮F,所述的操作按钮F控制定位件沿径向移动,以实现与所述的定位孔15的离合,实现对吸尘单元200的多档式调节。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手持式吸尘设备的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1、3所示,吸尘主机还包括用于连接柔性吸尘管201的刚性进气管202。柔性吸尘管201位于前侧,刚性进气管202位于后侧,柔性吸尘管201内具有沿轴线延伸的第一气流通道T1,刚性进气管202内设有第二气流通道T2,第一气流通道T1和第二气流通道T2均沿直线延伸,柔性吸尘管和刚性进气管共同构成具有直线气流通道T的吸尘单元200。
如图1、3所示,从设备布局上看,由上往下依次为牵引组件100、具有直线气流通道T的吸尘单元200、同轴的尘盒组件300和风机400。
并且,如图1、3所示,吸尘单元200包括进气口1和出气口2,尘盒组件300包括与出气口2对接的进风口3。吸尘作业时,风机400运行使其前面的风道生成负压而产生吸力,将外部气流自吸尘单元200的进气口1沿直线气流通道T吸入,并从出气口2 和进风口3的对接处进入尘盒组件300,再经过尘盒组件300过滤后从风机400的排风口6处排出。
如图3所示,尘盒组件300设置在刚性进气管202的下方,刚性进气管202的下表面设有出气口2,尘盒组件300上表面设有进风口3,出气口2和进风口3对接,实现吸尘单元200与尘盒组件300之间的气流流通,应当指出的的是,刚性进气管202的出气口2和吸尘组件的进风口3直接对接,减短了气流路径,提高了吸风能力。
这样的设置使得整个手持式吸尘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为合理,避免牵引组件 100对手持式吸尘设备风道设置的影响,且直线气流通道T的出气口2与吸尘主机A的进风口3直接对接,使得气流转弯较少,气体的流通路径较短,因此减小气流阻力,降低负压吸力的损耗,提高吸尘器的吸力。
如图1、10所示,吸尘主机A后侧设置具有蓄电池601的供电部件600,使得重心靠近用户,以使用户使用操作更加轻松便捷。
优选地,供电部件600设有容纳蓄电池601的电池座602,电池座具有上侧敞口的电池槽,蓄电池601可拔插式地安装于电池槽602中。当需要充电时,蓄电池601可以被从敞口处拔出实现单独充电,充电完成后从上往下插入到电池槽602中。这样一来方便了用户对手持式吸尘设备进行充电操作。
作为更为优选的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尘盒组件的延伸方向与吸尘单元200延伸方向一致,风机400位于尘盒组件300的后侧。如此设置,使得尘盒组件和风机内的气流路径与直线气流通道T的延伸方向一致,进一步减少了气流转弯,从而降低风阻,保证气流顺畅,减少负压吸力在传导过程中的损耗,改善设备的吸尘能力。另外,这样还使得外观更加美观整洁,使得结构布局更为合理,设备横向尺寸更小,便于设备的使用以及收纳。
如图3所示,作为刚性进气管20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刚性进气管202包括设有第二气流通道T2的前段部和用于连接吸尘主机A的后段部。出气口2位于第二气流通道T2的末端,后段部前端设有朝向直线气流通道T的挡风面9。挡风面9的设置可以避免气流向后扩散,减小负压损耗,而且还可以使自第二气流通道T2进入的气流发生转向,并且将体积较大的杂质阻挡在此处。从而避免直线气流通道T内的含有灰尘或异物的空气直接抛向尘盒组件300的过滤部件302,减小过滤部件302承载的过滤负荷,使滤网表面不容易被尘屑占据,即改善吸尘效果,又降低清洁负担。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刚性进气管202为扁型的杆状体,杆状体的下表面设有一凹陷区域Y,尘盒组件300的上表面嵌合在凹陷区域Y内。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吸尘主机A和吸尘单元200之间的结构更紧凑,吸尘设备的外观整洁美观,而且对杆状体的凹陷区域Y对尘盒组件300起到支撑作用,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尘盒组件300包括筒状部件301和位于筒状部件301内的过滤部件302,风机400包括壳体401和风机主体402。风机主体402与过滤部件302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过滤部件302设于筒状部件301的后端部位,筒状部件301的后端设有出风口,过滤部件302自出风口位伸入筒状部件301的气流腔中,自进风口3到气流腔再到出风口4形成手持式吸尘设备的抽风流道,风机400运行在尘盒组件300的气流腔形成负压,使气流腔内的空气通过抽风流道向后抽入到风机400中。
并且,风机400的壳体401具有气流过渡腔,风机主体402位于气流过渡腔中,壳体401前端设有入风口,壳体401两侧壁设有排风口6。自入风口到气流腔再到排风口 6形成手持式吸尘设备的排风流道,风机400内的空气经排风流道排出设备之外。
优选地,如图1、3所示,风机400的壳体401呈筒状结构,尘盒组件300的筒状部件301和风机400的壳体401为沿同一轴线延伸的圆柱形结构。尘盒组件300的外表面与风机400的外表面表面基本吻合接壤,以进一步增强设备的美观度。
如图6所示,作为尘盒组件300的实施例,筒状部件301前端部位设有倒尘灰的开口,盖体G一端部铰接在筒状部件301的开口处;盖体G的另一端通过锁紧组件9锁定在筒状部件301上以封闭开口,锁紧组件9解锁以使盖体G可从筒状部件301前端打开以便倒出筒状部件301内的尘灰。这样,在不将尘盒组件300从设备上拆卸下来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除尘清理作业,以使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地,锁紧组件9为按压式或滑动式的锁扣结构。进一步地,盖体G的下表面设有解锁锁紧组件9的按钮。盖体G的上部铰接在筒状部件301的上边缘,锁紧组件9 布置在筒状部件301的下边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及手持式吸尘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吸尘主机上的可伸缩的柔性吸尘管和用位移以带动所述的柔性吸尘管进行伸缩的牵引组件,
所述的牵引组件为至少两节可平行位移的活动杆组成的刚性的伸缩构造;所述的伸缩构造与所述的柔性吸尘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伸缩构造的自由端与所述的柔性吸尘管的自由端连接;
所述的活动杆之间相互联动并在驱动力作用下同时发生位移以实现同时收缩,所述的活动杆位移以带动所述的柔性吸尘管在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杆的移动可通过电力驱动或手动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活动杆上设置有始终外露的伸缩操作部,用户对伸缩操作部施力而驱动该节活动杆,从而实现对柔性吸尘管的伸缩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缩回状态下,所述的活动杆相互靠近并位于所述的固定杆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固定杆在内的任意相邻的两节杆之间设置有多档式定位构造,所述的多档式定位构造限制相邻两节杆的相对运动以阻止所述的牵引组件的伸缩,从而将可伸缩吸尘管调节至对应的伸缩幅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吸尘管外套设有若干沿直线分布的导向套,所述的导向套引导所述的柔性吸尘管的沿直线伸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活动杆为管状部件,所述的活动杆数量为两节,所述的固定杆的内径大于首节活动杆的外径,首节活动杆的内径大于末节活动杆的外径,首节活动杆和末节活动杆依次可活动地套接在固定管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首节活动杆的后端固设有联动座,所述的固定杆上设有位于所述的联动座前方的第一连接点,所述的末节活动杆上设有位于所述的联动座前方的第二连接点;一带状的刚性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点,且所述的刚性连接件向后可活动地穿经所述的联动座,再所述的刚性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点上,以使所述的刚性连接件同时将固定杆、首节活动杆和末节活动杆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末节活动杆上设置有沿轴向并列的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的首节活动杆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孔匹配的定位件,所述的定位件插入所述的定位孔内以使所述的牵引组件的伸缩长度被锁定。
10.手持式吸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主机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
CN202120815524.1U 2021-04-20 2021-04-20 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及手持式吸尘设备 Active CN216454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5524.1U CN216454783U (zh) 2021-04-20 2021-04-20 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及手持式吸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5524.1U CN216454783U (zh) 2021-04-20 2021-04-20 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及手持式吸尘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4783U true CN216454783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39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5524.1U Active CN216454783U (zh) 2021-04-20 2021-04-20 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及手持式吸尘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47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2224B2 (en) Cleaning appliance
EP1265519B1 (en) Hose and wand assembly
US8108967B2 (en) Handle assembly for a cleaning appliance
CA2755307C (en)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with different cleaning configurations
AU2017332961B2 (en) An appliance for vacuum cleaning
CA2678220A1 (en)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6408481B1 (en) Vacuum cleaner
CN215305448U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
CN216454783U (zh) 可受牵引的吸尘管组件及手持式吸尘设备
EP1661502B1 (en) Telescopic wand for vacuum cleaner
CN215305486U (zh) 吸尘管伸缩牵引组件、可伸缩的吸尘管组件及吸尘器
CN113116223B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
CN108158497B (zh) 吸尘器
JP2005143724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5838776U (zh) 一种立式清洁装置的握持杆结构及清洁装置
JP2003219995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4930015U (zh) 手推车车架
JP2016067458A (ja) 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