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5608U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厨余垃圾处理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05608U CN216405608U CN202120597578.5U CN202120597578U CN216405608U CN 216405608 U CN216405608 U CN 216405608U CN 202120597578 U CN202120597578 U CN 202120597578U CN 216405608 U CN216405608 U CN 2164056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b
- kitchen waste
- ribs
- wall
- stir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806 kitchen was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8 pulveriz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4190 Enzym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790 Enzym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90 leftove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054 m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52 non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00 non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65 odorles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包括:机体,机体内部设置有处理桶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驱动件和连接在驱动件上的搅拌刀具,搅拌刀具位于处理桶内部,处理桶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扰流筋,扰流筋包括扰流部,扰流部与处理桶内壁之间呈预定夹角,预定夹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90°。本申请的扰流筋有利于提高扰流部对厨余垃圾的阻力,充分打散厨余垃圾,提高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通常包括坏掉的蔬菜以及餐后的剩菜剩饭,厨余垃圾相对于其他生活垃圾而言,常伴有其独特的异味,且更易吸引蝇虫,或者发霉,滋生细菌等,通常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冲入下水管道中或使用方便袋打包扔掉,不环保且过程麻烦。
厨余垃圾处理器可以将大块垃圾进行搅拌分散,以使厨余垃圾充分干燥,改善了厨余垃圾的处理效率。
为了避免厨余垃圾随着搅拌刀具一起发生转动,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处理桶内壁设置有扰流筋,通过扰流筋阻挡垃圾随着搅拌刀具转动。但是现有的搅拌筋一般都是通过朝向处理桶内部形成的凸起,阻挡厨余垃圾的转动,扰动效果差,并且容易将厨余垃圾积聚在凸起上,导致厨余垃圾处理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扰流筋的扰流部与内壁呈夹角,有利于充分打散厨余垃圾,提高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包括:机体,机体内部设置有处理桶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搅拌刀具,搅拌刀具位于处理桶内部,处理桶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扰流筋,扰流筋包括扰流部,扰流部与处理桶内壁之间呈预定夹角,预定夹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90°。
根据此方案,扰流部与处理桶内壁呈预定夹角,有利于打散厨余垃圾;并且预定夹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90°,有利于提高扰流部对厨余垃圾的阻力,充分打散厨余垃圾,提高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
作为可选的方案,预定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根据此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扰流效果。
作为可选的方案,扰流部朝向处理桶的底部倾斜。根据此方案,扰流部既能保证较高的扰流效果,同时避免厨余垃圾搁置在扰流部。
作为可选的方案,扰流部远离处理桶内壁的一端与处理桶中心的距离在预设方向逐渐增大,预设方向是指自处理桶的开口端向处理桶底端延伸的方向。根据此方案,有利于增加了对处理桶底部的厨余垃圾的阻力,进而提高了扰动效果。
作为可选的方案,扰流部的最低处与处理桶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搅拌刀具的最高处与处理桶底面之间的距离,且小于等于处理桶高度的1/2。根据此方案,保证扰流效果的同时,有利于避免增加搅拌刀具的阻力。
作为可选的方案,扰流部的最低处与处理桶底面之间的距离与搅拌刀具的最高处与处理桶底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0mm。根据此方案,有利于增加搅拌效果的同时,充分打散处理桶底部的厨余垃圾,提高扰流效果。
作为可选的方案,扰流筋包括第一筋条、第二筋条和第三筋条,第一筋条平行安装于处理桶内壁,第二筋条和第三筋条分别连接在第一筋条的两端,且第二筋条和第三筋条分别与第一筋条呈预定夹角,第二筋条和第三筋条被配置为扰流部。根据此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扰流效果好同时有利于减轻扰流筋的重量。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二筋条和第三筋条分别与第一筋条的夹角相等。根据此方案,易于加工,可靠实现扰流。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三筋条的长度大于第二筋条的长度,且第三筋条位于第一筋条靠近处理桶底部的一端。根据此方案,有利于增加对处理桶底部厨余垃圾的阻力,改善扰流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中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机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盖体,14.加热体,15.风机,16.净化组件;
20.处理桶;
30.搅拌组件,31.驱动件,32.搅拌刀具;
40.扰流筋,41.第一筋条,42.第二筋条,43.第三筋条;
50.控制系统,51.操作按钮,52.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该厨余垃圾处理器扰流筋增加了对厨余垃圾的阻力,充分打散厨余垃圾,并且避免了厨余垃圾留置在扰流筋上,进而提高了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包括:机体10,机体10内部设置有处理桶20和搅拌组件30,搅拌组件30包括驱动件31和连接在驱动件31上的搅拌刀具32,搅拌刀具32位于处理桶20内部,处理桶20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扰流筋40,扰流筋40包括扰流部,扰流部与处理桶20内壁之间呈预定夹角,预定夹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90°。
需要说明的是,机体10可大致构造为圆柱状或长方体状。机体10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处理桶20的安装腔,其中,安装腔的尺寸和形状一般与处理桶20相适应,当然安装腔的形状也可以与处理桶20的形状不同,只要能够保证处理桶20可以安装在安装腔内即可。
机体10可以采用各种塑料材质,例如:ABS塑料、PS塑料、PC塑料或PET塑料等;机体10还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例如:不锈钢、铝合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机体10能够用于安装和承载处理桶20、加热体14、风机15以及净化组件16等。
搅拌组件30用于对厨余垃圾进行翻拌和打散,有利于提高厨余垃圾的烘干效率以及处理效率。其中,驱动件31可以是各种型号的电机或电磁阀;搅拌刀具32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利于充分搅拌和/或粉碎垃圾,提高工作效率;当搅拌刀具32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还可以在其中一个刀具32出现损坏时,不影响对垃圾的粉碎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件31安装在机体10内部,并且驱动件31与搅拌刀具32可以通过任意一种连接方式连接,例如搅拌刀具32与驱动件31螺接,当然还可以是焊接、铆接等。优选地,搅拌刀具32可拆卸地连接在驱动件31上,在搅拌刀具32长时间使用后,以便于用户更换搅拌刀具32,进而保证搅拌和/或粉碎效果。
为了提高厨余垃圾的搅拌和烘干效果,处理桶20内壁设置有扰流筋40,主要用于破坏搅拌刀具32转动时产生的涡流,以阻挡厨余垃圾随着搅拌刀具32一起转动,导致烘干处理效果较差。
其中,扰流筋40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当扰流筋40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扰流筋40间隔均匀设置在处理桶20的内壁。
扰流筋40与处理桶20内壁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在处理桶20的内壁二次加工形成的,扰流筋40与处理桶20内壁之间可以通过任意一种连接方式连接,例如焊接、螺接、铆接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扰流筋40可以是在处理桶20内壁形成的局部凸起,其中凸起可以是圆形、方形、角型等任意一种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当然,扰流筋40还可以是固定安装在处理桶20内壁的平板结构、长条结构,或者其组合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扰流效果即可。
其中,扰流筋40的扰流部是指扰流筋40上自处理桶20的内壁向处理桶20内部延伸的区域;当扰流筋40为凸起时,扰流部与处理桶20内壁之间呈预定夹角是指凸起在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与处理桶20内壁之间的夹角;当扰流筋40为平板结构时,是指平板所在平面与处理桶20内壁之间的夹角;当扰流筋40呈长条结构时,长条结构的中心线与处理桶20内壁之间的夹角。
扰流部与处理桶内壁的夹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90°,增加了接触面积,有利于扰流筋更好的翻拌和打散厨余垃圾,提高了对处理桶底部厨余垃圾的充分翻拌和打散,进一步提高烘干和处理效果。
还可以理解的是,厨余垃圾存放在处理桶20内部,为了防止厨余垃圾气味散出或者厨余垃圾处理器工作高温气体喷出,对用户造成伤害,机体10上盖设有盖体13,盖体13可以大致构造为敞口的圆柱状或者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状。
机体10的外壁还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风口11用于外界空气进入处理桶20内部;出风口12用于将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导出。其中,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还可以用于机体10散热,将机体10中的部件由于工作产生的热量散出,有利于保证机体10正常工作,延长处理器的使用寿命。机体10内部还设置有加热体14和风机15,风机15将空气抽入机体10内部,通过加热体14加热后,送入处理桶20中,对处理桶20中的厨余垃圾进行烘干转化;净化组件16用于对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净化组件16可以是装有活性炭或其他吸附材料的装置、紫外线装置、臭氧装置、装有净化催化剂(例如微生物菌、分解酶等)的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用于对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进行吸附或反应转化,以使得排出的气体无毒无害无异味。
本实施例的厨余垃圾处理器,通过扰流部和处理桶内壁的夹角解决了现有扰流筋扰动效果差的问题。本实施例的扰流部与处理桶内壁呈预定夹角,有利于打散厨余垃圾;并且预定夹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90°,有利于提高扰流部对厨余垃圾的阻力,充分打散厨余垃圾,提高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预定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当预定夹角等于30°时,保证良好扰流效果的同时,占用处理桶内部空间小;当预定夹角等于60°时,扰流效果好。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扰流部朝向处理桶的底部倾斜。本实施方式有利于保证较高扰流效果,由于扰流部朝向处理桶底部倾斜,在厨余垃圾的重力作用下,有利于避免厨余垃圾搁置在扰流部,保证厨余垃圾充分翻拌,干燥。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扰流部远离处理桶20内壁的一端与处理桶20中心的距离在预设方向逐渐增大,预设方向是指自处理桶20的开口端向处理桶20底端延伸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d1>d2,厨余垃圾由于重力作用下,容易积聚在处理桶底部,扰流部靠近处理桶20底部的区域距离处理桶中心的距离大,则扰流部增加了对处理桶20底部的厨余垃圾的阻力,提高了扰动效果,进而能够对处理桶20底部的厨余垃圾进行充分翻拌,提高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
其中,处理桶2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是指处理桶20相对的两侧壁之间距离,当处理桶20为圆柱状时,处理桶2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是指处理桶的直径。扰流部位于处理桶20内壁的一端与扰流部靠近处理桶20中心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扰流部的宽度。当扰流部的宽度为处理桶2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的1/10时,扰流部占用处理桶内部空间小,且扰流效果好;当扰流部的宽度为处理桶2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的1/6时,对厨余垃圾的阻力大,扰流效果优异。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扰流部的最低处与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h1大于搅拌刀具32的最高处与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h3,且小于等于处理桶20高度h3的1/2。
其中,扰流部的最低处是指扰流部上距离所述处理桶20底面最近的位置;搅拌刀具32的最高处是指搅拌刀具32上距离所述处理桶20底面最远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扰流部的最低处和搅拌刀具的最高处之间具有一定距离,避免了搅拌刀具转动过程中与扰流部发生碰撞,损坏刀具,降低了搅拌刀具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当搅拌刀具转动至扰流部最低处时,转动阻力增大,导致搅拌效果差。
本实施方式的扰流部最低处位于处理桶中心以下,有利于提高扰流效果。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扰流部的最低处与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h1与搅拌刀具32的最高处与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h2的差值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0mm。当扰流部的最低处与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与搅拌刀具32的最高处与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等于5mm时,能够充分翻拌厨余垃圾,提高扰流效果;当扰流部的最低处与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与搅拌刀具32的最高处与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等于10mm时,保证扰流的同时实现充分搅拌。
本实施方式有利于避免增加搅拌刀具的阻力,同时充分打散处理桶底部的厨余垃圾,提高扰流效果。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4所示,扰流筋40包括第一筋条41、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第一筋条41平行安装于处理桶20内壁,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分别连接在第一筋条41的两端,且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分别与第一筋条41呈预定夹角,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配置为扰流部。
其中,第一筋条41作为固定筋条,用于将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固定在处理桶20内壁;第一筋条41与处理桶20的内壁可以通过任意一种连接方式连接,例如螺接、焊接或铆接。示例地,第一筋条41的中央开设有螺纹孔,螺钉穿过螺纹孔将第一筋条41固定在处理桶20的内壁。
第一筋条41、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分别可以是板状、条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方式扰流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扰流效果好同时有利于减轻扰流筋的重量,符合减量化设计。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分别与第一筋条41的夹角相等。
本实施方式的扰流筋易于加工,第二筋条42与第三筋条43的夹角相等,有利于可靠实现扰流。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第三筋条43的长度L3大于第二筋条42的长度L4,且第三筋条43位于第一筋条41靠近处理桶20底部的一端。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三筋条43的长度L3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50mm。本实施方式有利于在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分别与第一筋条41的夹角相等时,保证靠近处理桶20底部的筋条远离处理桶20内壁的一端距离处理桶中心的距离小,进而增加对处理桶20底部垃圾的阻力,使得垃圾翻拌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烘干和处理效果。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2所示,垃圾处理器还包括:控制系统50,控制系统50包括设置于机体10内部控制器、设置于机体10外壁的操作按钮51和显示面板52,控制器分别与操作按钮51、显示面板52、加热体14、风机15、净化组件16和驱动件31连接。
控制器可以是MCU控制器,也可以是PLC控制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操作按钮51可以是开机按钮、加热按钮、粉碎按钮、净化按钮等。用户在使用时,通过操作不同的按钮,控制器控制厨余垃圾处对垃圾进行烘干、粉碎和/或净化。
显示面板52可以显示机体10内部的温度、工作状态以及其他工作参数,方便用户查看,用户根据显示面板52显示的信息实时掌握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并可以根据显示面板52显示的信息调整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下面通过一个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3所示,机体10上盖设有盖体13,机体10外壁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机体10内部靠近进风口11的区域设置有风机15,机体10内部还设置有处理桶20,机体10内部靠近处理桶20开口的区域设置有加热体14,机体10内部靠近出风口12的位置设置有净化组件16,机体10内部还设置有搅拌组件30,搅拌刀具32位于处理桶20内部;
处理桶20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筋条41,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分别倾斜固定在第一筋条41的两端,其中第二筋条42的倾斜角度A与第三筋条43的倾斜角度B相等,第三筋条43位于第一筋条41靠近处理桶20底部的一端,其中,第三筋条43的长度大于第二筋条42的长度;
用户使用时,打开盖体13,将厨余垃圾投入处理桶20内部,控制操作按钮51,厨余垃圾处理器开始工作,风机将空气吸入机体10内部,经过加热体14加热产生热空气,热空气对处理桶内部的垃圾进行烘干,同时搅拌刀具32对垃圾进行搅拌,在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的扰动下,避免了厨余垃圾随着搅拌刀具32一起转动,使得厨余垃圾快速翻滚干燥,提高处理效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厨余垃圾处理器,包括:机体(10),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处理桶(20)和搅拌组件(30),所述搅拌组件(30)包括驱动件(31)和连接在所述驱动件(31)上的搅拌刀具(32),所述搅拌刀具(32)位于所述处理桶(20)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桶(20)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扰流筋(40),所述扰流筋(40)包括扰流部,所述扰流部与所述处理桶(20)内壁之间呈预定夹角,所述预定夹角大于等于10°且小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朝向所述处理桶(20)的底部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远离所述处理桶(20)内壁的一端与所述处理桶(20)中心的距离在预设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预设方向是指自所述处理桶(20)的开口端向所述处理桶(20)底端延伸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的最低处与所述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搅拌刀具(32)的最高处与所述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且小于等于所述处理桶(20)高度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的最低处与所述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搅拌刀具(32)的最高处与所述处理桶(20)底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筋(40)包括第一筋条(41)、第二筋条(42)和第三筋条(43),所述第一筋条(41)平行安装于所述处理桶(20)内壁,所述第二筋条(42)和所述第三筋条(43)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筋条(41)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筋条(42)和所述第三筋条(43)分别与所述第一筋条(41)呈所述预定夹角,所述第二筋条(42)和所述第三筋条(43)被配置为所述扰流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筋条(42)和所述第三筋条(43)与所述第一筋条(41)的夹角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筋条(4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筋条(42)的长度,且所述第三筋条(43)位于所述第一筋条(41)靠近所述处理桶(20)底部的一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97578.5U CN216405608U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97578.5U CN216405608U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05608U true CN216405608U (zh) | 2022-04-29 |
Family
ID=81281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97578.5U Active CN216405608U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05608U (zh) |
-
2021
- 2021-03-24 CN CN202120597578.5U patent/CN2164056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6729C (zh) | 食品废物处理装置 | |
CN201720243U (zh) |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机 | |
CN216405608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209481501U (zh) | 厨余垃圾处理机 | |
CN217630283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JP2007209904A (ja) | 生ゴミ処理装置 | |
CN210332232U (zh) | 家用厨余处理设备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家用厨余处理设备 | |
CN216605525U (zh) | 搅拌叶片及具有其的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215598039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211946843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215586763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215594265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215594267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215594264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216612532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212597868U (zh) |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机 | |
CN211946846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111875419B (zh) | 一种多功能家用垃圾处理机 | |
CN211946845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KR101598944B1 (ko) | 개수대 배수관 연결형 발효소멸방식 음식물쓰레기 처리장치 | |
CN215879209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JP2006255592A (ja) | 生ごみ処理機 | |
CN216204756U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CN111285709A (zh)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
JP2007190500A (ja) | 生ゴミ処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