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1818U - 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1818U
CN216431818U CN202122455405.2U CN202122455405U CN216431818U CN 216431818 U CN216431818 U CN 216431818U CN 202122455405 U CN202122455405 U CN 202122455405U CN 216431818 U CN216431818 U CN 216431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measuring
elastic member
heat
control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554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慧玲
赵雨
俞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554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1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1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1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用于灶具,还包括:测温组件,设置在所述灶具上方,并能够随着所述测温组件上方的待测物的放置而产生竖直向下的移动;壳体,所述壳体附设在所述测温组件的侧部且与所述测温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壳体随着所述待测物的放置沿竖直方向产生向下的移动。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用以提供给测温组件竖直向上的回弹力,第二弹性件设于第一弹性件的外侧,用以提供给壳体恢复至初始位置的弹力,使得壳体能够对应测温组件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单独移动的壳体贴附于锅底并阻挡燃烧的产生的烟气进入测温组件。

Description

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燃烧器上设置有测温装置,测温装置用于检测锅底换热温度,防止持续的燃烧引起锅内干烧进而出现灶具的安全隐患,现有的测温装置一般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仅有测温装置,测温装置对应设于锅底并与锅底直接接触,对于使用过程中的锅底温度进行测量,并根据温度接通或断开灶具电源,保证其使用安全,此种方式无法隔绝燃烧器的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到锅底与测温装置接触的位置,当燃气灶具燃烧时,测温装置周边的环境温度很容易超过400度,环境温度很容易通过空气传导至测温装置里面,严重影响测温装置检测锅底温度的准确性,使得锅内温度未达到警戒温度干烧保护已经启动;而另一种是在测温装置周部增加挡板,挡板位置相对固定并阻挡燃烧的产生的烟气进入锅底与测温装置接触的位置,提高了测温精度,但由于此种方式下测温装置与挡板的高度差是固定的,测温装置与锅底接触式测温受到挡板位置的限制,其适用范围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测温装置的检测锅底温度不够准确的缺陷,提供一种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温控探头,用于灶具,还包括:
测温组件,设置在所述灶具上方,并能够随着所述测温组件上方的待测物的放置而产生竖直向下的移动;
壳体,所述壳体附设在所述测温组件的侧部且与所述测温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壳体随着所述待测物的放置沿竖直方向产生向下的移动。
在本方案中,壳体设置在测温组件侧部且相对于测温组件单独竖向移动,使得测温组件与壳体根据待测物的弧度,而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测温组件和壳体分别能够紧贴住待测物底部的不同位置,紧贴状态下的壳体阻挡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测温组件与锅底接触的部分,进而减小燃烧产生的烟气对测温组件测温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测温组件的外侧为至少一所述壳体,所述壳体上部开口与所述测温组件之间设有竖直方向的间隙。
在本方案中,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间隙,以降低壳体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测温组件。
较佳地,所述间隙内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与所述测温组件的侧部固定连接并用以隔绝所述壳体的温度传导至所述测温组件。
在本方案中,隔热件为间隙内的一种较佳结构。
较佳地,所述温控探头还包括固定杆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灶具上且所述固定座上对应所述固定杆开有圆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穿置于所述圆孔内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测温组件连接;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并提供给所述测温组件竖直向上的弹力。
在本方案中,第一弹性件对应提供给测温组件以竖直向上的弹力,测温组件相对于壳体单独移动。
较佳地,所述测温组件包括集热板和热敏件,所述集热板水平设置且底部设有凹槽,所述热敏件设于集热板的凹槽内;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集热板的底部,用于限制所述集热板沿高度方向的位置。
在本方案中,集热板设于测温组件顶端并与待测物直接接触,通过热传导将温度传递至热敏件,集热板底部设置凹槽有效的安装热敏件并保证温度直接传递至热敏件。
较佳地,所述圆孔贯穿所述灶具的基座,所述固定杆向下移动且伸出所述灶具并调节测温组件的沿高度方向的位置。
在本方案中,圆孔贯穿基座使得固定杆在测温组件被待测物下压时,测温组件竖直向下移动,增加了测温组件的移动范围。
较佳地,所述集热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热敏件上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设于所述固定杆侧部并向下延伸,用于将温度变化而对应产生的电信号输出。
较佳地,所述集热板的底部设有环形的挡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凹槽之间且抵靠于所述挡板的内壁。
在本方案中,环形挡板将第一弹性件的端部阻挡在测温组件内,放置第一弹性件受到下压力而偏移,防止测温组件回弹失效。
较佳地,所述温控探头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且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给所述壳体竖直向上的弹力。
在本方案中,第二弹性件提供给壳体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弹力,用以相对于测温组件而单独移动。
较佳地,所述测温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固定杆上且所述壳体的底端搭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抵靠于所述测温组件和所述壳体的内部顶端。
在本方案中,支撑板与固定杆固定连接且支撑板水平设置,提供给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支撑力。
较佳地,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折边和下折边,所述下折边扣合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上折边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支撑板上。
在本方案中,上折边竖向设置且设于壳体内,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伸入并抵靠于壳体与上折边之间的空间内,通过上折边限制第二弹性件受到下压力时位置偏移的问题,下折边扣合在支撑板底部使得壳体的顶端与测温组件的顶端在静止状态下保持顶端平齐。
一种燃气灶具,所述燃气灶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温控探头,所述燃气灶具除了包括温控探头外,其包括有灶具基座和设于所述温控探头侧部的燃烧部,所述燃烧部的上形成有通孔,所述温控探头设于所述通孔内。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弹性件,锅底下压推动测温组件竖直向下移动,固定杆跟随测温组件竖直向下滑动,第一弹性件用以提供给测温组件竖直向上的回弹力,使得测温组件在与锅底接触式测温时紧贴锅底,避免测温组件侧面的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测温组件在与锅底接触的部分,测温数据更加准确;
2.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于第一弹性件的外侧,用以提供给壳体恢复至初始位置的弹力,使得壳体能够对应测温组件沿竖直方向相对移动,单独移动的壳体贴附于锅底并阻挡燃烧的产生的烟气进入测温组件,可下压调整的壳体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锅底,其适用范围更广,同时,第二弹性件提供的弹力能够推动壳体顶部紧贴锅底,其阻挡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温控探头相对燃气灶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温控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温控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灶具1
燃烧部2
通孔21
测温组件3
固定杆4
固定座5
第一弹性件6
第二弹性件7
壳体8
支撑板9
导线10
圆孔51
集热板31
热敏件32
凹槽33
挡板34
上折边81
下折边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控探头,用于灶具1,还包括:
测温组件3,设置在灶具1上方,并能够随着测温组件3上方的待测物的放置而产生竖直向下的移动;
壳体8,壳体8附设在测温组件3的侧部且与测温组件3活动连接,壳体8随着待测物的放置沿竖直方向产生向下的移动。
具体地,测温组件3上方的待测物为锅具,锅具的锅底下压在测温组件3的上表面,进而压动测温组件3竖直向下移动,壳体8附设在测温组件3的侧部且沿高度方向与测温组件3活动连接,即壳体8相对于测温组件3单独竖向移动,使得测温组件3与壳体8根据锅底的弧度,而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测温组件3和壳体8分别能够紧贴住锅底的不同位置,紧贴状态下的壳体8阻挡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测温组件3与锅底接触的部分,进而减小燃烧产生的烟气对测温组件3测温的影响,测温组件3竖向移动并紧贴于锅底能够更加精准的测量锅底及锅内的温度,并作出是否防干烧的指令,提高了锅具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的防止锅具干烧,提高了便捷性。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控探头,壳体8与测温组件3之间设有从温控探头的顶端开始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间隙,以降低壳体8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测温组件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更为优选地,会在该间隙内设有隔热件(图中未示出),该隔热件采用隔热耐热材料制成,具体可采用橡胶,其与测温组件3的侧部固定连接,并填充该间隙,用以进一步降低壳体8的温度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至测温组件3的程度和效率。
具体地,竖向的间隙内设有隔热件,隔热件与测温组件3的一侧固定连接,用于阻止燃烧的烟气所产生的高温传导至测温组件3,避免高温烟气对于测温组件3的测温精度造成影响。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控探头,温控探头还包括固定杆4和固定座5,固定座5设于灶具1上且固定座5上对应固定杆4开有圆孔51,固定杆4的一端穿置于圆孔51内并与固定座5滑动连接,固定杆4的另一端与测温组件3连接;
第一弹性件6,第一弹性件6套设于固定杆4上,并提供给测温组件3竖直向上的弹力。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6固定连接于固定杆4上且第一弹性件6的一端抵靠于测温组件3的底部,第一弹性件6提供给测温组件3向上的回弹的趋势,圆孔51与通孔21为同轴孔,即固定杆4沿通孔21竖直向下移动并伸入圆孔51内,固定杆4的高度根据锅底的形状进行调节,并通过第一弹性件6的回弹力带动测温组件3紧贴于锅底,当锅具的锅底移开后,第一弹性件6带动测温组件3回到初始位置,以便于下次测温。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控探头,测温组件3包括集热板31和热敏件32,集热板31水平设置且底部设有凹槽33,热敏件32设于集热板31的凹槽33内;
第一弹性件6的一端抵靠于集热板31的底部,用于限制集热板31沿高度方向的位置。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控探头,集热板31的底部设有环形的挡板34,第一弹性件6的一端位于挡板34与凹槽33之间且抵靠于挡板34的内壁。
具体地,集热板31为圆板,且底部设有凸起部和环形的挡板34,凸起部上开有凹槽33,凹槽33的开口竖直向下,凹槽33的槽底设有热敏件32,固定杆4的端部与凹槽33的槽口固定连接,较佳地,集热板3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用于接触锅底并将热量传导至热敏件32。环形的挡板34竖直向下设置,其中,第一弹性件6的上端抵靠于凹槽33的外侧且第一弹性件6的上端位于环形的挡板34内侧,既防止第一弹性件6的位置发生偏移,又对于集热板31进行定向复位提供回弹力,通过集热板31与锅底接触,集热板31自身传导锅底的温度给热敏件32,热敏件32根据测得的温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锅底的防干烧操作,直接接触并传导热量的方式使得温度测量更加准确。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控探头,集热板3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热敏件32上连接有导线10,导线10设于固定杆4侧部并向下延伸,用于将温度变化而对应产生的电信号输出。
具体地,导线10设于固定杆4内并沿固定杆4长度方向延伸,热敏件32与灶具的电源板通过导线10电性连接,电源板控制灶具的燃烧部2的通断,当热敏件32测量到锅底的温度持续上升且无平缓上升趋势时,即锅底处于干烧状态,此时热敏件32断开电源板,灶具1的燃烧部2熄火,进行防干烧操作,而当热敏件32测量到锅底的持续上升至一定温度时进而保持平缓上升趋势时,即锅底处于非干烧状态,此时热敏件32不会断开电源板,灶具1的燃烧部2继续对锅底进行加热,以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控探头,圆孔51贯穿灶具1的基座,固定杆4向下移动且伸出灶具1并调节测温组件3的沿高度方向的位置。
具体地,固定杆4为竖杆,集热板31被锅底挤压并竖直向下移动,集热板31带动固定杆4向下移动,通孔21设于圆孔51上方,圆孔51贯穿灶具1,固定杆4在通孔21内滑动并相应伸入圆孔51内,随着锅底的进一步下压,或者由于锅底的形状不平整,导致下压过大,固定杆4伸出圆孔51,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锅具的锅底。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控探头,温控探头还包括第二弹性件7,第二弹性件7套设于固定杆4上且置于壳体8与第一弹性件6之间,第二弹性件7用于提供给壳体8竖直向上的弹力。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8内设有第二弹性件7,第二弹性件7的上端抵靠于壳体8的上端,用于限制其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第二弹性件7的下端抵靠于固定杆4上,壳体8通过第二弹性件7提供竖直向上的弹力,使得壳体8沿竖直方向单独移动,壳体8通过在周向方向上围绕集热板31的方式,阻挡火焰燃烧产生的烟气其热量影响集热板31的温度。即,当锅底表面同时接触集热板31和壳体8时,由于锅底是不平整的弧面或者是锥面,所以壳体8与集热板31的水平高度并不一致,壳体8的高度略高于集热板31的高度,通过壳体8阻挡火焰燃烧的烟气和热量从壳体8与锅底之间的间隙处进入集热板31,防止烟气温度对集热板31以及热敏件32直接测量锅底温度产生影响,保证测温组件3精准进行防干烧操作。
另外,本实施例中,壳体8上端的开口与集热板31之间在水平方向上是不接触的,避免壳体8受热而温度上升时,热量从壳体8上端的开口处通过热传递的方式直接传递至集热板31。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壳体8受热而温度上升之后,壳体8的热量必须先向下传递至固定杆4,再从固定杆4处向上传递至集热板31。因此,上述结构设计,也可以有效降低火焰燃烧产生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至集热板31。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测温组件3还包括支撑板9,支撑板9水平方向设于固定杆4上且壳体8的底端搭接于支撑板9的底端,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7的一端抵靠于支撑板9上,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7的另一端分别抵靠于测温组件3和壳体8的内部顶端。
具体地,支撑板9水平设置在固定杆4上且与固定杆4固定连接,支撑板9为圆板,壳体8的下端围合住圆板的底部,使得壳体8在支撑板9与第二弹性件7的配合下回弹时壳体8的上端与集热板31保持平齐,以便于下次锅具的锅底放置时依然提供良好的阻挡烟气热量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重复使用率。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7的一端与支撑板9固定连接,支撑板9提供给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7固定的支撑力,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7受到挤压后向上回弹提供回弹力,较佳地,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7为弹簧,且直径不同。
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折边81和下折边82,下折边82扣合于支撑板9的底部,第二弹性件7的一端抵靠于上折边81内,第二弹性件7的另一端抵靠于支撑板9上。
具体地,壳体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折边81和下折边82,上折边81设于壳体8的上端,上折边81的折边竖直向下设置,上折边81与集热板31之间设有间隙,第二弹性件7的上端抵靠于上折边81内,下折边82设于壳体8的下端,下折边82的折边水平设置且包覆住支撑板9的底部,用于保持壳体8的上端与集热板31的上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具,燃气灶具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温控探头,燃气灶具除了包括温控探头外,其包括有灶具1基座和设于温控探头侧部的燃烧部2,燃烧部2的上形成有通孔21,温控探头设于通孔21内。燃烧产生的烟气位于温控探头的周部,即壳体8的外侧,灶具1基座位于壳体8的外侧,燃烧部2位于灶具1基座与壳体8之间,燃烧的烟气对放置在灶具1基座和测温组件3上的锅具进行加热,测温组件3与锅具的锅底紧贴,并进行防干烧的操作,并针对不同的锅具的不同锅底形状进行适配测温,已达到精确测量锅具是否存在干烧的情况,进而提高了燃气灶具的使用的安全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具及包含其的温控探头,其中,温控探头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控探头,测温组件3的外侧为两所述壳体8,相邻两所述壳体8之间设有竖直方向的间隙。
具体地,壳体8为圆筒件,壳体8的上下两端设有开口,壳体8套设在测温组件3的外侧,壳体8与测温组件3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7,壳体8的外侧套设有另一壳体8,第二弹性件7的数量对应壳体8的数量并提供给壳体8向上的回弹力,相邻两壳体8之间同样设有竖直方向的间隙,且两所述壳体8之间的间隙内同样设有隔热件,用以阻挡烟气的热量从最外层壳体8逐层传递至测温组件3,设置两个壳体8层层叠加在测温组件3的外侧,如图6所示,不同的壳体8在第二弹性件7的推动下其水平高度不同并紧贴锅底,根据锅底弧度使得不同高度的壳体8形成高低落差,以实现从最外层壳体8逐层至测温组件3之间层层阻挡高温烟气的效果,使得对于锅底的不同形状做到最大限度的隔热保护。
如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壳体8的数量为两个时,测温组件3与最外侧壳体之间的其他壳体的下端开口与支撑板9的上表面搭接连接,即其他壳体的下端开口位于支撑板9的上方,相邻两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7,相邻两壳体之间的第二弹性件7的下端抵靠于支撑板9上,以便于锅底是不平整的弧面或者是锥面时,其他壳体能够在第二弹性件7的回弹力下竖直向上紧贴锅底,保证燃烧的烟气所产生的热量不会进入测温组件3。
另外,当壳体8为多个时,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同样设有间隙和隔热建,以及测温组件3和最外侧壳体之间的其他壳体的下端搭接于支撑板9上,在此不作赘述。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温控探头,用于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温组件,设置在所述灶具上方,并能够随着所述测温组件上方的待测物的放置而产生竖直向下的移动;
壳体,所述壳体附设在所述测温组件的侧部且与所述测温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壳体随着所述待测物的放置沿竖直方向产生向下的移动;所述温控探头还包括固定杆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灶具上且所述固定座上对应所述固定杆开有圆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穿置于所述圆孔内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测温组件连接;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并提供给所述测温组件竖直向上的弹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的外侧为至少一所述壳体,所述壳体上部开口与所述测温组件之间设有竖直方向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内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与所述测温组件的侧部固定连接并用以隔绝所述壳体的温度传导至所述测温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包括集热板和热敏件,所述集热板水平设置且底部设有凹槽,所述热敏件设于集热板的凹槽内;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集热板的底部,用于限制所述集热板沿高度方向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贯穿所述灶具的基座,所述固定杆向下移动且伸出所述灶具并调节测温组件的沿高度方向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热敏件上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设于所述固定杆侧部并向下延伸,用于将温度变化而对应产生的电信号输出。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的底部设有环形的挡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凹槽之间且抵靠于所述挡板的内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探头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且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给所述壳体竖直向上的弹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固定杆上且所述壳体的底端搭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抵靠于所述测温组件和所述壳体的内部顶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折边和下折边,所述下折边扣合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上折边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支撑板上。
11.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温控探头,所述燃气灶具除了包括温控探头外,其包括有灶具基座和设于所述温控探头侧部的燃烧部,所述燃烧部的上形成有通孔,所述温控探头设于所述通孔内。
CN202122455405.2U 2021-10-12 2021-10-12 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Active CN216431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5405.2U CN216431818U (zh) 2021-10-12 2021-10-12 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5405.2U CN216431818U (zh) 2021-10-12 2021-10-12 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1818U true CN216431818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31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55405.2U Active CN216431818U (zh) 2021-10-12 2021-10-12 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1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40699C2 (ru) Газовая плита
US11506542B2 (en) Cooktop appliance with a wired temperature sensor
CN204421007U (zh) 一种液压式温控器以及具有该温控器的燃烧器
CN204460318U (zh) 一种液压式温控器以及具有该温控器的燃烧器
CN216431818U (zh) 温控探头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CN220471694U (zh) 基于红外热电堆阵列的测温组件、灶具
US11359819B2 (en) Gas burner with a wired temperature sensor
CN108954402B (zh) 防干烧灶具
CN215489932U (zh) 一种燃烧器结构
CN210893463U (zh) 一种燃气灶的防干烧探头
KR20160000386U (ko) 안전 장치를 구비한 가스 및 전기 겸용 레인지
CN217403635U (zh) 温控探头及灶具
CN217482813U (zh) 燃气灶具
CN202179462U (zh) 一种煎烤机
CN110567605A (zh) 一种燃气灶的防干烧探头
CN218033257U (zh) 燃气灶具
CN220206876U (zh) 温控探头组件和包括其的燃烧器
CN216079919U (zh) 降温保护装置、包含其的防干烧探头和灶具
CN216693544U (zh) 一种可自动切换控温的测温装置及燃烧器
CN219571920U (zh) 防干烧燃烧器及燃气灶
JP2005331205A (ja) コンロ用の温度検出装置
CN117288347A (zh) 防干烧测温探头、锅底测温方法及燃烧器
CN219222517U (zh) 一种灶具
JP5302657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9083180U (zh) 自适应锅具的测温装置、燃烧器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