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8391U -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 Google Patents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8391U
CN219868391U CN202320937161.8U CN202320937161U CN219868391U CN 219868391 U CN219868391 U CN 219868391U CN 202320937161 U CN202320937161 U CN 202320937161U CN 219868391 U CN219868391 U CN 219868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wiring
electric cabinet
wiring groove
strong
wea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71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蒙
王金杨
赵昕
郑赟
管莉
王录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71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8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8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8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电控箱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设有强电走线口和弱电走线口,壳体的外侧设有强电走线槽和弱电走线槽,从强电走线口引出的强电线路穿经强电走线槽,从弱电走线口引出的弱电线路穿经弱电走线槽,强电走线槽与弱电走线槽的出线口朝向不同,强电走线槽与弱电走线槽之间绝缘隔离。本方案的电控箱外部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通过塑料件隔离走线,避免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距离太近产生干扰谐波而影响信号传递,塑料件也能够有效避免线束绝缘层破裂导致强电介入弱电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背景技术
马鞍式窗机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以及鞍桥,鞍桥将室内机与室外机连接在一起,通过鞍桥将室内机与室外机分离,以将室内与室外分离,有效降低室内噪音,将鞍桥坐落在窗口处,实现马鞍式窗机在窗口处的安装。
定频马鞍式窗机中,电控箱安装在鞍桥内,充分利用安装鞍桥的内部空间。但是在变频马鞍式窗机中,由于电控箱体积变大,大于定频马鞍式窗机中电控箱的体积,导致变频马鞍式窗机中电控箱无法安装在鞍桥内,可以考虑将电控箱安装在室外机。电控箱内设有电路板、电抗等电器元件,具有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从电控箱内部引出后,所有线束混合在一起后再继续向外引出,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距离太近产生干扰谐波,影响信号传递,且电控箱外部走线混乱。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电控箱外部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通过塑料件隔离走线,避免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距离太近产生干扰谐波而影响信号传递,塑料件也能够有效避免线束绝缘层破裂导致强电介入弱电的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强电走线口和弱电走线口,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强电走线槽和弱电走线槽,从所述强电走线口引出的强电线路穿经所述强电走线槽,从所述弱电走线口引出的弱电线路穿经所述弱电走线槽;
所述强电走线槽与所述弱电走线槽的出线口朝向不同;
所述强电走线槽与所述弱电走线槽之间绝缘隔离。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电走线槽与所述弱电走线槽中一者的出线口朝向所述电控箱的上方,另一者的出线口朝向所述电控箱的旁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电走线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强电走线槽和第二强电走线槽,所述第一强电走线槽设于所述电控箱的底侧,所述第二强电走线槽设于所述电控箱的旁侧,围成所述第一强电走线槽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强电走线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弱电走线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弱电走线槽和第二弱电走线槽,所述第一弱电走线槽设于所述电控箱的底侧,所述第二弱电走线槽设于所述电控箱的旁侧;
所述弱电走线口靠近所述第一弱电走线槽的走线敞口端设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围成所述强电走线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强电固线卡扣;
围成所述弱电走线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弱电固线卡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箱包括绝缘内壳和防火外壳,所述绝缘内壳包括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防火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内壳的外侧,所述第二外壳设于所述第二内壳的外侧;
所述第一内壳的外侧设有所述强电走线槽和所述弱电走线槽;
所述第一内壳的底侧设有多个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内壳的底侧设有多个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内壳与所述第二内壳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缺口与多个所述第二缺口一一对应形成所述强电走线口和所述弱电走线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壳的外侧设有延伸板;
所述延伸板的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延伸壁,所述第一延伸壁朝向所述电控箱的前侧延伸,所述延伸板及两个所述第一延伸壁围成所述强电走线槽与所述弱电走线槽中的一者;
所述电控箱的另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延伸壁,所述第二延伸壁朝向所述电控箱的后侧延伸,所述延伸板及两个所述第二延伸壁围成所述强电走线槽与所述弱电走线槽中的另一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箱的内部安装腔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一边侧设置,所述第一区域内安装电路板,所述第二区域内安装电抗;
所述强电走线口、所述弱电走线口设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方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旁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马鞍式窗机,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以及鞍桥,所述鞍桥连接于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所述室外机内设有如上所述的电控箱。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箱与所述室外机的底盘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电控箱的壳体底部设有强电走线口和弱电走线口,壳体的外侧设有强电走线槽和弱电走线槽,从强电走线口引出的强电线路穿经强电走线槽,从弱电走线口引出的弱电线路穿经弱电走线槽,强弱电走线分离。
强电走线槽与弱电走线槽的出线口朝向不同,使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能够从不同方向引出,避免走线槽的出线口处线束堆积而使得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距离太近产生干扰谐波,影响信号传递。
强电走线槽与弱电走线槽之间绝缘隔离,避免线束绝缘层破裂,导致强电介入弱电的可能性,避免设备损坏。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马鞍式窗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马鞍式窗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马鞍式窗机处于拉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马鞍式窗机的室外机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图4中A部放大图;
图7为根据实施例的室外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电控箱从后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结构从斜下方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实施例的电控箱从前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从斜下方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实施例的电控箱壳体的爆炸图;
图13为图8所示结构省略第二防火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实施例的电控箱内部的电器元件布局图;
附图标记:
100-室内机,111-室内顶出风口,112-室内前进风口;
200-室外机,211-室外前出风口,212-室外侧进风口,213-室外后进风口,214-室外顶进风口,220-后隔板,230-风机支架,240-压缩机,250-后背板,260-水泵,270-底盘,271-第一凸起部,2711-第一螺钉孔,2712-翻折部,272-第二凸起部,2712-插口;
300-鞍桥;
400-电控箱,410-绝缘内壳,411-第一内壳,4111-延伸部,4112-第二螺钉孔,4113-缺口,4114-延伸板,4115-第一延伸壁,4116-第二延伸壁,412-第二内壳,4121-插接部,4122-卡扣,4123-出气口,413-强电走线槽,4131-强电走线槽的出线口,4132-第一强电走线槽,4133-第二强电走线槽,4134-强电固线卡扣,414-弱电走线槽,4141-弱电走线槽的出线口,4142-第一弱电走线槽,4143-第二弱电走线槽,4144-弱电固线卡扣,415-强电走线口,416-弱电走线口,420-防火外壳,421-第一外壳,422-第二外壳,430-第一部分,431-第一区域,432-倾斜面,440-第二部分,441-第二区域,451-第一进风口,452-第二进风口,453-第一挡水部,454-第二挡水部,460-出风口,471-电路板,472-电抗,481-第一绝缘底壁,482-第二绝缘底壁,483-第三绝缘底壁,490-散热翅片。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马鞍式窗机,参照图1至3,其包括位于室内侧的室内机100、位于室外侧的室外机200、以及连接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的鞍桥300。
该马鞍式窗机为倒U型结构,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分别设于鞍桥300的两端、且位于鞍桥300的同侧。将马鞍式窗机安装至窗口上时,鞍桥300直接坐落在窗口上,室内机100位于室内侧,室外机200位于室外侧。
室外机200的后背板与室外侧墙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室外机200的后背板250上设有室外后进风口213,室外机200的左右两侧板上分别设有室外侧进风口212,室外机200的顶板上设有室外顶进风口214,室外机200的前侧板上设有室外前出风口211。室外空气从室外后进风口213、室外侧进风口212、室外顶进风口214流入室外机200的内腔中,经室外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外前出风口211流出。
室内机100的后背板与室内侧墙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室内机100的前侧板上设有室内前进风口112,室内机100的后背板上设有室内后进风口113,室内机100的顶部设有室内顶出风口111。室内空气从室内前进风口112和室内后进风口113流入室内机100的内腔中,经室内换热器换热后,从室内顶出风口111流出。
鞍桥300可以伸缩,通过鞍桥300长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墙体。图1和图2所示为鞍桥300未拉伸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鞍桥300拉伸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马鞍式窗机为变频窗机,电控箱400体积较大,无法安装至鞍桥300内,所以,本实施例将电控箱400设于室外机200中。
在变频马鞍式窗机中,将电控箱400设于室外机200内,需要考虑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变频公开下,电控箱400产生热量大,如何提高电控箱400的散热效果;
第二,由于室外机200处于室外裸露工况,室外机200的壳体上设置通风口,如何保证电控箱400的防水;
第三,室外机200内还安装压缩机240、后隔板220、室外换热器、风机、风机支架230等部件,在有限的室外机内腔前提下,如何实现电控箱400在室外机200内的紧凑安装,不额外引起室外机200的体积增大。
本实施例为解决以上问题,对电控箱400的自身结构、电控箱400在室外机200内的安装位置及安装结构、以及电控箱400的散热气路等方面都做了结构改进,以下详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箱400的结构参照图8至图11,分别从不同方位对电控箱400的结构进行图示,电控箱400的壳体包括绝缘内壳410和防火外壳420,绝缘内壳410形成用于电器元件的安装腔,防火外壳420设于绝缘内壳410的外侧。绝缘内壳410为塑料件,防火外壳420为钣金件。
参照图12,绝缘内壳410包括第一内壳411和第二内壳412,第一内壳411与第二内壳412采用卡接等方式固定,第一内壳411与第二内壳412连接围成安装腔。
继续参照图12,防火外壳420包括第一外壳421和第二外壳422,第一外壳422通过卡接等方式设于第一内壳411的外侧,第二外壳422也通过卡接等方式设于第二内壳412的外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电控箱400整体呈“7”型结构,从电控箱400外部轮廓上划分,电控箱400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部分430和第二部分440,第二部分440设于第一部分430的下方、且靠第一部分430的一边侧设置,电控箱400底部呈阶梯结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安装腔包括第一区域431和第二区域441,第一区域431与第二区域441连通,第一部分430围成第一区域431,第二部分440围成第二区域441。第一区域431内安装电路板471,第二区域441内安装电抗427。安装腔按照电路板471和电抗472这两个较大体积的元件进行合理划分。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471散热较大,电路板471上设置散热翅片490,实现对电路板471的快速散热。第一内壳411和第一外壳421上分别设有供散热翅片490伸出的敞口,散热翅片490从敞口伸出,以便与外部空气换热,加速散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箱400的后部设有进风口,底部设有出风口460,外部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安装腔内,流经电路板471、电抗472等电器元件,然后从出风口460流出,带走内部热量。
进气口的后置以及出风口460的底置,使散热气体流路能够流经电路板471、电抗472等电器元件,有效带走热量,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出风口460底置也能够起到防水的效果。
第一部分430和/或第二部分440的底部设有出风口460,多出风口设置,提高散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防火外壳420(具体为第二外壳422)上设有第一进风口451,绝缘内壳410(具体为第二内壳412)上设有第二进风口452,第一进风口451与第二进风口452位于电控箱400的背侧、且错开设置。绝缘内壳410的底侧设有出风口460,出风口460从防火外壳420的底侧露出。外部空气依次流经第一进风口451、第二进风口452、安装腔,最后从出风口460流出。
塑料的第二内壳412与钣金的第二外壳42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从第一进风口451流入的气体,经第二内壳412与第二外壳422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二进风口452,外部冷气在流经第二内壳412与第二外壳422之间的间隙时,对第二内壳412、第二外壳422也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
将第一进风口451与第二进风口452上下错开设置,在保证进风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水,避免外部水进入安装腔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451位于第二进风口452的下方,使从第二进风口452流入安装腔内的冷气能够流经安装腔内的大部分区域,冷气流经大部分电器元件,有助于提高散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进风口451由多个长条状开口形成,每个开口的上方设有挡水部,记为第一挡水部453,避免外部水经第一进风口451进入电控箱400内,实现防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3,第二内壳412上设有出气口4126,出气口4126设于第二进风口452的上方,安装腔内的热气可以经出气口4126流入第二内壳412与第二外壳422之间的空隙内。
安装腔内的热气在热气压力作用下,一部分可以经出气口4126流入第二内壳412与第二外壳422之间的空隙内,这部分热量从钣金的第二外壳422向外散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和图12,第一外壳421未将第一内壳411的底侧覆盖,第一内壳411的底侧设有出风口460。
直接在塑料件的第一内壳411上加工出风口460,第一外壳421上无需加工出风口,便于加工制作,同时也有助于简化第一内壳411与第一外壳421之间的安装对正结构,第一外壳421无需设计为出风口460避让的避让口结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电控箱400的“7”型结构,绝缘内壳410的底壁包括第一绝缘底壁481、第二绝缘底壁482、以及第三绝缘底壁483,第一绝缘底壁481构成第一区域431(也可以说是第一部分430)的底壁、且位于第二区域441的旁侧,第二绝缘底壁482构成第二区域441(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440)的旁侧壁,第三绝缘底壁483构成第二区域441(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440)的底壁。
第一绝缘底壁481、和/或第二绝缘底壁482、和/或第三绝缘底壁483上设有出风口460。多出风口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气体流通效率,提高散热效果。
第一绝缘底壁481、第三绝缘底壁483上的出风口460向下出风,第二绝缘底壁482上的出风口460像朝向风机的方向出风,不同方向的出风,有助于提高散热气流快速离开电控箱400、随风机排出室外机,提高散热效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第二绝缘底壁482上的出风口460由多个长条状开口形成,每个开口的上方设有挡水部,记为第二挡水部454,由于第二绝缘底壁482处于竖直态,存在外部水经第二绝缘底壁482上的出风口进入电控箱400内的风险,通过第二挡水部454有效实现防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控箱700自身的散热气路进行背侧进风、底侧出风的改进基础上,将电控箱400的散热气路与室外机200的散热气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电控箱400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如前文所述,参照图1和图2,室外机200的后背板250上设有室外后进风口213,室外机200的前侧设置换热器和室外前出风口211。电控箱400靠近后背板250设置,电控箱400的底部与室外机200的底盘270之间具有间隙。
外部空气从室外后进风口213流入室外机200内,由于电控箱400紧靠后背板250设置,且电控箱400的后部设有进风口(具体指第一进风口451和第二进风口452),则从室外后进风口213进入的一部分冷气直接经进风口(指第一进风口451和第二进风口452)进入电控箱400内部,然后从电控箱400底部的出风口460流出,带走电控箱400内部的热量,从电控箱400底部流出的热气则随着室外机200的散热气流一同排出室外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控箱400散热气流的排出,提高散热效率。
设置第一进风口451正对于室外后进风口213,从室外后进风口213流入的冷气直接流入第一进风口451,有助于提高电控箱400的冷气流入量,提高散热效果。
设置电控箱400底部与底盘270之间具有间隙,从电控箱400底部出风口460流出的气体经该间隙排出,避免底盘270阻挡散热气体的排出。
将电控箱400的散热气流与室外机200的散热气流相结合,一方面,使室外冷气能够快速、大量地进入电控箱400内部,另一方面,从电控箱400底部排出的热气能够不受底盘270阻挡地快速随室外机200的散热气流快速排出, 从而达到电控箱400快速散热的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200的顶壁、和/或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设有室外侧进风口,如前文所述,将室外机200的左侧壁、右侧壁上的进风口记为室外侧进风口212,将室外机200顶壁上的进风口记为室外顶进风口214。
室外机200采用四面进风方式,增大进风量,有助于提高室外机200及电控箱400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电控箱400上的散热翅片490朝向室外机200的前侧延伸,散热翅片490的顶侧与室外顶进风口214无障碍连通,散热翅片490的侧部与室外侧进风口212无障碍连通。
散热翅片490吸收电路板471的热量,室外顶进风口214和室外侧进风口212流入的冷气直接作用于散热翅片490上,有助于提高散热翅片490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电控箱400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箱400的底部与室外机的底盘270固定连接,电控箱400的顶部与室外机200的顶壁固定连接,实现电控箱400在室外机200内的固定安装。
参照图8,电控箱400的顶部设有两个螺钉孔,在两个螺钉孔内打螺钉,以将电控箱400的顶部与室外机200的顶壁固定连接。
参照图7,底盘270上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凸起结构,分别记为第一凸起部271和第二凸起部272,电控箱400的底部与第一凸起部271、第二凸起部272连接,以将电控箱400的底部与底盘270固定连接。
通过第一凸起部271、第二凸起部272将电控箱400的安装位置抬高,使电控箱400的底部与底盘270保持一定间隙,一方面,使从电控箱400底部流出的散热气体顺利排出,不受底盘270阻挡,另一方面,窗机制冷时底盘270存在积水的情况,电控箱400底部与底盘270之间的间隙则可有效避免底盘270上的积水经电控箱400底部出风口460浸入电控箱400内部,对电控箱400起到防水作用。
基于电控箱400的“7”型结构,电控箱400的第二部分440的底部(具体为第三绝缘底壁483)与第一凸起部271、第二凸起部272固定连接,第一部分430的下方则与底盘270无接触,第一部分430的下方呈悬空状态,使第一绝缘底壁481和第二绝缘底壁482上的出风口460能够顺利出风。
参照图7,第一凸起部271、第二凸起部272沿底盘270的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电控箱400的底部出风口460(具体指第三绝缘底壁483上的出风口460)位于第一凸起部271与第二凸起部272之间,使电控箱400的底部散热出风不受凸起结构的阻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电控箱400的底部与第一凸起部271、第二凸起部272之间的具体安装结构,继续参照图7,第一凸起部271上设有第一螺钉孔2711,第二凸起部272上设有插口2712;参照图9,电控箱400的底部设有第二螺钉孔4112和插接部4124;第一螺钉孔2711与第二螺钉孔4112之间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插接部4124插设于插口2712内。
安装时,先将插接部4124插设于插口2712内,实现电控箱400在底盘270上的初步安装定位,将第一螺钉孔2711与第二螺钉孔4112上下正对,然后再在第一螺钉孔2711与第二螺钉孔4112之间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固定,即可实现电控箱400在底盘270上的固定安装。
基于电控箱400的“7”型结构,电控箱400的第二部分440的底部(具体指第三绝缘底壁483)上设有第二螺钉孔4112和插接部4124。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电控箱400的内外双层壳结构,第二螺钉孔4112设于第一内壳411的底部,插接部4124设于第二内壳412的底部,参照图12,便于加工及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电控箱400的底部前侧边缘(具体为第一内壳411)上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4111,延伸部4111上设有第二螺钉孔4112,延伸部4111与第一凸起部271安装后的结构参照图6。
延伸部4111的设置,一方面,便于第二螺钉孔4112与第一螺钉孔2711之间的打螺钉安装,另一方面,由于延伸部4111外伸,避免第一凸起部271干涉第三绝缘底壁483上出风口460的出风。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6,第一凸起部271的顶面为平面,延伸部4111贴靠于第一凸起部271的顶面上,提高第一凸起部271与延伸部4111之间的安装可靠性,提高电控箱400的安装稳固性,避免电控箱400倾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7以及图10,第一凸起部271的顶面上设有向上翻折的翻折部2712,翻折部2712为片状结构,延伸部4111上设有缺口4113,翻折部2712嵌设于缺口4113内。
安装时,将翻折部2712嵌入缺口4113内,起到安装预定位作用,使第一螺钉孔2711与第二螺钉孔4112能够顺利对正,便于打螺钉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螺钉孔2711具有两个,翻折部2712设于两个第一螺钉孔2711之间;第二螺钉孔4112具有两个,缺口4113设于两个第二螺钉孔4112之间。如此设置,一方面,提高螺钉连接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居中设置的缺口4113和翻折部2712,能够使两个的螺钉孔同时对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插接部4124为朝向电控箱400的底侧凸出的长条状凸起结构,插接部4124上设有卡扣4125,卡扣4125与围成插口2712的边缘卡接,提高电控箱400底部与第二凸起部272之间的安装可靠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271、第二凸起部272为与底盘270一体成型的凸包结构,第一凸起部271、第二凸起部272的底侧形成凹槽,如此使得设置在第一螺钉孔2711、第二螺钉孔4112之间的螺钉等连接件、以及插接部4124穿过底盘270上置于凹槽内,避免额外超出底盘270的最低位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对电控箱400在室外机200内的具体安装位置及自身轮廓进行改进,以实现电控箱400在室外机200内的紧凑性安装,避免与室外机200内的其他部件产生干涉。
具体的,参照图4和图5,室外机200的前侧设有用于安装换热器的后隔板220,后隔板220的后侧设有用于安装风机的风机支架230,定义风机支架230将后隔板220与后背板250之间的空间划分为连通的三个区域,以图5所示方位为例,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空间区域、第二空间区域、以及第三空间区域,第一空间区域为后隔板220左侧与室外机后背板250、左侧壁之间所围区域,第二空间区域为后隔板220中部与后背板250之间区域,第三空间区域为后隔板220右侧与室外机后背板250、右侧壁之间所围区域。
压缩机240设于左侧的第一空间区域内,电控箱400设于中部的第二空间区域及右侧的第三空间区域内,充分利用室外机200内已有闲置区域来安装电控箱400,电控箱400与压缩机240沿室外机200的宽度方向(即图5中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压缩机240与电控箱400之间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间隙,互不干涉。
电控箱400紧靠后背板250设置,前文以述,如此有助于提高电控箱400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电控箱400在室外机200内的安装紧凑性。
电控箱400的一部分位于后隔板220与后背板250之间的区域内、另一部分位于风机支架230与后背板250之间的区域内,也即指在图5所示方位中,电控箱400的左部分位于室外机200中部的第二空间区域内,电控箱400的右部分位于室外机200右侧的第三空间区域内。
从图5可以看出,风机和风机支架230的存在,使得中部的第二空间区域与后背板250之间的距离较近,设置电控箱400在正对于风机支架230的一面上设有倾斜面432,倾斜面432与风机支架230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间隙。
电控箱400上倾斜面432的设置,一方面,便于电控箱400的左部分顺利安装至风机支架230与后背板250之间的狭窄空间内,实现紧凑性安装,另一方面,倾斜面432与风机支架230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间隙,从室外后进风口213、室外顶进风口214、以及室外侧进风口212流入的冷气能够不受电控箱400阻挡而顺利经风机支架230流向风机,实现室外机200的正常换热及散热,不影响室外机200的工作性能。
第一内壳411和第一外壳421上分别设有倾斜面,两个倾斜面适配,以使电控箱400的整体外部轮廓形成倾斜面结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由于第二部分440设于第一部分430的右侧下方,倾斜面432设于第一部分430正对于风机支架230的一面上,使电控箱400的左部分能够顺利安装至风机支架230与后背板250之间的狭窄空间内,电控箱400的右部分的底部则便于与底盘270固定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后隔板220上设有水泵260,水泵260用于将室内机接水盘内的冷凝水抽取至室外侧,水泵260位于电控箱400与后隔板220之间,具体的,水泵260设于后隔板220的右侧后部、位于室外机右侧的第三空间区域内,充分利用电控箱400的右侧与后隔板220的右侧之间的空间区域。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将电控箱400设于室外机200内有限的空间区域内,也需要对电控箱400的外部走线结构进行改进,实现在室外机200内的规整有序走线,保证电控箱400信号的可靠传递。
具体的,参照图8和图14,电控箱400的壳体底部设有强电走线口415和弱电走线口416,壳体的外侧设有强电走线槽413和弱电走线槽414,从强电走线口415引出的强电线路穿经强电走线槽413,从弱电走线口416引出的弱电线路穿经弱电走线槽413,强弱电走线分离。
强电走线槽413与弱电走线槽414的出线口朝向不同,使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能够从不同方向引出,避免走线槽的出线口处线束堆积而使得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距离太近产生干扰谐波,影响信号传递。
强电走线槽413与弱电走线槽414之间绝缘隔离,避免线束绝缘层破裂,导致强电介入弱电的可能性,避免设备损坏。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前文所述,基于电控箱400的内外双层壳结构,参照图14,第一内壳411的外侧设有强电走线槽413和弱电走线槽414,将两个走线槽集成在第一内壳411上设置,便于加工制作。
参照图9,第一内壳411的底侧设有多个第一缺口,第二内壳412的底侧设有多个第二缺口,第一内壳411与第二内壳412连接,多个第一缺口与多个第二缺口一一对应形成强电走线口415和弱电走线口416。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4,第一内壳411的外侧设有延伸板4114,延伸板4114的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延伸壁4115,第一延伸壁4115朝向电控箱400的前侧延伸,延伸板4114及两个第一延伸壁4115围成强电走线槽413与弱电走线槽414中的一者,电控箱400的另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延伸壁4116,第二延伸壁4116朝向电控箱400的后侧延伸,延伸板4114及两个第二延伸壁4116围成强电走线槽413与弱电走线槽414中的另一者,通过延伸板4114将强电走线槽413与弱电走线槽414之间绝缘隔离。
强电走线槽413、弱电走线槽414与第一内/411一体成型,便于加工,结构紧凑,强电线路和弱电线路在前后背靠布置的两个走线槽内走线,使电控箱400外部走线规整有序,紧贴电控箱400外部走线,避免线路在室外机200内杂乱无章。
在图1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弱电走线槽414朝向电控箱400的前侧,强电走线槽413朝向电控箱400的后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和图15,强电走线口415、弱电走线口416设于第一区域431的下方侧壁上、且位于第二区域441的旁侧,也即强电走线口415、弱电走线口416设于电控箱400左侧第一部分430的底部,强电走线槽413和弱电走线槽414设于第一部分430的侧部,由于第一部分430的下方呈悬空状态,第一部分430与底盘270之间无接触,从底部强电走线口415和弱电走线口416引出的线路可以充分利用此空间,然后顺着走线槽引出。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强电走线槽413与弱电走线槽414中一者的出线口朝向电控箱400的上方,另一者的出线口朝向电控箱400的旁侧。
在图9和图1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弱电走线槽的出线口4141朝向电控箱400的旁侧,也即朝向压缩机240的一侧,强电走线槽的出线口4131朝向电控箱400的上方。
由于强电线路一般较粗,设置强电走线槽的出线口4131朝上,使引出的强电线路可以之间向上引至鞍桥300,再经鞍桥300引至室内侧,减少较粗的强电线路弯折。
而弱电线路较细,设置弱电走线槽的出线口4141朝向旁侧,一方面使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在走线槽的出线口处能够分开,避免线束堆积,同时弱电线路也便于弯折后再引向鞍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强电走线槽41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强电走线槽4132和第二强电走线槽4133,第一强电走线槽4132设于电控箱400的底侧,第二强电走线槽4133设于电控箱400的旁侧,围成第一强电走线槽4132的侧壁上设有强电走线口415,也即,第一强电走线槽4132设于电控箱400第一部分430的底部,第二强电走线槽4133设于第一部分430的旁侧。
参照图14,弱电走线槽414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弱电走线槽4142和第二弱电走线槽4143,第一弱电走线槽4142设于电控箱400的底侧,第二弱电走线槽4143设于所述电控箱400的旁侧,也即第一弱电走线槽4142设于电控箱400第一部分430的底部,第二弱电走线槽4143设于第一部分430的旁侧。弱电走线口416靠近第一弱电走线槽4142的走线敞口端设置。
强电走线口415和弱电走线口416在第一部分430的底部并排间隔设置,从强电走线口415引出的强电线路直接进入强电走线槽413内,从弱电走线口416引出的弱电线路直接进入弱电走线槽414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围成强电走线槽41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强电固线卡扣4134,围成弱电走线槽414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弱电固线卡扣4144,提高走线可靠性,避免线束脱离走线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控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强电走线口和弱电走线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强电走线槽和弱电走线槽,从所述强电走线口引出的强电线路穿经所述强电走线槽,从所述弱电走线口引出的弱电线路穿经所述弱电走线槽;
所述强电走线槽与所述弱电走线槽的出线口朝向不同;
所述强电走线槽与所述弱电走线槽之间绝缘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电走线槽与所述弱电走线槽中一者的出线口朝向所述电控箱的上方,另一者的出线口朝向所述电控箱的旁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电走线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强电走线槽和第二强电走线槽,所述第一强电走线槽设于所述电控箱的底侧,所述第二强电走线槽设于所述电控箱的旁侧,围成所述第一强电走线槽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强电走线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弱电走线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弱电走线槽和第二弱电走线槽,所述第一弱电走线槽设于所述电控箱的底侧,所述第二弱电走线槽设于所述电控箱的旁侧;
所述弱电走线口靠近所述第一弱电走线槽的走线敞口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围成所述强电走线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强电固线卡扣;
围成所述弱电走线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弱电固线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箱包括绝缘内壳和防火外壳,所述绝缘内壳包括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所述防火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内壳的外侧,所述第二外壳设于所述第二内壳的外侧;
所述第一内壳的外侧设有所述强电走线槽和所述弱电走线槽;
所述第一内壳的底侧设有多个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内壳的底侧设有多个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内壳与所述第二内壳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缺口与多个所述第二缺口一一对应形成所述强电走线口和所述弱电走线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壳的外侧设有延伸板;
所述延伸板的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延伸壁,所述第一延伸壁朝向所述电控箱的前侧延伸,所述延伸板及两个所述第一延伸壁围成所述强电走线槽与所述弱电走线槽中的一者;
所述电控箱的另一侧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延伸壁,所述第二延伸壁朝向所述电控箱的后侧延伸,所述延伸板及两个所述第二延伸壁围成所述强电走线槽与所述弱电走线槽中的另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箱的内部安装腔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方、且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一边侧设置,所述第一区域内安装电路板,所述第二区域内安装电抗;
所述强电走线口、所述弱电走线口设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方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旁侧。
9.一种马鞍式窗机,包括室内机、室外机、以及鞍桥,所述鞍桥连接于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鞍式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箱与所述室外机的底盘固定连接。
CN202320937161.8U 2023-04-23 2023-04-23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Active CN219868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7161.8U CN219868391U (zh) 2023-04-23 2023-04-23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7161.8U CN219868391U (zh) 2023-04-23 2023-04-23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8391U true CN21986839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7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7161.8U Active CN219868391U (zh) 2023-04-23 2023-04-23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8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9164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6931541B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06839162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6969430B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EP4050976A1 (en) Integrated air source heat pump
AU2006317274A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219868391U (zh)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CN219868201U (zh) 一种马鞍式窗机
CN219868202U (zh) 一种马鞍式窗机
CN219868203U (zh) 一种马鞍式窗机
CN220044004U (zh) 电控箱及马鞍式窗机
WO2024148745A1 (zh) 一种电控盒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1119714U (zh) 一种热泵空调器室外机
US11339978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7876206U (zh) 除湿机
CN216844927U (zh) 一种电控盒、控制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KR20080084888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6391914U (zh) 电力设备机柜
CN112432251B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637643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2432250B (zh) 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11233276U (zh) 移动空调
CN21104750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其电控盒组件
CN219868200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115479330A (zh)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