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5910U - 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5910U
CN216385910U CN202122914254.2U CN202122914254U CN216385910U CN 216385910 U CN216385910 U CN 216385910U CN 202122914254 U CN202122914254 U CN 202122914254U CN 216385910 U CN216385910 U CN 216385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ction
port
early warn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142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慧婷
陈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9142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5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5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5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洪涝预警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包括进水室和积水室,积水室中设置有浮力件,积水室顶部具有伸出口;进水室上设置有第一灌水口,积水室上设置有第二灌水口,进水室和积水室之间设置有一端连通第一灌水口而另一端连通第二灌水口的输水管道;输水管道包括预警阈值段,预警阈值段的一端具有第一端口而另一端具有第二端口,第一端口高于输水管道中的其余部分并且高于第一灌水口,第二端口高于第二灌水口或与第二灌水口持平。预警阈值段的高度是预警的水位阈值,当进水室水位到达预警阈值段的高度,输水管道将雨水输送到积水室中,浮力件跟随水位上升并部分伸出积水室,既起到警示作用,又起到挡水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洪涝预警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在每年的夏季都会出现大暴雨的情况,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有限,一旦下水道来不及排出雨水,就会出现雨水溢出窨井导致城市内涝的情况,尤其在地下车库、地铁站、低矮的门面或居所等地势低洼处极易发生雨水倒灌,从而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对于上述地下车库和地铁站等区域的入口处的下水道水位监测和预警,以及对雨水倒灌的阻挡极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已经有现有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如申请号为202020480006.4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浮力型自主升降式挡水设施,包括:浮力室、浮力挡板、雨水溢流通道、排水渠、压力室和排水沟盖板,当雨水倒灌时,雨水从排水沟盖板流入压力室,少量的水会从排水渠排出到下水道;当雨水倒灌严重,雨水来不及排出时,压力室水位上升,雨水从雨水溢流通道进入浮力室,随着水位的升高,浮力挡板上升,达到阻挡雨水倒灌入室内的作用。该专利中排水渠位于压力室下方,雨水溢流通道在排水渠上方与压力室连通,只要雨水超出排水渠的最大深度,就会从雨水溢流通道进入到浮力室中,此后当雨水的水位在压力室中淹没雨水溢流通道的入口并继续上升的过程中,浮力室中的雨水水位也与压力室中的雨水水位平齐,浮力室内的浮力挡板跟随水位上升;但在压力室中的雨水水位尚未超出压力室而仍处于压力室中上升的过程中时,雨水并未溢出地面,尚未造成地面大量积水,因此也不会造成地下车库和地铁站等地势低洼处的积涝,仍处于可安全通行的状态中;但在上述情况中浮力室内的浮力板就已经跟随水位上升,使的浮力板开始上升的水位阈值过低,完全没有利用压力室对雨水的容纳作用,过早进行了预警和挡水,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包括进水室和积水室,所述积水室中设置有能够在水中浮起的浮力件,所述积水室顶部具有供所述浮力件伸出的伸出口;所述进水室上设置有第一灌水口,所述积水室上设置有第二灌水口,所述进水室和所述积水室之间设置有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灌水口而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灌水口的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包括预警阈值段,所述预警阈值段的一端具有第一端口而另一端具有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高于所述输水管道中的其余部分并且高于所述第一灌水口,所述第二端口高于所述第二灌水口或与所述第二灌水口持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预警阈值段为水平横向设置的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输水管道还包括第一输水段,所述第一输水段将所述预警阈值段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灌水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二灌水口与所述预警阈值段的所述第二端口持平,并且所述第二端口直接与所述第二灌水口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预警阈值段上的所述第二端口高于所述第二灌水口,所述输水管道还包括第二输水段,所述第二输水段将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灌水口连通,所述预警阈值段架设在所述第一输水段和所述第二输水段上,所述预警阈值段上开设有排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预警阈值段与所述第一输水段和所述第二输水段之间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段和所述第一灌水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输水段和所述第二灌水口之间也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输水管道还包括第一灌水段、第二灌水段和排水段,所述第一灌水段连通所述第一灌水口并横向伸出在所述第一输水段下方,所述第二灌水段连通所述第二灌水口并横向伸出在所述第二输水段下方,所述第一输水段呈直立状且下端连通所述第一灌水段,所述第二输水段呈直立状且下端连通所述第二灌水段,所述排水段将所述第一灌水段与所述第二灌水段连通,所述排水段上安装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预警阈值段与所述第一输水段和所述第二输水段之间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段和所述第一灌水段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输水段和所述第二灌水段之间也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灌水口位于所述进水室的底部区域。所述浮力件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底座和挡板,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挡板下方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伸出口的宽度,所述底座上靠近所述输水管道一侧具有斜朝上方的倾斜导向平面,所述倾斜导向平面上远离所述输水管道的一侧高于靠近所述输水管道的一侧,所述积水室顶部设置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具有与所述倾斜导向平面平行的倾斜阻挡平面。
有益效果:
预警阈值段的设置高度是开始预警的水位阈值,当进水室的水位到达预警阈值段的高度,输水管道将雨水从进水室输送到积水室中,积水室中的浮力件跟随水位上升并部分伸出积水室,实际使用时积水室上方即路面,伸出路面的浮力件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将下水道的水位情况传递给路面上的行人,起到警示作用;此外,若该设施设置在地下车库或地铁站等地势低洼处的门口,伸出路面的浮力件还能够对路面积水起到阻拦作用,阻止积水流入上述地势低洼处,避免出现内涝。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的优选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水管道中预警阈值段与第二灌水口平齐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输水管道中不包括第一灌水段和第二灌水段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积水室中伸出口和阻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浮力件在积水室中的示意图;
图6为浮力件上升至最高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多个输水管道在同一高度上并排排布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多个输水管道由低到高排布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多个输水管道由高到低排布且通过压力阀控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浮力件具有的坡面的示意图;
图11为预警阈值段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室,11、第一灌水段,2、积水室,21、伸出口,22、第二灌水口,3、输水管道,31、第一输水段,32、第二输水段,33、第一灌水段,34、第二灌水段,35、预警阈值段,36、排水段,351、第一端口,352、第二端口,353、排气孔,331、压力阀,361、阀门,4、浮力件,41、挡板,411、坡面,42、底座,421、倾斜导向平面,5、阻挡块,51、倾斜阻挡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包括进水室1和积水室2,所述积水室2中设置有能够在水中浮起的浮力件4,所述积水室2顶部具有供所述浮力件4伸出的伸出口21;所述进水室1上设置有第一灌水口11,所述积水室2上设置有第二灌水口22,所述进水室1和所述积水室2之间设置有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灌水口11而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灌水口22的输水管道3;所述输水管道3包括预警阈值段35,所述预警阈值段35的一端具有第一端口351而另一端具有第二端口352,所述第一端口351高于所述输水管道3中的其余部分并且高于所述第一灌水口11,所述第二端口352高于所述第二灌水口22或与所述第二灌水口22持平。在实际使用中,所述进水室1与下水道相连通,下水道的水能够进入到进水室1中,因此进水室的水位就是下水道的水位,当下水道的水位因暴雨等外界因素上升,进水室1的水位也随之上升;在水位上升的初期,水位尚未到达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此时进水室11中的水无法通过输水管道3来到积水室2中;当水位浸没第一灌水口11之后继续上升到达预警阈值段35中第一端口351的高度,水开始从第一端口351进入预警阈值段35中,然后经过预警阈值段35进入到积水室2中,在此过程中,尽管仍有水流入进水室1中,进水室1中的水位也基本不会再升高,多余的水进入到积水室2中;直到积水室2中的水位一直上升到浸没第二灌水口22,使得输水管道3因两端被水密封而导致内部形成一段空气柱,一旦这段空气柱的气压达到略大于外界大气压的临界点,水就无法再通过输水管道3进入到积水室2中,积水室2中的水位停止上升;积水室2中的浮力件4跟随水位上升并部分伸出积水室2,实际使用时积水室2上方即路面,伸出路面的浮力件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将下水道的水位情况传递给路面上的行人,起到警示作用;此外,若该设施设置在地下车库或地铁站等地势低洼处的门口,伸出路面的浮力件4还能够对路面积水起到阻拦作用,阻止积水流入上述地势低洼处,避免出现内涝。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实地情况选择预警阈值段35的设置高度,因为只有进水室1中的水位到达预警阈值段35中第一端口351的高度后才会通过输水管道3进入积水室2中,从而使浮力件4跟随水位上升并伸出积水室2起到警示和挡水的作用,所以预警阈值段35的第一端口351的高度就是该设施对下水道水位进行预警的阈值,只有下水道的水位高度达到这个阈值,该设施才开始使浮力件4伸出积水室2进行水位预警和挡水;只要进水室1中的水位高度尚未到达这个阈值,就表明下水道的水位处于安全范围内,不需要进行预警。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浮力件4在水还没有进入到积水室2中时其上端就已经位于积水室2顶部,只要积水室2中的水位上升,浮力件就会上升并伸出积水室,保证预警的及时。
预警阈值段35是输水管道3的一部分,所以预警阈值段35是通过输水管道3中的其余部分连通第一灌水口11的,所以当进水室1中的水浸没第一灌水口11之后继续上升时,上述输水管道3中连通预警阈值段35和第一灌水口11的部分也会出现水位高度与进水室1中水位高度一致的水柱,当这一段水柱的水位高度到达预警阈值段35中第一端口351后,水就会进入到预警阈值段35中并经过预警阈值段35进入到积水室2内,若所述预警阈值段35是一段曲折的管道,则水在其内部的曲折位置容易产生局部的一段空气柱,导致水无法在预警阈值段35中流过,所以本实施例优选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为水平横向设置的管道,只要水位到达第一端口351就能够沿着预警阈值段35内腔的底部流动至第二端口352,预警阈值段35内腔的中上部分空间不会被水填满,保证水能够顺利流经预警阈值段35,同时预警阈值段35水平横向设置也保证了水流的平稳,减少水流对输水管道3本身带来的冲击,保证输水管道3的稳定。
所述预警阈值段35的第一端口351高于第一灌水口11,所以第一端口351与第一灌水口11之间需要通过输水管道3的其余部分来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水管道3还包括将第一端口351和第一灌水口11相连通的第一输水段31,当然所述第一输水段31整体是不高于第一端口351的,优选所述第一输水段31是一段直的管道,在进水室1的水位到达预警阈值段35的第一端口351的高度之前,第一输水段31中的水位与进水室的水位一致,当进水室1水位继续升高,第一输水段31的水位朝第一端口上升。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第一输水段31反映了进水室1的水位,第一输水段31隔绝在进水室1和预警阈值段35之间,因为在大量雨水进入进水室1的情况中,进水室1的水面处于不平稳的摇晃状态,其水位高度不精准,而第一输水段31中的水处于空间狭小的管道中,且不会受到进水室1环境的影响,其水面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能够较为精准的反映进水室1的实际水位高度,保证只有在进水室1的实际水位高度到达预警阈值段35第一端口351的高度后在能够流入积水室2中。
预警阈值段35为水平横向设置的管道,所以只要第一输水段31中的水位继续升高,预警阈值段35中的水就能够从第一端口351流到第二端口352,最后通过第二灌水口22进入积水室2中。预警阈值段35与第二灌水口22之间的连接存在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是所述第二灌水口22与预警阈值段35的第二端口352持平,并且第二端口352直接与第二灌水口22相连通,这样预警阈值段35中的水直接流经第二灌水口22并进入积水室2中;第二种是所述预警阈值段35的第二端口352高于所述第二灌水22口,所述输水管道3还包括第二输水段32,所述第二输水段32将所述第二端口352与所述第二灌水口22连通,第二输水段32整体是低于所述第二端口352的,预警阈值段35中的水通过第二端口352进入到第二输水段32中,然后再经过第二灌水口22进入积水室2中,这样第二灌水口22的设置位置较低,所述预警阈值段35架设在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二输水段32上,当积水室2中的水位上升至浸没第二灌水口22,第二输水段32中就会形成一段空气柱,后续的水无法再流经输水管道3,所以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上开设有排气孔353,使得上述空气柱与外界连通并始终与外界大气压保持一致,保证水流始终能够流过输水管道3。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灌水口22的设置高度与预警阈值段35的第二端口352一致,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若所述浮力件4在积水室2的水面上所占据的面积较大,则水从第二灌水口22落下后难以直接落到浮力件4下方,影响浮力件的上浮。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灌水口22的设置位置较低,可以选择设置在积水室2的较低位置上,便于输水管道3中的水进入浮力件4下方,避免水在进入积水室2的过程中对浮力件4造成干扰,同时,这样预警阈值段35就架设在第一输水段31和第二输水段32上,输水管道3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提高。
本实施例优选采用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积水室2中的水位能够一直上升至与进水室1中的水位持平,此后若进水室1中仍有雨水进入,则进水室1和积水室2的水位一起上升,直到输水管道3完全被水灌满,预警阈值段35不再发挥其作用,进水室1和积水室2可以视为一个容器,输水管道3整体继续发挥将水运送至积水室2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将预警阈值段35设置在接近该设施顶部的区域,这样预警阈值段35就接近了实际路面,一旦进水室1中的水位到达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就表示水位已经处于即将溢出到路面上的情况中,此后继续进入进水室1的雨水就通过输水管道3来到积水室2中,使浮力件跟4随水位上升,直到积水室2内的水位上升至与进水室1水位一致,到达极限状态,此后雨水继续进入进水室1,就使得进水室1水位继续上升直至溢出到路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与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二输水段32之间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一灌水口1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输水段32和所述第二灌水口22之间也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拆装来选择不同长度的第一输水段31和第二输水段32,从而调整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使用情况。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输水段31直接连通第一端口351和第一灌水口11,第二输水段32直接连通第二端口352和第二灌水口22,第一输水段31和第二输水段32优选为长直的管道,所以第一输水段31和第二输水段32皆为倾斜设置的管道,结构不太稳定,而且若要通过更换长度不同的第一输水段31和第二输水段32来调整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则每次调整后预警阈值段35的长度也需要发生变化,需要准备不同长度规格的预警阈值段35,更换不便且成本较高。因此本实施例优选第二种改进方式,所述输水管道3还包括第一灌水段33、第二灌水段34和排水段36,所述第一灌水段33连通所述第一灌水口11并横向伸出在所述第一输水段31下方,所述第二灌水段34连通所述第二灌水口22并横向伸出在所述第二输水段32下方,所述第一输水段31呈直立状且下端连通所述第一灌水段33,所述第二输水段32呈直立状且下端连通所述第二灌水段34,这里第一灌水段33、第二灌水段34和预警阈值段36的横向设置都是一端指向积水室2而另一端指向进水室1的左右横向设置,三者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就使得输水管道3形成一个“几”字形结构,结构强度较高,结构稳定;此外,所述排水段36将所述第一灌水段33与所述第二灌水段34连通,排水段36支撑在输水管道3整体结构中的下方缺口中,进一步提高输水管道3的结构强度,所述排水段36上安装有阀门361,在该设施的正常使用过程中,阀门361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将积水室2中的水排出时,就打开排水段36上的阀门361,使积水室2中的水排出到进水室1中,最后排到下水道中。优选所述排水段36的延伸方向与预警阈值段35一致,这样预警阈值段35、排水段36以及第一输水段31和第二输水段32组成一个方形框架,进一步提高输水管道3的结构稳定性。在这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水段31和第二输水段32皆呈直立状设置,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与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二输水段32之间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一灌水段3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输水段32和所述第二灌水段34之间也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在调整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时,只要更换不同长度的第一输水段31和第二输水段32即可,预警阈值段35的长度仍然不变,可以只准备一种长度规格的预警阈值段35。本说明书规定积水室2、输水管道3和进水室1从左往右依次排布,进水室1和积水室2在左右方向上为宽度,在前后方向上为长度。在实际使用时,积水室2靠近地势低洼处,进水室1远离地势低洼处,这样从积水室2中伸出的浮力件4就能够阻挡地面的雨水,从进水室1中溢出到地面的雨水也被浮力件4阻挡,有效避免雨水进入地势低洼处。
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第一灌水口11位于所述进水室1的底部区域,因为预警阈值段35整体高于第一灌水口11,所以这样就扩大了预警阈值段35可调整的高度范围,以适应不同的使用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力件4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底座42和挡板41,所述底座42位于下方并且其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挡板41及伸出口2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挡板41的宽度略小于伸出口21的宽度,这样当积水室2中进水且浮力件4整体开始上浮的过程中,挡板41能够从所述伸出口21伸出,而所述底座42始终无法离开积水室2,这样当浮力件4达到最大上浮高度后就被限制住,不会脱离积水室2,浮力件4中的挡板41还能够将地面的积水阻挡住,防止积水流入地势低洼处。由于所述浮力件4能够在积水室2中上下移动,所以浮力件4与伸出口21的内壁之间必然存在间隙,若积水室2中灌满雨水后水位仍在上涨,则积水室2中的雨水可能从浮力件4与伸出口21之间的左侧间隙和右侧间隙中溢出到地面,而浮力件4的左侧是被保护的地势低洼处,浮力件4右侧是有积水的地面,所以上述浮力板4的右侧间隙中溢出的雨水能够被浮力件4阻挡,上述浮力件的左侧间隙中溢出的雨水直接越过浮力件4流入地势低洼处。为避免上述浮力件4与伸出口21的左侧间隙中有雨水溢出,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底座42上靠近输水管道3的一侧具有斜朝上方的倾斜导向平面421,倾斜导向平面421上远离输水管道3的一侧高于靠近输水管道3的一侧,所述积水室2顶部设置有阻挡块5,所述阻挡块5具有与所述倾斜导向平面421平行的倾斜阻挡平面51,一旦浮力件4上升至其底座42与积水室2发生接触,浮力件4的底座42上的倾斜导向平面421就与阻挡块5上的倾斜阻挡平面51相贴靠,并且随着浮力件4的继续上升,倾斜导向平面421会沿着倾斜阻挡平面51向斜上方滑动,浮力件4整体随之朝斜上方滑动,在这个过程中浮力件4在左右方向上存在位移,浮力件4上远离输水管道3的侧壁即左侧的侧壁将挤压贴靠在积水室2的侧壁上,实现对雨水的封堵,避免雨水从积水室2与浮力件4的左侧缝隙中溢出到地面。
在上述输水管道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输水管道3包括与所述第一灌水口11连通的第一灌水段33、与所述第二灌水口22连通的第二灌水段34、一端具有第一端口351而另一端具有第二端口352的预警阈值段35以及第一输水段31、第二输水段32和安装有阀门361的排水段36,所述第一灌水段33、所述第二灌水段34和预警阈值段35均为水平横向设置的管道,所述预警阈值段35整体高于所述第一灌水段33和所述第二灌水段34,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二输水段32皆呈直立状,所述第一输水段31位于所述第一灌水段33和所述预警阈值段35之间并将所述第一端口351与所述第一灌水段33连通,所述第二输水段32位于所述第二灌水段22和所述预警阈值段35之间并将所述第二端口352与所述第二灌水段34连通,所述排水段36连通所述第一灌水段33和所述第二灌水段34,所述预警阈值段35架设在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二输水段32上。其中预警阈值段35、排水段36以及第一输水段31和第二输水段32组成一个方形框架,四个管道相互支撑,整体结构稳定,而第一灌水段33和第二灌水段34则在上述方形框架的两侧分别连通进水室1和积水室2,在结构上供上述方形框架架设,提高所述输水管道3整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所述输水管道3作为一个整体,在加工制造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生产,在现场直接安装。
为提高对雨水的输送效率,优选在所述进水室1和所述积水室2之间并排设置有多个所述输水管道3,每个所述输水管道3对应连通一个所述第一灌水口11和一个所述第二灌水口22,这里每个所述输水管道3的结构和规格完全一样,都按照上文优选的实施方式制造形成。多个所述输水管道3的设置方式的第一种实施例,所有的所述输水管道3在同一高度上并排排布,所述输水管道3的管壁完全密封,所述输水管道3的预警阈值段35上开设有排气孔353,因为所有的输水管道3的结构和规格都一样,所以每个输水管道3的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都一致,当进水室1中的水位到达预警阈值段35的第一端口351的高度后,所有的输水管道3一起开始将进入预警阈值段35的水输送到积水室2中,设置多个输水管道3的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该设施对雨水的输送能力,提高雨水输送效率。在这个实施例中,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第一输水段31的上端与所述预警阈值段35的所述第一端口35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输水段32的上端与所述预警阈值段35的所述第二端口352之间皆为可拆装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段3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灌水段3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输水段3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灌水段34之间皆为可拆装的固定连接。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调节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进行调节,在调整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时,只要更换不同长度的第一输水段31和第二输水段32即可,预警阈值段35的长度仍然不变,可以只准备一种长度规格的预警阈值段35。
多个所述输水管道3的设置方式的第二种实施例,所述输水管道3的管壁完全密封,任意两个所述输水管道3中的所述预警阈值段35在上下高度方向上存在间距,这样全部的预警阈值段35在上下高度方向上就形成由低到高的排布关系,由于所有的输水管道3的结构和规格完全一致,且并排排布,所以所有的输水管道3整体在上下高度方向上也形成与预警阈值段35一样的由低到高的排布关系;当进水室1的水位开始持续上升,水位会最先到达高度最低的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此时这个高度最低的预警阈值段35所在的输水管道3就会将雨水输送到积水室2中;由于输水管道3的关闭完全密封,所以当对雨水进行输送的输水管道3的第二灌水口22被积水室中的水浸没后,这个输水管道3就无法继续输送雨水,尽管进水室1的水位继续上升,积水室2的水位也不会再上升;直到进水室1中的水位上升至高度倒数第二的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此时高度倒数第二的预警阈值段35所在的输水管道3开始将雨水输送至积水室2中,积水室2的水位第二次开始上升,直到这个高度倒数第二的输水管道3所连接的第二灌水口22被浸没,这个输水管道3也停止对雨水的输送;然后进水室1中的水位继续上升,直到上升至与高度倒数第三的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高度倒数第三的预警阈值段35所在的输水管道3开始对雨水进行输送,以此类推,所述输水管道3按照由低到高的排布关系依次对雨水进行输送,实现积水室2中水位的间歇性上升,使得积水室2中的浮力件4间歇性上升,由此来划分进水室1中不同的水位等级,使浮力件4发挥分级预警的效果。这样在进水室1水位较低时,仅高度最低的输水管道3将雨水输送到积水室2中,并且在这个输水管道3所连接的第二灌水口22被浸没后就停止输送,积水室2的水位停止上升,浮力件4伸出积水室2的部分也较短,既起到对下水道水位的预警报告作用,又不妨碍路面的正常通行;只有等到进水室1的水位上升至达到下一个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积水室2的水位才会进行第二次上升,浮力件4也第二次上升,实现第二次的水位预警,随着进水室1水位的继续上升,实现间歇性的多次水位预警。
当进水室1的水位达到高度最高的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并且高度最高的输水管道3对雨水进行输送,这个输水管道3所连接的第二灌水口22被浸没后也停止了对雨水的输送,此时进水室1的水位已经接近路面,进水室1中的水即将溢出到路面上,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而积水室2的水位却没有与进水室1水位保持一致,无法实时反映最严重情况下进水室1的水位。因此本实施例优选高度最高的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上开设有排气孔,这样当进水室1的水位达到高度最高的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后,高度最高的输水管道3对雨水进行持续的输送,当积水室2的水位达到高度最高的预警阈值段35后,后续的水位上升过程中积水室2的水位与进水室1的水位保持一致,这样浮力件4就能够实时反映进水室1的水位,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灌水段34左右横向设置并且连通第二灌水口22,第二灌水段34也是一段横截面积处处一致的管道,所以优选第二灌水口22的形状及尺寸与第二灌水段34的管口形状及尺寸一致,由于每个输水管道3所连接的第二灌水口22被浸没后就停止对雨水的输送,所以第二灌水口22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决定了输水管道3对雨水的最大输送量,第二灌水口22的上下宽度较小,本实施例优选任意两个所述输水管道3中的所述第二灌水段34在上下高度方向上存在间隔,这样避免了在高度上相邻的两个第二灌水段34在上下高度上存在重叠部分,避免输水管道3对雨水输送量的损失。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第二灌水段34与所述第二输水段32通过异形水管接头可拆装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灌水段34与所述第二灌水口22之间也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管口尺寸的第二灌水段34来调节输水管道3对雨水的最大输送量。
实现间歇式分级水位预警的方案中,所述输水管道3的设置还可以采取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输水管道3的管壁完全密封,任意两个所述输水管道3中的所述预警阈值段35在上下高度方向上存在间隔,每个所述输水管道3的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上都开设有排气孔353,所述输水管道3中除设置高度最高的一个外,其余的所述输水管道3的所述第一灌水段33中均设置有压力阀331。提前设置每个第一灌水段33中压力阀331的阈值,因为所有的输水管道3整体在高度上存在高度差,所以每个输水管道3所连接的第一灌水段33在也在高度方向上形成依据高度的排布顺序,其由低到高的顺序与其所在的输水管道3的在高度排布上的顺序一致,所以设置在第一灌水段33中的压力阀331在高度上具有与第一灌水段33一样的由低到高的排布顺序,每个压力阀331的阈值也按照压力阀331由低到高的高度顺序进行设置,高度最低的压力阀331的阈值最低,高度最高的压力阀331的阈值最高。当进水室1中的水位到达其中一个输水管道3的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这个输水管道3就将雨水运送至积水室2中,在运送过程中进水室1水位不再升高,这个输水管道3所连接的第一灌水段33中的压力阀331所承受的水压保持不变,这个压力值为临界值,在使用时可以将略大于上述最为临界值的压力值设置为压力阀331的阈值,当积水室2的水位上升至这个输水管道3中预警阈值段35的高度后,积水室中2的水位与进水室1的水位平齐并开始同步上升,此时所述压力阀331所受到的压力增大并达到压力阀331的阈值,压力阀331关闭,这个输水管道3停止对雨水的输送。每个输水管道3中的压力阀331都这样设置,同样能够实现间歇性的水位预警。
进一步改进,优选所述浮力件4包括能够伸出所述积水室2的挡板41,所述挡板41顶部具有坡面411,所述坡面411上靠近所述进水室1的一侧低于远离所述进水室1的一侧,这样在上述间歇性分级水位预警的方案中,当进水室1的水位较低,浮力件4伸出积水室2的部分较短的情况下,车辆仍然能够从所述坡面411压过挡板41实现通行。当城市内涝结束,下水道水位下降,进水室1的水位也下降,此时只要打开排水段36上的阀门361,就能够将积水室2中的雨水排出到进水室1中,最后排入下水道中。该防涝设施中的积水室2、输水管道3和进水室1从左往右依次排布,而积水室2和进水室1的进深体现在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上,在将该防涝设施设置在地势低洼处的进出口时,需要将整个设施沿前后方向横在地势低洼处的进出口前方,所以对该防涝设施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有一定的要求。而该防涝设施在加工制造时通常长度有限,且单个生产,所以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多个所述防涝设施沿前后方向拼接在一起,以满足使用现场的长度要求。相互拼接的防涝设施中,相邻的两个积水室2内部相互连通,相邻的两个进水室1内部相互连通,在积水室2和进水室1的前后两侧壁上设置分别设置公扣和母扣,以满足两个防涝设施的拼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室(1)和积水室(2),所述积水室(2)中设置有能够在水中浮起的浮力件(4),所述积水室(2)顶部具有供所述浮力件(4)伸出的伸出口(21);所述进水室(1)上设置有第一灌水口(11),所述积水室(2)上设置有第二灌水口(22),所述进水室(1)和所述积水室(2)之间设置有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灌水口(11)而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灌水口(22)的输水管道(3);所述输水管道(3)包括预警阈值段(35),所述预警阈值段(35)的一端具有第一端口(351)而另一端具有第二端口(352),所述第一端口(351)高于所述输水管道(3)中的其余部分并且高于所述第一灌水口(11),所述第二端口(352)高于所述第二灌水口(22)或与所述第二灌水口(22)持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为水平横向设置的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3)还包括第一输水段(31),所述第一输水段(31)将所述预警阈值段(35)的第一端口(351)与所述第一灌水口(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水口(22)与所述预警阈值段(35)的所述第二端口(352)持平,并且所述第二端口(352)直接与所述第二灌水口(22)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上的所述第二端口(352)高于所述第二灌水口(22),所述输水管道(3)还包括第二输水段(32),所述第二输水段(32)将所述第二端口(352)与所述第二灌水口(22)连通,所述预警阈值段(35)架设在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二输水段(32)上,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上开设有排气孔(3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与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二输水段(32)之间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一灌水口(1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输水段(32)和所述第二灌水口(22)之间也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3)还包括第一灌水段(33)、第二灌水段(34)和排水段(36),所述第一灌水段(33)连通所述第一灌水口(11)并横向伸出在所述第一输水段(31)下方,所述第二灌水段(34)连通所述第二灌水口(22)并横向伸出在所述第二输水段(32)下方,所述第一输水段(31)呈直立状且下端连通所述第一灌水段(33),所述第二输水段(32)呈直立状且下端连通所述第二灌水段(34),所述排水段(36)将所述第一灌水段(33)与所述第二灌水段(34)连通,所述排水段(36)上安装有阀门(3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阈值段(35)与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二输水段(32)之间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水段(31)和所述第一灌水段(3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输水段(32)和所述第二灌水段(34)之间也是可拆装的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水口(11)位于所述进水室(1)的底部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件(4)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底座(42)和挡板(41),所述底座(42)位于所述挡板(41)下方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伸出口(21)的宽度,所述底座(42)上靠近所述输水管道(3)一侧具有斜朝上方的倾斜导向平面(421),所述倾斜导向平面(421)上远离所述输水管道(3)的一侧高于靠近所述输水管道(3)的一侧,所述积水室(2)顶部设置有阻挡块(5),所述阻挡块(5)具有与所述倾斜导向平面(421)平行的倾斜阻挡平面(51)。
CN202122914254.2U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 Active CN216385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4254.2U CN216385910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4254.2U CN216385910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5910U true CN216385910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17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14254.2U Active CN216385910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5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0499B (zh) 调节水深进行选择性取水的取水装置
CN112030871A (zh) 移动组合式自动垂直升降防洪装置及防洪墙
CN213773198U (zh) 地库坡地自挡水装置
RU2601040C1 (ru) Водоприем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для забора воды из поверхностных источников
CN216385910U (zh) 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
CN113931286A (zh) 一种海绵城市蓄水排水结构
CN213538828U (zh) 一种防洪挡板
CN113931282A (zh) 一种地下水位预警及防涝设施
CN218062136U (zh) 一种地下车库汽车坡道自动升降的防水装置
CN104831682B (zh) 一种增大城市河道蓄水量的蓄洪防涝装置
CN104878823B (zh) 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及蓄排方法
CN110468948A (zh) 深隧排水系统泵站
CN212477597U (zh) 移动组合式自动垂直升降防洪装置及防洪墙
CN115095266A (zh) 一种地下车库汽车坡道自动升降的防水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761179B (zh) 一种地下空间自动防汛墙
CN213448816U (zh) 具有防淤积功能的一体化雨污分流泵站
CN219863213U (zh) 一种具有抗堵塞能力的防水排装置
CN211665696U (zh) 一种地埋式自动挡水装置
CN114541561B (zh) 高效一体化预制排水泵站及其排水方法
CN220893689U (zh) 一种排灌泵站漏水检测装置
CN220365030U (zh) 一种具有调蓄功能的地铁车辆基地雨水泵站
CN220100120U (zh) 一种内置拍门的限流截流井
CN212506687U (zh) 自动调蓄池
KR100497818B1 (ko) 댐식 우수조정지용 월류 방지 제방 구조물
CN218786247U (zh) 一种浮顶紧急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