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26884U - 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26884U
CN216426884U CN202120480634.7U CN202120480634U CN216426884U CN 216426884 U CN216426884 U CN 216426884U CN 202120480634 U CN202120480634 U CN 202120480634U CN 216426884 U CN216426884 U CN 216426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il
separation
filter
separa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806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卫
计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oli Industry Co ltd
Shanghai Oli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oli Industry Co ltd
Shanghai Oli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oli Industry Co ltd, Shanghai Oli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ol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806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26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26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26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包括分离室、进液斗、除杂层、过滤层、除杂组件、破乳层、隔板、出液孔、分离层、出水口、限流组件、去油层、多次去油组件、集油层和出油口,所述除杂层设于分离室内上端,所述过滤层设于除杂层下,所述除杂组件设于过滤层上,所述破乳层设于过滤层下,所述隔板设于破乳层下,所述出液孔设于隔板上,所述分离层设于隔板下,所述出水口设于分离室的侧面上且设于分离层一侧,所述限流组件设于分离层内上端,所述去油层设于分离层下,所述多次去油组件设于去油层内,所述集油层设于多次去油组件下,所述出油口设于分离室侧面下端。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Description

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店、餐厅、宾馆业随之增加,厨余污水排放中的油污,由于没有得到分离回收,直接排入周边的江河湖泊,容易造成下水管道堵塞,导致水环境严重污染。由此可见,分离收集厨房排水中的污油,是水资源免遭污染重要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餐桌造成的二次污染。现有的油水分离装置,分离不彻底,导致分离之后的水中含有少量的油类残留,并且含有较多的杂质,分离效果不够理想,此外,应用聚油滤芯的油水分离装置,由于此类装置结构过于简单,导致分油效果较差,而且聚油滤芯易于堵塞,不便更换,导致含油污水的处理成本增加、同时劳动强度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除杂组件可以先将水油两相的杂质去除,避免影响后续分离效果,然后利用多次去油组件不仅可以通过聚油滤芯对水油两次进行二次分离,同时方便更换聚油滤芯,以提高分离效果,降低分离成本的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包括分离室、进液斗、除杂层、过滤层、除杂组件、破乳层、隔板、出液孔、分离层、出水口、限流组件、去油层、多次去油组件、集油层和出油口,所述进液斗设于分离室上,所述除杂层设于分离室内上端,所述过滤层连接于分离室的内侧壁且设于除杂层下,所述除杂组件设于过滤层上,所述破乳层设于分离室内且设于过滤层下,所述隔板连接于分离室的内侧壁且设于破乳层下,所述出液孔均匀设于隔板上,所述分离层设于隔板下,所述出水口设于分离室的侧面上且设于分离层一侧,所述限流组件设于分离层内上端,所述去油层设于分离层下,所述多次去油组件设于去油层内,所述集油层设于分离室底部且设于多次去油组件下,所述出油口设于分离室远离出水口的侧面下端且设于集油层一侧;所述多次去油组件包括过滤带、聚油滤芯、齿条、连接杆、传动电机、传动轮、支撑杆、连动轮和拆卸板,所述过滤带设于去油层内,所述聚油滤芯均匀设于过滤带内,所述齿条设于过滤带内侧,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分离室与出水口相邻的侧面上,所述传动电机连接于连接杆,所述传动轮套接于连接杆上且连接于传动电机输出端,所述传动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支撑杆与连接杆对称设置与连接于分离室的内侧壁上,所述连动轮可转动套接于支撑杆上,所述拆卸板可拆卸设于分离室远离传动电机的侧面上,当水油液体经分离层落入去油层后,由于过滤带的设置,可先利用上层的聚油滤芯对水油进行分离,然后启动传动电机,传动电机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通过齿条带动过滤带转动,过滤带带动聚油滤芯转动,避免在分离的过程用同一聚油滤芯工作,以增加分离效果,经第一次分离后的油水经下层的聚油滤芯进行再次分离,以加强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此外,当需要对聚油滤芯进行更换时,利用传动电机将需要更换的聚油滤芯转至拆卸板处,方便对聚油滤芯的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除杂组件包括固定杆、引流板、推板、螺纹管、螺纹杆、从动轮、除杂电机、转杆、驱动轮和除杂板,所述固定杆连接于分离室与出水口相邻的内侧壁上端,所述引流板对称铰接于固定杆上,所述推板铰接于引流板远离固定杆的一端,所述螺纹管对称铰接于引流板远离固定杆的一端,所述螺纹杆可转动设于对称的螺纹管内,所述从动轮套接于螺纹杆的中间位置,所述除杂电机内嵌设于过滤层内且设于从动轮的下方,所述转杆连接于除杂电机输出端,所述驱动轮套接于转杆上且与从动轮相啮合,所述除杂板对称设于分离室的侧面上端,两相液体经进液斗进入除杂层,经过滤层将两相液体内的杂质过滤掉,避免影响后续的分离过程,被阻隔的杂质停留在过滤层内,打开除杂板,启动除杂电机,除杂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螺纹杆转动,使螺纹杆在螺纹管内转动的同时将螺纹管向靠近除杂板的方向推动,将过滤层上的杂质推出分离室内,避免影响下次的除杂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限流组件包括电机外壳、驱动电机、转板、限流杆和挡板,所述电机外壳设于分离室的外侧壁上且设于分离层一侧,所述驱动电机设于电机外壳内,所述转板可转动设于分离室的内侧壁上且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限流杆一端连接于转板的中心位置且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分离室远离转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挡板均匀设于限流杆上,当两相液体经破乳层破乳完成以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板转动,转板带动限流杆转动,限流杆带动挡板转动,使挡板转离出液孔的下方,方便破乳后的液体从出液孔流至分离层内进行后续分离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载面为T型结构设置,所述挡板的上端为弧形结构设置,避免挡板在随限注杆转动的过程中受到隔板的阻碍。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通过两相液体经进液斗进入除杂层,经过滤层将两相液体内的杂质过滤掉,避免影响后续的分离过程,被阻隔的杂质停留在过滤层内,打开除杂板,启动除杂电机,除杂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螺纹杆转动,使螺纹杆在螺纹管内转动的同时将螺纹管向靠近除杂板的方向推动,将过滤层上的杂质推出分离室内,避免影响下次的除杂过程,通过水油液体经分离层落入去油层后,由于过滤带的设置,可先利用上层的聚油滤芯对水油进行分离,然后启动传动电机,传动电机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通过齿条带动过滤带转动,过滤带带动聚油滤芯转动,避免在分离的过程用同一聚油滤芯工作,以增加分离效果,经第一次分离后的油水经下层的聚油滤芯进行再次分离,以加强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此外,当需要对聚油滤芯进行更换时,利用传动电机将需要更换的聚油滤芯转至拆卸板处,方便对聚油滤芯的更换,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板转动,转板带动限流杆转动,限流杆带动挡板转动,使挡板转离出液孔的下方,方便破乳后的液体从出液孔流至分离层内进行后续分离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中挡板的结构图。
其中,1、分离室,2、进液斗,3、除杂层,4、过滤层,5、除杂组件,6、破乳层,7、隔板,8、出液孔,9、分离层,10、出水口,11、限流组件,12、去油层,13、多次去油组件,14、集油层,15、出油口,16、过滤带,17、聚油滤芯,18、齿条,19、连接杆,20、传动电机,21、传动轮,22、支撑杆,23、连动轮,24、拆卸板,25、固定杆,26、引流板,27、推板,28、螺纹管,29、螺纹杆,30、从动轮,31、除杂电机,32、转杆,33、驱动轮,34、除杂板,35、电机外壳,36、驱动电机,37、转板,38、限流杆,3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包括分离室1、进液斗2、除杂层3、过滤层4、除杂组件5、破乳层6、隔板7、出液孔8、分离层9、出水口10、限流组件11、去油层12、多次去油组件13、集油层14和出油口15,所述进液斗2设于分离室1上,所述除杂层3设于分离室1内上端,所述过滤层4连接于分离室1的内侧壁且设于除杂层3下,所述除杂组件5设于过滤层4上,所述破乳层6设于分离室1内且设于过滤层4下,所述隔板7连接于分离室1的内侧壁且设于破乳层6下,所述出液孔8均匀设于隔板7上,所述分离层9设于隔板7下,所述出水口10设于分离室1的侧面上且设于分离层9一侧,所述限流组件11设于分离层9内上端,所述去油层12设于分离层9下,所述多次去油组件13设于去油层12内,所述集油层14设于分离室1底部且设于多次去油组件13下,所述出油口15设于分离室1远离出水口10的侧面下端且设于集油层14一侧;所述多次去油组件13包括过滤带16、聚油滤芯17、齿条18、连接杆19、传动电机20、传动轮21、支撑杆22、连动轮23和拆卸板24,所述过滤带16设于去油层12内,所述聚油滤芯17均匀设于过滤带16内,所述齿条18设于过滤带16内侧,所述连接杆19连接于分离室1与出水口10相邻的侧面上,所述传动电机20连接于连接杆19,所述传动轮21套接于连接杆19上且连接于传动电机20输出端,所述传动轮21与齿条18相啮合,所述支撑杆22与连接杆19对称设置与连接于分离室1的内侧壁上,所述连动轮23可转动套接于支撑杆22上,所述拆卸板24可拆卸设于分离室1远离传动电机20的侧面上。
所述除杂组件5包括固定杆25、引流板26、推板27、螺纹管28、螺纹杆29、从动轮30、除杂电机31、转杆32、驱动轮33和除杂板34,所述固定杆25连接于分离室1与出水口10相邻的内侧壁上端,所述引流板26对称铰接于固定杆25上,所述推板27铰接于引流板26远离固定杆25的一端,所述螺纹管28对称铰接于引流板26远离固定杆25的一端,所述螺纹杆29可转动设于对称的螺纹管28内,所述从动轮30套接于螺纹杆29的中间位置,所述除杂电机31内嵌设于过滤层4内且设于从动轮30的下方,所述转杆32连接于除杂电机31输出端,所述驱动轮33套接于转杆32上且与从动轮30相啮合,所述除杂板34对称设于分离室1的侧面上端。
所述限流组件11包括电机外壳35、驱动电机36、转板37、限流杆38和挡板39,所述电机外壳35设于分离室1的外侧壁上且设于分离层9一侧,所述驱动电机36设于电机外壳35内,所述转板37可转动设于分离室1的内侧壁上且连接于驱动电机36输出端,所述限流杆38一端连接于转板37的中心位置且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分离室1远离转板37的内侧壁上,所述挡板39均匀设于限流杆38上。
所述挡板39载面为T型结构设置,所述挡板39的上端为弧形结构设置。
具体使用时,将两相液体经进液斗2进入除杂层3,经过滤层4将两相液体内的杂质过滤掉,被阻隔的杂质停留在过滤层4内,打开除杂板34,启动除杂电机31,除杂电机31带动转杆32转动,转杆32带动驱动轮33转动,驱动轮33带动从动轮30转动,从动轮30带动螺纹杆29转动,使螺纹杆29在螺纹管28内转动的同时将螺纹管28向靠近除杂板34的方向推动,将过滤层4上的杂质推出分离室1内,避免影响下次的除杂过程,除杂后的液体进入破乳层6,经破乳层6破乳完成以后,启动驱动电机36,驱动电机36带动转板37转动,转板37带动限流杆38转动,限流杆38带动挡板39转动,使挡板39转离出液孔8的下方,使破乳后的液体从出液孔8流至分离层9,两相液体经分流层以后进入去油层12,由于过滤带16的设置,可先利用上层的聚油滤芯17对水油进行分离,然后启动传动电机20,传动电机20带动传动轮21转动,传动轮21通过齿条18带动过滤带16转动,过滤带16带动聚油滤芯17转动,避免在分离的过程用同一聚油滤芯17工作,以增加分离效果,经第一次分离后的油水经下层的聚油滤芯17进行再次分离,以加强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此外,当需要对聚油滤芯17进行更换时,利用传动电机20将需要更换的聚油滤芯17转至拆卸板24处,方便对聚油滤芯17的更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室、进液斗、除杂层、过滤层、除杂组件、破乳层、隔板、出液孔、分离层、出水口、限流组件、去油层、多次去油组件、集油层和出油口,所述进液斗设于分离室上,所述除杂层设于分离室内上端,所述过滤层连接于分离室的内侧壁且设于除杂层下,所述除杂组件设于过滤层上,所述破乳层设于分离室内且设于过滤层下,所述隔板连接于分离室的内侧壁且设于破乳层下,所述出液孔均匀设于隔板上,所述分离层设于隔板下,所述出水口设于分离室的侧面上且设于分离层一侧,所述限流组件设于分离层内上端,所述去油层设于分离层下,所述多次去油组件设于去油层内,所述集油层设于分离室底部且设于多次去油组件下,所述出油口设于分离室远离出水口的侧面下端且设于集油层一侧;所述多次去油组件包括过滤带、聚油滤芯、齿条、连接杆、传动电机、传动轮、支撑杆、连动轮和拆卸板,所述过滤带设于去油层内,所述聚油滤芯均匀设于过滤带内,所述齿条设于过滤带内侧,所述连接杆连接于分离室与出水口相邻的侧面上,所述传动电机连接于连接杆,所述传动轮套接于连接杆上且连接于传动电机输出端,所述传动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支撑杆与连接杆对称设置与连接于分离室的内侧壁上,所述连动轮可转动套接于支撑杆上,所述拆卸板可拆卸设于分离室远离传动电机的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组件包括固定杆、引流板、推板、螺纹管、螺纹杆、从动轮、除杂电机、转杆、驱动轮和除杂板,所述固定杆连接于分离室与出水口相邻的内侧壁上端,所述引流板对称铰接于固定杆上,所述推板铰接于引流板远离固定杆的一端,所述螺纹管对称铰接于引流板远离固定杆的一端,所述螺纹杆可转动设于对称的螺纹管内,所述从动轮套接于螺纹杆的中间位置,所述除杂电机内嵌设于过滤层内且设于从动轮的下方,所述转杆连接于除杂电机输出端,所述驱动轮套接于转杆上且与从动轮相啮合,所述除杂板对称设于分离室的侧面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组件包括电机外壳、驱动电机、转板、限流杆和挡板,所述电机外壳设于分离室的外侧壁上且设于分离层一侧,所述驱动电机设于电机外壳内,所述转板可转动设于分离室的内侧壁上且连接于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限流杆一端连接于转板的中心位置且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分离室远离转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挡板均匀设于限流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载面为T型结构设置,所述挡板的上端为弧形结构设置。
CN202120480634.7U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Active CN216426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0634.7U CN216426884U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0634.7U CN216426884U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26884U true CN216426884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4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80634.7U Active CN216426884U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26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11426U (zh) 一种家用厨房废水处理装置
CN106267986B (zh) 污水的残渣去除装置
CN106673243B (zh) 一种油脂截留装置
CN107857385A (zh) 一种方便清理用于厨房污水油水分离处理装置
CN216426884U (zh) 一种对水油两相分离的过滤器
CN214105957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石油分离器
CN201420029Y (zh) 处理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CN210559708U (zh) 一种用于厨房的环保设备
CN109019771B (zh) 一种油水分离效率高的分离装置
CN208562037U (zh) 一种新型环保型油水分离装置
CN203862025U (zh) 一种油水分离设备
CN210286930U (zh) 一种自动旋流除污器
CN208883600U (zh) 智能油水分离器
CN201420030Y (zh) 处理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CN206204031U (zh) 一种油脂截留装置
CN214270408U (zh) 一种污水反渗透装置
CN201326206Y (zh) 废渣、油、水回收分离箱
CN211921079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生活污水油水分离装置
CN206089119U (zh) 链条式手动除油装置
CN110898505A (zh) 一种污水过滤和过滤筒壁清理的装置和方法
CN201008771Y (zh) 一种离心式、网式一体化水砂分离器
CN208038096U (zh) 一种餐厨废弃油脂全自动预处理装置
CN220537625U (zh) 一种便于油水分离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20609190U (zh) 一种具有多层过滤功能的油水分离器组件
CN210286968U (zh) 集聚型埋地式油水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