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43986U - 线缆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线缆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43986U CN216443986U CN202023202814.3U CN202023202814U CN216443986U CN 216443986 U CN216443986 U CN 216443986U CN 202023202814 U CN202023202814 U CN 202023202814U CN 216443986 U CN216443986 U CN 2164439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side wall
- reinforcing
- drum shaft
- port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线缆包装结构,包括侧壁部及缆盘部,缆盘部固定连接于侧壁部的端部,缆盘部能够相对侧壁部折弯以形成缆盘,缆盘用于盘绕线缆,缆盘与侧壁部能够共同围成收容线缆的收容空间。如此,使盘绕于缆盘上的线缆形成的线圈结构不易松散变形,方便线缆的保管及运输。使用线缆包装结构所形成的线缆包装盒包装线缆,结构简单且重量较轻,方便运输。在放缆时,不需手工理线或借用工具即可进行放缆,提高了放缆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范围内FTTH(Fiber To The Home,中文称光纤直接到家庭)的快速发展,光缆的需求量在迅速增加。光缆通常有两种发货状态,一种是无缆盘,直接盘圈发货,现场一般需要通过绕8字来释放扭力完成放缆,需要较多的时间来完成放缆工作,放缆效率低;另外一种是通常是带有木质缆盘发货,然而,木质缆盘较重不方便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方便放缆及重量较轻的线缆包装结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线缆包装结构,包括侧壁部及缆盘部,所述缆盘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侧壁部的端部,所述缆盘部能够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以形成缆盘,所述缆盘用于盘绕线缆,所述缆盘与所述侧壁部能够共同围成收容线缆的收容空间。
由于缆盘部能够相对侧壁部折弯形成用于盘绕线缆的缆盘,且线缆能够被限制在缆盘与侧壁部共同围成的收容空间内,使盘绕于缆盘上的线缆形成的线圈结构不易松散变形,降低线缆因在运输过程中因线圈松散造成线缆部分损坏的可能性,以及方便线缆的保管及运输。使用线缆包装结构所形成的包装盒包装线缆,结构简单且重量较轻,方便运输。在需放缆时,不需手工理线或借用工具即可进行放缆,提高了放缆效率。
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缆盘部包括加强部及缆盘轴部,所述加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侧壁部的端部,所述缆盘轴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部背离所述侧壁部的边缘;所述加强部能够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以形成所述缆盘的限位壁;所述缆盘轴部能够相对所述加强部折弯,以形成所述缆盘的缆盘轴,所述缆盘轴用于盘绕线缆;折弯后的所述缆盘轴部、折弯后的所述加强部与折弯后的所述侧壁部能够共同围成所述缆盘收容线缆的所述收容空间。加强部相对侧壁部折弯形成限位壁,能够在增大收容空间的同时对盘绕于缆盘轴部上的线缆进行限制,使线缆保持线圈结构,进一步降低线缆在运输过程中因线圈松散造成线缆部分损坏的可能性,有利于保护线缆。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壁部设有易撕结构,所述侧壁部与所述缆盘部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易撕结构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易撕结构用于在被撕除后于所述侧壁部外沿形成缆盘开口,所述缆盘开口环绕所述缆盘轴的外围设置,所述缆盘开口连通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侧壁部背离所述缆盘一侧的外部空间。
易撕结构的设置,方便用户在线缆包装盒上拉取线缆,提高了放缆线缆。由于通过缆盘开口进行放缆,侧壁部的其余部分对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线缆进行限位,降低线缆在放缆过程中溢出(或称跑出)盒体影响放缆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线缆包装盒的放缆效率。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易撕结构设有起始撕裂部,所述起始撕裂部上设有固定孔,用于固定所述线缆。包装线缆时,将线缆的线圈的起始端固定在固定孔,方便用户在放缆时快速找到易撕结构进行去除,以及寻到线缆的起始端,方便放缆。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易撕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锯齿部,以使所述侧壁部在所述易撕结构被撕除后形成锯齿状的缆盘开口,减少在放缆过程中因线缆张开从缆盘开口溢出的可能性,以免导致线缆形成的线圈散乱影响放缆,进一步提高了放缆效率。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缆盘轴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部相互分离地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端部上,每个所述加强部上设有所述缆盘轴部,每相邻的两个折弯后的所述缆盘轴部相互卡合固定,从而形成缆盘轴,以提高缆盘的缆盘轴的牢固性,并方便线缆包装盒的组装与拆卸。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侧壁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侧壁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均设有所述缆盘轴部;所述第一加强部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后形成所述缆盘的第一限位壁,所述第二加强部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后形成所述缆盘的第二限位壁,并所述缆盘的所述第一限位壁与所述缆盘的所述第二限位壁相对设置。缆盘轴位于第一限位壁与第二限位壁之间。即缆盘轴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壁,进一步提高包装线缆时对线缆的线圈结构限制,进一步提高对线缆的保护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缆盘轴部包括第一缆盘轴部、第二缆盘轴部及第三缆盘轴部;每个所述第一加强部背离所述侧壁部的边缘间隔设有所述第一缆盘部与所述第二缆盘部;每个所述第二加强部背所述侧壁部的边缘设有所述第三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一加强部折弯后的所述第一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一加强部折弯后的所述第二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二加强部折弯后的所述第三缆盘部共同围成所述缆盘轴,所述缆盘轴上相邻的所述第一缆盘轴部与所述第二缆盘轴部卡合固定,所述缆盘轴上相邻的所述第一缆盘轴部与所述第三缆盘轴部卡合固定,所述缆盘轴的上相邻的所述第二缆盘轴部与所述第三缆盘轴部卡合固定。
通过折弯第一缆盘轴部、第二缆盘轴部及第三缆盘轴围成多边形的缆盘轴,以增加缆盘轴与线圈结构的接触位置,提高线缆盘绕于缆盘上的稳定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缆盘轴部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加强部设有第二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一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一加强部弯折后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卡合固定。由于第二加强部与第一缆盘部卡合固定,有效提高缆盘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缆盘轴部设有第三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加强部设有第四卡合结构,所述第三卡合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二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一加强部折弯后与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卡合固定。由于第二加强部与第一缆盘部卡合固定,进一步有效提高缆盘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缆盘轴部设有第五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加强部设有第六卡合结构,所述第五卡合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三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二加强部折弯后与所述第六卡合结构卡合固定。第一加强部与第三缆盘部卡合固定,进一步有效提高缆盘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线缆包装结构还包括底板部与顶盖部;所述底板部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第一端,所述底板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部沿所述侧壁部的第一端的边缘排列;所述顶盖部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第二端,所述顶盖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沿所述侧壁部的第二端的边缘排列;所述顶盖部、所述底板部及所述侧壁部均能够折弯以共同围成盒体,所述顶盖部为所述盒体的顶盖,所述底板部为所述盒体的底板,所述侧壁部为所述盒体的侧壁,所述缆盘收容于所述盒体内。由于缆盘收容于盒体内,盒体能够进一步增加对线缆的防护。另外,底板部与顶盖部均增强了线缆包装盒的强度及支撑稳定性,亦能够进行防尘。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二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顶盖部上设有通孔,所述底板部上设有通孔,所述缆盘轴具有内腔,所述顶盖部的通孔与所述底板部的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缆盘轴的内腔及所述盒体的外部空间。
线缆包装结构形成线缆包装盒后,顶盖的通孔与底板的通孔用于穿设杆轴。放缆时,可以将杆轴穿过线缆包装盒的通孔、缆盘轴的内腔,使盒体能够与缆盘形成一个整体相对杆轴转动,方便放缆,提高了放缆效率。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三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顶盖部包括至少两个盖合板,所述盖合板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第二端上,所述盖合板背离所述侧壁部的边缘凹设有凹槽;所述至少两个盖合板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时能够拼接形成所述盒体的所述顶盖,所述至少两个盖合板的凹槽共同围成所述顶盖部的通孔。顶盖部包括至少两个盖合板,提高线缆包装结构的设计灵活度,方便线缆包装结构的制造。至少两个盖合板能够在线缆包装盒上相对开合并拼接成线缆包装盒的顶盖,方便线缆的包装。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四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部包括至少两个接合板,所述接合板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第一端上,所述接合板背离所述侧壁部的边缘均凹设有凹槽;所述至少两个接合板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时能够拼接形成所述盒体的所述底板,所述至少两个接合板的凹槽共同围成所述底板部的通孔。底板部包括至少两个接合板,提高线缆包装结构的设计灵活度,方便线缆包装结构的制造。至少两个接合板能够在线缆包装盒上相对开合并拼接成线缆包装盒的底板,方便线缆的包装。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五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加强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侧壁部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第三侧壁部及第四侧壁部,所述第四侧壁部能够与所述第一侧壁部固定连接以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至少一个所述接合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一端,至少一个所述接合板固定于所述第四侧壁部的第一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部的第一端;至少一个所述盖合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二端,至少一个所述盖合板固定于所述第四侧壁部的第二端;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二端,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部的第二端。
线缆包装结构形成的线缆包装盒大致呈长方体状,即线缆包装盒为工字型盒,由于线缆包装盒为较为规则的结构,方便多个线缆包装盒堆叠存放及运输方便。
根据第一方面或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六种实现方式,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线缆包装结构的材质为纸,例如瓦楞纸或者其他具有一定强度及硬度的纸板。由于线缆包装结构为纸质,如此,使得线缆包装结构的制造成本较低,方便生产制备;由于纸质易于破坏,线缆包装盒可实现用多少放多少,并能够随时取出余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线缆包装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线缆包装结构折弯拼接形成的线缆包装盒在顶盖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线缆包装盒在顶盖部分盖紧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线缆包装盒在顶盖盖紧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与图2,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线缆包装结构100,用于折弯形成包装线缆用的线缆包装盒400。线缆包装结构100包括侧壁部10与缆盘部30。缆盘部30固定连接于侧壁部10的端部。请结合参阅图2、图3与图4,缆盘部30能够相对侧壁部10折弯以形成缆盘200。缆盘200用于盘绕线缆。缆盘200与侧壁部10共同围成用于收容线缆的收容空间(图未标)。本实施方式中,线缆为光缆。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线缆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线缆还可以为电缆等。
由于缆盘部30能够相对侧壁部10折弯形成用于盘绕线缆的缆盘200,且线缆能够被限制在缆盘200与侧壁部10共同围成的收容空间内,使盘绕于缆盘200上的线缆形成的线圈结构不易松散变形,降低线缆因在运输过程中因线圈松散造成线缆部分损坏的可能性,以及方便线缆的保管及运输。在需放缆时,不需手工理线或借用工具即可进行放缆,提高了放缆效率。本实施方式中,线缆包装结构100的材质为纸,例如瓦楞纸或者其他具有一定强度及硬度的纸板。由于线缆包装结构100为纸质,制造成本较低,方便生产制备,且重量较轻方便运输。由于纸易于破坏,可实现用多少放多少,并能够随时取出余长。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线缆包装结构100的材质不作限定。
缆盘部30包括加强部31及缆盘轴部35。加强部31固定于侧壁部10的端部。加强部31能够相对侧壁部10折弯以形成缆盘200的限位壁。缆盘轴部35固定连接于加强部31背离侧壁部10的边缘。缆盘轴部35能够相对加强部31折弯,以形成缆盘200的缆盘轴,缆盘轴用于盘绕线缆。折弯后的缆盘轴部35、折弯后的加强部31与折弯后的侧壁部10能够共同围成缆盘200收容线缆的收容空间。换而言之,线缆包装结构100折弯形成的缆盘200,包括加强部31形成的限位壁及缆盘轴部35形成的缆盘轴。缆盘轴用于盘绕线缆,盘绕于缆盘轴上的线缆形成线圈结构,线圈结构的内圈与缆盘轴内切。限位壁用于对盘绕于缆盘轴部35撒上的线缆进行限制,减少线圈结构形状松散的可能性,使线缆保持线圈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部31的数量为多个,缆盘轴部3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强部31相互分离地设置于侧壁部10的端部上,每个加强部31上设有缆盘轴部35,每相邻的两个折弯后的缆盘轴部35相互卡合固定,从而形成缆盘轴,以提高缆盘的缆盘轴的牢固性,增强线缆盘绕于缆盘轴上的稳定性,并方便线缆包装盒的组装与拆卸。
加强部31包括第一加强部311与第二加强部313。第一加强部311与第二加强部313均设有缆盘轴部35。第一加强部311与侧壁部1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加强部313与侧壁部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加强部311与第二加强部313均设有缆盘轴部35。第一加强部311相对侧壁部10折弯后形成缆盘200的第一限位壁,第二加强部313相对侧壁部10折弯后形成缆盘200的第二限位壁,缆盘200的第一限位壁与缆盘200的第二限位壁相对设置。缆盘轴位于第一限位壁与第二限位壁之间。缆盘轴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壁,进一步提高对线缆的线圈结构限制,提高线圈结构的稳定性。
更为具体地,侧壁部10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部111、第二侧壁部113、第三侧壁部115及第四侧壁部117。第一侧壁部111、第二侧壁部113、第三侧壁部115及第四侧壁部117均能够折弯以围成线缆包装盒400的侧壁。本实施方式中,线缆包装盒400大致呈长方体状,折弯后的第一侧壁部111、折弯后的第二侧壁部113、折弯后的第三侧壁部115及折弯后的第四侧壁部117形成线缆包装盒400四个侧壁,从而方便线缆包装盒400的堆叠、存放及运输。侧壁部10还包括凸伸于第四侧壁部117背离第三侧壁部115的一侧的固定部118,固定部118用于与第一侧壁部111固定连接,以方便第四侧壁部117与第一侧壁部111在折弯后固定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部31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加强部313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加强部311与第一侧壁部11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一个第一加强部311与第三侧壁部11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加强部311相对第一侧壁部111与第三侧壁部113折弯后拼接形成缆盘200的第一限位壁。一个第二加强部313与第一侧壁部11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一个第二加强部313与第三侧壁部11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加强部313相对第一侧壁部111与第三侧壁部113折弯后拼接形成缆盘200的第二限位壁。缆盘200的第一限位壁与缆盘200的第二限位壁相对设置,用于对盘绕于缆盘轴上的线缆进行限位,并能够加强缆盘200的强度。其中,第一加强部311、侧壁部10与第二加强部313沿第一方向排列。侧壁部10沿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
缆盘轴部35包括第一缆盘轴部351、第二缆盘轴部353及第三缆盘轴部355。每个第一加强部311背离侧壁部10的边缘间隔设有第一缆盘部351与第二缆盘轴部353。每个第二加强部313背离侧壁部10的边缘设有第三缆盘轴部355。相对所述第一加强部311折弯后的第一缆盘轴部351、相对第一加强部311折弯后的第二缆盘轴部353、相对第二加强部313折弯后的第三缆盘部353共同围成缆盘轴。缆盘轴上相邻的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第二缆盘轴部353卡合固定,缆盘轴上相邻的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第三缆盘轴部355卡合固定,缆盘轴上相邻的第二缆盘轴部353与第三缆盘轴部355卡合固定。每个第三缆盘轴355与设于同一个第一加强部311上的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第二缆盘轴部353卡合固定,一个第一加强部311上的第一缆盘轴部351与另一个第一加强部311上的第二缆盘轴部353卡合固定。通过折弯第一缆盘轴部351、第二缆盘轴部353及第三缆盘轴355围成多边形的缆盘轴,以增加缆盘轴与线圈结构的接触位置,进一步提高线缆盘绕于缆盘200上的稳定性。本实施方式中,缆盘轴大致呈六边棱柱形;第一缆盘轴部351、第二缆盘轴部353两者在靠近第一加强部311的边缘设有卡扣,第三缆盘轴部355在靠近第二加强部313的边缘设有卡扣357,以实现相邻的缆盘轴部35之间的卡合固定。
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缆盘轴部35之间的连接关系不作限定,例如,一个第一加强部311上的第一缆盘轴部351与另一个第一加强部311上的第二缆盘轴部353可粘接于一起,第二缆盘轴部353、第三缆盘轴部355可粘接于一起,第三缆盘轴部355与第一缆盘轴部351可粘接于一起,第一缆盘轴部351、第二缆盘轴部353及第三缆盘轴部355拼接围成缆盘轴即可。
第一缆盘轴部351设有第一卡合结构3511,第二加强部313设有第二卡合结构3131。第一卡合结构3511用于在第一缆盘轴部351相对第一加强部311折弯后与第二卡合结构3131卡合固定。第二缆盘轴部353设有第三卡合结构3531,第二加强部313设有第四卡合结构3133,第三卡合结构3531用于在第二缆盘轴部353相对第一加强部311折弯后与第四卡合结构3133卡合固定。第三缆盘轴部355设有第五卡合结构3551,第一加强部311设有第六卡合结构3111。第五卡合结构3551用于在第三缆盘轴部355相对第二加强部313折弯后与第六卡合结构3111卡合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结构3511为凸设于第一缆盘轴部351背离第一加强部311边缘的卡扣,第三卡合结构3531为凸设于第二缆盘轴部353背离第一加强部311边缘的卡扣,第五卡合结构3551为凸设于第三缆盘轴部355背离第一加强部311边缘的卡扣,第二卡合结构3131与第四卡合结构3133为设于第二加强部313上的卡持孔,第六卡合结构3111为设于第一加强部311上的卡持孔。由于缆盘200的缆盘轴与第一加强部311(第一限位壁)及第二加强部313(第二限位壁)均卡合固定,有效提高缆盘200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
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第二加强部3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卡合结构3511为设于第一缆盘轴部351的卡持孔而第二卡合结构3131为设于第二加强部313上的卡扣,或者,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第二加强部313可以粘接于一起,又或者,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第二加强部313不固定连接;本申请对第二缆盘轴部353与第二加强部3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三卡合结构3531为设于第二缆盘轴部353的卡持孔而第四卡合结构3133为设于第一加强部311上的卡扣,或者,第二缆盘轴部353与第二加强部313可以粘接于一起,又或者,第二缆盘轴部353与第二加强部313不固定连接;本申请对第三缆盘轴部355与第一加强部3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五卡合结构3551为设于第三缆盘轴部355的卡持孔而第六卡合结构3111为设于第一加强部311上的卡扣,或者,第三缆盘轴部355与第一加强部311可以粘接于一起,又或者,第三缆盘轴部355与第一加强部311不固定连接。
线缆包装结构100还包括底板部40与顶盖部50,底板部40与顶盖部50均与侧壁部10固定连接。顶盖部50、底板部40及侧壁部10均能够折弯以共同围成线缆包装盒400的盒体300,顶盖部50为盒体300的顶盖,底板部40为盒体300的底板,侧壁部10为盒体300的侧壁。缆盘200收容于盒体300内。换而言之,盒体300与缆盘200共同组成了线缆包装盒400,即线缆包装结构100进行折弯拼接能够形成线缆包装盒400。由于缆盘200收容于盒体300内,盒体300能够进一步增加对线缆的防护。另外,底板部40与顶盖部50均增强了线缆包装盒400的强度及支撑稳定性。
底板部40上设有通孔41,顶盖部50设有通孔51。缆盘轴具有内腔205,即多个缆盘轴部35(第一缆盘轴部351、第二缆盘轴部353及第三缆盘轴部355)拼接成的缆盘轴具中空部分。顶盖部50的通孔51与底板部40的通孔41用于连通缆盘轴的内腔及盒体300的外部空间。通孔41与通孔51用于穿设杆轴(图未示)。放缆时,可以将杆轴穿过线缆包装盒400的通孔41、内腔205及通孔51,使盒体300能够与缆盘200形成一个整体相对杆轴转动,方便放缆,提高了放缆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底板部40包括两个接合板43。一个接合板43固定于第二侧壁部113的第一端,另一个接合板43固定于第四侧壁部117的第一端,第一加强部311与接合板43交替设置于侧壁部10的第一端上。两个接合板43相对侧壁部10折弯时能够拼接形成盒体300的底板,第一加强部311与盒体300的底板相贴合。接合板43背离侧壁部10的边缘均凹设有凹槽431。两个接合板43的凹槽431用于在两个接合板43拼接成盒体300的底板时共同围成盒体400的底板上的通孔41。两个接合板43在线缆包装盒400上能够相对开合,方便线缆的包装,并在增加线缆包装盒400强度的同时,亦能够进行防尘。
本实施方式中,顶盖部50包括两个盖合板53。一个盖合板53固定于第二侧壁部113的第二端,另一个盖合板53固定于第四侧壁部117的第二端。第二加强部313与盖合板53交替设置于侧壁部10的第一端上。两个盖合板53相对侧壁部10折弯时能够拼接形成盒体300的底板,第二加强部313与盒体300的顶盖相贴合。盖合板53背离侧壁部10的边缘均凹设有凹槽531。两个盖合板53的凹槽531用于在两个盖合板53拼接成盒体300的底板时共同围成盒体400的底板上的通孔51。两个盖合板53在线缆包装盒400上能够相对开合,方便线缆的包装,并在增加线缆包装盒400强度的同时,亦能够进行防尘。
线缆包装结构100还包括易撕结构70。易撕结构70设于侧壁部10上,用于被撕除后于侧壁部10外沿形成缆盘开口203,缆盘开口203能够环绕缆盘轴的外围设置,缆盘开口203用于连通收容空间与侧壁部10背离缆盘200一侧的外部空间,方便了用户拉取线缆进行放缆,从而简化了放缆操作,提高了放缆效率。易撕结构70设有起始撕裂部71,起始撕裂部71上设有固定孔73,用于固定线缆。起始撕裂部71可以部分凸设于侧壁部10上,在线缆包装结构100折弯形成缆盘200时,起始撕裂部71位于侧壁部10背离缆盘200的外壁上。包装线缆时,将线缆的连接头固定在固定孔73,方便用户快速找到线缆的起始端,方便放缆。易撕结构70还包括至少一个锯齿部75,即易撕结构70的轮廓为折线状,以使侧壁部10在撕除易撕结构70后形成锯齿形的缆盘开口203,减少在放缆过程中因线缆张开从缆盘开口溢出的可能性,以免导致线缆形成的线圈散乱影响放缆,进一步提高了放缆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在侧壁部10上沿预设路径进行半切和/或撕裂带设计而形成易撕结构70。在使用时,用户可以直接从侧壁部10上的外沿撕除易撕结构70。其中,起始撕裂部71位于第一侧壁111上,易撕结构70于第一侧壁部111、第二侧壁部113、第三侧壁部115及第四侧壁部117上弯折延伸。
需包装线缆时,首先将侧壁部10进行折弯,其中第一侧壁部111与第三侧壁部115相对设置,第二侧壁部113与第四侧壁部117相对设置,并将固定部118固定于第一侧壁部111上,侧壁部10围成盒体300的侧壁。将两个第一加强部311相对侧壁部10折弯,两个第一加强部311并排设置形成缆盘200的第一限位壁。将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第二缆盘轴部353朝向侧壁部10的第二端折弯,同个第一加强部311上的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第二缆盘轴部353之间形成开槽(图未示)。将第一接合板43与第二接合板45相对侧壁部10折弯拼接形成盒体300的底板,以封闭盒体300的底端。
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第二缆盘轴部353围成初始缆盘轴。将线缆盘绕成线圈结构通过连接件扎紧。将扎紧的线圈结构套设在初始缆盘轴上,将线圈结构上的连接件去除。将线缆最外端的连接头固定在固定孔73中。将两个第二加强部313相对侧壁部10折弯盖设线圈结构上,两个第二加强部313并列设置形成缆盘200的第二限位壁。将第三缆盘轴部355朝向侧壁部10的第一端折弯,每个第三缆盘轴部355对应插设于一个开槽。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相邻的第二缆盘轴部353及相邻的第三缆盘轴部355相互卡合固定。如此,线缆被限制在侧壁部10与缆盘200共同围成的收容空间内。
最后,将第一盖合板53与第二盖合板55相对侧壁部10折弯拼接形成盒体300的顶盖,从而封闭盒体300的顶端。第一接合板43与第二接合板45之间通过胶带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盖合板53与第二盖合板55之间通过胶带进行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上述线缆包装结构100对线缆的包装步骤为示例性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线缆包装结构100包装线缆的步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先将线缆包装结构100折弯形成线缆包装盒400,需包装线缆时,打开第一盖合板51与第二盖合板53,再拆开两个第二加强部313,将线缆套设于第一缆盘轴部351与第二缆盘轴部353围成初始缆盘轴上,之后以类似的步骤完成将线缆封装于线缆包装盒400。
需放缆时,从起始撕裂部71开始撕除易撕结构70形成环形的缆盘开口203,并拉出线缆的连接头。由于各缆盘轴部35相互卡合固定于盒体300内,以及加强部311与对应的缆盘轴部35卡合固定,降低了缆盘200散架的可能性。接着,将一杆轴穿过通孔41、内腔205及通孔51,拉动线缆,即可使线缆包装盒400相对杆轴转动实现放缆。
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线缆包装结构100的结构不作限定,亦不对线缆包装结构100形成的线缆包装盒40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侧壁部10可以折弯围成圆筒,缆盘部30的数量与结构不作限定,缆盘部30折弯形成的缆盘轴可大致呈圆筒形或其他形状。
可以理解,本申请对第一加强部311的数量不作限定,本申请对第二加强部313的数量不作限定,对接合板43的数量不作限定,对盖合板53的数量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部包括至少两个接合板,接合板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第一端上,接合板背离侧壁部的边缘均凹设有凹槽;至少两个接合板相对侧壁部折弯时能够拼接形成所述盒体的底板,至少两个接合板的凹槽共同围成底板部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盖部包括至少两个盖合板,盖合板固定于侧壁部的第二端上,盖合板背离侧壁部的边缘凹设有凹槽;至少两个盖合板相对侧壁部折弯时能够拼接形成盒体的所述顶盖,至少两个盖合板的凹槽共同围成顶盖部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加强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侧壁部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第三侧壁部及第四侧壁部;至少一个接合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一端,至少一个接合板固定于第四侧壁部的第一端;至少一个第一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端,至少一个第一加强部固定于第三侧壁部的第一端;至少一个盖合板固定于第二侧壁部的第二端,至少一个盖合板固定于第四侧壁部的第二端;至少一个第二加强部固定于第一侧壁部的第二端,至少一个第二加强部固定于第三侧壁部的第二端。
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本申请中使用的诸如“包括”以及“可以包括”之类的表述表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构成要素的存在性,并且并不限制一个或多个附加功能、操作和构成要素。在本申请中,诸如“包括”和/或“具有”之类的术语可解释为表示特定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可解释为将一个或多个其它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性或添加可能性排除在外。
此外,在本申请中,表述“和/或”包括关联列出的词语中的任意和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和/或B”可以包括A,可以包括B,或者可以包括A和B这二者。
在本申请中,包含诸如“第一”和“第二”等的序数在内的表述可以修饰各要素。然而,这种要素不被上述表述限制。例如,上述表述并不限制要素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上述表述仅用于将一个要素与其它要素进行区分。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指示不同的用户设备,尽管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都是用户设备。类似地,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要素可以被称为第二要素,类似地,第二要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要素。
当组件被称作“连接”或“接入”其他组件时,应当理解的是:该组件不仅直接连接到或接入到其他组件,而且在该组件和其它组件之间还可以存在另一组件。另一方面,当组件被称作“直接连接”或“直接接入”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应该理解它们之间不存在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部及缆盘部,所述缆盘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侧壁部的端部,所述缆盘部能够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以形成缆盘,所述缆盘用于盘绕线缆,所述缆盘与所述侧壁部能够共同围成收容线缆的收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设有易撕结构,所述侧壁部与所述缆盘部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易撕结构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易撕结构用于在被撕除后于所述侧壁部形成缆盘开口,所述缆盘开口环绕所述缆盘轴的外围设置,所述缆盘开口连通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缆盘的外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结构设有起始撕裂部,所述起始撕裂部上设有固定孔,用于固定所述线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锯齿部,以使所述侧壁部在所述易撕结构被撕除后形成锯齿状的缆盘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盘部包括加强部及缆盘轴部,所述加强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侧壁部的端部,所述缆盘轴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强部背离所述侧壁部的边缘;
所述加强部能够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以形成所述缆盘的限位壁;
所述缆盘轴部能够相对所述加强部折弯,以形成所述缆盘的缆盘轴,所述缆盘轴用于盘绕线缆;
折弯后的所述缆盘轴部、折弯后的所述加强部与折弯后的所述侧壁部能够共同围成收容线缆的所述收容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缆盘轴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部相互分离地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端部上,每个所述加强部上设有所述缆盘轴部,每相邻的两个折弯后的所述缆盘轴部相互卡合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侧壁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侧壁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均设有所述缆盘轴部;
所述第一加强部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后形成所述缆盘的第一限位壁,所述第二加强部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后形成所述缆盘的第二限位壁,所述缆盘的所述第一限位壁与所述缆盘的所述第二限位壁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盘轴部包括第一缆盘轴部、第二缆盘轴部及第三缆盘轴部;每个所述第一加强部背离所述侧壁部的边缘间隔设有所述第一缆盘部与所述第二缆盘部;每个所述第二加强部背所述侧壁部的边缘设有所述第三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一加强部折弯后的所述第一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一加强部折弯后的所述第二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二加强部折弯后的所述第三缆盘部共同围成所述缆盘轴,所述缆盘轴上相邻的所述第一缆盘轴部与所述第二缆盘轴部卡合固定,所述缆盘轴上相邻的所述第一缆盘轴部与所述第三缆盘轴部卡合固定,所述缆盘轴上相邻的所述第二缆盘轴部与所述第三缆盘轴部卡合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缆盘轴部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加强部设有第二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一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一加强部折弯后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卡合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缆盘轴部设有第三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加强部设有第四卡合结构,所述第三卡合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二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一加强部折弯后与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卡合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缆盘轴部设有第五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加强部设有第六卡合结构,所述第五卡合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三缆盘轴部相对所述第二加强部折弯后与所述第六卡合结构卡合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装结构还包括底板部与顶盖部;
所述底板部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第一端,所述底板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部沿所述侧壁部的第一端的边缘排列;
所述顶盖部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第二端,所述顶盖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沿所述侧壁部的第二端的边缘排列;
所述顶盖部、所述底板部及所述侧壁部均能够折弯以共同围成盒体,所述顶盖部为所述盒体的顶盖,所述底板部为所述盒体的底板,所述侧壁部为所述盒体的侧壁,所述缆盘收容于所述盒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部上设有通孔,所述底板部上设有通孔,所述缆盘轴具有内腔,所述顶盖部的通孔与所述底板部的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缆盘轴的内腔及所述盒体的外部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部包括至少两个盖合板,所述盖合板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第二端上,所述盖合板背离所述侧壁部的边缘凹设有凹槽;所述至少两个盖合板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时能够拼接形成所述盒体的所述顶盖,所述至少两个盖合板的凹槽共同围成所述顶盖部的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包括至少两个接合板,所述接合板固定于所述侧壁部的第一端上,所述接合板背离所述侧壁部的边缘均凹设有凹槽;所述至少两个接合板相对所述侧壁部折弯时能够拼接形成所述盒体的所述底板,所述至少两个接合板的凹槽共同围成所述底板部的通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加强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侧壁部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第三侧壁部及第四侧壁部,所述第四侧壁部能够与所述第一侧壁部固定连接以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
至少一个所述接合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一端,至少一个所述接合板固定于所述第四侧壁部的第一端;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端,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部的第一端;
至少一个所述盖合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二端,至少一个所述盖合板固定于所述第四侧壁部的第二端;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二端,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强部固定于所述第三侧壁部的第二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装结构的材质为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02814.3U CN216443986U (zh) | 2020-12-26 | 2020-12-26 | 线缆包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02814.3U CN216443986U (zh) | 2020-12-26 | 2020-12-26 | 线缆包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43986U true CN216443986U (zh) | 2022-05-06 |
Family
ID=81346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02814.3U Active CN216443986U (zh) | 2020-12-26 | 2020-12-26 | 线缆包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43986U (zh) |
-
2020
- 2020-12-26 CN CN202023202814.3U patent/CN2164439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529186A (en) | Boxed pay-out reel for optic fiber cable or wire or the like, with smooth pay-out, high-impact and cable end holding features | |
US4009845A (en) | Unreel reinforcer for dispensing wire | |
CA2489011C (en) | Box for payout of a filamentary product | |
KR101102365B1 (ko) | 계란포장용 상자 | |
US20140326625A1 (en) | Packaging for Wound Coil | |
US7876992B2 (en) | Drumless cable reel | |
KR100994262B1 (ko) | 케이블 또는 와이어를 권취하는 보빈과, 이를 구비하는 박스형 보빈 조립체 | |
KR101211934B1 (ko) | 완충케이스를 구비한 포장상자 | |
CN216443986U (zh) | 线缆包装结构 | |
JP3704574B2 (ja) | 線材収容箱 | |
US20140263815A1 (en) | Cable Assembli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
KR100847860B1 (ko) | 케이블 권선용 보빈 조립체 | |
KR101218731B1 (ko) | 롤 운반박스용 판넬 지지프레임 및 이를 이용한 롤 운반용기 | |
KR101956040B1 (ko) | 권취 와이어용 포장박스 | |
KR100538861B1 (ko) | 케이블 또는 와이어 권취 보빈의 고정 플레이트, 이를구비한 보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박스형 보빈 조립체 | |
KR102126862B1 (ko) | 포장용기 | |
US10752420B2 (en) | Corner protector and package structure | |
JP2014213893A (ja) | フィルムロールの梱包箱及びフィルムロールの梱包方法 | |
CN209757866U (zh) | 一种传动轮包装刀卡 | |
KR102301198B1 (ko) | 풀업지함 | |
JP3592588B2 (ja) | ケーブルの梱包箱 | |
JPH07112859B2 (ja) | テールコードの梱包装置 | |
JP2564971B2 (ja) | テールコードの梱包装置 | |
JP2011098754A (ja) | ボビン梱包容器 | |
CN116249655A (zh) | 无卷轴电缆捆用的包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