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4856U - 防水组件及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防水组件及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4856U
CN216414856U CN202122457783.4U CN202122457783U CN216414856U CN 216414856 U CN216414856 U CN 216414856U CN 202122457783 U CN202122457783 U CN 202122457783U CN 216414856 U CN216414856 U CN 216414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liquid
ribs
top surface
waterproof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577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金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577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4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4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4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水组件及包含该防水组件的壳体结构。防水组件包括顶面壳和设置在所述顶面壳上的面罩,所述面罩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顶面壳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面壳的固定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孔限位配合,所述顶面壳朝向所述面罩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凸出设置的挡液凸块,所述挡液凸块环绕所述固定孔设置。由于挡液凸块的设置,其凸出设置于顶面壳朝向所述面罩的一侧表面,并且挡液凸块环绕所述固定孔设置,从而在固定孔的周围形成了一圈水井沿结构,可以阻挡挡液凸块外围的液体进入到挡液凸块内的固定孔中,从而起到了一定的隔水和防水作用。

Description

防水组件及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水组件及包含该防水组件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散热风扇等电器产品,因产品的散热需求,需要开窗与外部进行连通以保证气流的流通,所以就基本决定了此类产品无法做到密封,也就是该类产品的防水的功能较弱,外部的液体很容易通过开窗位置喷溅入产品内部,侵入的液体与电器产品内部的电气单元及敏感元件会造成侵蚀,影响产品的寿命以及使用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组件以及包含有该防水组件的壳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水组件,其包括顶面壳和设置在所述顶面壳上的面罩,所述面罩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顶面壳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面壳的固定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孔限位配合,所述顶面壳朝向所述面罩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凸出的挡液凸块,所述挡液凸块环绕所述固定孔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组件中,所述固定件为螺柱,其内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柱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固定孔内,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螺钉。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组件中,所述固定孔靠近所述面罩的一端形成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的形状为圆台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螺柱沿所述引导面滑动至正对所述固定孔的中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组件中,所述固定件为与所述固定孔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扣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组件中,所述顶面壳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面罩匹配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孔和所述挡液凸块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组件中,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引流件和底壳,所述底壳上设置有集液槽,所述引流件分别连接所述顶面壳和底壳,所述引流件用于将所述安装槽内汇集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底壳上的集液槽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组件中,所述集液槽的槽底开设有贯通所述底壳的排液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组件中,沿着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逐渐向背离所述面罩的方向弯曲延伸以将所述安装槽内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引流件。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件上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槽和所述集液槽。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侧面壳和格栅板,所述侧面壳上设置有若干第一筋条,相邻的所述第一筋条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格栅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筋条,相邻的所述第二筋条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第二筋条平行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通道正对所述第二筋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防水组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挡液凸块的设置,其凸出于顶面壳朝向所述面罩的一侧表面,并且挡液凸块环绕所述固定孔设置,从而在固定孔的周围形成了一圈水井沿结构,可以阻挡挡液凸块外围的液体进入到挡液凸块内的固定孔中,从而起到了一定的隔水和防水作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面壳与格栅板之间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面壳与格栅板装配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C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格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面壳与底壳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面壳与面罩之间的结构爆炸图;
图9为图8中的D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面壳与面罩装配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B-B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E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面壳、引流件与底壳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视图;
图14为图13的爆炸结构图;
图15为图14中的F部放大图;以及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面壳与侧面壳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侧面壳;2、格栅板;3、第一筋条;4、第一通道;5、第二筋条;6、第二通道;7、第三筋条;8、引流部;9、底壳;10、集液槽;11、排液孔;12、插块;13、插槽;14、第一卡扣件;15、第四筋条;16、第五筋条;17、顶面壳;18、面罩;19、固定孔;20、挡液凸块;21、螺柱;22、螺纹孔;23、引导面;24、第二卡扣件;25、安装槽;26、引流件;27、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中”、“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组件,该防水组件包括叠层设置的侧面壳1和格栅板2,侧面壳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筋条3,相邻的第一筋条3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4,格栅板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筋条5,相邻的第二筋条5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道6,第一筋条3和第二筋条5平行间隔设置。第一筋条3正对第二通道6设置且第一筋条3与第二筋条5之间在第一通道4的贯通方向上形成有间距,当然在上述设置的情况下,第二筋条5也正对第一通道4设置。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筋条3和第二筋条5之间形成交错布局的形式,第一筋条3正对第二通道6设置,当外界的液体喷溅到侧面壳的外侧时,一部分会被第一筋条3直接阻挡,一部分会进入到第一筋条3之间的第一通道4内,进入第一通道4内的液体则会被格栅板2上的第二筋条5所阻挡,从而可以实现一定的防水作用。另外由于第一筋条3与第二筋条5之间在第一通道4的贯通方向上形成有间距,可以使得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6保持连通的状态,防水组件的两侧依然可以通过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6保持气流的流通和交换。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通道4具有一定的宽度,当外部液体的喷溅方向完全沿着第一通道4的贯通方向时,进入第一通道4内的液体可以恰好被第二筋条5所阻挡,但是当外部液体的喷溅方向相对于第一通道4的贯通方向发生左右偏移时,有可能会有部分液体直接通过第一通道4斜射入第二通道6内,防水效果会降低。基于此,如图2-图5所示,栅格板2还包括第三筋条7,第二筋条5朝向侧面壳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三筋条7,第三筋条7的自由端伸入第一通道4内使得第三筋条7和第一筋条3依次交替设置,当然也可以描述为第一筋条3伸入第三筋条7之间的间隙内,第一筋条3与第三筋条7在第一通道4的宽度方向上形成有间距。通过将第三筋条7设置在相邻的第一筋条3之间,可以阻挡一部分斜向喷溅的液体,通过调整第三筋条7相对于第一通道4的宽度尺寸和第三筋条7伸入第一通道4内的距离可以实现对各个角度进入第一通道4内液体的阻挡。第一筋条3与第三筋条7在第一通道4的宽度方向上形成有间距同样是为了保证第二通道6与第一通道4之间的连通,方便防水组件两侧的气体流通和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道6在垂直于第二通道6的贯通方向的平面内的正投影完全位于第一筋条3在垂直于第二通道6的贯通方向的平面内的正投影内,即第一通道4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的正投影完全位于第二筋条5在垂直于第二通道6的贯通方向的平面内的正投影内,这样可以保证沿着第二通道6的贯通方向进入第一通道4的液体可以完全被第二筋条5所阻挡,其中第二通道6的贯通方向与第一通道4的贯通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筋条3、第二筋条5及第三筋条7均平行设置。通常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侧面壳1竖直放置使用,并且第一筋条3、第二筋条5及第三筋条7均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第一通道4的贯通方向、第二通道6的贯通方向、第一通道4的宽度方向及第二通道4的宽度方向均为水平方向,这样外部喷溅的液体被侧面壳1或者格栅板2阻挡后,液体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一筋条3、第二筋条5及第三筋条7的延伸方向向下方流动,便于对阻挡下来的液体进行引流和收集。
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侧面壳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筋条3延伸方向的一端的引流部8,引流部8为弧面形状。如图6和图7所示,防水组件还包括与侧面壳1连接的底壳9,底壳9上设置有集液槽10,集液槽10用于收集侧面壳1和格栅板2引流的液体。当侧面壳1竖直放置使用时,该引流部8位于侧面壳1的下端,底壳9设置在侧面壳1的下方,优选为水平设置,被阻挡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一筋条3、第二筋条5及第三筋条7的延伸方向向下方流动至引流部8后,引流部8把液体引流下方的底壳9内的集液槽10进行汇集。弧面形状的引流部8方便与集液槽10的位置相配合,无需将集液槽10设置在第一筋条3的正下方,只需要通过弧面形状的引流部8连接第一筋条3的下缘和集液槽10即可,合理利用了空间。
如图7所示,为了方便集液槽10内的液体排出,在集液槽10的槽底开设有贯通底壳9的排液孔11,排液孔11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孔、方形孔或异形孔。
为了实现格栅板2与侧面壳1之间的固定连接,如图1和图5所示,格栅板2的一端设置有插块12,侧面壳1上设置有与插块12插接配合的插槽13。优选地,插块12设置在第二筋条5延伸方向的一端,插槽13设置在第一筋条3延伸方向的一端,当侧面壳1竖直放置使用时,该插块12位于格栅板2的下方,插槽13位于侧面壳1的下方,插块12插入插槽13的配合方向为竖直方向,这样可以依靠格栅板2本身的重力完成插块12与插槽13的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侧面壳1朝向格栅板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格栅板2卡扣配合的第一卡扣件14,通过第一卡扣件14可以实现格栅板2与侧面壳1之间的可拆卸配合,实现侧面壳1与格栅板2之间的快速装配和拆卸。优选地,第一卡块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插块12和插槽13配合使用,通过插块12和插槽13的配合,可以至少在竖直方向上实现格栅板2和侧面壳1之间的限位,使得第一卡扣件14无需再承受格栅板2本身重力的作用,提升了第一卡扣件14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各并排设置的第一筋条3通过第四筋条15进行连接,第一筋条3与第四筋条15相交设置,优选为第一筋条3与第四筋条15正交设置,提升了第一筋条3强度,根据第一筋条3在延伸方向的长度,可以合理选取第四筋条15的数量,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第四筋条15的数量设置为两条;同样地,各并排设置的第二筋条5通过第五筋条16进行连接,第二筋条5与第五筋条16相交设置,优选为第二筋条5与第五筋条16正交设置,提升了第二筋条5强度,根据第二筋条5在延伸方向的长度,可以合理选取第五筋条16的数量,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第五筋条16的数量设置为两条。优选地,第一卡扣件14设置在侧面壳1上的第一筋条3上,该第一卡块件与格栅板2上的第五筋条16卡接配合。
实施例二
如图7-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了一种防水组件,该防水组件包括顶面壳17和设置在顶面壳17上的面罩18,面罩18上设置有固定件,顶面壳17上开设有贯穿面壳的固定孔19,固定件与固定孔19限位配合,顶面壳17朝向面罩18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凸出的挡液凸块20,挡液凸块20环绕固定孔19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顶面壳17通常为水平方向设置,面罩18设置在顶面壳17的上侧,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固定孔19的开设是为了与固定件进行相互配合,实现面罩18与顶面壳17之间的固定连接,然而固定孔19的开设势必会导致面罩18一侧的液体穿过固定孔19进入到到另一侧,无法起到防水的作用。由于挡液凸块20的设置,其凸出设置于顶面壳17朝向面罩18的一侧表面,并且挡液凸块20环绕固定孔19设置,从而在固定孔19的周围形成了一圈水井沿结构,可以阻挡挡液凸块20外围的液体进入到挡液凸块20内的固定孔19中,从而起到了一定的隔水和防水作用。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固定件可以选择为螺柱21,其内开设有螺纹孔22,螺柱21的自由端伸入固定孔19内,防水组件还包括螺钉,螺钉由顶面壳17背离面罩18的一侧穿过固定孔19后与螺纹孔22螺接配合。优选地,固定孔19垂直于顶面壳17厚度方向的截面为圆形,固定孔19靠近面罩18的一端形成引导面23,引导面23的形状为圆台面,沿着由顶面壳17背离面罩18的一侧至顶面壳17朝向面罩18的一侧的方向,圆台面的截面尺寸渐扩,通过该引导面23可以辅助螺柱21与固定孔19实现快速的定位配合,当在转配过程中,面罩18上的螺柱21抵接在引导面23之后,螺柱21会在沿着引导面23滑动至正对固定孔19的中部的位置,从而实现引导作用。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2所示,固定件可以选择为第二卡扣件24,第二卡扣件24与固定孔19卡接配合。为了与第二卡扣件24的形状相匹配,固定孔19垂直于顶面壳17厚度方向的截面优选为四边形。该第二卡扣件24优选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螺钉固定方式相配合,通过第二卡扣件24可以实现面罩18与顶面壳17之间的快速装配和限位连接,通过螺钉与螺纹孔22的配合可以实现面罩18与顶面壳17之间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顶面壳17上设置有安装槽25,面罩18匹配嵌设于安装槽25内,固定孔19和挡液凸块20均设置于安装槽25内。外部的液体通常通过面罩18与顶面壳17之间缝隙进入面罩18与顶面壳17之间,通过安装槽25的设置,可以将通过面罩18与顶面壳17之间缝隙进入的液体汇聚在安装槽25内,方便进行后续的引流和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当设置安装槽25的情况下,安装槽25的槽底表面也应当理解为顶面壳17的表面,此时挡液凸块20设置于安装槽25内,只要满足该挡液凸块20凸出于安装槽25的槽底表面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3-图15所示,防水组件还包括引流件26和底壳9,底壳9上设置有集液槽10,引流件26分别连接顶面壳17和底壳9,引流件26用于将安装槽25内汇集的液体引流至底壳9上的集液槽10内。当顶面壳17水平放置使用时,该引流件26优选为竖直设置,其一端与安装槽25连接,利用液体的重力沿着引流件26向下流动,底壳9设置在下方,优选为水平设置,安装槽25内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引流件26向下方流动至底壳9内的集液槽10进行汇集。如图所示,为了方便集液槽10内的液体排出,在集液槽10的槽底开设有贯通底壳9的排液孔11,排液孔11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孔、方形孔或异形孔。
优选地,如图8所示,在防水组件中,沿着安装槽25的延伸方向,安装槽25的槽底逐渐向背离面罩18的方向弯曲延伸以将所述安装槽内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引流件。当顶面壳17水平方向设置时,面罩18安装在顶面壳17的上侧,沿着安装槽25的延伸方向,安装槽25的槽底逐渐向下弯曲延伸,从而可以利用液体本身的重力进行自流,将安装槽25内的液体沿着安装槽25的延伸方向进行引流和汇集。引流件26的一端则与安装槽25延伸方向的端部进行连接,方便将安装槽25内汇集的液体进行引流导出,优选地,如图15所示,在引流件26上设置有引流槽27,引流槽27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槽25和集液槽10,该引流槽27与安装槽25正对连通,可以引流槽27的另一端与底壳9上的集液槽10连通,安装槽25内的液体会沿着引流槽27进行流动,通过引流槽27可以限定出引流件26的引流方向,避免液体在引流件26上的流动方向不受控制。
实施例三
如图16所示,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防水组件可以相互组合使用,即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水组件,该防水组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叠层设置的侧面壳1和格栅板2,侧面壳1上设置有若干沿第二方向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筋条3,相邻的第一筋条3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4,格栅板2上设置有若干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二筋条5,相邻的第二筋条5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道6,第一筋条3正对第二通道6设置且第一筋条3与第二筋条5之间在第一方向上形成有间距,当然在上述设置的情况下,第二筋条5也正对第一通道4设置。第二筋条5朝向侧面壳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三筋条7,第三筋条7的自由端伸入第一通道4内使得第三筋条7和第一筋条3依次交替设置,当然也可以描述为第一筋条3伸入第三筋条7之间的间隙内,第一筋条3与第三筋条7在第二方向上形成有间距。该防水组件还包括顶面壳17和设置在顶面壳17上的面罩18,面罩18上设置有固定件,顶面壳17上开设有贯穿面壳的固定孔19,固定件与固定孔19限位配合,顶面壳17朝向面罩18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凸出设置的挡液凸块20,挡液凸块20环绕固定孔19设置。
在使用状态下,顶面壳17与侧面壳1相互连接设置,其中顶面壳17水平方向布置,侧面壳1竖直方向布置,通过侧面壳1和格栅板2的设置可以使得结构的侧面形成防水设置,并且可以使得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6保持连通的状态,防水组件的两侧依然可以通过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6保持气流的流通和交换。由于顶面壳17中挡液凸块20的设置,其凸出于顶面壳17朝向面罩18的一侧表面,并且挡液凸块20环绕固定孔19设置,从而在固定孔19的周围形成了一圈水井沿结构,可以阻挡挡液凸块20外围的液体进入到挡液凸块20内的固定孔19中,从而在顶面壳17上也起到了一定的隔水和防水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防水组件的其他构成、连接关系及其作用均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相应公开了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的防水组件的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所应用于的电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风扇、空调器及散热器等。由于壳体结构中包括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公开的具体方案,因此包含上述防水组件的壳体结构也具有上述实施例所有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组件及壳体结构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相关装置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中部分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面壳和设置在所述顶面壳上的面罩,所述面罩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顶面壳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面壳的固定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孔限位配合,所述顶面壳朝向所述面罩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凸出设置的挡液凸块,所述挡液凸块环绕所述固定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为螺柱,其内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柱的自由端伸入所述固定孔内,所述防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螺钉;和/或
所述固定件为与所述固定孔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扣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靠近所述面罩的一端形成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的形状为圆台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螺柱沿所述引导面滑动至正对所述固定孔的中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壳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面罩匹配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孔和所述挡液凸块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件和底壳,所述底壳上设置有集液槽,所述引流件分别连接所述顶面壳和底壳,所述引流件用于将所述安装槽内汇集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底壳上的集液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槽的槽底开设有贯通所述底壳的排液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逐渐向背离所述面罩的方向弯曲延伸以将所述安装槽内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引流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件上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槽和所述集液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面壳和格栅板,所述侧面壳上设置有若干第一筋条,相邻的所述第一筋条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格栅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筋条,相邻的所述第二筋条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第二筋条平行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通道正对所述第二筋条。
10.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水组件。
CN202122457783.4U 2021-10-12 2021-10-12 防水组件及壳体结构 Active CN216414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7783.4U CN216414856U (zh) 2021-10-12 2021-10-12 防水组件及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7783.4U CN216414856U (zh) 2021-10-12 2021-10-12 防水组件及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4856U true CN216414856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95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57783.4U Active CN216414856U (zh) 2021-10-12 2021-10-12 防水组件及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4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20920B1 (en) Equipment rack and associated ventilation system
JP6030327B2 (ja) 電気機器ボックスの換気装置
CN216414856U (zh) 防水组件及壳体结构
CN216414774U (zh) 防水组件及壳体结构
CN210399241U (zh) 防积水电控箱以及空调系统
CN216281660U (zh) 一种取暖器
JP2017168475A (ja) ルーバ換気装置
CN217900253U (zh) 冷柜
CN215637644U (zh) 电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2870022U (zh) 电器盒和空调器室外机
CN111207452A (zh) 电控盒和窗式空调器
CN216281761U (zh) 一种电控盒体及空调外机电控盒
CN212841886U (zh) 接水盘与空调器
CN217490263U (zh) 气水分离过滤器
CN217635960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5214102U (zh) 风扇
CN211295470U (zh) 一种充电器的防水结构
CN215935234U (zh) 一种电器盒组件
CN217524667U (zh) 一种茶吧机
US20230044599A1 (en) Electric control box and window air conditioner
CN214891755U (zh) 电控盒组件和空调器
CN217402826U (zh) 壳体组件及一体式空调器
CN215406349U (zh) 显示板组件及集成式水槽
CN215457257U (zh) 烹饪器具
CN219123841U (zh) 一种电气安装用配线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