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94648U - 上下律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上下律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94648U CN216394648U CN202122692431.7U CN202122692431U CN216394648U CN 216394648 U CN216394648 U CN 216394648U CN 202122692431 U CN202122692431 U CN 202122692431U CN 216394648 U CN216394648 U CN 2163946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shaft
- plate
- eccentric
- lin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1118 Hypoton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40 muscle relax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20 rhythm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下律动机。驱动机构设置于底座。偏心机构组接驱动机构。二个传动机构彼此相对设置于底座,且各传动机构包含传动板、连动轴、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传动板组设于偏心机构。连动轴穿设于传动板。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枢设于连动轴。外壳设置于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偏心机构受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传动板,以使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往复位移。各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受连动轴连动,以连接带动外壳沿第二方向作另一往复位移,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异。借此,外壳可具有律动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运动按摩器材,特别是关于一种通过偏心机构同时带动多个传动机构以连动外壳作往复位移的上下律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习知的上下律动机是如中国大陆公开号CN110680670A的一种升降震动装置,其结构相当复杂且在组装时相当不便。现有习知的升降震动装置包括固定架、活动设置于固定架的传动机构、与传动机构连接的载架、设置于固定架的驱动件。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轴体、第一传动体及第二传动体。第一传动体的中部与第二传动体的中部转动设置于固定架。第一传动体的一端、第二传动体的一端与第一轴体转动设置。第一传动体的另一端、第二传动体的另一端与载架转动设置。驱动件经由传动机构驱动载架上下往复运动而震动。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者若是以自身重量踩踏或站立于上述的载架,仅以传动机构内的第一轴体实现第一传动体及第二传动体的同步运动,则容易造成载架在升降震动时无法保持水平地上升与下降的往复移动。此外,随着不稳定的机械振动,传动机构内的轴体以及多个传动体之间容易产生机械磨损,甚至造成用以连接的零件(例如:螺帽、螺丝及垫片)断裂或松脱。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现有习知的升降震动装置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建立一种结构稳定且简易并可保持线性地往复位移的上下律动机,实为民众所殷切企盼,亦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律动机,其借由偏心机构同时带动多个传动机构,以使设置在各个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的外壳作线性地往复位移。另外,上下律动机的动力平均分散在供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枢设的连动轴上以及外壳与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的接点处。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律动机在律动过程中比现有习知的升降震动装置更加平稳且不易产生动力不平均的状况,进而减少机械磨损与零件抖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上下律动机,其包含底座、驱动机构、偏心机构、二个传动机构以及外壳。驱动机构设置于底座。偏心机构组接驱动机构。二个传动机构彼此相对设置于底座,且各个传动机构包含传动板、连动轴、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传动板组设于偏心机构。连动轴穿设于传动板。第一传动组件枢设于连动轴,第二传动组件枢设于连动轴,且偏心机构位于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之间。外壳设置于各个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偏心机构受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传动板,以使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一往复位移。各个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受连动轴连动,以连接带动外壳沿第二方向作另一往复位移,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异。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律动机利用驱动机构驱动偏心机构,且偏心机构通过偏心旋转以连动传动板与连动轴作动,使得连动轴同时连动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因此,外壳受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带动而进行与连动轴不同方向的往复位移,进而对踩踏于外壳上的使用者实现运动以及肌肉放松的效果,且通过上下律动以达到锻炼使用者健身的目的。
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驱动机构包含马达组件。马达组件包含承载座与马达。承载座设置于底座并包含穿孔。马达固设于承载座并包含驱动轴,且驱动轴凸出穿孔。
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驱动机构更包含皮带轮组。皮带轮组受马达组件驱动且包含轴套、皮带轮及皮带。轴套套设于驱动轴。皮带轮组设于偏心机构。皮带组接轴套与皮带轮,且轴套受驱动轴驱动旋转并连动皮带,以使皮带轮转动。
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偏心机构包含二个支撑座及偏心轴。二个支撑座设置于底座。偏心轴枢设于二个支撑座及各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板。
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各个传动机构更包含致动板。致动板的一端枢设于偏心轴,且致动板的另一端包含定位孔。定位孔供连动轴穿设并限制连动轴自体旋转。
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第一传动组件包含二个承载座、固定式连动板及二个固定座。二个承载座相对设置于底座。固定式连动板枢设于二个承载座之间,且固定式连动板的一端枢接连动轴。二个固定座固设于外壳,并供固定式连动板的另一端枢设。此外,固定式连动板受连动轴带动,并以二个承载座为支点呈跷跷板运动。
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第二传动组件包含承载座、二个第一连接板、活动式连动板、二个第二连接板及固定座。承载座设置于底座。二个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对枢设于承载座。活动式连动板枢接二个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且活动式连动板的一端枢接连动轴。二个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枢接活动式连动板的另一端。固定座固设于外壳,并供二个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枢设。此外,活动式连动板受连动轴带动,并以二个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为支点呈跷跷板运动,且二个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受活动式连动板推抵而来回摆荡。
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上下律动机更包含连接件。连接件连接各个传动机构的连动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上下律动机,其包含底座、驱动机构、偏心机构、多个传动机构以及外壳。驱动机构设置于底座。偏心机构组接驱动机构。此些传动机构间隔设置于偏心机构,且各个传动机构包含传动板、连动轴、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传动板组设于偏心机构。连动轴穿设于传动板,且此些传动机构的多个连动轴彼此连接。第一传动组件枢设于连动轴。第二传动组件枢设于连动轴,且偏心机构位于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之间。外壳设置于各个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偏心机构受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传动板,以使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一往复位移。各个传动机构的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受连动轴连动,以连接带动外壳沿第二方向作另一往复位移,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异。
借此,使用者集中踩踏在外壳的部分区域上,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律动机仍然可通过连接各个传动机构的连动轴,使得多个传动机构维持同步作动,进而避免零组件受到阻力而断裂或松脱。
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偏心机构包含二个支撑座及偏心轴。二个支撑座设置于底座。偏心轴枢设于二个支撑座及各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板。
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其中一个传动机构位于偏心轴的二端之间,且此其中一个传动机构更包含偏心垫片与轴承。偏心垫片套设于偏心轴。轴承容设于此其中一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板,且套设于偏心垫片。
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上下律动机更包含至少一个同步轴杆及多个按摩组件。前述至少一个同步轴杆穿设于此些传动机构。此些按摩组件与此些传动机构间隔排列,且各个按摩组件包含连动曲板及二个按摩轮。连动曲板枢接前述至少一个同步轴杆。二个按摩轮连接连动曲板。此外,外壳包含至少一个通孔。当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往复位移时,二个按摩轮来回地凸出前述至少一个通孔。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下律动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绘示图1的上下律动机的外壳与内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绘示图2的上下律动机的底座及二个传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绘示图3的上下律动机的底座、驱动机构及偏心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绘示图3的传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A是绘示图1的上下律动机的外壳在最低点的前视示意图。
图6B是绘示图1的上下律动机的外壳在最高点的前视示意图。
图7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上下律动机的外壳与内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A是绘示图7的上下律动机的内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B是绘示图8A中位于偏心轴两端之间的传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上下律动机的外壳与内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绘示图9的上下律动机的内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10a,10b:上下律动机 100,100a,100b:底座
110:底部 120:侧壁
200,200a,200b:驱动机构 210:马达组件
211,431,441:承载座 2111:穿孔
212:马达 2121:驱动轴
220:皮带轮组 221:轴套
222:皮带轮 223:皮带
300,300a,300b:偏心机构 310,470a:支撑座
320,320a:偏心轴 400,400a,400b:传动机构
410,410a:传动板 420,420a:连动轴
430,430a:第一传动组件 432:固定式连动板
433,445:固定座 440,440a:第二传动组件
442:第一连接板 443:活动式连动板
444:第二连接板 450:致动板
451:定位孔 450a:偏心垫片
460a:轴承 500,500a,500b:外壳
501b:通孔 600,600a,600b:脚座
700:连接件 710a,720a,710b,720b:同步轴杆
810a,820a,830a:套筒 900b:按摩组件
910b:连动曲板 920b:按摩轮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L1,L2:高度
A:活动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阅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之。
此外,本文中当某一元件(或单元或模块等)「连接/连结」于另一元件,可指所述元件是直接连接/连结于另一元件,亦可指某一元件是间接连接/连结于另一元件,意即,有其他元件介于所述元件及另一元件之间。而当有明示某一元件是「直接连接/连结」于另一元件时,才表示没有其他元件介于所述元件及另一元件之间。而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语只是用来描述不同元件,而对元件本身并无限制,因此,第一元件亦可改称为第二元件。且本文中的元件/单元/电路的组合非此领域中的一般周知、常规或现有习知的组合,不能以元件/单元/电路本身是否为现有习知,来判定其组合关系是否容易被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知识者轻易完成。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下律动机10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上下律动机10的外壳500与内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3是绘示图2的上下律动机10的底座100及二个传动机构40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上下律动机10包含底座100、驱动机构200、偏心机构300、二个传动机构400、外壳500以及多个脚座600。
驱动机构200与偏心机构300设置于底座100,且偏心机构300组接驱动机构200。二个传动机构400彼此相对设置于底座100,且各个传动机构400包含传动板410、连动轴420、第一传动组件430及第二传动组件440。传动板410设有二个轴承,并通过其中一轴承组设于偏心机构300。连动轴420穿设于传动板410的另一轴承。第一传动组件430与第二传动组件440枢设于连动轴420,且偏心机构300位于第一传动组件430与第二传动组件440之间。外壳500设置于各个传动机构400的第一传动组件430与第二传动组件440。须说明的是,偏心机构300受驱动机构200驱动且带动传动板410,以使穿设于传动板410的连动轴420沿第一方向D1(绘示于图6A)作一往复位移;同时地,各个传动机构400的第一传动组件430与第二传动组件440受连动轴420连动,以连接带动外壳500沿第二方向D2(绘示于图6A)作另一往复位移,且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异。此外,各个脚座600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100。脚座600具有高度并通过此高度避免外壳500的下缘在律动过程中碰撞至地面。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律动机10利用驱动机构200驱动偏心机构300,且偏心机构300通过偏心旋转以连动传动板410与连动轴420作动,使得连动轴420同时连动第一传动组件430与第二传动组件440。因此,外壳500受第一传动组件430与第二传动组件440带动而进行与连动轴420不同方向的往复位移,进而对踩踏于外壳500上的使用者实现运动以及肌肉放松的效果,且通过上下律动以达到锻炼使用者健身的目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仅利用连动轴420即可连动第一传动组件430与第二传动组件440,并同时地连接带动外壳500,因此上下律动机10不只是整体构造简单,更减少了不必要的零组件,进而大大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上下律动机10的动力平均分散在各个传动机构400的连动轴420上以及外壳500与第一传动组件430和第二传动组件440的接点处。因此,上下律动机10在律动过程中比现有习知的升降震动装置更加平稳且不易产生动力不平均的状况,进而减少机械磨损与零件抖动。再者,底座100可包含底部110及环设于底部110的侧壁120。侧壁120朝垂直于底部110的方向延伸并呈现板状结构,其用以避免使用者在外壳500的上下律动过程中误夹手指。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其中图4是绘示图3的上下律动机10的底座100、驱动机构200及偏心机构30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驱动机构200可包含马达组件210与皮带轮组220。马达组件210包含承载座211与马达212。承载座211设置于底座100并包含穿孔2111。马达212固设于承载座211并包含驱动轴2121,且驱动轴2121凸出承载座211的穿孔2111。皮带轮组220受马达组件210驱动,并可包含轴套221、皮带轮222及皮带223。轴套221套设于驱动轴2121。皮带轮222通过螺丝与螺帽组设于偏心机构300。皮带223组接轴套221与皮带轮222。当马达212启动时,轴套221受马达212的驱动轴2121驱动旋转并同时地连动皮带223,以使皮带轮222转动且带动偏心机构300。
此外,偏心机构300可包含二个支撑座310及偏心轴320。二个支撑座310设置于底座100,且各个支撑座310容设轴承。偏心轴320枢设于各个支撑座310的轴承及传动板410的轴承。详细地说,偏心轴320的二端具有螺纹并将螺帽锁接至螺纹,借以令传动板410定位至偏心轴320。另外,皮带轮222套接偏心轴320,并将定位销或是螺丝穿设于皮带轮222与偏心机构300,使得皮带轮222与偏心机构300同步转动。当偏心轴320受皮带轮222连动而转动时,传动板410的一端以偏心轴320的轴心为基准作偏心旋转,且传动板410的另一端带动连动轴420沿第一方向D1作线性地往复位移。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5,其中图5是绘示图3的传动机构40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2、图3及图5所示,传动机构400的第一传动组件430可包含二个承载座431、固定式连动板432及二个固定座433。二个承载座431相对设置于底座100。固定式连动板432的板身枢设于二个承载座431之间,固定式连动板432的一端枢接连动轴420,且固定式连动板432的另一端枢设于二个固定座433之间。二个固定座433固设于外壳500。具体而言,各个承载座431及各个固定座433均设有一个轴承(未另标号),且固定式连动板432的板身可供三个轴承(未另标号)容设。本实用新型通过螺丝穿设于二个承载座431的轴承及固定式连动板432的其中一轴承;同理,通过另一螺丝穿设于二个固定座433的轴承及固定式连动板432的另一轴承,借以令二个承载座431、固定式连动板432及二个固定座433组接成一体且相互连动。详细地说,当连动轴420沿第一方向D1作线性地往复位移时,固定式连动板432的一端受连动轴420带动,且固定式连动板432以穿设在二个承载座431之间的螺丝作为支点呈跷跷板运动。二个固定座433受固定式连动板432带动,并连动外壳500沿第二方向D2作另一往复位移。
另外,传动机构400的第二传动组件440可包含承载座441、二个第一连接板442、活动式连动板443、二个第二连接板444及固定座445。承载座441设置于底座100。二个第一连接板442的一端相对枢设于承载座441。活动式连动板443的板身枢接二个第一连接板442的另一端,且活动式连动板443的一端枢接连动轴420。二个第二连接板444的一端枢接活动式连动板443的另一端。固定座445固设于外壳500,并供二个第二连接板444的另一端枢设。具体而言,承载座441与固定座445均设有一个轴承(未另标号),且活动式连动板443的板身可供三个轴承(未另标号)容设。本实用新型通过螺丝穿设于承载座441的轴承及二个第一连接板442的一端,通过另一螺丝穿设于二个第一连接板442的另一端及活动式连动板443的其中一轴承,通过又一螺丝穿设于活动式连动板443的另一轴承及二个第一连接板442的一端,且通过再一螺丝穿设于二个第一连接板442的另一端及固定座445的轴承,借以令承载座441、二个第一连接板442、活动式连动板443、二个第二连接板444及固定座445组接成一体且相互连动。须说明的是,当连动轴420沿第一方向D1作线性地往复位移时,活动式连动板443的一端受连动轴420带动,活动式连动板443以穿设在二个第一连接板442的另一端的螺丝作为支点呈跷跷板运动。二个第一连接板442的另一端受活动式连动板443推抵而来回摆荡,且二个第二连接板444受活动式连动板443带动并连动固定座445与外壳500沿第二方向D2作另一往复位移。
特别的是,各个传动机构400可更包含致动板450。致动板450的一端枢设于偏心轴320,且致动板450的另一端包含定位孔451。定位孔451供连动轴420的一端穿设并限制连动轴420自体旋转。此外,上下律动机10可更包含连接件700。连接件700固接各个传动机构400的连动轴420。借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700同步各个传动机构400。若使用者集中踩踏在外壳500的部分区域上,各个传动机构400仍然可维持同步作动,且外壳500亦保持线性地往复移动,进而避免零组件因不规律的晃动而导致断裂或松脱。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可为曲形板金或是金属连接件,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图6A及图6B,其中图6A是绘示图1的上下律动机10的外壳500在最低点的前视示意图;以及图6B是绘示图1的上下律动机10的外壳500在最高点的前视示意图。如图1至图6A所示,当偏心轴320转动时,各个传动机构400的传动板410带动连动轴420沿第一方向D1上升至最高点,并依序地从固定式连动板432及固定座433连动到外壳500,且依序地从活动式连动板443、二个第二连接板444及固定座445连动到外壳500,使外壳500沿第二方向D2下降至最低点。接着,如图6B所示,当偏心轴320继续转动时,各个传动机构400的传动板410带动连动轴420沿第一方向D1下降至最低点,并依序地从固定式连动板432及固定座433连动到外壳500,且依序地从活动式连动板443、二个第二连接板444及固定座445连动到外壳500,使外壳500沿第二方向D2上升至最高点。
详细地说,偏心轴320的主轴线与偏心轴线相差可为2毫米(mm)。在图6A中,当外壳500位于最低点时,外壳500与脚座600之间的高度为L1,且高度L1可为117.83mm。在图6B中,当外壳500位于最高点时,外壳500与脚座600之间的高度为L2,且高度L2可为119.45mm。由此可知,高度L1与高度L2相差可为1.62mm,即为外壳500的作动行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借由改变承载座431与固定式连动板432之间的枢接位置;或是,改变第一连接板442与活动式连动板443之间的枢接位置,进而调整外壳500的作动行程,端看使用者的需求来进行配置。另外,活动式连动板443与二个第一连接板442之间的枢接点可为活动支点A。当二个第一连接板442的另一端受活动式连动板443推抵而来回摆荡时,活动支点A是沿第三方向D3作往复位移,且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彼此相异。
请一并参阅图7与图8A,其中图7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上下律动机10a的外壳500a与内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8A是绘示图7的上下律动机10a的内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如图7与图8A所示,上下律动机10a包含底座100a、驱动机构200a、偏心机构300a、多个传动机构400a、外壳500a以及多个脚座600a。具体而言,第二实施例的上下律动机10a的底座100a、驱动机构200a、偏心机构300a、传动机构400a、外壳500a及脚座600a与第一实施例的上下律动机10的对应元件相似,因此前述各个元件之间结构配置不再赘述。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上下律动机10a的传动机构400a的数量为三个,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此些传动机构400a间隔设置于偏心机构300a的偏心轴320a上。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实施例通过连动轴420a串接各个传动机构400a;简而言之,连动轴420a穿设于各个传动机构400a。在其他实施例中,此些传动机构的多个连动轴彼此连接,或是此些连动轴可一体成型。借此,使用者集中踩踏在外壳500a的部分区域上,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律动机10a仍然可通过连接各个传动机构400a的连动轴420a,使得多个传动机构400a维持同步作动,进而避免零组件受到阻力而断裂或松脱。
另外,上下律动机10a可更包含二个同步轴杆710a、720a及多个套筒810a、820a、830a。同步轴杆710a穿设于各个传动机构400a的活动式连动板(未另标号)及二个第一连接板(未另标号)。同步轴杆720a穿设于各个传动机构400a的活动式连动板及二个第二连接板(未另标号)。二个套筒810a套设于同步轴杆710a,二个套筒820a套设于同步轴杆720a,且二个套筒830a套设于连动轴420a。此些套筒810a、820a、830a可承受各个传动机构400a在作动时的机械震动,进而避免零组件互相摩擦所造成的损耗。
再者,本实用新型前述各个轴承是可为滚珠轴承。各个滚珠轴承可设有衬垫或是平垫圈,其用以减少滚珠轴承与相邻零组件之间的磨损并延长使用寿命,且前述的各个螺丝是可为内六角螺丝,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一并参阅图7、图8A及图8B,其中图8B是绘示图8A中位于偏心轴320a两端之间的传动机构400a的分解示意图。如图7至图8B所示,其中一个传动机构400a位于偏心轴320a的二端之间。此传动机构400a可包含传动板410a、前述的连动轴420a、第一传动组件430a及第二传动组件440a。具体而言,传动板410a、连动轴420a、第一传动组件430a及第二传动组件440a与第一实施例的传动机构400的对应元件相似,差异仅在于元件的长度与高度有所不同,因此不再赘述。特别的是,此传动机构400a可更包含二个偏心垫片450a、轴承460a及二个支撑座470a。二个偏心垫片450a均套设于偏心轴320a,并与偏心轴320a同步转动。轴承460a容设于传动板410a,且套设于各个偏心垫片450a的凸出部,其中轴承460a是可为深沟滚珠轴承。二个支撑座470a设置于底座100a并供偏心轴320a枢设,且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座470a的配置用以稳固偏心轴320a与此传动机构400a之间的作动。详细地说,偏心轴320a旋转并驱动二个偏心垫片450a转动,偏心垫片450a利用其主轴线与偏心轴线的偏差以同时地带动传动板410a、连动轴420a、第一传动组件430a、第二传动组件440a,借以令外壳500a作线性地往复位移。
请一并参阅图9与图10,其中图9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上下律动机10b的外壳500b与内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10是绘示图9的上下律动机10b的内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如图9与图10所示,上下律动机10b包含底座100b、驱动机构200b、偏心机构300b、多个传动机构400b、外壳500b、多个脚座600b及二个同步轴杆710b、720b。具体而言,第三实施例的上下律动机10b的底座100b、驱动机构200b、偏心机构300b、传动机构400b、脚座600b及二个同步轴杆710b、720b与第二实施例的上下律动机10a的对应元件相似,因此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上下律动机10b可更包含多个按摩组件900b。此些按摩组件900b与此些传动机构400b间隔排列,且各个按摩组件900b包含连动曲板910b及二个按摩轮920b。各个按摩组件900b的连动曲板910b枢接二个同步轴杆710b、720b。二个按摩轮920b通过定位销组接至连动曲板910b的一端,并分别位于连动曲板910b的二侧。此外,外壳500b具有二个通孔501b,且各个通孔501b与各个按摩组件900b的二个按摩轮920b对位。值得说明的是,通孔501b的截面积能使二个按摩轮920b可伸缩地向外凸出于外壳500b。当各个传动机构400b的连动轴(未另标号)沿第一方向(即图6A中的第一方向D1)作往复位移,且外壳500b同时地沿第二方向(即图6A中的第二方向D2)作另一往复位移时,二个按摩轮920b来回地凸出通孔501b,进而对踩踏于外壳500b上的使用者实现按摩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其一,当使用者踩踏或站立在上下律动机时,可令使用者的全身产生循环律动,达到身体各部位呈周期性来回运动。其二,通过按摩轮在外壳的通孔内作往复位移并穿过外壳,进而对使用者实现按摩的效果,且使血液通畅并可促进血液循环。其三,利用连动轴连动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并同时地连接带动外壳,因此上下律动机不只是整体构造简单,更减少了不必要的零组件,进而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其四,利用连接件或者是一体成型的连动轴来同步各个传动机构,使得各个传动机构在外壳表面受到不平均的受力时仍然可维持同步作动,进而避免零组件因不规律的晃动而导致断裂或松脱。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座;
驱动机构,设置于该底座;
偏心机构,组接该驱动机构;
二个传动机构,彼此相对设置于该底座,且各该传动机构包含:
传动板,组设于该偏心机构;
连动轴,穿设于该传动板;
第一传动组件,枢设于该连动轴;及
第二传动组件,枢设于该连动轴,该偏心机构位于该第一传动组件与该第二传动组件之间;以及
外壳,设置于各该传动机构的该第一传动组件与该第二传动组件;
其中,该偏心机构受该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该传动板,以使该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一往复位移,各该传动机构的该第一传动组件与该第二传动组件受该连动轴连动,以连接带动该外壳沿第二方向作另一往复位移,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包含:
马达组件,包含:
承载座,设置于该底座并包含穿孔;及
马达,固设于该承载座并包含驱动轴,该驱动轴凸出该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更包含:
皮带轮组,受该马达组件驱动,且包含:
轴套,套设于该驱动轴;
皮带轮,组设于该偏心机构;及
皮带,组接该轴套与该皮带轮,该轴套受该驱动轴驱动旋转并连动该皮带,以使该皮带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偏心机构包含:
二个支撑座,设置于该底座;及
偏心轴,枢设于该二个支撑座及各该传动机构的该传动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各该传动机构更包含:
致动板,该致动板的一端枢设于该偏心轴,该致动板的另一端包含定位孔,该定位孔供该连动轴穿设并限制该连动轴自体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组件包含:
二个承载座,相对设置于该底座;
固定式连动板,枢设于该二个承载座之间,该固定式连动板的一端枢接该连动轴;及
二个固定座,固设于该外壳,并供该固定式连动板的另一端枢设;
其中,该固定式连动板受该连动轴带动,并以该二个承载座为支点呈跷跷板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动组件包含:
承载座,设置于该底座;
二个第一连接板,该二个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对枢设于该承载座;
活动式连动板,枢接该二个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该活动式连动板的一端枢接该连动轴;
二个第二连接板,该二个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枢接该活动式连动板的另一端;及
固定座,固设于该外壳,并供该二个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枢设;
其中,该活动式连动板受该连动轴带动,并以该二个第一连接板的该另一端为支点呈跷跷板运动,且该二个第一连接板的该另一端受该活动式连动板推抵而来回摆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连接件,连接各该传动机构的该连动轴。
9.一种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座;
驱动机构,设置于该底座;
偏心机构,组接该驱动机构;
多个传动机构,间隔设置于该偏心机构,且各该传动机构包含:
传动板,组设于该偏心机构;
连动轴,穿设于该传动板,所述传动机构的多个该连动轴彼此连接;
第一传动组件,枢设于该连动轴;及
第二传动组件,枢设于该连动轴,该偏心机构位于该第一传动组件与该第二传动组件之间;以及
外壳,设置于各该传动机构的该第一传动组件与该第二传动组件;
其中,该偏心机构受该驱动机构驱动且带动该传动板,以使该连动轴沿第一方向作一往复位移,各该传动机构的该第一传动组件与该第二传动组件受该连动轴连动,以连接带动该外壳沿第二方向作另一往复位移,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该偏心机构包含:
二个支撑座,设置于该底座;及
偏心轴,枢设于该二个支撑座及各该传动机构的该传动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动机构位于该偏心轴的二端之间,且该其中传动机构更包含:
偏心垫片,套设于该偏心轴;及
轴承,容设于该其中传动机构的该传动板,且套设于该偏心垫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下律动机,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至少一个同步轴杆,穿设于所述传动机构;及
多个按摩组件,与所述传动机构间隔排列,且各该按摩组件包含:
连动曲板,枢接该至少一个同步轴杆;及
二个按摩轮,连接该连动曲板;
其中,该外壳包含至少一个通孔,当该连动轴沿该第一方向作该往复位移时,该二个按摩轮来回地凸出该至少一个通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36553A TWI800017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上下律動機 |
TW110136553 | 2021-09-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94648U true CN216394648U (zh) | 2022-04-29 |
Family
ID=8129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03884.4A Pending CN115887169A (zh) | 2021-09-30 | 2021-11-05 | 上下律动机 |
CN202122692431.7U Active CN216394648U (zh) | 2021-09-30 | 2021-11-05 | 上下律动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03884.4A Pending CN115887169A (zh) | 2021-09-30 | 2021-11-05 | 上下律动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5887169A (zh) |
TW (1) | TWI80001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50021413A (ko) * | 2013-08-20 | 2015-03-02 | 김태우 | 1/f 자연 치유리듬을 이용한 마사지장치 |
TWM594483U (zh) * | 2019-11-27 | 2020-05-01 | 有幾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律動健康機 |
TWM593887U (zh) * | 2019-12-31 | 2020-04-21 | 有幾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律動機 |
CN214105097U (zh) * | 2020-09-29 | 2021-09-03 | 上海嘉理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一种双轴驱动垂直运动的律动装置 |
CN112545826A (zh) * | 2020-12-11 | 2021-03-26 | 厦门任和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律动机的升降机构及律动机 |
TWM621953U (zh) * | 2021-09-30 | 2022-01-01 | 光昱金屬有限公司 | 上下律動機 |
-
2021
- 2021-09-30 TW TW110136553A patent/TWI800017B/zh active
- 2021-11-05 CN CN202111303884.4A patent/CN115887169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1-05 CN CN202122692431.7U patent/CN216394648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87169A (zh) | 2023-04-04 |
TWI800017B (zh) | 2023-04-21 |
TW202315598A (zh) | 2023-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04112B1 (ko) | 진동운동기구 | |
CN1638839A (zh) | 用于促进身体脂肪分解和增强肌肉力量的装置 | |
TWI747484B (zh) | 可實現單平台雙振幅作動之律動機 | |
CN216394648U (zh) | 上下律动机 | |
KR100682116B1 (ko) | 헬스 다이어트 머신 | |
TWM621953U (zh) | 上下律動機 | |
CN217548479U (zh) | 上下律动机 | |
TWI764751B (zh) | 上下振動機 | |
KR100394568B1 (ko) | 진동 시소운동기구 | |
US20230099848A1 (en) | Vertical rhythm machine | |
KR100797789B1 (ko) | 시소운동장치 | |
CN212090185U (zh) | 一种肌肉按摩枪的新型摇杆机构 | |
CN113693878A (zh) | 一种垂直震幅辅助平台 | |
TWM631171U (zh) | 搓揉按摩機 | |
CN219535800U (zh) | 震动装置和按摩家具 | |
CN210904020U (zh) | 震动按摩机 | |
TWM635767U (zh) | 上下律動機 | |
CN221600535U (zh) | 一种健身装置 | |
KR200424882Y1 (ko) | 시소운동장치 | |
KR200428754Y1 (ko) | 체지방분해 및 근력강화 운동기구용 진동장치 | |
CN220257101U (zh) | 一种健身用抖抖机 | |
KR200436830Y1 (ko) | 바이브레이터 진동 구조 | |
KR200345624Y1 (ko) | 인체의 요동운동을 위한 진동장치 | |
TWI734154B (zh) | 震動按摩機(一) | |
KR100865260B1 (ko) | 3차원진동 운동기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