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0307U - 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0307U
CN216400307U CN202122458948.XU CN202122458948U CN216400307U CN 216400307 U CN216400307 U CN 216400307U CN 202122458948 U CN202122458948 U CN 202122458948U CN 216400307 U CN216400307 U CN 216400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module
pipe
cooling
flang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589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玉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Haoyang Machinery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4589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0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0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0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包括固定底座,其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工厂房地面上,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有隔热垫板,且隔热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模块,并且下模块的顶部开设有模具槽,而且下模块的内部嵌设有冷却管。该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设置有引水管,将引水管的一端与地下水保持连接,并在水泵的作用下,将地下水通过分水管注入到冷却管内,并通过排水管将升温后的地下水排出,使得冷却管的内部始终有流动的地下水,能够加速轨道车轮的塑形冷却,该塑形模具设有冷却结构,车轮的塑形不再完全依靠自然冷却,可通过冷却结构加速冷却,从而节约大量车轮塑形时间,有利于批量化生产轨道车轮,大大提高了轨道车轮的生产进度。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
背景技术
轨道(英文:orbits)指用条形的钢材铺成的供火车、电车等行驶的路线,也可以是天体在宇宙间运行的路线,也叫轨迹。其中,用于交通行驶的轨道一般需要配合特定的轨道车轮使用,而轨道车轮在制造时,通常是利用塑形模具一次性成型,然而目前的塑形模具依然存在不足,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塑形模具一般不设有冷却结构,车轮的塑形完全依靠自然冷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车轮塑形,不利于批量化生产轨道车轮,严重影响了轨道车轮的生产进度,给轨道车轮的生产带来了较多的不便;
2、现有的塑形模具一般不设有压力感测结构,无法保证每次塑形下压力度完全一致,可能会出现生产偏差,导致生产出的轨道车轮出现瑕疵,从而影响轨道车轮的实际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塑形模具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设有冷却结构,车轮的塑形完全依靠自然冷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车轮塑形,不利于批量化生产轨道车轮,严重影响了轨道车轮的生产进度,且不设有压力感测结构,无法保证每次塑形下压力度完全一致,可能会出现生产偏差,导致生产出的轨道车轮出现瑕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包括:
固定底座,其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工厂房地面上,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有隔热垫板,且隔热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模块,并且下模块的顶部开设有模具槽,而且下模块的内部嵌设有冷却管;
引水管,其一端通过水泵与地下水相连接,且所述引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且第一法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水管,并且分水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
排水管,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块的左侧方,且排水管通过第一法兰、分水管和第二法兰与冷却管相连;
控制机头,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下模块的正上方,所述控制机头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块,且控制机头的底部固定有感知触头;
感知卡座,其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模块的顶部,且感知卡座的内部安装有压力感应片。
优选的,所述隔热垫板的底部与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隔热垫板的顶部与下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固定底座、隔热垫板和下模块构成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固定安装在下模块的内部,且冷却管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冷却管平行设置在下模块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与引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法兰的另一侧与分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引水管与分水管通过第一法兰保持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模块的顶部与控制机头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上模块位于模具槽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压力感应片卡合安装在感知卡座的内部,且感知卡座的内表面与压力感应片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感知卡座的内部尺寸与压力感应片的外部尺寸完全吻合,且压力感应片通过感知卡座固定在感知触头的正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1.设置有引水管,将引水管的一端与地下水保持连接,并在水泵的作用下,将地下水通过分水管注入到冷却管内,并通过排水管将升温后的地下水排出,使得冷却管的内部始终有流动的地下水,能够加速轨道车轮的塑形冷却,改进后的塑形模具设有冷却结构,车轮的塑形不再完全依靠自然冷却,可通过冷却结构加速冷却,从而节约大量车轮塑形时间,有利于批量化生产轨道车轮,大大提高了轨道车轮的生产进度,给轨道车轮的生产带来了较多的便利;
2.设置有感知触头,控制机头在带动上模块进行下压的同时,也会带动感知触头下压,当压力感应片感应到感知触头的下压力达到设定值时,会发送电信号对控制机头进行下压致停,改进后的设有压力感测结构,可以保证每次塑形下压力度完全一致,不易出现生产偏差,使得生产出的轨道车轮极少出现瑕疵,轨道车轮的实际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管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水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座;2、隔热垫板;3、下模块;4、模具槽;5、冷却管;6、引水管;7、第一法兰;8、分水管;9、第二法兰;10、排水管;11、控制机头;12、上模块;13、感知触头;14、感知卡座;15、压力感应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包括:固定底座1、隔热垫板2、下模块3、模具槽4、冷却管5、引水管6、第一法兰7、分水管8、第二法兰9、排水管10、控制机头11、上模块12、感知触头13、感知卡座14和压力感应片15,
固定底座1,其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工厂房地面上,固定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隔热垫板2,且隔热垫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模块3,并且下模块3的顶部开设有模具槽4,而且下模块3的内部嵌设有冷却管5;
引水管6,其一端通过水泵与地下水相连接,且引水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7,且第一法兰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水管8,并且分水管8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9;
排水管10,其设置在下模块3的左侧方,且排水管10通过第一法兰7、分水管8和第二法兰9与冷却管5相连;
控制机头11,可升降的安装在下模块3的正上方,控制机头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块12,且控制机头11的底部固定有感知触头13;
感知卡座14,其固定安装在下模块3的顶部,且感知卡座14的内部安装有压力感应片15。
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隔热垫板2的底部与固定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隔热垫板2的顶部与下模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固定底座1、隔热垫板2和下模块3构成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的设计使得固定底座1、隔热垫板2和下模块3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具体的如图1所示,冷却管5固定安装在下模块3的内部,且冷却管5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冷却管5平行设置在下模块3的内部,通过平行设置的冷却管5,可加速模具槽4内轨道车轮的冷却,有利于轨道车轮的生产进度;
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法兰7的一侧与引水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法兰7的另一侧与分水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引水管6与分水管8通过第一法兰7保持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法兰7,方便了引水管6和分水管8的连接和拆卸;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上模块12的顶部与控制机头1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上模块12位于模具槽4的正上方,通过设置的上模块12,可对模具槽4内的轨道车轮进行挤压定型;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压力感应片15卡合安装在感知卡座14的内部,且感知卡座14的内表面与压力感应片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感知卡座14的内部尺寸与压力感应片15的外部尺寸完全吻合,且压力感应片15通过感知卡座14固定在感知触头13的正下方,通过设置的压力感应片15,能够检测下压力度,从而保证每次塑形下压力度完全一致。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时,根据图1、图2、图3和图4,将引水管6的一端与地下水保持连接,并在水泵的作用下,对地下水进行抽取,再通过分水管8注入到冷却管5内,冷却管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法兰7、分水管8和第二法兰9连接有排水管10,将排水管10的另一端通入下水道,升温后的地下水可通过排水管10排入下水道,上述设计保证了冷却管5的内部始终有流动的地下水,能够将下模块3内的热量通过流动的地下水带出,有效的加速了模具槽4内的轨道车轮的塑形冷却;
根据图1、图2、图3和图4,控制机头11在带动上模块12进行下压的同时,也会带动感知触头13下压,当压力感应片15感应到感知触头13的下压力达到设定值时,会发送电信号对控制机头11进行下压致停,从而保证了控制机头11和上模块12每次下压力完全一致。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底座(1),其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工厂房地面上,所述固定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隔热垫板(2),且隔热垫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模块(3),并且下模块(3)的顶部开设有模具槽(4),而且下模块(3)的内部嵌设有冷却管(5);
引水管(6),其一端通过水泵与地下水相连接,且所述引水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7),且第一法兰(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水管(8),并且分水管(8)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9);
排水管(10),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块(3)的左侧方,且排水管(10)通过第一法兰(7)、分水管(8)和第二法兰(9)与冷却管(5)相连;
控制机头(11),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下模块(3)的正上方,所述控制机头(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模块(12),且控制机头(11)的底部固定有感知触头(13);
感知卡座(14),其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模块(3)的顶部,且感知卡座(14)的内部安装有压力感应片(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板(2)的底部与固定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隔热垫板(2)的顶部与下模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固定底座(1)、隔热垫板(2)和下模块(3)构成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固定安装在下模块(3)的内部,且冷却管(5)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冷却管(5)平行设置在下模块(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7)的一侧与引水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法兰(7)的另一侧与分水管(8)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引水管(6)与分水管(8)通过第一法兰(7)保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12)的顶部与控制机头(11)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上模块(12)位于模具槽(4)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片(15)卡合安装在感知卡座(14)的内部,且感知卡座(14)的内表面与压力感应片(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感知卡座(14)的内部尺寸与压力感应片(15)的外部尺寸完全吻合,且压力感应片(15)通过感知卡座(14)固定在感知触头(13)的正下方。
CN202122458948.XU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 Active CN216400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8948.XU CN216400307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8948.XU CN216400307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0307U true CN216400307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94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58948.XU Active CN216400307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0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49270U (zh) 一种带自冷却功能的锻造模具
CN216400307U (zh) 一种轨道车轮用塑形模具
CN100584484C (zh) 铸造火车车轮的铸模
CN212147431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注塑模具
CN108000849A (zh) 圆柱型建筑模板热压机
CN205202226U (zh) 一种缠绕管多工位挤出系统
CN105773075A (zh) 一种超大宽厚比大载荷导电铜母排生产方法
CN115070020A (zh) 一种基于瞬态压强分布的重力铸造装置
CN212371081U (zh) 一种新型耐用支重轮用高效一体成型模具
CN213729138U (zh) 一种对称断面异型钢轨感应加热压制成型及质量监控装置
CN106738707A (zh) 用于折断五金废料的模具
CN207911958U (zh) 巧克力快速生产设备
CN208133419U (zh) 一种电缆硫化模具
CN216230326U (zh) 一种管材生产工艺用模具提前预热工作台
CN102729412B (zh) 用于热固性材料的模具
CN203496101U (zh) 绝缘枕电容槽成形器
CN214926339U (zh) 一种pvc双壁波纹管铸造模具
CN217319456U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快速脱模的冷却装置
CN208514856U (zh) 一种用于手机外壳的成型装置
CN211709608U (zh) 一种用于预制楼梯流水线生产的移动式模具
CN109648815B (zh) 一种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CN103552174A (zh) 拉挤模头和利用该拉挤模头拉挤机柜门板的方法
CN219703032U (zh) 一种冷拔断钢内外模脱模装置
CN217434914U (zh) 一种带隔热功能的新型密封环热流道装置
CN212577470U (zh) 一种轨板铸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6

Address after: Room 116000-715, Dongting free trade building,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lian Haoyang machinery moul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 302, building 3, Wenhua, No. 34, Shuiyin Siheng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 Yut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