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8370U - 手持云台 - Google Patents

手持云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8370U
CN216408370U CN202122154669.4U CN202122154669U CN216408370U CN 216408370 U CN216408370 U CN 216408370U CN 202122154669 U CN202122154669 U CN 202122154669U CN 216408370 U CN216408370 U CN 216408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haft
assembly
rotating
handh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546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仕强
邹一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546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8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8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83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云台,包括:第一轴臂、第二轴臂,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可转动连接的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轴臂可拆卸地连接,及/或,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轴臂可拆卸地连接。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手持云台,转轴组件分别与两个轴臂可拆卸地连接,便于操作,提高了装拆效率。

Description

手持云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手持云台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云台。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提高手持云台的便携性和可收纳性,会将手持云台的至少一个轴臂设计成可折叠的方式,而对于轴臂的铰接处,是将需要转动连接的两个部分直接成型对应的转轴和套筒,转轴与套筒连接而实现轴臂的可折叠。但是相关技术中的这种方式,在将两个轴臂连接时,需要连同笨重的轴臂进行组装,操作及其不方便,拆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云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云台,包括:
第一轴臂、第二轴臂,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可转动连接的转轴组件;
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轴臂可拆卸地连接,及/或,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轴臂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转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轴臂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轴臂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臂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臂插入的第一腔;
及/或,所述第二轴臂具有供所述第二连接臂插入的第二腔;
及/或,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为一体结构;
及/或,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和/或第二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为强度大于塑料的材料;
及/或,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制备材料和/或第二连接臂的制备材料为强度大于塑料的材料;
及/或,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与所述第一轴臂的制备材料和所述第二轴臂的制备材料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
及/或,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
及/或,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制备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
及/或,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制备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
及/或,所述第一轴臂的制备材料为塑料;
及/或,所述第二轴臂的制备材料为塑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上;
在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一轴臂、所述第二轴臂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均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之间露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云台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轴臂背离所述转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臂背离所述转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
所述第一轴臂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轴臂转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之间的预定位置,以使所述手持云台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能够基本层叠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手持云台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转轴组件的预定侧面隐藏于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之间;
在所述手持云台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转轴组件的所述预定侧面外露于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云台还包括连接导线,所述转轴组件内部具有供所述连接导线穿过的穿线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外,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转动;
所述第二分体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所述第一分体外,所述第二分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分体或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导线的至少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连接导线穿过而进入所述间隙,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间隙以及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形成所述穿线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二分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所述第一轴臂相对所述第二轴臂转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口均收容于所述第一轴臂内;
在所述第一轴臂相对所述第二轴臂转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开口均收容于所述第二轴臂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臂具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用于在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处于展开状态下收容部分所述连接导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导线包括柔性电路板FPC。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
套设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套设于所述套设部外;
限位部,位于所述套设部两端,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进行轴向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之间具有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转动阻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包括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一轴臂可拆卸地连接,及/或,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二轴臂可拆卸地连接,能够便于将转轴组件安装至轴臂,从而也提高了装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第一轴臂和第二轴臂在连接且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第一轴臂和第二轴臂在连接且展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第一轴臂和第二轴臂在连接且折叠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d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第一轴臂、第二轴臂及转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转轴组件在展开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转轴组件在展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转动组件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此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及/或、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1及/或B1,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1,同时存在A1和B1,单独存在B1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第一轴臂和第二轴臂在连接且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第一轴臂和第二轴臂在连接且展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第一轴臂和第二轴臂在连接且折叠状态下的剖视图;图1d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第一轴臂、第二轴臂及转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a~附图1d,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包括:第一轴臂10、第二轴臂20,以及用于将第一轴臂10与第二轴臂20可转动连接的转轴组件30。
转轴组件30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31和第二转动组件32。其中,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一轴臂10可拆卸地连接,及/或,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二轴臂20可拆卸地连接。示例性的,手持云台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转动轴,以及至少一个转动轴臂。以三轴云台来讲,其包括三个转动轴臂,具体而言包括俯仰轴轴臂、横滚轴轴臂以及偏航轴轴臂。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可以为上述其中一个转动轴臂的两个部分。也就是说该转动轴臂为分体结构,例如偏航轴轴臂包括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在手持云台正常使用时,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处于展开状态,而构成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偏航轴轴臂,而在需要收纳手持云台时,可以将第一轴臂10与第二轴臂20驱动至折叠状态,从而便于缩小手持云台体积,便于收纳。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手持云台上的各轴臂部分设置对应的转轴组件3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31和第二转动组件32可以具有相互套接的部分,以使得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二转动组件32相互可转动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转轴组件30中的第一转动组件31可以与第一轴臂10通过螺钉O或螺栓连接、卡接、快拆结构等,同样的,第二转动组件32可以与第二轴臂20以螺钉O或螺栓连接、卡接、快拆结构等任意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一轴臂10,以及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二轴臂20均可可拆卸地连接。由此,可以实现将整个转动组件30作为整体模块而与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当对手持云台进行组装时,并不需要将笨重的第一轴臂10与第二轴臂20直接连接,而是通过整个模块化的转动组件30连接,提高了安装便捷性。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31可以与第一轴臂10不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转动组件32可以与第二轴臂20可以可拆卸地连接。或者,第一转动组件31可以与第一轴臂10可拆卸地连接,第二转动组件32可以与第二轴臂20不可拆卸地连接。也就是说转动组件30的至少一侧与第一轴臂10或第二轴臂20连接,该种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转动组件30的两侧均与轴臂不可拆连接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装拆便捷性,便于用户组装或装拆手持云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包括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一轴臂可拆卸地连接,及/或,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二轴臂可拆卸地连接,模块化设计,能够便于将转轴组件安装至轴臂,从而也提高了装拆效率,转轴组件可以单独组装起来再组装到其他轴臂上,从而实现快速组装和返修。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转轴组件在展开下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转轴组件在展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转轴组件30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臂31a和第二连接臂32a,第一转动组件31通过第一连接臂31a与第一轴臂10连接,第二转动组件32通过第二连接臂32a与第二轴臂20连接。第一连接臂31a可以沿第一转动组件31的侧表面向外凸出延伸,而第二连接臂32a可以沿第二转动组件32侧表面向外凸出延伸。第一连接臂31a和第二连接臂32a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以能够分别与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31通过第一连接臂31a与第一轴臂10连接,第二转动组件32通过第二连接臂32a与第二轴臂20连接。由此,能够提高转轴组件30与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连接的可靠性,并且,通过连接臂与轴臂连接,相较于直接将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一轴臂10连接,以及直接将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二轴臂20连接的方式,可以提供给转轴组件30与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连接时更大的安装空间,使得连接安装时变得更为方便。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存在第一连接臂31a和第二连接臂32a,而第一转动组件31可以直接和第一轴臂10连接,例如,第一转动组件31上具有与第一轴臂10的端面贴合的贴合面,两个贴合面贴合,并通过螺钉O等零部件将两者可拆卸地连接。同样的,第二转动组件32上具有与第二轴臂20的端面贴合的贴合面,两个贴合面贴合,并通过螺钉等零部件将两者可拆卸地连接。
下面以第一转动组件31连接有第一连接臂31a,第二转动组件32连接有第二连接臂32a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
第一轴臂10至少包裹第一连接臂31a的侧向部分,第二轴臂20至少包裹第二连接臂32a的侧向部分。具体的,第一连接臂31a和第二连接臂32a均包括侧向部分和端部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臂10至少包裹第一连接臂31a的侧向部分,第二轴臂20至少包裹第二连接臂32a的侧向部分,使得在转轴组件30与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处于连接状态下,第一连接臂31a基本被第一轴臂10包裹,第二连接臂32a基本被第二轴臂20包裹,从而仅露出第一转动组件31和第二转动组件32。
更具体的,第一轴臂10可以具有供第一连接臂31a插入的第一腔P1。示例性的,第一轴臂10可以包括沿宽度或厚度方向可分离的第一轴臂壳体(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轴臂壳体(图中未示出)。第一轴臂壳体与第二轴臂壳体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组装和安装位于第一轴臂10内的零部件,例如,第一连接臂31a需要连接至第一轴臂10内部。通过将第一连接臂31a插入第一轴臂10内部的第一腔中,可以保证第一连接臂31a与第一轴臂10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转轴组件30与第一轴臂1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并且,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1a可以完全插入第一轴臂10内,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第一连接臂31a与第一轴臂10的连接稳固性的同时,可以使得第一连接臂31a隐藏于第一轴臂10内,从而在组装状态下,第一连接臂31a不外露,使得外观美观度和顺滑度较好。
同样的,第二轴臂20具有供第二连接臂32a插入的第二腔P2;示例性的,第二轴臂20可以包括沿宽度或厚度方向可分离的第三轴臂壳体(图中未示出),以及第四轴臂壳体(图中未示出)。第三轴臂壳体与第四轴臂壳体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组装和安装位于第二轴臂20内的零部件,例如,第二连接臂32a需要连接至第二轴臂20内部。通过将第二连接臂32a插入第二轴臂20内部的第二腔中,可以保证第二连接臂32a与第二轴臂20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转轴组件30与第二轴臂2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并且,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2a可以完全插入第二轴臂20内,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第二连接臂32a与第二轴臂20的连接稳固性的同时,可以使得第二连接臂32a隐藏于第二轴臂20内,从而在组装状态下,第二连接臂32a不外露,使得外观美观度和顺滑度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一连接臂31a可以为一体结构。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二连接臂32a也可以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谓一体结构是指在成型后的使用状态下呈不可分离的整体。示例性的,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一连接臂31a可以一体成型,或者,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一连接臂31a可以分体成型,但是两者可以焊接在一起。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二连接臂32a可以一体成型,或者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二连接臂32a可以分体成型,但是两者可以焊接在一起。由此保证了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一连接臂31a之间,以及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二连接臂32a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一连接臂31a、第二转动组件32与第二连接臂32a之间不会脱离,从而在整个转轴组件30的整体上来讲,提高了整体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31的制备材料和/或第二转动组件32的制备材料为强度大于塑料的材料。第一转动组件31的制备材料和/或第二转动组件32的制备材料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已知材料,举例而言,第一转动组件31的制备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第二转动组件32的制备材料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甚至可以由两种材料制备呈不同部分并组成对应的第一转动组件31或第二转动组件32。相较于采用塑料作为第一转动组件31的制备材料和/或第二转动组件32的制备材料。由于金属或者碳纤维的强度较大,因此,在保证同等强度的情况下,第一转动组件31和/或第二转动组件32的体积可以做得更小,进而可以有利于手持云台的小型化要求,也提高了手持云台的整个外观的轻巧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31的制备材料和第二转动组件32的制备材料可以与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的制备材料不同。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第一轴臂10的制备材料和第二轴臂20的制备材料可以为塑料,而第一转动组件31的制备材料和第二转动组件32的制备材料可以为金属。从而便于用户能够轻易观测到转轴组件30处的特殊设计,进而提高转动美感。
当然,第一转动组件31的制备材料和第二转动组件32的制备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转动组件31的制备材料为碳纤维,第二转动组件32的制备材料为金属。或者,第一转动组件31的制备材料为金属,第二转动组件32的制备材料为碳纤维。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选用强度大于塑料的材料作为第一转动组件31和第二转动组件32的制备材料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1a的制备材料和/或第二连接臂32a的制备材料也可以为强度大于塑料的材料。同样的,第一连接臂31a的制备材料和/或第二连接臂32a的制备材料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已知材料,举例而言,第一连接臂31a的制备材料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第二连接臂32a的制备材料也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甚至可以由两种材料制备呈不同部分并组成对应的第一连接臂31a或第二连接臂32a。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1a的制备材料和/或第二连接臂32a的制备材料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由于金属或者碳纤维的强度较大,因此,在保证同等强度的情况下,第一连接臂31a和/或第二连接臂32a的体积可以做得更小,进而可以有利于手持云台的轻量化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1a和第一转动组件31可以均由金属制备而成,第二连接臂32a和第二转动组件32也可以均由金属制备而成,进而使得第一连接臂31a和第一转动组件31焊接在一起,第二连接臂32a与第二转动组件32焊接在一起。而无需使用其他紧固件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转轴组件30的体积。
对于第一转动组件31和第二转动组件32的连接关系,第一转动组件31可以套设于第二转动组件32上;在转轴组件30与第一轴臂10、第二轴臂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转动组件31和第二转动组件32均至少部分从第一轴臂10与第二轴臂20之间露出。第一转动组件31和第二转动组件32的至少部分从第一轴臂10与第二轴臂20之间露出,使得用户在外观上可以直接看到第一转动组件31和第二转动组件32。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关节转动美感。并且,更进一步的,当第一转动组件31和第二转动组件32为金属材料制备而成时,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持云台外部感受到手持云台的关节处的金属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和图1c所示,手持云台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机10a和第二电机20a,第一轴臂10背离转轴组件3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电机10a连接,第二轴臂20背离转轴组件30的一端与第二电机20a连接;第一轴臂10能够相对于第二轴臂20转动,以使手持云台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通过转轴组件30连接,而形成手持云台的偏航轴轴臂。对应的,第一电机10a可以为手持云台的横滚轴电机,第二电机20a可以为手持云台的偏航轴电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0a和第二电机20a也可以为手持云台的其他电机,本申请不做特别限定。通过将手持云台的一个轴臂设计为分体形式(包括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且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切换,由此,可以使得手持云台收纳后体积更小,使得手持云台的便携性更好。
示例性地,如图1a所示,转轴组件30可以位于第一轴臂10与第二轴臂20之间的预定位置。通过对转轴组件30的位置进行设计,以使手持云台在折叠状态下,第一电机10a与第二电机20a能够基本层叠布置(如图1所示)。其中,“基本层叠布置”是指第二电机20a位于第一电机10a的正上方,第一电机10a的转动轴线与第二电机20a的转动轴线重合,或者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第一电机10a的转动轴线与第二电机20a的转动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手持云台,在手持云台处于折叠状态下,第一电机10a与第二电机20a基本层叠布置,可以使得手持云台在折叠后整体尺寸最小。并且,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手持云台收纳装置进行设计时,可以设计用于同时容纳第一电机10a和第二电机20a的凹陷部,从而简化设计,有利于各个电机的集中收纳布局。
如图1b所示,在手持云台处于展开状态时,转轴组件30的预定侧面A外露于第一轴臂10与第二轴臂20之间;如图1c所示,在手持云台处于折叠状态时,转轴组件30的预定侧面A隐藏于第一轴臂10与第二轴臂20之间。为实现上述,示例性的,第一轴臂10可以具有朝向转轴组件30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0b,第二轴臂20可以具有朝向转轴组件30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0b。在手持云台处于展开状态下,如图1b所示,第一延伸部10b与第二延伸部20b抵顶对接,而遮挡转轴组件30的预定侧面A。但当手持云台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延伸部10b与第二延伸部20b相对远离,而逐渐露出上述的预定侧面A。
由于预定侧面A可以被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在展开状态下隐藏,而手持云台在使用时是处于展开状态的,因此,至少手持云台在展开状态下,可以通过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的对接而隐藏转轴组件30的至少部分,或转轴组件30上的至少部分组件。利用第一轴臂10与第二轴臂20遮挡或露出转轴组件30的预定侧面A,可以使得整个手持云台在展开和折叠状态下,间断地露出或隐藏转轴组件30的预定位置A,形成间断露出关节骨骼的美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云台还可以包括连接导线40,转轴组件30内部具有供连接导线40穿过的穿线通道。其中,连接导线40可以用于连接手持云台中的至少两个电子元件,或电子模块,以实现供电和/或数据传输。将转轴组件30内部设计供连接导线40穿过的穿线通道,可以使得连接导线40不外露而隐藏于转轴组件30内。因此,即使手持云台无论在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连接导线40都不会外露,从而有效可靠地保证了连接导线40不易因外露而被刮伤或拉断。且连接导线40不外露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手持云台的美观度。
示例性的,连接导线40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FPC。柔性电路板FPC质地较软,容易弯折,便于在狭小的间隙内布置。
为实现连接导线40内置于转轴组件3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d所示,第一转动组件31包括第一分体311和第二分体312,第一分体311套设于第二转动组件32外,且能够相对于第二转动组件32转动。具体的,第一分体311可以呈套筒状,第一分体311可以与第二转动组件32的至少部分间隙配合,以使得第一分体311能够相对于第二转动组件32转动。
第二分体312的至少部分可以套设于第一分体311外,第二分体312的一部分与第一分体311固定连接,第二分体312的另一部分与第一分体311或第一转动组件31之间具有间隙X,间隙X用于容纳连接导线40的至少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体312的轴向方向上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分体311固定连接,具体的,例如,第二分体312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分体311过盈配合,以使得第二分体312能够与第一分体311同步转动。当第一分体311与第二分体312过盈配合时,可以保证两者之间不会沿径向产生晃动,从而提高操作手感。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体311与第二分体312可以焊接、卡接、螺接,或者第一分体311与第二分体312键连接等。只要能实现第一分体311与第二分体312相对固定,在手持云台进行状态切换的过程中,两者同步转动即可。
第二分体312的另一部分与第一分体311或第一转动组件31之间具有间隙X。具体的,可以是,第二分体312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分体311的外侧,第二分体312的另一部分的内径大于第一分体311的外径,而使得第二分体312与第一分体311之间具有间隙X。或者,第二分体312的长度大于第一分体311的长度,而第二分体312超出第一分体311的部分与第一转动组件31之间形成上述的间隙X。
无论上述何种方式,只要在转动组件30内能够形成供连接导线40穿过的间隙X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如图1d和图3所示,第二分体312可以具有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用于供连接导线40穿过而进入间隙X,第一开口312a、间隙X以及第二开口312b连通形成穿线通道。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可以与第二分体312的近端端部连通,使得连接导线40可以直接从第二分体312的端部伸入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中,操作方便快捷,特别的,当连接导线40为柔性电路板FPC时,FPC能够侧向插入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中,由此,便于FPC的拆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可以为开设于第二分体312的侧壁上的通孔形成,当该种方式时,连接导线40需要对准两个通孔,而使得连接导线40穿过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
连接导线40可以固定于第二分体312的另一部分朝向第一分体311的一侧。具体的,连接导线40可以与第二分体3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示例性的,连接导线40可以黏贴于第二分体312的内侧壁,或者,连接导线40可以通过线缆固定器固定于第二分体312的内侧壁。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导线40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固定于第二分体312。通过将连接导线40固定与第二分体312,可以保证连接导线40在转轴组件30内保持不动,且不会从转轴组件30内脱出,保证其安装后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更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可以沿第二分体312的周向间隔布置;在第一轴臂10相对第二轴臂20转动,以使手持云台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第一开口312a均收容于第一轴臂10内;在第一轴臂10相对第二轴臂20转动,以使手持云台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第二开口312b均收容于第二轴臂20内。由于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设于第二分体312,而第二分体312与第一轴臂10固定连接,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是跟随第一轴臂10转动的,因此第一轴臂10相对于第二轴臂20所转过的角度与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所转过的角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在第二分体312上的具体开设位置进行设计,以使得无论第一轴臂10相对于第二轴臂20如何转动,使得第一开口312a和第二开口312b均不会从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露出,从而保证连接导线40不会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所示连接导线40处于仍未放置于间隙X中的示意图。并不能作为对连接导线40位置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和图1c所示,第二轴臂20可以具有收纳腔C,收纳腔C用于在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处于展开状态下收容部分连接导线40。当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处于折叠状态下时,连接导线40被拉伸,但是当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连接导线40部分被压缩,为了防止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在折叠时,连接导线40从转轴组件30露出,可以利用收纳腔C收容被压缩的部分连接导线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d所示,第二转动组件32可以包括:套设部321、限位部322。
第一转动组件31套设于套设部321外;限位部322位于套设部321两端,限位部322用于对第一转动组件进行轴向限位。示例性地,限位部322包括两个,限位部322可以与第二连接臂32a形成叉形结构。套设部321位于叉形结构的中间,第二转动组件32套设在套设部321上。第二转动组件32具体可以与套设部321间隙配合,使得第二转动组件32能够相对于套设部321转动。
在连接状态下,限位部322的外周表面与第一转动组件31的外周表面基本齐平。所谓基本齐平是指在制造或装配误差允许的情况下,限位部322的外周表面与第一转动组件31的外周表面高度差控制在5mm以内,使得从外观角度观测到整个转轴组件30的周向外表面平整。
沿转轴组件30轴向方向,限位部322与第一转动组件31的端部可以基本贴合。结合上述,可以使得整个转轴组件30的整体轮廓呈一个完整的柱状,提高外露于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的转轴组件30的美观度。
至少一个限位部322与第一转动组件31之间具有阻尼组件,阻尼组件用于在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二转动组件3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转动阻尼。具体的,该转动阻尼可以由摩擦力形成、或者弹性阻力形成,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在至少一个限位部322与第一转动组件31之间设置阻尼组件,可以有效地提高转动手感。
图4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二转动组件32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阻尼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阻尼部50和第二阻尼部60。
第一阻尼部50设于第一分体311内壁与套设部321之间;第二阻尼部60设于限位部322上朝向第一转动组件31的一端;在第一转动组件31与第二转动组件3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阻尼部50与第二阻尼部60弹性抵顶,以提供转动阻尼。
第一阻尼部50包括:抵顶件51以及弹性件52,抵顶件51朝向限位部322的端面具有第一凸轮511,弹性件52连接于第一凸轮511和第一分体311之间;第二阻尼部60包括第二凸轮61,第二凸轮61设于限位部322上朝向第一转动组件31的端面。
具体的,当需要折叠或展开第一轴臂10和第二轴臂20时,第一分体311会相对于限位部322转动,但是由于第一分体311内设有抵顶件51和弹性件52,因此抵顶件51上的第一凸轮511与第二凸轮61相互抵顶,在凸轮配合的作用下,抵顶件51沿轴向上下升降而改变第一分体311与限位部322之间的摩擦阻力,不同的摩擦阻力所带给用户不同的操作感知,通过第一阻尼部50与第二阻尼部60提供弹性阻尼,可以使得转动顺畅的同时,且具有较好的操作手感。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臂、第二轴臂,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可转动连接的转轴组件;
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轴臂可拆卸地连接,及/或,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轴臂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转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轴臂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轴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臂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臂插入的第一腔;
及/或,所述第二轴臂具有供所述第二连接臂插入的第二腔;
及/或,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为一体结构;
及/或,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和/或第二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为强度大于塑料的材料;
及/或,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制备材料和/或第二连接臂的制备材料为强度大于塑料的材料;
及/或,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与所述第一轴臂的制备材料和所述第二轴臂的制备材料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
及/或,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制备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
及/或,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制备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
及/或,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制备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碳纤维;
及/或,所述第一轴臂的制备材料为塑料;
及/或,所述第二轴臂的制备材料为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上;
在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一轴臂、所述第二轴臂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均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之间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轴臂背离所述转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臂背离所述转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
所述第一轴臂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轴臂转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之间的预定位置,以使所述手持云台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能够基本层叠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持云台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转轴组件的预定侧面隐藏于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之间;
在所述手持云台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转轴组件的所述预定侧面外露于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还包括连接导线,所述转轴组件内部具有供所述连接导线穿过的穿线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外,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转动;
所述第二分体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所述第一分体外,所述第二分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分体或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导线的至少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体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连接导线穿过而进入所述间隙,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间隙以及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形成所述穿线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二分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所述第一轴臂相对所述第二轴臂转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口均收容于所述第一轴臂内;
在所述第一轴臂相对所述第二轴臂转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开口均收容于所述第二轴臂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臂具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用于在所述第一轴臂与所述第二轴臂处于展开状态下收容部分所述连接导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线包括柔性电路板FPC。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
套设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套设于所述套设部外;
限位部,位于所述套设部两端,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进行轴向限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之间具有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转动阻尼。
CN202122154669.4U 2021-09-07 2021-09-07 手持云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408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54669.4U CN216408370U (zh) 2021-09-07 2021-09-07 手持云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54669.4U CN216408370U (zh) 2021-09-07 2021-09-07 手持云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8370U true CN216408370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92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5466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408370U (zh) 2021-09-07 2021-09-07 手持云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8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83171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80599B (zh) 铰接模块和包括铰接模块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US8073502B2 (en) Hinge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with a double action hinge
TWI273819B (en) Dual-axis hinge
RU2481613C2 (ru) Складная клавиатура для портативного компьютера
US8005521B2 (en) Portable terminal
CN112751951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EP1381207B1 (en) Mobile terminal with rotatably mounted camera lens module
CN112089977B (zh) 颈部按摩仪
US7512428B2 (en) Twist-type mobile terminal and hinge device thereof
KR20060128929A (ko) 휴대형 전자 장치용 모듈형 힌지
CN1622557B (zh) 移动通信设备
CN216408370U (zh) 手持云台
CN108667967A (zh) 一种转动轴体及电子设备
CN112923198B (zh) 手持云台
CN1758838B (zh) 便携式终端的摆动铰链装置
JP3119614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通信機
CN102012618B (zh) 具有投影装置的便携式电子产品
CN211371007U (zh)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667535U (zh) 可拓展的稳定器机架及具有其的稳定器
CN101649857A (zh) 铰链结构
CN214499509U (zh) 一种转向机构及风扇
CN113048141A (zh)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8626364U (zh) 一种折叠连接结构及云台稳定器
CN218760888U (zh) 一种分段扭力不同的转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