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6033U - 一种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6033U
CN216436033U CN202121066750.0U CN202121066750U CN216436033U CN 216436033 U CN216436033 U CN 216436033U CN 202121066750 U CN202121066750 U CN 202121066750U CN 216436033 U CN216436033 U CN 216436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placing
placing box
plate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667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昉哲
李意元
朱吕
许冉
蒋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andu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Narada Power Sou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andu Energy Internet Co ltd
Zhejiang Narada Power Sou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andu Energy Internet Co ltd, Zhejiang Narada Power Sou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andu Energy Interne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667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6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6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6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放置箱,所述放置箱的两侧转动安装有镜像分布的侧板,两组所述侧板的相对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橡胶垫,所述放置箱的顶端一侧铰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橡胶垫,所述放置箱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放置板;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与减震机构的协调作用下,能够有效降低二次电池本体晃动时与放置箱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二次电池本体因晃动撞击而出现损坏,进而提高了放置箱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在螺栓与卡板的协调作用下,为侧板与放置箱之间的安装及拆卸提供了便利,从而为二次电池本体的装取提供了便利,进而避免放置箱损坏现象的出现,提高了放置箱的重复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利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以组建成一个新电池,即当一个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之后,还可以用电能使化学体系修复,然后再利用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所以叫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市场上主要充电电池有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或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
现有二次电池封装所使用的放置箱大多为瓦楞纸箱,然而瓦楞纸箱的安全性较差,在实际运输时,时常出现二次电池相互撞击以及撞击车体而出现损坏的情况,此外,由于瓦楞纸箱的侧端为固定式结构,当需要将二次电池取出使用时,时常出现拿取不便的现象,有时甚至需要将瓦楞纸箱撕破才能取出二次电池,从而降低了放置箱的重复利用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二次电池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放置箱,所述放置箱的两侧转动安装有镜像分布的侧板,两组所述侧板的相对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橡胶垫;所述放置箱的顶端一侧铰接有顶板,该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橡胶垫,在放置箱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放置板,该放置板的下端设有对称设置的减震机构,上端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可拆卸设有二次电池本体;所述第一橡胶垫的一侧与第二橡胶垫的一侧均能够与二次电池本体相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橡胶垫的一侧与第二橡胶垫的一侧均能够与二次电池本体相接触,第一橡胶垫与第二橡胶垫的设置使用能够对二次电池本体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且能够减小二次电池本体与侧板以及顶板之间的撞击作用力,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优选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连接块与连接板,所述连接块设置有两组,且呈对称结构,所述连接块的上端与放置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放置箱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连接块相对侧的下端转动安装有镜像分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放置箱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横杆,所述横杆上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滑动卡设在横杆上,且移动环与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当使用者将二次电池本体封装在放置箱内进行装车运输时,在运输期间,当车辆经过颠簸路段时,放置箱将进行上下晃动,从而带动二次电池本体进行上下晃动,当二次电池本体向下移动时,将会带动放置板同步下移,从而带动连接块向下移动,进而挤压第一弹簧,与此同时,连接块将会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但在移动环的限制下,连接杆在下移的同时将会产生自转,从而向连接板的一侧推动移动环,此时对应两组移动环将做相向运动,进而同时挤压对应两组第二弹簧,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将减小二次电池本体晃动时与放置箱之间所产生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二次电池本体因晃动撞击而出现损坏,进而提高了放置箱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侧板相对侧的上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卡板,所述放置箱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卡槽,所述卡板能够滑动卡设在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箱的上端两侧均贯穿开设有镜像分布的通孔,所述卡板上贯穿开设有与通孔配合使用的穿孔,所述通孔与穿孔内能够螺纹插设有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一侧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内转动安装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置板的两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滑块,所述放置箱内腔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卡设在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与减震机构的协调作用下,能够有效降低二次电池本体晃动时与放置箱之间所产生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二次电池本体因晃动撞击而出现损坏,进而提高了放置箱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在螺栓与卡板的协调作用下,为侧板与放置箱之间的安装及拆卸提供了便利,从而为二次电池本体的装取提供了便利,进而避免放置箱损坏现象的出现,提高了放置箱的重复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放置箱1、侧板2、顶板3、放置板4、二次电池本5、减震机6、螺栓7、卡槽11、通孔12、滑槽13、第一橡胶垫21、卡板22、穿孔23、第二橡胶垫31、安置槽32、把手33、放置41、滑块42、连接块61、连接板62、第一弹簧63、连接杆64、65、横杆65、第二弹簧66、移动环6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放置箱1,放置箱1的两侧转动安装有镜像分布的侧板2,两组侧板2的相对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橡胶垫21,放置箱1的顶端一侧铰接有顶板3,顶板3与放置箱1之间设有卡扣式固定结构,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过多赘述。顶板3的一侧设有第二橡胶垫31,放置箱1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放置板4,放置板4的上端开设有放置槽41,放置槽41内可拆卸设有二次电池本体5,第一橡胶垫21的一侧与第二橡胶垫31的一侧均能够与二次电池本体5相接触,第一橡胶垫21与第二橡胶垫31的设置使用能够对二次电池本体5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且能够减小二次电池本体5与侧板2以及顶板3之间的撞击作用力,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放置板4的下端设有对称设置的减震机构6。
具体地,上述减震机构6包括连接块61与连接板62,连接块61设置有两组,且呈对称结构,连接块61的上端与放置板4固定连接,连接块61的下端设有第一弹簧63,第一弹簧63的一端与放置箱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两组连接块61相对侧的下端转动安装有镜像分布的连接杆64,连接板62的下端与放置箱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板62的上端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横杆65,横杆65上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66,第二弹簧66的一端与连接板62固定连接,第二弹簧66的另一端设有移动环67,移动环67滑动卡设在横杆65上,且移动环67与连接杆6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日常使用时,当使用者将二次电池本体5封装在放置箱1内进行装车运输时,在运输期间,当车辆经过颠簸路段时,放置箱1将进行上下晃动,从而带动二次电池本体5进行上下晃动,当二次电池本体5向下移动时,将会带动放置板4同步下移,从而带动连接块61向下移动,进而挤压第一弹簧63,与此同时,连接块61将会带动连接杆64向下移动,但在移动环67的限制下,连接杆64在下移的同时将会产生自转,从而向连接板62的一侧推动移动环67,此时对应两组移动环67将做相向运动,进而同时挤压对应两组第二弹簧66,通过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6的弹力作用将减小二次电池本体5晃动时与放置箱1之间所产生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二次电池本体5因晃动撞击而出现损坏,进而提高了放置箱1的安全性。
另外,两组侧板2相对侧的上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卡板22,放置箱1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卡槽11,卡板22能够滑动卡设在卡槽11内,放置箱1的上端两侧均贯穿开设有镜像分布的通孔12,卡板22上贯穿开设有与通孔12配合使用的穿孔23,通孔12与穿孔23内能够螺纹插设有螺栓7,当需要将二次电池本体5取出放置箱1进行使用时,使用者需先将顶板3打开,然后使用者需旋钮螺栓7并将其取下,然后使用者可将两组侧板2分别向放置箱1的两侧转动,从而使第一橡胶垫21与二次电池本体5分离,当两组侧板2均转至水平时,使用者可手持二次电池本体5的上端两侧并将其从放置箱1内取出并进行后续的安装使用,之后使用者可依次反向转动侧板2,直至卡板22再次卡合在卡槽11内,然后使用者可反向旋钮螺栓7,使其再次插设在对应的通孔12与穿孔23内,当两组侧板2再次与放置箱1连接完成后,使用者可将顶板3闭合,并将放置箱1收纳以便再次使用,在后续使用时,使用者可重复之前的操作,将侧板2的一端与放置箱1进行分离,然后再将二次电池本体5放置在放置箱1内,在螺栓7与卡板22的协调作用下,为侧板2与放置箱1之间的安装及拆卸提供了便利,从而为二次电池本体5的装取提供了便利,进而避免放置箱1损坏现象的出现,提高了放置箱1的重复利用率。
除以上结构外,顶板3的一侧开设有安置槽32,安置槽32内转动安装有把手33,安置槽32的设置使用为把手33的安放提供了便利,此外,把手33的设置为使用者移动放置箱1提供了便利。在放置板4的两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滑块42,放置箱1内腔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滑块42配合使用的滑槽13,滑块42滑动卡设在滑槽13内,通过滑块42与滑槽13的配合使用,对放置板4的移动起到了限位及导向作用。
对于以上结构的二次电池,当使用者将二次电池本体5封装在放置箱1内进行装车运输时,在运输期间,当车辆经过颠簸路段时,放置箱1将进行上下晃动,从而带动二次电池本体5进行上下晃动,当二次电池本体5向下移动时,将会带动放置板4同步下移,从而带动连接块61向下移动,进而挤压第一弹簧63,与此同时,连接块61将会带动连接杆64向下移动,但在移动环67的限制下,连接杆64在下移的同时将会产生自转,从而向连接板62的一侧推动移动环67,此时对应两组移动环67将做相向运动,进而同时挤压对应两组第二弹簧66,通过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6的弹力作用将减小二次电池本体5晃动时与放置箱1之间所产生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二次电池本体5因晃动撞击而出现损坏,进而提高了放置箱1的安全性;当需要将二次电池本体5取出放置箱1进行使用时,使用者需先将顶板3打开,然后使用者需旋钮螺栓7并将其取下,然后使用者可将两组侧板2分别向放置箱1的两侧转动,从而使第一橡胶垫21与二次电池本体5分离,当两组侧板2均转至水平时,使用者可手持二次电池本体5的上端两侧并将其从放置箱1内取出并进行后续的安装使用,之后使用者可依次反向转动侧板2,直至卡板22再次卡合在卡槽11内,然后使用者可反向旋钮螺栓7,使其再次插设在对应的通孔12与穿孔23内,当两组侧板2再次与放置箱1连接完成后,使用者可将顶板3闭合,并将放置箱1收纳以便再次使用,在后续使用时,使用者可重复之前的操作,将侧板2的一端与放置箱1进行分离,然后再将二次电池本体5放置在放置箱1内,在螺栓7与卡板22的协调作用下,为侧板2与放置箱1之间的安装及拆卸提供了便利,从而为二次电池本体5的装取提供了便利,进而避免放置箱1损坏现象的出现,提高了放置箱1的重复利用率。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放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的两侧转动安装有镜像分布的侧板,两组所述侧板的相对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橡胶垫;所述放置箱的顶端一侧铰接有顶板,该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橡胶垫,在放置箱的内腔中滑动卡设有放置板,该放置板的下端设有对称设置的减震机构,上端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可拆卸设有二次电池本体;所述第一橡胶垫的一侧与第二橡胶垫的一侧均能够与二次电池本体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连接块与连接板,所述连接块设置有两组,且呈对称结构,所述连接块的上端与放置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放置箱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连接块相对侧的下端转动安装有镜像分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放置箱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横杆,所述横杆上活动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滑动卡设在横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侧板相对侧的上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卡板,所述放置箱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卡槽,所述卡板能够滑动卡设在卡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的上端两侧均贯穿开设有镜像分布的通孔,所述卡板上贯穿开设有与通孔配合使用的穿孔,所述通孔与穿孔内能够螺纹插设有螺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一侧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内转动安装有把手,把手的设置为使用者移动放置箱提供了便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的两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滑块,所述放置箱内腔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卡设在滑槽内,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用,对放置板的移动起到了限位及导向作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环与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便于转动。
CN202121066750.0U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二次电池 Active CN216436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66750.0U CN216436033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66750.0U CN216436033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6033U true CN216436033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4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66750.0U Active CN216436033U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6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36033U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112606937A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电动自行车、电池箱体及电池
CN209860030U (zh) 一种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固定结构
CN209843789U (zh) 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蓄电池外壳
CN216958353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锂电池组
CN115172964A (zh) 一种锂电池防摔装置
CN214930259U (zh) 电动自行车车架、电动自行车、电池箱体及电池
CN211981977U (zh) 一种移动式监控器
CN214254635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池组保护壳
CN218197971U (zh) 一种汽车移动充电装置
CN218182353U (zh) 一种锂电池存储箱
CN219419304U (zh) 一种新型带有充电保护结构的锂电池
CN112002843A (zh) 一种铅蓄电池
CN22082181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
CN220209134U (zh) 一种使用锂电池的筋膜枪保护器件
CN220963606U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充电功能的光伏储能装置
CN214647703U (zh) 一种自动驾驶巡逻车的电池快换装置
CN218733368U (zh) 车载便携式对讲机充电箱
CN215185996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应急启动电源
CN220616615U (zh) 一种电子雷管的收纳结构
CN219759659U (zh) 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用电设备
CN219123381U (zh) 一种充电安全性高的电池
CN213878317U (zh) 一种稳定续航的新能源电动车用电池固定装置
CN215771302U (zh) 一种具有抗压结构的蓄电池
CN212064115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41, building 3, No.368, Jinpeng street, Sandun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Nandu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NARADA POWER SOURC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41, building 3, No.368, Jinpeng street, Sandun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Nandu energy Internet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NARADA POWER SOUR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