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4102U - 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4102U
CN215214102U CN202120368774.5U CN202120368774U CN215214102U CN 215214102 U CN215214102 U CN 215214102U CN 202120368774 U CN202120368774 U CN 202120368774U CN 215214102 U CN215214102 U CN 215214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plate body
fan frame
frame body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87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福
彭全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ntke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ntk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ntke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ntk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87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4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4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4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框体和线束固定件。风扇框体的一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线束的固线槽,线束固定件一体成型且依次包括保护板体、固定板体以及连接板体,保护板体盖设于固线槽,并且,保护板体的外端侧卡接于风扇框体上;固定板体呈弧形且与风扇框体的棱柱形状相适配,连接板体的外端侧卡接于风扇框体上。利用保护板体盖设固线槽内的线束,对线束进行保护覆盖和限位;以及,利用保护板体的外端侧和连接板体的外端侧分别卡接在风扇框体上来实现固定连接,同时,固定板体的弧形外形与风扇框体的棱柱形状相适配,即保证该线束固定件整体贴合在风扇框体的外侧。

Description

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装置的效能不断提升。然而电子装置的工作产热若无法得到有效地散逸,将导致效能降低的问题。因此,散热风扇成为电子装置必不可少的元件之一。
散热风扇通常包括马达、叶轮、电路板以及扇框。一般而言,马达与叶轮电性连接,并与电路板耦接,马达、叶轮及电路板均置于扇框内。在启动风扇时,电源供应将通过电源线传送电力至电路板以驱动马达运转,进而带动风扇转动。然而,与电路板连接的电源线通常是无归置地位于扇框的外侧,这样,不仅容易吸附灰尘而导致电源线的工作温度升高,而且,电源线容易与扇框发生干涉而断裂,缺乏必要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风扇,旨在解决现有的风扇的电源线得不到必要的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框体,所述风扇框体的一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线束的固线槽,所述风扇还包括设于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处的线束固定件,所述线束固定件一体成型且依次包括保护板体、固定板体以及连接板体,所述保护板体盖设于所述固线槽,并且,所述保护板体的外端侧卡接于所述风扇框体上;所述固定板体呈弧形且与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形状相适配,所述连接板体的外端侧卡接于所述风扇框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增设了一线束固定件,该线束固定件安装在风扇框体的棱柱柱。具体地,线束保护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包括保护板体、固定板体以及连接板体。利用保护板体盖设固线槽内的线束,对线束进行保护覆盖和限位;以及,利用保护板体的外端侧和连接板体的外端侧分别卡接在风扇框体上来实现固定连接,同时,固定板体的弧形外形与风扇框体的棱柱形状相适配,即保证该线束固定件整体贴合在风扇框体的外侧。综上,本申请的风扇的线束能够被线束固定件的保护板体所保护,避免落灰,以及外部作用力,从而提高线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体上的若干卡条以及开设于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上且与对应所述卡条相适配的卡接孔;或者,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上的若干卡条以及开设于所述固定板体上且与对应所述卡条相适配的卡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卡接结构来提高固定板体与风扇框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地,卡接结构为卡条和卡接孔的组合,以及,二者设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卡条沿所述固定板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各所述卡接孔沿所述固定板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固定板体上的卡条或者开设于固定板体上的卡接孔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布设方位,例如,可沿固定板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体上的两个卡条以及开设于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上且与对应所述卡条相适配的卡接槽,两个所述卡条设置在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卡接结构来提高固定板体与风扇框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地,卡接结构为卡条和卡接槽的组合,以及,二者设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板体包括沿所述固线槽的开槽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阻挡线束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板进一步阻挡固定槽内的线束,避免线束的外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板体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设的出线口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护板体上开设出线口结构来增加线束的出线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板体的外端侧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风扇框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适配的第一容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凸出部卡设在第一容置槽内实现保护板体与风扇框体的快速拆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体的外端侧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风扇框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适配的第二容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凸出部卡设在第二容置槽内实现连接板体与风扇框体的快速拆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体上开设有用于适配所述风扇框体另一外侧壁形状的避让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固定件为塑胶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线束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线束固定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风扇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风扇框体10、线束固定件20、固线槽10a、保护板体21、固定板体22、连接板体23、卡接结构24、卡条241、卡接孔242、卡接槽243、挡板25、出线口结构21a、第一凸出部26、第一容置槽10b、第二凸出部27、第二容置槽10c、避让结构23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传统的散热风扇在其风扇框体上沿厚度方向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线束的固线槽,线束并排地容纳在固线槽。然而,线束还是直接裸露在外侧,在其表面容易落灰,以及易受外力的作用而出现损坏的情况。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扇,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请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的风扇包括风扇框体10以及设于风扇框体10的棱柱处的线束固定件20。风扇框体10是为风扇的主体部分,且呈立方体结构,具有四个周向侧面,因此,在相邻两个周向侧面的过渡处形成一棱柱。风扇框体10的一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线束的固线槽10a,固线槽10a与风扇框体10的棱柱相邻设置,且固线槽10沿棱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线束固定件20为一体成型结构,依次包括保护板体21、固定板体22以及连接板体23。保护板体21盖设于固线槽10a,即保证固线槽10a内的线束不至于外露,并且,保护板体21的外端侧卡接于风扇框体10上,这里,保护板体21的外端侧是保护板体21远离固定板体22的一端侧;固定板体22呈弧形且与风扇框体10的棱柱形状相适配,这里,固定板体22起到连接保护板体21和连接板体23的作用,并且,呈弧形的固定板体22能够与风扇框体10的棱柱的弧形柱面相适配,从而确保该线束固定件20整体贴合在风扇框体10的外侧壁上;连接板体23的外端侧卡接于风扇框体10上,这里,整个线束固定件20与风扇框体10的表面更加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通过增设了一线束固定件20来对裸露的线束进行覆盖和限位。该线束固定件20安装在风扇框体10的棱柱柱。具体地,线束保护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包括保护板体21、固定板体22以及连接板体23。利用保护板体21盖设固线槽10a内的线束,对线束进行保护覆盖和限位;以及,利用保护板体21的外端侧和连接板体23的外端侧分别卡接在风扇框体10上来实现固定连接,同时,固定板体22的弧形外形与风扇框体10的棱柱形状相适配,即保证该线束固定件20整体贴合在风扇框体10的外侧。综上,本申请的风扇的线束能够被线束固定件20的保护板体21所保护,避免落灰,以及外部作用力,从而提高线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扇还包括卡接结构24,卡接结构24包括设于固定板体22上的若干卡条241以及开设于风扇框体10的棱柱上且与对应卡条241相适配的卡接孔242。可以理解地,除了保护板体21和连接板体23分别与风扇框体10相卡接以外,风扇还通过卡接结构24连接于线束固定件20,进一步地提高与线束固定件20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地,在线束固定件20的固定板体22朝向风扇框体10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卡条241,以及,在风扇框体10的棱柱上开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卡接孔242,即在固定板体22贴合在风扇框体10的棱柱上时,各卡条241卡接在对应的卡接孔242内。这里,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卡条241的数量和位置。当然,通过调换卡接孔242与卡条241的设置位置,同样能够提升连接稳定性,即卡接结构24包括设于风扇框体10的棱柱上的若干卡条以及开设于固定板体22上且与对应卡条相适配的卡接孔。
请参考图3、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例如,安装可靠性、加工工艺等,来设置卡条241和卡接孔242的位置和数量。在固定板体22的朝向风扇框体10的端面上设置卡条241,而在风扇框体10上设置卡接孔242。各卡条241沿固定板体22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这里,固定板体22的长度方向与风扇框体10的高度方向是一致的,以及,固定板体22的宽度方向与风扇框体10的周向方向是一致的。例如,在固定板朝向风扇框体10的内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条241,同时,在风扇框体10的棱柱对应的位置上也设置有对应的卡接孔242。再例如,在固定板朝向风扇框体10的内侧壁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条241,以及,在风扇框体10的棱柱对应的位置上也设置有对应的卡接孔242。再例如,在固定板朝向风扇框体10的内侧壁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卡条241,并且,在其长度方向上还设有对应的卡条241,即在长度方向上的卡条241也是并列设置的,这样,与风扇框体10的卡接位置更多,连接稳定性更高。或者,在固定板体22的朝向风扇框体10的端面上设置卡接孔242,而在风扇框体10上设置卡条241。各卡接孔242沿固定板体22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各卡接孔242的设置位置和数量与上述卡条241的设置位置和数量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2、图3和图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风扇还包括卡接结构24,卡接结构24包括设于固定板体22上的两个卡条241以及开设于风扇框体10的棱柱上且与对应卡条241相适配的卡接槽243,两个卡条241设置在风扇框体10的棱柱的两侧。可以理解地,上述两个卡条241是沿固定板体2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两个卡条241正好卡接在风扇框体10的棱柱的周向方向的两侧,即呈环抱状,如此保证固定板体22能够与风扇框体10之间形成紧密的连接作用力,以使固定板体22贴合在风扇框体10的棱柱上。
请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板体21包括沿固线槽10a的开槽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阻挡线束的挡板25。可以理解的地,固线槽10a为沿风扇框体10的高度方向贯穿设置的贯穿槽,若保护板体21沿固线槽10a的开槽方向上的长度不足,那么线束在进入固线槽10a和伸出固线槽10a时,还是有部分线束暴露在外,因此,在保护板体21上形成挡板25,挡板25沿固线槽10a的开槽方向延伸,在方位上,即包括向上延伸的上挡板25,也包括向下延伸的下挡板25,这里,上挡板25和下挡板25均为挡板25,仅因设置位置不同,而用“上”、“下”进行区分。在具有挡板25的基础上,保护板体21对固线槽10a内的线束进行全面的覆盖和限位。同时,挡板25形状不做限定,以能够覆盖和阻挡线束为准。
请参考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板体21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设的出线口结构21a。可以理解地,当线束在固线槽10a内时,是在固线槽10a内进行上放出线和下方出线,而增设出线口结构21a,可实现线束从固定槽的中部出线,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这样,出线口结构21a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例如,出线口结构21a为开设于保护板体21上的条形缺口,这样,部分线束可从条形缺口的开口处滑入条形缺口内,从而实现线束中部出线的要求。或者,再例如,出线口结构21a为开设于保护板体21上的条形开口,这样,部分线束则是穿过条形开口,即以穿设的方式伸出至外部。
请参考图3、图4和图7,具体地,保护板体21的外端侧设有第一凸出部26,风扇框体10上开设有与第一凸出部26相适配的第一容置槽27。这里,保护板体21的外端侧为保护板体21远离固定板体22的一端侧,第一凸出部26是朝向固定板体22弯折,从而形成与风扇框体10的卡接角度,因此,在保护板体21覆盖和限位线束时,第一凸出部26卡接于风扇框体10上的第一容置槽27内,方便保护板体21与风扇框体10之间快速拆装。
请参考图3、图4和图7,具体地,连接板体23的外端侧设有第二凸出部27,风扇框体10上开设有与第二凸出部27相适配的第二容置槽10c。这里,连接板体23的外端侧为连接板体23远离固定板体22的一端侧,第二凸出部27是朝向固定板体22弯折,从而形成与风扇框体10的卡接角度,因此,连接板体23通过第二凸出部27卡接于风扇框体10上的第二容置槽10c内,方便连接板体23与风扇框体10之间快速拆装。
请参考图1、图3、图4和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板体23上开设有用于适配风扇框体10另一外侧壁形状的避让结构23a。可以理解地,为了实现线束固定件20的安装,风扇框体10相邻的两个外侧壁上也会开设对应的工艺凹面,然而,不同的风扇框体10,其工艺凹面的形状结构是不同的,因此,避让结构23a能够适配不同场景下的风扇框体10的侧面情况。例如,请参考图8,在风扇框体10的外侧面上开设不规则的工艺凹面时,此时,连接板体23上的避让结构23a正好适配该形状的工艺凹面,当然,若风扇框体10的外侧面上开设有规则的工艺凹面时,具有避让结构23a的连接板体23也能够满足安装要求,即,在连接板体23上开设避让结构23a,能够提高线束固定件20的通用性。具体地,避让结构23a为开设于连接板体23上的缺口,缺口的形状可根据具体的安装场景进行调整。或者,避让结构23a为开设于连接板体23上的凹槽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束固定件20为塑胶件。可以理解地,塑胶件易于加工,成型速率更快。例如,可利用模具注塑成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框体,所述风扇框体的一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线束的固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设于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处的线束固定件,所述线束固定件一体成型且依次包括保护板体、固定板体以及连接板体,所述保护板体盖设于所述固线槽,并且,所述保护板体的外端侧卡接于所述风扇框体上;所述固定板体呈弧形且与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形状相适配,所述连接板体的外端侧卡接于所述风扇框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体上的若干卡条以及开设于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上且与对应所述卡条相适配的卡接孔;或者,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上的若干卡条以及开设于所述固定板体上且与对应所述卡条相适配的卡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条沿所述固定板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各所述卡接孔沿所述固定板体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体上的两个卡条以及开设于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上且与对应所述卡条相适配的卡接槽,两个所述卡条设置在所述风扇框体的棱柱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体包括沿所述固线槽的开槽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用于阻挡线束的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体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设的出线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体的外端侧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风扇框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适配的第一容置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体的外端侧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风扇框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适配的第二容置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体上开设有用于适配所述风扇框体另一外侧壁形状的避让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件为塑胶件。
CN202120368774.5U 2021-02-09 2021-02-09 风扇 Active CN215214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8774.5U CN215214102U (zh) 2021-02-09 2021-02-09 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8774.5U CN215214102U (zh) 2021-02-09 2021-02-09 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4102U true CN215214102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40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8774.5U Active CN215214102U (zh) 2021-02-09 2021-02-09 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4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96092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1143678A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電動工具
US20050180814A1 (en) Device for plane-parallel attachment of two modules
CN215214102U (zh) 风扇
CN215336965U (zh) 一种电控盒散热机构以及空调器
CN214464988U (zh) 风扇组件及电控模块
CN218179182U (zh) 电路板固定件、电器盒组件和电器设备
CN216085135U (zh) 连接件及支架
CN210241919U (zh) 空调器的天线组件及空调器
CN114963480A (zh) 电路板固定件、电器盒组件和电器设备
CN213028823U (zh) 域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511702U (zh) 电控盒及天花机
CN211088831U (zh)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控制柜
CN219868391U (zh)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CN219868202U (zh) 一种马鞍式窗机
CN219868203U (zh) 一种马鞍式窗机
CN219868201U (zh) 一种马鞍式窗机
CN220044004U (zh)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CN218482757U (zh) 电机驱动装置
CN216216488U (zh) 电源安装壳
CN216774590U (zh) 一种方便接线的电源
CN217240512U (zh) 固线夹组件及电机
CN215682837U (zh) 端子固定组件和变频器
CN210928385U (zh) 一种电路板安装结构及电子产品
CN210609976U (zh) 电源盒以及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