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7474U - 一种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7474U
CN216437474U CN202021065471.8U CN202021065471U CN216437474U CN 216437474 U CN216437474 U CN 216437474U CN 202021065471 U CN202021065471 U CN 202021065471U CN 216437474 U CN216437474 U CN 216437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ic steel
fixed
fixedly connected
fix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54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献杰
张龙
令狐荣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54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747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6740 priority patent/WO202124853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7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7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包括壳架、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包括磁碗、第一磁钢、极芯以及第二磁钢,极芯包括与第一磁钢连接的下表面以及与第二磁钢连接的上表面,第一磁钢包括与磁碗连接的第一表面以及与下表面连接的第二表面,第二磁钢包括与上表面连接的第三表面以及与第三表面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极芯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陷部,上表面设有第二凹陷部,第一磁钢包括自第二表面朝向极芯凸出延伸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收容贴合于第一凹陷部,第二磁钢包括自第三表面朝向上表面凸出延伸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收容贴合于第二凹陷部。该发声装置增加了磁钢的体积,提升了磁力,改善了声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带有语音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而耳机也成为了人们日常活动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视听设备之一,人们不但要求其外观小巧精细,佩戴方便,更加要求其音质好,有立体感。因此,对进一步提高耳机的性能及内部结构的更加合理设计成了当下值得研究的课题。
现有技术中的耳机芯一般使用圆柱型的磁钢,磁钢体积小,磁力低,影响振膜的震动,导致耳机的声学性能不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声装置的磁钢体积小,磁力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架、收容于所述壳架内的磁路系统和固定于所述壳架的振动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壳架的磁碗、固定于所述磁碗的第一磁钢、固定于所述第一磁钢远离所述磁碗一侧的极芯以及固定于所述极芯远离所述第一磁钢一侧的第二磁钢,所述极芯包括与所述第一磁钢固定连接的下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二磁钢固定连接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磁钢包括与所述磁碗固定连接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且与所述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磁钢包括与所述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三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所述极芯上设有自所述下表面朝向所述上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以及自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下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磁钢包括自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极芯凸出延伸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收容贴合于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磁钢包括自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上表面凸出延伸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收容贴合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磁碗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磁钢的底壁,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磁钢固定连接的一侧设有向远离所述第一磁钢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一磁钢还包括自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底壁凸出延伸的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收容贴合于所述第三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呈锥型。
优选地,所述第二磁钢还包括自所述第四表面向远离所述第四表面的一侧凸出延伸的第四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四凸起部呈锥型。
优选地,所述磁碗还包括自自所述底壁边缘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固定于所述壳架。
优选地,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壳架上的振膜以及固定于所述振膜并用于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球顶、固定于所述壳架上且环绕所述球顶的折环以及连接所述折环与所述球顶的连接部,所述音圈固定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球顶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中心部以及环绕所述中心部的外周部,所述外周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中心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磁钢的方向拱起。
优选地,所述折环包括固定于所述壳架上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振动部,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音圈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固定于所述壳架的第三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音圈与所连接部之间的第四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弹性臂,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弹性臂相对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弹性臂方向拱起。
优选地,所述外周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固定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音圈的一侧。
优选地,自所述第一磁钢至所述第二磁钢的方向上,所述音圈由导线缠绕而成,自所述第一磁钢至所述第二磁钢的方向上,所述导线缠绕的层数逐渐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的表面通过凸起部增加磁钢的体积,同时,磁碗和极芯在与磁钢连接的位置设置相应的凹陷部以收容凸起部,与传统的发声装置相比,在同等空间下,增加了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的体积,提升了磁力,改善了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声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发声装置100包括设有收容空间11的壳架10、收容于收容空间11内的磁路系统20和固定于壳架10上的振动系统30。
进一步地,磁路系统20包括固定于壳架10的磁碗21、固定于磁碗21的第一磁钢22、固定于第一磁钢22远离磁碗21一侧的极芯23以及固定于极芯23远离第一磁钢22一侧的第二磁钢24。第一磁钢22和第二磁钢24的中心轴线均与极芯23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磁钢22的充磁方向与第二磁钢24的充磁方向相反。
请参见图2和图3,极芯23包括与第一磁钢22固定连接的下表面232和与第二磁钢24固定连接的上表面231;极芯23上设有自下表面232朝向上表面231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233以及自上表面231朝向下表面232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234。
磁碗21包括用于固定第一磁钢22的底壁211和围设于底壁211周侧的侧壁212,侧壁212和第一磁钢22之间形成有磁间隙213,底壁211与第一磁钢22固定连接的一侧设有向远离第一磁钢22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三凹陷部214。本实施例的磁碗21为圆形,磁碗21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一磁钢22的形状做相适应的调整。
第一磁钢22包括与磁碗21固定连接的第一表面221、与第一表面221相对设置且与下表面232固定连接的第二表面222、自第二表面222朝向极芯23凸出延伸的第一凸起部223以及自第一表面221朝向底壁211凸出延伸的第三凸起部224,第一凸起部223收容贴合于第一凹陷部233,第三凸起部224收容贴合于第三凹陷部214。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起部223和第三凸起部224呈锥型,相对应的第一凹陷部233和第三凹陷部214呈倒锥型,锥角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调整。与传统的圆柱型磁钢相比,在同等空间下,该设置方式增加了第一磁钢22的体积,提升了磁力,改善了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第二磁钢24包括与上表面231固定连接的第三表面241、与第三表面241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242、自第三表面241朝向上表面231凸出延伸的第二凸起部243以及自第四表面242向远离第四表面242的一侧凸出延伸的第四凸起部244,第二凸起部243收容贴合于第二凹陷部234。本实施例的第二凸起部243和第四凸起部244呈锥型,相对应的第二凹陷部234呈倒锥型,锥角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调整。与传统的圆柱型磁钢相比,在同等空间下,增加了第二磁钢24的体积,提升了磁力,改善了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请参见图2,振动系统30包括固定于壳架10上的振膜31以及设于磁间隙213内用于驱动振膜31振动的音圈32。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至图4,振膜31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球顶311、固定于壳架10上且环绕球顶311的折环312以及连接折环312和球顶311的连接部313,音圈32固定于连接部313。更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球顶311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中心部3111以及环绕中心部3111的外周部3112,外周部3112与连接部313固定连接,中心部3111朝向远离第二磁钢24的方向拱起。折环312包括固定于壳架10上的第一固定部3121、与连接部313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3122以及连接第一固定部3121和第二固定部3122的振动部3123。其中,外周部3112和第二固定部3122均固定于连接部313远离音圈24的一侧。
请参见图2,发声装置100还包括将音圈32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40,柔性电路板40包括固定于壳架10的第三固定部41、固定于音圈32与连接部313之间的第四固定部42以及连接第三固定部42和第四固定部42的弹性臂43,振动部3123与弹性臂43相对设置且朝向远离弹性臂43方向拱起。
请参见图5,音圈32由导线321缠绕而成,自第一磁钢22至第二磁钢24的方向上,导线321缠绕的层数逐渐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中,第一磁钢22和第二磁钢24的表面通过凸起部增加磁钢的体积,同时,磁碗21和极芯23在与磁钢连接的位置设置相应的凹陷部以收容凸起部,与传统的发声装置相比,在同等空间下,增加了第一磁钢22和第二磁钢24的体积,提升了磁力,改善了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声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架、收容于所述壳架内的磁路系统和固定于所述壳架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壳架的磁碗、固定于所述磁碗的第一磁钢、固定于所述第一磁钢远离所述磁碗一侧的极芯以及固定于所述极芯远离所述第一磁钢一侧的第二磁钢,所述极芯包括与所述第一磁钢固定连接的下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二磁钢固定连接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磁钢包括与所述磁碗固定连接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且与所述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磁钢包括与所述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三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所述极芯上设有自所述下表面朝向所述上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以及自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下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磁钢包括自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极芯凸出延伸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收容贴合于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磁钢包括自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上表面凸出延伸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收容贴合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碗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磁钢的底壁,所述底壁与所述第一磁钢固定连接的一侧设有向远离所述第一磁钢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三凹陷部,所述第一磁钢还包括自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底壁凸出延伸的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收容贴合于所述第三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呈锥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钢还包括自所述第四表面向远离所述第四表面的一侧凸出延伸的第四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四凸起部呈锥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碗还包括自自所述底壁边缘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固定于所述壳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壳架上的振膜以及固定于所述振膜并用于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球顶、固定于所述壳架上且环绕所述球顶的折环以及连接所述折环与所述球顶的连接部,所述音圈固定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球顶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中心部以及环绕所述中心部的外周部,所述外周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中心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磁钢的方向拱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环包括固定于所述壳架上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振动部,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将所述音圈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固定于所述壳架的第三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音圈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第四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弹性臂,所述振动部与所述弹性臂相对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弹性臂方向拱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固定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音圈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由导线缠绕而成,自所述第一磁钢至所述第二磁钢的方向上,所述导线缠绕的层数逐渐减少。
CN202021065471.8U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发声装置 Active CN216437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5471.8U CN216437474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发声装置
PCT/CN2020/096740 WO2021248533A1 (zh) 2020-06-10 2020-06-18 一种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5471.8U CN216437474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7474U true CN216437474U (zh) 2022-05-03

Family

ID=78846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5471.8U Active CN216437474U (zh) 2020-06-10 2020-06-10 一种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7474U (zh)
WO (1) WO20212485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54826U (zh) * 2016-01-29 2016-11-30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磁路系统及应用所述磁路系统的扬声器
TWM524028U (zh) * 2016-03-25 2016-06-11 Jetvox Acoustic Corp 具有集流管之耳機裝置
KR102049572B1 (ko) * 2018-08-28 2019-11-27 주식회사 알머스 튜닝 수단이 마련되는 이어폰
CN209526840U (zh) * 2018-12-29 2019-10-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和耳机
CN209659603U (zh) * 2019-03-29 2019-11-1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10670538U (zh) * 2019-12-31 2020-06-02 惠州市盈海数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激励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8533A1 (zh) 202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2729B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215300909U (zh) 发声器件
CN109379679B (zh) 发声器件
CN108924709B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213661928U (zh) 发声器件
CN217216884U (zh) 多功能发声器件
CN213342622U (zh) 耳机
CN113794975A (zh) 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CN217116382U (zh) 多功能发声装置
CN216217540U (zh) 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CN213661916U (zh) 发声器件
CN216437474U (zh) 一种发声装置
CN210986376U (zh) 一种耳机芯及耳机
CN209897258U (zh) 一种微型发声器件
CN214851804U (zh) 一种双面发声的微型扬声器
CN214101779U (zh) 发声器件
CN112584284B (zh) 微型扬声器
CN213028536U (zh) 发声器件
CN115776634A (zh) 扬声器模组的内核、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N208806977U (zh) 一种振膜及应用该振膜的扬声器箱
CN212785819U (zh) 一种振膜及扬声器装置
CN210431872U (zh) 手机微型扬声器
CN212812022U (zh) 发声器件
CN217693701U (zh) 发声器件
CN216491032U (zh) 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