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4265U - 厨余垃圾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厨余垃圾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4265U
CN215594265U CN202120598337.2U CN202120598337U CN215594265U CN 215594265 U CN215594265 U CN 215594265U CN 202120598337 U CN202120598337 U CN 202120598337U CN 215594265 U CN215594265 U CN 215594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gap
barrel
air outlet
machin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983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应军
唐路蒙
叶理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983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4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4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4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包括:机体,机体内部设置有处理桶,机体的外壁上还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机体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沿着处理桶的外壁方向延伸,第一通道的进风端与进风口连通,第一通道的出风端与处理桶内部连通,第一通道内部设置有进风扇和加热体;第二通道的进风端与处理桶内部连通,第二通道的出风端与出风口连通,第二通道内部设置有净化组件,用于对处理桶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本申请的厨余垃圾处理器通过优化风道结构,改善了机体内部空气流通的顺畅性,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使得厨余垃圾的处理更环保清洁。

Description

厨余垃圾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通常包括坏掉的蔬菜以及餐后的剩菜剩饭,厨余垃圾相对于其他生活垃圾而言,常伴有其独特的异味,且更易吸引蝇虫,或者发霉,滋生细菌等,通常对于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冲入下水管道中或使用方便袋打包扔掉,不环保且过程麻烦。
厨余垃圾处理器可以将大块垃圾进行粉碎、烘干、除臭等处理,改善了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
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器通过加热机体内部的空气产生热空气,通过热空气烘干厨余垃圾,然后将烘干厨余垃圾产生的气体通过净化组件净化处理,但是现有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机体内部的风道结构存在如下问题:进风量少,排风不顺畅,导致烘干效率低,进而导致厨余垃圾处理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通过优化内部风道的结构,提高了进风量和排风顺畅性,进而改善厨余垃圾的烘干效率,同时使得厨余垃圾处理更加环保清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包括机体,机体内部设置有处理桶,机体的外壁上还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机体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沿着处理桶的外壁方向延伸,第一通道的进风端与进风口连通,第一通道的出风端与处理桶内部连通,第一通道内部设置有进风扇和加热体;
第二通道的进风端与处理桶内部连通,第二通道的出风端与出风口连通,第二通道内部设置有净化组件,用于对处理桶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
根据此方案,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沿着处理桶的外壁延伸,形成侧向进风和侧向排风,有利于改善机体内部空气流通的顺畅性,并且节省机体内部空间;第一通道中设置进风扇和加热体,有利于提高进风量和空气温度,提高烘干效率;第二通道中设置净化组件,有利于使得厨余垃圾的处理更环保清洁。
作为可选的方案,进风扇设置于第一通道的进风端,加热体设置于第一通道的出风端。根据此方案,有利于增加进风量的同时,提高进入处理桶内部空气的温度,减少热量损失。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二通道的出风端设置有排风扇。根据此方案,有利于增加第二通道的排风顺畅性。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二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区段设置于处理桶上,第二区段设置于机体内部。根据此方案,有利于排风顺畅的同时节省机体内部空间。
作为可选的方案,处理桶包括内桶和外桶,内桶装设于外桶内,且内桶的外壁和外桶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被配置为第一区段;
外桶固定安装在机体内部,且外桶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排风口,第一排风口分别与第一间隙和净化组件连通。
根据此方案,内桶与外桶的第一间隙为第一区段,加工简单方便,节省空间,并且第一间隙围绕在内桶外壁周围,提供较大的空间,有利于排风顺畅;同时,第一间隙还具有隔热作用,避免热空气直接与机体接触,影响机体的使用寿命。
为可选的方案,内桶敞口端的边缘与机体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连通,第二间隙被配置为第二通道的进风端。根据此方案,无需在内桶上额外开口,加工简单方便。
作为可选的方案,内桶的敞口端形成有翻边,机体与内桶的连接处设置有凸台和凹槽,翻边搭接在凸台上,翻边与凹槽之间限定出第二间隙。根据此方案,有利于内桶的安装和拆卸,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一间隙的尺寸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30mm,第二间隙在预设方向的尺寸以及在机体高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30mm,其中,预设方向与机体的高度方向垂直。根据此方案,第一间隙的尺寸有利于改善机体内部空间,第二间隙的尺寸有利于内桶可靠安装,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共同作用提高了排风顺畅性。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二间隙在预设方向的尺寸小于等于第二间隙在机体高度方向的尺寸,且第二间隙在机体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等于第一间隙的尺寸。根据此方案,有利于提高烘干效果的同时保证排风顺畅。
作为可选的方案,净化组件包括:
外壳,外壳位于机体内部且与机体固定连接,外壳外壁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排风口和第三排风口,第二排风口与第一排风口连通,第三排风口与出风口连通;
滤芯,滤芯设置于外壳内部,用于对处理桶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
根据此方案,外壳用于提供净化气体的空间,避免处理桶排出的气体直接沿着排风通道排出;滤芯用于对气体中的有毒有害或有异味的物质进行吸附或分解转化,有效实现气体净化,避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作为可选的方案,滤芯包括加热管和设置在加热管外壁的至少一个导热叶片,加热管沿着外壳的长度方向设置,导热叶片上涂覆有净化催化剂。根据此方案,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有利于保证气体中的有毒有害或有异味的物质反应转化,提高了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净化组件中滤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机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第一通道的进风端,14.第一通道的出风端,15.第二通道的进风端,16.第二通道的出风端,17.凸台,18.凹槽,19.盖体;
20.处理桶,21.内桶,211.翻边,22.外桶,221.第一排风口,23.第一间隙;
30.进风扇,40.加热体;
50.净化组件;51.外壳,52.第二排风口,53.第三排风口,54.滤芯,541.加热管,542.导热叶片;
60.排风扇;
70.控制系统,71.控制按钮,72.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包括:机体10,机体10内部设置有处理桶20,机体10的外壁上还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
机体10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沿着处理桶20的外壁方向延伸,第一通道的进风端13与进风口11连通,第一通道的出风端14与处理桶20内部连通,第一通道内部设置有进风扇30和加热体40;
第二通道的进风端15与处理桶20内部连通,第二通道的出风端16与出风口12连通,第二通道内部设置有净化组件50,用于对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机体10可大致构造为圆柱状或长方体状。机体10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处理桶20的安装腔,其中,安装腔的尺寸和形状一般与处理桶20相适应,当然安装腔的形状也可以与处理桶20的形状不同,只要能够保证处理桶20可以安装在安装腔内即可。
机体10可以采用各种塑料材质,例如:ABS塑料、PS塑料、PC塑料或PET塑料等;机体10还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例如:不锈钢、铝合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机体10能够用于安装和承载处理桶20、热风组件30以及净化组件等。
为了防护处理桶20内部,机体10上还盖设有盖体19,盖体19可以大致构造为敞口的圆柱状或者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状。
盖体19可以通过任意一种可拆卸地连接方式与机体10连接,例如螺纹配合、铆接、铰接等。在盖体19盖设在机体10上时,用于密封处理桶20,有利于防止在垃圾处理器工作时,高温气体喷出,避免污染环境和保证用户使用安全。
机体10的外壁上的进风口11,用于外界空气进入处理桶20内部;机体10外壁上的出风口12,用于将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导出。
可以理解的是,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还可以用于机体10散热,将机体10中的部件由于工作产生的热量散出,有利于保证机体10正常工作,延长处理器的使用寿命。
其中,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开设于机体10正常使用时背离用户的侧壁上,实现导气的同时,保证机体10美观以及用户使用安全。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孔,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对开孔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或圆弧形等。
第一通道用于将外界空气导入处理桶20内;第二通道用于将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导向外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沿着处理桶20的外壁延伸,形成侧向进风和侧向排风,有利于改善机体10内部空气流通的顺畅性,并且节省机体内部空间;
为了提高进风量和增加空气的流动性,第一通道中设置有进风扇30;其中,进风扇30可以是各种类型的鼓风机或风扇,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一通道中设置有加热体40,加热体40将空气加热产生热空气,用于高温烘干转化厨余垃圾;其中,加热体31可以是电热丝、电热盘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第二通道中设置有净化组件50,用于对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净化组件50可以是装有活性炭或其他吸附材料的装置、紫外线装置、臭氧装置、装有净化催化剂(例如微生物菌、分解酶等)的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用于对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进行吸附或反应转化,以使得排出的气体无毒无害无异味。
具体的,进风扇30在第一通道中将外界空气从进风口11处抽进第一通道,经过加热体40产生热空气,热空气沿着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进入处理桶20内部对厨余垃圾进行烘干转化,厨余垃圾烘干过程产生的气体在进风扇30的作用下,被排至第二通道中,经过净化组件50净化处理后从出风口12排出,有效避免了厨余垃圾产生的气体回流至第一通道中,故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厨余垃圾处理更加环保清洁。
本申请实施例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解决了现有厨余垃圾处理器进风量少,排风不顺畅,烘干效率低,处理效果差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优化机体内部的风道结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沿着处理桶的外壁延伸,形成侧向进风和侧向排风,有利于改善机体内部空气流通的顺畅性,并且节省机体内部空间;第一通道中设置进风扇和加热体,有利于提高进风量和空气温度;第二通道中设置净化组件,有利于使得厨余垃圾的处理更环保清洁。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进风扇30设置于第一通道的进风端13,加热体40设置于第一通道的出风端14。
本实施方式中进风扇30安装在第一通道的进风端13,加热体安装在第一通道的出风端14,有利于增加进风量的同时,提高进入处理桶20内部空气的温度,减少热量损失。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第二通道的出风端16设置有排风扇60。
本实施方式中,排风扇60将第二通道内的空气抽出,有利于增加第二通道的排风顺畅性,使得处理桶排出的气体避免在机体内部积聚,提高了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安全性。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第二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一区段设置于处理桶20上,第二区段设置于机体10内部。
其中,第二通道的第一区段设置在处理桶20上,可以是在处理桶20的外壁周围开设的凹槽,用于导气,也可以是在处理桶20外壁周围环绕的导气管。
本实施方式有利于排风顺畅的同时节省机体内部空间。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处理桶20包括内桶21和外桶22,内桶21装设于外桶22内,且内桶21的外壁和外桶2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23,第一间隙23被配置为第一区段;
外桶22固定安装在机体10内部,且外桶22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排风口221,第一排风口221分别与第一间隙23和净化组件50连通。
其中,内桶21和外桶2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通过任意一种连接方式里连接在一起的,例如:铆接、螺接等;还可以是内桶直接放置在外桶22内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外桶22安装在机体10的安装腔中,外桶22与机体10之间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焊接、螺接、铆接或钣金冲压等方式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隙一方面用于将内桶中的厨余垃圾产生气体导流至第二通道;并且第一间隙被配置为第一区段,加工简单方便,节省空间,并且第一间隙围绕在内桶外壁周围,提供较大的空间,有利于排风顺畅;同时,第一间隙还具有隔热作用,避免热空气直接与机体接触,影响机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5所示,内桶21敞口端的边缘与机体10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23连通,第二间隙被配置为第二通道的进风端15。
本实施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内桶安装和拆卸方便,并且方便清洗内桶;另一方面第二间隙主要用于将厨余垃圾烘干过程产生的气体导流至第二通道,无需在内桶21上额外开口,加工更简单方便。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2所示,内桶21的敞口端形成有翻边211,机体10与内桶21的连接处设置有凸台17和凹槽18,翻边211搭接在凸台17上,翻边211与凹槽18之间限定出第二间隙。本实施方式有利于内桶的安装和拆卸,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其中,翻边211可以是与内桶2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后期在内桶21敞口端的边缘二次加工形成的。
机体10的凸台17主要是用于承载内桶21,凸台17可以是与机体10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为了安装内桶21,后期在机体10上加工形成;凸台17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当凸台17是一个时,凹槽18可以是凸台17的部分区域凹陷形成;当凸台17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凹槽18可以是相邻两个凸台17之间的间隙;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5所示,第一间隙23的尺寸W2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30mm,第二间隙在预设方向的尺寸W1以及在机体10高度方向的尺寸h均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30mm,其中,预设方向与机体10的高度方向垂直。
其中,第一间隙23的尺寸是指内桶21的外壁距离外桶22的内壁的距离W2;机体10的高度方向是指厨余垃圾处理器正常工作时,机体10放置于地面的一端向与盖体连接的一端延伸的方向。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预设方向可以理解为水平方向,即就是翻边211搭接在凸台17上,翻边211的边缘与凸台17远离内桶21的边缘的距离;同样地,第二间隙在机体高度方向的尺寸可以理解为竖直方向的尺寸,即就是凹槽18的深度或者翻边211与凸台17接触的表面与凹槽18底面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隙的尺寸有利于改善机体内部空间,第二间隙的尺寸有利于内桶可靠安装,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共同作用提高了排风顺畅性。当第一间隙的尺寸为3mm时,外桶体积一定时,最大化增加了内桶21的容量,并且保证第一间隙顺畅导气;当第一间隙的尺寸为30mm时,提高了第一间隙导气的顺畅性同时保证外桶体积一定时,内桶具有适宜的容量。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第二间隙在预设方向的尺寸W1小于等于第二间隙在机体10高度方向的尺寸h,且第二间隙在机体10高度方向的尺寸h小于等于第一间隙23的尺寸W2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间隙的水平方向尺寸小于等于竖直方向尺寸,第二间隙的竖直尺寸小于等于第一间隙的尺寸;第二间隙水平方向的尺寸影响热空气导出处理桶的时间,第二间隙竖直方向的尺寸影响处理桶排出的空气导流至第一间隙的时间;本实施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内桶的边缘可靠搭接在凸台17,另一方面增加热空气在处理桶中的停留时间,提高烘干效果的同时保证排风顺畅。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6所示,净化组件50包括:
外壳51,外壳51位于机体10内部且与机体10固定连接,外壳51外壁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排风口52和第三排风口53,第二排风口52与第一排风口221连通,第三排风口53与出风口12连通;
滤芯54,滤芯54设置于外壳51内部,用于对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外壳51可以是具有内部空腔的圆柱体或长方体,外壳51主要用于提供净化气体的空间,避免处理桶排出的气体直接沿着排风通道排出。
外壳51可以通过任意一种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机体10上,例如螺接、焊接、铆接等。
外壳51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是金属材质、耐高温塑料材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方便安装滤芯54,外壳51可以是一端开口,也可以是相对的两端敞口,并且外壳51的敞口端盖设有外盖,外盖与外壳51之间限定出内部空腔,有利于待处理气体在内部空腔进行除臭处理。
为了使得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可以进入外壳51的内部空腔,并将处理后的气体排出内部空腔,第二排风口52和第三排风口53可分别开设在外壳51的侧壁或者外壳51的外盖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保证第二排风口52和第三排风口53在外壳51的长度方向存在一定间隔,以便于延长待处理气体在内部空腔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净化效果。
滤芯54可以是装有活性炭或其他吸附材料的装置、紫外线装置、臭氧装置、装有净化催化剂(例如微生物菌、分解酶等)的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
滤芯54能够对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通过吸附处理和/或分解转化成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气体,有效实现气体净化,避免污染环境,危害用户健康。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滤芯54包括加热管541和设置在加热管541外壁的至少一个导热叶片542,加热管541沿着外壳51的长度方向设置,导热叶片542上涂覆有净化催化剂。
其中,加热管541可以是通过各种类型的电热丝或电热棒、电热盘或者自热材料等;当然加热管541还可以是盛有高温流体(例如热水)的热管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加热管541用于提高外壳51内部的温度;至少一个导热叶片542设置于加热管541的外壁,不仅有利于提高导热效果,而且还可以在其中一个或几个导热叶片出现损坏时,其他导热叶片可以正常工作,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和延长使用寿命。
导热叶片542与加热管541之间可以通过任意一种连接方式连接,例如螺接、焊接、铆接或钣金冲压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导热叶片542上涂覆有净化催化剂,有利于催化待处理气体在高温下反应转化,并且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消耗,可以反复利用,无需更换,延长了使用寿命,使用方便,清洁环保。
在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热叶片542沿着加热管541的外壁周侧间隔分布,且导热叶片542具有沿着加热管541长度方向延伸的表面,表面上涂覆有净化催化剂。
当加热管541为呈圆柱体时,加热管541的外壁周侧是指圆柱体侧壁;导热叶片542绕着圆柱体的侧壁周围均匀分布,其中,每个导热叶片542与加热管541连接的端面可以是依次紧挨着分布,也可以是间隔分布,只要保证相邻两个导热叶片542的表面之间呈预定夹角,且相邻两个导热叶片542之间存在间隙,用于导气即可,预定夹角可以是0°-180°。
当加热管541为棱柱体时,加热管541的外壁周侧是指棱柱体的四个侧壁,导热叶片542可以相互平行的连接在加热管541的侧壁,形成翅片结构,有效改善了导热效果;当然导热叶片542之间还可以呈其他角度的夹角分布在加热管541的外壁。
本实施方式,导热叶片的数量多,导热效果好;并且表面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增加了气体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净化效果,同时有利于导气顺畅,保证机体使用安全。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至少一个导热叶片542沿着加热管541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分布,且导热叶片542具有沿着加热管541径向延伸的表面,表面上涂覆有净化催化剂。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2所示,垃圾处理器还包括:控制系统70,控制系统70包括设置于机体10内部控制器、设置于机体10外壁的控制按钮71和显示面板72,控制器分别与控制按钮71、显示面板72、进风扇30、加热体40、加热管541以及排风扇60连接。
其中,控制系统70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厨余垃圾处理器工作,实现不同的功能。
控制器可以是MCU控制器,也可以是PLC控制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控制按钮71可以是开机按钮、加热按钮、粉碎按钮、净化按钮等。用户在使用时,通过操作不同的按钮,对垃圾进行烘干、粉碎和/或净化。
显示面板72可以显示机体10内部的温度、工作状态以及其他工作参数,方便用户查看,用户根据显示面板72显示的信息实时掌握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并可以根据显示面板72显示的信息调整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下面通过一个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厨余垃圾处理器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5所示,内桶21装设于外桶22内部,内桶21和外桶22之间存在第一间隙23,外桶22安装在机体10内部,机体10的外壁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机体10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进风端13处设置有进风扇30,第一通道的出风端14设置有加热体40,第一通道的出风端14与内桶21内部连通;
内桶21和机体10之间的第二间隙将内桶21排出的空气导流至第一间隙23中,空气沿着第一间隙从第一排风口221进入净化组件50中净化处理,排风扇60将从第三排风口53排出空气从出风口12排出。机体10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按钮71和显示面板72。
用户使用时,将厨余垃圾投入内桶21内部,操作控制按钮71,厨余垃圾处理器开始工作,排风扇60和进风扇30将空气吸入机体10内部,经过加热体31加热产生热空气,热空气对内桶21内部的垃圾进行烘干,垃圾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从第一间隙排出至净化组件50,经过净化处理后从出风口12排出,避免污染环境。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0),所述机体(10)内部设置有处理桶(20),所述机体(10)的外壁上还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
所述机体(10)内部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沿着所述处理桶(20)的外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通道的进风端(13)与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端(14)与所述处理桶(20)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内部设置有进风扇(30)和加热体(40);
所述第二通道的进风端(15)与所述处理桶(20)内部连通,第二通道的出风端(16)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内部设置有净化组件(50),用于对所述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扇(30)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进风端(13),所述加热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端(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出风端(16)设置有排风扇(6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设置于所述处理桶(20)上,所述第二区段设置于所述机体(10)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桶(20)包括内桶(21)和外桶(22),所述内桶(21)装设于所述外桶(22)内,且所述内桶(21)的外壁和所述外桶(2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23),所述第一间隙(23)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区段;
所述外桶(22)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10)内部,且所述外桶(22)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排风口(221),所述第一排风口(221)分别与所述第一间隙(23)和所述净化组件(5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21)敞口端的边缘与所述机体(10)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23)连通,所述第二间隙被配置为所述第二通道的进风端(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21)的敞口端形成有翻边(211),所述机体(10)与所述内桶(21)的连接处设置有凸台(17)和凹槽(18),所述翻边(211)搭接在所述凸台(17)上,所述翻边(211)与所述凹槽(18)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23)的尺寸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30mm,所述第二间隙在预设方向的尺寸以及在所述机体(10)高度方向的尺寸均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30mm,其中,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机体(10)的高度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在所述预设方向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间隙在所述机体(10)高度方向的尺寸,且所述第二间隙在所述机体(10)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间隙(23)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5-9任一项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50)包括:
外壳(51),所述外壳(51)位于所述机体(10)内部且与所述机体(10)固定连接,所述外壳(51)外壁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排风口(52)和第三排风口(53),所述第二排风口(52)与所述第一排风口(221)连通,所述第三排风口(53)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
滤芯(54),所述滤芯(54)设置于所述外壳(51)内部,用于对所述处理桶(20)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54)包括加热管(541)和设置在所述加热管(541)外壁的至少一个导热叶片(542),所述加热管(541)沿着所述外壳(5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热叶片(542)上涂覆有净化催化剂。
CN202120598337.2U 2021-03-24 2021-03-24 厨余垃圾处理器 Active CN215594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8337.2U CN215594265U (zh) 2021-03-24 2021-03-24 厨余垃圾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8337.2U CN215594265U (zh) 2021-03-24 2021-03-24 厨余垃圾处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4265U true CN215594265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98337.2U Active CN215594265U (zh) 2021-03-24 2021-03-24 厨余垃圾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42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59101C (en) Kitchen ventilation hood apparatus
KR100710028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기
JP2014524007A (ja) 外排出と内循環の薄型レンジフード
WO2019085199A1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油烟处理系统
CN215594265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
KR100893632B1 (ko) 음식물쓰레기 처리장치
KR20180015909A (ko) 음식쓰레기 소멸 처리장치
CN215594264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
CN215594267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
KR20210156364A (ko) 음식물쓰레기 처리기의 정화공기 배출장치
CN217630283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
CN215586763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
CN216612532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
CN209777340U (zh) 一种智能垃圾收集箱用通风换气系统
CN211946843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
CN216405608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
CN212597868U (zh)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机
CN215598039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
CN214950213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
CN210028732U (zh) 一种带异味清除装置的餐厨垃圾桶
CN215585981U (zh) 除臭结构及具有其的厨余垃圾处理器
CN202902575U (zh) 船用空调回风净化装置
CN215507114U (zh) 一种垃圾处理器
CN213810786U (zh) 吸油烟机
CN220750351U (zh) 一种厨余机风道系统及垃圾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