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1007U -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1007U
CN211371007U CN201922386114.5U CN201922386114U CN211371007U CN 211371007 U CN211371007 U CN 211371007U CN 201922386114 U CN201922386114 U CN 201922386114U CN 211371007 U CN211371007 U CN 211371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piece
gear
shaf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61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宏伟
张秀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861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1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1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1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用于实现稳定的联动转动。该转动机构包括延伸件、第一固定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皆和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的齿轮和第二传动件的齿轮啮合。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转动部,第一转动部的齿轮和第一固定件的齿轮啮合。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引导轴用于引导第一壳体转动。第二转动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部的齿轮和第一固定件的齿轮啮合。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引导轴用于引导第二壳体转动。这样,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稳定地联动。以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转动时能稳定的联动。

Description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部件间需要通过转动结构实现转动连接,以满足使用要求。
现有的转动结构在需要对两侧的部件实现转动连接时,往往为设置两个连杆和一个固定件,其中每一连杆和固定件转动连接,一连杆和一部件固定连接,另一连杆和另一部件固定连接,这样,通过连杆相对固定件的转动,实现了两部件间的转动连接。
但是,这样的方案,两部件间的转动连接缺少联系,两部件只是相对固定件转动,一部件的转动不影响另一部件的转动,从而不能满足一些场景下对两部件联动转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用于实现稳定的联动转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动机构,包括:
延伸件;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部设有齿轮,所述延伸件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齿轮啮合;
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的齿轮和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引导轴,所述第一引导轴用于引导第一壳体转动;
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的齿轮和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引导轴,所述第二引导轴用于引导第二壳体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
所述第一转动件还包括第三转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三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三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三转动部和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三转动部之间,所述第三转动部的齿轮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转动件还包括第四转动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四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四转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四转动部之间,所述第四转动部的齿轮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齿轮啮合;
所述第三转动部和所述第四转动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三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三转动部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转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四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四转动部通过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
所述第二引导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动组件,包括转动机构、第一牵引块、和第二牵引块;
所述转动机构为如上所述的转动机构;
所述第一牵引块设有第一引导槽,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一引导轴在所述第一引导槽内和所述第一引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块用于和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牵引块设有第二引导槽,所述转动机构的第二引导轴在所述第二引导槽内和所述第二引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块用于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轴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延伸轨迹为圆弧形;
所述第二引导轴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延伸轨迹为圆弧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导轴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
所述第二引导轴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组件、安装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转动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转动组件;
所述转动组件的延伸件和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的第一牵引块和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的第二牵引块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壳体能相对转动,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壳体能相对转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转动装置和柔性屏;
所述转动装置为如上所述的转动装置;
所述柔性屏设置在所述转动装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包括延伸件、第一固定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其中,第一固定件的两端部设有齿轮,延伸件的一端部和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第一传动件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一传动件和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第二传动件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二传动件和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的齿轮和第二传动件的齿轮啮合,从而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可以同步转动。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转动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第一转动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一转动部和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部的齿轮和第一固定件的齿轮啮合,从而,第一转动部可绕第一固定件稳定转动。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引导轴,第一引导轴用于引导第一壳体转动。第二转动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部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二转动部和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的齿轮和第一固定件的齿轮啮合,从而第二转动部可绕第一固定件稳定转动。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引导轴,第二引导轴用于引导第二壳体转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分别位于第一固定件的两侧。因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可以同步转动,而第一转动部和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和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从而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可联动。以及,第一转动部可绕第一固定件稳定转动,第二转动部可绕第一固定件稳定转动,而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转动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从而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稳定地联动。这样,在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引导轴的引导下,以及在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引导轴的引导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转动时能稳定的联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转动组件的第一牵引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转动组件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一使用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组件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一使用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转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转动机构;11、延伸件;12、第一固定件;13、第一传动件;14、第二传动件;15、第一转动件;151、第一连接部;152、第一转动部;153、第三转动部;154、第一引导轴;16、第二转动件;161、第二连接部;162、第二转动部;163、第四转动部;164、第二引导轴;17、第二固定件;181、第一转轴;182、第二转轴;183、第三转轴;184、第四转轴;2、转动组件;21、第一牵引块;22、第一引导槽;23、第二牵引块;24、第二引导槽;3、转动装置;31、安装件;32、第一壳体;33、第二壳体;4、柔性屏;5、转动连接结构;51、座部;52、转动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机构1、转动组件2、转动装置3和电子设备,用于实现稳定的联动转动。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1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1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转动机构1的主视图。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包括延伸件11、第一固定件12、第一传动件13、第二传动件14、第一转动件15、和第二转动件16。
其中,延伸件11用于安装在其它部件上。例如,延伸件11用于和安装件31连接,从而通过延伸件11将转动机构1安装在安装件31上。该安装件31位于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之间,安装件31和第一壳体32能相对转动,安装件31和第二壳体33能相对转动。
第一固定件12的两端部设有齿轮,具体来说,环绕第一固定件12的两端部的侧面设置齿轮。延伸件11的一端部和第一固定件12固定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延伸件11和第一固定件12可一体成型。
第一传动件13的一端部设有齿轮,具体来说,环绕第一传动件13的一端部的侧面设置齿轮。第一传动件13和第一固定件12转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一传动件13的侧面和第一固定件12的侧面通过转轴和轴孔转动连接。
第二传动件14的一端部设有齿轮,具体来说,环绕第二传动件14的一端部的侧面设置齿轮。第二传动件14和第一固定件12转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二传动件14的侧面和第一固定件12的侧面通过转轴和轴孔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在第一传动件13和第一固定件12转动连接,以及第二传动件14和第一固定件12转动连接后,第一传动件13的齿轮和第二传动件14的齿轮啮合。这样,通过齿轮传动,可使得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同步转动。
第一转动件15包括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一转动部152,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一转动部152固定连接。第一转动部152远离第一连接部151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一转动部152的侧面和第一传动件13的侧面可通过转轴和轴孔转动连接。
第一转动部152的齿轮和第一固定件12的齿轮啮合,这样,通过齿轮的啮合引导,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一转动部152可绕第一固定件12转动,使得第一转动件15能稳定地转动。
第一连接部151设有第一引导轴154,第一引导轴154用于引导第一壳体32转动。
第二转动件16包括第二连接部161和第二转动部162,第二连接部161和第二转动部162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部162远离第二连接部161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二转动部162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二转动部162的侧面和第二传动件14的侧面可通过转轴和轴孔转动连接。
第二转动部162的齿轮和第一固定件12的齿轮啮合,这样,通过齿轮的啮合引导,第二连接部161和第二转动部162可绕第一固定件12转动,使得第二转动件16能稳定地转动。
第二连接部161设有第二引导轴164,第二引导轴164用于引导第二壳体33转动。
其中,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二转动部162分别位于第一固定件12的两侧,以使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二转动部162在第一固定件12的两侧分别绕第一固定件12转动。
因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能同步转动,而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162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从而通过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的同步转动,使得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二转动部162能实现联动。以及,因第一转动部15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第二转动部16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这样,第一转动件15和第二转动件16能实现稳定的联动转动,也即,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61能实现稳定的联动转动。在第一连接部151的第一引导轴154引导第一壳体32转动,以及第二连接部161的第二引导轴164引导第二壳体33转动时,因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61能实现稳定的联动转动,使得第一壳体32的转动和第二壳体33的转动更稳定且能联动。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转动机构1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7。第二固定件17的两端部设有齿轮,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固定件17转动连接,第二传动件14和第二固定件17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位于第二固定件17和第一固定件12之间。换言之,第一传动件13夹在第二固定件17和第一固定件12之间,第二传动件14夹在第二固定件17和第一固定件12之间。这样,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的转动能更加稳定,且限制了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从转动机构1中脱离。
如图3所示,第一转动件15还包括第三转动部153,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三转动部153固定连接,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三转动部153位于第一连接部151的同一侧,第三转动部153远离第一连接部151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三转动部153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13位于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三转动部153之间,即第一传动件13夹在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三转动部153之间。第三转动部153的齿轮和第二固定件17的齿轮啮合,从而第三转动部153可环绕第二固定件17转动。
第二转动件16还包括第四转动部163,第二连接部161和第四转动部163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部162和第四转动部163位于第二连接部161的同一侧,第四转动部163远离第二连接部161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四转动部163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第二传动件14位于第二转动部162和第四转动部163之间,换言之,第二传动件14夹在第二转动部162和第四转动部163之间。第四转动部163的齿轮和第二固定件17的齿轮啮合,从而,第四转动部163可环绕第二固定件17转动。
其中,第三转动部153和第四转动部163分别位于第二固定件17的两侧。从而,第三转动部153和第四转动部163可在第二固定件17的两侧分别环绕第二固定件17转动。
通过增加第二固定件17、第三转动部153、和第四转动部163,且第二固定件17和第三转动部153通过齿轮啮合以进行连接,第二固定件17和第四转动部163通过齿轮啮合以进行连接,使得第一转动件15的转动更稳定,以及第二转动件16的转动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实现第一固定件12、第一传动件13、第二传动件14、第一转动件15、第二转动件16、以及第二固定件17间的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需要进行转动连接的部件间设置转轴和轴孔,通过转轴和轴孔的转动连接,实现部件间的转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转动机构1还包括第一转轴181、第二转轴182、第三转轴183、和第四转轴184。
第一转轴181依次贯穿第一转动部152、第一传动件13、和第三转动部153,具体来说,在第一转动部152、第一传动件13、和第三转动部153上分别设有轴孔,第一转轴181依次穿过这些部件上的轴孔,第一转轴181可在这些轴孔内转动。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三转动部153通过第一转轴181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
第四转轴184依次贯穿第二转动部162、第二传动件14、和第四转动部163,具体来说,在第二转动部162、第二传动件14、和第四转动部163上分别设有轴孔,第四转轴184依次穿过这些部件上的轴孔,第四转轴184可在这些轴孔内转动。第二转动部162和第四转动部163通过第四转轴184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
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7通过第二转轴182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7通过第三转轴183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转轴181、第二转轴182、第三转轴183、和第四转轴184的方式,实现部件间的转动连接,可以使得部件的加工和组装更为简易。
第二转轴182和第三转轴18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第二转轴182和第三转轴183分别穿过相应的部件的轴孔,以实现转动连接,类似于第一转轴181和第四转轴184的设置方式。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二转轴182和第一固定件1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82依次贯穿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固定件17。这样,通过第二转轴182,第一固定件12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第二固定件17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
第三转轴183和第一固定件1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第三转轴183依次贯穿第二传动件14和第二固定件17。这样,通过第三转轴183,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第二固定件17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
为了方便转动机构1的安装,可选地,第一引导轴154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51的侧面,第二引导轴164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61的侧面。
应该理解,第一引导轴154和第二引导轴164可以为圆柱体结构、长方体结构或横截面为多边形的柱体等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包括延伸件11、第一固定件12、第一传动件13、第二传动件14、第一转动件15、和第二转动件16。其中,第一固定件12的两端部设有齿轮,延伸件11的一端部和第一固定件12固定连接。第一传动件13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一传动件13和第一固定件12转动连接。第二传动件14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二传动件14和第一固定件12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13的齿轮和第二传动件14的齿轮啮合,从而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可以同步转动。第一转动件15包括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一转动部152,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一转动部152固定连接,第一转动部152远离第一连接部151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部152的齿轮和第一固定件12的齿轮啮合,从而,第一转动部15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第一连接部151设有第一引导轴154,第一引导轴154用于引导第一壳体32转动。第二转动件16包括第二连接部161和第二转动部162,第二连接部161和第二转动部162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部162远离第二连接部161的一端部设有齿轮,第二转动部162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162的齿轮和第一固定件12的齿轮啮合,从而第二转动部16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第二连接部161设有第二引导轴164,第二引导轴164用于引导第二壳体33转动。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二转动部162分别位于第一固定件12的两侧。因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可以同步转动,而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162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从而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二转动部162可联动。以及,第一转动部15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第二转动部16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而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一转动部15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61和第二转动部162固定连接,从而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61能稳定地联动。这样,在第一连接部151的第一引导轴154的引导下,以及在第二连接部161的第二引导轴164的引导下,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在转动时能稳定的联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转动组件2的第二牵引块23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转动组件2的主视图。
参阅图5和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组件2包括转动机构1、第一牵引块21、和第二牵引块23。
其中,转动机构1为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转动机构1,例如为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转动机构1。关于转动机构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上文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牵引块21设有第一引导槽22,转动机构1的第一引导轴154在第一引导槽22内和第一引导槽22滑动连接。第一牵引块21用于和第一壳体32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连接,或者胶粘、焊接等。
第二牵引块23设有第二引导槽24,转动机构1的第二引导轴164在第二引导槽24内和第二引导槽24滑动连接。第二牵引块23用于和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连接,或者胶粘、焊接等。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牵引块21为块状结构,在其侧面设有第一引导槽22,第一引导轴154可插入该第一引导槽22内,以进行相对滑动。第二牵引块23的形状类似于第一牵引块21,只是第一牵引块21和第二牵引块23呈左右对称形式布置。
第一牵引块21用于和第一壳体32固定连接,第二牵引块23用于和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这样,第一引导轴154在第一引导槽22内滑动,以带动第一牵引块21和第一壳体32转动。以及第二引导轴164在第二引导槽24内滑动,以带动第二牵引块23和第二壳体33的转动。
通过第一引导轴154和第一引导槽22的配合,可改变第一转动件15和第一壳体32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二引导轴164和第二引导槽24的配合,可改变第二转动件16和第二壳体33的相对位置。这样,可以有利于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的转动。
关于第一引导轴154、第二引导轴164、第一引导槽22和第二引导槽24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下面对此举出其中两个示例。
示例一:
如图7所示,第一引导轴154为圆柱体结构,第一引导槽22的延伸轨迹为圆弧形。第二引导轴164为圆柱体结构,第二引导槽24的延伸轨迹为圆弧形。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引导轴154在第一引导槽22内的滑动更顺利,以及使得第二引导轴164在第二引导槽24内的滑动更顺利。
安装图7所示的转动组件2的电子设备的转动示例可如图8所示,通过第一引导轴154在第一引导槽22内的滑动,以及第二引导轴164在第二引导槽24内的滑动,带动了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的相向转动。
示例二:
如图9所示,第一引导轴154为长方体结构,第一引导槽22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例如,第一引导槽22为长方体结构。第二引导轴164为长方体结构,第二引导槽24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例如第二引导槽24为长方体结构。这样的设置方式也能使得第一引导轴154在第一引导槽22内顺利滑动,以及使得第二引导轴164在第二引导槽24内顺利滑动。
安装图9所示的转动组件2的电子设备的转动示例可如图10所示,通过第一引导轴154在第一引导槽22内的滑动,以及第二引导轴164在第二引导槽24内的滑动,带动了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的相向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组件2包括转动机构1、第一牵引块21、和第二牵引块23。第一牵引块21设有第一引导槽22,转动机构1的第一引导轴154在第一引导槽22内和第一引导槽22滑动连接,第一牵引块21用于和第一壳体32固定连接。第二牵引块23设有第二引导槽24,转动机构1的第二引导轴164在第二引导槽24内和第二引导槽24滑动连接,第二牵引块23用于和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在转动机构1中,因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可以同步转动,而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162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从而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二转动部162可联动。以及,第一转动部15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第二转动部16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而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一转动部15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61和第二转动部162固定连接,从而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61能稳定地联动。这样,在第一连接部151的第一引导轴154的引导下,以及在第二连接部161的第二引导轴164的引导下,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在转动时能稳定的联动。而通过第一引导轴154和第一引导槽22的配合,可改变第一转动件15和第一壳体32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二引导轴164和第二引导槽24的配合,可改变第二转动件16和第二壳体33的相对位置。这样,可以有利于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的转动。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转动装置3的爆炸图。
参阅图11和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装置3包括转动组件2、安装件31、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
转动组件2为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转动组件2。关于转动组件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上文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转动组件2的延伸件11和安装件31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纹连接、胶粘、或者焊接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转动组件2的第一牵引块21和第一壳体32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纹连接。转动组件2的第二牵引块23和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纹连接。
安装件31位于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之间,安装件31和第一壳体32能相对转动,安装件31和第二壳体33能相对转动。例如通过转轴和轴孔实现安装件31和第一壳体32的相对转动,以及实现安装件31和第二壳体33的相对转动。
例如,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件31和第一壳体32通过转动连接结构5实现相对转动,如图11和图12所示,该转动连接结构5包括座部51和转动连接部52。其中,座部51内设有槽孔,槽孔为圆弧结构。转动连接部52包括转动分部和延伸分部,转动分部和延伸分部固定连接,转动分部为圆弧结构,转动分部和槽孔转动连接。延伸分部位于槽孔之外,以方便延伸分部连接其它部件。座部51和安装件31固定连接,延伸分部和第一壳体32固定连接。安装件31和第二壳体33可通过另一转动连接结构5实现相对转动,前一转动连接结构5和后一转动连接结构5结构可相同。只是前一转动连接结构5的延伸分部和第一壳体32固定连接,后一转动连接结构5的延伸分部和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转动装置3可包括二个转动组件2,该二个转动组件2分别设置在安装件31、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三者的两侧。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壳体32上设置容置槽,以容置第一牵引块21。可以在第二壳体33上设置容置槽,以容置第二牵引块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装置3包括转动组件2、安装件31、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转动组件2的延伸件11和安装件31固定连接,转动组件2的第一牵引块21和第一壳体32固定连接,转动组件2的第二牵引块23和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安装件31位于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之间,安装件31和第一壳体32能相对转动,安装件31和第二壳体33能相对转动。转动组件2包括转动机构1、第一牵引块21、和第二牵引块23。在转动机构1中,因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可以同步转动,而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162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从而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二转动部162可联动。以及,第一转动部15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第二转动部16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而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一转动部15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61和第二转动部162固定连接,从而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61能稳定地联动。这样,在第一连接部151的第一引导轴154的引导下,以及在第二连接部161的第二引导轴164的引导下,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在转动时能稳定的联动。而通过第一引导轴154和第一引导槽22的配合,可改变第一转动件15和第一壳体32的相对位置。以及,通过第二引导轴164和第二引导槽24的配合,可改变第二转动件16和第二壳体33的相对位置。这样,可以有利于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的转动。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转动装置3和柔性屏4。
转动装置3为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转动装置3。关于转动装置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上文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柔性屏4设置在转动装置3的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上。
这样,在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转动时,可以带动柔性屏4折叠或者展开,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在转动装置3中包括转动机构1,在转动机构1中,因第一传动件13和第二传动件14可以同步转动,而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162和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从而第一转动部152和第二转动部162可联动。以及,第一转动部15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第二转动部162可绕第一固定件12稳定转动,而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一转动部15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161和第二转动部162固定连接,从而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61能稳定地联动。这样,在第一连接部151的第一引导轴154的引导下,以及在第二连接部161的第二引导轴164的引导下,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在转动时能稳定的联动。从而在柔性屏4随着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的转动,而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柔性屏4设置在第一壳体32的部分和设置在第二壳体33的部分能稳定地折叠或者展开。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延伸件(11);
第一固定件(12),所述第一固定件(12)的两端部设有齿轮,所述延伸件(11)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一固定件(12)固定连接;
第一传动件(13),所述第一传动件(13)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一传动件(13)和所述第一固定件(12)转动连接;
第二传动件(14),所述第二传动件(14)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14)和所述第一固定件(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13)的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4)的齿轮啮合;
第一转动件(15),所述第一转动件(15)包括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一转动部(152),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一转动部(15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15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部(152)和所述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152)的齿轮和所述第一固定件(12)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接部(151)设有第一引导轴(154),所述第一引导轴(154)用于引导第一壳体(32)转动;
第二转动件(16),所述第二转动件(16)包括第二连接部(161)和第二转动部(162),所述第二连接部(161)和所述第二转动部(16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16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61)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二转动部(162)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162)的齿轮和所述第一固定件(12)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连接部(161)设有第二引导轴(164),所述第二引导轴(164)用于引导第二壳体(33)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152)和所述第二转动部(16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2)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1)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7);
所述第二固定件(17)的两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一传动件(13)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14)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13)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7)和所述第一固定件(12)之间;
所述第一转动件(15)还包括第三转动部(153),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三转动部(15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152)和所述第三转动部(15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同一侧,所述第三转动部(15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三转动部(153)和所述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13)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152)和所述第三转动部(153)之间,所述第三转动部(153)的齿轮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7)的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转动件(16)还包括第四转动部(163),所述第二连接部(161)和所述第四转动部(16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162)和所述第四转动部(163)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61)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转动部(163)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61)的一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第四转动部(163)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14)位于所述第二转动部(162)和所述第四转动部(163)之间,所述第四转动部(163)的齿轮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7)的齿轮啮合;
所述第三转动部(153)和所述第四转动部(16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7)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1)还包括第一转轴(181)、第二转轴(182)、第三转轴(183)、和第四转轴(184);
所述第一转轴(181)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转动部(152)、所述第一传动件(13)、和所述第三转动部(153),所述第一转动部(152)和所述第三转动部(153)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81)和所述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转轴(184)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转动部(162)、所述第二传动件(14)、和所述第四转动部(163),所述第二转动部(162)和所述第四转动部(163)通过所述第四转轴(184)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件(12)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7)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82)和所述第一传动件(13)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件(12)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7)通过所述第三转轴(183)和所述第二传动件(14)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轴(182)和所述第一固定件(1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82)依次贯穿所述第一传动件(13)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7);
所述第三转轴(183)和所述第一固定件(1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183)依次贯穿所述第二传动件(14)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轴(15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侧面;
所述第二引导轴(164)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61)的侧面。
6.一种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机构(1)、第一牵引块(21)、和第二牵引块(23);
所述转动机构(1)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1);
所述第一牵引块(21)设有第一引导槽(22),所述转动机构(1)的第一引导轴(154)在所述第一引导槽(22)内和所述第一引导槽(2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块(21)用于和第一壳体(3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牵引块(23)设有第二引导槽(24),所述转动机构(1)的第二引导轴(164)在所述第二引导槽(24)内和所述第二引导槽(2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块(23)用于和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轴(15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引导槽(22)的延伸轨迹为圆弧形;
所述第二引导轴(16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引导槽(24)的延伸轨迹为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轴(15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引导槽(22)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
所述第二引导轴(16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二引导槽(24)的延伸轨迹为直线段。
9.一种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组件(2)、安装件(31)、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
所述转动组件(2)为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转动组件(2);
所述转动组件(2)的延伸件(11)和所述安装件(3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组件(2)的第一牵引块(21)和所述第一壳体(3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组件(2)的第二牵引块(23)和所述第二壳体(33)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件(3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32)和所述第二壳体(33)之间,所述安装件(31)和所述第一壳体(32)能相对转动,所述安装件(31)和所述第二壳体(33)能相对转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装置(3)和柔性屏(4);
所述转动装置(3)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动装置(3);
所述柔性屏(4)设置在所述转动装置(3)的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上。
CN201922386114.5U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371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6114.5U CN211371007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6114.5U CN211371007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1007U true CN211371007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3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6114.5U Active CN211371007U (zh) 2019-12-26 2019-12-26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100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8141A (zh) * 2019-12-26 2021-06-29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90910A (zh) * 2021-03-01 2022-0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同步机构和折叠终端
CN113048141B (zh) * 2019-12-26 2024-05-24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8141A (zh) * 2019-12-26 2021-06-29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128954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48141B (zh) * 2019-12-26 2024-05-24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90910A (zh) * 2021-03-01 2022-0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同步机构和折叠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71007U (zh)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779889B (zh) 铰接模块和包括铰接模块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US11856119B2 (en) Synchronizing mechanism of hinge of infolding flexible screen of mobile terminal
CN115263907B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WO2022135293A1 (zh) 电子设备
CN208459903U (zh) 电子装置
EP3879379A1 (en) Vehicle diagnosis tablet computer and housing assembly thereof
KR20220041921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접이식 어셈블리
CN111828462B (zh) 转动机构、折叠机构及通讯设备
CN111665635B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1622557B (zh) 移动通信设备
CN109002079A (zh)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KR20050016255A (ko) 수납식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10714978A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柔性屏设备
CN110671422A (zh) 一种转动装置和柔性屏设备
CN114810805A (zh) 铰链、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3048141A (zh)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48141B (zh) 一种转动机构、转动组件、转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412965A (zh) 十字绞架的u型内折转动机构
CN113719523A (zh) 铰链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5899435U (zh) 铰链结构及应用该铰链结构的电子设备
CN11102248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423409U (zh) 一种应用于弯折设备的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12407304U (zh) 一种应用于柔性屏移动电子终端的铰链
CN114542587B (zh) 一种转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